当前经济状态大致是病人手术后的康复阶段,经济持续见好,但还没到正常状态,基础脆弱,不排除再次恶化的风险。接下来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对出口的影响还会进一步显现,企业前期资产负债表的显著恶化会遏制企业投资,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 经济恢复到常态离不开宽松的政策环境,政策重点是保持较低且稳定的银行间市场融资利率,进而间接推动融资成本下行,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试验区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期北京新增本地案例多与新发地批发市场相关。 图/人民网 经济持续恢复 最新数据显示主要宏观经济数据都在改善。工业生产恢复速度最快,其次是投资,消费恢复的速度相对缓慢。5月份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均值62.7万吨,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钢铁、纺织、轮胎等多个行业进入5月以来的开工率都基本回到历年平均水平,螺纹钢的周产量一度超过391万吨,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降幅较前几个月明显收窄。投资当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恢复力度最强,房地产投资次之,制造业投资恢复最弱。社会零售品销售整体恢复情况偏弱,汽车销售内部分化明显,乘用汽车销售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商用车销售4月同比增速超过30%。商品房销售也在持续改善,同比增速在持续回升当中。 经济恢复主要受益于两方面,供给约束解除和总需求的延时效应。一方面,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各省陆续下调响应等级。此前各种阻碍企业正常生产的约束条件基本消失,供给端恢复更快。另一方面,受疫情防控影响,部分原本应该在一季度实现的居民消费、出口和企业支出被推后。比较典型的包括:汽车、房屋销售、出口企业的生产订单,以及新房开工。当前看到的总需求实际上是两部分的叠加。一部分是当季的新增需求,一部分是疫情高峰期没能实现的部分需求。两方面力量共同推动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复苏。 还没到正常状态 经济活动的水平值恢复到了趋势值,可认为恢复到了正常状态。目前来看,仍有相当部分的经济活动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 城镇调查失业率依然保持高位,就业4月调查失业率为6%,远高于5%左右的历史均值水平。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全国生活服务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80%以上,但是一些企业在营业过程中仍面临顾客不敢消费、不放心消费、客流量少、收入偏低等困难。生活中也能明显察觉到,很多餐馆和出租车生意大不如前。 投资和消费同比增速还没有恢复到正增长,与常态则有着显著距离。即便是在恢复情况较好的工业部门,也未恢复到常态。4月份工业企业营收当月同比增长0.4%,利润总额当月同比增速-7.25%。工业部门内部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化。在39个工业子行业中,有18个行业营收当月增速仍然为负,有19个行业利润当月增速依然为负,这些行业里中上游行业偏多。预计5月份情况更好一些。 复苏基础脆弱 经济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除了疫情防护措施和心理预期对经济活动的残留影响,还存在着外需和内需不足的掣肘。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远超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也不会例外。4月份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3.5%,5月份是 -3.3%。国外疫情从3月份开始暴发迄今也未得到真正控制,外需下降和人财物的流动限制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还在发酵当中,尚未充分显现。接下来出口局面更加严峻。 内需的情况也不乐观,从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边际变化可以看出端倪。 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大幅恶化,将持续压制企业部门的投资需求。企业最主要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形式分别是其在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如果用非金融企业和机关团体在意银行的贷存差考察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边际变化,过去十年中,非金融企业和机关团体在银行的贷款减去存款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在-4万亿到2万亿人民币之间波动,本轮贷款减去存款的差自2018年以来持续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已经降到近10年来的低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再次大幅下挫至-12万亿人民币。企业资产负债表显著恶化。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收入大幅减少,为了维护运行举债上升,而企业的劳动力和其他要素成本开支减少则有限。相较而言,居民部门在疫情期间总体支出大幅下降,且远大于收入下降幅度,居民部门净资产在增加。不仅中国如此,国外疫情期间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变化也存在类似的机制。 企业在银行的贷存差放大给企业带来了修复资产负债表的压力,会压制企业部门的投资需求。从历史上数据看,企业的贷存差有明显的周期性,且与工业企业的营收、利润和投资的周期规律基本一致。2011-2015年,企业部门的贷存差持续扩大,同期制造业投资增速亦持续回落。2016年工业部门盈利水平大幅好转,贷存差快速收敛,但投资依然保持低迷,并没有随之增加。直到2016年底,贷存差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后,制造业投资才开始稳步提升。 政府部门,一方面是1994年以来最高的政府举债规模,另一方面是1994年以来最低的公共财政支出增速。根据两会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政府新增债务达到8.5万亿。无论是赤字规模还是赤字率来看,都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这些债务很大程度上是弥补疫情带来的政府收入损失(2020年1-4月份,公共财政收入累计6.2万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万亿),维持正常开支。根据最新发布的财政预算报告,2020年中国的公共财政支出是247850亿元,同比增速3.8%。这是199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考虑4.1%的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速,这将很难成为今年名义GDP增速的拉动力量。把地方政府专项债考虑进去以后广义政府支出的增速会更高一些,同比能达到9.6%,这个增速也低于2019年,是近年来的低位,但是会对名义GDP增速起到正面拉动。 居民部门净资产增加。疫情期间居民部门支出下降大于收入下降,居民在银行的贷款减去存款大幅上升,一季度居民部门在银行的存贷差达到历史新高,单季度增加了5.3万亿。这为居民支出快速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尽管居民部门总体资产负债表在被动强化,居民部门内部也有显著差异。城市中产阶级是在工资收入稳定的情况下被动增加储蓄,而农民工群体则承担了较大的收入损失,储蓄很可能会下降,相应的资产负债表是在恶化而非改善。 目前,大量雇佣农民工的重点行业建筑业景气程度较好,建筑业的总体PMI和就业分项快速回升,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这有助于缓解农民工群体的现金流压力。如果赶工结束后,新的需求没能补上来,建筑业的景气程度会快速回落,农民工群体会还会面临失业压力。 恢复常态仍需宽松政策环境 综合外部环境和内部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变化情况来看,接下来消费会有相对缓慢回升,出口仍有巨大压力,企业投资不景气,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目前状况尚可,但改善的持续性取决于未来的政策环境。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保持5%左右的常态失业率,和2-3%左右的合意通胀水平(反映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GDP缩减因子或者核心CPI)有不少距离。此外还要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疫情反复和外部环境的超预期恶化。这样的环境下,宽松的政策环境是经济恢复不可或缺的保障。“两会”过后,公共财政政策大局已定,接下来保持有利于经济复苏政策环境的重点内容是货币政策和改革举措。 货币政策需要保持较低且稳定的银行间市场利率进而间接推动融资成本下行。疫情初期,中国央行及时做出反应,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上投放了超过1万亿的流动性。存款性金融机构的银行间市场互换利率DR007中枢从2.5%快速下行至1.5%,并两次下调LPR利率,这带动整个收益率曲线向下移动。这些措施不仅稳定了金融市场的预期,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部门面临的融资成本和融资约束,帮助企业补上了因收入骤降带来的流动性缺口,保住了企业生存。 利率水平相对疫情之前已经显著降低,但远没有到可以考虑退出的时候。5月中旬以来的货币政策操作让市场开始怀疑政策有收紧的意图。DR007的波动率显著提高,且中枢逐渐回到了2%的水平,较4月份提高了0.5%。高波动率加中枢不断上行的DR007,让市场一度找不到利率锚在哪里。失去利率锚之后,担忧情绪就会引发系列的赎回和抛售,抬升长端利率。 6月初,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几乎全部回到了3月初的水平,而这几乎是本轮货币政策宽松的起点。如果DR007依然保持当前的波动率和中枢水平,债券利率大概率会继续回升,那很可能会对冲掉一部分下调LPR带来的贷款利率下行。此外,债券利率回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发债行为,5月份企业每日发行的中票规模比前两个月显著下降。考虑到当前通胀处于较低水平且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货币政策远未到收紧时刻,保持较低且稳定的银行间市场利率是降低全社会融资成本最重要依托。 中国仍有通过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巨大空间,可通过改革试验区的方式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改革试验区的方式推进改革饱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治理等各方面的智慧,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中国接下来的发展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对未来发展的认识也存在众多分歧,以改革试验区推进改革仍然是避免激化矛盾、试错成本低的有效改革模式。 海南自贸区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一步,有其特定的定位和实验功能。除此以外,还可考虑不同的城市分别设立不同定位和功能的改革试验区,每个试验区初期可以侧重某一方面的改革。在房价压力突出的城市,可以试点土地政策尤其是住宅用地政策的相关改革,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相关改革,有效提高新增住宅供应和存量住宅使用价值。在人口大量流入的城市,可侧重解决为外来流入人口安居的改革举措,特别是对农民工为代表的低收入群体设置包括住房、公共服务、失业保险等一系列的政策保障。还可以在一些城市试点教育、健康、体育文娱等行业的改革,这些行业有着巨大发展潜力,是未来居民部门消费升级的主要内容,目前情况并不令人满意,需要探索未来发展路径。
万科企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冰雪事业部CEO 丁长峰 赵星雯 6月16日,“激荡时代,逐浪未来”易居沃顿房地产实战经营与商业管理项目课题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万科企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冰雪事业部CEO丁长峰出席并发表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主题化时代商业经营的机会与挑战》。 丁长峰在谈及商业地产的恢复情况时表示,5月以后,购物中心人流恢复非常非常快,但并没有完全恢复。目前看来景区已经恢复到143%,商务酒店恢复比较差,商业综合体的数据是84%。从支付数据来看,5月非接触式支付比例78%,较疫情之前提高10%,这个是很大的变化。此次疫情加速了整个商业往线上的转移,使大家认识到线上线下的融合和高度一体化是对每一个行业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线下跌入了冰点、线上杯水车薪,奢侈品的增长没有预料到,影院、体验业态的恢复目前来看是遥遥无期。”丁长峰概括了疫情对购物中心带来的严重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恢复最快的业态是奢侈品,现在恢复到120%,电器恢复到105%,这个是截止到6月第一周的数据”。 奢侈品销售的增长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丁长峰表示,“奢侈品是这一轮恢复里面表现最好的一个生意” 。从数据来看,大部分奢侈品品牌在4月追平了去年的同期,和房地产有一比,房地产是在5月超过了去年同比。5月,奢侈品的增速是20%到40%,部分的品牌在五一期间销售是去年三倍,像北京SKP,五一销售是去年3倍,不管是香奈儿还是LV,到晚上9点还在排队。 “中国消费者在占了全球40%的情况下,中国的奢侈品行业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定海神针,因为其他靠不住了。”谈及奢侈品行业快速恢复的原因,丁长峰认为,第一,是出口转内销的效应,以前在中国的消费者里面大概70%在海外买东西,但现在以为疫情原因,这部分的消费力回流到中国;第二,年轻一代成为了奢侈品销售的主力军;第三,高净值人群受疫情的影响,消费力比较小,回弹比较容易。 一直以来,春节期间是奢侈品消费的高峰,由于春节期间消费暂停,这一部分的消费力就到了五一以后。而且此次疫情也教会大家是及时行乐,这个心态是疫情以后中国的奢侈品反弹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 此外,从奢侈品本身而言,此前中国大陆和海外占比是3:7,疫情结束后全球重开,相信国内奢侈品的销售依然会超过海外,因为这一次疫情以后所有的奢侈品公司调整了货品的比例。其次,奢侈品公司调整价格的政策。第三是中国现在对奢侈品之类的税收是逐渐在降低。这个就导致了整个中国消费者未来大部分会把消费力转移到中国大陆。在未来两年之内,奢侈品公司在中国开店的计划会提高1倍。尽管中国的商业地产在奢侈品这一块招租比以前容易。但它究竟能不能成?我们自己做购物中心是不是能够得到奢侈品品牌的亲睐?我觉得未必是这样,它的大概率事件就是奢侈品消费集中在头部城市,头部的购物中心和企业里面,强者恒强是未来大概率的事件。
中国经济复苏步入新阶段,在行政性复工复产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同时,出现了“供需缺口扩大”的新现象——需求端复苏的速度越来越慢于供给端复苏的速度,导致中国经济循环常态化的瓶颈性约束从产业链供应链等供给侧因素转向订单缺乏等需求侧因素。 要想推动行政性复工复产向市场型深度复苏进行顺利转换,需要我们在快速落实中国一揽子规模化政策和有效需求提升战略的同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快速提升有效需求应当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焦点,普惠式的疫情救助应当向全面刺激有效需求进行转变,供给侧扶持政策应当向需求侧刺激政策转变。 5月的宏观数据大幅度反弹表明中国复工复产取得了超预期成效,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恢复比预期要快。 一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大型项目复工复产率快速提升说明中国行政性复工复产已经完成其使命。到5月底6月初,规模以上大型企业和大型项目复工复产率超过了99%。工信部数据表明,5月下旬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91%,全部工业复工率接近100%; 二是供给侧恢复基本完成,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去年同期增速近低0.6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第一次有负转正,有4月的-4.5%上升到1%。全社会发电量也从4月的0.3% 上升到4.3%; 三是从挖掘机销售来看,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在恢复的基础上得到迅猛的扩展。全国挖掘机销售增速从3月取得11.4% 增长的基础上,4月和5月分别达到了61%和68%。在复工复产和相关政策的作用下各类需求参数出现了持续反弹。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停留在这些快速反弹的数据之上,必须深入把握一下几个现象。 一是复工复产率的快速提升和接近全面完成,并不意味着产能利用率和达产率常态化。到5月下旬,产能恢复到8成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仅占67.4%,规模以上工业还有15%达产率不足50%,规模以上服务业还有30%企业达产率不足50%,有资质的建筑业40%企业达产率不足50%。要提升企业的产能率和达产率必须要有充足的订单和市场需求,否则生产越多就亏损越多。特别是大量的服务业企业的产能恢复状况由于没有市场需求基本处于停摆状态。 二是各类高频数据上升速度很快,但是总量水平却没有达到去年的常态水平。第一财经研究院公布的基于交通、能源环境、消费、贸易、企业与消费者信心5个维度、8个分项的日度高频指标体系“第一财经中国高频经济活动指数(YHEI)”,在6月4日仅为86%,还没有达到常态化100的水平,显示经济活动已快速改善,但仍未回到正常水平。 三是供给端在行政性复工复产的推动下上升很快,但需求端的恢复速度却相对延缓,供需缺口在经济运行常态化进程中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出现持续扩大的现象。 利用6季度、4月、5月的供需宏观参数所测算的供需两端GDP名义增速缺口分别为1、1.7和3.8个百分点,其中利用5月的供给端参数测算出来对应的GDP增速在2.22%,而需求端参数对应的GDP名义增速却为-1.6%。因此供需缺口在复工复产进程中反而扩大了2.8个百分点。 其原因在于,在各类疫情救助政策作用下经济的供给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升,生产的基本面在2个月的停摆下没有出现系统性损伤,但需求端却在疫情不确定性和收入下滑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了系统性损伤,同时即使在政策救助下也难以在短期中得到恢复。 四是各类价格指标的持续回落也充分表明中国面临通货紧缩和需求不足的威胁。5月CPI和PPI持续回落,其中PPI持续4个月负增长达到-3.7%,说明工业萧条已经出现,核心CPI连续4个月低于1.5%到5月仅为1.1%,这说明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已经开始抬头,并存在加速的现象。 五是出口参数虽然4、5月连续正增长,但深入分析却发现外部环境对于中国外需的冲击刚刚开始体现,而不是中国已经渡过了世界经济恶化带来的深度冲击的艰难期。 1)人民币贬值效应对冲了一些外部冲击,如果用美元计价,1-2季度出口增速存在在波动中恶化的趋势,5月人民币计价出口增速为1.4%,但美元计价增速为-3.8%; 2)中国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提前恢复不仅很好地补偿了一季度经济停摆的出口供应缺口,同时也在一些贸易竞争对手国家经济停摆时替代了很多的出口供应; 3)疫情带来的卫生防护物质需求激增是中国外贸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4)各类微观调研和宏观出口先行数据表明,2季度末和3季度的出口订单面临大幅度下滑的冲击 ; 5)中国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增速的大幅度回落充分说明目前国内内需十分疲软。5月份进口增速在4月份下滑14.2%的基础上进一步回落到-16.7% ,2季度激增的贸易顺差具有强烈的“萧条性顺差”的特性。 6)更为重要的是全球疫情并没有达到高峰,3月以来欧美第二波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刚刚全面体现,对于进口需求的冲击需要3个月滞后期,考验中国外部需求压力可能在3季度全面显化。 从上面5个方面可以清晰看到几个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1)为什么有效需求不足会在经济复苏进程中反而加剧呢? 2)这种有效需求缺口扩大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复苏进入到新阶段呢? 3)这个新阶段是否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应当适度进行调整呢?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于,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停摆以及带来的各种问题与传统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具有本质性的差别。新冠疫情不仅给宏观经济带来供给的冲击,同时也带来需求和预期的冲击。经济社会的停摆在初期可能使供给冲击和预期冲击更为明显,供给收缩较需求收缩力度更大,而经济危机往往直接体现为需求的大幅度下滑,然后才是企业倒闭和供给损失;二是在疫情冲击下对冲政策首先是疫情救助,然后是经济恢复,往往体现为生命救助和经济主体生存救助,然后是复工复产和经济刺激,因此疫后经济恢复首先体现为社会恢复、生产恢复,然后才是预期与需求的修复,因此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往往体现为供给恢复快于需求恢复,特别是在行政性复工复产进程中供给过快恢复往往会带来需求缺口的放大,导致第二次停工停产。而常态的经济危机治理中往往直接体现为有效需求的扩张和需求缺口的缩小。 需求缺口的大幅度放大以及复工复产率超过90%,就意味着行政性复工复产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因为我们不可能进一步通过行政性手段来疏通疫情时期产生的断点和堵点来进一步提升复工复产率和产能利用率。市场经济循环面临的最大瓶颈不是企业在疫情中的停摆,而是有效需求不足。 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必须从行政性复工复产转向有效需求的快速扩展之上。我们不仅要扩张有效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快速缩小已经扩大的供需缺口,需求扩展速度必须大大快于供给扩展速度。这就需要我们将政策的核心从经济主体简单的行政救助和保生存阶段向全面提高企业市场订单和需求的阶段。在补贴中小微企业的同时,应当加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供给端补贴政策、供给端扶持政策、供给端刺激政策必须让位于需求端刺激,通过促进供需平衡来恢复市场的循环。 因此,下一步的政策应当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1、必须从行政性复工复产转向市场自发型复工复产,在自发性复工复产阶段如果没有快速的有效需求扩展,很可能面临需求缺口进一步放大、就业难题全面显化等问题,因此供给扶持必须全面转向需求扩张,使需求扩展速度大大快于供给恢复的幅度,以快速缩小供需缺口,防止出现第二轮停工停产。 2、对于生产者的资金救助应当转向订单扶持和政府采购,对于生产者扶持应当转向消费者补贴,小微企业主体资金救助很重要,但必须惕防过度资金投放和过度授信。 3、考虑到3季度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快速强化内需的提升以缓解外需的收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6月10日,知情人士透露,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计划于6月底对目前停飞的737 MAX进行复飞认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表明麻烦缠身的737 MAX飞机或接近恢复使用。 据悉,波音公司已经通知航空公司计划在6月底进行试飞。波音公司并未对认证试飞时间置评,但表示公司已经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批准发布服务通告,通知航空公司对737 MAX飞机布线进行调整。 波音公司表示:“波音已经开始对尚未交付的737 MAX飞机进行调整,并正在与航空公司协调改装工作。新生产的飞机将会包括这些改进措施。”波音公司还表示,它已与航空公司分享了“飞行员培训材料草案和相关信息,以帮助运营商筹划和组织相关的培训项目”。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10日表示,随着波音公司继续737 MAX的复飞工作,他们将与波音公司保持定期联系。只有在联邦航空管理局确信所有安全问题都得到解决后,这款机型才可以恢复客运服务。消息人士提醒称,试飞认证的日期也可能会推迟到7月,因为该机型恢复运营的日期已被多次推迟。 737 MAX是波音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该机型去年因坠机事件而陷入漩涡,公司财务也开始陷入困境。受疫情影响,今年航空业大受冲击,波音公司订单被大量取消。数据显示,波音公司今年5月交付的飞机只有四架,低于4月交付的六架,这是公司60年来交付数量最低的一个月,比一年前同期交付给客户的飞机数量少了约87%。今年5月,波音的客户还取消了18架飞机订单,其中包括14架737 MAX飞机。 波音公司上个月宣布,将在美国裁员超过1.2万人,以应对疫情冲击。波音4月曾表示,拟今年年底以前裁减全球16万名员工的大约10%。波音首席执行官戴维·卡尔霍恩预测,乘客的出行需求需数年才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这意味着波音公司的航线和办公室岗位需求降低”。波音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营收为169.1亿美元,同比下降26.2%;净亏损6.2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1.5亿美元。 五个月内发生两起严重致命事故的737 MAX飞机于2019年3月在全球停飞,并于2020年1月暂停生产。路透社此前报道称,预计监管部门至少在8月前都不会批准737 MAX复飞。今年5月27日,波音公司宣布,位于华盛顿州伦顿的工厂已经恢复了737 MAX飞机的生产。
武汉地标、国家5A级景区黄鹤楼6月1日起恢复常态开放。届时,黄鹤楼主楼内部以及周边展馆将面向游客重新开放。 据黄鹤楼景区管理方、武汉市黄鹤楼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恢复常态开放的区域,包括黄鹤楼内的“历代黄鹤楼复原展”“大型重彩写意壁画展”等室内展览,以及黄鹤楼公园内的落梅轩、白云阁、奇石馆和南楼展馆。相关演出也将同步恢复。 按照相关公告,黄鹤楼景区恢复常态开放后,将继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黄鹤楼主楼瞬时接待量将不超过300人次,公园日接待量不超过5400人次。园内展馆也将采取措施限制入馆人数。 黄鹤楼景区将继续推行参观实名预约、网络售票。票价恢复至每人70元,半票价格恢复至每人35元。各类免票、优惠办法不变。当天售票不足4000张时,现场将提供购票服务。入园前,游客须出示健康码,接受体温检测。
新华社武汉6月1日电(记者冯国栋)武汉地标、国家5A级景区黄鹤楼6月1日起恢复常态开放。届时,黄鹤楼主楼内部以及周边展馆将面向游客重新开放。 据黄鹤楼景区管理方、武汉市黄鹤楼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恢复常态开放的区域,包括黄鹤楼内的“历代黄鹤楼复原展”“大型重彩写意壁画展”等室内展览,以及黄鹤楼公园内的落梅轩、白云阁、奇石馆和南楼展馆。相关演出也将同步恢复。 按照相关公告,黄鹤楼景区恢复常态开放后,将继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黄鹤楼主楼瞬时接待量将不超过300人次,公园日接待量不超过5400人次。园内展馆也将采取措施限制入馆人数。 黄鹤楼景区将继续推行参观实名预约、网络售票。票价恢复至每人70元,半票价格恢复至每人35元。各类免票、优惠办法不变。当天售票不足4000张时,现场将提供购票服务。入园前,游客须出示健康码,接受体温检测。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大多数电影院被迫停业至今。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按照相关技术指南,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开放影剧院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这让影院从业者看到了希望。 随着复业日期临近,影院目前准备工作进展如何?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访上海市内多家电影院。目前,部分影院已开始进行恢复营业的准备工作,但也有不少影院尚无复工迹象。 “我们目前还没有收到正式的恢复营业通知,等明确了一定会及时向市场发布,现在消杀等准备工作肯定会做的。”上海电影(行情601595,诊股)一名高管告诉记者。万达电影(行情002739,诊股)此前也对记者表示,将会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在确保观众及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制定恢复营业的相关安排。 “首先遵守政策是一个原则问题,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影院应该遵守政策,按照规定执行。”深圳市龙华区一影院总经理张斌表示,“现在影城开起来后没有片源,而且需要一段时间重塑消费信心。这些因素影响下,能坐满50%已经很难得了,甚至是奢望。” “估计恢复营业应该快了” 万达影城上海周浦万达广场店,是上海票房较高的影院之一。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19年该影城票房达2939万元,在上海所有影院中排名第十二。 疫情期间,该影城曾在商场内设摊位,销售爆米花、薯片等零食。5月18日,证券时报记者到达该影城时,影城门窗紧闭,无员工办公。透过栅栏铁门可以看到,影城内门窗、地板上都有厚厚的灰尘,尚无复业迹象。 位于浦东新区的中影星美国际影城康桥店、万达影城成山路店情况相似。记者到达时,两家门店内均无人值守,所有灯光未开,机器设备等摆放凌乱。万达影城成山路店门口张贴的公告显示,该影城自1月24日停业至今。记者陆续拨打万达影城、中影星美等多家影院客服电话,但处于暂停服务或无人接听状态。 影院开始大规模停业时,恰逢春节档即将启幕,影院热门影片的拷贝、宣传资料等均已准备到位。记者看到,目前多家影院门口仍摆放着1月份制作的《唐人街探案3》、《紧急救援》、《囧妈》等春节档热门影片的巨幅宣传海报、宣传册。 不过,也有影城已在进行恢复营业的准备工作。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商场内的幸福蓝海(行情300528,诊股)影城,记者看到,虽然该影城大门仍然紧闭,但店内已灯火通明,部分员工正在进行清洁等准备工作。记者采访期间,不时遇到打算前来观影的观众。 由于具体复业日期未知,现阶段影院能做的主要还是放映前的清洁、预防性消毒、通风换气等防疫工作。 “我们目前已经在全面做准备了,主要是把防疫措施安排到位,做好消杀工作,还有放映机器的维护等,同时我们的会员营销活动也在推进。等接到通知我们就可以开业了,估计恢复营业应该快了。”幸福蓝海一位高管对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底、3月初曾有小部分影院短暂恢复营业,CGV影城上海复地活力城店就是其中之一。 该影城门口张贴的一张时间为3月1日的公告称,恢复营业后影城将实施体温检测,控制上座率在50%左右,并实施隔座观影等防疫措施。记者到达时,该影城仍大门紧闭,无复业迹象。 “我们现在还没收到恢复营业的消息,员工都还在家里蹲着,停了100多天了。”张斌对记者表示,“还是再耐心等等吧,也许这两天就有消息了。” “大家就是想先开起来” 影城恢复营业,对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恢复营业并不等于经营恢复。当前情况下,复业后的影城经营状况会如何,谁都没有把握。 5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会议强调,营业性演出场所开业上座率不超过最大核载量的30%,互联网上网场所和娱乐场所不超过最大核载量的50%。 事实上,我国电影院的整体上座率已持续多年走低。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国内影院上座率从2015年的17.4%持续下跌至2019年的10.9%。如今,通常只有爆款电影上映、节假日等情况下,影院才会出现满座景象。 “现在大家就是想先开起来,开业时间迟迟不定,对于企业和从业者都不是好事。”张斌认为,影院目前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只有慢慢运转起来,行业才能逐步恢复。至于上座率,并不是目前最值得考虑的因素。 影院复业后,片源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春节档期备受关注的影片均未公布具体上映时间,1月底上映的影片密钥又已到期。对影院来说,复映旧影片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早在3月,中影股份就已公告,提供《中国合伙人》、《战狼2》、《流浪地球》等已上映电影拷贝。这些电影的分账比例均为0%:100%,即发行方和片方不分账,电影院可获得全部放映收益。 此外,还有多部国内外知名影片宣布将参与复映。不过,复映只是一时之策,到底能吸引多少观众尚无法得知。 “现在影院没有片源,就算开了也是无电影可放。所以电影院这次恢复营业,需要上下游一起动,才算是真正的复业。”张斌对记者表示。 自救:影院经理走进直播间 影院长时间关闭,必然面临严重损失。为了减少损失,多数影院采取了线下关闭、线上营业的方式。 零食饮料等是影院重要的收入来源。停业期间,多数影院仍保留网上销售渠道,主要销售爆米花、饮料等食品兑换券,在影院恢复营业后可正常兑换。不过,多数影院的销售页面数据显示,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为了提前锁定观众,多数影院的会员卡、优惠券也在正常销售。部分影院还推出优惠力度较大的观影套餐,对于持有各类会员卡、优惠券、兑换券的用户,各大影城也基本推出延期政策。如万达电影日前宣布,将6月30日前到期的全国电影兑换券、万达联名会员卡有效期统一延长至9月30日;前期已延期至6月30日的地区电影兑换券,有效期延至今年12月31日。 疫情期间,还有不少影院开始通过抖音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商品。 4月以来,万达影城旗下多地电影院在抖音开展直播活动。“五一”假期至今,大地影院也组织旗下影城经理集体和主播一起进行直播。直播间销售的商品主要是各类电影衍生品、公仔手办、小吃、签名海报以及电影票等。 大地影院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直播活动还在持续进行。相对于单纯的销售商品,直播带货的效果明显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