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周,关于8英寸晶圆紧张的新闻频频出现。国际大厂的罢工,国内外龙头企业宣布涨价、扩产等消息都在放大市场对其的关注度。二级市场的反应得到充分验证,晶圆厂、封测厂、MOS器件,IGBT轮番表演。直到今天上午,才遭遇了集体杀跌,但是港股有一家公司正在从底部冒出来,这家公司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先来看下整个IGBT行业未来有什么机会 IGBT是功率器件的一种,主要功能是实现直流电和交流电之间的转换。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工业,汽车,通信,消费电子,主要电压范围在600V-1200V之间。如果要分的更细一点,主要为三个领域: ①低压领域:变频白色家电,冰箱空调等。汽车方面提高燃料效率,工业领域则受益于5G基站,人工智能等。 ②中压领域:新能源并网逐步加强,工业逆变焊机,逆变频器需求升温。 ③高压领域:轨道交通及电网传输。 IGBT产生最大的效果就是节能环保。传统的功率半导体损耗大,需要多个器件才能达到电能转换的效果。IGBT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来提升能源转换效率,起到节能的作用。 目前,全球IGBT市场保持较为稳定增长。2017年全球IGBT的市场规模为46.8亿美元较2016年上涨9.09%,预计未来IGBT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到2022年世界IGBT市场规模将达到67.2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达维持在7%-9%之间。 近两年,国内在IGBT行业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上已赶超日本和德国。但在IGBT芯片设计制造、模块封装、封装测试等IGBT产业核心技术上,中国IGBT产业相关厂商与日本三菱电机和德国英飞凌厂商仍有明显的差距。 不过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各种涉及到电的场合都离不开以IGBT为核心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了中国IGBT行业的发展,驱使本土企业加大了在IGBT产品领域的投入与研发。 并且,中国功率半导体需求量世界第一。总需求为世界总需求量的43%,随着国内环保意识的增强与节能要求的提升,对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据统计,国内IGBT产品产量从2014年的380万只增长到了2018年的1,125万只,年复合增长率为31.2%。国内本土IGBT企业加大在产业链上中游的投资及国外IGBT上游企业陆续在中国本土建立晶圆厂的趋势影响下,中国IGBT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将不断推进。中国IGBT行业产业链有望持续完善,IGBT技术水平将不断革新,中国IGBT行业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1年IGBT产品产量达到2582万只。 直接看下游应用有哪些催化: 一、军用功率半导体加快国产化进程 当前我军的信息化建设以技术革命为主导,重点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核心在于装备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GBT等功率半导体是军、民领域重要的基础器件,无论从国家信息安全还是市场空间角度,其国产化都将是国家重点投入推广的方向。 二、新能源汽车成为功率半导体市场增长最大原动力 新能源车所需的功率半导体比传统汽车大很多。混合动力汽车功率半导体器件占比约为40%,而纯电动汽车功率器件占比则超过50%。 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推进,未来半导体在安全系统模块中的用量将会显著增加,预计占比将从2015年的17%提升至2020年的24%;而动力传动模块、驾驶信息模块和底盘模块的半导体用量占比基本维持不变,2020年分别为22%、21%、10%;车身模块的半导体用量占比下降明显,从2015年的28%下降至2020年的24%。 而在功率器件当中,IGBT模块相当于汽车动力系统的“CPU”,其成本约占电机驱动系统成本的一半,而电机驱动系统占整车成本的15-20%,也就是说IGBT约占整车成本的7.5%-10%,是除电池之外成本第二高的元件。 IGBT主要用在高电压环境的电力驱动系统,以特斯拉为例,双电机全驱动版中后电机用到96个IGBT管,前电机36个,累计使用个132个IGBT管;三相交流异步电机,每相用28个IGBT,累计84个,其他电机12个IGBT,共用到96个IGBT。每个单管的价格大约4-5美元,单车IGBT成本大约480-660美元。 三、5G发展推动通信领域IGBT高速成长 通信基站建设对半导体需求量最大,超过了总体的50%,换机,路由器,光端机,及供电系统中的逆变器和整流器也对功率半导体有着广泛的应用。 5G的高流量数据处理系统使得基站电源消耗量是4G基站的3倍,提升了原有的电源管理要求也直接增大了单个基站对对功率器件的需求。因此,仅在5G基站建设方面就会对功率半导体市场增长注入极大的增长动力。 回到近期缺货事件上,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等8寸晶圆代工厂产能供不应求,不少IC设计厂商已经开始预定2021年的产能,部分长单甚至下到了2021年第二季度。日月光已宣布2021年Q1封测价格调涨5~10%。安森美、安世半导体等厂商交期均处于延长趋势。 随着半导体产业链缺货、涨价行情在8寸晶圆制造、封测以及MCU、功率半导体等产业链环节逐步蔓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终端应用市场对于相关服务和产品的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提升,进而有助于加速本土厂商导入相关半导体供应链,同时涨价也有助于提升相关半导体产业链公司的盈利能力。可以说当前时点国内厂商仍然具备国产替代机会。 开头说了今天A股半导体的盘面有点炸,一致性太强了,估计里面的资金都是一伙人,短期砸一波。但是港股有一家IGBT公司没怎么涨过,目前股价也是从底部区域抬高。这家公司就是中车时代电气(03898.HK)。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全资子公司,中车时代半导体公司是我国唯一一家全面掌握晶闸管、整流管、IGCT(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iC(碳化硅)器件及功率组件全套技术的厂家,能为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拥有国内首条,全球第二条8英寸IGBT芯片线。 中车时代电气于2008年进入IGBT业务,2014年生产出第一个分立器件,公司也是目前在3300-6500V领域国内唯一的制造商。基于其3300V分立器件和模块,时代电气的IGBT产品最早应用于大功率机车,而且公司IGBT产品还进入了中国国家电网的UHVDC(超高压直流)项目、印度的机车市场和俄罗斯的分立器件市场。 早在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中车时代电气的前身南车时代电气就收购了加拿大丹尼克斯75%股权,之后中车成为了亚洲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制造基地。当时丹尼克斯为全球排名第六的功率半导体企业。去年,中车时代全面收购丹尼克斯。 今年十一月,公司发布公告拟发行A股登陆科创板,有望成为首家A+H上市株企。 本次A股的计划发行规模为不超过2.41亿股,不超过完成后总股本的17%,拟募集资金77.67亿元,分别投向轨交牵引网络技术及系统研发应用项目(20.96亿元)、轨交智慧路局和智慧城轨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应用项目(10.71亿元)、新产业先进技术研发应用项目(8.69亿元)、新型轨道工程机械研发及制造平台建设项目(8亿元)、创新实验平台建设工程项目(9.31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20亿元),在公司已经大力投入半导体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码其他业务的升级转型与协同布局。 并且,公司董事会同时公布了A股发行后,为期三年的稳定A股股价预案和A股股东分红回报规划的决议公司计划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不少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20%,三年累计现金分红不少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60%。 参考近期其他H股回A筹备科创板上市的情况,此次公司拟登陆科创板将会带来两点主要影响: ①参考科创板整体的估值水平和市场风格,公司若成功完成科创板上市将有望带动H股估值回升; ②如果此次A股发行完成后,公司将实现A+H双平台布局,融资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不断升级的产品技术平台、持续扩展的业务布局以及充裕的在手现金,预计可支撑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推进业务转型与升级,实现长期稳健增长。 本月7号,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届时科创上市正式敲定。 当前时点公司会不会走出一波超预期的表现,咱们拭目以待!
特约 | 金梓才 4月以来,在国产替代和供需紧张价格上涨的轮番刺激下,半导体板块一路高歌猛进,申万半导体指数涨幅近70%。11月份,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18.6%,台湾半导体指数上涨12.1%。从业绩来看,在下游产品需求旺盛、国产化进程持续加速的带动下,2020年前三季度,存储板块营收同比大增51.35%,而制造封测、设备、材料板块同比依次增长36.79%、43.78%、34.74%。 高景气导致板块内个股的估值纷纷大幅抬升,根据Wind一致预期,新洁能、斯达半导、韦尔股份、卓胜微等设计公司2021年预期市盈率分别达到99、169、59、78倍,华润微、捷捷微电等IDM厂商2021年预期市盈率约70倍左右。 当前半导体行业估值已经达到较高位置,半导体板块是否还具备投资价值?我们认为整个半导体板块中,功率半导体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从长期逻辑看,主要有三个驱动力:一是国产替代呈现加速态势,而功率半导体作为成熟度相对高的产品,当仁不让成为了国产替代的“先行者”;第二点是功率半导体全球供需关系不平衡,而疫情导致的供需波动又短时间加剧了这种不平衡;三是材料升级推动我国功率半导体长期成长,化合物半导体相比传统硅基器件,在一些性能参数上拥有明显优势,推动功率半导体技术持续升级。 芯片命脉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据IHS数据,2019年全球功率器件市场规模为210亿美元,中国的功率半导体市场达到145亿美元,主要市场份额为英飞凌、安森美,意法等海外企业占据,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但由于功率器件主要下游应用领域中,工业、汽车等对器件稳定性要求极高,过去几年进行国产替代的意愿不强。 2019年5月开始,外部环境对我国科技产业的影响持续加深,半导体产业受到多方面的打压。华为在欧美市场拓展停滞,生产供应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半导体等领域在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从国家到产业、企业都积极寻求国产解决方案,芯片产业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中芯国际于12月4日公告中芯控股、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和亦庄国投订立合资合同,拟共同成立合资企业,主要聚焦于28nm及以上的成熟制程,彰显国家发展核心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决心。 中美贸易摩擦、华为事件等地缘政治事件背景下,半导体自主可控成为刚需。以华为为代表的国内厂商积极寻求培育国内优质供应商,放开对国产器件认证窗口。以华为手机P40为例,国产器件在整机BOM中,占比大幅提升至60%以上。功率半导体制程要求相对较低,国内晶圆、封测产线成熟,国产化条件充分。 供需失衡,涨价浪潮迭起 从需求端来看,功率半导体作为电子装置中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应用广泛,工业、汽车、消费电子、无线通讯是功率半导体的四个主要应用领域,其中工业应用占比约35%,其他领域占比均在20%-25%左右。 随着疫情稳步边际改善,下游汽车、家电、工控、消费电子等行业逐渐复苏,对功率半导体器件需求明显回升,下游补库存需求旺盛。汽车行业恢复最为明显,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16.9万辆,同比大增136.5%,乘用车增速也持续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预计汽车行业高景气度至少持续到明年一季度。 供给侧来看,目前功率器件主要是集中在6寸和8寸产能,其中8寸产能的性价比更高。由于MCU、PMIC、新兴应用等领域发展对产能的挤占,近三年6英寸、8英寸晶圆厂产能本来就十分紧张,需求的回暖导致供需失衡的状态雪上加霜,但是短期8寸又很难扩产。2014年-2019年,全球8寸产能仅增加约15%,由于8寸属于相对落后的技术,半导体设备公司在8寸设备研发减小,甚至关闭8寸设备产线,全球8寸设备以二手设备为主,8寸产能扩产困难且扩产意愿不强。在上游晶圆产能持续紧张的现况下,晶圆厂商只能优先保证大客户的供应,中小客户很难拿到单,行业洗牌加速。 国内主流晶圆厂华虹半导体、华润微等目前均保持产能满载状态,代工订单排产至明年年中,行业涨价潮迭起。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联电2020下半年已针对新追加投片量的订单涨价10%,在2021年第一季度还会再调涨8英寸晶圆代工价格,其中,已经预订的产能将调涨5%-10%,后续追加投片量的订单,则以涨价后的价格再调涨10-20%。我们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在新能源、家电、工控、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需求拉动下,疫情后周期补库存的需求下,8寸代工厂的产能吃紧的现象将愈发严重,涨价预计持续到明年年中。 通常上游晶圆涨价会先从小客户开始,以维持和大型厂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因此功率半导体小厂一方面很难拿到产能,另一方面会承受较大的晶圆涨价压力,行业集中度将明显提升。当前缺货严重的情况下,MOSFET涨价趋势已现,预计功率器件先从渠道开始涨价,然后逐渐演变成全行业的价格逐次上调,带来整体行业利润的显著增长。 化合物半导体弯道超车 产品空间广阔 不同于以锗、硅为材料的一代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配比形成的化合物,并具有确定的禁带宽度和能带结构等半导体性质,在电子迁移率、禁带宽度、功耗等指标上表现更优,具有高频、抗辐射、耐高电压等特性。 化合物半导体主攻家电、新能源车、光伏、智能电网、无线通讯、光通信器件等领域。其中碳化硅SiC应用爆发趋势明显,在汽车领域渗透速度较快。特斯拉的Model3是第一款在电机控制器中使用SiC MOSFET的量产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增长超过10%;现代发布的全新电动车平台G-EMP采用了800VSiC方案;斯达半导也已经和宇通达成了SiC模块的供货协议。 因此受通信网络建设、新能源车销量高速增长以及光电应用需求提升的拉动,化合物半导体市场有望保持持续增长,相关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 半导体涨价趋势愈演愈烈 板块高估值能否能够维持? 有些投资人担心半导体需求回暖是阶段性的,由于华为短期的大量拉货或疫情扰动导致;也有人担心国产安卓手机大量预约订单之后,可能存在去库存的需求。考虑板块市盈率已经相对较高,担心半导体板块行情的持续性。 我们认为在整个半导体板块中,功率半导体板块是最具确定性的板块,其中龙头公司依然具备投资价值。比如某IGBT龙头公司,是少数实现IGBT大规模生产的国内企业之一,在600V-1700VIGBT模块的技术水平及生产规模上均处于领先地位。IGBT作为功率器件中的高端产品,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 新能源车是公司未来的主要进攻方向,工信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左右。公司是新能源车IGBT器件国产替代主要受益标的,今年上半年新增多个国内外知名车型平台定点。公司第三代半导体明年将给客户批量供货。公司在下游汽车市场的顺利进展为2022-2028年功率模块销售增长提供持续推动力,考虑IGBT设计具有一定技术壁垒和认证壁垒,市场空间巨大,公司可以维持高估值。 再比如某MOSFET龙头公司,器件结构覆盖范围广,拥有覆盖12V-900V电压范围的多系列产品,是国内8英寸平台投片量最大的功率半导体设计企业之一,也是上游晶圆厂优先保证供货的大客户。公司在12寸晶圆产线生产顺利,目前已经有批量产品出货,预计产能顺利提升。因此预计在2021年,公司将迎来价格和产能提升的双击,在行业景气度高涨的情况下,拥有高速增长的业绩可以支撑高估值。 附表:半导体板块营收情况一览(单位:亿元) (作者系财通基金投资部总监,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顶着“红筹第一股”的光环步入A股市场,华润微上市后的每一步都牵动市场目光。登陆科创板上市近8个月时间,华润微19日晚公告,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50亿元,投向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项目。华润微是中国领先的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产品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领域。随着功率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封装技术在功率半导体产业链中重要性日益显现,封测环节价值占比较数字集成电路产业链更高。此次华润微再融资也是很专“芯”,主攻功率半导体封测。根据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司拟以询价方式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5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投向华润微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目前公司尚无确定的发行对象。公告显示,华润微电子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本项目预计建设期为3年,项目总投资42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38亿元,其余所需资金通过自筹解决。本项目建成并达产后,主要用于封装测试标准功率半导体产品、先进面板级功率产品、特色功率半导体产品,生产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5G、AIOT 等新基建领域。华润微表示,项目建成后,公司在封装测试环节可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等环节形成更好的产品与工艺匹配,有利于充分释放内部各环节的资源优势与协同效应,公司生产一体化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推动公司进一步向功率半导体综合一体化运营公司转型。华润微同时发布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8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2%、154.59%。公司称,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系营业收入增长、毛利率提升、产品获利能力较好。三季报股东榜变化进一步折射出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三季报显示,今年三季度共有6名新股东跻身公司前十大股东榜。全国社保基金五零三组合、深圳青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吕梁小金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阿布达比投资局、白秀平,分别以0.33%至0.1%之间的持股比例,位居公司第三、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大股东席位。
华润微公告,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华润微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同日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实现营收4,888,767,821.20元,同比增长18.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6,649,736.21元,同比增长154.59%。每股收益0.6070元。 【公司报道】 华润微2020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169% 10月19日晚间,华润微发布2020年三季报,今年第三季度华润微实现营业收入18.26亿元,同比增长22.37%,环比增长8.62%;实现净利润3.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9.31%;归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9.14%。 华润微:主要功率器件产品暂未提价,目前在手订单饱满 华润微9月1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进入三季度以来,公司主要功率器件产品暂未提价,公司目前在手订单饱满,将持续关注市场及价格的变化趋势。
顶着“红筹第一股”的光环步入A股市场,华润微上市后的每一步都牵动市场目光。登陆科创板上市近8个月时间,华润微19日晚公告,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50亿元,投向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项目。 华润微是中国领先的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产品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领域。随着功率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封装技术在功率半导体产业链中重要性日益显现,封测环节价值占比较数字集成电路产业链更高。此次华润微再融资也是很专“芯”,主攻功率半导体封测。 根据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司拟以询价方式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5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投向华润微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目前公司尚无确定的发行对象。 公告显示,华润微电子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本项目预计建设期为3年,项目总投资42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38亿元,其余所需资金通过自筹解决。本项目建成并达产后,主要用于封装测试标准功率半导体产品、先进面板级功率产品、特色功率半导体产品,生产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5G、AIOT 等新基建领域。 华润微表示,项目建成后,公司在封装测试环节可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等环节形成更好的产品与工艺匹配,有利于充分释放内部各环节的资源优势与协同效应,公司生产一体化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推动公司进一步向功率半导体综合一体化运营公司转型。 华润微同时发布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8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2%、154.59%。公司称,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系营业收入增长、毛利率提升、产品获利能力较好。 三季报股东榜变化进一步折射出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三季报显示,今年三季度共有6名新股东跻身公司前十大股东榜。全国社保基金五零三组合、深圳青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吕梁小金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阿布达比投资局、白秀平,分别以0.33%至0.1%之间的持股比例,位居公司第三、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大股东席位。
8月21日,以“创芯•谋局”为主题的PSiC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关键技术论坛在太湖明珠无锡顺利召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创芯•谋局”为主题,聚焦芯片基础,整合材料、器件、设备、电驱动、整车产业链资源,以期打造创新格局,推动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产业链可持续发展。PSiC2020由PSiC中国、中国电力电子产业网、北京电力电子学会、中国电源学会元器件专业委员会、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关键技术与产业联盟、中国功率半导体工程师联盟联合主办,北京清泉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无锡市科技局刘红副局长、无锡市科技局高新处李杨处长、北京电力电子学会周亚宁秘书长、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柏松主任、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秦舒秘书长、哈尔滨理工大学蔡蔚教授、中国一汽新能源研究院赵慧超副院长、联合汽车电子孙辉总监等领导嘉宾出席PSiC2020,业内专家、企业家共计300余人到现场参会。论坛邀请12位业内专家、企业家作主题报告,38家国内外材料、器件、设备、测试企业参与产品展示。 PSiC2020开幕式由中国电力电子产业网总经理郝海洋主持,无锡市科技局刘红副局长、北京电力电子学会周亚宁秘书长、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秦舒秘书长、赛晶亚太张强CEO分别为PSIC2020开幕式致辞,大家盛赞PSiC论坛带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产业的可喜变化,希望凝心聚力,共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论坛专题报告环节精彩纷呈,12位演讲嘉宾分别分享了产业链各环节前沿技术信息和市场价值。哈尔滨理工大学蔡蔚教授报告主题为《功率电子控制器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柏松主任报告主题为《功率碳化硅MOSFET技术问题及研究进展》,赛晶集团Raffael副总裁报告主题为《新型IGBT-电能驱动及可再生能源》,深圳基本半导体有限公司蔡雄飞副总经理报告主题为《车规级碳化硅技术及产业进展》,ASMPT张迪经理报告主题《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先进高功率器件技术的挑战与机会》,中国一汽赵慧超副院长报告主题为《车规功率器件应用与开发》,上海瞻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黄海涛副总经理报告主题为《6英寸1200V碳化硅MOSFET和SBD工艺平台的开发、测试和认证》,上海贺利氏工业技术材料有限公司张靖技术总监报告主题为《针对功率模块的解决方案以及工程服务》,富事德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库力索法陈兰兰经理报告主题为《IGBT功率模块封装中先进互连技术》,广电计量李汝冠副总监报告主题为《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的检测技术》,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孙辉技术总监报告主题为《先进电机控制器模块化设计》,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王学和总经理报告主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半导体市场及技术发展展望》。 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一汽、上汽、联合汽车、长城蜂巢、大郡动力、蔚来汽车、蔚兰动力、汇川、通用中国、威睿电动、理想汽车、中车时代、中车浩夫尔、小鹏汽车等十余家整车与电驱动应用端企业参会。赛晶集团、上汽英飞凌、宏微科技、晟芯半导体、通富微电子、国基南方、瞻芯电子、基本半导体、忱芯科技、利普思半导体、ASMPT、富事德、诺信中国、顺晟自动化、开尔文测控、寒驰科技、平晨科技、能芯半导体、高坤电子、三英精密、迈卡威超声波、嘉源昊泽、英国显微镜、东方中科、英铂仪器、骄成机电、爱硕科贸、贺利氏、浦发焊片、图灵电子、丰鹏电子、沐泽电子、汉碟电子、中好蔚莱、杨耀自动化、昆山欣达、德加电子、赛英电子等国内外材料、器件、设备、测试企业参与产品展示。 PSiC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关键技术论坛评选出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极具影响力品牌,分别是: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赛晶电力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基本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中电国基南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瞻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泰科天润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忱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以表彰它们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产业所做贡献。 据主办方透露,PSiC2021第四届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关键技术论坛的筹备工作已经开始推进。
在经历两轮问询后,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威尔”)无条件过会,终于拿到科创板的“入场券”。 8月12日,证监会消息称,同意科威尔的科创板IPO注册。 科威尔是一家专注测试电源设备制造的企业。测试电源是一种可精确输出不同电压、电流的装置,用于测试不同用电产品在各种电压、电流下的性能,以验证相关用电产品是否达到研发目标、符合品质检验要求。作为工业领域的基础测试设备,所有用电产品及其部件的研发、制造过程都离不开测试电源设备。 据科威尔董事长兼总经理傅仕涛介绍,科威尔以大功率测试电源设备起家,掌握测试电源核心技术,捕获不同客户的需求,不断拓宽下游应用行业和领域。在产品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后,科威尔在小功率测试电源设备的赛道上也已启程。同时,基于测试电源推出多款测试系统,科威尔将每个细分领域的“小珍珠”串成一条“珍珠项链”。 跑好“大”赛道 测试电源设备有两大赛道:大功率测试电源和小功率测试电源。小功率测试电源设备面向消费电子、通信、航天、医疗等领域。国外厂商在小功率测试电源设备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以欧美为代表的小功率厂商一度把控着全球测试电源设备市场。 随着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大功率测试电源需求增长出现契机。 科威尔成立的2011年,恰赶上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期。傅仕涛表示,面对国内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大功率市场的需求,小功率厂家不能很快开发出大功率产品,国外大功率厂家产品的性价比和服务不具备优势。从竞争压力的角度出发,公司首先从大功率测试电源设备切入。 科威尔从光伏领域着手,推出模拟电网电源、光伏阵列IV模拟器等多款产品,获得良好反响。但在傅仕涛看来,测试电源设备非大批量使用,“单纯在某一行业,很难把体量做大”。为突破天花板,科威尔逐步探索其他新兴的行业领域。2014年,科威尔开始介入电动汽车的测试,相继推出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电池模拟器等系列产品,2017年就做到了细分领域第一。 在大功率测试电源领域,科威尔的部分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科威尔于2012年推出的120kW、630kW单机大功率IVS系列光伏阵列IV模拟器,改变了以往进口品牌通过小功率并机产品完成大功率光伏逆变器MPPT效率和逆变器中国效率(CGC/GF035:2013)测试需求的行业局面。在电动车行业,公司推出的EVD系列高精度双向直流电源和EVS系列电池模拟器,改变了行业内以Digatron(德国)、Bitrode(美国)等进口品牌为主、供应渠道单一的状况。 开拓“小”赛道 对于小功率测试电源产品的行业格局,傅仕涛介绍,随着产业的发展,国内陆续出现了一些小功率测试电源厂家,和国外的知名厂家相比在品牌、渠道、技术、产品线布局上有明显的差距,所以小功率测试电源行业一直是国外品牌占主导地位。小功率测试电源下游客户有很多大公司,他们更关注产品的品牌、性能指标、行业应用经验、售后服务等。 傅仕涛认为,伴随国内电力电子技术水平快速发展,各应用行业的小功率测试电源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目前国内企业研发和生产小功率电源已有充分的技术基础。 在大功率测试电源领域积累起来的技术底蕴、品牌知名度和企业规模,对科威尔至关重要。傅仕涛表示,在小功率测试电源领域推广过程中,明显感觉客户对于科威尔的接受度高了很多。 科威尔2018年推出的KDC系列高压型小功率测试电源单品,在电压精度、电流精度和动态响应时间等指标上,已经可与部分国际知名品牌相媲美。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小功率测试电源产品收入分别约为95万元、208万元和1132万元,总体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18年、2019年销售收入较上年分别增长1.19倍、4.44倍。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这得益于KDC系列高精度可编程直流电源销售金额的快速增长。目前科威尔已经与阳光电源、华为、锦浪科技、特变电工等行业头部客户建立合作。 紧密贴合下游产业需求,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不断将公司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和仿真测控技术与下游应用行业属性特点相结合,科威尔推出多款以测试电源和测试分析软件为主体,辅以测试仪器仪表和功能部件组成的一体化测试解决方案。 傅仕涛表示,系统类产品的技术要求更高、产品结构更为复杂。比如,在基于大功率测试电源开发燃料电池行业的测试系统产品时,产品开发需要具备气体加热加湿和流量控制技术;在基于小功率测试电源开发功率半导体IGBT测试系统产品时,需要具备快速的过电流保护技术和测试治具设计技术。因此,公司在设计开发测试系统产品时,必须掌握多学科技术融合的能力。 目前,科威尔已经基本形成大、小功率测试电源和测试系统的产品线,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三个产品线的公司。“大”“小”兼顾,科威尔得以拓展更多可能性。 如何提升毛利率 关于毛利率的问题,是两轮问询中均被问到的重点“考题”。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7.87%、68.69%和65. 13%。2019年毛利率相比上年,有明显下降。 对此,傅仕涛解释称,2019年在大功率测试电源和测试系统的个别订单中,为了满足客户个性化产品功能需求,公司外购的相关特定功能部件金额较大,而营收基数不大,从而该部分毛利明显降低。与此同时,大功率测试电源和测试系统为公司贡献了超过90%的营业收入,这两个部分毛利的降低导致总体毛利的下降。 为了使公司毛利总体稳步提高,傅仕涛表示:“首先,从研发开始,我们要着力优化产品系统。其次,客户个性化需求会一直存在,为满足这样的需求,除了核心部件外,订单中还会包含需外购的器件。为此我们将加强供应链管理,与相关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再次,提高内部管理效率,着力降低成本。继续拓展大、小功率产品的行业应用,进一步提升营收水平,稳定毛利。” 根据招股书,此次上市,公司拟募资约2.8亿元,用于高精度小功率测试电源及燃料电池、功率半导体测试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测试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全球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项目等。 傅仕涛说,科威尔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一是基于现有技术平台做行业应用延伸的研发,未来将从软件方面,针对不同行业做新的研发;二是技术平台的延伸,除了测试电源设备,科威尔未来将可能向其他测试设备领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