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温彬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完善金融服务,还是防范金融风险,都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落实李克强总理“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的要求,5月27日,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第一条为:出台《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 2019年4月,两办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指导银行业机构夯实小微业务的内部激励传导机制,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为落实这一要求,银保监会今年4月9日发布《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建立了以信贷服务为主、覆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全流程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旨在建立系统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机制。5月9日征求意见已经结束,《办法》即将正式出台,将为银行更好服务小微企业提供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金融业经过多年改革开放,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要看到,金融业还存在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的不平衡,大银行与中小银行之间的不平衡,金融业与配套金融服务之间的不平衡等问题。近年来,在“三个不低于”“两增两控”“提质扩面、增量降价”等监管政策引导下,小微金融加快发展,但是因为抵质押物少、信用信息不充分、风险偏高等结构性因素限制,小微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办法》是促进金融平衡、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小微企业首当其冲。为统筹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提出“六保”任务,其中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保供应链产业链都离不开中小微企业的复产复工和经营发展。这就需要小微金融更好发挥作用。因此,11条改革措施围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政府性融资担保等进行一系列部署。必将推动银行以更大力度服务中小微企业,进而助力“六保”目标。 《办法》坚持“正向激励为主,适当监管约束,明确差异化要求,合理体现区分度”指导思想,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并行、总量与结构并重、激励与适当约束并举”原则,以小微企业融资各环节为主线,以是否降低融资综合成本与提高融资效率为标准,充分考虑商业银行个体差异和小微金融业务实际,完善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从信贷投放、内部专业化体制机制建设、监管政策落实、产品及服务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设置差别化评价指标,对商业银行落实尽职免责要求,给予小微企业贷款差别定价,加强评价结果运用。 《办法》涵盖五方面评价要素:一是信贷投放情况,包括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信贷资源倾斜、小微客户细分、服务覆盖面等情况。二是体制机制建设情况,包括综合服务机制、风险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核算与考核机制等情况。三是重点监管政策落实情况,包括小微企业续贷、授信尽职免责、金融服务信息披露等情况。四是产品及服务创新情况,包括信用信息运用方式、产品服务模式、服务效率提升、信用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投放等情况。五是监督检查情况,包括规范服务收费、报表数据质量等情况。 《办法》共六章三十二条,在整合前期已出台的小微金融系列监管政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张清单、差别权重”的多维度综合化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对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设置标准化指标,明确指标具体内容、赋分规则及评价结果等级。二是确定评价机制,规范从银行自评、监管信息收集、监管初评、监管复审、评价结果通报、档案归集的全流程工作方式。三是明确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方式。银保监会每年根据《办法》考核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评价结果作为相关监管部门政策协同的重要依据,可以综合运用在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如再贷款、再贴现、资本补充、CBS、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指导信贷政策方向性、强化对监管评级较低银行监管指导等领域,对全面科学评价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情况,引导和激励商业银行持续提升服务小微金融服务质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综合施策,千方百计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金融系统迅速行动,不断改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落实落细现有政策措施,因时因势创新应对举措,帮助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综合施策化解融资难题 中国证券报:目前,人民银行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效如何?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更显困难,人民银行对此出台了哪些具体举措,成效如何? 陈雨露:首先,应该看到,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具有长期性和必然性。这既有市场经济存在产能过剩,大多数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处于产业链末端生产经营困难的宏观方面原因,也有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生命周期普遍较短,抗风险能力弱,银企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贷款风险溢价较高等微观方面的原因。 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堵点”“难点”,综合施策,千方百计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创新发挥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构建“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同时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二是创新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2019年,我们推出了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三支箭”政策,其中一项重要政策就是,由人民银行提供部分初始资金,依托专业机构市场化运作,通过设立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信用保护合约等方式,为民营企业发债提供信用支持。2020年1-4月,民营企业发债约2665亿元,净融资规模达到1020亿元,发行量和融资规模均创三年来单季度新高。 三是加大应收账款融资支持。我们积极发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渠道。2019年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新注册小微用户1.7万家,促成融资8465亿元。 四是创新改进征信服务。发挥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作用,指导市场化征信机构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有效解决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统一的中小企业库已为全国261万户中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为近1.9亿余农户建立信用档案。 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金融系统迅速行动,3次降准释放1.75万亿元长期流动性,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增加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不断改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小微企业贷款实现“量增、价降、面扩”。2020年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815万户,同比增长21.9%。五家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53.9%。2020年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 二是民营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2020年4月末,非国有企业贷款余额49.2万亿元,较年初新增3.1万亿元,同比多增1.6万亿元,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1.5%,增速比去年同期高5.2个百分点。2020年1-4月,民营企业发债约2665亿元,净融资规模达到1020亿元,发行量和融资规模均创三年来单季度新高。 三是小微金融债券和资本债券发行提速。2020年1-4月,已有22家商业银行发行2172.8亿元小微金融债券,超过去年全年发行规模;中小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54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6.5%。 因时因势创新应对举措 中国证券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为加快恢复经济生产生活正常秩序,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如何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全面落实复产复工要求? 陈雨露: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的工作要求,落实落细现有政策措施,因时因势创新应对举措,帮助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一是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引导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保市场主体、促进就业营造有利货币金融环境。落实好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资金重点投向涉农、外贸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重的产业。 二是创新推出新的政策措施。延长和完善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年内还本付息资金压力。对承诺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民营企业、部分行业龙头、重要产业链企业,提供增信支持,支持低评级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提高信用贷款的占比。 三是继续完善政府性担保体系。充分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重要作用,扩大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 四是发挥多层次金融市场融资支持作用。加快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金融债券3000亿元,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推动应收账款更多使用权责清晰的商业汇票,确保实现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目标。
自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复工复产、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其中包括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实施还本付息安排,以及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服务质效等。 从成效来看,据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截至4月末,银行机构已对超过1.2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4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79万亿元,同比增速27.34%,远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94%,在2019年基础上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全国两会将出台一揽子宏观政策应对计划,通过财政、货币、社保、就业等政策合力,加大逆周期对冲力度。小微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和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将会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 小微企业获得感提升 金融支持政策的“稳准实”,让小微企业获得感明显提升。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天津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腌渍食品的小微企业,主要产品供应出口。因国外疫情加剧,企业出口受阻,致使到期120万元贷款还款出现困难。某商业银行天津分行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主动与企业实际控制人取得联系,为企业开辟了绿色审批通道,简化了审查审批手续,采取远程视频、对公网银等手段,为企业办理了无还本续贷业务,解决了企业当下还贷压力。 位于重庆解放碑核心地段的某酒店是国内知名连锁酒店品牌的酒店加盟商,疫情发生前酒店入住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因为疫情影响,该酒店暂时闭门歇业,无营业收入来源,致使去年申请的500万元装修贷款的正常还款压力上升。某商业银行重庆分行“急企业所急”,专门为其制定了分期还款计划,采取延期还本付息方式,让酒店吃下“定心丸”。 据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2815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1.9%。从银行来看,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据《证券日报》记者从某国有银行获得的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截至2020年4月12日,该行为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超4300亿元。 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在其一季报中也表示,报告期内,银行积极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工作,全面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全力帮扶遇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截至报告期末, 小微贷款总额4534.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08亿元。 而互联网银行的发力程度也不亚于传统银行。据悉,微众银行4月份根据微业贷产品的实际业务情况,推出了“风险补偿政策、再贷款政策、贷款补贴政策”三项政策,为深圳地区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贷款优惠,年利率低至4.5%,贴息后年利率低至2.25%。 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可期 除传统工具外,在金融主管部门支持下,债券市场也成为驰援小微企业的重要战场,近期已有不少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 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4月21日发布公告,公司2020年第一期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于4月21日发行完毕。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200亿元,品种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1.99%。本期债券的募集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机构批准,全部用于湖北、浙江、广东、河南等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发放,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5月6日,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首期30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其中3年期品种230亿元,票面利率2.17%,5年期品种70亿元,票面利率2.67%,本期债券吸引了市场各类型的投资人参与,全场获得超2倍认购,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发展。 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发行小微金融债这一市场化的方式,可打通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和小微信贷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生产资金来源,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为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在总量政策方面,未来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通胀降温将为进一步降息铺平道路,预计年内中期借款便利(MLF)利率还有40个基点左右的下行空间,这将带动一般贷款利率再下降约100个基点。同时,年内央行还有可能再实施2次、共约1个百分点的全面降准,这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6万亿元。”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结构性政策方面,央行可继续通过定向降准、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下调再贷款利率、增加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等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定向支持力度。 同时,他认为,目前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有限,未来定向或额外降准可能将更多指向股份制银行。另外,针对主要与小微企业对接的中小银行资本紧张问题,未来监管层或将通过支持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以及降低优先股、可转债发行门槛等措施,帮助中小银行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提升其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能力。
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近日,财税部门将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开放一般纳税人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相关政策。减税降费政策“添柴加薪”,为小微企业带来税收优惠的温暖,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去年5月份成立的上海小烧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小烧饼”)如今刚满“一周岁”。今年春节期间,小烧饼迅速上线“呼啦”平台,因部分员工身处疫情重点区域,无法及时复工复产,给公司经营带来了一定影响和困难。 “国家为帮助企业减轻压力、克服困难,特别是税务方面,原本3%的增值税征收率降至1%,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我们的经营压力。”小烧饼财务负责人宋云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期间公司努力开拓市场、增加流量,今年一季度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少交了近5万元的税款,这对我们新办的创业公司而言,着实是笔不小的收益。” 普华永道中国税收政策服务主管合伙人马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应对疫情对小微企业造成的冲击,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财税部门为小微企业出台了包括税收在内的多项纾困措施,缓解小微企业的资金困难,减轻小微企业的人员成本压力,帮助其渡过难关。 上海闵宥广告中心是一家注册资金仅10万元的小微企业,2019年登记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0年5月9日申请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按照目前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3%减至1%延长到2020年12月31日的优惠政策,该企业财务负责人陈丽华对《证券日报》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假定企业2020年销售额与上年不含税销售额220万元基本持平,6月份至12月份增值税税负率只有1%,总体税负将较上年减半,如果考虑个别季度销售额小于30万元,还能够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30万元以下免税的优惠政策,实际税负可能会更低,减税效应明显。 “这次一般纳税人又可以转登记对企业确实是一大利好,一方面我们服务行业占比最高的人力资源成本无法取得进项发票,按一般纳税人来纳税,企业税负也会无形加大;另一方面,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后,可以叠加享受小规模纳税人较低的征收率和增值税免税优惠政策,从根本上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陈丽华如是说。 上海市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及转登记政策将有效帮助纳税人缓解经营压力,促进从业者提振经营发展信心。税务部门将持续在政策宣传辅导上下功夫,保障优惠政策扎实落地落细,助推经济恢复秩序、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下一步还会对小微企业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救助办法,包括对支撑不下去的小微企业提供救助资金和更大幅度税收减免等政策,以帮助其抵御疫情带来得经济风险。 马龙表示,我国现行税种比较多,对小微企业的税负水平以及税务合规都会造成一定负担。建议未来在推进税收立法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简并和优化税制。
中新网合肥5月21日电 (记者吴兰)“今年以来,全省金融系统聚焦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尤其是支持小微企业纾困,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何昌顺说,有力地支持了全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记者从安徽省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部署要求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安徽全省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含贴现)3996亿元、支持企业(含农户)52.4万户,其中发放普惠小微贷款2583亿元。 据介绍,安徽下一步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小微企业“缓近忧”、降低融资成本帮助小微企业“渡难关”、发挥融资担保作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增信用”、强化保险保障功能助力小微企业“抗风险”、提高融资服务效率帮助小微企业“解难题”等方面着力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何昌顺介绍,对流动性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付息可延期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罚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原有水平基础上下浮10%以上,确保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 此外,引导推动保险机构为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办理优惠费率的保险业务,适当扩展责任范围,开辟出险理赔绿色通道、应赔尽赔。扩大小微出口企业信用保险覆盖面和承保规模,做到应保尽保。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9日讯 (记者陈果静)5月21日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将联合网商银行,向小微商家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百亿元贷款“免息券”。第一批将在全国81个城市发放,有营业执照的小商家可上支付宝领取。据了解,这也是全国首次大范围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免息券”。 据了解,在银保监会指导下,此次由三大政策性银行牵头,向网商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再借助网商银行的科技能力和用户触达通道,通过“免息券”形式精准滴灌小微企业,降低贷款成本。有营业执照的小店可在支付宝搜索“免息券”,通过信用风控评估,有贷款额度的用户都可以领取“免息券”。第一批每人可领2张,每张代表1万元贷款的1个月免息权利。 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表示,此次优先选择在已发放消费券的81个城市发放免息券,是希望“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小店经济进一步回暖。
本报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王观)“当前,为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金融逆周期调控力度大幅增强,信贷投放速度明显加快。”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企业贷款结构显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明显,突出表现为抗疫和受疫情影响大的行业受信贷支持力度大,且较多中长期贷款流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关键领域。 数据显示,4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是2019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4月份新增1.70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 4月,在各项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普惠领域的信贷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小微企业贷款情况看,“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的特点更为突出。 一方面,普惠小微贷款加速增长。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1.5个和2个百分点。前4个月,普惠小微贷款累计新增1.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12.2%,比前3个月高0.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信贷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的覆盖面继续扩大。截至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2815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1.9%。前4个月增加117万户。 同时,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4月,当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17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