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零部件行业到通用航空,万丰奥威母公司万丰奥特以旗下万丰航空为“锚点”,将打造通航全产业链作为公司未来20年的“发展路线图”,全面进军通航产业。 “5年时间从无到有,万丰布局通航的决心和成绩在业内绝无仅有。”日前,万丰航空总经理刘剑平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万丰航空目前开拓了以飞机制造为核心,集机场管理、通航运营、航校培训、低空保障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力打造通用航空领域“领头雁”。 投身通航 老航空人再“展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职深圳市政府机构——履历光鲜的刘剑平,却不甘于只做四平八稳的工作。2000年底,刘剑平进入深圳航空公司(下称深航),开启了他与航空事业的不解之缘。 “从副总裁、常务副总裁到代理总裁,我在深航一干就是10年,见证了深航从几架飞机到100多架飞机的发展历程。”提及与深航共成长的岁月,刘剑平感慨万千。2009年,随着深航被国航收购,刘剑平被派驻大连,并组建大连航空。而后,他离开国航,成为青岛航空的“搭建者”。 2016年2月,“知天命之年”的刘剑平加盟万丰集团,担任万丰航空总经理一职。“一直有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放着高大上的运输航空老总不做,来通航创业。这其实是我的个性所决定的。”刘剑平如是解释当时的“叛逆选择”。 其实,刘剑平的跳槽,与万丰求贤的诚心也密不可分。万丰2015年9月涉足通用航空领域,亟需一位行业领军人物。为了“拉来”刘剑平,现任万丰奥威董事长的陈滨多次飞往青岛,两人常常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那时我已年过50,对青岛航空的业务可谓驾轻就熟,那边待遇也好,而万丰的通航产业在当时只有一个概念。但经过长达半年的思考,通过不断了解万丰的文化和发展通航的决心,我最终还是被公司的理想和热情打动,抱着再次接受人生挑战的想法加入了万丰。”刘剑平笑道,现在看来,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从无到有 国际技术为国产制造“丰翼” 从无到有建起一家涵盖通航全产业链的公司,绝非易事。刘剑平直言:“我刚加入万丰的时候,业内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家公司。” 转机发生在2017年,万丰奥威母公司万丰奥特将世界前三强的通用飞机制造商奥地利钻石公司揽入麾下。据介绍,钻石飞机品牌拥有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颁发的DOA航空设计组织认证证书和DUA航空研发组织认证证书,且拥有8个基本型16个机型的全系列的无形资产及相关机型生产专有技术。 “收购奥地利钻石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刘剑平透露,“对方老板一开始的态度很坚决,就是不想卖给我们。后来,经过多次沟通洽谈,加上万丰以收购加拿大钻石为跳板,成功将其发展壮大,最终才得以整体收购奥地利钻石。” 这单收购,使公司完整掌握了被收购方拥有的全部技术和专利,对发展中国通航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避免“水土不服”?刘剑平分享的“万丰经验”是:把自身数十年成功发展的经验嫁接到收购的企业,同时充分尊重被收购企业当地的文化,大胆启用当地优秀人才,实现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减少文化冲突和人才技术的流失。他表示,这也为公司“请进来”的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万丰在国内的通航布局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 瞄准低空 助力通航全产业链“腾飞” 今年4月,万丰奥威斥资24.18亿元购买万丰航空持有的万丰飞机55%股权,加深了上市公司跟兄弟公司万丰航空的关系。同时,万丰飞机作出业绩承诺,2020至2022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不低于2.9亿元、3.04亿元和3.67亿元,合计不低于9.6亿元。万丰奥威的大交通产业布局再下一城。 半年报显示,万丰飞机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44亿元,超额完成阶段性业绩目标。刘剑平介绍,疫情发生后,部分国际航班业务被停,但许多国家对特定产品依然保留了通道,万丰飞机得以顺利交付。另外,公司产品中高附加值、高毛利率的高端产品受疫情影响较小,在利润层面弥补了产量的缺口,多国政府也为公司提供了相关补贴,缓解了特殊时期的人力成本。“随着外部形势的整体好转,我对全年经营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刘剑平表示。 万丰航空不惧疫情影响的“硬核实力”从何而来?刘剑平解释称:一是公司拥有全球最好的活塞固定翼飞机品牌——钻石飞机,钻石飞机拥有8个基本型16款飞机,拥有领先的通航研发技术,目前还在加快电动飞机、新一代无人机的研发;二是万丰航空着眼通航全产业链发展,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涵盖飞机制造、机场管理、通航运营、低空保障、航校培训全产业链条的通航企业;三是万丰航空拥有业态完整航空小镇,建立了国家级通航产业园区,拥有几乎全部产业形态。 “记得2016年我刚来浙江的时候,浙江省只有千岛湖湖面上的那片空域是开放的。今天,从东到西已经有近万平方公里的低空空域实现了开放。”对于最具想象空间的低空领域,刘剑平如此阐述自己的直观感受。紧接着,他展示了一张广阔的发展蓝图:“中国的低空空域正呈现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呈现逐步开放的势头。即使在目前的情况下,也能够基本满足万丰通航发展的需要。如果全线放开,万丰的通航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9月5日,万丰奥威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万丰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下称“飞机工业”)与中国民航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飞机销售、航材储备、机型改进、售后维修等产、学、研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同时,双方还签署了24架钻石DA40NG购机协议。 万丰奥威方面表示,本次飞机工业与中国民航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及钻石飞机采购合同,是继2020年3月29日飞机工业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又一重要步伐,将对公司飞机业务国产化制造、钻石品牌推广、市场占有率提升以及公司可持续发展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根据此次飞机采购合同,公司将自合同签署之日起,不超过6个日历月内交付12架钻石DA40NG飞机,不超过12个日历月内交付剩余12架钻石DA40NG飞机。 万丰奥威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24架DA40NG飞机交付完成以后,中国民航大学机队中万丰钻石飞机的占比提升到94%。随着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中国民航大学还将继续大批引进钻石类飞行培训用飞机。 公告称,本次钻石飞机采购合同的履行标志着中国民航大学对万丰奥威钻石飞机品牌、质量及生产能力的深度认可,验证了公司在中国通航飞机制造的领导地位。 据了解,此前飞机工业在今年3月全球规模最大的飞行培训学校——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并达成大笔购机订单,中国民航大学作为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在国内航校中规模仅次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此外,万丰奥威在半年度报告中表示,公司已形成了“轻量化应用汽车部件产业和顶级通航品牌‘钻石’通用飞机制造产业‘双引擎’驱动”的发展格局。飞机工业旗下钻石飞机公司在发动机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领域具备同行领先的技术研发优势。目前拥有奥地利、加拿大、捷克三大飞机设计研发中心及国内一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奥地利、加拿大、中国(浙江新昌)三大飞机制造基地,为全球通用飞机的领导者。客户遍布欧洲、北美、亚太和中东等区域,在全球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92个服务中心。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已经委托一家公司制造了新的超音速空军飞机,期待未来总统可以搭载这架飞机,以目前飞行速度两倍的速度飞抵世界各地,这将使得总统的飞行时间缩减一半。 美国空军已经与初创的航空航天公司——埃克索尼克公司签署了为期两年、价值100万美元的合同。 据埃克索尼克公司网站,他们正在研发一款包含70个座椅、飞行速度为1.8马赫的客机,飞机可以在陆地和水面上超音速行驶。 美国空军总统和行政空运理事会8月31日宣布了这项合同。空军装备司令部告诉记者,埃克索尼克公司将负责重新设计一架总统专机,这架飞机需要考虑包括“功率、重量、尺寸、通讯系统和客舱布局”等变量。 目前,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使用的是高端定制的波音747-200B系列飞机,其飞行速度是世界最快之一,被称为“飞行的白宫”。“空军一号”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600英里,几乎是音速。在飞行中,其飞行高度最高可达45100英尺的高度。一般商用客机通常最高飞行高度为30000英尺。
隆华科技(300263)在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兆恒科技围绕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及相关领域应用急需,研制出国内领先、替代进口的PMI系列结构泡沫材料(功能材料)及其制品,PMI系列产品是各型民用飞机、军用飞机、无人机等各种飞行器(机身、机翼、桨叶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时必须的配套材料,公司PMI泡沫产品已规模化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领域,是国内多个飞机主机厂商的国产独家合格供货商。
2020年8月31日,航空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供应商,港股公司中国飞机租赁宣布,集团获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给予AAA级的主体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这是中飞租赁集团的首次主体评级,也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公国际首次给予经营性飞机租赁商AAA级信用评级。 据悉,大公国际在对中飞租赁的资产质量、业务模式、经营能力、财务实力、股东背景、管治水平及过往业绩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尽职调查后出具了评级报告。大公国际认为,中飞租赁市场地位较为显著,飞机订单储备充裕,融资渠道较为多元,盈利对利息覆盖程度较好,股东光大控股及其关联方持续对中飞租赁提供流动性、业务拓展和战略发展等方面的支持,为中飞租赁未来业务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飞租赁主席赵威表示,此次评级结果充分显示了中飞租赁的良好业务基础和长远发展前景。尽管2020年的航空市场备受考验,但中飞租赁化危机为机遇,在疫情冲击下表现出持之以恒的韧劲。作为光大控股重点培育的核心四大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将始终为中飞租赁继续扩大全产业链的业务优势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其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飞机全产业链服务商。 中飞租赁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潘浩文表示,中飞租赁一直秉持扎根中国的策略方针,多年来深耕飞机全产业链经营的同时,稳扎稳打管理飞机资产并持续拓展国内外多元化融资渠道,以轻资产模式推进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此次评级结果是市场及评级机构对于中飞租赁多年经营成绩的肯定,有助于集团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增强核心竞争力,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 随着疫情控制趋于稳定,中国民航市场的复苏势头冠绝全球。中飞租赁机队以高利用率的飞机资产和占自有机队79.8%的国内航空公司客户群为竞争力,以落户于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全资子公司中飞租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为核心业务平台,把握国内民航市场强势复苏的机遇,实现业务模式的不断扩张和资管能力的不断提升。全球知名航空咨询机构CAPA预计,中国国内市场运力将于今年底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长远来看,国际航协预计,中国将在2025年前后成为全球最大单一航空市场,足见中国民航市场潜力巨大、蓬勃发展态势可期。
飞机租赁巨头渤海租赁将可能出现债券违约的情况。近日,渤海租赁发布公告称,因新冠疫情突发,渤海租赁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19渤海租赁SCP002”本息到期兑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今年6月30日,渤海租赁称,鉴于今年年初以来的特殊外部环境,为最大化保证全体债权人权益,经申请联合信用评级将延迟出具“15渤租01”、“15渤租02”、“18渤金01”、“18渤金02”、“18渤金03”、“18渤金04”、“18渤租05”的定期跟踪评级报告。 “多数国内大型的飞机租赁公司都有强大的银行或国企背景,较容易通过母公司或母行融资支持。而渤海租赁的最终控制人为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融资能力相对较弱。另外,渤海租赁国际航空业务较多,在全球疫情并未明朗之际,因此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一位业内分析人士称。 5亿元超短融到期兑付“不确定” 8月18日,渤海租赁及“19渤海租赁SCP002”主承销商招商银行发布公告,拟于8月26日以非现场的方式召开持有人会议。 上述公告称,2020年以来,因新冠疫情突发,渤海租赁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19渤海租赁SCP002”本息到期兑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根据渤海租赁现金流情况及债务偿付安排,为维护“19渤海租赁SCP002”全体持有人权益,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会议规程》和《募集说明书》的规定,主承销商拟召集持有人会议,审议表决《关于渤海租赁2019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2020年第一次持有人会议的议案》。 参会程序上,单独或合计持有“19渤海租赁SCP002”余额百分之十以上的持有人可以提议修正议案。持有人若对议案持有异议的,需将修订议案盖章后的扫描件发送至公告内召集人联系人邮箱。 早在2018年10月,经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批准,渤海租赁获准向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注册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0亿元(含1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注册额度的有效期为2年。2019年12月10日,渤海租赁发行了2019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为5亿元,兑付日为2020年9月8日,发行利率是3.98%,募集资金5亿元,拟用于偿还渤海租赁即将到期的有息债务。 2019年7月份,联合信用评级对渤海租赁2019年主体长期信用评级报告中称,经过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渤海租赁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不过,一年之后,环境发生了变化。今年6月30日,渤海租赁发布公告称,鉴于今年年初以来的特殊外部环境,为最大化保证全体债权人权益,经公司申请联合信用评级将延迟出具“15渤租01”、“15渤租02”、“18渤金01”、“18渤金02”、“18渤金03”、“18渤金04”、“18渤租05”的定期跟踪评级报告。 渤海租赁的前身是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新疆汇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多次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2011年6月,新疆汇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渤海租赁;2016年2月,渤海租赁更名为渤海金控。2018年11月,渤海金控将公司发展战略调整为聚焦租赁主业、特别是航空租赁主业的发展,不再拓展多元金融业务并逐步剥离与主业关联度低的金融或类金融投资,公司名称又变更为渤海租赁。 渤海租赁大股东为海航资本,海航资本是海航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为海航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故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为渤海租赁的最终实际控制人。 净利润断崖式下滑 7月15日,渤海租赁发布公告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8亿元–27亿元之间,而去年上半年盈利为18.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约0.2914元-0.4371元,去年同期为盈利0.2921元。 记者追溯渤海租赁过去3年年报发现,渤海租赁在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48亿元,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79亿元,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30亿元。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航空需求大幅降低,全球航空运输业及相关产业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冲击,租赁公司面临的租金延付、违约以及承租人破产风险增加。受此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飞机租赁业务的租金收入及销售收入有所下降,并因飞机资产估值下降导致固定资产减值增加以及境内融资租赁业务计提减值亦相应增加。”渤海租赁称。 渤海租赁去年上半年同期利润偏高的另外原因还在于,出售皖江金融租赁16.5 亿股股权(股权比例35.87%)及粤开证券1.53亿股股权而确认的非经常性收益金额约9亿元。 渤海租赁称,为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其飞机租赁子公司 Avolon调整飞机引进计划缩减年度资本开支,增加现金储备保证流动性安全,已取消了原定于2020年至2023年期间交付的102 架波音737MAX飞机订单,并将拟于该期间交付的16架波音737MAX飞机订单延迟至2024年及以后交付;取消了拟于2021-2022年交付的5架A330neo飞机订单,并将拟于2020年至2021年期间交付的12架A320neo飞机订单延迟至2022年以后交付,有效缩减2020-2023年的资本开支达52%。同时,Avolon已将32亿美元无抵押循环信用贷款全部下账,今年上半年Avolon 持有的非受限现金及可使用未下款的担保贷款额度合计超过50亿美元。 租赁是资金密集型的特殊行业。租赁的特性决定了租赁企业难以完全依靠自有资金生存发展,必须大量依靠外部资金运营才能获得高收益。根据《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九条规定,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的风险资产(含担保余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10倍。因此,理论上融资租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可达90%。 从长期负债率来看,2016年-2019年月末,渤海租赁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2.58%、88.21%、80.72%和79.45%。资产负债率虽有所降低,但依然承压。从短期负债来看,2016年-2019年末,渤海租赁短期借款分别为271.79亿元、309.01亿元、41.12亿元和11.87亿元;一年以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32.92亿元、 251.63亿元、210.80亿元和200亿元。 另外,渤海租赁2019年年报年报显示,渤海租赁及子公司共获得境内外金融机构授信额度2558.43亿元,其中已使用授信合计2154亿元,剩余授信额度404亿元。 一位资深租赁公司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2012年-2018年,渤海租赁连续运作了对HKAC、Seaco SRL、Cronos、Avolon 和C2资产并购重组事项,通过资本运作后,渤海租赁资产组合比较复杂,还未形成突出的盈利能力,“19渤海租赁SCP002”存在到期大概率不能兑付的情形。
中国飞机租赁(01848.HK)8月14日公布2020年中期业绩。上半年,集团收入16.36亿港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019年上半年:16.75亿港元)。股东应佔溢利同比增长6.1%至3.32亿港元。每股盈利为0.491港元(2019年上半年:0.461港元)。董事会决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20港元(2019年上半年:0.23港元)。 中国飞机租赁股价在14日午后升幅扩大,一度升7.3%,达6.75港元,为一个月内新高。 中国飞机租赁主席赵威先生表示:“2020年,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尽管市场备受考验,但中国飞机租赁审时度势、迎风而上,在飞机租赁、航空融资等各板块都取得了不错进展。公司在疫情冲击下展现出的韧劲,让光大控股作为股东对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在中国飞机租赁的发展上主动积极创造条件,持续强化管控、防范风险,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产业和资管的良性互动,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飞机全产业链专业化特色品牌。”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飞机租赁机队拥有137架飞机,包括114架自有飞机及23架代管飞机。中国飞机租赁的飞机已租予15个国家和地区的35家航空公司。于2020年6月30日,以飞机数目计,中国飞机租赁自有及代管机队中93.4%为窄体机型(占自有机队的93.9%),属于流动性极佳的资产类别,也是服务于国内航线和短途航班的最畅销机型,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有赖于中国国内市场相对充裕的流动性,中国飞机租赁于3月发行10亿人民币短期融资券,票面息率为3.65%,随后又于6月完成发行3亿人民币短期融资券,票面息率为4%。集团拟将这两期发行的所得款项用于飞机采购。6月,中国飞机租赁的人民币50亿元储架式资产证券化(“ABS”)项目获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发行。这是中国飞机租赁行业的首单储架式ABS,可于两年内多次发行而无须再次申请批核。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的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38.2亿港元,未动用借贷额度为36.4亿港元,财务状况保持良好。 中国飞机租赁首席执行官潘浩文先生表示:“疫情是对企业能力与发展根基的考验。很欣慰中飞租赁凭借资产质量、业务模式、融资能力及股东支持等综合实力,得到了许多行业伙伴的信任与认可。随着亚太及中国市场的率先复苏,中飞租赁将提前部署、积极储备‘弹药’,顺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为全球航空公司客户提供灵活多元的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提供优质的资产,在后疫情时代与全行业携手强大,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