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随着国际市场订单减少、推迟以及海运空运等国际物流受限,我国钢铁出口直接承压。 为应对严峻的贸易形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措施。例如,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覆盖面,暂免征收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税款缓税利息,扩大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试点等,在保住外贸基本盘的同时,精准帮扶中小型企业渡过难关。具体到钢铁行业,除了外贸进出口占比较多的钢企直接受惠,扶持中小型企业也将带来持续性的钢材需求。 扩大内需是完成经济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基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各地集中加码新基建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类传统基建,都将有力支撑钢铁产业需求。下半年,基建投资将是带动钢铁行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金联创认为,综合来看,全球经济衰退短期难以改善,外贸萎缩仍是制约国内钢企的重大阻力。近期国内市场处于传统淡季,全国范围内钢材库存回升,短期终端实质性需求偏弱。季节性因素影响过后,随着宏观政策发力以及基建大面积开工,钢材需求有望大幅度回升,钢铁行业或迎来新的转机。
阴雨绵绵的午后,上海赛宝照明电器总经理顾钧正在车间巡视生产线,新研发的紫外线杀菌灯即将销往印度等地。 “质量一定要过关!马虎不得!”顾钧口中念念有词。 坚持把产品做好,生意就不用愁――这是顾钧经营企业的信念与底线,也是20多年前,他拉着下岗工友创办这家外贸照明企业的初衷。 高质量成就好口碑,赛宝照明的LED灯深受海外客户好评。 然而,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向心思活、胆子大的顾钧也开始慌了。“1月底,我紧急召集开会,主要是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今年的出口订单恐怕都要完蛋。” 恐慌情绪变成了现实中一个个消失的订单。雪上加霜的是,受疫情影响,合作多年的一家欧洲客户也遇到资金链危机,无法如期向赛宝照明支付货款。 多重夹击下,“连喘息都难。”顾钧坦言,公司上上下下几十号人,连发工资都成了问题。 得知公司投保的“小微出口信用保险”可解燃眉之急的时候,顾钧很是激动。8.8万美元,顾钧很快收到了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的理赔款。 公司活了过来。“拿到这笔保险赔款后,我马上把部分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去。”不可抗力面前,顾钧深知,企业要想一直活下去,研发新产品,打开新市场,是唯一的出路。 赛宝照明的故事,是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出口企业、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案例,也是这次抗疫过程中上海金融业扶持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 如何在疫情下稳住订单、保住市场,出口能否顺利收汇、贷款能否顺利发放,都是关乎外贸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今年以来,稳外贸政策接力出台: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支持出口转内销……其中,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出口、稳住外贸基本盘的政策功效得到充分发挥。 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信用保险机构,中国信保为外贸企业雪中送炭。在大量外贸型企业云集的上海,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上半年支持上海市出口和投资达21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为企业追回海外欠款2.6亿元、支付赔款2亿元。 保险赔款拿到手,改善的不只是外贸企业当下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改善了企业的经营条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信心。 在生死线上被出口信用保险救活的外贸企业,钟伟在工作中接触到的还有很多。身为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普惠金融科的负责人,他离一线最近。“政策层面的支持,给小微企业带来的信心,往往比真金白银更可贵。” 海外疫情还在蔓延,风险防范依旧不能松懈。在上海,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已嵌入到“沪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28条”“稳外贸11条”“稳就业26条”以及普陀、松江、闵行等上海市多个区级政府的政策体系中,渗透到稳外贸、促融资、稳就业的方方面面。 “我们联合政府部门搭建了小微外贸企业专属服务机制,包括建立海外买方资信管理系统‘红绿灯’,帮助企业快速了解交易对手风险;实施阶段性降费,企业年度保单费率和资信服务收费标准降低30%;打造‘单一窗口+微信公众号+融资平台’的立体服务模式。”钟伟说。 一系列举措传递着希望。6月份开始,赛宝照明的订单一下子多了起来,新研发的紫外线LED杀菌灯已销往俄罗斯、印度等地,乌克兰、巴西的订单也接踵而至。“一些货款已经到账。”顾钧说着说着,不由笑出声来。 车间内,伴着机器轰隆隆的响声,十余名工人正埋头忙碌。车间外,雨后初霁,暖风拂面,弥漫着草的清香。
阴雨绵绵的午后,上海赛宝照明电器总经理顾钧正在车间巡视生产线,新研发的紫外线杀菌灯即将销往印度等地。 “质量一定要过关!马虎不得!”顾钧口中念念有词。 坚持把产品做好,生意就不用愁——这是顾钧经营企业的信念与底线,也是20多年前,他拉着下岗工友创办这家外贸照明企业的初衷。 高质量成就好口碑,赛宝照明的LED灯深受海外客户好评。 然而,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向心思活、胆子大的顾钧也开始慌了。“1月底,我紧急召集开会,主要是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今年的出口订单恐怕都要完蛋。” 恐慌情绪变成了现实中一个个消失的订单。雪上加霜的是,受疫情影响,合作多年的一家欧洲客户也遇到资金链危机,无法如期向赛宝照明支付货款。 多重夹击下,“连喘息都难。”顾钧坦言,公司上上下下几十号人,连发工资都成了问题。 得知公司投保的“小微出口信用保险”可解燃眉之急的时候,顾钧很是激动。8.8万美元,顾钧很快收到了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的理赔款。 公司活了过来。“拿到这笔保险赔款后,我马上把部分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去。”不可抗力面前,顾钧深知,企业要想一直活下去,研发新产品,打开新市场,是唯一的出路。 赛宝照明的故事,是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出口企业、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案例,也是这次抗疫过程中上海金融业扶持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 如何在疫情下稳住订单、保住市场,出口能否顺利收汇、贷款能否顺利发放,都是关乎外贸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今年以来,稳外贸政策接力出台: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支持出口转内销……其中,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出口、稳住外贸基本盘的政策功效得到充分发挥。 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信用保险机构,中国信保为外贸企业雪中送炭。在大量外贸型企业云集的上海,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上半年支持上海市出口和投资达21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为企业追回海外欠款2.6亿元、支付赔款2亿元。 保险赔款拿到手,改善的不只是外贸企业当下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改善了企业的经营条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信心。 在生死线上被出口信用保险救活的外贸企业,钟伟在工作中接触到的还有很多。身为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普惠金融科的负责人,他离一线最近。“政策层面的支持,给小微企业带来的信心,往往比真金白银更可贵。” 海外疫情还在蔓延,风险防范依旧不能松懈。在上海,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已嵌入到“沪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28条”“稳外贸11条”“稳就业26条”以及普陀、松江、闵行等上海市多个区级政府的政策体系中,渗透到稳外贸、促融资、稳就业的方方面面。 “我们联合政府部门搭建了小微外贸企业专属服务机制,包括建立海外买方资信管理系统‘红绿灯’,帮助企业快速了解交易对手风险;实施阶段性降费,企业年度保单费率和资信服务收费标准降低30%;打造‘单一窗口+微信公众号+融资平台’的立体服务模式。”钟伟说。 一系列举措传递着希望。6月份开始,赛宝照明的订单一下子多了起来,新研发的紫外线LED杀菌灯已销往俄罗斯、印度等地,乌克兰、巴西的订单也接踵而至。“一些货款已经到账。”顾钧说着说着,不由笑出声来。 车间内,伴着机器轰隆隆的响声,十余名工人正埋头忙碌。车间外,雨后初霁,暖风拂面,弥漫着草的清香。
由于全球疫情仍在蔓延,部分外贸企业面临订单被取消、资金难融到的困局。外贸企业的困难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近日召开的国常会部署进一步扩大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提出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积极保障出运前订单被取消风险,推广“信保+担保”,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对于已经出口货物的应收账款,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出口信用保险来保障收汇安全;而对于进入生产环节的货物,投入的人力、原材料、生产成本等损失风险,外贸企业还需扩展投保出运前保险予以保障。 “出运前保险是一个附加险,只能在企业投保的出口信用保险下扩展投保,能够有效防范外贸订单出运前被取消的风险。对符合投保条件的企业,保险公司可结合其业务特点和风控能力个性化定制出运前保险。”一位从事出口信保业务人士介绍称。 来自浙江省的一家出口企业,在年前与一境外买方签订了销售合同。买方下单后,该企业马上组织原材料加班加点进行生产,但是受海外疫情影响,前不久,买方突然单方面取消了订单。此时,该企业的仓库里、生产线上还有价值21万多美元的成品或半成品,让企业措手不及。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中国信保浙江分公司启动了快速理赔程序,向该企业支付了仓库内、生产线上的成品、半成品的损失补偿约38万元,最大限度弥补了企业损失。“此次获赔案例非常典型,该企业运用出口信保组合工具规避了海外买家的违约风险,有效弥补了在手订单不能出货的存货损失,使得企业能更为从容应对,让企业更有信心,敢接订单。”中国信保浙江分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上述从事出口信保业务人士表示,海外疫情蔓延不可避免地对出口贸易各个环节带来了冲击,包括入关限制、提高进口检验检疫标准、物流班次减少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外买方的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对此,外贸企业要积极运用出口信用主附险“组合拳”,做好全方位风险管理。 除了提供风险保障,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还能在关键时候为外贸企业注入资金“活水”。 天宇纤维是江苏省镇江市一家生产经营纤维制品和建筑装饰材料的中小出口企业,疫情给该公司业务带来了较大冲击,急需融资支持。中国信保获悉后,第一时间将保单融资融入货币政策工具。6月底,天宇纤维获得200万元保单融资安排,成为首笔使用再贷款优惠资金保单融资业务的企业。 为帮助更多企业顺利获得融资,中国信保首创“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银行授信+政策风险担保”的融资闭环模式。通过“信保+担保”方式,今年前5个月,中国信保累计帮助企业在银行获得融资837.6亿元。
新华社天津7月30日电疫情来袭,外贸企业如何渡过难关?天津市一家自行车外贸企业开始向国内国际“双循环”之路转变。 天津市武清区是我国重要的自行车生产集散地。这里有家颇受资深骑行爱好者青睐的“单车生活体验馆”――百客屋,它承载了天津金轮自行车集团有限公司转战内销市场的决心。 创立于1987年的天津金轮自行车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自行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企业年产8万辆电动自行车、200万辆自行车,出口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金轮集团自2000年起深耕海外市场,但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让集团总经理杨玉峰意识到,“外贸依存度过高,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有一定风险。”转向国内并不是挤占市场,而是重在培育新市场,百客屋便是一个新尝试。 在百客屋1000多平方米的体验馆内,摆放着9个国内外品牌的100多辆自行车,图腾、爱轮德等品牌一一亮相。自行车旁边是一间排列各类工具和零件的小车间,可维修保养市面上各类高档自行车。此外,体验馆还有咖啡厅、浴室等。 “对自行车来说,这是一家4S店;对骑手来说,这是一个俱乐部;对企业来说,这是一场小型车展;对同行来说,这是展示骑行文化的新方式。”百客屋工作人员邱晗环视一圈,语气颇为自豪。 百客屋成立两年多来,车友会、订货会、技术培训会、新品发布等活动已开展几十场,带动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此外,上半年国内市场童车需求大增,企业多年库存一扫而空。“我们估计是上半年游乐场关闭,家长选择童车作为孩子锻炼和娱乐的工具。”金轮集团营销总监李珍昆说。 日前,金轮集团上半年数据出炉,国内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几乎是去年全年国内销售额的2倍。 “这虽然在企业大盘子中不算什么,但对开拓国内市场来说,是很好的开始。”杨玉峰说。 墙内开花里外香,在国内市场稳健发展的同时,企业积极寻变,借助新模式、新技术,危中取机,稳住了自己的外贸盘。 疫情让人们更加重视个人出行,近几个月欧洲多个国家出台自行车补贴政策,这让海外自行车市场逐渐恢复。金轮集团在捷克的工厂正逐步恢复正常,计划在8月上市的智能调节助力、跌倒警告自行车也将如期与海外消费者见面。不久前,捷克工厂又与客户新签订10万辆自行车订单。 外贸逐步好转起来。企业二季度外贸数据基本转正,6月甚至出现大幅增长。1月至6月金轮集团出口额12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颠覆想象,才能开创新的世界。”杨玉峰说,借助5G、物联网等技术,未来的智能自行车可以感应到拐弯处有车驶来,自动降低车速或停车。“无论在哪个市场,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才能站稳脚跟,不被市场淘汰。”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扩大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决定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出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新举措,助力保就业保民生;为保障统筹防疫和发展,安排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 会议指出,稳外贸稳外资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工作部署的重要环节。要围绕稳住外贸主体、稳住产业链供应链,一是支持外贸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针对企业订单减少等突出问题,推出有效措施支持拓市场、增订单。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积极保障出运前订单被取消风险。推广“信保+担保”,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二是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发挥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支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扩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带动中小微企业出口。三是完善吸引外资政策环境。对重点外资项目一视同仁加大用地等保障。提高外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便利度。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进出口银行新增贷款规模等同等支持外资企业。四是发挥服务贸易对稳外贸稳外资的作用。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大到全国21个省份部分地区,围绕拓宽开放领域、提升便利水平进行改革探索,包括发展跨境商业医疗保险、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扩大技术进出口经营者资格范围、在常态化防控下加强旅游和体育国际合作等,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会议指出,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是促进稳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一要压实地方责任,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城镇常住农民工就业。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吸纳农民工就业多的给予更大政策激励。灵活就业支持政策对城镇户籍居民和农民工一视同仁。二要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结合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等,为农民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将发放劳务报酬的资金占比由10%提高至15%以上,吸纳更多农民工就业。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要把吸纳农民工就业数量作为重要条件。三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对农民工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先行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的一半资金。四要加大帮扶力度,优先保障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由务工地或常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会议指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新冠病毒检测能力是关键性手段。要调动各方力量,加快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产品研发上市,加紧培训检测人员,合理布局和增加机动检测力量,在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范前提下,确保秋冬季前实现全国三级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各级疾控机构及县域内1家县级医院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各有关方面要及时加强资金等相关保障。
政策利好下快递和电商企业加速抢滩 多部门近日密集发布的货运数据显示,我国国际货运市场正加速回暖。为进一步畅通外贸运输通道,助力稳外贸,从部委到地方都在加码布局国际货运,中欧班列等则成为重点。与此同时,随着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不少快递和电商企业开始大力部署自有供应链,抢滩国际货运市场。 国际货运加速回暖 今年二季度,江苏开通至45个国家的86个境外及地区航点货运航班(含“客改货”、临时包机),共执飞1332架次,平均每周111架次,完成国际货运量2.7万吨,同比增长48.5%,其中5月国际货运量增幅高达94.2%。 江苏国际航空货运交出的最新“成绩单”,成为当前多地国际货运市场加速回暖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民航货运方面,3月至6月民航局每月分别批复全货机加班包机1794班、2225班、2083班和1521班,同比分别增加401.1%、476.4%、578.5%和541.8%,实现爆发式增长。其间,民航局会同商务部建立外贸外资企业与国际航空运力供需对接机制,优化运力配置,满足重点企业国际航空货运需求。 铁路货运方面,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国际货运班列也交出一份优异答卷。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统计,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大幅增长,累计开行5122列,同比增长36%。其中,6月开行1169列,再创新高。另据海关统计,上半年监管中欧班列运输进出口货物510.5万吨,同比增长30.9%。由此可见,中欧班列已经成为稳定国际供应链的重要支撑。 “疫情蔓延对国际海运、空运等造成较大冲击,部分运输方式受阻,跨国货物运输方面存在较大缺口,而中欧班列发挥低成本、高时效的优势,确保物资供应的稳定性和通关的便利性,有力保障了进出口货物贸易通道畅通,保障了特殊时期外贸正常运行,为稳外贸发挥了积极作用。”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部委和地方积极布局 为更好助力稳外贸,近段时间,从部委到地方都在积极部署进一步提升国际货运能力。 交通运输部会同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今年4月联合印发《关于当前更好服务稳外贸工作的通知》,从国际海运、航空货运、中欧班列、国际邮件快件寄递、国际道路货运以及集装箱铁水联运等方面提出了畅通外贸运输通道的具体要求。 国家发改委近日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 对此,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表示,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统筹研究,优选一批区位条件优越、设施基础良好、运行规范有潜力的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加大政策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及地方投入力度,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物流枢纽,促进中欧班列降本提质增效。 据严鹏程介绍,下一步将按照适度超前原则,高起点规划建设中欧班列枢纽设施,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此外,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将积极开行至中亚、俄罗斯的国际货运班列,拓展至欧州、西亚、南亚、蒙古国的国际货运班列,打造乌鲁木齐中欧班列国际集散中心。 多地也将提升国际货运能力作为重要战略布局。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和物流合作座谈会在重庆举行。据悉,在战略通道方面,双方下一步将推动两地中欧班列集结点、场站、舱位、货代、运输和信息等资源共建共享。 根据江苏省政府网站消息,江苏近日发布关于组建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的通知,提出为推进新时代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有力促进货运班列提质增效,决定组建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省班列公司通过整合南京、徐州、苏州、连云港有关班列公司资产,并引入央企资本组建,注册资本为10亿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国际货运班列稳定性高,是开展跨国货物运输的重要途径,发展较早的渝新欧、蓉新欧等班列在稳外贸方面已经显现出突出成效。目前,各地布局国际货运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头部企业加速抢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鼓励更多企业布局国际货运的政策利好也在持续释放。 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努力稳定供应链,并指出支持快递企业发展空中、海外网络。 《关于当前更好服务稳外贸工作的通知》也明确提出,推动邮政、快递企业利用自有全货机、包机、租赁飞机等多种方式增加国际航空货运运力。 目前,包括圆通、京东、顺丰、阿里等在内的不少快递和电商企业正大力部署自有供应链,进军国际货运市场。 记者了解到,由顺丰出资参与的以货运为主的湖北鄂州机场正在加速建设,预计明年底投入使用。顺丰方面表示,未来将以鄂州机场这一枢纽为中心,全面打造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航路航线网络,作为实现公司航空网络结构优化、降低航空网络运行成本的重要途径。 此前不久,浙江嘉兴市政府与圆通速递母公司圆通蛟龙集团举行投资协议签约仪式,标志着圆通蛟龙集团在嘉兴投资的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实质性投资落户。 此外,阿里旗下菜鸟网络已着手在泰国、俄罗斯、西班牙、美国等地增设物流枢纽设施,并计划在未来9个月内新增1000架次出口包机。未来三年,菜鸟计划通过近200万平米海外仓为中小企业备货出海,构建一张全球最大的包裹网络。 “货运行业涉及环节较多,上下游联系紧密。电商、快递等企业加速布局货运业务,有利于实现货运一体化运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全链条高速运转,实现规模优势。”庞超然表示,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来看,国际货运市场受国际贸易波动影响,起伏较大,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但布局国际货运市场,有利于更好打通销售和货运渠道,减少货运环节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 刘向东表示,电商贸易离不开快捷的物流配送服务。电商企业纷纷涉足国际货运市场,将更为高效地把相关商品运输到国际市场,同时丰富进口渠道。为解决空箱返程问题,需要平衡海外货源和运力,实现供需匹配,而跨境电商刚好能发挥相应作用。 “未来国际货运市场将稳步增长,在解决成本和货源问题后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刘向东建议,进一步提升国际货运的通关便利化,消除通关壁垒,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庞超然也表示:“相关企业推动国际货运市场的发展,除了在商业组织上提升效率外,还要积极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做到货运全程可追溯,同时也为货运通关的信息报备提供有力支持,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