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完成首例国企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 一方面,早年划拨取得的土地,国企改制后需缴纳出让金,增加了混改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国资国企存量地产亟待盘活优化,以存量引增量的发展需求尤为迫切。如何解开这个“扣”?沈阳市作出有益探索。日前,沈阳首例国有企业混改土地资产作价出资(入股)操作完成。此举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推动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国企改制中的土地处置探索了新路子。 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是国家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对改制国有企业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进行资产处置的一种方式。辽宁省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的名义出台《关于做好全省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涉及土地资产处置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市、县国企改制重组的土地资产处置权限下放给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这一创新制度,为沈阳国企改革的相关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记者从沈阳市国资委了解到,沈阳副食集团企业用地多为早年划拨取得,改制后不再符合划拨条件,企业需按市场价格缴纳土地出让金,这无疑会增加企业负担、提高改革成本,甚至阻碍改革推进。 面对土地资产处置难题,沈阳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新制度的落地落实办法,由市国资委成立工作专班,会同自然资源、不动产登记等部门,与沈阳副食集团摸底、分析每宗土地的情况,制定分批处置计划,对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遗留问题逐一解决。 近4个月的努力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沈阳副食集团22宗划拨土地全部完成权籍调查;首批符合条件的11宗土地使用权以作价出资(入股)的方式进行有偿使用,总面积为21.94万平方米,以土地使用权价格与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的差额8535.02万元转增国家资(股)本金。这样一来,企业减轻了资金压力、得以轻装发展;同时,国有资本股权比例得到增加,国有土地资源价值被进一步盘活。 作为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城市,沈阳以解决好合作后企业控股权、划拨土地作价入股、无证房产确权等共性问题为突破口,加快混改步伐,提升混改质量。据悉,在首个案例成功的基础上,沈阳市国资委正在编印《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涉及土地资产作价出资(入股)操作指引》,为国企混改土地资产处置提供指南。
旱涝保收,这个词在过去是指种地的农民不需要担心天气因素,不管土地是旱还是涝,都能喜获丰收。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学一毕业就能进一家能旱涝保收的企业,最好工作不太累,工资也不低,单位给交了五险一金。 在这样的企业里面就能轻轻松松的过一辈子,完成人生的结婚、生子、养娃、退休的整个全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幸福圆满。现在问题是,进入哪些单位就能保证自己旱涝保收,一直干到退休呢? 第一类,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公务员、教师、警察、医生,其次就是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工资由财政拨付,只要国家的税收和土地出让金不出现大幅减少,他们的工资待遇是不会受影响的。只要不违反纪律,没有犯重大错误,几乎没有失业的可能性。 第二类,国有企业也是旱涝保收,不过国企分为垄断型和非垄断型,非垄断国企因为要进行充分的行业竞争,可能收入待遇要少一些。而垄断国企,像金融业、电信业、烟草业、石油业等,这行业的职工收入待遇都还不错的,而且这些企业往往是几代人都是这个企业的职工。在这样的企业里面,干多干少一个样,工资福利不会少。我们还发现一些大型国企,把企业办得社会化,还有幼儿园、小学校、大超市、电影院等。 第三类,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这类人基本上也能旱涝保收。比如,自来水公司、电力部门、供暖、燃气。不管收入高低,经济状态好坏,每个人都离不开,自然工作稳定,收入较高。我有一亲戚在造币厂工作,虽然收入不算高,但也是属于旱涝保收的,像这样的行业没什么挑战性,每天朝九晚五,几十年如一日,干到退休还有几千元工资等着你,生活过得非常稳定。 第四类,老中医、老专家,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的,这些医生从医几十年,技术精湛,深得患者信赖,每天门庭若市。开一副药60-100元,一次针灸50-80元,需要扎上十来次。基本每天的收入都能有数千元。一位50多岁的中医骨科专家,这位专家一周就诊三天,挂号预约都要好几天才行,通常排队也要等上三四个小时。所以,老中医、老专家收入是比较稳定的。 事实上,民营企业都不会有旱涝保收,即便是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做不到旱涝保收,每年都要清理中年员工反而是常有的做法,甚至标榜是向社会输送人才。这样的企业尚且如此,其他民营中小企业可想而知。归根结底,不能旱涝保收,是因为做不到稳定的盈利,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周期短暂。 旱涝保收,通常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在岗职工、重要民生领域职工,还有就是老中医、老专家,所以这类群体人数是不多的。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是国家财政拨付,基本上不用太担心工资,而垄断国企获益是比较丰厚,也是能让职工混到退休的。 而那些民营企业,就算是效益还算不错的互联网业,也要反复清理员工,不断在员工队伍中灌输新鲜血液。所以,通常民营经济是很难出现旱涝保收的事情的。
8月20日,深圳市国资委召开市属企业负责人2020年年中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研判形势,部署下半年工作。 深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余钢作全市国资国企工作报告。余钢表示,当前,深圳正处于“双区”建设关键时期和高位求进的新起点,市委、市政府对国资国企寄予厚望、赋予重托。全系统要不辱使命、勇当尖兵,牢牢树立和践行聚焦深圳、综合改革、业绩导向、卓越品牌“四大理念”,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国资事业再上新台阶。 余刚要求,今年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双胜利;抢抓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重大机遇,先行示范打造全国国资国企改革高地;强化战略引领,坚定不移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聚焦强根铸魂,矢志不渝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锚定有效监督、有效益的监督,持之以恒巩固国资特色纪检监督体系等。 其中,在强化战略引领,坚定不移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方面,深圳下半年将全力推动大整合,落实国资重组整合“1+N”方案,加速构建城市保障、城市建设、金融投资、新兴产业4大产业板块。 同时,全力实施大运作,深入实施“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和“基金群”战略,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全力推进大创新,支持国有科技园区、创投担保企业和各类基金,构建全要素、全周期、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稳步推进深圳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出台国资系统创新载体建设方案,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出台品质品牌提升指导意见,打造一批国资特色“圳品”。全力开展大协同,深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计划。强化区域协同,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扎实做好援疆援藏、对口帮扶、扶贫协作、对口合作等工作等。(张问之)
主题为“走进标杆,论道国企存量资管新浪潮”的第八期城市更新沙龙暨国有资产存量盘活私享会近日在上海举办。与会人士围绕国企存量资管进行了探讨。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副秘书长龙武在为会议致辞时表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围绕着城市更新携手创新、协同发展,同时又各展所长、百花齐放,以存量资产盘活和创新利用为起点的城市更新将成为新时期上海加快提升城市产业布局、加大创新创业要素集聚的重点举措,同时这也是广大国企提升优化资产结构、促进国资国企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关键举措。 中远海运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郝竟轲认为,未来国企存量资产盘活模式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资源整合,探索引入外部合作力量携手共赢。第二品牌打造,着眼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提升。第三金融赋能,化解资产高持有率引起的短期效益挑战。 明源地产研究院副院长黄乐认为,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需要转变观念,开发业务是国企第一发展曲线,能给集团带来大量现金流,但从长远战略来,存量资产盘活激活已经成为国企的第二发展曲线。同时还要借力金融创新与资产证券化工具,破局当前国内存量市场的融资与退出难题,最新出台的公募REITs对激活存量是历史机遇。 国泰君安证券债务融资部董事丁辰晖则认为,对于持有基础设施项目的国企而言,通过发行基础设施REITs盘活存量资产,无论是对于企业中长期运营模式的调整、还是短期财务指标的改善,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中短期目标来说,可以改善财务指标,降低负债率,调整税负,获得自有资金,提高当期利润;从长期目标来说,可以调整运营模式,轻资产战略,提升ROE。 本沙龙由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和中远海运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明源地产研究院、启客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承办。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头戏,相关政策规划正在抓紧制定中,有望在下半年出台。作为重要手段之一,国企重组整合将提速落地。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的合作协同发展将进一步强化,在竞争领域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专业化重组整合。 8月4日,华北制药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提交的《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核准》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受理。按照其此前公告的重组方案,华北制药拟向公司股东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华药集团持有的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51%股权、华北制药集团动物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及华药集团持有的华北牌系列商标资产。 这不是个例。天山股份拟以发行股份或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中国建材水泥板块资产,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集团与齐鲁交通集团分别进行联合重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双双公告拟将所持有的油气管道等相关资产出售给国家管网集团……下半年以来,国企不同层面的重组整合动作频频。 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年中视频会议要求,下半年要突出抓好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重要抓手,强化规划战略引领作用,突出主业实业优化升级,积极推动重组整合,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和配置效率。 据了解,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制定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国务院国资委也在牵头编制“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两者将协同推进。 “国有资本的数量和价值是巨大的,并购重组作为存量资本调整的主要方式,可以有效优化国有资本产业结构。”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表示,专业化重组和主辅分离是近年来国企改革的一大趋势。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年初的部署安排,今年要重点推进装备制造、化工产业、海工装备、海外油气资产等专业化整合以及煤电资源区域整合,研究启动炼化业务整合,继续抓好煤炭等去产能工作。此外,在调结构优布局中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日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也表示,下半年,国资委将进一步积极推动央企专业化整合,特别是涉及粮食储备、油脂油料加工、海工领域的央企。 相关的工作已展开。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央企煤电资源区域整合第一批试点正在推进,目前大部分资产已经完成划转,国家能源集团等五大发电集团将在甘肃、陕西、新疆、青海、宁夏5省区形成“一家央企一个省区”的格局。 国家能源集团2020年年中工作会透露,下半年将加快推进电力、金融产业整合,推进同质化公司、区域公司优化整合。继续做好煤电资源区域整合工作。 加快参股企业重组、退出,提高管理质量。 地方国企并购重组也在加速推进。山东能源集团计划年底前实现两个总部整合重组、融合运行,完成两个法人主体重组、报表合并等工作。山西近日公布首批92个省属国有企业“腾笼换鸟”项目,公开转让涉及企业全部或部分股权,表示后续还将陆续发布相关项目,积极与央企和省内外战略投资者对接。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之间的重组整合也将加码。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召开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年中视频座谈会强调,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扎实做好国资国企规划编制工作,深化央地合作。 李红娟表示,下一步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中,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的合作协同发展会更为强化。构建有效的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协同发展机制,有利于推动大监管格局建立,逐步淡化以企业属地为原则的各项制度障碍的边界。未来需要重点从三个维度推进,其一是政策的协同。在政策层面推动战略性合作、制度有效衔接、机制深度融合。其二是以无偿划转、有偿重组、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推动央地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集聚优势产业和优势业务。其三是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以项目落地、重大工程、搭建平台等对接模式,形成“以点带面”的立体式协同体系。 事实上,去年央地重组就已有动作,例如中国宝武收购马钢集团,招商局集团重组辽宁港。据了解,今年一些跨区域的地方国企之间、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并购重组也正在酝酿。 “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有资本将进一步调结构、优布局。”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认为,下半年中央企业之间、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兼并重组、交叉持股、战略合作将好戏连台。 李红娟认为,国企兼并重组涉及面广、利益协调难度大,不是简单的两个或多家企业同类项合并,更多的是深层次的融合,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人员的选用任用、企业战略调整与规划等。因此,要注重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坚持企业市场化地位和市场化运作,以市场化的手段进行企业市场化改革与优化内外发展环境。重视协商自愿,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将企业战略、管理、营销、生产、资本、人员等核心要素通盘考虑,扬长避短、合理科学规划,进行系统性的资源配置与优化调整。
7月23日,深圳市国资委披露了市属国资国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深圳市属国资国企1至6月实现营业收入3031亿元,同比增长5.1%;利润总额475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扭转2月以来下滑趋势;上缴税金564亿元,同比增长2.9%。 2020年上半年,深圳市属国资国企聚焦“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职责使命,攻坚克难、勇于担当,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推动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双胜利”。 提升经营效益方面,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努力确保实现全年预定目标。截至6月底,深圳市属企业资产总额3.82万亿元、净资产1.29万亿元,分别增长4.8%和2.5%;资产负债率66.2%,继续保持稳定。 建设重大项目方面,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第一时间复工复产,积极发挥投资拉动作用。1至6月,累计实现投资752亿元。完成重大项目投资27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8%,轨道交通、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外环高速公路深圳段、机场卫星厅、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落实深圳市政府关于“年内新增投资100亿元”要求,储备新开工项目34个,年度计划投资163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41亿元。 深圳市属国资国企还立足深圳市综合保障短板,构建以国资国企为运行主体的全市战略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计划投资米袋子、菜篮子、医疗、水电气、物流运输、智慧城市六大板块3800亿元。 服务民企方面,深圳市属国资国企率先实行国有物业“减租降费”等措施,为2.89万市内外租户减免租金约15亿元。燃气、水务、深高速等企业实行气费七折、工商企业水价九折、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等系列降费政策。落实“四个千亿”计划和“惠企16条”政策,加大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支持力度,累计为253家公司提供股权、债权流动性支持315亿元。担保发行债券项目35个,金额126亿元,储备金额超900亿元。“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撬动银行信贷314亿元。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做好养老产业、实现其永续性发展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大量国企纷纷入局养老产业,在实现社会责任的同时,探索市场化运营之路。业内人士认为,国资国企拥有资金优势、品牌优势、产业协同优势,能够有针对性地破解养老产业周期长、回报慢、利润低和产业链长的特点,有助于实现我国养老产业从“有”走向“优”。 护好底色:筑牢“托底”“保基本”的定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中国老龄化进程将一直持续到2050年前后。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同时也是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上海的形势尤其严峻。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截至2019年底,全区户籍老年人口已达91.48万,占总户籍人口的32%。 如何破解这一重要的民生难题,真正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国资国企迈出了第一步。 浦东新区区属国企浦发集团总经理陆基介绍,自2018年4月注册成立旗下浦发养老公司之初,就将“保基本”作为第一任务,探索高质量落实浦东新区赋予的托底养老保障民生任务,目前收住的对象均为60周岁以上经“长护险”评估为4级至6级的老人,根据护理等级不同,收费价格在3900元-5100元/月。 走近位于塘桥街道徐家弄路浦发集团运营的塘桥养护院,充满活力的橙色系装修凸显出整个养老院的温馨舒适。午饭前,几位高龄老人围坐在一张方桌前学习折纸,过程中充满欢声笑语。而这其中也包含今年77岁的半身不遂的秦爷爷。 “我们这里收住的都是长护险评定4级及以上的长者,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多,但考虑到为长者尽可能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们还是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以促进长者身心锻炼。”塘桥养护院院长姜尊说。 “老伴儿半身不遂好多年了,但周边一直没有价格合适的公办养老院,塘桥养护院开业真是解决了大麻烦。”今年78岁的邱阿姨是秦爷爷的爱人,此前一直为自己年纪大了不能照顾老伴儿而发愁,现在终于解决了一大心事。 由于住着多位退休的音乐教师,位于长宁区茅台路上的万宏颐养敬老院,常常飘出欢乐的歌声、悠扬的琴声。 “不了解的人,绝对想不到我们这儿是敬老院。”万宏集团党委书记祝华介绍,作为长宁区属国企万宏集团下属的养老院,颐养敬老院定价也相对“亲民”,平均价格为5000元。 价格“亲民”并不意味着服务品质的下降。祝华说,目前其集团入住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各方评价都特别好。”敬老院会定期举办折纸、画画、钢琴、唱歌比赛,充分调动老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有意义。 打造特色:盘活存量资源 发挥协同优势 “国企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集团产业协同优势,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敬老院,探索养老产业丰富当下中国养老市场的多样性。”上海养老产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殷志刚说。 在浦发集团运营的周家渡养护院,有一块特别的捐赠墙,记录着各个企业团体、金融机构、个人等的爱心捐赠。 浦发养老公司总经理倪志慧介绍,这类项目的开展正得益于浦发集团旗下财务公司的助力。“目前已通过财务公司与多家银行对接,争取公益爱心援助,共同担起养老社会责任。” 陆基介绍,在实际建设运营过程中,浦发可谓是“举全集团之力”助力养老公司,以期最大程度发挥集团的产业协同优势。具体而言,集团旗下公益基金会与养老公司共同设立养老机构“民非”,实现公益与养老的结合;财务公司一方面可以对集团自持商业化养老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另一方面能够对老人开展金融知识宣传,降低诈骗风险;此外,集团旗下建管公司、浦东设计院、浦建集团、浦房物业等,又能为养老项目提供专业的适老化设计、建设和管理服务。 事实上,近年来兴起的国企养老项目,其“成长”背后都少不了所属集团的助力,公司本身也借助这一优势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比如,绿地集团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绿地康养产业集团,全面负责绿地“医康养”大健康核心产业平台建设,参与大健康领域的“医康养”产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绿地康养总经理吴静介绍,绿地康养创立了“动康养”和“静颐养”两大产品主线,分别以康养酒店和绿地国际康养城为载体,旨在满足“医、养、游、娱、学”等多方面的需求。 此外,陆家嘴集团运营的“金色阳光颐养院”是目前上海市内环内首家参照五星级酒店建造的养老服务中心,院内桌球、高尔夫、日式浴场、图书馆、电影院等一应俱全;上海实业在崇明东滩建设了上实瑞慈花园项目,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可满足10000多名长者的居住需求;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农工商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长江总公司(崇明),在崇明岛开发了占地达2000亩的养老养生庄园项目。 增加彩色:市场化运营 能打的“牌”很多 养老既是大民生,也是大产业,如何在承担“托底”社会责任的同时,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使其真正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国资国企在摸索过程中,已经做出一些积极的示范。 在浦发集团运营的周家渡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智慧养老的概念初步落地。大厅内,各类养老器械和辅具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小型老博会”,每天吸引大量老人前来体验。 与此同时,在三楼智能照护样板间内,记者看到,可使用AI语音控制的窗帘、可前后左右翻转的智能床垫、方便老人坐浴的洗浴设备等。 “归根结底,养老是服务行业,落脚点还是一个‘人’字。”在浦发集团总经理陆基的蓝图中,要做好养老产业,能打的“牌”还有很多。据悉,目前浦发集团正在进一步挖掘存量资产,针对老龄化社会的不同需求,进行适老化方案研究,如打造青年人和老年人代际融合的长租公寓等。 “上海的老年人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都有一定的需求,后期我们希望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项目。”陆基说。 除了在产品和服务多元化上下功夫,近年来,还有不少国企瞄准了养老人才队伍培训这一块“蛋糕”。 来自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而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统计表明,我国养老护理员仅有30万,远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上海开展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已经逐渐催生了‘养老医疗照护员’这个新职业,我们预判未来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祝华说。 此外,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行的“嵌入式养老”也在解决一些居家养老群体现实困境的基础上,让企业看到了新的“商机”。所谓嵌入式养老,简单来说,就是由养老机构与社区合作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为周边居家养老的居民提供助餐、助浴、心理疏导、日托等一系列的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嵌入式养老有助于增加企业探索多元经营策略,增加盈利来源,增强企业对养老产业的认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