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Qbit趣比汇」获数百万美金Pre-A轮融资,由Shata Capital领投,Parallel Ventures跟投。 据网经社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总体规模达10.5万亿元,已经是个相当庞大的市场。跨境电商发展已有小十年,作为基础设施的跨境支付赛道自兴起以来,也是创投圈关注的热门赛道。 36氪最近接触的Qbit趣比汇,定位一站式跨境资金管理平台,成立于2019年。 Qbit创始人兼CEO吴羽君对36氪介绍,相比已成红海的企业收款市场,Qbit重点切入的,是跨境电商等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在本地化运营这一端的金融需求,也就是从“花钱”这一端做起。 跨境支付最初能从收款、换汇服务迅速发展起立,是因为中小企业出海,“把钱收回来”是刚需。但随着这些商家在海外站稳脚跟,跨境电商的生态链越来越完善,本地化运营的专业程度决定了业务的天花板。 比如,除了收款之外,跨境电商在海外展业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如海外广告投放、软件采买、工资发放等,都要与当地的许多机构和个人打交道。在今年的疫情催化下,线上营销需求更是猛增,拥有方便、快捷、低成本的海外付款能力的能力对商家来说尤为重要。 当前,Qbit的产品包括全球账户和“量子”虚拟卡(Virtual Payment Card),主要针对出海中小企业资金跨境流转的全方面需求。 “量子”虚拟卡是Qbit首先推出的产品,着重企企业海外消费管理这一场景。“量子”虚拟卡由Qbit与海外发卡行合作发行,在全球所有支持Mastercard和Visa的线上商户消费。企业可以给员工和团队定制虚拟卡,不限人数和卡数。当前,量子虚拟卡只收取充值手续费和开卡费。 吴羽君对36氪表示,Qbit的产品核心在于,能够为企业提供多个币种的本地账户。Qbit在全球多个国家都与银行建立合作,企业客户将开户所需材料在线上提交,Qbit经过审核通过后,将材料同步给海外银行,由于全部都在线上进行,银行审核效率显著提升,审核通过后企业即拥有自己的本地同名账户。 同名账户是做这件事的难点所在。以往不少跨境支付公司也提供海外付款业务,但一种主流方式是支付公司在海外银行开母账户,中小企业的账号相当于挂靠在母账户下的子账户,收付款无法做到和企业同名,因无法同名,也降低了银行出入金处理效率。 Qbit的全球收付款账户由于是企业自身的离岸账户,受独立监管,使用场景大大拓宽,并且资金直接通过本地网络清算,手续费更低,收付速度也会有所提升——对比传统银行1-2天的收款市场,单笔40欧元/美元手续费,Qbit能够做到当天到账,手续费在几欧元/美元的水平。 当前,Qbit支持全球多个电商平台以及全球130多个国家的收付款业务。吴羽君表示,“量子”虚拟卡自今年8月上线以来,当前已服务数千个客户,全球账户产品则尚在试运行中。 放眼全球,专注虚拟卡领域的有英国的初创公司Divvy、Marqeta等,而国内跨境支付主做收款的公司在近期也有推出虚拟卡等相关产品,Qbit如何看待竞争问题? 吴羽君对36氪表示,首先虚拟卡当前还是蓝海市场,留给初创公司的机会还有很多;其次跨境支付公司的最大壁垒还是在合规,收款业务的资金链路比发卡或付款业务都要更为单一,如果基于原有的资金链路及场景拓展发卡或卡支付业务,如何在不影响原有业务的情况下建立合规体系,难度很高。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团队方面,Qbit团队目前约有30人。CEO吴羽君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曾就职于Google负责Nest在线商店开发,曾创立教育科技公司棕榈大道和科技公司AiLingual。Qbit的其他核心成员来自密西根大学等高等学府,曾就职于Apple、蚂蚁金服、PingPong、连连、恒生等机构,在金融科技和跨境支付行业有丰富工作经验。
近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54.5亿美元,同比增长33.25%,已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与国内游戏市场上腾讯、网易等巨头占据明显优势地位不同的是,海外市场上,新兴游戏厂商表现亮眼。 出海收入持续增长 《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走出去”依然是国家、企业关注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游戏企业尤其是新兴厂商在海外市场表现抢眼。近日,市场研究机构APP Annie最新发布的2020年11月中国厂商出海收入榜单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FunPlus、莉莉丝、米哈游,而老牌游戏厂商腾讯、网易名列第四、五名。 FunPlus、莉莉丝、米哈游均已在国内外市场推出多款游戏产品,尤其是今年以来,米哈游旗下《原神》、莉莉丝旗下《万国觉醒》等产品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让几家公司成为出海收入榜中的常客。据记者统计,FunPlus今年共有5个月位于出海收入榜榜首,而莉莉丝仅在今年10月份跌出前三名,今年1-4月,莉莉丝曾连续4个月蝉联该榜榜首。 除了FunPlus等厂商外,近两年频繁出现在出海收入排行榜前20名的,还有多家专注海外游戏市场的新兴游戏厂商在列,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国产游戏出海经历了从山寨化、高仿山寨到精品化的过程,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形成了良性的游戏小生态,形成了新的协作关系,最终产品也越来越优质,出现了《原神》等优质作品。”量江湖联合创始人史建刚表示。 “现在国产游戏在设计、品质、商业化上都做得非常好,商业化又表现在本地化、运营精细化、买量多元化等方面都做得非常优秀,当然这些好游戏也都挣到钱了。”史建刚表示。 海外“船小好调头” 在国内,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老牌游戏厂商,牢牢占据着优势地位,但为何海外市场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 “老牌大厂在国内的版号储备非常丰富,其他中小游戏厂商没有这样的储备,如果在海外不努力,就可能面临生存危机,在生存面前,中小厂商自然会更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在资深游戏从业者孙峰(化名)看来,新兴厂商出海实力强于传统厂商,与版号限制下游戏厂商的选择有关。 史建刚也认为,新兴游戏厂商出海,是游戏版号限制以及中国工程师红利结合的产物。“游戏版号审批的限制,导致游戏产能无法在内部消化,出海就变成了不得已的被动选择。” “中小厂商有自身的优势,它们很多都是专注一个国家,能够摸清玩家的心理和需求,同时海外发行经验丰富;而大厂都是工作室制,经常是各顾各的。海外可以说是‘船小好调头’,‘大船’反而会动作迟缓。”孙峰表示。 在产品层面,不同于老牌厂商“先国内,后海外”的市场战略,很多新兴厂商的产品从立项开始就面向海外玩家,其产品更符合海外玩家的需求,自然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海外一些爆款往往是不太重度的游戏,现在在海外比较火的那几个品类,无论是腾讯还是网易都比较缺失。大厂有固有的思维模式,比如他们就想做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其他游戏可能没有太多的热情。”孙峰认为,未来新兴厂商在海外的优势可能持续领先。 目前,国内主流游戏厂商均将全球化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随着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中国游戏厂商在海外市场的份额,或将进一步增强。
2020年已彻底成为历史。 回顾这令人百感交集的一年,除了疫情,我们听到最多的词语大概就是促消费了。为了提振经济,从中央到地方都不约而同地将“促消费”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抓手,很多人也都见证了直播带货的异军突起,记住了消费券、内循环等关键词。 即将到来的2021年,消费市场又将有哪些看点值得期待呢?我们不妨做一番展望。 一 增长将成全年核心基调 众所周知,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扰乱了所有人的节奏。为了防控疫情,一季度全国居民大面积居家隔离,各地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交通运输管控措施,导致一些地区物流不畅,影响了消费的实现,部分企业的复工复产有所延迟,消费品供给受影响,市场需求难以被充分满足……种种原因,致使消费增速骤降。 此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日渐稳定与持续向好,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步推进,国人的跨省流动也不再受限,国民经济运行日益回归正常轨道,消费增长势头不断恢复,8月份就实现了社零当月同比增速的由负转正,累计同比的负增长幅度也在不断收窄,航班的班次也回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既彰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又反映出国人消费的巨大潜力(见图1、图2)。 那么,这种良好的势头会在2021年得到进一步延续吗?在我看来,除非再度发生极端情况,否则答案将是毫无悬念的肯定。 经过了一整年的历练,我们已在疫情防控上积累了大量成熟经验,即便是国内零星病例依然时有发生,我们每次也都能够迅速掌控住局势并将其扑灭,况且疫苗已经问世并推广,因此国内再度大面积爆发疫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就为后续消费市场的持续回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人们不用再像2020年春节期间那样大面积隔离,商场、餐馆、影院都不用再停业,物流也不会再度大量积压……当疫情不会对消费场景和生产活动造成强限制之时,消费的增长自然水到渠成。 此外,还有三股力量在推动消费市场的提振: (1)需求方面:居民消费需求企稳,信心不断修复。 国民经济的回暖,带动了国人收入增速的反弹。从数据上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累计同比已在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了由负转正(见图3),同时人们的消费者信心以及对后续市场走势的预期都在日益改善,这将为消费需求的稳定与消费潜力的释放打下基础。 (2)供给方面:新业态有望继续引领新消费。 在疫情的倒逼之下,2020年线上消费呈现象级崛起之势,从生鲜电商、直播带货、在线拼团,到短视频娱乐、游戏、线上教育、线上医疗问诊、远程办公,各种场景悉数“触网”。现象的背后,是各行各业数字化进程的提速,是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是互联网的全面覆盖,也是消费增长新动能的展现。 如今,借着“新基建”的东风,消费市场的数字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再叠加线上线下融合进程的全面提速,智慧供应链正不断整合,各种新业态与新模式都在蓬勃发展,国人新的消费习惯也日益养成,这些都会给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可以预期的是,2021年新消费将继续扮演消费“压舱石”的角色。 (3)政策方面:政策利好不断涌现。 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并着力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激发国人消费潜力的释放,而正如前文所说,从中央到地方都将促消费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抓手。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重申了消费的重要地位。随着前期政策的逐步兑现,消费市场势必继续繁荣。 一言以蔽之,“增长”将会成为贯穿整个2021年消费市场的核心基调。 二 免税消费引导消费回流 元旦假期刚过,一则新闻引来了市场高度关注: “今年元旦假期期间,海口海关共监管销售离岛免税品66.9万件,购物人数7.6万人次,销售金额5.4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00%、80.9%和195.16%,创历年元旦假期新高。” 数据揭示了免税经济的巨大能量,以及海外消费回流的事实。 出于种种原因,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可选择的情况下,都热衷于把钱花到海外去,这在奢侈品消费领域表现尤甚。 连续多年,我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根据贝恩的《全球奢侈品市场跟踪》,2019 年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规模约为2810亿美元,其中有35%的份额来自于中国居民,然而超过七成的奢侈品消费都是在境外完成的,包括服饰、香水、箱包、珠宝、手表等等。大量的海外购物不仅造成了每年超过2000亿美元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还消耗了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更是加剧了消费外流之势。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奢侈品的关税率较高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国内外价格差异普遍较大,海外更为友好的价格也就成为了吸引中国消费者目光的最大筹码。 不过换个角度看,若是能通过某些有效措施来真正改善奢侈品在国内的售价和丰富程度,那么这部分外流的消费是很容易留在国内的,这种消费的“转移”自然要比一味地“挖掘”国内消费更加容易。 在此背景下,免税经济站上了风口:由于免征了进口海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免税商品普遍要比百货公司相同商品的价格低30%左右;同时,免税商品均为国际著名品牌,都是从各国际品牌供应商直接采购,具有正品保障;商品主要门类包括烟草制品、葡萄酒及烈酒、香水化妆品、时尚品及配件、腕表珠宝及高级书写工具、糖果及食品、旅行用品等等,结构上同外流的海外消费结构也更加接近。 因此,通过积极布局国内免税行业的发展,采取增加免税店数量及免税商品种类、提升免税购物限额等措施,能够精准锁定特定的消费人群并为之提供更为丰富的消费选择,而且不会对全国零售体系及生态造成较大规模的冲击,堪称是承接海外消费回流的最有效的抓手。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2020年,我国大力推动海南免税政策的落地,通过减免关税和增值税等方式来降低商品价格;而在“国内大循环”的发展基调下,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又经数轮调整,优惠力度更上一层楼(见下表),也大大激发了国人前去购物的热潮。 除此之外,免税牌照的放开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长期以来,我国的免税业务都是由国家专营管理,采用的是牌照准入制,企业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具备开展免税品业务的经营资格,开设新的免税店网点同样需要征求有关部门的审批,免税品则是由免税商店的经营单位统一进口、统一制定零售价格、统一制定管理规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国有资本的进入,再加上免税牌照数量的稀缺,既不利于市场竞争,也不利于运营水平的提升。 不过,这一局面已经有所转变。 就在2020年6月9日,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已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主营业务还是企业性质,王府井集团同此前几家企业相比均有不同,反映出国家对免税资质审批条件和方向正在改变,也表明了我国免税政策的进一步放开,以及市场化改革程度的加强,而基于自身强大的门店布局,及其在品牌商资源、消费场景、运营经验等领域的积累和优势,王府井集团很有可能会在免税店上发力——这可是又一片浩瀚无垠的蓝海。 一边是海外疫情依然严峻,出国旅游人次急剧下滑,曾经外流的消费都将转移至国内,一边是免税政策的逐渐放开,免税店或将踏上发展快车道。这些对于消费市场来说都是好消息,且看免税经济如何在2021年大展拳脚。 三 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 疫情期间,市场上涌现出了不少关于“消费降级”的讨论。不过在我看来,国人消费升级的步伐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到来而有所停止或是倒退,只因消费升级的内涵被很多人误读了。 判断消费是否升级,应立足于考察消费者福利是否得到提升;而所谓的“消费者福利”,除了包括人们熟知的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结构的优化等内容外,还应涵盖消费品质的提升、消费内容的丰富、消费形式的多样等多个范畴。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的研究报告,使消费者福利提升的作用机制有二:一是居民收入增加而引致的“财富效应”,二是科技进步促使生产曲线变化,进而引致居民消费选择与消费方式变化的“进步效应”(参见图5、图6)。各种复杂的消费升级现象与市场行为,基本都可以从中找到合理的解释,而这也告诉我们,仅从商品价格或质量来判断消费的升级或降级,都是有失偏颇的。 不难发现,当前国人的消费升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来,品质消费需求旺盛。 疫情爆发,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全民健康教育,广大消费者对于健康消费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无论是产品使用上还是生活方式上,消费者普遍对带有健康、安全、品质等属性的选项格外重视。于是我们看到了,能够减少疾病、符合营养健康长期需求的商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生鲜类食品备受追捧,健康家电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全民体育运动兴起使得健身器材热销,这些都是“升级”的表现。 与此同时,偏高端领域的消费需求依然强烈。从数据上看,代表高品质消费的化妆品、通讯器材、金银珠宝等品类,零售额当月同比增速基本都显著高于社零总额(见图7),更加佐证了国人整体的消费升级态势。 二来,消费心智愈发成熟。 经历了疫情,部分人开始重新思考财富的意义,消费也随之变得更加理性,越来越注重对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也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品质和性价比:原本就崇尚高性价比商品的消费者变得更加坚定,而之前还在追求个性化商品与名牌的消费者开始有意识地淡化对品牌溢价的执着——这有些类似于日本的“第四消费社会”,即回归消费的真谛,看重商品本身,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个性化和高端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受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经历的感染,国人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得到强化;同时在“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思路下,我们将更加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寻求发展,这些对于本土品牌的崛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轮国货潮已经在路上。 在消费升级的倒逼之下,“品质革命”在2021年势必会进一步提速,而这也将带动产业端的全方位升级,包括产品研发、创意设计、性能把控、产品包装、市场营销各个环节;与此同时,本土品牌也将会快马加鞭地迎头赶上,更加注重商品质量与价值创造,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并有望在抢占未来市场和产业竞争制高点上大放异彩。 这些,都将为2021年我国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持续赋能。 四 跨境电商迎来机遇 虽然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却给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了机会,理由有三: 首先,是中国出口持续回暖,产能正在弥补海外缺口。 放眼全球,中国经济可谓一枝独秀,出口数据可以佐证这一点。Wind数据显示,自2020年第三季度起,中国的货物出口当月同比一直都呈正增长态势,反观美国、英国、日本、欧盟等经济体的出口,尚不能彻底摆脱疫情的困扰(见图8)。 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部分行业的停摆引发了明显的产能缺口,而由于中国经济率先走出泥潭,产能持续复苏,故而全球订单中的相当一部分都集中涌向了中国,进而带动了出口的增长。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前10个月,我国机电产品、纺织品、塑料制品和家具的出口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8%、34.8%、18%和7.9%。 其次,是海外消费者的线上消费习惯得以形成。 当前,海外各国抗疫之路依然艰难漫长,很多无法出门的消费者不得不更多地诉诸于互联网,由此潜移默化地重塑着他们的线上消费习惯,这从亚马逊公司的财报中可以窥探一斑。 数据显示,2020年Q3亚马逊营收达到961亿美元,与2019年Q3的700亿美元相比,大幅度增长了37.3%;其中,在线商店的净销售额为483.5亿美元,同比增长38%,占总净销售额的一半;净利润为6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97%。 而statista数据也表明,2020年来,Amazon.com访问次数(台式机和移动设备)呈持续上升趋势,9月访问量达24.37亿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4%;沃尔玛线上购物平台9月访问量也达到了3.86亿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2%。 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海外消费者消费行为自线下至线上转移的趋势。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工作的长期持续,海外的线上消费也将变得常态化,就像2003年我国非典过后,线上消费方式得以沿袭并发展壮大一般。 最后,是海外电商的渗透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不妨以中美两国为例来加以对比。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在家用电器、消费电子、酒饮、服装与鞋类、美容与个护、包装食品、宠物护理多个领域的电商渗透率均显著高于美国(见图9),而差距的另一面,恰恰是提升空间的客观存在。 上述三个方面,正是利好我国跨境电商的重要因素。事实上,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在欧美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已经颇为完善,外汇支付、境内外仓储物流、转运清关等环节都已较为成熟,而借助此次疫情的东风,海外消费市场的电商渗透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为中国商品的出海提供了机遇。 其实,我们已经尝到了其中的“甜头”。以家居板块为例,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2020年9月,国内某大型电商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上的订单和收入均呈爆发式增长,其中大件家具销售额同比暴涨3倍,居家办公椅在欧洲销售额暴涨500%,沙发销售额同比上涨超200%,大型室内灯具上涨超50%,紫外线杀菌灯同比增幅近200%;另外,该电商平台国际站数据也显示,截至10月下旬,家具行业交易额同比增长191%,支付订单数同比增长112%。行业出口需求火爆,许多工厂订单已经排到年后…… 2021年的跨境电商会逆势崛起吗?拭目以待。 五 结语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或许有人会觉得本文的展望有些偏乐观,但我想说的是,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小池塘,既然是大海,就会既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巨浪,有挑战,也有机遇。纵然狂风骤雨能掀翻小池塘,但却无法撼动大海分毫,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任何艰难险阻我们都挺过来了。更何况,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2020年,即便如此艰难,我们依然有希望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展望2021年,我们不是更应该充满信心吗? 当然,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2021年,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同加油!
在经历了短时间的行业低谷后,我国外贸行业如今已经复苏,并随之迎来了今年的爆发期,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影响,海外“宅经济”需求继续升温,中国消费电子产品成国外抢手货。 海外宅经济爆发 中国消费电子产品成国外抢手货 在深圳一家企业的仓库里,记者见到正在忙碌的黄世平。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清点货物箱数,并贴上标签,而这些箱子里,装的都是准备出口到国外的耳机、数据线、充电器等手机周边产品。9月份以来,他所在的企业出口订单越来越多,因此他的工作越来越忙碌。 深圳睿禾科技有限公司仓库工作人员黄世平介绍,三到七月份,正常每天出货量比较少,60件左右;像今天下午,到3点左右我编号的货已经有288件了,按这个速度,我今天要出500件、600件的货,可能达到700件。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苹果公司新系列手机取消了原本标配的耳机、充电器,来自中国的手机配件因此被海外民众大量抢购,他们企业三季度的销售额较二季度增长了5倍。现在工厂实现满负荷生产,每天发2到3个大货柜的货,货车天天在工厂门口等着,产品生产出来就立刻被运走。 除了手机周边产品热销以外,受海外疫情影响,海外“宅经济”需求继续升温。欧美民众为满足日常宅家的娱乐需求,大量抢购投影仪、平板电脑、游戏机、键鼠套装等消费电子产品,甚至连智能采耳仪这种原本相对比较小众的电子产品,今年也开始在海外热销起来。 黑蜂智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金壁表示,疫情的原因,一些人可能不能正常上班,所以他们就会在家里清洁耳道。去年的五六月份,我们每个月在线上可能只销售10多万个。今年的五六月份开始,我们每个月可以翻到40万到50万个。
外贸出口行业回暖,海运集装箱一箱难求…… 如此背景下,作为世界领先的海运代理服务商之一,中国外运正在加快战略布局。 日前,中国外运表示,公司已完成收购欧洲企业KLG七家下属公司100%股权,有效补充了中国外运在欧洲的落地服务环节,提升海外运营能力。 “从目前看,中国到欧洲、中国到美国的整体贸易量处于稳定健康状态,近期海运、空运运价均在上涨。”记者在上交所“沪市公司质量行”的带领下走进中国外运,中国外运董事会秘书李世础对记者表示,“物流业一定是围绕贸易流向、货物流向配置资源。” 拟继续加码海外布局 当下,或许是加码海外布局,提升国际市场能力的较佳时机。 疫情期间,中国制造业整体恢复较快,带动中国出口货量第三季度快速增长,推高物流服务需求,海运、空运运价持续上涨,暴露短期内物流供应链的海运运力、空运运力和陆地运输方面出现短板。 这并非中国外运首次加码海外布局。2019年,中国外运成立了海外公司,明确了其作为中国外运海外运营统一平台的地位;2020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收购欧洲KLG集团100%股权的交易,是中国外运践行海外战略、拓展海外能力的重要举措。 “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货代企业,中国外运一贯重视培育和构建国际竞争力,近年来致力于构建海外通道,提升海外操作能力,不断向海外延伸服务链条。”李世础表示,同时,在欧洲地区公司主要精力放在推进与欧洲KLG集团的全面协同,依托其在欧洲的操作能力和销售能力拓展欧洲市场。 李世础表示,公司重点将在跨境电商物流、海运等业务往来比较多的国家地区,围绕清关、提派、海外仓等海外端能力建设、全球网络体系完善、业务链条协同和战略资源布局等目标择机进行兼并收购。 谈及未来规划,李世础表示中国外运将重点链接跨境电商、“外运E拼”、买方集运等业务的海外需求,加强东南亚、中东、南亚、欧洲和“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的业务拓展。 布局跨境电商物流版图 “跨境电商是中国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顺应了物流未来碎片化的发展趋势。”李世础谈到,公司将把握跨境电商物流发展机遇,加快电商业务向平台化和生态圈转型,协同开拓电商平台、大卖家客户,运营跨境电商全链路产品,不断延伸服务与价值链条。 具体来看,李世础表示,一方面,中国外运和大的跨境电商包括电商平台公司和垂直电商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疫情期间通过运力保障与核心电商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得益于掌控核心电商客户的需求,公司与国内国际多家航空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包机业务已扩展至美国、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与多家航空公司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很好地满足客户的发运需求,具有丰富的跨境物流服务经验及资源整合能力。”李世础如是说。 疫情期间,为了充分满足国际物流需求,中国外运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 “由于疫情影响下客户对物流服务的确定性更加敏感,需要同时保障运力和时效。中国外运在国际班列、空运方面通过包机的形式、班列平台的运营,控制干线端的运力,满足客户的运力和时效要求。”李世础举例介绍,面对国际航空市场运力供给严重不足,运价飞涨,公司凭借与航空公司长期合作基础以及业务运营能力,率先复飞中欧列日-杭州包机。 此外,据李世础介绍,受疫情影响,很多客户不能到现场实现交付,公司数字化、信息平台、线上交易平台在疫情期间得到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外运共组织完成国际定期及临时包机共计348架次,开行国际班列670列;承运“灾急送”汽运防疫物资约4,000吨;累计承运抗疫物资2.06万吨,驰援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 物流企业加速运营模式变革 疫情正在加快行业变革的速度。 李世础告诉记者,一方面,物流企业的订单量在缓慢复苏中,有实力的头部企业将占据市场优势,并迎来长期战略布局的机遇,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另一方面,物流边界日趋模糊,除原有的互联网企业、港航企业跨界进入物流外,此次疫情发生后,部分掌握商流的企业开始重塑供应链物流体系。 “从目前看,中国进出口在第三季度保持正向增长,中国到欧洲、中国到美国的整体贸易量处于稳定健康状态,近期海运、空运运价均在上涨。” 谈及三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迅速恢复的原因,李世础表示,中国制造业韧性强劲,海外制造业生产恢复很慢。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很强。 在此期间,中国外运也在积极寻找机会。一方面,中国外运深挖存量客户供应链上下游的机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中国外运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中通过“补链、固链、强链”,进一步加速拓展新的增长点;此外,中国外运今年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设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以智慧物流助力质效提升。 中国外运的战略愿景是“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物流平台企业”。李世础表示,中国外运以此为战略目标,加快数字化供应链服务能力的构建,持续开展质效提升和流程优化。下一步,中国外运将继续加大海外能力建设,通过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海外公司的运营能力,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程供应链物流服务。
OceanaSurin项目图 Ariel提供疫情以来,国际航班运行受限,中国买家海外置业受阻。不止如此,连锁反应开始出现,多个国家的楼价出现大幅变动,海外置业成本与收益的天平也开始失衡。海外楼市风云涌动,海外楼市投资的链条中之间出现了一条“银河”,跨越这段距离变得不再简单。而投资者、开发商、中介的故事则需要“从那个病毒讲起”。海外置业的中国买家大批离场2019年年底,在北京工作的明川(化名)发了一条朋友圈:有没有人一起组团去普吉看房子,想给自己找个地方养老。彼时,明川在国内的一家知名房产机构的网站上看中了位于泰国普吉岛的一处度假公寓。明川曾两次前往泰国普吉岛度假,并迅速被当地的气候和风景所吸引,海外置业的想法也就此萌生。“那处公寓离邦涛海滩很近,整个酒店公寓一共7层,项目内部还建造了泳池和沙滩。关键是价格,46平米的一室一厅售价在100万元左右。”明川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川订了2020年2月中旬前往泰国普吉岛的机票,她打算和朋友一起去实地考察一下楼盘,当地有工作人员已经安排好了住宿等一切接待事宜。随后,疫情爆发了,明川的计划被迫搁浅,退订机票和酒店,而在泰国买房置业一事整整一年都没有了下文。和明川一样陷入焦虑情绪的是中介王萍(化名)。以泰国楼市为例,亚洲最大的房产科技集团JuwaiIQI发布的数据显示,泰国楼市最活跃的外国买家群来自大中华地区,占所有外国买家交易的68%,其是占比最高的外国买家群体。疫情使王萍的工作暂时按下了“停止键”,所有的工作集中在稳定客户心态,而不是促进成交这一方面。“其实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甚至包括欧美国家,中国的置业者只是占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房源还是内部消化。作为外国买家中占比最大的中国置业者,因疫情的出现,去海外购房的数量也是大幅减少。”王萍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王萍说:“从2020年的情况来看,有海外置业意愿的客户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成交的数量肯定是比不过往年。现在大家没办法实地去海外考察,我们也实行了线上看房,但是仅仅是对项目做一个了解,真正在线上签约的人很少。”连锁效应下,多国房价大幅变动“我的大部分客户目前都处于观望状态。受到疫情的影响,海外房产的价格走势不稳。大家都希望能够避免投资失败的风险,想看看明年房价会不会低一点。”王萍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0年12月份,韩国房产调查机构发布了住宅价格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11月份,韩国住宅交易价格相比较同期上涨了1.43%,创下了近17年以来的单月最高涨幅。其中,韩国釜山市的房价涨幅达到了2.36%同时,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海外地产房价地图》显示,截至2020年9月份,美国成屋销售中位价283496美元,同比上涨了10.5%。加拿大的房价整体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份,加拿大房屋销售均价为607250加元,同比上涨了15.2%。2020年11月份,小琪(化名)登上了前往英国曼城的飞机,开始了留学之路。“选择在这个时候去留学,是因为好不容易申请下来的学校和签证都快到期了。”小琪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同时,近期,英国疫情严重,居家办公则推高了英国的房价。此前,小琪的父母打算在英国购买一套投资公寓,方便小琪上学的同时,也可以投资使用。最终,因为海外看房受阻且房价上涨严重,小琪的父母难以承担高位买房的风险,转而为她租下了一间Studio。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9月份,英国的平均房价同比上涨了6.4%。英格兰的平均房价在26.2万英镑-35万英镑之间,同比增加了4.9%。在泰国“救市”政策下仍“不敢买”与投资者的焦虑相比,海外房产中介对于未来的行情多数持乐观态度。“泰国、美国、英国等楼市的租金回报率普遍比较高,一般能够超过4%。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个数值是比较吸引人的。疫情仅仅是让海外置业的需求后延,并不会消失。”王萍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比如在泰国投资楼市,其实并不是一件着急的事情。泰国的公寓大多数是期房项目。目前的外汇管制比较严格,几乎所有的流程手续都可以在国内完成,但是资金要分批次汇到境外。”Ariel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总价比较便宜,就算升不了值,我也可以自己住着养老。”明川说明了自己打算在泰国普吉岛置业的心态,她给自己留的退路是“最起码不会赔”。但同时,明川注意到,在2020年12月初,有媒体报道,泰国政府计划推出“买房送签证”政策,以此来鼓励外国人投资泰国房产。《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该政策的具体内容是,自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向在泰国购买了价值至少1000万元泰铢(折合人民币约217万元)现房的外国公民提供5年长期居留签证,且房产也必须保留至少5年。这则刺激购房的政策却让明川在泰国买房打了“退堂鼓”。“疫情严重冲击了泰国的经济,出台这样一个政策也是为了提振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很多中介都给我推送了打折促销的房源。但是现在我也不敢‘抄底’。如果海外疫情得不到控制,没办法去泰国,买了房子又该怎么打理呢?”明川说。目前,海外疫情尚未明朗。泰国则是从2020年12月中旬开始爆发了新一轮疫情,且在不到一个月内的时间里,疫情已经迅速蔓延至了国内的57个府,确诊病例超过了5000例。明川的担心不无道理。“我和朋友之前去泰国普吉岛玩的时候住的是民宿。民宿的负责人是泰国人,她从一位中国人的手里租下了这栋房子,按年来支付租金。因为是旅游城市,游客多,租金也比较高。我当时想,自己买了房子也可以出租做民宿,这也是投资的方式之一。”明川说。不过,在2020年,明川一直没有在爱彼迎网站上看到那家民宿的消息,那处房源已经下架。明川转而通过微信联系了民宿负责人。民宿负责人向明川表示,泰国旅游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在爱彼迎上民宿的出租率并不高,因收入无法与支出平衡,民宿的负责人并未再续租房源。而目前,这栋房源也是在空置状态。OceanaSurin项目图 Ariel提供“泰国的公寓相比较国内而言是便宜很多。在曼谷,一般的小公寓售价在100多万元人民币。目前,泰国普吉岛公寓的租售比是比较高的。”从事海外房产工作的Ariel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Ariel向《华夏时报》记者展示了OceanaSurin项目,该项目的一个户型面积在45平米左右,总价100元人民币。同时,开发商针对海外置业者提供包租服务,包租3年,每年的收益为8%。“也就是说,花100万元的费用,年收益是8万元。”Ariel表示。尽管开发商给予的服务看起来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泰国的房价似乎步入了下行通道,租金水平也并不乐观。JuwaiIQI发布的报告显示,泰国房产经纪行业预计,未来12个月内,新房均价将下降3.9%,二手房均价将下降6.7%。同时,住宅租金预计将下降6.9%,其或许会到2022年第三季度才会再次出现攀升。除了市场风险之外,在国外购房还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很多人来国外买房子,是觉得国外的房价低一些,而且很多国家的房子是永久产权。但是购房者需要了解当地的购房政策。但一般的外国买家对政策了解不全面,便容易出现投资失利的情况。”王萍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0月份,加拿大的成屋销售均价为607250加元,同比上涨了15.2%。“目前加拿大将计划针对外国购房者来征收新的税费,帮助抑制海外投机性购房需求。类似政策上的变化对于海外购房者而言也是一大风险。”Ariel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利用便捷发达的交通技术,从中国飞往全球各个国家的时间都在缩短,前往东南亚国家不过3-5个小时的时间成本。但在这一特殊时刻,中国买家海外置业难度在同步增加,市场在等待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