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国内疫情好转,4月份我国出口的表现可谓迎来了“小阳春”。 海关总署5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当月的进出口情况大幅超出了市场预期。此前,市场各方对4与出口增速的预测均值为下降14.1%,实际公布值为增长8.2%;各方对4月进口增速的预测均值为下降12.2%,实际公布值为下降10.2%。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出口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一方面和去年基数较低有关;另一方面,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前期积压出口订单集中释放,对出口增速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贸易顺差增加2.6倍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74万亿元,下降6.4%;进口4.33万亿元,下降3.2%;贸易顺差4157亿元,减少30.4%。4月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增长8.2%;进口1.09万亿元,下降10.2%;贸易顺差3181.5亿元,增加2.6倍。 记者梳理发现,4月出口录得8.2%的增长,创下今年以来单月最高增速,也是年内单月出口增速首次由负转正。从一季度数据来看,今年前2个月,我国出口2.04万亿元,同比下降15.9%;3月单月出口同比下滑3.5%。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报认为,4月份出口实现正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对东盟和“一带一路”地区出口逆势增长。二是出口产品中,以口罩为代表的纺织品出口同比出现了较快增长。三是去年4月份出口基数相对较低,也对今年同期出口数据带来抬升作用。最后,4月以来国内疫情明显好转,也促使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限制逐渐放宽甚至取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占我国外贸进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3.92万亿元,增长0.5%,占我外贸总值的43.2%,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在按所有制类型划分的企业中继续巩固其第一的位置。其中,民企出口达到2.45万亿元,占前4月我国出口总值的51.7%。 刘学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考虑到疫情对二季度外贸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预计5月出口增速恐难延续4月份的态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5月7日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复杂。虽然4月进出口降幅收窄,但外贸发展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巨大冲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外贸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对东盟进出口逆势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今年一季度以来,东盟反超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东盟延续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海关数据显示,前4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1.35万亿元,增长5.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9%。其中,我国对东盟出口7409亿元,增长3.9%;自东盟进口6085.1亿元,增长8%。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2.76万亿元,增长0.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0.4%,比重提升1.7个百分点。 此外,前4个月,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23万亿元,下降6.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3.6%,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9584.6亿元,下降12.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0.6%。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7022.8亿元,下降15.9%;自美国进口2561.8亿元,下降3%,美国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4月份曾表示,东盟近期跃升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有多方面原因。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一部分,一季度我国与东盟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同时,与东盟的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和煤炭进口等能源合作在提速。在东盟国家中,我国对越南进出口规模居首,与马来西亚进出口也在增长,这些国家发挥了“龙头”作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也促进了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增长。
图片来源:微摄中国金融网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支持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推出和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各部门围绕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精准有力及时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减免;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减免各类企业缴纳的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上半年达6000亿元,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惠及8400多万职工;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1400多亿元,降低电价气价上半年为企业减负670亿元。实施降准释放1.75万亿元资金;通过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激励国有大型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增加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等,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成本贷款2.85万亿元;对11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超过1万亿元贷款本息办理延期还本或付息。加大对春耕生产、畜牧业发展等支持力度。上述举措的积极成效正在显现,复工复产正逐步达到正常水平,企业困难得到一定缓解,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会议强调,要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进一步落实落细已出台的支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各项政策,让企业得到更多实惠,稳定就业岗位,减轻疫情对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保障基本民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围绕疫情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领域,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建设,用好已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紧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破除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准入障碍,带动扩大社会有效投资。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加快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会议要求,要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诉求,及时推出和完善相关政策。一是针对目前疫情尚未过去的情况,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关税费政策实施期限。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延长免征增值税时间。更大力度帮助企业渡难关。二是在年初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29万亿元基础上,再按程序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新增限额,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三是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措施。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适当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其多渠道融资,并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更多发放信用贷款。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信贷增速回落逆周期调节力度将加大 中国人民银行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少增3975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1.94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专家表示,信贷增速回落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表外融资收缩影响社融增速,未来货币政策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M2增速有所下滑 数据显示,7月末,M2余额191.9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4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银行表外融资减少叠加信贷不足是M2增速下滑的原因。狭义货币(M1)低增速与企业短贷低增相互印证,后续应当继续保持观察,以确定M1增速的底部区间。 “M2增速明显回落,货币政策或微调逆周期调节力度。”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M2增速回落主要受信贷不及预期、市场流动性分层压力、货币政策维持相对稳健等因素综合影响。未来政策依然会维持稳健状态,鉴于M1、M2增速双双回落,若美联储持续降息,外部降息潮推动,国内适当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引导国内市场利率缓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及再次实施定向降准等都在可选项之中。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7月企业存款大幅下降近1.39万亿元,是7月M2增速走低的主要原因,这既与半年末时点前后数据大幅波动相关,也与当月贷款数据偏弱相印证。7月居民存款小幅下降约1000亿元,符合季节性特征。 信贷增速季节性回落 连平表示,7月信贷增量环比同比均明显回落,除季节性因素外。银行体系内的信用分层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银行的风险偏好,加之当前实体经济运行压力仍大,表内信贷融资供需两端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进而导致信贷增速明显回落。 “企业长贷转好,比例提升,一是与监管有意引导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优化贷款结构有关;二是二季度末地方债重新放量,基建领域的信贷需求可能有所起色。”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称。 社融方面,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10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信贷投放低于预期,小幅拖累社融增速。”连平称,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减少4563亿元,则是7月社融增速小幅回落至10.7%的主要因素。考虑到对于存量不合新规的表外融资清理期限有所延长,短期的表外融资收缩过快对于社融增速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当然尽管地方专项债同比增速较快,然而今年地方债发行已有所减速,对于7月社融增速的支持有所减弱。
二季度末银行不良率稍升,资本充足率指标集体下滑 不良率结束连续两个季度下行,上升0.01个百分点。 银行业资产质量仍有一定压力,资本充足有待提升。最新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则集体下滑。 8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2019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2019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5.63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26.6%。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同比增长为16.9%,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4.8个百分点。 另外,上半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2%。赔款与给付支出6232亿元,同比增长4.1%。新增保单件数186.8亿件,同比增长39.4%。 在信贷资产质量上,商业银行基本保持平稳。数据显示,2019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2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81亿元;不良贷款率1.81%,较上季末增加0.01个百分点(2018年四季度末、2019年一季度末曾连续两个季度下行,分别降低0.04和0.03个百分点);正常贷款余额121.29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17.65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63万亿元。 数据还显示,银行业资产增速继续回升,保险业总资产平稳增长。今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8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114.40万亿元,占比40.6%,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3%;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49.79万亿元,占比17.7%,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4%。 保险公司总资产1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7万亿,增长6.4%。其中,产险公司总资产2.3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人身险公司总资产15.8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3%;再保险公司总资产4090亿元,较年初增长12.1%;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592亿元,较年初增长6.2%。 在净利润方面,商业银行利润增长基本稳定。2019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13万亿元,同比增长6.5%;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0%,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3.02%,较上季末下降0.22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4.2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151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0.61%,较上季末下降1.5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45%,与上季末持平。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1%,较上季末下降0.2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0%,较上季末下降0.1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12%,较上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在流动性水平上,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55.77%,较上季末下降1.04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2.33%,较上季末上升0.59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为72.85%,较上季末上升0.63个百分点。
人社部于2019年7月25日(周四)10:00在北京市召开2019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就业促进司、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 总的看,上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平稳有序。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处于较低水平,这些都为经济平稳运行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87万亿元,总支出2.47万亿元,累计节余6.96万亿元,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合计减费1288亿元,社保卡持卡人数12.77亿人,“一卡通”便民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同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稳步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根治欠薪夏季行动部署实施,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人社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