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中国金融网讯 银保监会12日发布2020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2020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02.4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124.0万亿元,占比41.0%,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0.3%;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54.2万亿元,占比17.9%,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2.8%。 一、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平稳增长 2020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02.4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124.0万亿元,占比41.0%,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0.3%;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54.2万亿元,占比17.9%,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2.8%。2020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1.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其中,产险公司总资产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6%;人身险公司总资产17.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8%;再保险公司总资产4714亿元,较年初增长10.6%;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656亿元,较年初增长2.5%。 二、银行业和保险业持续加强金融服务 2020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8.9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6万亿元,较年初增速7.6%。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6.6万亿元,同比增长为4.4%。 2020年一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7万亿元,同比增长2.3%。赔款与给付支出3031亿元,同比下降8.7%。保单件数高速增长。2020年一季度新增保单件数109亿件,同比增长72.1%。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平稳 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2.61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98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1%,较上季末增加0.05个百分点。 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34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30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4.1万亿元。 四、商业银行利润保持稳定,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2020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累计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2.09%,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98%。 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4.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943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3.2%,较上季末下降2.8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50%,较上季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8%,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4%,与上季末持平;资本充足率为14.53%,较上季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五、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 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51.53%,较上季末上升4.91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58.57%,较上季末上升0.11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2.51%,较上季末下降0.09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人民币境内口径)为74.94%,较上季末下降0.46个百分点。附:2020年总资产、总负债(季度)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903303&itemId=954&generaltype=02020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903308&itemId=954&generaltype=02020年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季度)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903311&itemId=954&generaltype=0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情况表(季度)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903313&itemId=954&generaltype=0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情况表(季度)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903315&itemId=954&generaltype=0
图片来源:微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支持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推出和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各部门围绕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精准有力及时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减免;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减免各类企业缴纳的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上半年达6000亿元,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惠及8400多万职工;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1400多亿元,降低电价气价上半年为企业减负670亿元。实施降准释放1.75万亿元资金;通过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激励国有大型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增加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等,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成本贷款2.85万亿元;对11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超过1万亿元贷款本息办理延期还本或付息。加大对春耕生产、畜牧业发展等支持力度。上述举措的积极成效正在显现,复工复产正逐步达到正常水平,企业困难得到一定缓解,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会议强调,要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进一步落实落细已出台的支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各项政策,让企业得到更多实惠,稳定就业岗位,减轻疫情对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保障基本民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围绕疫情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领域,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建设,用好已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紧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破除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准入障碍,带动扩大社会有效投资。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加快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会议要求,要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诉求,及时推出和完善相关政策。一是针对目前疫情尚未过去的情况,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关税费政策实施期限。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延长免征增值税时间。更大力度帮助企业渡难关。二是在年初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29万亿元基础上,再按程序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新增限额,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三是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措施。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适当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其多渠道融资,并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更多发放信用贷款。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图片来源:微摄中国金融网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支持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推出和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各部门围绕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精准有力及时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减免;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减免各类企业缴纳的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上半年达6000亿元,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惠及8400多万职工;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1400多亿元,降低电价气价上半年为企业减负670亿元。实施降准释放1.75万亿元资金;通过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激励国有大型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增加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等,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成本贷款2.85万亿元;对11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超过1万亿元贷款本息办理延期还本或付息。加大对春耕生产、畜牧业发展等支持力度。上述举措的积极成效正在显现,复工复产正逐步达到正常水平,企业困难得到一定缓解,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会议强调,要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进一步落实落细已出台的支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各项政策,让企业得到更多实惠,稳定就业岗位,减轻疫情对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保障基本民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围绕疫情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领域,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建设,用好已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紧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破除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准入障碍,带动扩大社会有效投资。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加快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会议要求,要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诉求,及时推出和完善相关政策。一是针对目前疫情尚未过去的情况,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关税费政策实施期限。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延长免征增值税时间。更大力度帮助企业渡难关。二是在年初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29万亿元基础上,再按程序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新增限额,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三是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措施。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适当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其多渠道融资,并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更多发放信用贷款。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央行今日发布2020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 一、广义货币增长11.1%,狭义货币增长5.5%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02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当月净回笼现金1537亿元。 二、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07亿美元 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67.7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 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6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8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38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5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6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4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91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04亿元。 4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当月外币贷款增加207亿美元,同比多增413亿美元。 三、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外币存款减少110亿美元 4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7.59万亿元,同比增长9.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2.26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1.4个百分点。 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同比多增1.0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799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1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2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571亿元。 4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545亿美元,同比下降1.7%。当月外币存款减少110亿美元,同比多减93亿美元。 四、4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均为1.11% 4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 148.19万亿元,日均成交6.74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2.6%。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6.1%,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4.7%,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6%。 4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11%,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29个和1.32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11%,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33个和1.35个百分点。 注1:当期数据为初步数。 注2:自2014年8月份开始,转口贸易被调整到货物贸易进行统计,货物贸易金额扩大,服务贸易金额相应减少。 注3: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 注4:报告中的企(事)业单位贷款是指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初步统计,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5.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0.4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委托贷款余额为11.3万亿元,同比下降6.1%;信托贷款余额为7.43万亿元,同比下降5.8%;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41万亿元,同比下降14.1%;企业债券余额为26.07万亿元,同比增长19.4%;政府债券余额为3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5.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7.51万亿元,同比增长6%。 从结构看,4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0.5%,同比高0.6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9%,与上年同期持平;委托贷款余额占比4.3%,同比低0.8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2.8%,同比低0.5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1.3%,同比低0.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8%,同比高0.6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4.9%,同比高0.4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8%,同比低0.2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2019年12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 注3:文内同比数据为可比口径。
本报记者 孟珂 专项债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措施,新的“弹药”已开始补充。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年初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29万亿元基础上,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新增限额,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提前下达的1万亿元专项债新增限额是今年第三批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限额。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我国经济具有一定的压力,因此需采取必要的财政政策以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来刺激投资需求。 谈及地方政府专项债的用途,陶金表示,前两批专项债投向重点侧重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市政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预计此次提前发放的专项债限额也将投入这些领域。此外,也可借此深化补短板,加强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的工作。 “考虑疫情影响,预计将重新调整财政预算和地方债新增限额,新增限额或将达到4万亿元。”陶金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年内地方债新增额度可能要超过3.5万亿元,显著高于2019年。一是,从经济长远发展来看,5G等科技的进步以及智慧物流等行业新业态的发展,都需要以智慧高速公路、特高压、5G基建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来保驾护航,因此2020年的基建投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因而相应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需要增加;二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短期影响,也需要稳投资,通过新基建的建设来带动全产业链的复苏,这也需要政府专项债的帮助;三是,管控政府隐性债务也需要增加专项债规模来让地方政府改变传统的融资模式,这也是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需要。 谈及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陶金认为,首先,进一步发挥各类型资金和地方债的功能,严格资金使用用途,除了公共预算与支出以外,一般债用于公共领域,专项债专款专用;其次,加强对收益率的预期管理,尤其是对专项债所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要有一定的考核要求;第三,在专项债作为资本金的背景下,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介入的积极性,最大化地方财政资金的能量。 盘和林认为,一是,目前政府专项债项目的多样性显著增加,可以建设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对项目储备、债券使用、偿还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绩效评价,提升政府资金管控能力,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搭建专项债券项目库,夯实项目前期评估工作,合规设计投融资模式和运行模式,提高项目成功率,从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完善的监督机制,借助区块链等科技,实现财政资金全程可追溯,接受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监督,提高信息透明度,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政府对于财政资金的审慎管理。
海关总署7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我国外贸进出口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增长8.2%,3月出口为下降3.5%;进口1.09万亿元,下降10.2%。专家认为,出口实现超预期增长原因包括低基数、积压订单交付、与东盟贸易关系深化、国外相关疫情严重地区进口需求增大等。国内疫情好转以来内需逐渐恢复,进口状况有望适度改善。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07万亿元人民币,下降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74万亿元,下降6.4%;进口4.33万亿元,下降3.2%;贸易顺差4157亿元,减少30.4%。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4月出口表现超出预期,或缘于积压的订单仍旧处于交付阶段,同时防疫物资出口和出口替代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4月出口水平。此外,与东盟贸易关系的深化也是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首先,上年同期基数明显偏低,一定程度推高了今年4月的出口增速。其次,当月我国对美欧等疫情严重地区出口反弹,与当地停工停产导致商品供应不足,进口需求短期加大有关。再次,近期防疫物品出口增速加快,也对当月整体出口水平起到一定拉动作用。 展望未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我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仍将保持一定韧性,但对欧美等区域的出口应该还会受到疫情影响,相关需求恢复将是一个较慢的过程。同时,国内疫情好转以来内需逐渐恢复,进口状况有望适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