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策略展望: 展望明年1月,政府债券供给压力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平衡压力大概率有所缓解,在不考虑央行投放的情况下,我们预估明年1月银行体系资金缺口较今年同期有所改善。 此外,我们认为明年1月结构性存款压降压力预计较此前有所减弱,总体来看银行负债压力会有所缓解;在高层的关注之下微观信用风险应该不会进一步暴露,但需要关注在未来信用事件冲击逐步消退后央行是否还会继续提供流动性支持。 展望明年1月央行操作,一方面货币政策重心在于宏观稳杠杆,不会出现2017-2018年那样显著去杠杆的情况;另一方面,央行预计继续精准增量投放,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春节前1月可能出现季节性流动性紧张的时间段,央行仍会精准投放MLF和OMO进行对冲(就像12月这样),流动性整体保持紧平衡(不会简单收紧,当然也很难有明显放松),DR007继续围绕7天OMO利率波动,CD利率则是贴近MLF利率波动。所以按照当前所呈现的市场利率短端,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保持平衡,考虑精准导向与灵活适度的基调,并不具备被进一步下行空间,逻辑上存在向政策利率中枢回归的可能,所以要注意未来宏观变化中短端的变化,资金面预计继续紧平衡,不以松喜,不以紧悲。 至于长端利率,政策利率给出的安全边际较为明确,同时下限也依然存在,建议弱化交易,继续以票息为主参与年初配置。 市场点评与展望:春节前相对宽松的资金面能够持续吗? 12月资金利率较11月明显下行,隔夜利率盘中最低时曾跌破0.4%[1],接近利率走廊下限0.35%;同业存单利率也在向MLF利率靠拢,债市迎来了阶段性修复。不过,市场依旧担心央行是否会继续呵护银行间流动性,目前相对宽松的资金面能否持续,特别是在明年初宏观指标面临高增长的环境下。本报告将对此进行分析解答。 1.1.12月资金面为何明显宽松? (1)央行积极呵护资金面 MLF:一方面,央行于11月30日超预期地投放了2000亿元MLF(按照央行今年来操作习惯MLF操作主要集中在月中);另一方面,12月央行继续增量投放了3500亿元MLF。 逆回购:12月下旬央行再度重启14天逆回购(上一次是在9月底),旨在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 整体来看,今年12月央行流动性净投放虽仍不及过往两年,但积极程度超乎市场预期,央行对资金面的积极呵护一方面符合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保持银行间流动性“不缺不溢”的表述,也有利于缓解银行结构性负债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对信用事件冲击的应对。 (2)信用事件冲击影响仍在,央行从总量流动性进行对冲 11月10日,永煤发生实质性违约,对流动性和债市直接形成冲击。当下永煤事件已经过去了1个多月,二级市场上信用利差仍没有收窄的迹象,一级市场上推迟和发行失败的信用债规模较11月有显著下降,但仍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特定地区(如河南)信用债发行仍面临困难。这说明信用事件冲击虽然在消退,但市场影响依旧存在。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12月央行继续在流动性方面提供支持应该也有应对信用事件影响的原因,以维持系统性风险底线。 (3)央行呵护之下银行结构性负债压力有所缓解 结构性存款方面,11月结构性存款压降规模为4807亿左右,按照监管要求进行推算12月降幅预计在1.06万亿左右[2],与今年6、10月压降规模相当(此前仅有这两个月压降规模超1万亿),再加上年末本来就是结构性存款压降大月,因而12月结构性存款压降对银行负债压力影响估计并不小。 同业存单方面,12月存单到期规模较大,所以银行主动负债压力并不低,至少不比11月低,但是12月同业存单发行和净融资规模较11月仍有所增长。另外,11月以来同业存单利率上升势头得到遏制,同业存单利率开始下降并向MLF利率靠拢,部分国有行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接近甚至低于MLF利率2.95%。 在结构性存款压降压力依旧较大的情况之下,12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又较大,结果整体主动负债成本有所下降,存单发行利率也开始下行,我们认为这主要还是央行增量投放MLF的结果。 1.2.1月银行体系资金变化情况 回顾近10年历史,2013、2015和2018年的春节假期主要集中在2月中下旬,而当年1月资金面均比12月要更加宽松,照此简单推算明年1月资金面能够维持当前的宽松状态。 进一步地,我们将从货币发行(包含现金走款和银行库存现金)、财政存款、外汇占款和银行缴准四方面分析1月银行体系资金变化情况。 (1)货币发行(包含现金走款和银行库存现金) 从季节性变化来看,1、2月货币发行规模受春节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春节假期当月的货币发行(特别是现金走款)规模会出现明显增长,下个月则会出现明显回落。明年春节假期在2月中旬,因而1月货币发行规模应该相对较小,结合2015和2018年的经验(这两年春节假期也在2月中下旬),我们判断1月货币发行规模大约在4000亿元左右。 (2)财政存款 与货币发行类似,财政存款在年初也表现出季节性特征,即春节假期当月财政存款相对较低,下个月则有所反弹。明年春节假期在2月中旬,仅从季节性来判断明年1月财政存款规模应该较今年同期要高。 不过,前几年因为地方债发行前置情况也会引起年初财政存款的波动,具体仍要结合政府债券供给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团队前期报告《2021年利率债供给压力如何?》我们分析如下。 国债: 目前2021年一季度国债发行计划仍未公布,因而我们主要从季节性特征来分析。回顾历史可以发现,2017-2020年1月: 国债发行规模相对平稳,基本在1400-1850亿之间(均值约为1650亿)。其中,附息国债发行规模在1000-1300亿之间,贴现国债发行规模在400-650亿之间。 净融资规模不大,最高值为700亿元,最低值接近-1200亿元; 从到期结构来看,1月贴现国债到期规模也稳定550亿附近,而附息国债到期规模变化较大。 总结来看,过往几年1月附息国债发行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并不与到期规模直接相关;而贴现国债发行和到期规模波动均不大,两者差额绝对值基本在100-150亿之间。 明年1月国债整体到期规模较大,贴现国债到期1407亿元(较过往多增850亿),附息国债到期5012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约2700亿)。基于上述分析,我们预计明年1月附息国债发行规模为过往几年最高值1300亿,贴现国债发行规模随着到期规模而上升,预计为1500亿,两者合计2800亿,净融资为-3600亿(较过往水平大幅降低)。 地方债: 明年初地方债的发行主要与提前下达的额度有关,2018年及之前由于没有提前下达额度,因而地方债发行和净融资规模均为0。考虑到目前提前下达额度尚未公布,进度和节奏上明显慢于去年,这可能意味着明年1月提前批地方债发行的规模较今年更低,整体发行节奏后移。 另外,2020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3]强调均衡发行节奏,同时明确财政部将会对此组织协调。明年稳增长压力预计小于今年,地方债发行也没有那么迫切,因而预计明年1月地方债供给压力会有所改善。 由于1月份基本没有地方债到期,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明年1月新增地方债发行/净融资规模处于过去两年之间(2019、2020年分别为4180和7850亿元),加上最近刚下达的新一批再融资债额度可能有一部分会放到1月发行,那么合计地方债发行/净融资规模约为5000亿元左右,当然具体还要取决于新增地方债提前下达额度的时间和规模。 合计来看,我们预计明年1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约为7800亿元,净融资1400亿元,均较今年同期有所下降;结合季节性特征我们判断明年1月财政存款规模超过1万亿。 (3)外汇占款 由于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都走在世界前列,并且美元相对弱势,因而9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走强,12月基本处于6.5-6.6的区间内,短期内来看大概率依旧能够保持强势,不会出现明显贬值。 另外,最近几个月我国出口情况连续超市场预期,带来经常项目大幅顺差。 因此,我们预计明年1月外汇占款会有小幅提升,结合历史表现来看增幅应该在100亿元以内。 此外,市场还关心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是否会引发货币政策进行应对。回顾最近几个月央行相关操作和表态,我们认为央行为了应对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问题而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并不大。 最近几个月央行在不同场合中提到“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同时强调“不进行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此前央行将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下调至零以及“逆周期因素”的淡出使用可能主要还是以预期引导为主,实际上并未改变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未来除非市场预期变化导致汇率和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否则我们预计央行也不会进行过多的干预。 此外,对于内外平衡央行强调“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必须以我为主,市场化的汇率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如果央行过多干预升值则货币政策可能需要被动宽松,这显然不符合当前货币政策的取向。 (4)银行缴准 11月社融增速(13.6%)确认出现拐点,贷款增速也在继续下降,12月预计可能持平或有小幅下降,仍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展望明年1月,受到高基数以及稳增长诉求减弱的影响,我们预计1月社融信贷增速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银行资产负债平衡压力和缴准压力预计会有所缓解。 综上所述,在不考虑央行投放的情况下,我们预估明年1月银行体系资金缺口大概会在1.4万亿元左右,较今年同期有所改善。 1.3. 春节前还有哪些需要关注? 1.3.1. 年初银行结构性负债压力如何? 结构性存款方面,今年6月份监管部门明确要求部分结构性存款增速较快、规模较高的股份制银行于今年年底前将规模压降至上年末的三分之二[4]。不过,当前监管部门对于明年结构性存款规模并无明确要求,虽然明年严监管的态势可能会持续,但目前来看明年1月结构性存款压降要求至少不会大幅提升。 另外,从季节性特征来看,1月结构性存款规模通常会有环比增长(虽然在严监管下明年1月增幅可能相对较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银行结构性负债压力。 同业存单方面,明年1月份同业存单到期规模明显高于前两年同期,这意味着到时同业存单到期续发压力仍存。 商业银行债券(包括普通债、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方面,明年1月到期规模明显小于季节性,不过考虑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均提到要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而最近几个月商业银行债的发行和净融资规模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因而明年1月商业银行债的发行和补资本情况仍值得关注。 综合来看,明年1月结构性存款压降压力预计有所减弱,商业银行债续发压力也不大,不过同业存单到期规模依旧不小,综合判断银行负债压力可能有所缓解,不过具体仍要看监管的态度。 1.3.2 信用风险是否会进一步蔓延? 虽然永煤事件已经过去了1个多月,央行对此也有通过投放流动性进行积极应对,但实际上信用利差仍没有收窄的迹象,推迟和发行失败的信用债规模依旧不小,市场担忧信用风险会不会进一步蔓延。 对此,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5]明确要“完善债券市场法制”,表明高层高度关注。 12月24日,央行也表示要“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完善债券市场法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债券市场法制建设中的问题为导向,推动完善债券市场法律体系,全面提升债券市场法治水平,对债券市场违法行为零容忍,不断夯实债券市场信用基础,助力债券市场健康平稳发展”[6]。 12月25日,国务院吹风会中陈雨露副行长也强调:“今年以来,债券市场总体上是稳定的,近期出现了极少数的发债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违约事件,引发了债券市场的一些波动。目前,已经恢复了稳定,投资者也在趋于理性。客观来看,既然是债券市场,债券违约是债市发展当中打破刚性兑付的一种现象,通过违约数据检验,实际上可以形成债券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是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信用建设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高度警惕违约企业发生虚假信息披露,或者是欺诈发行甚至是恶意“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行为对社会环境、对金融市场的信用质量都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可能是因为12月信用事件的负面影响仍存在,央行才会在总量流动性上提供支持,以维持系统性风险底线。如果未来信用事件冲击逐步消退,二级信用利差收窄以及信用债一级发行情况改善,央行是否还会积极地提供流动性支持仍需继续关注。 1.3.3. 财政支出力度值得关注 从数据上看,今年12月有2000亿左右的新增专项债(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发行,另外还有新下达的一批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此外仍有较大规模国债净融资,因而今年12月政府债券供给压力/净融资规模实际上强于季节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2月的年内剩余赤字额度(含1万亿特别国债,下同)明显高于往年(实际赤字仍未公布),而一般来说政府基本都会赶在年底前用完当年额度(不然可能会影响下一年额度申请)。虽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年内赤字目标没有达成的情况,但主要集中在2014年及之前,2015年之后全年实际赤字均大于目标赤字,并且实际赤字超过赤字目标的部分也在逐年提升。 因此,由于目前12月财政支出数据仍未公布,因此我们只能做一个简单的判断: 如果按照过往几年的经验,今年12月年内剩余赤字不仅会用完,并且可能会像过往几年一样有超出,那么今年12月财政支出力度可能有所加大,进而为银行体系补充了流动性。 11月基建投资增速虽然有小幅上行,但仍不及市场预期,这可能与地方项目储备不足、专项债资金未能形成实物工作量有关,在此影响之下如果今年12月确实没有用完年内剩余赤字额度,那么实际上财政支出力度可能并不强。 事实究竟如何仍需进一步关注未来公布的数据。 1.4. 1月央行操作展望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性依然是稳健,总体要求是“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宏观稳杠杆。疫情之后宏观杠杆率大幅攀升,市场一度担忧明年会重复2017年政策大幅收紧去杠杆的局面。本次会议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宏观杠杆率预计只是控制升幅而不是绝对压降。 央行继续精准增量投放,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展望未来,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易纲行长文章《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7]以及央行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均提到要“继续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并且表示会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春节前1月可能出现季节性流动性紧张的时间段,央行仍会精准投放MLF和OMO进行对冲(就像12月这样),流动性整体保持紧平衡(不会简单收紧,当然也很难有明显放松),DR007继续围绕7天OMO利率波动,CD利率则是贴近MLF利率波动。 1.5. 小结 展望明年1月,政府债券供给压力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平衡压力大概率有所缓解,在不考虑央行投放的情况下,我们预估明年1月银行体系资金缺口大概会在1.4万亿元左右,较今年同期有所改善。 此外,我们认为明年1月结构性存款压降压力预计较此前有所减弱,总体来看银行负债压力会有所缓解;在高层的关注之下微观信用风险应该不会进一步暴露,但需要关注在未来信用事件冲击逐步消退后央行是否还会继续提供流动性支持。 展望明年1月央行操作,一方面货币政策重心在于宏观稳杠杆,不会出现2017-2018年那样显著去杠杆的情况;另一方面,央行预计继续精准增量投放,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春节前1月可能出现季节性流动性紧张的时间段,央行仍会精准投放MLF和OMO进行对冲(就像12月这样),流动性整体保持紧平衡(不会简单收紧,当然也很难有明显放松),DR007继续围绕7天OMO利率波动,CD利率则是贴近MLF利率波动。所以按照当前所呈现的市场利率短端,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保持平衡,考虑精准导向与灵活适度的基调,并不具备被进一步下行空间,逻辑上存在向政策利率中枢回归的可能,所以要注意未来宏观变化中短端的变化,资金面预计继续紧平衡,不以松喜,不以紧悲。 至于长端利率,政策利率给出的安全边际较为明确,同时下限也依然存在,建议弱化交易,继续以票息为主参与年初配置。 1.6. 市场点评:年末资金面持续宽松,长债收益率显著下行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全口径净投放3200亿元,资金面持续宽松。周一,央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公开市场开展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逆回购到期200亿元,净投放900亿元;周二,央行开展12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100亿元 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逆回购到期100亿元,实现公开市场净投放1200亿元,资金面宽松;周三,央行开展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同时 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1000亿元,资金面持续宽松宽松;周四,央行开展了3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300亿元,资金面保持宽松;周五,央行停止14天期逆回购操作,开展了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200亿元。 受宽松资金面,国际避险情绪升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影响,本周长债收益率显著下行。周一,受央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不急转弯”及英国新冠病毒变异等因素影响,长债收益率明显下行;周二,资金面持续宽松,黑色系大宗商品回落,长债收益率保持下行;周三,央行继续千亿投放,长债收益率继续下行;周四,债券市场回归谨慎,长债收益率小幅上行;周五,隔夜利率保持低位,资金面维持宽松,市场情绪较高,长债收益率显著下行。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修正案”),并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次刑法修改,是继证券法修改完成后涉及资本市场的又一项重大立法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亲切关心和大力支持,表明了国家“零容忍”打击证券期货犯罪的坚定决心,对于切实提高证券违法成本、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推进注册制改革、保障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证券期货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犯罪成本低,发生了一些恶性财务造假案件,损害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危及市场秩序,制约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市场反映强烈。此次刑法修改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秩序为目标,与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相适应,和证券法修改相衔接,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操纵市场等四类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大幅提高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罚力度。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违法犯罪行为是资本市场的“毒瘤”,修正案大幅强化了对上述犯罪的刑事打击力度。对于欺诈发行,修正案将刑期上限由5年有期徒刑提高至15年有期徒刑,并将对个人的罚金由非法募集资金的1%-5%修改为“并处罚金”,取消5%的上限限制,对单位的罚金由非法募集资金的1%-5%提高至20%-1倍。对于信息披露造假,修正案将相关责任人员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罚金数额由2万元-20万元修改为“并处罚金”,取消20万元的上限限制。 ――强化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的刑事责任追究。实践中,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往往在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案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修正案强化了对这类主体的责任追究,明确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实施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以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隐瞒相关事项导致公司披露虚假信息等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 ――压实保荐人等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保荐人等中介机构是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其勤勉尽责对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修正案明确将保荐人作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的犯罪主体,适用该罪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人员在证券发行、重大资产交易活动中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明确适用更高一档的刑期,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 ――与证券法修订保持有效衔接。一方面,将存托凭证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纳入欺诈发行犯罪的规制范围,为将来打击欺诈发行存托凭证和其他证券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借鉴新证券法规定,针对市场中出现的新的操纵情形,进一步明确对“幌骗交易操纵”、“蛊惑交易操纵”、“抢帽子操纵”等新型操纵市场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下一步,证监会将以认真贯彻落实刑法修正案(十一)为契机,推动加快修改完善刑事立案追诉标准,加强刑法修正案(十一)内容的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深化与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坚持“零容忍”打击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各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提高违法成本,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全力保障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1日讯金运激光(300220.SZ)今日跌停。截至收盘报23.48元,跌幅10.04%。 12月9日,金运激光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募集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完成后的股票将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交易。本次发行股票的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不含定价基准日,下同)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总额÷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总量);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1.51亿股的30%,即不超过4536万股(含4536万股)。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为符合中国证监会及深交所规定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合格机构投资者等。本次拟募集资金总额为不超过7.4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将分别用于自动化激光加工设备及配套服务扩产项目、IP衍生品柔性化智能制造工厂项目、IP衍生品新零售推广项目、基于IP衍生品的区块链应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此外,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截至2020年9月30日,梁伟持有公司57,995,747股股票,占公司股本总额的38.36%,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按照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数量上限测算,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1.97亿股,梁伟持有股票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9.51%,仍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金运激光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持有金运激光417.8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2.778%,是其第四大流通股股东。 经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保险”)于2006年12月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总部设在北京,是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153亿元人民币。华夏保险第一大股东为北京千禧世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世纪力宏计算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0.00%。2018年,华夏保险总资产突破5000亿元,人员队伍超过50万人,总保费达2306亿元,晋级特大型险企。2020年8月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449位。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48位。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3日讯上交所官网近日发文表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七条的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对上海泽生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生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2020年12月9日,泽生科技和保荐机构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上交所提交了《上海泽生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泽生字[2020]【023】号)和《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上海泽生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请示》(华证报[2020]423号),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据泽生科技招股书,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开发面向全球市场的原创新药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 泽生科技原拟在上交所科创板募集资金15亿元,用于“新药研发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华金证券系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为许寅、毕召君。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七条规定: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本所将终止发行上市审核,通知发行人及其保荐人: (一)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内容存在重大缺陷,严重影响投资者理解和本所审核; (二)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 (三)发行人未在规定时限内回复本所审核问询或者未对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作出解释说明、补充修改; (四)发行上市申请文件被认定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五)发行人阻碍或者拒绝本所依法实施的检查; (六)发行人及其关联方以不正当手段严重干扰本所发行上市审核工作; (七)发行人的法人资格终止; (八)本规则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中止审核情形未能在三个月内消除,或者未能在本规则第六十五条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相关事项; (九)本所审核认为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定于12月21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武夷山普通纪念币(以下简称武夷山币)。值得关注的是,武夷山币是央行首用市场化方式发行普通纪念币,分为按面值预约兑换和溢价装帧销售两部分,这意味着今后居民购买普通纪念币渠道更多了。 今年7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普通纪念币普制币发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普制币采取逐步市场化方式发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人民银行组织普制币发行招标,银行业金融机构组建承销团参加投标,中标承销团负责普制币预约兑换和装帧销售。 人民银行相关人士介绍,普通纪念币发行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立足于我国普通纪念币发行特点和传统,引入招标方式,保留现行银行业金融机构预约兑换机制,增加普制币装帧销售,丰富公众获得普制币渠道,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其中,按面额预约兑换部分是普制币发行的基础和主体,溢价装帧销售部分是按面额预约兑换方式的补充,两者结合可以更好满足公众对普通纪念币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同时,人民银行将加强对普制币主承销商的指导和监管,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以本次武夷山币的发行为例,按照改革后的发行方式,10月23日,人民银行组织了武夷山币发行招标,中国农业银行承销团中标,负责武夷山币的预约兑换和装帧销售工作。 在装帧销售方面,根据《暂行规定》,人民银行组织普制币发行招标,各承销团在人民银行招标的计划装帧销售数量范围内,同时对装帧销售的普制币申购价格和装帧数量进行投标报价,最终普制币的装帧数量按照中标承销团投标时的装帧数量确定。按照中国农业银行承销团投标的装帧数量,武夷山币的装帧数量确定为2000万枚,具体销售渠道、价格、时间等相关信息由中国农业银行公布。
据交易所公告,明冠新材今日申购,顶格申购需配市值10万元;悦康药业今日申购,顶格申购需配市值17万元;通源环境今日申购,顶格申购需配市值9万元。科兴制药今日在科创板上市。特发服务、健麾信息中签号出炉,投资者可缴款。福立旺、南山智尚、中伟股份、研奥股份公布网上中签率,网上发行中签率分别为0.031%、0.025%、0.020%、0.013%。 【新股提示】 申 购:明冠新材 悦康药业 通源环境 上 市:N 科 兴 中签号:特发服务 健麾信息 中签率:福立旺 南山智尚 中伟股份 研奥股份 缴 款;特发服务 健麾信息 【申购】 明冠新材今日申购 顶格申购需配市值10万元 据交易所公告,明冠新材今日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份41,022,000股,申购代码:787560,发行价格:15.87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10,000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10万元。 悦康药业今日申购 顶格申购需配市值17万元 据交易所公告,悦康药业今日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份90,000,000股,申购代码:787658,发行价格:24.36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17,000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17万元。 通源环境今日申购 顶格申购需配市值9万元 据交易所公告,通源环境今日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份32,922,419股,申购代码:787679,发行价格:12.05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9,000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9万元。 【上市】 科兴制药今日上市 发行价格22.33元/股 据交易所公告,科兴制药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88136 ,发行价格22.33元/股,发行市盈率27.76倍。 主营业务:生物制品、化学药、原料药、中药(以上不含危险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药品委托或受托生产(详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注册批件)及销售;药品技术研发、转让及咨询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自有房屋租赁以及其他按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等规定未禁止和不需经营许可的项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中签号及缴款】 特发服务中签号出炉 中签号码共有21750个 据交易所公告,特发服务公布网上中签结果。中签号码共有21,750个,每个中签号码只能认购500股深圳市特发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健麾信息中签号出炉 中签号码共有30600个 据交易所公告,健麾信息公布网上中签结果。中签号码共有30,600个,每个中签号码只能认购1,000 股健麾信息A股股票。 【中签率】 福立旺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306% 根据交易所公告,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4,982,709户,有效申购股数为48,206,710,500股。回拨机制启动后,本次网上发行的最终中签率为0.03057458%。 南山智尚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25% 根据深交所提供的数据,对本次网上定价发行的申购情况进行了统计,本次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3,304,018户,有效申购股数为174,302,274,000股,配号总数为348,604,548个。 回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4,635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51.5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4,365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48.50%。回拨后本次网上定价发行的中签率为0.0250427025%,申购倍数为3,993.17924倍。 中伟股份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201%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数据,对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情况进行了统计,本次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3,293,547户,有效申购股数为90,648,014,000股。配号总数181,296,028个,配号起始号码为000000000001,截止号码为000181296028。 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2,734.55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本次发行数量的60.0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1,823.05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本次发行数量的40.00%。回拨后本次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0201113066%,有效申购倍数为4,972.32736倍。 研奥股份网上定价发行中签率为0.0131% 根据交易所公告,本次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3,274,830户,有 效申购股数为150,150,133,000股,配号总数为300,300,266个。本次网上定价发行的中签率为0.0130869015%。
Wind数据显示,11月10日以来,以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和定向工具为口径,累计有196只信用债取消或者推迟发行,累计计划发行规模达到1457.10亿元。 与之对应的是,信用债净融资额持续走低。11月份以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为-444.57亿元,年内首次由正转负。截至12月24日,当月累计发行信用债717只,发行总量为6732.07亿元,相较9597.87亿元的总偿还量,目前尚有2865.80亿元的净融资额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1月份将迎来信用债的偿债窗口,随着信用债发行净融资额的减少,偿债压力或将逐步显现。 一级市场低迷 近期,一级市场的低迷尚无改观,上周有22只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计划发行金额为220.9亿元。 信用债净融资额也持续走低,上周信用债发行量达到3130.55亿元,环比减少7.99%;净融资量279.99亿元,环比减少612.36亿元。 中信建投首席固收分析师黄文涛指出,当下信用债分层的情况仍较为明显,体现在发行人和投资者两个方面。从发行人来看,负担重的国企和弱资质城投一级发行较为困难,再融资压力增大导致投资者信心降低,二级市场抛盘进一步产生负反馈。 从投资者来看,非银机构负债端稳定性差,且之前票息策略导致资金过于拥挤信用债,容易产生羊群效应。银行仍是稳定企业再融资预期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临近年底,额度有限,承接能力和意愿受到考验。整体来看,信用债市场仍需对主体进行风险梳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永煤违约事件的市场冲击可能在减少,一级市场遭遇寒流或许另有原因。 “现在融资低迷其实并不是违约事件所导致,今年来看中低评级品种年初就已经发不出来债了,这块的融资量本来就是在慢慢减少。”开源证券分析师杨为敩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一些高评级央企等取消发行,影响因素或为基础利率上升,融资成本提高,从而导致净融资额下降。 1月偿债压力显现 国金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信用债到期总量为62153.56亿元,本金提前兑付量为2396.83亿元,另外有15904.49亿元债券进入回售期。按照今年前10个月实际回售比例28%估计,未来一年回售量可达4453.26亿元。 该研报显示,明年1月份信用债到期、回售加上本金提前兑付总规模约为8000亿元。 若不考虑2021年发行且到期的短融规模,全年偿债压力波动较大。从信用债偿还金额的月度分布看,由于4月、8月为年报及半年报发布时间,发债规模通常高于其余月份,偿债高峰期通常也会集中在3月、4月及8月。此外,明年1月份到期回售规模也较大,阶段性偿还压力上升带来的债务风险增加。 在此背景下,市场对明年开年的信用债偿债能力表示出担忧。 “毫无疑问,当前是信用债市场寒冬,而净融资额萎靡不振,一级市场取消发行增加预计将覆盖明年一季度。后续市场融资可能会缓慢复苏,但机构信心短期难以提振。”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明明认为,以中票、短融、企业债、公司债、定向工具的口径测算,明年1月份到期及回售规模在7834亿元,在目前净融资水平持续萎靡的当下,市场风险也在增加。不仅是明年1月,一季度整体到期在2.1万亿元规模,市场将持续处于偿债压力的高峰期。 “无论债券还是贷款,1月份都是高峰,应该是季节性的现象,并不是一个周期性原因。但是周期性原因可能导致企业扛不过季节性这个坎儿。”杨为敩说。 全年信用风险偏高 大多数机构人士对2021年的信用环境偏向悲观。 明明坦言:“2021年偿债问题将是债券市场主题之一,而高额的压力也会导致风险。明年的信用风险打击面将扩散,今年信用风险规模已经超过2018年,国企违约出现端倪,而明年很有可能传导至多个行业,而国企藕断丝连的信仰也将被彻底打破。” 2018年,全市场违约的信用债125只,金额为1209.61亿元;2019年违约184只,金额1494.89亿元。2020年截至目前,全市场违约债券140只,但金额达到1608.14亿元,年度违约金额持续增长。 事实上,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货币政策一度相当宽松,当前货币政策已恢复中性,明年甚至有收紧的可能。而一旦货币政策收紧,部分信用资质较差的企业借新还旧的压力就会骤然增加。 黄文涛表示,今年新增违约主体有所下降,一方面源于融资环境较为友好;另一方面也源于前两年的风险出清,但下半年国企风险事件频发,违约金额大幅上升,未来去杠杆压力增大,信用风险或已经孕育。 杨为敩指出,今年信用债违约主体普遍隐含评级较低,但是2021年除了该类型主体违约风险增加,“堕落天使”出现的概率也大大提升。 “明年融资环境还不如今年,企业借新还旧处于更不利的局面。所以,本身可能相对安全的那些债,明年也会存在被下调主体评级进而违约的风险。”杨为敩说。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总部债券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田苏怡也表示,年底信用冲击引发了一系列监管,在目前的高压下,评级机构今后会更为谨慎,明年评级下调可能会增多,再加上目前一些企业现金流紧张,明年信用债市场的“灰犀牛”更多,投资者需关注这类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