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曹中铭:上纬新材询出超低价注册制新股发行更加市场化】超低的发行价格、较低发行市盈率、最低募资,中纬新材的新股发行,堪称不折不扣的“三低”发行。从科创板此前频现的“三高”发行,到中纬新材的“三低”发行,这是市场化发行的结果。(金融投资报) 日前,科创板公司中纬新材一纸上市发行公告,引起市场极大关注。公告显示,其发行价格为2.49元,发行市盈率不超过13倍,预计募资1.08亿,募资净额约7004.27万元,低于2019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发行价测算,其总市值约为10.04亿元,刚刚满足科创板10亿元总市值要求。超低的发行价格、较低发行市盈率、最低募资,中纬新材的新股发行,堪称不折不扣的“三低”发行。从科创板此前频现的“三高”发行,到中纬新材的“三低”发行,这是市场化发行的结果。 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前,沪深A股新股发行市盈率有23倍的高压线。虽然每年仍然有极少数新股发行市盈率突破高压线的现象,但绝大多数新股发行市盈率均低于23倍。在此背景下,“新股不败”神话持续在A股市场上演,新股出现破发现象则非常罕见。 科创板与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新股发行规模、价格、节奏等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决定,以强化市场的约束作用。新股发行价格的高低,询价机构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实也是市场选择的必然。而且,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背景下的新股发行,发行市盈率并不存在“天花板”。像科创板公司孚能科技的发行市盈率就高达1737.49倍,这在此前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说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话,那么创业板无疑在其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股发行制度从最初的额度制,到审批制,再到核准制,及至目前在科创板与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既体现着市场的进步,亦是市场发展的成果。随着注册制在创业板试点进展顺利,今后在整个A股市场全面铺开也将是可期的。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所产生的多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今后也会在其他板块上再现。 一方面,注册制背景下的新股实行市场化发行,其发行市盈率低于23倍的比比皆是。对于发行人与保荐机构而言,无不希望高价高市盈率发行新股。更高的发行市盈率,意味着发行人能融到更多的资金,保荐机构也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截至9月14日,注册制下创业板已有34家企业完成初步询价,并确定了发行价格,然而其中却有7家企业的发行市盈率低于23倍,占比近两成,更有22家企业的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水平。发行市盈率全面走低,类似现象也在科创板上出现,此举也有利于降低新股的投资风险。 另一方面,融资额低于拟募资额在新股发行中已成常态。新股市场化发行容易催生出“三高”现象,像科创板首批公司中,高超募的不在少数,但这一格局已经出现变化。比如34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中,实际募资额低于拟募资额的发行人有11家,占比近三分之一。显然,这一比例并不低。虽然个中不无近期行情因素的影响,但显然新股市场化发行在其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此外,“新股不败”神话已被打破。“新股不败”神话曾经是A股市场的标签,既引发了投资者打“新”的热情,也激发了投资者炒“新”的热情。注册制下新股市场化发行背后,炒作新股所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无论是科创板注册制新股,还是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破发均已非偶然现象。新股破发,既对询价机构提出了挑战,对于抑制市场疯狂炒新行为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发行市盈率走低、融资额低于拟募资额,以及破发现象的出现,除了发行人受到影响外,保荐机构同样会被波及。如此格局,也会倒逼券商保荐更加优质的企业上市。这不仅对于保荐机构声誉与利益会产生正面效应,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同样会产生积极效果。
交通银行晚间公告,近日,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以下简称“本次债券”)。本次债券于2020年9月23日簿记建档,2020年9月25日完成发行,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00亿元,前5年票面利率为4.59%,每5年调整一次,在第5年及之后的每个付息日附发行人有条件赎回权。
财政部网站24日发布8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显示,1-8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9584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17701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1883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37499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12085亿元。 从全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看,8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1997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4798亿元,发行专项债券7199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9209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2788亿元。 8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5年,其中一般债券15.6年、专项债券14.6年。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53%,其中一般债券3.51%、专项债券3.54%。 1-8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9584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17701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1883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37499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12085亿元。 1-8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5年。其中,一般债券14.8年,专项债券15.2年。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34%。其中,一般债券3.25%,专项债券3.39%。 此外,1-8月,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11641亿元。其中,8月当月到期偿还本金2573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本金10674亿元、安排财政资金等偿还本金967亿元。 1-8月,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5495亿元。其中,8月当月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990亿元。 从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看,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2020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288074.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42889.2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45185.08亿元。 截至8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1040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27835亿元,专项债务123205亿元;政府债券249125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915亿元。 截至8月末,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6.6年,其中一般债券6年,专项债券7.2年;平均利率3.50%,其中一般债券3.51%,专项债券3.50%。
“金九”来临,上市房企融资步伐不停。近期多家上市房企发布大额融资计划,融资品种较为多样。从融资原因看,除了偿还前期到期债务、补充运营资金等常规因素外,融资收紧预期强、开发投资整体处于高位也是重要因素。 业内人士指出,房企资金紧张已成为行业共识,除了融资外,销售端发力也是补充现金流的重要途经。“金九银十”作为房企销售推盘的黄金期,预计会有更多的房企通过以价换量的形式来快速回笼资金,房价或有下降空间。 大额融资频现 多数房企单笔融资规模较大。9月14日深交所网站披露,“申万宏源-招商蛇口-泰格明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深交所受理,拟发行金额约为41.5亿元,发行人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销商为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 从融资品种看,近期上市房企除了发行常规公司债外,可续期公司债券、ABS类创新融资品种也较常见。 可续期公司债券方面,以厦门象屿为例,9月15日,据上交所消息,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2020年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本期债券仅发行品种二,品种一未发行。计划发行规模不超过8.1亿元(含),品种二实际发行规模为5.4亿元,票面利率为4.8%,发行期限为3+N年。本次债券募集资金拟用于偿还公司债务、补充营运资金等。 ABS类融资品种方面,以华润置地为例,9月14日,“中信证券-华润置地成都万象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深交所审核通过,债券拟发行金额为25.01亿元,发行人为华润置地投资有限公司,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债券类别为ABS。 近期保障性住房类融资项目也频获交易所受理。9月15日,据上交所消息,“平安证券-瑞晖嘉苑保障性住房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上交所受理。该债券拟发行金额15.69亿元,发行人为北京建恒润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销商为平安证券。瑞晖嘉苑为共有产权住房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乡单店村。 开发投资处于高位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从近期发布融资计划的上市房企融资原因看,偿还前期到期债务、补充运营资金是主要原因。此外,房企加大融资还与近期行业整体开发投资处于高位需要大量现金流,以及融资收紧的预期关系较大。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显示,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8454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1-7月份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65454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1-7月份提高1.2个百分点。 从承建方披露的月报数据看,8月份开工情况也较为景气。中国中冶日前发布的2020年1-8月份新签合同情况显示,公司1-8月新签合同额600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其中海外合同131.8亿元。中国电建前8个月新签合同总额约4476.74亿元,同比增长28.93%。前述新签合同总额中,国内新签合同额约为3384.26亿元,同比增长33.99%;国外新签合同额折合约为1092.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5%。 降价可能性大 房企前8个月销售额明显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984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降幅比1-7月份收窄2.5个百分点。从销售额来看,商品房销售额为96943亿元,同比增长1.6%,而1-7月份为下降2.1%。8月份商品房销售额首度回正,主要是受东部地区销售额同比上升明显带动,如8月份东部地区大湾区价格上升明显,惠州、广州商品房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1.9%、0.9%。 从房企披露的前8个月销售数据看,多数公司前8个月销售额度远远超上年同期。以中国恒大为代表的龙头房企带头打折,销售数据较亮眼。中国恒大8月份合约销售金额约为514.8亿元,同比增长约7.7%;合约销售面积约为53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18.5%。前8个月份,集团物业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达4506.2亿元,同比增长约21.8%。 业内人士指出,房企销售端向好,对公司现金流是有力补充。为了加大销售,不少房企以降价促销的方式,缩短销售和回款时间。在中央反复强调“房住不炒”、地方密集发布收紧调控政策的背景下,以及在“三道红线”和业绩指标的压力下,在“金九银十”期间,房价或有下降空间,预计会有更多房企通过以价换量的形式快速回笼资金。
据省财政厅消息,16日,福建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顺利发行第三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61亿元,至此,今年财政部下达福建省的新增政府债务限额1594亿元已全部发行完毕。加上已发行的再融资债券379.2亿元,福建省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全年新增政府债券和再融资债券发行任务的省份。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稳投资促发展作用,福建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债券发行。通过倒排工期,加强环节衔接,做好额度分配、项目收益平衡测算,以及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发行备案等前期工作,大大提高了债券的发行进度,整体债券发行时间比财政部要求提前了一个半月。
中金公司发行A股顺利过关! 9月17日晚间,证监会公告了第138次发审委会议审核结果,中金公司首发获通过。 发审委会议对中金公司的问询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瑞幸咖啡项目上中金公司执业过程中是否勤勉尽责,中金公司与中央汇金直接及间接持有的申万宏源、中信建投、银河证券等不存在同业竞争的依据是否充分,中金公司投行业务与其他业务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中金公司收购整合中投证券的相关情况等。 作为国内头部券商,中金公司此次回A,将成为又一家A+H股券商。根据招股书,中金公司拟发行不超过4.59亿股(不超过本次发行上市后总股本的9.5%),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公司营运资金,支持公司境内外业务发展。 今年上半年,中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93亿元,同比增长50.30%;净利润30.52亿元,同比增长62.29%。中金公司预计2020年1至9月的营业收入约为128.73亿元至162.31亿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15%至45%;净利润约为36.77亿元至46.19亿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17%至47%。 详情请扫二维码↓
近日,上纬新材发行惊险过关,创下科创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募资额的新低。 为此, 那么,其他上市公司如何看待上纬新材发行结果?首发募资不足对上市公司影响几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家上市公司,发现大部分公司能够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并认为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优质企业会获得更好发展机遇。 市场化之辩 “上纬新材募资新低一事更多是市场行为,我认为不需要做过多解读。注册制赋予市场更多主动权,优胜劣汰机制会更大地发挥作用,募资不足只是市场的一个信号,今后发行失败都是有可能的,应该理性看待。”楚江新材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打破过去23倍市盈率“铁律”,注册制下的询价制度给了市场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也给市场化估值创造了条件。不过近日被媒体曝出的机构“抱团报低价”情况让市场化定价机制饱受质疑,这也被视为上纬新材募资创下新低的关键因素。 不过,刚刚经历询价发行的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高管告诉记者,上纬新材的情况,恰恰说明了目前股票发行市场化程度还不足。现行询价发行制度下,参与报价的机构基本上会在一定导向基础上形成默契,而这个导向往往并不一定基于公司实际情况,所以才会出现很多股票上市前几日大涨大跌的情况。不过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即便对发行价格不满意,咬着牙也会选择发行上市,先获得资本市场的“入场券“,后续通过修炼内功向市场证明自己,获得更为合理的估值。 业内人士表示,一二级市场价差带来的套利空间是国内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发行方与投资者之间博弈凸显,亟需在制度和监管层面持续优化。 针对目前询价机制市场化争论,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认为,在注册制推行初期,中国资本市场还在探索过程中,询价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并不是发行价格越低越好,而是价格越合理越好。相对客观公允的价格,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利益,实现上市公司目标,同时也是注册制真正内涵所在。 苦练内功方能凸显价值 “我认为首发募集资金低于预期对上市公司影响不会太大。相比于融资规模,IPO对于企业更大的意义在于获得进入资本市场的机会。”楚江新材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经营是一个长期的概念,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不需要太过于在意一时估值或者一次募资多少。借力资本市场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后续的直接或间接的融资通道也将逐步打开,真正坚持长期发展的企业会获得投资者更多的青睐。” 数据显示,楚江新材首发募集资金规模仅为4亿元,上市以后以年复合增长率超30%的速度“一路疾驰“,增发募集资金近40亿元,近两年来二级市场股价涨幅达78%。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化定价机制下,两极分化或许会越发明显。华东地区一家上市公司高管认为,优质上市公司依然会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但对于相对弱势的上市公司来说,募资不足直接的影响是对公司发展项目造成拖累。长远来看,对公司的信用、形象、未来资本运作均会带来负面拖累。 惠而浦相关负责人认为,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首先要吃透规则,谨慎选择上市条件,匹配优秀的券商和中介机构,合理制定发行方案;其次要保证所处的行业曲线与融资节奏合拍,只有企业实力够强、前景够美、行业够蓝海,才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