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交易所公告,浙海德曼、华业香料、拱东医疗今日申购。固德威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华翔股份中签号出炉,投资者可缴款。华文食品、上海沿浦公布中签率,网上发行中签率分别为0.0279642365%、0.01321830%。 【新股提示】 申购:浙海德曼 华业香料 拱东医疗 上市:固德威 中签号:华翔股份 中签率:华文食品、上海沿浦 缴款:华翔股份 【申购】 浙海德曼今日申购 顶格申购需配市值3.5万元 据交易所公告,浙海德曼今日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份13,500,000股,申购代码:787577,发行价格:33.13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3500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3.5万元。 【公司简介】 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03月17日在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高长泉,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一般经营项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研发、制造等。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数控车床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高精密数控车床的标准引领、核心制造和技术突破,实现了部分高端数控车床的“进口替代”。公司产品主要分为高端数控车床、自动化生产线和普及型数控车床三大品类、二十余种产品型号。 【主营业务】 数控车床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分为高端数控车床、自动化生产线和普及型数控车床三大品类、二十余种产品型号。 【筹集资金将用于的项目】 华业香料今日申购 顶格申购需配市值4万元 据交易所公告,华业香料今日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份14,350,000股,申购代码:300886,发行价格:18.59 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4000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4万元。 【公司简介】 安徽华业香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和国内外贸易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内酯系列合成香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营业务】 内酯系列合成香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筹集资金将用于的项目】 拱东医疗今日申购 顶格申购需配市值20万元 据交易所公告,拱东医疗今日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份20,000,000股,申购代码:707369,发行价格:31.65 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20000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20万元。 【公司简介】 浙江拱东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位于经济发达的台州市黄岩。公司专注于一次性医疗设备和医疗检测用品的开发和生产。公司主营业务为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可分为真空采血系统、实验检测类耗材、体液采集类耗材、医用护理类耗材和药品包装材料等类型,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护理、科研检测、药品包装等领域。 【主营业务】 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可分为真空采血系统、实验检测类耗材、体液采集类耗材、医用护理类耗材和药品包装材料等类型,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护理、科研检测、药品包装等领域。 【筹集资金将用于的项目】 【上市】 固德威今日上市 发行价格37.93元/股 据交易所公告,固德威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88390,发行价格37.93元/股,发行市盈率为34.59倍。 主营业务:太阳能、储能等新能源电力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致力于为家庭、工商业用户及地面电站提供智慧能源管理等整体解决方案。 【中签号及缴款】 华翔股份中签号出炉 中签号码共有47880个 据交易所公告,华翔股份公布网上中签结果。中签号码共有47880个,每个中签号码只能认购1000股华翔股份A股股票。 中签号码如下: 【中签率】 华文食品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2796% 据交易所公告,华文食品公布申购情况及中签率。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6,986,648户,有效申购股数为128,768,042,500股。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400.1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1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3600.9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90%。回拨后本次网上定价发行的中签率为0.0279642365%。 上海沿浦网上定价发行中签率为0.0132% 据交易所公告,上海沿浦公布申购情况及中签率。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5,727,449户,有效申购股数为151,305,356,000股。本次网上定价发行的中签率为0.01321830%。本次发行采用直接定价方式,全部股份通过网上向公众投资者发行,不进行网下询价和配售。
一边是发行规模的大幅回升,一边是大面积的取消发行,目前信用债市场正呈现出发行与取消双高的局面。 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8月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融、定向工具、资产支持证券等)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较7月扩大了约3729.21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也大幅扩大3016.68亿元;与此同时,8月信用债推迟或者发行失败的规模也接近年内高峰,达566.97亿元,仅次于今年4月和6月的取消及失败规模。 这种发行与取消双高的情况在今年并非首次出现,上半年,信用债推迟或发行失败的规模就相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五成;同时,信用债发行规模达6.3万亿,同比增长约48%左右。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与5、6月份相似,近期发行与取消的双高主要还是与市场资金价格相关。目前,资金利率仍处相对较高水平,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的博弈关系仍较为剧烈,部分发行人主动调整融资安排,以等待更好的利率窗口。 8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回升 经历了7月的发行低迷后,8月信用债发行市场出现回暖。 数据显示,7月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为908.9亿元,环比大降65%,同比下降30%;其中,仅公司债表现相对较优,净融资规模为1343.5亿元,其余类型债券发行规模均较低,企业债和短融更是连续数月净融资量为负。 申万宏源固收团队分析称,7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增速大幅回落是利率快速上升和企业经营好转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利率上行期企业的发债意愿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上游采掘业和中游制造业景气度恢复相对较好,企业融资意愿不强。 到了8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出现明显回升。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8月信用债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较7月上涨了超3700亿元;发行只数为1560只,而7月仅为1267只;净融资额为3288.70亿元,较7月增长2137.97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说,8月信用债发行回暖符合此前预期。一来,8月信用债到期偿付规模较大,企业刚性滚债需求上升;二来,当月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上行幅度趋缓,信用债发行利率有所回落;再者,债券二级市场持续调整、流动性担忧加剧情况下,信用债投资以把握票息为主,从而带动一级市场改善。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此前也认为,上半年企业发行的短融、超短融债券将于8月、9月陆续到期,再加上7月以来信用债市场的中短期净融资几近于零,企业已经积累了较高的发行意愿。 另外,“相较7月,8月制约信用债发行的利率上升问题已有一定缓解,发行人逐步接受了市场利率低点不再,在此背景下,信用债融资市场有所修复。”某债市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 。 分行业来看,据渤海证券统计,8月发行量、发行只数、总偿还量和净融资额最高的行业是银行业,其发行规模为21893.30亿元,共计发行2686只债券,总偿还量17203.89亿元,净融资额4689.41亿元;总偿还量最低的是轻工制造行业,总偿还量为0.08亿元;发行量环比增幅最大的是汽车行业,环比增加243.81%;发行量环比跌幅最大的是国防军工行业,环比减少100.00%。 另在发行利率方面,Wind资讯数据显示,8月公司债平均加权利率为4.1287%,相较7月小幅微降;企业债平均加权利率为4.6835%,基本与7月持平,较6月下降了0.42个百分点;中票平均加权利率为4.2695%,较7月下降了0.31个百分点左右;短融平均加权利率为2.3533%,较7月变化不大。 发行取消现象仍存 尽管8月信用债发行情况有所改善,但还需注意的是,信用债发行仍存在着大面积的推迟或发行失败。Wind资讯数据显示,8月信用债推迟或者发行失败的规模达566.97亿元,仅次于今年4月和6月的规模。从原因来看,多数发行人均表示取消或推迟发行主要是由于市场原因。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信用债市场发行取消潮频现。第一轮是在今年3月,当时市场的背景是,各金融监管部门从推动发行疫情防控债、置换到期债券、优化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工作流程等多个维度加大对债券融资的支持;同时,全球疫情开始扩散,避险情绪导致利率快速下行,机构认购情绪火热,“抢券”屡现,信用债供需两旺,融资额屡创新高。 “到了3月下半月,出现过一次取消潮,机构认购情绪不似此前火热,这主要是由于2月以来发行利率快速走低,使得债券配置价值降低,导致取消发行数量上升。”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对记者称。 不过,尽管当时信用债取消或发行失败的规模明显增加,但占发行量的比重处在近年平均水平。王青告诉记者,“当时取消或发行失败的规模占总发行量还不到4%,表明这一时期取消发行增加是随着发行大幅放量而出现的自然现象。” 5月之后,随着信用债供给自高点回落,取消或发行失败的债券规模占比开始明显上升,6月达到7.4%。其背后的原因在于,5月以来货币宽松明显收敛,债市调整导致价格抬升,市场供需出现失衡,对一级发行的影响逐步显现,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博弈加剧。面对骤然上升的发行成本,一些发行人主动取消或推迟了债券发行。 李勇对记者表示,5月以来,债市出现明显调整,央行秉承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流动性边际收敛,资金利率中枢抬升,基于此,部分发行人主动调整融资安排,以等待更好的利率窗口。另外,当时信用债违约风险事件频发,违约风险仍存,市场不确定性较大,也造成投资者观望情绪升温,认购意愿下降。 如今,到了8月,在信用债融资市场小幅升温的背景下,推迟或发行失败的规模再次走高。王青对记者说,总体上看,这与5月和6月情况基本一致,虽然8月信用债发行利率整体小幅下降,但仍处于今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且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博弈关系仍较为剧烈,导致取消发行规模较高。 至于后市的走向,王青表示,信用债发行利率有望稳中趋降,接下来4个月发行量将达到3.5万亿左右。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8月为今年信用债到期高峰,未来几个月滚债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在债市利率震荡期,信用债因票息保护表现好于利率债,票息策略仍将是投资者的主流策略,伴随9月之后利率债供给压力将得到缓解,信用债配置需求也会上升。 “后续信用债供需平衡将会向着有利于发行人的方向演化。因此,在资金利率中枢将保持稳定的预期下,后续信用债发行利率或将稳中有降,将对信用债发行构成一定支撑。”王青说,整体来看,全年信用债发行量将达到约12万亿,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大幅增加2.8万亿。
银行负债端“补水”动作频繁,Wind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为19131.8亿元,达到今年以来的峰值。仅7月、8月的合计发行规模,就接近二季度发行总和。同时,市场争抢流动性,推升了存单发行利率,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现象。 天风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认为,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复苏,7月末超储率已经降至较低水平,银行流动性压力加大,同时结构性存款压降、大型银行大规模配置地方债,使得银行需要增发同业存单,补足负债端“缺口”。 受到地方债发行影响,近两个月不仅股份行密集“补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存单发行量也罕见地大幅上升。Wind数据显示,7月和8月国有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总额分别达到5818亿元、5140亿元,而5月、6月发行总额均未超过2000亿元。 价格方面,4月份以来,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持续上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国债收益率曲线、同业存单等市场利率围绕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波动。而Wind数据显示,8月份1年期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利率达2.9557%,已超过MLF利率(2.95%)。 从市场资金面看,8月短端利率持续处于高位。不少市场人士反映,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偏紧。“现在银行都在调整负债结构,3个月期的同业存单利率已经升到2.7%左右,达到今年以来高点,银行体系流动性整体偏紧。”一位股份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 尽管银行纷纷高成本发行同业存单,但调整负债结构、压降负债成本仍是大趋势。以苏州银行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该行向中央银行借款较去年末增长率超300%,同业存单增长超30%,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均较去年末减少超40%。 反映在今年半年报上,不少银行在资产平均收益率下降的同时,负债平均成本率有所降低。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上半年计息负债的平均成本率为2.42%,较去年同期下降0.27个百分点,其中发行债务证券一项的平均成本率就同比下降0.68个百分点。 在同业存单发行市场中,股份行仍是大户。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不同于能获得MLF支持的大型银行及能获得农民存款的农商行,股份制银行需要通过多发同业存单以缓解长期流动性紧张问题,因此同业存单利率明显上行。 对于未来银行负债端压力是否可能有所缓解,廖志明认为,当前经济处于逐步复苏阶段,银行负债端处于偏紧状况可能会成为常态,这一方面表现为负债端利率可能会上升,另一方面新发放贷款利率也可能会回升。
背后何因?8月信用债市场再现债券“发行与取消”双高现象 一边是发行规模的大幅回升,一边是大面积的取消发行,目前信用债市场正呈现出发行与取消双高的局面。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8月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融、定向工具、资产支持证券等)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较7月扩大了约3729.21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也大幅扩大3016.68亿元;与此同时,8月信用债推迟或者发行失败的规模也接近年内高峰,达566.97亿元,仅次于今年4月和6月的取消及失败规模。 这种发行与取消双高的情况在今年并非首次出现,上半年,信用债推迟或发行失败的规模就相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五成;同时,信用债发行规模达6.3万亿,同比增长约48%左右。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与5、6月份相似,近期发行与取消的双高主要还是与市场资金价格相关。目前,资金利率仍处相对较高水平,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的博弈关系仍较为剧烈,部分发行人主动调整融资安排,以等待更好的利率窗口。 8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回升 经历了7月的发行低迷后,8月信用债发行市场出现回暖。 数据显示,7月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为908.9亿元,环比大降65%,同比下降30%;其中,仅公司债表现相对较优,净融资规模为1343.5亿元,其余类型债券发行规模均较低,企业债和短融更是连续数月净融资量为负。 申万宏源固收团队分析称,7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增速大幅回落是利率快速上升和企业经营好转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利率上行期企业的发债意愿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上游采掘业和中游制造业景气度恢复相对较好,企业融资意愿不强。 到了8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出现明显回升。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8月信用债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较7月上涨了超3700亿元;发行只数为1560只,而7月仅为1267只;净融资额为3288.70亿元,较7月增长2137.97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记者说,8月信用债发行回暖符合此前预期。一来,8月信用债到期偿付规模较大,企业刚性滚债需求上升;二来,当月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上行幅度趋缓,信用债发行利率有所回落;再者,债券二级市场持续调整、流动性担忧加剧情况下,信用债投资以把握票息为主,从而带动一级市场改善。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此前也认为,上半年企业发行的短融、超短融债券将于8月、9月陆续到期,再加上7月以来信用债市场的中短期净融资几近于零,企业已经积累了较高的发行意愿。 另外,“相较7月,8月制约信用债发行的利率上升问题已有一定缓解,发行人逐步接受了市场利率低点不再,在此背景下,信用债融资市场有所修复。”某债市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 。 分行业来看,据渤海证券统计,8月发行量、发行只数、总偿还量和净融资额最高的行业是银行业,其发行规模为21893.30亿元,共计发行2686只债券,总偿还量17203.89亿元,净融资额4689.41亿元;总偿还量最低的是轻工制造行业,总偿还量为0.08亿元;发行量环比增幅最大的是汽车行业,环比增加243.81%;发行量环比跌幅最大的是国防军工行业,环比减少100.00%。 另在发行利率方面,Wind资讯数据显示,8月公司债平均加权利率为4.1287%,相较7月小幅微降;企业债平均加权利率为4.6835%,基本与7月持平,较6月下降了0.42个百分点;中票平均加权利率为4.2695%,较7月下降了0.31个百分点左右;短融平均加权利率为2.3533%,较7月变化不大。 发行取消现象仍存 尽管8月信用债发行情况有所改善,但还需注意的是,信用债发行仍存在着大面积的推迟或发行失败。Wind资讯数据显示,8月信用债推迟或者发行失败的规模达566.97亿元,仅次于今年4月和6月的规模。从原因来看,多数发行人均表示取消或推迟发行主要是由于市场原因。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信用债市场发行取消潮频现。第一轮是在今年3月,当时市场的背景是,各金融监管部门从推动发行疫情防控债、置换到期债券、优化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工作流程等多个维度加大对债券融资的支持;同时,全球疫情开始扩散,避险情绪导致利率快速下行,机构认购情绪火热,“抢券”屡现,信用债供需两旺,融资额屡创新高。 “到了3月下半月,出现过一次取消潮,机构认购情绪不似此前火热,这主要是由于2月以来发行利率快速走低,使得债券配置价值降低,导致取消发行数量上升。”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对记者称。 不过,尽管当时信用债取消或发行失败的规模明显增加,但占发行量的比重处在近年平均水平。王青告诉记者,“当时取消或发行失败的规模占总发行量还不到4%,表明这一时期取消发行增加是随着发行大幅放量而出现的自然现象。” 5月之后,随着信用债供给自高点回落,取消或发行失败的债券规模占比开始明显上升,6月达到7.4%。其背后的原因在于,5月以来货币宽松明显收敛,债市调整导致价格抬升,市场供需出现失衡,对一级发行的影响逐步显现,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博弈加剧。面对骤然上升的发行成本,一些发行人主动取消或推迟了债券发行。 李勇对记者表示,5月以来,债市出现明显调整,央行秉承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流动性边际收敛,资金利率中枢抬升,基于此,部分发行人主动调整融资安排,以等待更好的利率窗口。另外,当时信用债违约风险事件频发,违约风险仍存,市场不确定性较大,也造成投资者观望情绪升温,认购意愿下降。 如今,到了8月,在信用债融资市场小幅升温的背景下,推迟或发行失败的规模再次走高。王青对记者说,总体上看,这与5月和6月情况基本一致,虽然8月信用债发行利率整体小幅下降,但仍处于今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且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博弈关系仍较为剧烈,导致取消发行规模较高。 至于后市的走向,王青表示,信用债发行利率有望稳中趋降,接下来4个月发行量将达到3.5万亿左右。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8月为今年信用债到期高峰,未来几个月滚债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在债市利率震荡期,信用债因票息保护表现好于利率债,票息策略仍将是投资者的主流策略,伴随9月之后利率债供给压力将得到缓解,信用债配置需求也会上升。 “后续信用债供需平衡将会向着有利于发行人的方向演化。因此,在资金利率中枢将保持稳定的预期下,后续信用债发行利率或将稳中有降,将对信用债发行构成一定支撑。”王青说,整体来看,全年信用债发行量将达到约12万亿,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大幅增加2.8万亿。 作者:段思宇
投资要点 行业新闻与监管动态 重点包括:1)江苏银保监会批复南京银行(行情601009,诊股)成立“南银理财”全资子公司;2)首家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正式运营;3)银保监会印发《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市场表现 报告期内(2020/08/17-2020/08/30),银行板块整体表现较弱。其中银行(申万)上涨0.58%,跑输沪深300指数2.39%。截至2020/08/28,银行板块PB(整体法、最新)为0.73倍,其中国有行、股份制、城商行、农商行PB估值分别为0.67倍、0.83倍、0.95倍、1.10倍,股份制和城商行的估值水平较上期小幅回升,而国有行和农商行的估值水平则较上期有所回落,整体而言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报告期内(2020/08/17-2020/08/30),银行转债涨跌不一。其中无锡转债(0.59%)、苏农转债(0.20%)、苏银转债(-0.29%)、张行转债(-0.72%)、光大转债(-0.83%)、浦发转债(-1.11%)、中信转债(-1.53%)、江银转债(-1.76%)。转股溢价率方面,现存银行转债转股溢价率仍有所分化。 同业存单 报告期内,同业存单总发行量及净融资额均有所回落。同业存单总发行量为9,047.50亿元,较上期减少835.30亿元;净融资额为98.30亿元,较上期减少2,542.60亿元。分评级来看,AAA级发行总额占比为93%;AA+级发行总额占比为5%;AA级发行总额占比为2%。 就同业存单发行主体结构而言,除国有行外,其他类型银行实际发行额均有所下降。发行利率方面,最近一周不同类型银行发行利率较上周变动有所分化,除国有行外,其他类型银行发行利率较上周有所上升。 就同业存单发行期限结构而言,除6M、9M同业存单外,其他期限同业存单实际发行额均较上期有所减少,其中3M期限同业存单发行额减少额最多。发行利率方面,最近一周除1M外,其他各个期限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均较上周有所上升。 银行理财 报告期内,共发行理财产品642只,各类型期限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较上个报告期均减少。预期年收益率方面,不同期限理财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有所分化。目前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期限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分别为2.96%、3.71%、3.81%、3.68%、3.55%。 风险提示 权益市场走低的潜在可能性;监管政策发生不利变化。 【银行观察双周报】 一、行业新闻 1.8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1)让“精准滴灌”政策落地生效。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 2)继续推动综合融资成本下降。通过贷款利率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使银行服务小微、让利实体经济; 3)中小银行需要夯实科技实力。支持中小银行运用大数据进行有效银企对接,疏通传导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受益面。 2.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截至今年二季度,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14.21%,比年初下降,但远高于10.5%的监管要求,因此目前没有必要下调银行监管要求。未来即使资本充足率下降,也不能通过下调监管要求来满足,那样是自欺欺人,而是要有丰富的补充资本的手段。 3.首家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正式运营:美国运通与连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连通公司)在杭州揭牌宣告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了金融基础设施开放的新阶段。 4.江苏银保监会批复南京银行成立“南银理财”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发行公募、私募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未来将持续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服务,成为南京银行资管业务的核心平台和旗舰品牌。这是江苏省内首家获批筹建、首批获准开业的城商行系理财子公司。 5.银保监会公布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表:截至7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011872亿元,同比增长10.2%;总负债2757234亿元,同比增长10.2%。 6.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数字人民币目前还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阶段,还未正式推出,没有具体推出时间表。 7.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推出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将在9月上旬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亮相:贸金平台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关键任务和核心目标,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8.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全面落地:目前已覆盖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雄安新区、杭州、苏州、广州、成都9个试点地区的60个惠民利企创新项目,涉及60余家金融机构和30多家科技公司。 二、监管动态 1.银保监会在监管系统内印发了《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1)涉及总体要求、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公司治理评估、股东行为规范、董事会等治理主体履职、激励约束机制、利益相关者保护、外部市场约束、监管能力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 2)规范股东行为方面,今年将深入整治股权与关联交易乱象,同时着力完善大股东行为约束机制;2021年侧重于健全中小股东权益保障机制,推动股东股权存量问题整改。 3)《方案》提出,着力构建风险与收益兼顾、长期与短期并重、精神与物质兼备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细化银行保险机构风险损失产生后高管薪酬扣回的监管规则并严格实施,规范开展员工持股试点。 2.财政部、银保监会印发《银行函证及回函工作操作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自收到符合规定的询证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按照要求将回函直接回复会计师事务所或交付跟函注册会计师。 三、市场表现 报告期内(2020/08/17-2020/08/30),银行板块整体表现较弱。其中银行(申万)上涨0.58%,跑输沪深300指数2.39%。上市银行中涨跌幅前五分别为宁波银行(行情002142,诊股)(8.25%)、杭州银行(行情600926,诊股)(8.08%)、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4.56%)、南京银行(4.19%)、无锡银行(行情600908,诊股)(2.59%);涨跌幅后五分别是青弄商行(-5.93%)、上海银行(行情601229,诊股)(-1.99%)、中国银行(-1.49%)、紫金银行(行情601860,诊股)(-1.34%)、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1.27%)。 截至2020/08/28,银行板块PB(整体法、最新)为0.73倍,其中国有行、股份制、城商行、农商行PB估值分别为0.67倍、0.83倍、0.95倍、1.10倍,股份制和城商行的估值水平较上期小幅回升,而国有行和农商行的估值水平则较上期有所回落,整体而言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报告期内(2020/08/17-2020/08/30),银行转债涨跌不一。其中无锡转债(0.59%)、苏农转债(0.20%)、苏银转债(-0.29%)、张行转债(-0.72%)、光大转债(-0.83%)、浦发转债(-1.11%)、中信转债(-1.53%)、江银转债(-1.76%)。 转股溢价率方面,现存银行转债转股溢价率仍有所分化。截至2020/08/28,各银行转债转股溢价率、YTM分别为:张行转债(11.88%、-2.13%)、光大转债(18.70%、-4.79%)、苏农转债(23.92%、1.37%)、中信转债(41.29%、2.62%)、无锡转债(13.86%、-2.05%)、苏银转债(25.99%、1.44%)、江银转债(14.80%、-0.78%)、浦发转债(42.86%、2.62%)。 四、行业数据跟踪 4.1、同业市场 报告期内(2020/08/17-2020/08/30),隔夜期资金利率大幅下行。截至2020年08月28日,1天/7天/1个月/3个月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较08月14日分别变动-81.99BP、1.32BP、-3.43BP、-5.00BP;隔夜/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SHIBOR,较08月14日分别变动-83.00BP、1.30BP、6.00BP、2.90BP、5.60BP。 报告期内,同业存单总发行量及净融资额均有所回落。同业存单总发行量为9,047.50亿元,较上期减少835.30亿元;净融资额为98.30亿元,较上期减少2,542.60亿元。分评级来看,AAA级发行总额占比为93%;AA+级发行总额占比为5%;AA级发行总额占比为2%。 同业存单发行主体结构:报告期内,国有行、股份制、城商行、农商行同业存单实际发行额分别为2401.10亿元、3028.20亿元、2487.20亿元、635.20亿元;较上期变动68.80亿元、-691.60亿元、-406.10亿元、-127.30亿元,除国有行外,其他类型银行实际发行额均有所下降。 发行利率方面,最近一周不同类型银行发行利率较上周变动有所分化,除国有行外,其他类型银行发行利率均较上周有所上升。最新一周国有行、股份制、城商行、农商行同业存单发行票面利率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7398%、2.8044%、2.8236%、2.7418%。 同业存单发行期限结构:报告期内,1M、3M、6M、9M、1Y期限同业存单实际发行额分别为944.70亿元、2669.30亿元、2088.50亿元、610.10亿元、2285.00亿元;较上期分别变动-55.00亿元、-1125.10亿元、407.30亿元、392.30亿元、-904.70亿元,除6M、9M同业存单外,其他期限同业存单实际发行额均较上期有所减少,其中3M期限同业存单发行额减少额最多。 发行利率方面,最近一周除1M外,其他各个期限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均较上周有所上升。最新一周1M、3M、6M、9M、1Y同业存单发行票面利率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3843%、2.6968%、2.9304%、2.9505%、3.0563%。 4.2、银行理财 报告期内,共发行理财产品642只,其中1-3个月期限产品最多,为223只;其次是3-6个月期限产品,为180只;然后是6-12个月期限产品,为74只;其他期限理财产品数量则较少。各类型期限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较上个报告期均减少。 预期年收益率方面,不同期限理财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有所分化。目前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期限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分别为2.96%、3.71%、3.81%、3.68%、3.55%。 从发行类型来看,报告期内发行产品中,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占91%,保本浮动型理财产品占8%,保本固定型理财产品占1%。从预期收益率水平来看,报告期内发行产品预期收益率以3-5%(含)为主,占所发行产品78%。 报告期内,发行理财产品数量最多的银行为中国建设银行,对应发行数量为124只,市场占比为19.31%;其次是浙商银行(行情601916,诊股),对应发行数量为62只,市场占比为9.66%;然后是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和南京银行,市场占比分别为8.10%、6.70%、6.54%。 4.3、企业融资 债券融资方面,报告期内企业债合计发行146.79亿元,较上期减少24.81亿元;最近一周企业债票面利率加权平均利率为4.5531%,较上周有所下降。报告期公司债仅合计发行702.96亿元,较上期增加133.96亿元;最近一周公司债票面利率加权平均利率为4.0843%,较上周有所下降。 股权融资方面,截至2020/08/30,8月份股权融资规模合计为2007.32亿元,较整个7月份下降了3.95%。其中IPO、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可交换债募集资金分别为618.76亿元、1012.61亿元、13.25亿元12.00亿元、342.11亿元、8.60亿元。 五、风险提示 第一,权益市场走低的潜在可能性。 第二,监管政策发生不利变化。
投资要点 一级市场 发行规模方面,本期信用债(含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PPN)发行总规模2944.29亿元,偿还总规模2673.66亿元,净融资额270.63亿元。发行利率方面,从交易商协会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估值来看,不同期限不同等级发行利率均处于上行态势。按发行额来看,按发行额来看,主体评级AAA级发行占比64.90%,AA+级占比22.49%,AA级占比11.12%。 二级市场 本周信用债合计成交5143.08亿元。银行间市场是综合和公用事业行业比较热门,交易所市场是房地产行业受到较多关注。本周3年期和5年期中票收益率有所回升。期限利差方面,3年期中票期限利差有所走扩,5年期中票期限利差有所收窄。信用利差方面,1年期不同等级期限利差均有所走扩,5年期不同等级期限利差均有所收窄。 等级变动 本期主体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企业共3家,涉及建筑装饰、房地产和综合行业,其中1家为民营企业,2家为地方国有企业。本期债项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共2家企业的2只债券,为主体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企业。本期主体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企业共6家,涉及建筑装饰、房地产、商业贸易、生物医药和综合行业,其中1家为外商独资企业,3家为民营企业,2家为地方国有企业。本期债项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共5家企业的12只债券,为主体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企业。 事件概览 本期负面事件有(1)汝州市鑫源投资有限公司推迟评级、(2)贵州凯里开元城市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推迟评级、(3)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推迟评级、(4)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未按时兑付利息、(5)天津市房地产信托集团有限公司未按时兑付回售款和利息、(6)泰禾集团(行情000732,诊股)股份有限公司提前到期未兑付。 风险提示 关注信用风险事件对整体利差的影响。 一、一级市场 1.1、发行数量 发行规模方面,本期信用债(含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PPN)发行总规模2944.29亿元,偿还总规模2673.66亿元,净融资额270.63亿元。 发行类型方面,本期信用债发行中短融占比49.43%,公司债(含私募)占比14.90%,中票占比26.03%,PPN占比6.96%。 发行行业方面,本期信用债发行行业主要包括综合、建筑装饰、交通运输、公用事业、采掘、房地产、商业贸易,发行金额占比19.45%、19.07%、15.11%、11.19%、7.68%、5.79%、4.87%。 1.2、发行利率 发行利率方面,从交易商协会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估值来看,不同期限不同等级发行利率均处于上行态势。 1.3、发行等级 按发行额来看,主体评级AAA级发行额1306.3亿元,占比64.90%,AA+级452.57亿元,占比22.49%,AA级223.80亿元,占比11.12% 二、二级市场 2.1、交易概况 本周信用债合计成交5143.08亿元。分类别看,中票、短融、PPN分别成交2237.37亿元、2092.38亿元、474.69亿元,企业债和公司债分别成交204.74亿元和133.89亿元。 本周银行间成交最活跃的个券是20诚通控股MTN001A、20电网SCP033、20陕延油SCP010、20铁道CP002、20中车SCP011、20宝武集团MTN001、20电网SCP026、20恒健SCP002、20电网SCP029、20河钢集MTN010,银行间市场是综合和公用事业行业比较热门。上交所最活跃个券是19邮政01、20浙金01、16富力01、16富力03、18富力10,深交所则是20绵交01、16万通02、16榕建01、19融投01、20筑工01,交易所市场是房地产行业受到较多关注。 2.2、收益走势 本周3年期和5年期中票收益率有所回升。3年期AAA、AA+、AA中票收益率分别变动18.37BP、17.37BP、9.37BP至3.69%、3.83%和3.97%;5年期AAA、AA+、AA中票收益率分别变动9.38BP、10.38BP、9.38BP至3.97%、4.22%和 4.60%。 2.3、期限利差 采用AAA级各期限中短期票据的差异作为利差标的。2020年8月28日,3年期与1年期、5年期与1年期利差分别为60.91BP、88.25BP,相比于上期分别变动6.35BP、-2.64BP。3年期中票期限利差有所走扩,5年期中票期限利差有所收窄。 2.4、信用利差 采用各期限各等级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与对应期限的中债国开债到期收益率之间的差异作为信用利差标的。2020年8月28日,AAA级1年期、3年期、5年期信用利差分别为25.80BP、39.75BP、47.59BP,分别变动3.85BP、4.11BP、-3.09BP;AA+级1年期、3年期、5年期信用利差分别为41.80BP、53.75BP、72.59BP,分别变动5.85BP、3.11BP、-2.09BP;AA级1年期、3年期、5年期信用利差分别为55.80BP、67.75BP、110.59BP,分别变动3.85BP、-4.89BP、-3.09BP。1年期不同等级期限利差均有所走扩,5年期不同等级期限利差均有所收窄。 三、等级变动 3.1、正向变动 本期主体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企业共3家,涉及建筑装饰、房地产和综合行业,其中1家为民营企业,2家地方国有企业。本期债项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共2家企业的2只债券,为主体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企业。 3.2、负向变动 本期主体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企业共6家,涉及建筑装饰、房地产、商业贸易、生物医药和综合行业,其中1家为外商独资企业,3家为民营企业,2家为地方国有企业。本期债项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共5家企业的12只债券,为主体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企业。 四、事件概览 本期负面事件有(1)汝州市鑫源投资有限公司推迟评级、(2)贵州凯里开元城市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推迟评级、(3)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推迟评级、(4)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未按时兑付利息、(5)天津市房地产信托集团有限公司未按时兑付回售款和利息、(6)泰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前到期未兑付。 五、风险提示 关注信用风险事件对整体利差的影响。
自3月1日起,交易所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实施注册制,至今已满半年。据记者梳理,截至8月31日,在这半年时间里,有281只公募公司债注册生效,拟发行规模合计2.11万亿元。随着审核效率的提升,公司债发行规模也显著扩大,半年间公司债发行规模达1.83万亿元,同比增长40.46%,其中短期公司债发行数量和规模暴增。 市场人士表示,随着注册制的实施,公司债审核效率提升,叠加流动性宽松的驱动,公司债发行规模显著增长。另外,疫情防控债和纾困债的发行,为疫情后实体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公司债发行规模显著增加 记者据沪深交易所数据统计显示,今年3月1日以来截至8月31日,共有281只公开发行公司债注册生效,拟发行规模合计2.1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小公募获批规模增长65.79%(公开发行公司债品种均为小公募)。 从发行端来看,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在今年3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公司债累计发行1973只(包括注册制和核准制),合计发行规模1.83万亿元,同比增长40.46%。其中,公开发行公司债670只,合计发行规模8060.37亿元,同比增长36.9%,非公开发行公司债1303只,合计发行规模1.02万亿元,同比增长43.4%。 “公司债发行规模显著增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疫情后期债券发行利率下行对发行量的整体驱动;另外,注册制实施后,公司债整体审核效率提高,发行节奏加快。”财达证券债券融资部副总经理付海洋对记者表示。 短期公司债发行规模大增 从发行利率来看,注册制实施以来,公司债发行利率呈下降趋势。上述1973只公司债平均发行利率为4.91%,较去年同期下降0.63个百分点。 “公司债发行规模提升、发行利率下降,主要受益于政策扶持和流动性宽松。用3年AAA公司债和3年国开债的收益率作对比,可以看到二者收益率之差今年以来基本维持在40基点到50基点。基准利率的下行也引导信用债价格的收窄。”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公司债发行利率的下降,付海洋表示,一方面,为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今年出台了较多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债券市场整体流动性更加充裕,整体利率也普遍下行。另一方面,AA+及以上高评级发行人发行规模增速较快,AA级及以下发行人债券发行量相对稳定,对平均发行利率降低也有一定影响。此外,非公开短期公司债及公募短债等短期产品发行量的增加,也拉低了平均发行利率水平。 新证券法优化了公司债发行条件,允许公募短期公司债发行。今年5月份,沪深交易所发布开展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发行人在试点期内,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公司债券。 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梳理,3月1日以来截至8月31日,共有117只期限在1年及1年以内的短期公司债券完成发行,同比增963.64%,合计募资942.1亿元,同比增906.52%。其中,公开发行公司债20只,合计规模146亿元,非公开发行公司债97只,合计规模796.1亿元。而在去年同期,仅11只期限为1年的短期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完成发行,合计募资93.6亿元。 随着注册制的实施,公司债发行效率和发行规模大幅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付海洋表示,公开发行公司债实施注册制以后,进一步提高了债券审核速度,对企业融资的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公司债中疫情防控债券和纾困债券等专项债券品种的推出和发行,对疫情后复工复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效果良好。 明明表示,今年公司债发行数量和规模显著提升,有效助力实体经济融资。按企业类型看,地方国企和中央国企占比较高,实体经济的修复寄望于多重资金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