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长治市农商银行系统存款规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05.07亿元,较年初净增116.82亿元,占全市新增存款量的36.74%。 今年以来,长治市农商银行系统在省联社党委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直面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携手中小微企业客户共克时艰,通过无还本续贷、下浮利率、延期还息、修复征信等举措,缓解客户结息还本困难。先后为699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投放贷款20.76亿元,返还利息2.09亿余元,为摆脱困境加快复工复产提供了及时服务。不到8个月,各项存款净增116.82亿元。 下一步,长治市农商银行系统将继续秉承“源于勤俭、乐于奉献、勇于挑战、敢于胜利”的文化理念,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效,打造“客户信赖、员工幸福、股东满意、监管放心、社会认可”的好银行。
青岛农商银行8月21日发布公告,正式启动50亿元可转债发行流程,银行系转债再度扩容。 该行此次发行转债简称青农转债,是首只AAA级农商行转债。农商行转债评级以往皆是AA+,青农转债的AAA级成为上市银行中的最高评级。银行转债是市场中的重要板块,涵盖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品种,机构资金扎堆其中。 联合评级认为,青岛农商银行各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信贷质量处于行业较高水平,青农转债主体信用评级为AAA级,评级展望稳定,债券信用评级为AAA级。 作为山东省第一家地级农商行,青岛农商银行于2011年由当地9家合作银行和农信社以新设合并方式发起设立,2019年3月正式登陆A股,简称青农商行。2017年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19.83%,净利润率年均复合增长15%。 随着各项业务的稳健、快速发展和资产规模的不断提升,青岛农商银行需要在自身留存收益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外部融资适时、合理补充资本。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正式实施,对各类资本的合格标准和计量要求进行了更为严格审慎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分别为7.5%、8.5%和10.5%,并将视情况要求增加不超过2.5%的逆周期资本要求。 截至一季度末,青岛农商银行合并口径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98%、10.98%和12.83%。 此次青岛农商银行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含5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未来业务发展,在可转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进一步夯实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资本基础。 根据发行公告,青农转债的初始转股价格为5.74元/股,不低于募集说明书公告之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青农转债将在8月25日进行网上申购。
8月16日,腾讯云与昆山农商银行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银行私有云平台建设、分布式架构转型、分布式数据库应用、移动端开发等金融新基建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同时依托双方优势资源,推进零售业务数字化建设以及场景金融创新,构建面向未来金融场景的数字新连接能力。 当天,昆山农商银行还正式启动了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该系统采用腾讯云国产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支撑公共服务、客户中心、账户体系、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借记卡业务、支付结算、现金管理、凭证管理等业务模块,能够满足昆山农商银行未来10年客户及账户数量的发展需求。 昆山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首。作为本地唯一的法人农村商业银行,昆山农商银行坚持以“三农”、当地居民和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群体,形成了庞大而稳定的基础客户群体。 此次战略合作,昆山农商银行与腾讯云将携手推动金融数字化技术在昆山农商银行业务场景中全面落地,为昆山农商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加速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基础技术领域,依托在云计算、分布式、移动开发方面的领先技术,腾讯云将助力昆山农商银行构建具备安全合规、高可用、高性能的银行基础架构和应用架构,打造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需求的敏捷开发体系。 在金融业务领域,腾讯云将基于互联网信贷业务系统建设、智能营销、智能风控、网点转型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帮助昆山农商银行打造多元化的用户数字连接方式。与此同时,借助腾讯生态系统中丰富的用户场景和产业布局,双方还将进一步拓展智慧教育、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未来社区等业务中的金融场景。 昆山农商银行董事长谢铁军在签约仪式上表示:“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了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的必选项,昆山农商银行也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布局。腾讯云在技术和生态中都有独特优势,昆山农商银行期待以此次战略签约为契机,推动双方合作持续深入,帮助昆山农商银行探索全新业务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腾讯云商务副总裁陈桦表示:“在金融行业,腾讯云定位做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助手,面向金融机构输出云计算等新基建能力,以及基于腾讯生态优势的数字新连接能力。昆山农商银行拥有非常强的区位优势,在技术领域也有超前的思考和布局,腾讯云愿意为昆山农商银行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昆山农商银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数据显示,腾讯云服务的金融领域客户已超万家,覆盖了银行、保险、券商等全部类型的金融机构,在服务大型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成为支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近日,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江苏省联社”)产品研发部总经理井彬建带领泰州地区服务队走进兴化农商银行,调研指导该行“数字银行”建设工作。兴化农商银行董事长曹文铭、行长姜丰平、副行长刘恒忠、唐亮以及相关部室负责人、业务骨干参加座谈。 兴化农商银行计划用三年时间,努力打造本土化、特色化的大数据应用平台,规范数据架构体系和数据治理体系,夯实数据基础,利用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技术,结合业务场景,深入挖掘数据资产直接价值,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信息化到信息价值化的数字银行转型“三步走”战略,并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最终全面实现大数据体系在智慧决策、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风控、智慧服务等各个应用场景领域中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兴化农商银行创新运用数字和网络科技,推广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等自助产品,引导客户线上办理存取款、贷款还款、贷款申请、生活缴费等业务,并借助科技力量,实现无接触服务。该行还通过创新开发线上免担保信贷产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八大行动”,有效缓解小微企业和创业者融资“难、贵、繁”等问题,有力地服务了兴化实体经济和特色农业发展。
8月4日,临汾银保监分局发布了关于核准尧都农商银行变更持股5%以上股东的批复。 批复显示,临汾银保监分局经审核,同意山西诚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受让王淑琴持有的尧都农商银行0.17亿股、任芝幈持有的0.6亿股、孙俊峰持有的0.4亿股。 股权受让完成后,上述三名自然人不再持有尧都农商银行股份。山西诚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将持有2.642亿股,占尧都农商银行总股本的8.01%,升为该行第四大股东。
省联社金融市场化改革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省区农商行和农信社金融体系改革的难点。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备受瞩目的省联社金融市场化改革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即将出台的省联社改革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呢? 一、省联社改革已迫在眉睫 自2000年央行和江苏省政府试点组建全国第一家省联社起,省联社便担负起组织协调省内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职责。20年来,省联社为辖区农信社在甩掉历史包袱、搭建系统平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信社改制农商行进程的加快,省联社与农商行股权倒置的体制性矛盾日益加剧,迫切需要深化改革。 (一)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需要。省联社作为省政府派驻管理机关,本身不是独立的法人机构,既没有进行市场化股份制改造,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而辖区农商银行、农合银行、农村信用社普遍完成股份改造(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以下合称“农商行”),建立起“三会一层”管理机制,其股东大会享有公司法规定最高权力。而实践中,省联社基本套用国有商业银行管理辖内分支机构模式,逐级上收人、财、物和经营管理权,扮演着辖区农商行家长角色。省联社和农商行之间的公司治理矛盾在所难免。比如,2017年4月江苏省联社提名常熟农商银行副行长人选,被该行超2/3董事联袂否决,引发了省联社与农商行高管提名权之争。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据监管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农商行系统不良贷款率4.09%。实际上,农商行系统的不良贷款率远高于公布数据。各地省联社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辖区农商行经营管理能力差异,不良率也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农商行实际上早已经营不善,大量贷款靠借新还旧维持运营,潜在不良贷款率高达30%;有的农商行内部管理混乱,案件频发,陷入严重资不低债的潜亏状态。县域农商行作为中小金融机构,品牌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挤兑风险。2019年10月,河南伊川农商行董事长因违规经营被抓,市场一度恐慌,发生了储户集中提款事件。类似挤兑事件在全国农商行系统已发生多起,防范和化解农商行金融风险迫切需要省联社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 (三)保护国有资产安全需要。在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过程中,省联社在补充资本金、不良贷款核销、资产置换等方面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真金白银”。但是在农商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由于缺少行业监督,增资扩股规范性不强,有的通过内外勾结违规代持银行股份;有的大股东层层嵌套,腾挪资金入股,直接或间接控制农商银行;有的大股东违规开展同业投资,采取关联交易等手段套取银行信贷资金,使农商行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 (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随着四大国有银行陆续收缩县域以下金融机构,农商行已成为县域“三农”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其贷款投向面向三农领域,但涉农贷款普遍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改制农商行往往迫于业绩压力,片面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有的农商行调整经营定位,收缩农村战线,转向城市金融竞争;有的农商行跨区域经营,把更多资金投向异地非农产业,偏离了支农主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从农商行的市场定位和政策取向看,省联社市场化改革,更加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传导,更加有利于农商行回归支农主业。 二、省联社改革面临四大“难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省联社金融市场化改革之难丝毫不亚于当年蜀道之行。从省联社运行的实际情况看,统筹推进辖区农商行配套金融改革将面临四大“难题”。 (一)股权关系理顺难。目前,农商行普遍存在股权过于分散、缺少资金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的问题。有数据显示,在农商行股权结构中,中小民营企业股东占比高达80%,而国有资本占比却相对较低,不具有重大决策话语权。在经济发达地区,少数大股东通过违规筹资、资质造假、委托代持等方式,变相操控经营,向自身输送利益;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商行股东多为本行对公客户或是本地相关企业,股东资质、社会信誉、财务状况相对较弱。随着经济下行,股东经营持续恶化,股权频繁质押或拍卖转让,股东涉诉、股权查封事件明显增多。股权关系管理混乱,交易背景错综复杂是省联社市场化改革的主要难点之一。 (二)公司治理建设难。与大型商业银行或上市商业银行相比,省联社的公司治理能力相对薄弱。尽管辖区农商行按照监管要求,搭建起“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架构,但实际上只是换了“牌子”,改了称呼;业务经营仍然沿用原农村信用社传统模式,“穿新鞋走老路”“干多干少一个样”,绝大多数基层分支机构既没有压力,也缺少动力,经营管理死水一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共谋发展”的内控机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重大事项还是董事长一人拍脑袋决策,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薪酬管理、三农事业、审计工作、消费者权益保护、关联交易等专门委员会基本上形同虚设。内部关联交易缺乏有效监督,内控制度建设明显缺失,有的以虚假贷款、表外授信等方式为少数大股东及利益关联方提供隐性融资,致使农商行违规经营案件高发,不良贷款高企。 (三)经营转型调整难。扶助小微企业,支持三农发展是农商行经营转型的主要方向。受宏观经济转型、同业竞争加剧、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农商行经营转型也同样面临较大压力。农商行盈利模式单一,仍停留在传统的存贷利差模式,代理保险、代销基金、第三方支付等面向大众客户的创收项目近乎空白,中间业务增长缓慢。基层农商行创新能力不足,普遍存在人才匮乏、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由此带来涉农新产品开发迭代进程缓慢,很多基础信贷产品十几年一成不变,脱离市场需求。金融科技水平落后,信贷审批、理财产品销售主要由线下人工处理,线上综合服务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场景化的金融需求。信贷业务结构失衡,有的农商行盲目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热衷于“垒大户、放大额”;有的农商行搞通道做表外,通过违规开展承兑贴现、信托业务增加授信规模,甚至省联社主动为异地农商行牵线搭桥,开展系统内银团贷款,对单一客户实施跨区联合贷款,致使农商行信贷投放过于集中,偏离了涉农贷款“增户扩面”要求。 (四)不良资产处置难。农商行实际不良贷款率远高于账面数是公开的秘密。农商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历史原因错综复杂,有经济下行企业经营不善形成的,有内外勾结案件涉诉造成的,也有账外经营违规发放贷款积累的。如果按照每家省联社平均一万亿资产计算,省联社的实际不良贷款将在千亿左右。如此天量的不良贷款单纯靠清收化解,无异于杯水车薪。化解高风险农商行历史包袱问题复杂,涉及司法诉讼等多方面,同时需要不良资产核销、剥离等专项政策支持。而不良资产处置除影响当期银行经营利润之外,还消耗大量银行资本金,迫切需要财政注资进行补充。从目前情况看,全国各省区受新冠疫情影响,财政收入普遍下滑,各级财政很难在短期内筹措到足额资金为农商行补充资本。 省联社改革要真正“脱胎换骨” 省联社改革相关文件已下发各地省政府,推动省联社改革成为各地省政府本年重点工作之一。省联社改革能否真正“脱胎换骨”,成败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 (一)因地制宜,成立地方法人银行。从发展趋势看,成立地方性法人银行或是省联社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主流方向。对于经济发达、管理幅度不大的省区联社,可借鉴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深圳、青岛等地农信社改制成功经验,成立地方法人农商银行。对于辖区经济差异化较大、管理幅度相对较广的省区联社,可与省会城市或者省内最大农商银行合并重组,成立由省级政府管理的地方农商银行;再由地方农商银行逐步对其他县域农商银行进行吸收或控股,实现辖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统一管理。省联社转型为地方法人银行,对基层农商银行进行股权投资,进而实现对农商银行的控股管理,这是解决当前省联社与基层农商行股权倒置矛盾的最佳方案。一方面,通过地方法人银行对基层农商银行进行控股投资,理顺上下级管理关系,省级地方法人银行可以母行身份参与县域农商银行重大决策;另一方面,省级地方法人银行控股县域农商行,保留县域农商银行独立法人地位,与中央关于“以县域为基础统一法人”改革初衷保持一致。 (二)内引外联,积极引进战略投资。省联社改制成省属地方农商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至关重要。省级政府注资成立省级地方农商银行,无论资金实力、区位资源,还是品牌影响力都将得到明显改善。从省级地方农商银行的经营定位看,其战略投资者宜引入国内外知名金融企业集团、金融科技公司和省内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中型民营企业。优质战略投资者的加盟,不仅充实地方农商银行资本金,扩大资本实力,满足规模扩张的资本需求,而且可以改善农商行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战略投资者的强强联合,实现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提升农商银行金融科技水平。 (三)多措并举,加快不良资产出清。省联社改制省级地方农商银行,需要清理转化历史积累的各类金融风险,其中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是化解金融风险最重要一环。在省联社改革过程中,省级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省内农商银行各类风险。履行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建立多级风险防控与处置机制,统筹推动县域农商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重整与重构,提高不良资产价值贡献。依托省级资产管理公司批量转让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专业处置能力。新设立省级农商银行,通过综合运用不良资产拍卖、核销、债转股和以物抵债等手段消化农商行存量风险。 (四)建章立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改制中的省级农商银行应牢固树立全省农信系统“一盘棋”思想,扎实推进县域农商行公司治理建设。严格股东资质审查,对主要股东及关联方信息进行穿透核实,强化股权质押及关联贷款管理,推动股权集中托管。完善“三会一层”运行机制,着力构建“坚强的党委会、规范的股东大会、健康的董事会、尽职的经营层、有效的监事会”的公司治理机制,保障重大决策党委前置、科学民主、有效制衡。建立严格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统一辖区农商行系统制度规范,确保各项业务有章可循。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制定与乡村振兴战略配套的绩效考核体系,构建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协调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落实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
被称为“全国第三农商行”的上海农商银行IPO再进一步。上海银保监局7月6日发布公告,同意上海久事集团受让上海国际集团持有的上海农商行4.13亿股股份,受让上海国际集团资管持有该行的3.20亿股股份,合计受让7.34亿股股份。本次股权变更完成后,上海久事集团持有上海农商行7.34亿股股份,占该行总股份的8.45%。这意味着,本次股权变更完成后,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持有上海农商行的股份比例将变为10.01%。 上海农商行的上市计划筹备已久。该行2018年年报详细谈到,将2018年设定为“实质性启动上市的关键一年”;上海农商行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2020年本公司以优质上市银行为标杆,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创新转型,夯实风险管理,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提高专业化经营能力,完成2020年-2022年发展战略规划首年目标任务,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力争早日上市。” 1、全国规模第三大农商银行,也是全国首家在农信基础上改制成立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 据官网介绍,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25日,是由国资控股、总部设在上海的法人银行,是全国首家在农信基础上改制成立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注册资本为86.8亿元人民币,营业网点近370家,员工总数超6,000人。 在英国《银行家》公布的“2019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上海农商银行位居全球银行业第156位,比2018年上升22位,在国内商业银行中排名第24位;位列2019年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业100强榜单第23位,在全国农商银行中排名第2;在英国“品牌金融”评估机构发布的2020年度“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193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陀螺”评价体系中,位列国内农商银行第2位;标普长期信用评级“BBB”,展望稳定,短期主体信用评级“A-2”。根据近日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2020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上海农商银行全球排名第153位,较2019年上升3位。 上海农商行前身为上海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一直扎根上海,尤其是在市郊地区, 网点覆盖率高,客户沉淀率高,忠诚度较高。截至 2018 年末,上海农商行母公司在上海市布设了 370 家营业网点,是上海地区营业网点最多的银行之一。其中,有 239 家网点位于外环以外,占比超过 64%。在全市 109 个乡镇中,上海农商行布设网点 的乡镇达到 107 个,覆盖率 98.2%,网点数量达 250 个。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上海农商行总资产为9439.91亿元,仅次于重庆农商行和北京农商行,是全国规模第三大农商银行。上海农商行2019年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宝山钢铁股份并列为上海农商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为9.22%。其中,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上海国鑫投资发展等合并持有上海农商行18.46%股份。 2、总资产达9439.91亿元,在全国布局了35家“沪农系”村镇银行 据该行2020年一季度报业绩情况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农商行总资产达9439.91亿元,同期实现净利润30.41亿元;截至今年3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达15.1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2.24%。 2019年,上海农商银行营业收入(集团口径)212.71亿元,同比增长5.59%;归母净利润88.46亿元,同比增长21.04%。截至2019年末,上海农商银行集团总资产9302.87亿元,增幅11.58%;存款总额6923.49亿元,增幅7.36%;贷款总额4668.68亿元,增幅13.90%。截至2019年末,该行贷款拨备覆盖率431.31%,较上年末提高89.0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90%,比上年末提高0.0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0.90%,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农商行在全国布局了35家“沪农系”村镇银行。除了在上海、北京、深圳三地各设一家外,该行还在山东、湖南、云南三地各设至少10家村镇银行。 3、3年1200亿元授信,全力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日前,上海农商银行发布《上海农商银行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重点推进以“客户、产品、组织、保障”为核心的四大体系建设,积极落实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各项举措。未来三年,该行计划为长三角地区客户(不含上海)提供授信不少于1200亿元;到2022年,为长三角地区重点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授信不少于3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