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不能竭泽而渔、无限索取,而要大力保护、和谐共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平均海拔50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县。双湖县亚阿木管理站临近羌塘保护区核心区,保护员斯曲次仁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年。值班时,30多岁的斯曲次仁常常冒着风雪前往管理区巡护。虽然辛苦,但是他心里很欣慰,“4年来,保护站从未发现偷猎野生动物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青藏高原的物种繁衍在逐步恢复。十多年前,讲述保护员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斗争甚至牺牲故事的电影《可可西里》,引发全国观众对藏羚羊盗猎问题的关注,保护藏羚羊得到积极响应。不久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公布。在征求意见稿中,人们印象中长期濒危的藏羚羊、藏野驴等物种的保护级别拟降为二级。据专家解读,藏羚羊由一级降为二级,是因为近年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打击盗猎取得显著成效,藏羚羊种群明显恢复。得益于人们的有意识保护,广袤的羌塘草原已然成为藏羚羊栖息的家园。藏羚羊种群的恢复,映射出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禁止盗猎等具体举措的背后,是人们在不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通过大数据、卫星定位等方式建立起监测系统,进一步帮我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近年来开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工作,也帮我们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认识环境变化。面对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不能竭泽而渔、无限索取,而要大力保护、和谐共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改善生态环境不仅关乎当代,更利在千秋。只有坚定地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让子孙后代有机会目睹天地之壮阔、自然之秀美、万物之灵动。成绩固然喜人,但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仍需再接再厉,不可掉以轻心。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应对的问题也种类繁多。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同时其生态系统脆弱,对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如何更精细和科学地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需要认真思考。总的来看,制度建设还需要继续发力,增加技术和科研投入也必不可少。多措并举、统筹兼顾,研究保护、修复、治理的系统方案和工程举措,才能守护好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青藏高原雪山巍峨,草原连绵,继续投入更多的关心关怀,形成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人民群众一定会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徐驭尧--作者为人民日报西藏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5日 第 05 版)
见习记者 冯思婕 近日,“阿里钉钉在‘2020钉未来生态伙伴大会’上发布繁星计划,启动招募生态伙伴”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2020年受疫情影响,远程移动办公需求激增,智能移动办公平台钉钉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了解,截至2020年3月底,钉钉的用户数突破3亿,有超过1500万家企业组织,在钉钉上全面开启数字新基建。 钉钉的飞速发展,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早在2017年,就有不少开发者入驻钉钉开放平台,为平台用户提供企业级应用。电商SaaS服务商光云科技(688365.SH)便是其中一员。2017年底,光云科技着手布局企业服务SaaS,推出“有成”系列产品,并入驻了钉钉平台。几年来,有成系列产品陆续丰满,目前已上线有成CRM、有成财务、有成会议、有成会务、番茄表单等多款应用。 图:光云科技钉钉生态布局 “有成”系列产品是光云科技布局企业服务赛道的第一步,去年光云科技动作不断,先后战略投资多家钉钉生态合作伙伴。近日,记者获悉,光云科技已于日前完成对西安朋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账款管家)、上海财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BOSS管账等)、杭州魔点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加上此前曾官宣的投资项目“授客学堂”和“蚂蚁分工”,光云科技半年来已战略投资5家钉钉生态合作伙伴。 背靠钉钉,光云科技正通过自主研发和战略投资,逐步丰富产品矩阵,构建企业服务SaaS的协同生态。此次战略投资的账款管家,是企业应收应付账款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应收、应付的到期提醒、逾期分析、账龄分析、逾期趋势、客户的信用账期和额度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更精细化的管理。而BOSS管账是智能财务软件,为企业老板和财务提供企业记账、库存管理、费用控制等一体化的SaaS产品及服务,并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收入支出费用管控和业务决策支持。 魔点科技则是一家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的科技型企业,依托「智能硬件+场景服务」的核心模式,为不同行业提供精品化、可复制的产品能力,基于不同行业构造标准化、场景化的服务,形成标杆案例及解决方案,为B端用户赋能。 此前投资的授客学堂是数字化在线培训SaaS产品,蚂蚁分工则是团队协同类SaaS产品,加上光云科技自有产品有成系列,目前光云科技已经基本完成了移动办公各细分场景的布局,在财务、CRM、培训、团队协同、表单、会议会务、智能考勤、智能门禁等细分类目,光云科技及其合作伙伴均有排名前三的产品。 “简单来说,光云科技围绕钉钉的布局和此前围绕淘宝服务市场的布局逻辑一样,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痛点,深挖需求构建产品矩阵,为企业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打破部门与地域限制,提高沟通与协作效率。但有个前提是在各细分场景,光云生态必须有名列前茅的产品,才能保证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最优解。”光云科技副总裁富春表示。 光云科技加快企业级SaaS布局,除了长期看好钉钉生态,国内企业服务市场的持续爆发也是原因之一。近年来,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增长显著。据艾瑞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预计达到949.6亿元,中国企业服务SaaS市场稳步增长。 相对于发达国家,目前国内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还相对较低,企业级SaaS市场的想象空间还很大。特别是中小企业,更需要标准化、低成本的成熟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转型。而光云科技依托钉钉平台的布局,正契合了企业这一需求。 “目前,光云科技自研和投资的多款企业级SaaS应用,已能很好为企业客户提供成熟的移动办公解决方案。我们也正在加快推进各产品间的客户融合,希望通过整合优势资源,让产品间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更好为企业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光云科技副总裁富春表示。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近两年,跨界养猪成为一种新潮流,互联网、房地产、医药、建筑、园林等行业的上市公司先后入局生猪养殖业。 天域生态1月4日晚间发布公告,为匹配公司发展战略,采用轻资产并尽快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业务,公司及其相关控股子公司拟分别在武汉市蔡甸区和贵州省盘州市签订《猪场租赁服务协议》。 天域生态此次拟在武汉承租的猪场改造完毕投产后,年出栏量约12万头;拟在贵州盘州市承租的猪场改造完毕投产后,年出栏量约18万头。经计算,两地猪场承租并完成改造投产后,年出栏量合计约30万头。 战略转型 加码布局生猪养殖业 天域生态主营园林生态工程业务、田园业务及生态农牧业务。其中,公司传统园林生态工程业务主要以市政项目为主;天域田园业务则是以自有IP开展乡村全域开发建设,项目涵盖田园综合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一二三产示范园区等类型。 不过,在近两年,天域生态多次对外表示,已将生猪养殖看作是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 2019年8月份,天域生态曾公告,拟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罗卫国先生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天域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选择生猪养殖领域作为未来发展的主业方向。 2019年9月份,天域生态又与皮埃西(张家港)种猪改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IC中国”)友好协商,就种猪扩繁合作签署了相关协议。根据协议,PIC中国将以成本价提供曾祖代、祖代和终端公猪给天域生态建群使用。 此外,公司曾在2019年报中披露,已与崇明生猪养殖场签订租赁协议,母猪引种投产工作也处于接洽中。 天域生态表示,考虑到生猪养殖业在未来几年内很有可能继续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且在经营性现金流、周期波动等方面能够与公司原有园林生态业务形成互补和风险对冲,公司拟利用自有的生态技术优势,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介入生猪养殖业务。 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告诉记者:“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生猪出栏数锐减,再加上非洲猪瘟影响,导致我国猪肉市场供不应求,猪价持续在高位运行,标志着生猪养殖行业正式进入‘最强猪周期’。” 羡慕高毛利跨界养猪 需警惕背后风险 “最强猪周期”让生猪养殖业站上了风口,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房地产等大佬抢着养猪。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生猪养殖业是“市场热、赚钱快”的热门行业。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养猪产业可以说是最赚钱的一个产业,其核心原因在于猪肉的需求量大,但是集约化生产程度并不是特别高,特别是非洲猪瘟以后,这个时候如果可以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养殖的话,其投入产出比较高。” 宋清辉坦言,生猪养殖业平均毛利率常年都维持在高位,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入局此领域,意欲获取巨额利润。 公开数据显示,养猪头部上市公司如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在2020年上半年的生猪养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8.39%、63.27%、42.60%,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 此外,近两年生猪养殖业在政策层面也迎来“窗口期”,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曾出台多项有关保障生猪养殖用地的政策。 跨界养猪虽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仍需警惕其背后的风险。宋清辉向记者表示:“企业跨界入局生猪养殖业,面临的挑战或难点不容忽视,毕竟生猪养殖行业具有投入产出周期长、养殖技术标准高等特点,属于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沉下心来搞研发和生产。” “跨界毕竟隔行如隔山,非专业领域要做好的难度很大,而且各家企业的基因不同,养猪所需要的管理难度也不一样,非专业化的生产有可能成本会更高。”江瀚如是说。
2020年年底,展鹏科技与各家车企的战略合作纷纷落地。根据公开新闻报道,展鹏科技陆续与东风有限、神龙汽车、威马汽车、大运汽车、北汽昌河、东风汽车股份和开沃集团等车企就纯电动换电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应用达成战略合作,并成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展鹏科技加入“硅谷天堂新能源汽车换电网生态”后,换电事业的规划与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小步快跑 7家车企战略合作落地 2020年12月底,展鹏科技在对外合作上频频发力,相继官宣了7家车企的战略合作。据了解,展鹏科技后续将与战略合作伙伴展开深入的技术合作,实现自身技术适配多种车型的目标,继而在硅谷天堂“新能源汽车换电网生态一体化”中持续发挥“技术大脑”的中枢作用,积极推进纯电动换电汽车的技术应用。 通过梳理公司现有合作伙伴不难发现,既有传统车企,又有新兴力量,既有物流车,也有乘用车,展鹏科技换电技术的适配能力可见一斑。其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战略合作携手组建的中国首家拥有全系列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产品的汽车合资企业,拥有东风、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四大品牌,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湖北、广东、河南、辽宁、江苏等地。神龙公司拥有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两大合资品牌,东风标致品牌目前主要车型有5008、4008、3008、2008、新一代508L、408、308,产品覆盖了SUV和多个轿车细分市场;威马汽车是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致力于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者,通过数据高效驱动智能硬件发展,成长为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商。 2020年7月份,硅谷天堂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换电网生态一体化”,通过整合旗下资源,打通换电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换电业务的发展。硅谷天堂换电网生态旗下拥有展鹏科技、库仑能网、澎湃电能等换电网一体化核心企业。按照"新能源汽车换电网生态"的未来规划,展鹏科技将被打造为技术大脑,除了为智能换电站和换电车型提供核心零部件外,还将深度参与换电版电动汽车分箱换电技术的研发。自硅谷天堂入主展鹏科技之后,展鹏科技在换电行业的项目推进明显加快。 推动产业变革 换电网生态的发展逻辑 2020年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基于对产业的判断和对技术路线的分析,硅谷天堂启动了换电网生态一体化项目。 换电网生态是聚合多方资源,通过联合上游多家整车厂、下游动力电池企业以及中间遍布全国的各类合作伙伴所共同搭建的一个开放的、体系化网络。通过生态内部的自由竞争以及开放合作,把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各参与主体的深度融合与协同、生态成员的联合运营与共同创新,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共担共享市场风险与收益,从而保持换电网生态的整体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展鹏科技外,硅谷天堂的其他全资子公司对于换电网生态的投入和成绩也可圈可点。2020年12月20日,硅谷天堂全资子公司库仑能网荣获东风股份新能源事业杰出合作伙伴和2020年度优秀合作伙伴两项荣誉。 库仑能网相关负责人表示,库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将在不断提升换电技术的同时,积极探索换电业务场景下的技术难点和业务模式,不断为客户创造更加便利、优质的汽车换电服务,以切实行动和实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据悉,硅谷天堂建设换电网生态一体化项目,不仅是局限于换电本身,还致力于打造循环、低碳环保的换电产业链。未来,硅谷天堂将利用自身优势,在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打造一个集新能源汽车换电硬件制造、换电网络建设、电池资产管理、数据中心运维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换电网生态,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的同时实现能源互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月3日,内蒙古武川县绿智生态大数据项目完成招标程序公示,蒙草生态旗下生命共同体大数据公司(以下简称“大数据公司”)入围中标。据悉,绿智大数据将借助大数据、遥感、物联网、AI等数字技术,实现武川县生态资产数据盘点、分析、计算、监测、预判、管理,保护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工作做数据支撑。 据公司介绍,绿智大数据在充分摸清武川县全域生态本地数据、理清自然资源后,致力于解决好武川县全域的数字生态问题,通过生态资源的系统数据化,帮助政府决策者监管及决策。平台主要从武川县水、土、气、植物、动物等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出发,结合蒙草生态20多年的种质资源研究和开发成果,建设武川生态保护及产业发展一张图、林草大数据监管系统、农牧大数据监管系统、手机App、运行维护系统等。项目建成后,还将为林草从业者在种质资源保护、管养护、防火等方面提供智能“傻瓜”模式。同时,该项目还可以增加地方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发挥推动农户和相关企业有机联接、帮助上下游产业链合理调配资源等作用。 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着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生态领域先后与大数据公司合作建设“呼和浩特智慧林草生态大数据平台”“和林格尔新区生态大数据平台”等,旨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监测管理、农牧业生产、智慧园林养护实现落地应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2月31日,记者从蒙草生态获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关于2020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的通知》显示,内蒙古包头昆都仑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由蒙草生态参与实施。 昆都仑河国家湿地公园北起桃儿湾,南至包头城区110国道,全长约11公里,总面积714.93公顷,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4.91%。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优良,从水面广阔的水库,到蜿蜒的河流,整体风貌与湿地景观及周围环境自然协调,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教和旅游观光的价值。 一直以来,蒙草生态秉承“尊重生态、师法自然”的理念,围绕生态修复,运用大数据领域相关技术,实地采集区域内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样本,通过检化验和数据分析,判断区域生态健康状况、历史演变规律、实时动态监测等,为各个地区设立“生态指数”监测评价系统。 自公园获批试点建设以来,包头市昆都仑区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公园保护与建设工作。蒙草生态团队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完成了河道景观建设、湿地生态修复、室内外科普宣教体系建设以及智能监测系统等多项内容。 近年来,蒙草生态先后参与修复海南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乌兰浩特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多个项目,运用生命共同体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近自然的种植模式及种植总量考虑与场地用水的承载力的平衡,并选用最适宜在当地生长的乡土植物,通过系统修复使项目区达到植被恢复、河流潺潺、草长莺飞的良好生态效果,参与修复的项目均获评国家湿地公园。
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内蒙古从东到西分布着呼伦湖、岱海、乌梁素海等湖泊,在调节气候、维系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擦亮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这几颗草原上的“明珠”,内蒙古推进“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并从“治湖泊”向“治流域”转变,使“一湖两海”重现勃勃生机。 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内蒙古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生态种类一应俱全。其中,从东到西,分布着呼伦湖、岱海、乌梁素海等湖泊,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荒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系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启动全面生态恢复 2012年,历史上最大水面面积曾达2339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44亿立方米以上的呼伦湖,湖面面积缩减至1759平方公里,蓄水量下降到40亿立方米。 一个时期以来,乌梁素海接纳了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灌溉退水和流域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随着污染产生量大幅增加,湖区受纳水体变得成分复杂,水质恶化,生态功能退化。10年前,乌梁素海污染达到顶峰,湖区暴发大面积黄苔,周边流域内沙漠侵蚀、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等问题相互叠加,整个流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2005年至2014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湖区水质一直徘徊在劣Ⅴ类。与此同时,岱海也在“缩水”,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湖面面积年均缩减2.66平方公里。 为擦亮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这几颗草原上的“明珠”,自治区发改委牵头建立“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呼伦湖41个项目、乌梁素海34个项目、岱海21个项目的实施。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工作,由自治区党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湖长,自治区主席担任总河湖长,党委副书记担任岱海湖长,常务副主席担任呼伦湖湖长,分管副主席担任乌梁素海湖长。 不断完善治理规划 今年5月,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六苏木镇弓坝河水库下游右岸滩地正式开工。 工程建设任务是自黄河干流取水补给岱海流域。该工程为跨流域生态补水工程,输水管线横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以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最终接入弓坝河后入岱海,输水线路总长约131.57公里。工程取水口位于托克托县的头道拐与清水河县的喇嘛湾之间黄河河段左岸,设计引水流量每秒3.02立方米,年取用黄河水量最大不超过4466万立方米,年最大补水天数为180天。工程建成后,可显著改善岱海水生态环境。 在乌梁素海湖区,每年开春,利用凌汛排水进行生态补水约3亿立方米以上,同时实施入海前湿地净化、网格水道、芦苇加工转化等工程,促进水体循环,改善湖区水质。呼伦湖治理则启动了总投资10亿元的10个项目,处理流域生活污水、实现再生水回用。 绿水保卫战打响之后,“一湖两海”分别形成了2014版、2015版治理方案。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自治区对治理规划进行了修编。 自治区成立了呼伦湖研究专门机构――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与中科院、中国环科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组建了“呼伦湖院士工作站”“呼伦湖草原生态试验站”“呼伦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等研究机构,为长期监测与研究呼伦湖生态环境提供了高水平合作平台。同时,委托中国环科院等权威科研机构开展了“呼伦湖水环境问题诊断及背景值研究”“呼伦湖水环境质量及水生生物调查”等科研项目;成立了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重点开展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的协调、调度工作。制定了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和13个配套办法,为推进乌梁素海综合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成立了巴彦淖尔市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乌梁素海生态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不断完善‘一湖两海’综合治理规划,使其更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刘文玉介绍,规划总投资98亿元的各类项目均按计划快速推进,目前已完成投资82亿元。 从“治湖泊”变“治流域” “从单纯‘治湖泊’转向系统‘治流域’,才能统筹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包巍说,围绕乌梁素海治理,巴彦淖尔市在全市沙区、园区和农区摆开生态战场。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累计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09万亩,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更新重建长154公里、宽50多米的防风固沙林带,有效遏制了沙漠东侵。在城镇和工业园区,开展点源污染“零入海”行动,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中水回用,最大限度减少对乌梁素海的污染。在河套灌区,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引导企业和农民绿色生产…… 自2020年起,呼伦湖已从休渔限产转向全面禁止商业捕捞。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5.37亿元,将呼伦湖周边的1268万亩草原列入禁牧范围、4365万亩草原列入草畜平衡范围,有效保护了环湖天然草原。呼伦湖周边沙地治理面积已累计超过70万亩,环湖周边土地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因海而生、依海而兴的京能集团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公司作出所有机组不再使用岱海湖水的承诺。为完成“水冷改空冷”综合改造,公司先后投入资金近30亿元,涉及锅炉、汽机、热控、环保等多个系统。 “一湖两海”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乌梁素海整体水质由劣Ⅴ类稳定提高到Ⅴ类、局部优于Ⅴ类。呼伦湖、岱海水质除化学需氧量、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指标均达到地表水Ⅴ类及以上标准。呼伦湖湖面面积已由低谷时的1759平方公里恢复到2050平方公里,乌梁素海、岱海湖面面积均稳定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