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第四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开标,共涉及45个品种、80个品规。 此次集采首次纳入注射剂临床大品种,例如泮托拉唑注射剂、氨溴索注射液、帕瑞昔布注射剂、硼替佐米注射剂、多索茶碱注射剂等8款一线注射剂大品种。米内网数据显示,尽管化药注射剂增速放缓,但其市场规模仍逐年上涨。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化药注射剂市场规模突破6300亿,比2018年增长约200亿元。 其中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疾病的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在2019年样本医院销售额达到30亿元。而一线祛痰药氨溴索注射剂,2019年终端销售额也达到24亿元,上述两款注射剂分别是此次集采中销售规模前两大的品种。 从此次报价信息上看,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领域,除了原研药商武田药品涨价外,其他国产商华润双鹤、扬子江、四环制药等7家均降价超过80%,其中华润双鹤降价95.6%。氨溴索注射剂方面,勃林格殷格翰的报价与现价基本持平,而科伦药业、美大康华康药业、山东华鲁则大幅降价90%。 其他注射剂品种亦是如此。如治疗手术后疼痛的注射用帕瑞昔布钠,该药物原价为140元/支,而目前市场流出的信息来看,最低价格为2.98元,相较原价大降97.87%。其中,恒瑞医药报价8.03元,科伦药业5.64元,降价均超过90%。但是原研药商辉瑞报价88.38元,仅降价5.9%。 可以看到,在产品报价上,其实并没有太出乎意料的地方,国产产品报价最高降幅达95%,而相比之下,大部分外企降价幅度很小。也就是说,外资药企几乎放弃了集采这一部分的市场份额。 但与口服制剂不同,注射剂的销售渠道基本通过医疗机构,患者难以自行使用或到院外治疗,对于注射剂药企而言,一旦过评却又无缘集采,也很可能会失去整个市场。 当前,在国内的注射剂市场上,外资药企仍占据主导地位。譬如氨溴索注射液,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其原研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占据中国公立医院氨溴索注射剂23.56%的市场份额。可以预见的是,长期被外资药企垄断的格局或将随着集采到来而改变。 如今,药品集采已进入常态化。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药品集采的常态化机制。《意见》指出,重点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纳入采购范围,尽量提高采购比例,超出约定采购量部分,优先采购中选产品。另外,将探索对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药品合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 在此背景下,医药生物板块对于集采消息的边际效应也在逐渐递减。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今日集采并没有给医药板块股价带来显著影响,医药ETF上涨0.49%,。以参与本次集采的科伦药业为例,该股收涨2.78%至20.36元/股;恒瑞医药下跌0.94%;复星医药收跌2%;恩华药业收涨0.93%。
国家药品集采愈加频繁,第三批落幕仅一个月后,第四批接踵而至。日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了《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的公告,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正式启动。在经历了“地板价”“灵魂砍价”后,药企的利益被重新关注:减少企业数量、大品规注射剂入围,国家层面的药品集采常态化机制正在逐渐成型。 兼顾企业合理利润 1月15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公告,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将开始,涉及45个品种,比此前网传的44个品种多出1种。联合采购办公室将于2月3日接收申报材料,并与企业确认供应地区。 文件公告显示,从采购周期来看,全国实际中选企业数为1家或2家的,本轮采购周期原则上为1年;全国实际中选企业数为3家的,本轮采购周期原则上为2年;全国实际中选企业数为4家及以上的,本轮采购周期原则上为3年。 具体来看,此次采购涉及氨溴索注射剂、布洛芬注射剂、头孢丙烯口服常释剂型、诺氟沙星口服常释剂型等多个大品种。其中注射剂8个、滴眼剂3个、吸入溶液1个。 与第三批集采相比,第四批集采增加了一条新的规则:入围企业最多增加到10家。实际上,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持续推进,国内具备参加集采资格的药品日益增多。不过,此次集采的竞争情况相对缓和,其中,14个药品竞争企业数达5家及以上,第三批集采则有22个药品竞争企业数达5家及以上。 而在采购额上,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第四批集采45个药品合计最高采购额超过250亿元,其中9个品种均超过10亿元,而第三批集采55个药品合计最高采购额226亿元,其中6个品种均超过10亿元。 这也就意味着,参加本轮集采的药企数量虽减少,但参选药品多为“大品规”,一旦中选,利润将更加丰厚。“让药企有动力参与进来非常重要。”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立臣指出。 1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要在为患者减负同时,兼顾企业合理利润。对节约的医保费用按规定给予意料结构节余留用奖励,努力使这项改革实现患者、药企和医疗机构都受益。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自开展以来,目前已经过了试点、试点扩围(第一批)、第二批集采、第三批集采等阶段,第四批集采已完成了采购量上报。第四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的发布,将使更多降价药品在路上。 注射剂的“春天”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药品集采中,氨溴索注射剂的竞争最为激烈。公开数据显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目前已有12家过评企业,加上原本的原研药企勃林格殷格翰,将会有13家企业进行集采竞价,是所有品种中过评企业最多的。 1月12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浙江康恩贝(行情600572,诊股)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通过一致性评价。这意味着,集采文件发布前夜,氨溴索注射剂再添新的竞争厂家。除巨头勃林格殷格翰外,本土药企华中药业、福安药业(行情300194,诊股)、科伦药业(行情002422,诊股)等也在过评名单之中。此外,该品种还包括华润双鹤(行情600062,诊股)、福安药业、扬子江等23家企业处于一致性评价/视同一致性评价申报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氨溴索注射剂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手术后的咳嗽困难等症状,也可用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去年6月,华邦健康(行情002004,诊股)甚至曾在其互动平台表示,根据国内部分临床专家针对新冠肺炎给出的治疗方案/共识建议,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盐酸莫西沙星片、利奈唑胺片和盐酸氨溴索可用于新冠肺炎治疗。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华邦健康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与此同时,氨溴索注射剂为大品规的注射剂,其销售数据也颇为不俗。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氨溴索注射剂销售额为59.8亿元。 注射剂虽刚刚被纳入集采,但医药市场已经风起云涌。而就在1月12日,山西诺成制药和安徽恒星制药多索茶碱注射液也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公开数据显示,多索茶碱注射液目前已有5家过评企业,加上原研,将会有6家企业进行集采竞价。此外,该品种还包括石药、广州一品红(行情300723,诊股)等12家企业处于一致性评价/视同一致性评价申报阶段。 在业界看来,注射剂纳入集采早有踪迹可循。去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决定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被业界认为是在为注射剂集采“铺路”。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化药注射剂在国内市场(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的用药规模达6264.04亿元。截至2019年9月末,国家药监局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申报获受理的受理号共计434个,涉及120个品种。 形成常态化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年内屡屡传出消息将被纳入集采的生物制品和中成药,并没有出现在名单中。 国家医保局在集采方面曾多次“点名”生物制品和中成药。去年7月,国家医保局有关司室召开座谈会,就生物制品(含胰岛素)和中成药集中采购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研究完善相关领域采购政策,推进采购方式改革。 去年9月,国家医保局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936号建议时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并探索对未过评药品及目前尚无一致性评价标准的药品,如生物制品和中成药等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在1月15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也成为重要的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部署进一步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以常态化、制度化措施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明确表示,近期将开展第四批集采,并扩大医用耗材集采范围。同时,仿制药、原研药和参比制剂均以通用名参与采购,通过质量和价格公平竞争产生中选企业和药品、耗材,医疗机构要确保优先使用中选药品。 实际上,早在去年9月国务院召开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座谈会上,高层要求抓紧巩固完善制度成果、形成更加规范的制度体系、推动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 医药专家赵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通过改变药品价格和采购的规则将药品在医疗服务上的利益逐步缩小,是医疗改革的必经之路。“目前看来,常态化机制正在逐步成型。”赵衡说。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第四批带量采购工作开启,每年2批集采已成为常态。并根据第二批、第三批集采平均降幅53%为依据进行推测称,第四批集采药品平均价格降幅或仍超过50%。平安证券报告评价称,集采的常态化,将带来药品竞争格局的重构,有望加速进口药企占主导的品种的国产替代,为国内药品企业带来机会。
近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了《关于开展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收集工作的通知》,宣布自12月25日起开展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信息申报工作。药品申报范围的附件中显示,此次药品集采共有90个品种入围。 此次集采的药品以口服剂性为主,涵盖了糖尿病、高血压、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精神治疗、肿瘤用药等领域;另有8种注射剂品种,占集采品种总数的18%。但这8款注射剂基本上都是“处方大户”,以缓解阵痛、解热为主要作用的布洛芬注射液为例,Insight数据库显示其年销量约3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吸入制剂首次纳入国家集采,共有1个药品,2个规格: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规格有5mg/2.5ml、0.1g/20ml两种。据悉,硫酸沙丁胺醇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等,缓解发作多用气雾吸入。 国家集采的要义是“物美价廉”的药品,本土仿制药企业崛起,药品质量直逼进口原研,是国家集采的前提。而吸入制剂入围国家集采的背后,抗哮喘吸入制剂仿制替代原研之势初现端倪。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共有21个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相关批文获批,其中包括了1个进口批文,20个国产批文,其中,吸入剂占6个。 曾占据金字塔顶端的跨国药企将受到影响,阿斯利康首当其冲。实际上,阿斯利康的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自2003年进入中国后独占市场,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也是超10亿元的产品。2020年4月,四川美大康华康药业的6类仿制药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仿,该产品临床上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伴有支气管痉挛的肺部疾病。 此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也是阿斯利康的重磅产品,适应症为治疗支气管哮喘。不过,今年2月,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的4类仿制药获批上市,成为该产品国内首仿;7月健康元(行情600380,诊股)子公司深圳太太药业的4类仿制药也获批上市并视同过评,成为国内第二家,阿斯利康独占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77亿元市场的局面终于被打破。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阿斯利康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国产品牌正在逐渐“超车”。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外用品牌TOP5均为超10亿元的进口品牌,其中阿斯利康占了三个席位。国产品牌中领军的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的噻托溴铵粉雾剂,排在第六位,上海信谊金朱药业的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深圳大佛药业的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浙江仙琚制药(行情002332,诊股)的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分别排在第九、第十一、第十七位,四个国产品牌增速均超过20%,国产品牌增速强劲。 药品种类之外,集采降价幅度也颇受关注。根据业内分析,按照第一轮集采降幅50%,第二批53%,第三批70%,在整体降价趋于温和的背景下,第四批平均降幅再达到70%难度非常大,预计国采第四批的平均降幅会在60%-62%左右。
近日第四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在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本次全国集采涉及45个品种、80个品规,具体品类仍以化学药为主,联合采购办公室将于2月3日提交申报材料,并公开申报信息。 据记者了解,不少品种已出现在此前三批集采名单中,如氨溴索注射剂、布洛芬注射剂、头孢丙烯口服常释剂型等多个大品种,在此基础上,第四批全国集采的注射剂品种相对之前范围又有所扩大,还扩大了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范围。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持续推进,国内具备参加集采资格的药企日益增多,因此与第三批全国集采相比,第四批全国集采的单一品种入围企业最多增加到10家。 鼎臣医疗咨询总经理史立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前几批全国集采中标产品价格都有大幅下降,所以降价是集采的必然趋势,而且随着拥有申报资格的药企数量增加,相关品种存在不小的降价空间。 史立臣认为,从口服药到注射剂、吸入剂,再到医疗器械,全国集采的产品范围在一步步扩大,未来中成药和生物药也有望逐步纳入全国集采范围,这不仅大幅降低了医保支付压力,也加剧了医药产业的竞争,具有规模优势和实现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药企,将在集采中逐步壮大,而中小型药企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困境。 一些医药上市公司也发布公告,因为产品纳入了第四批集中采购品种范围,提示市场空间和定价均存在下降风险。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历次全国集采的“灵魂砍价”不仅被药企重点关注,也被资本市场关心,尤其是此次众多大品种注射剂入围,有的注射剂市场份额突破60亿元,是众多上市药企竞争焦点。 张翠霞说:“注射剂较口服化学药门槛高,是大企业重点布局方向,随着更多注射剂品种纳入全国集采,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也代表企业有以量换价的市场机会。集采常态化下,医疗板块洗牌与价值中枢上行预期是明确的,全国集采频频中标、基本面良好、有创新药研发的上市药企,将会在集采中逐渐做强做大。” 史立臣也表示,集采常态化和入围产品规模扩大,并不是让整个医药行业打价格战,而是通过优胜劣汰使其中优秀的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突围而出的药企通过产品多样性和降本增效以量胜价,打破传统的医药营销格局,让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体系和增加仿制药与新药研发投入。 渤海证券研报指出,集采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也存在结构性机会,目前市场上依旧大量存在原研厂商销售规模占据绝对优势的品种,且此前三批集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原研厂商出于全球价格体系维护等原因,降价激励稍弱于国内企业,过评仿制药有望加速进口替代,同时仿制药集采降幅平均超过50%,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模式的优势逐步凸显。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对记者表示,由于集采趋势下普通仿制药已进入微利时代,在首仿药和新药获批加速、医保对接等政策鼓励下,更多创新药、首仿药会成为药企寻求市场突破的发力点。具备原料制剂一体化及产品集群优势的药企,可以凭借研发优势、产品规模优势受益于当前的医疗体制改革,也是目前资本重点关注且估值较高的企业。
(上接A01版) 药厂进军上游 “公司的产品布洛芬制剂没有参与第三批集采,这与公司及产品的定位有关。”陈明表示,该产品主流渠道是药店,临床医院的渠道销量仅占四分之一。 在陈明看来,即便公司暂时未受到集采影响,但由于临床医院是主流市场,占总体市场份额60%,公司未来将积极布局临床医院市场,参与集采。“这需要具备自产原料的能力。现在很多制剂厂在向上游原料延伸,要么通过合作,要么自己建厂,实现原料制剂一体化,是将来存活下去的必备条件。我们公司也想往这方面突破。” 众多药企正在布局这一领域。11月,博瑞医药发布公告,拟在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原料药项目、高端制剂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广生堂此前发布公告,计划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5.5亿元,用于“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江苏中兴制剂车间建设项目”等。 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原料制剂一体化是大趋势,仿制药最后就是比谁成本低。” 华金证券研报预计,集采品种和地区将进一步扩大,自费药物和生物药将来也有可能纳入集采范畴。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史立臣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国药企未来的两大发展方向:一是成为研发型企业,类似恒瑞医药、石药集团,具备持续研发能力,不断有研发新产品出现;二是成为规模化生产企业,布局原料制剂一体化,如此参与集采就具备报价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药企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成为研发型企业,不断有研发新产品问世;二是成为规模化生产企业,布局原料制剂一体化,这样参与集采就具备报价优势。 “以前,品种越好,拿到的回扣越多。”一位大型药企负责人陈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然而,药品集中采购实施后,医生和医药代表的回扣直接归零。经销商或寻求其它未集采品种,或因实力不济,干脆转行卖化妆品、保健品。 集采趋于常态化,第三批已在全国落地实施,第四批也拉开序幕,涉及多家上市公司的重点品种。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药企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成为研发型企业,不断有研发新产品问世;二是成为规模化生产企业,布局原料制剂一体化,这样参与集采就具备报价优势。 挤掉“水分” 集采挤掉了药品流通环节的“水分”。 陈明说,过去大部分药厂未自建销售团队,靠的是地区经销商。尤其是好的品种,经销商会踏破药厂的门槛。在国家推行药品流通“两票制”改革之前,药厂一般是底价供货。比如,某产品临床中标价是10元,药厂以出厂价3元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转手卖给医药公司,经过几次转手,最终以10元的中标价卖给医院。而“两票制”要求只能开两张发票。仍以上述药品为例,目前主流的临床销售模式是,药厂以10元中标价开具一张发票,医药公司开具另一张发票。药企由于高开票,需要把高开部分以会务费、广告费或咨询费的方式平摊充抵,并转给经销商,经销商获取部分利润;剩余部分以回扣等方式,输送给医院药剂使用科室各环节。 陈明表示,大部分药厂偏爱代理制销售模式,主要是其可以迅速赚取利润,且风险较小,而短期内建立销售团队并打开市场并非易事。“一般来说,品种越好,医生和医药代表拿到的回扣越多。高开部分扣去企业成本,剩余部分是省级经销商可运作的空间,医生可以获得其中不菲的回扣。” 陈明称,公司产品布洛芬制剂集采前卖到医院的价格约为0.5元/片,如企业选择代理制销售模式,公司给予经销商中标价30%至50%的金额返还。但原研药在医院的中标价会比国内仿制药贵数倍,相应地,医生拿的回扣就多。因此,医生更愿意开原研药。“而集采后,这些都成了镜花水月。医保局根据申报用量采购相关产品,医院需严格完成使用的任务,经销商原先在销售环节扮演的角色直接遭摒弃,利润全部被砍掉。而原研药因降价幅度不大,直接出局。” 经销商成了配送员 “一些受到集采冲击的经销商干脆不干了。”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部分拥有较多厂家资源的经销商会寻找未集采产品继续做。 “有的经销商日子就很难熬。比如,像氯吡格雷、阿卡波糖,经销商在集采前靠这两个大品种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现在集采导致中间利润被砍,而经销商此前又未布局其它产品,很多实力不济者直接转行。”上述业内人士称,有的经销商(通常是地区代理商)直接到药企任职地区经理,继续做药品销售;有的则转行卖化妆品和保健品。目前的经销商偏爱选择做中成药独家产品,因中成药未纳入集采,价格高,有较大提成空间,未来即便纳入集采,产品也具有较高议价能力。 国信证券(行情002736,诊股)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集采带来医药产业深度变革,重塑药厂和经销商的利益分配格局。对药厂来说,由于集采的唯一中标性,使得中标厂商可以直接向医院供货,销售推广的必要性随之降低,经销商只剩充当配送员的角色,利润空间受到大幅挤压。虽然目前经销商仍可通过品种搭配维持一定幅度利润,但未来伴随着集采覆盖更多品种,经销商必须在控费之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方向,通过技术迭代、精细管理、智能配送,提升药品流通效率,最终形成价值本位的回归。 张立超表示,以全国医院用药销售额最大品种氯吡格雷为例,受集采影响,入围的法国企业赛诺菲仅2020年一季度中国区业绩就下滑14%,该公司已解散氯吡格雷的医药代表团队。而以该药为主营产品的信立泰(行情002294,诊股),其营业利润在2019年出现大幅下滑,同比降幅50.95%,但其2019年研发支出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体现出信立泰发力研发的决心。 药厂进军上游 “公司的产品布洛芬制剂没有参与第三批集采,这与公司及产品的定位有关。”陈明表示,该产品主流渠道是药店,临床医院的渠道销量仅占四分之一。 在陈明看来,即便公司暂时未受到集采影响,但由于临床医院是主流市场,占总体市场份额60%,公司未来将积极布局临床医院市场,参与集采。“这需要具备自产原料的能力。现在很多制剂厂在向上游原料延伸,要么通过合作,要么自己建厂,实现原料制剂一体化,是将来存活下去的必备条件。我们公司也想往这方面突破。” 众多药企正在布局这一领域。11月,博瑞医药(行情688166,诊股)发布公告,拟在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原料药项目、高端制剂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广生堂(行情300436,诊股)此前发布公告,计划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5.5亿元,用于“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江苏中兴制剂车间建设项目”等。 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原料制剂一体化是大趋势,仿制药最后就是比谁成本低。” 华金证券研报预计,集采品种和地区将进一步扩大,自费药物和生物药将来也有可能纳入集采范畴。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史立臣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国药企未来的两大发展方向:一是成为研发型企业,类似恒瑞医药(行情600276,诊股)、石药集团,具备持续研发能力,不断有研发新产品出现;二是成为规模化生产企业,布局原料制剂一体化,如此参与集采就具备报价优势。
(原标题:第四批药品国家集采拉开序幕,这些标的股值得关注丨牛熊眼) 近日,山西省药械集中竞价采购网和四川药械采购监管网发布了关于报送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范围相关采购数据的通知,意味着第四批全国药品带量采购已经拉开帷幕。根据通知,此次集采涉及44个产品、90个品规,仍以化药为主,同时涉及多个抗糖药物、抗肿瘤用药以及大品种注射剂,并未涉及中药或生物药。信达证券研报指出,多个上市公司重点品种有望竞标。第四批集采涉及多个上市公司重点品种,包括石药集团(6个):硼替佐米注射剂、替格瑞洛、度洛西汀、普拉克索常释、诺氟沙星、布洛芬;中国生物制药(5个):泮托拉唑注射剂、硼替佐米注射剂、替格瑞洛、恩曲他滨替诺福韦、卡格列净;翰森制药(4个):硼替佐米注射剂、瑞格列奈、恩格列净、卡格列净;恒瑞医药(3个):缬沙坦氨氯地平(I)、普拉克索缓释、加巴喷丁;科伦药业(3个):帕瑞昔布注射剂、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剂、恩格列净等。中泰证券认为,从样本医院销售额来看,44个品种中上市公司市场份额不超过30%的品种达35个,其中大多数品种市场份额较小,此次集采对上市公司影响相对有限。集采常态化带来仿制药降价的长期趋势,倒逼传统药企创新转型,建议关注研发实力强劲的创新药企。平安证券表示,带量采购逐步推进,中长期建议关注“自主定价“领域及创新型企业。随着药品及耗材领域集采的推进,“自主定价权”成为优质公司的稀缺属性。创新和消费升级领域对医保依赖度低,具备较高自主定价权。 创新领域,建议关注新药研发以及核医学,如恒瑞医药、凯莱英、药石科技、微芯生物、东诚药业、科伦药业。消费升级领域,建议关注口腔、眼科、医美等领域,如正海生物、通策医疗等。药品与高值耗材领域,已迈入了创新时代拥有创新产品、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器械企业应得到投资者的充分重视。在标的的选择上,优先选择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体系健全,实力雄厚的平台型企业,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威高股份等;或是创新能力业内领先,架构简单运营效率高的技术开发型公司,建议关注心脉医疗、南微医学、爱博医疗。 第3批国家集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