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8月3日发布关于遴选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公告。上述公告显示,为切实做好2020年度北京市典当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现采取公开遴选方式,选取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各8家参与2020年度现场检查工作。 公告称,原则上服务期满后,根据服务考评结果,可进行下一年度合同续签,最多可续三年。具体安排如下:预计2020年8月下旬至9月底开展本年度行业现场检查;检查对象为北京市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地方资产公司,约200家左右;检查内容为检查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地方资产公司的财务情况、风险情况并对每家被检查企业出具检查报告。
赛升药业28日早间公告,公司收到参股公司赛灵特药品GMP符合性检查结果(编号:浙2020第0013号)的通知。依据《药品管理法》(2019 年修订)及药品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要求对浙江赛灵特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检查和审核,结果符合要求。 公司参股赛灵特是为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本次赛灵特申请并通过GMP符合性检查表明其相关生产线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年修订)》的要求,有利于赛灵特继续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本次通过GMP符合性检查事项将不会对赛升药业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北京7月17日讯 7月16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汉堡王南昌部分门店存在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行为。对此,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开展检查行动。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立即对餐饮服务单位“汉堡王”各门店开展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为保证本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各单位立即对汉堡王(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各门店开展全覆盖、全要素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否存在使用过期食品以及食品原材料加工制作食品、食品及食品原料储存不符合要求、篡改食品标签等违法违规行为。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7月16日晚透露,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当晚组织各部门集中收看央视315晚会。针对节目中曝光的问题,第一时间指导并督促市局执法总队、各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核查。针对曝光汉堡王使用过期原材料等问题,各区市场监管局已连夜全覆盖检查本市门店,重点检查关注进货台账、报废记录、改保质期等有关的问题。 “汉堡王”问题被曝光后,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迅速部署开展专项检查行动。经排查,杭州市共有43家门店,除萧山机场1家为加盟店外,其余均为直营门店。检查未发现央视报道的违规操作行为,但个别“汉堡王”存在滤水滤芯记录时间错误等问题。下一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餐饮处已通知“汉堡王”杭州总部负责人于7月17日接受行政约谈。 对于被曝光的问题,汉堡王中国在7月16日晚间的声明中表示,“报道中提及的江西南昌餐厅隶属于同一家加盟商,这几家餐厅的行为与我们‘顾客为王’的企业宗旨严重背离,是我们管理的失误,辜负了广大消费者对汉堡王的信任,对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将全力配合政府部门进行调查,对该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并引以为戒。 综合新京报、小食代等多家媒体报道,涉事的汉堡王南昌市场属于该公司的华东区业务,在当地,汉堡王拥有6家门店。根据该公司的广告资料显示,汉堡王是在2015年11月进入南昌市场。商务部的特许人备案信息管理平台则显示,汉堡王(上海)餐饮有限公司旗下有10家位于江西省的加盟店。 汉堡王2005年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大陆140多个城市开设1300多家餐厅。今年5月,原汉堡王(中国)首席运营官(COO)、高级副总裁朱富强担任汉堡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开始全面负责汉堡王在中国的运营工作。汉堡王曾三次提出“千店计划”,最近一次是在2018底。按计划,至2021年底,其中国门店数达2000家。 (责任编辑:佟明彪)
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独家获悉,去年银保监会开展了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巩固前期专项整治成果,银保监会决定开展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含资本不实、股东不实)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下称“回头看”工作)。 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回头看”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严查严处久拖不决、屡查屡犯等违规问题,严厉打击虚假注资、循环注资、抽逃资本等“资本造假”行为,严厉清查和处理隐形股东、代持股东及违规一致行动人,严厉惩处向股东输送利益等深层次高风险问题。通过持续集中整治切实落实问题整改,提升资本质量及股权关系透明度,提高银行保险机构合规内控水平,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据了解,此次“回头看”工作覆盖银行、保险、信托、其他非银等法人机构,采取机构自查和监管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来看,各银行保险机构应对照“回头看”要点全面深入开展自查,坚持即查即纠、立查立改。按照“资本不实、股东不实”排查要点内容,重点排查虚假注资、循环出资、抽逃资本,以及隐形股东、代持股东、违规一致行动人等6类违法违规情形,深入查找存在问题,全面摸排风险隐患,于9月底前完成自查工作。 各银保监局将以专项整治“回头看”为主线,结合辖内机构2019年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及整改、公司治理评估以及日常监管等情况,按照2020年现场检查计划开展现场检查,对银行保险机构整改问责情况进行监管评估。 根据要求,各银保监局应视疫情情况,适当提高检查覆盖率,选取暴露问题多、整改不力的重点机构“解剖麻雀”,通过现场检查揭示风险,以查促改,加强检查和评估结果在准入、监管评级和采取监管措施方面的运用。 各银保监局将根据被查机构类型,结合“回头看”工作要点确定检查内容,重点检查入股程序合规性、资金来源真实性、股东行为合规性、股权关系规范性和透明性、关联交易内部审核合规性、是否通过关联交易向股东或其他关系人进行利益输送等方面。同时,重点落实“资本不实、股东不实”排查有关工作要点,持续加强对虚假出资、隐形股东、股权代持等深层次高风险问题的排查治理,严查风险隐患,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检查范围为2019年以来,被查机构股权及关联交易方面已有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追溯和延伸。各银保监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检查资源,将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与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检查、信托公司及其他非银机构综合性检查等结合开展。 “监管对于此次‘回头看’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包括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问题整改、严肃问责处理、加强机制建设。”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比如,要求各银保监局抓紧抓实抓细整治工作,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按照“一行/司一策”的原则,分级分类制定监管方案。又如,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明确问责标准、程序,对监管部门责令内部问责的要严肃追究,不得“问下不问上”或简单以经济处罚代替纪律处分;对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监管部门要加强行业通报、处理处罚和公开披露,对长期存在的高风险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案,对自查不到位但是检查发现存在重大问题的机构,要从严处罚。
河北建立跨地域药品经营资质认可机制 记者从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为整合药品仓储和运输资源,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有关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建立跨地域经营资质认可机制、实行委托延伸检查互认制度、拓宽药品委托储存配送业务、支持药品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药品流通供应体系建设、鼓励药品零售(连锁)发展等。 河北省规定,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取得药品经营资质(批发、零售连锁)的企业,搬迁至雄安新区,认可其原经营资质,按审核程序实行资质互换,核发新《药品经营许可证》,注销原《药品经营许可证》,经合规性检查后开展药品经营业务。 上述企业在河北省临京津周边区域、雄安新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以自建或租赁方式设立药品仓库的,经双方监管部门同意后,按照“谁发证、谁监管”原则,落实质量监督管理职责。 同时,由于药品现代物流企业承担多家药品生产、批发、零售连锁企业的药品委托储存配送业务,河北药品监管部门在对委托企业进行许可检查、日常检查及飞行检查时,因检查需要,涉及对受委托的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做延伸检查的,实行药品委托延伸检查互认制度,有效减少延伸检查频次。 此外,为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药品零售连锁化发展,允许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委托同一法定代表人或同一出资人的药品批发企业、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开展药品委托储存配送,由配送企业直接配送至所属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