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纳尔股份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00万元—1.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95%—164.02%;基本每股收益0.65元—0.76元。 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了销售与盈利双增长的局面,尤其是汽车功能膜、环保墨水等业务增长较快;同时公司持续在数字化运营、产品研发创新、销售渠道优化、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取得经营效率与综合盈利水平的提升,因此公司经营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2020年,作为口罩概念股龙头,道恩股份因亮眼的市场表现备受外界关注。2021年,面对限塑令带来的市场需求与发展机遇,道恩股份在可降解产品产业化的基础上,继续向上游基材合成领域挺进,持续发力可降解材料发展赛道。 1月17日晚间,道恩股份公告称,公司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投资建设年产12万吨生物可降解树脂(PBAT)项目,其中一期投资建设6万吨连续聚合生产装置。这意味着,道恩股份将借此完成可降解塑料的全产业链布局,为可降解塑料时代实现领跑奠定基础。 最严限塑令落地 开启巨量市场空间 随着塑料应用的日益广泛,废弃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限制传统塑料的使用,开发可降解塑料也逐步引起社会的重视。 2021年1月1日起,史上最严限塑令正式落地实施:全面禁止生产、销售部分塑料制品,推广绿色塑料制品、探索新业态,并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处置,专项处理塑料垃圾。 我国是全球塑料生产和使用的大国。智研咨询研报显示,2019年我国塑料制品总产量8184.17万吨,需求量为6805.38万吨。其庞大规模仅从塑料袋的消耗量便可见一斑。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简称“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统计,我国每天使用塑料袋约30亿个,截至2019年,塑料袋年使用量超过400万吨。 在“限塑令”要求下,一些重点地区不可降解塑料产品正在梯度退市,这些塑料制品一旦退出市场,将会给替代品留下巨大市场空白。 “禁塑并非禁止整个塑料工业,而是通过可降解材料对部分不可降解材料进行替代和改善。”中国塑协副理事长马占峰表示,以玉米、秸秆加工制成的聚乳酸材料为代表,具备可降解功能的生物基材料快速走入大众视野。目前生物基材料产业标准化、产业化推进很快,近期全国多地发布了限塑具体期限和产品目录,为生物基材料产品的发展创造了市场空间。 据天风证券数据,限塑令施行前,可降解塑料在我国的市场需求为4.2万吨。政策全面落地后,仅外卖、快递、农膜三个领域的需求就将达到154.53万吨,对应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约270亿元,市场增长空间达36倍。长期来看,可降解塑料存在千亿元级的市场空间。据国信证券测算,可降解塑料约有1017万吨的潜在需求空间,对应市场规模约1777亿元。 打造全产业链布局 培育业绩增长新动能 作为改性塑料领域的头部企业,早在国家限塑政策酝酿之初,道恩股份便积极进行可降解塑料的技术研发和业务布局。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领域已完成技术和产品的积累,蓄势待发。 “公司已储备了可降解塑料技术,形成了系列产品储备,包括全降解PLA/PBAT合金改性系列产品、全降解PLA/PBAT+淀粉合金改性系列改性料、改性母料产品及低碳降解产品等。”道恩股份董事会秘书王有庆告诉记者,其中,部分产品已完成产业化,可降解改性材料已取得欧盟TUV生物降解认证;下游客户制品(包装袋)已取得欧盟、日本、美国等多种认证,并小批量出口。 此前,可降解塑料市场供求规模较小,面对当下骤然暴增的市场需求,产能将成为相关公司能否把握机遇、脱颖而出的关键。王有庆告诉记者,在实现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的基础上,公司顺势而为,布局上游完成全产业链打造,为扩张产能、提升规模按下了加速键。 中纺院在可降解塑料领域拥有技术优势,道恩股份一直积极布局可降解塑料并已实现产业化。双方此次进行战略合作,将在多方面实现强强联合。上市公司表示,双方在可降解材料领域技术研发、产品应用、人才培训、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有利于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为公司在可降解材料领域的产品升级、产业链延伸和市场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将对公司整体的业务发展和业绩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有行业人士分析称,道恩股份是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于疫情下熔喷布订单的大幅增加,公司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在熔喷料业务持续驱动的同时,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领域亦拥有突出优势及发展潜力。随着限塑政策落地实施,以及可降解塑料新增产能项目的建设投产,将进一步助力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股权质押被强制平仓,根据减持规定,需要符合大股东高管减持规定,如何处罚强制平仓违反减持规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最近仁东控股(行情002647,诊股)不断刷屏,在于曾经是涨数倍的牛股庄股,可是瞬息之间,股价迎来了14个跌停,不仅仅引发杠杆两融资金爆仓,还引发股权质押危机,出现强制平仓,2020年12月18日,公司收到控股股东仁东信息发来的《被动减持股份的告知函》,仁东信息及其一致行动人仁东天津所持有的公司965.36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1.72%股份被强制平仓。权益变动日期为2020年12月17日-2020年12月18日。股权质押者不能及时追加保证金,机构是可以选择平仓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需要符合相关规定。 仁东信息是仁东控股的控股股东,减持股份必须符合《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是若干规定》,另外执行股权质押协议应当按照本规定办理。因此券商减持股份必须遵守如下规定:应当在首次卖出的 15 个交易日前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由证券交易所予以备案,说明拟减持股份的数量、来源、减持时间区间、方式、价格区间、减持原因。另外还必须遵守在 3 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 1%。 因此强制平仓占公司总股本1.72%股份,已经违背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是若干规定》没有提前公告和超比例减持,另外965.36万股,按照当时的价格,减持金额超过亿元,亿元强平,是不是属于大额减持,这需要监管确认,18年6月份的时候,各大媒体都报道过一则消息,大额股权质押需经监管部门同意方能卖出不允许强行平仓,这一规定是不是继续执行,如果继续执行,没有得到监管部门同意,实际上又是一个违规强平。 新的证券法规定,转让股票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买卖证券等值以下的罚款。问题是违规减持算到谁的头上,是仁东控股股东仁东信息及其一致行动人仁东天津还是强制平仓的机构身上,这就是一个大问题,算到仁东信息及其一致行动人仁东天津身上,会觉得很冤,毕竟卖出股份不是自己,可是算到机构身上,机构也会觉得很冤,仁东控股连续跌停,不利用翘板资金撬开跌停板减持,以后可能就是没有机会,股价如果继续下跌,质押股权融资就可能出现很大损失。但是股权质押融资本身就是存在风险的,不是保本收益,机构从自己利益出发违规强制平仓是不太合适的,没有及时平仓带来的损失应该向股权质押融资者继续追讨,而不是利用股价反弹强制违规平仓。 但是既然强制平仓确实是违规的,证券法又白纸黑字的对违规减持做出了规定,不根据证券法做出处罚,那就不是依法治市了,证券法的规定就成为了没有牙齿的框架子,不足以震慑市场违规违法者,这与零容忍是完全背离的。证监会如果不对本次强平作出相应的处罚,以后还会有违规违法强平出现,那么证监会又该如何应对,这就是一个大问题,总不能前面的不处罚单单处罚后面的,这是难以服众的,会有选择性执法的嫌疑。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1日至今,有22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增持股份计划,增持对象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中国证券报记者留意到,这22家上市公司中,截至1月15日收盘,市值不足100亿元的有16家,占比在七成左右。其中,有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增持目的系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业内人士指出,控股股东或者实控人用自有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说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好。 多家公司控股股东宣布增持 近期,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增持股份计划。其中,增持对象为控股股东的不在少数。 川投能源1月16日公告,公司1月15日接到控股股东川投集团关于增持计划实施完成及实施新增持计划的通知。截至1月14日,川投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了公司股份1.17亿股,占公司发行总股本的2.65%,股份增持计划实施完成。同时,基于对川投能源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和对川投能源公司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自1月18日起12个月内,川投集团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以其自有或自持资金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0.5%,即不低于2201.07万股。 密尔克卫1月14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银河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300万元,不超过800万元。实施期间为自1月14日起的6个月内。 中南建设1月13日公告,公司日前收到公司控股股东中南城投的通知,中南城投计划未来一年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等公开方式,在公司现有总股份2%以内增持公司股份。 四川路桥1月9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铁投集团于1月8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系统增持公司股票691.21万股,增持金额为3155.59万元,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0.14%;并计划在本次增持后的3个月内,以自有或自筹资金择机增持公司股票,拟累计增持比例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0.14%(包含本次已增持数量),且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 控股股东计划增持金额最大的当属ST庞大,ST庞大1月6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深商北方计划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允许的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增持公司的股票,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高于10亿元。在公布这一巨额增持计划后,ST庞大股价1月6日和1月7日连续2个交易日涨停。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在22家发布增持计划的上市公司中,截至1月15日收盘,市值不足100亿元的有16家,市值在20亿元以下的有4家,分别为*ST实达、*ST宜生、ST罗顿和君禾股份。大多数公司表示,增持对象增持目的系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投资的认可,但也有公司明确表示,增持目的系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四川路桥表示,公司控股股东铁投集团认为,公司目前的股票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基于对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维护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决定在未来3个月内增持公司部分股份。 永和智控表示,公司近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曹德莅通知,曹德莅拟增持公司股票,增持股份数量不低于190万股且不超过200万股。增持目的系鉴于公司近期股价出现非理性下跌,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战略规划及发展前景的认同,同时为提升投资者信心,拟实施本次增持计划,以更好地支持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中南建设表示,公司控股股东中南城投增持股份的目的系基于对公司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伟时电子在公司股东、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股份计划的公告中也明确表示,本次增持目的系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同时为提升投资者信心,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和资本市场稳定。 一位长期跟踪二级市场投资的业内人士表示:“控股股东或者实控人用自有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说明对公司发展的看好。尤其是近期上市公司开始披露业绩预告,很多中小市值公司业绩表现很好,但这段时间股价却没怎么涨,所以控股股东或者实控人选择在底部增持,来稳定股价。”
证券时报记者 严翠1月12日,联想集团(00992.HK)向港交所提交公告,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可能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并向上交所科创板申请CDR上市及买卖的初步建议。根据该建议,联想集团拟发行新普通股, 占公司经扩大后的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不多于10%。所募得资金将用于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相关产业战略投资,及补充公司营运资金。联想集团表示,公司于公告日期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约为120.42亿股。公司将向其股东寻求特别授权,以发行最多约13.38亿股本公司普通股股份,占公司经发行基础股份扩大后的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公告显示,上述发行CDR及科创板上市的整体建议均取决于市场情况、股东的批准以及相关证券交易所及监管机构的必要批准。据了解,过去两年来,面对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智能化浪潮,联想提出智能化变革战略,致力于成为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的引领者和赋能者。一方面,联想通过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显示器等智能设备的创新,不断满足“新常态”下人们对远程办公、学习、娱乐消费爆发式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联想整合内部优势资源,连续成立5G云网融合事业部、数据智能事业部、商用物联网事业部等部门,结合原有在智能物联网终端、云计算、边缘计算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为行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覆盖“端-边-云-网-智”全要素的技术、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近日,IDC发布全球个人电脑市场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 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3.1%,其中第四季度更同比暴涨26.1%,达到9160万台。联想集团出货量同比增速高达29%,排名保持全球第一,第四季度全球市场份额上升至25.2%。近期,包括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在内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均对联想集团授予投资级评级。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1.08%,报3531.50点,深证成指跌1.33%,报15115.38点,创业板指跌1.84%,报3092.86点。 指数早盘震荡,午后快速跳水,创业板指、深成指一度跌逾2%,尾盘部分回暖,整体弱势震荡,题材板块多数下跌,养殖业、煤炭、酿酒、有色等板块大跌,两市下跌个股3000余家,涨跌停个股均超50家,市场赚钱效应差。 盘面上看,板块几近全线下跌,酿酒板块早盘跳水后部分回暖,午后再度下行,白酒概念整体跌5%,金种子酒(600199)、伊力特(600197)、青海春天(600381)等跌停,黄酒、啤酒概念股跟随大跌;近期热门板块有色金属概念持续走弱,盛达资源(000603)、云铝股份(000807)、盛新锂能(002240)、西部材料(002149)等多股集体跌停,煤炭概念同样领跌,大有能源(600403)跌8%;养殖股集体走弱,国联水产(300094)、中水渔业(000798)等跌近10%;两市仅半导体概念股部分活跃,铜峰电子(600237)涨停封板。 异动回顾: 09:25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沪指涨0.03%,深成指涨0.22%,创业板指涨0.28%,汽车板块活跃,啤酒概念走弱。 09:30 黄金概念开盘走弱,盛达资源跌7%,赤峰黄金(600988)、银泰黄金(000975)、紫金矿业(601899)等集体下挫。 09:32 白酒概念快速下行,伊力特、大豪科技(603025)、皇台酒业(000995)、青海春天、维维股份(600300)、金种子酒等多股集体跌逾5%。 09:34 半导体及元件板块拉升,铜峰电子直线涨停,福晶科技(002222)、韦尔股份(603501)、全志科技(300458)、兴森科技(002436)等跟涨。 09:36 5G板块拉升,东信和平(002017)触及涨停,振芯科技(300101)、数知科技(300038)、和而泰(002402)、东方通信(600776)等跟涨。 09:39 煤炭概念大跌,神火股份(000933)、山西焦化(600740)跌逾6%,山西焦煤(000983)、淮北矿业(600985)、露天煤业(002128)等集体走弱。 10:06 A股三大指数集体翻红。 10:17 汽车整车板块拉升,长城汽车(601633)逼近涨停,比亚迪(002594)、长安汽车、上汽集团(600104)等跟涨。 10:35 国防军工板块拉升,中航西飞(000768)涨8%,海兰信(300065)、航发控制(000738)、天秦装备(300922)、天奥电子(002935)等跟涨。 10:47 养殖业板块跌幅居前,国联水产跌逾7%,湘佳股份(002982)、佳沃股份(300268)、中水渔业、天山生物(300313)等均跌逾5%。 13:33 证券板块午后继续下跌,国联证券(601456)跌5%,中金公司(601995)、中银证券(601696)、光大证券、湘财股份(600095)等跟跌。 13:50 白酒概念午后持续下跌,青海春天跌停,伊力特、巨力索具(002342)、金种子酒、苏盐井神(603299)均跌逾9%。 14:16 有色冶炼加工板块大跌,盛新锂能、西部材料、华友钴业(603799)跌停封板,锡业股份(000960)、盛达资源、云铝股份等此前已跌停。 消息面: 1、国家统计局:中国12月CPI为0.2% 国家统计局:中国12月CPI为0.2%,前值为-0.5%。 2、国家卫健委:昨日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3例 国家卫健委:昨日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8例(广东7例,辽宁4例,天津2例,上海2例,福建1例,云南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85例(河北82例,辽宁2例,北京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吉利汽车:并非与百度公司合作生产智能电动车建议交易之订约方 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公告:董事会亦注意到于二零二一年一月八日若干新闻报导指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与百度公司合作生产智能电动车。本公司澄清并申明,本公司并非该建议交易之订约方,且就该建议交易而言并无与吉利控股合作或向吉利控股提供融资。 4、全国碳市场有望今年年中启动 上海环境(601200)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全国碳市场有望今年年中启动。(证券时报) 5、中注协: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审计要重点关注五类上市公司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通知,要求做好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审计工作,重点关注文化教育、房地产、业绩异常波动等风险较高的行业和业务领域。 6、消息人士:宁德时代或为蔚来固态电池供应商 1月11日,有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宁德时代(300750)或为蔚来固态电池供应商。在1月9日举办的蔚来NIO DAY上,蔚来发布了150kWh的固态电池,可实现360Wh/kg超高能量密度。新150kWh电池包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中证网) 投资建议: 山西证券表示,机构抱团或出现松动但不会轻易瓦解。部分超跌板块业绩转暖,短期存在反弹机会。资金将在抱团板块和超跌板块中反复切换,直至市场走出新主线。从基本面来看,抱团板块的估值过高已是公认,投资者也认同需要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消化估值。
1月11日,沃特股份(002886.SZ)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公司2020年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5031.00万元-6119.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26%-232.38%。 沃特股份表示,公司液晶高分子(LCP)材料在5G通讯、汽车电子、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手机摄像头等应用领域陆续通过下游客户认证并进入批量化供应阶段,为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增长。目前,公司已可为5G客户提供从基站到终端、从高频线路板基材到高频高速连接器再到摄像头模组的全产业链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 另外据了解,沃特股份材料产品已经批量应用于小米、华为、VIVO、OPPO、三星等手机终端。随着公司材料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沃特股份将在高端新材料领域实现更高的产品市占率。 同时,沃特股份表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逐步投产,通用改性塑料产销量大幅增加,材料产品陆续通过下游汽车、光伏行业等客户认证并进入批量化供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