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湘电股份在北京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湘电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健君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李耀华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湘电股份是我国电工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是国务院确立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专注于电机、电气设备、新能源、矿山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军工等重大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依托于优秀制造品质,发展成为中国电工行业综合技术优势和产品配套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是我国目前唯一从事电气科学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是中国科学院特色研究所中唯一的能源领域类研究所,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变化、电力设备新技术、未来电网科学技术、极端电磁环境科学技术、现代应用超导技术、生物电工、生物医学工程、微纳加工技术等研究,在我国能源技术与电气科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湘电股份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此次战略合作,主要致力于双方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更广更深的全面合作。在技术研发方面,双方将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加强国家及地方相关创新、产业等政策对接;共享行业技术信息,联合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技术开发项目、重点产业示范等项目申报。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共同推进在电机、电控及机电成套主业相关方面研究成果工程化,最终实现产业化。在人才培养方面,双方互派科研人员,探索建立联合培养、实训机制,定期沟通交流,互鉴经验,共同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在技术服务方面,以双方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提供实验设备、实验场地、实验平台等支撑服务。 在开启“十四五”之际,湘电股份将围绕电机、电控、军工等主业,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联手合作,将进一步提升其“机电一体化”成套装备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化能力,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进程,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12月9日晚间,中来股份(300393)披露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泰州中来”)于近期在N型单晶电池量产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公告显示,泰州中来生产的TOPCon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4.5%,这是国内最高的量产效率。公司运用了新一代J-TOPCon2.0技术,该技术使用了全球领先的POPAID工艺技术,相较于采用LPCVD的TOPCon1.0技术,J-TOPCon2.0技术工序少、无绕镀、镀膜厚度可实现±0.1纳米可控,可获得更高的转换效率和良率。 中来股份进一步表示,该转换效率的突破是公司在N型单晶领域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果,也为公司下一步实现转换效率25%的目标和产能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进一步提升公司内在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将有力推动光伏行业技术的持续进步,推进光伏行业整体持续发展。 TOPCon或成主流 在日前举行的技术论坛上,中来股份副总经理刘志锋专门就TOPCon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随着太阳能技术不断发展趋于成熟,硅料、玻璃、系统安装、支架等成本已经难以继续压缩,未来降价的方向将主要依靠电池效率的提升。基于目前成本计算,每1%的电池效率提升将会给EPC成本降低0.2元/W。” “相较于PERC电池,TOPCon具有更高的效率潜力与稳定性。”刘志锋说,较高LID和LeTID衰减一直是PERC电池未能解决的问题,而TOPCon电池由于使用N型晶硅则没有LID和LeTID的衰减风险。此外,TOPCon电池的极限效率大约在28.7%左右,远高于PERC的25%和HJT的27.5%,十分接近单晶硅的理论极限效率29.43%,因此TOPCon有更大的潜力。 刘志锋介绍,在组件层面上,TOPCon具有更强的单瓦发电能力。由于温度系数低、衰减低、双面率高等有优势,相同功率的TOPCon组件较P型双面组件有4%~6%的发电增益,另外,TOPCon组件功率每提高15W,将带来系统端0.05元/W的价值BOS成本降低,二者结合起来,高功率的TOPCon组件产品相对于P型产品有0.2元/W以上的产品价值,选用TOPCon产品,可以给客户带来最低的度电成本。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太阳电池技术研究室主任王文静等多位专家也认为,在今后的太阳能电池发展中,以TOPCon为首的N型电池将逐渐取代PERC电池成为主流。隆基股份也表示,在硅片的生产上,可以实现P型到N型的全线切换以满足未来量产技术升级的需要。未来,钙钛矿叠层电池将有更多的潜力,Perovskite-SiTandem电池预计能够产生超过30%的效率。 年内三度筹划易主 对于今年两度尝试“易主”失利的中来股份而言,此次在TOPCon电池上取得重大技术进展也成为难得的好消息。 今年6月18日,中来股份实控人的林建伟、张育政夫妇与贵州乌江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乌江能源”)签署了《股份转让框架协议》及《股份表决权委托协议》,林建伟、张育政拟将其直接持有的合计1.47亿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18.8745%)分次协议转让给乌江能源。 同日,乌江能源与公司重要股东嘉兴聚力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双方约定在协议生效后,将涉及中来股份的重大事项决策方面保持一致行动关系,以确立及维护乌江能源对公司的控制地位。天眼查显示,乌江能源实控人为贵州省国资委。 到了8月10日,中来股份公告称,前次股权转让交易双方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投资等重大事项未能达成一致,协议解除。公司同时披露一份新的股权转让计划,8月9日,林建伟、张育政与杭锅股份签署了《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转让框架协议》《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若此次转让完成,杭锅股份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王水福、陈夏鑫及谢水琴通过控制杭锅股份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时隔两个月后,中来股份再度宣告转让协议终止。对于终止原因,中来股份称,杭锅股份董事会、管理层及控股股东认为现阶段继续推进重组的有关条件不够成熟。 10月下旬,中来股份第三度筹划易主事宜。林建伟、张育政于10月22日与泰州姜堰道得新材料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姜堰道得”)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林建伟、张育政将其合计持有的公司4433.67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转让给姜堰道得,转让价格为11元/股。 与此同时,中来股份还披露一份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预案,拟发行数量为2.33亿股,发行完成后,姜堰道得合计将控制公司37.46%股份,将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天眼查显示,姜堰道得成立于今年10月16日,注册资本25亿元。该公司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上海道得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两家出资方均有国资背景。其中,泰州三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江苏泰州国资企业,山西阳煤道得新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背后股东涉及山西能源国企阳泉煤业集团。 目前,林建伟、张育政向姜堰道得转让的4433.67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已经完成了过户,姜堰道得已成为中来股份第三大股东,持股5.70%。定增事宜目前已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
辽宁能源公告,沈煤集团拟将所持公司股份1.24亿股,协议转让给辽宁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占公司总股本的9.4%,转让价3元/股。转让后,沈煤集团持有公司0.7%股份。辽交投持有公司9.4%股份。此次股份转让不涉及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变更,辽宁省国资委仍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本次股份转让已取得辽宁省国资委的同意。标的股份目前尚处于质押状态,本次股权转让事宜尚待取得质权人的同意,另外本次股份转让事项尚需上海证券交易所确认合规性后方可实施,且需经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等相关部门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和佳医疗公告,公司于2020年12月9日收到公司副总裁罗玉平、董进生,董事、董事会秘书张晓菁的通知,上述人员拟自公告日起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本次增持公司股票不低于100万股,增持公司股票的价格不超过7元/股,将根据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及资本市场整体趋势,择机实施增持计划。
ST威龙昨晚发布公告称,公司当日收到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执行裁定书》,实际控制人王珍海所持有的6264.17万股公司股份,归买受人于是鑫诚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下称于是鑫诚一号)所有,后者可持该裁定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 基于此,于是鑫诚一号通过司法拍卖获得6264.17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8.81%;仕乾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7858.65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23.61%;王珍海持有2154.24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6.47%。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由王珍海变为无实际控制人。 此前公告显示,于是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管理的于是鑫诚一号决策投资ST威龙,于是鑫诚一号委托山东省鑫诚恒业集团代为参拍,由于是鑫诚一号线下支付全部交易价款,并直接取得股票。 王珍海所持ST威龙股权拍卖一事可谓一波三折。7月14日,ST威龙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珍海持有的公司股份将被司法拍卖。拍卖股份合计1.36亿股,占王珍海所持公司股份的86.3%,占公司总股本的40.79%。 8月12日,仕乾投资、陆金海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分别拍得王珍海所持的7309.45万股、6264.17万股公司股份。但陆金海未能按时就所拍股份缴纳拍卖余款,最终被镇江市中院认定悔拍。10月14日晚,ST威龙发布公告称,因陆金海逾期未缴纳拍卖余款,将重新拍卖6264.17万股公司股份。于是鑫诚一号此次拍得的正是该部分股份,由此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王珍海目前持有的股份仍处于质押、被司法冻结(轮候冻结)的状态,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被继续司法拍卖的情况。 ST威龙存在的问题不止于此。截至11月25日,公司违规担保金额合计2.51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的18.44%。同时,公司因涉嫌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亏损1.6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830.36%。
北方稀土公告,第二大股东嘉鑫有限公司,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600万股公司股份,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