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8月26日公布2020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总收入1032亿元,同比增长7.9%;经调整净利润为57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收入53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34亿元。 针对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7%的问题,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财报会议中表示,受疫情影响,第二季度市场恢复更多是在4月底至5月期间,面对全球市场生产、供应、运输等方面的困难,34亿元净利润已实现环比接近47%的增长,考虑到疫情影响,是相对健康的增长幅度。“我们对未来保持信心。”王翔说。 分业务来看,小米业务生态涵盖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三项主业。第二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异军突起,同比增长29%达到59亿元,占总收入的11.0%。 互联网服务收入中,互联网广告业务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保持了超过15%的同比增幅。2020年二季度,小米互联网广告业务收入达31亿元,同比增长23.2%。同期,智能手机广告和游戏以外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包括有品电商平台、金融科技业务、电视互联网服务及境外互联网服务所产生的收入)同比增长39.5%,占互联网服务总收入的39.0%。 与此同时,小米智能手机业务保持稳定,第二季度实现收入316亿元;同期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实现收入153亿元。数据显示,二季度,小米手机全球销量为2830万台,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四。 王翔坦言,过去的两个季度,高端产品成功上市,给小米很大的信心。在他看来,高端市场竞争核心在于技术投入,小米10、小米10至尊版等高端产品获得较好口碑,主要原因是产品有竞争力。未来,小米有信心持续投入技术和渠道,在全球推进高端手机战略。 日前,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透露了小米未来要做“制造的制造”的新理念,并曝光了小米智能工厂,其生产的第一款产品就是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透明版。 针对记者关于小米智能工厂投入规模的提问,王翔表示,智能工厂是小米布局智能制造的第一步,目前有每年100万产能。工厂涉及的很多设备都是小米自己、或者与合作伙伴搭建完成,目的是找到一条更好、更快、更高效率的路径生产产品。未来小米还将持续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目前仍以研发和试验为主要目的。 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8月,小米产业基金已投资了超过7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的公司,小米进军智能制造也是“有备而来”。
8月25日,由中国水泥网主办的“2020中国水泥行业超洁净排放技术交流大会”在湖州举办。来自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南方水泥、天瑞水泥、天山水泥、亚洲水泥等水泥行业技术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如何推进行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 “水泥作为传统的‘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环保是永恒的主题。”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直言。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表示:“我国水泥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了技术装备、行业发展方式等方面的飞跃,但在节能减排方面任务还相当艰巨。” 近年来,水泥行业明确提出了超低排放目标,污染物排放治理加速升级。截至目前,河北、河南、安徽、北京、福建、贵州、广东等省份已陆续制定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计划。2020年7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最新版《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在邵俊看来,这将意味着水泥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进程将再一次提速。 在此背景下,水泥企业应该如何实现节能减排?乔龙德从三方面给出实现路径:从设计、装备、生产、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系统的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从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等方面降低能耗,降低排放;从标准提升、绿色工厂和推进碳排放交易等方面入手,推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物减排。 上述举措已在头部企业有所落地。据上海南方水泥总裁林国荣介绍,目前上海南方水泥已压减熟料产能达1000多万吨,累计投入近12亿元用于节能环保改造,平均煤耗下降近20%、电耗下降近30%,各类排放指标均远低于国家最新标准。绿色升级方面,公司已总计投入1.8亿元尝试在分级燃烧改造的基础上进行中温SCR、低温SCR、一体化脱硝、精准SNCR等多路径的超低排放技术;耗资8.3亿元建设的“全电物流”项目和物流码头,实现“零排放”空水联运,被评为全国绿色示范项目。 绿色化之外,智能化成为水泥行业又一发展共识,也成为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手段。上海万澄环保表示,水泥智慧工厂包括窑智能实时优化控制系统、磨机智能实时优化控制系统、高效智能SNCR脱硝系统、智能预警系统、全自动实验室、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等。 “接下来水泥行业的三个重点任务包括实现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大指标的达标排放;淘汰落后产能,去掉不达标生产线;推行碳交易试点等。”乔龙德说。(张问之)
刚刚披露半年报的杰克股份(603337),旋即拿出一份定增预案。根据公司25日晚间公告,公司计划通过定增募集资金12.5亿元,其中10亿元用于杰克智能高端缝制装备制造基地,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谈及此次定增背景,杰克股份认为,全球缝制机械产业已逐渐告别粗放式规模高增长阶段,在传统产品销量持续下降的趋势下,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缝制机械产品市场开始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产业产品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聚焦,产业总体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智能平缝机、智能包缝机等高附加值技术设备企稳增长,市场占比提升约10%左右。杰克股份认为,智能化缝制设备、生产线及生产车间作为帮助缝制行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未来市场容量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募投项目的重点也是智能化缝纫设备,据了解,通过杰克智能高端缝制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公司将建设数字化车间,打造智能缝制装备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智能工业缝纫机120万台、自动缝制单元2500台、服装智能制造成套解决方案850套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杰克股份表示,该项目实施后,公司将在现有产品和技术集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物联网设备端产品,实现公司智能工业缝纫机的规模化生产,逐步建立缝前、缝中、吊挂等全面数据的联通和交互;实现服装智能制造成套解决方案的战略落地;提升对欧洲子公司技术的转化吸收,加快欧洲产品的国产化速度,实现自动缝制单元的本土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此外,该项目中的智能工业缝纫机、自动缝制单元在传统产品基础上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与信息管理系统的联通,提升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精益管理,优化产品生产计划与订单的匹配度,可以有效解决服装行业痛点。 虽然杰克股份对行业发展前景信心满满,但新冠疫情等因素对公司的影响仍不可忽视。上周公司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亿元,净利润8374万元,分别同比减少了20.01%和56.3%。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6月,我国缝制机械整机产品累计出口额9.34亿美元,同比下降21.90%,降幅较前5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缝纫机出口量141.79万台、出口额4.4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6.41%和26.03%。 不过,在杰克股份半年报披露后,多家机构发布报告,对公司前景的看法相对积极。例如,招商证券指出,缝纫机行业受到全球疫情蔓延、中美贸易争端升级、产业周期性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18年以来行业需求调整已久,在行业困难期,杰克股份一直在修炼内功。 招商证券指出,疫情影响在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峰值,缝纫机行业最差的情况已经过去。杰克股份在逆境里通过促销保住市占率,通过收购做好产品布局,通过扶持供应链与供应商共生存,随着需求复苏,公司增速将具有爆发力。
科大智能8月25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根据合作协议的约定成功向蔚来汽车公司交付多套换电站项目。公司换电站技术完全为公司自主开发,技术成熟。公司最新换电站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将汽车换电全过程缩短至2分钟以内,站内最大可储存30块电池,并可根据电网载荷情况进行错峰充电。
综合媒体报道,今日重要事件如下: 【产业】 2020年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8月25日-27日举行。 【市场】 固德威(科创板)、万胜智能、瑞鹄模具、天禾股份新股申购。
日前,大连豪森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豪森股份”)科创板IPO获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审议通过。作为智能生产线和智能设备集成供应商,豪森股份主要从事智能生产线的规划、研发、设计、装配、调试集成、销售、服务和交钥匙工程等。豪森股份表示,公司持续聚焦汽车智能生产线领域,今后将进一步巩固发展高端装备已有业务,不断拓展高端装备新业务,做大高端装备业务,培育更多业务增长点。 行业地位领先 豪森股份在汽车发动机智能装配线和变速箱智能装配线等动力总成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在服务传统燃油汽车的基础上,近年来逐步开拓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在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等细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发动机智能装配线、变速箱智能装配线和白车身焊装智能生产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主要包括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和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等。 公司的发动机智能装配线形成了对汽油机、柴油机及船用柴油机全领域覆盖,对装配技术的全类型覆盖。公司于2004年承接第一个发动机装配线项目,此后继续深耕于动力总成装配线领域。豪森股份为上汽通用、华晨宝马、康明斯、卡特彼勒等超过20余家客户完成了超过50条发动机智能装配线整线项目。 公司的变速箱智能装配线形成了对手动变速箱、AT变速箱、DCT变速箱、CVT变速箱、混动变速箱等变速箱的全领域覆盖,对装配技术的全类型覆盖。豪森股份为上汽通用、华晨宝马、长安福特、采埃孚、格特拉克、上汽集团等超过10家客户完成了超过30条变速箱智能装配线整线项目。 在白车身焊装智能生产线领域,公司全面掌握了产线所需要的工艺规划技术、产品设计技术及相关生产制造技术,能为客户提供白车身焊装智能生产线所有的产线规划、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业务。 公司的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包括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智能装配线和动力锂电池芯智能生产线两大部分。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智能装配线形成了对圆柱电池、方形电池及软包电池全领域覆盖和对装配技术的全类型覆盖。在动力锂电池芯智能生产线方面,公司完成了方形硬壳电池芯智能生产线中、后段的工艺研发设计和核心工位设备的试制;在软包电池芯智能生产线方面,完成了极片成形到分容、化成的工艺研发设计。目前,锂电池芯智能生产线产品正在开拓市场。 在国内,公司的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和智能生产设备已经受到捷氢科技、新源动力和潍柴动力等氢燃料电池先行企业的认可;在国外,公司已经获得世界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公司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的订单。公司在氢燃料电池生产线工艺规划、工位设备研发制造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重点研究开发目前市场需求最大的扁线电机工艺装备生产线,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和与圆线电机工艺装备厂商合作等方式,积极拓展传统圆线驱动电机工艺装备领域。公司现已经获取上海龙芯、天际汽车、宁波威睿汽车等客户的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订单。 技术优势明显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豪森股份已经有能力独立完成各类发动机(汽油机、柴油机)和变速箱(MT、AT、CVT、DCT及其混动产品)的工艺规划能力,并建立了各类发动机(汽油机、柴油机)和变速箱(MT、AT、CVT、DCT及其混动产品)的工艺方案库。公司的多项装配技术属国际或国内首创。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在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领域获得了上汽通用等大客户的订单,确立了优势地位;在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领域开始获得巨大突破,获得了特斯拉、华晨宝马、上汽通用、一汽大众、孚能科技等国内外客户的认可。 氢燃料汽车目前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豪森股份是最早发力氢燃料汽车装备的设备供应商之一,无论是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水平,还是产线的工艺规划能力,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获得了加拿大巴拉德、上海捷氢、新源动力和潍柴动力等行业领先客户的认可。 招股说明书显示,豪森股份经过超100条智能生产线整线项目的执行,积累了大量应用于智能装备制造的核心技术。其中,有代表性的技术包括智能柔性装配单元技术、MES系统、在线测量测试技术、多品种整线柔性自动控制技术、多机型机器人柔性拧紧技术、EOL测试台架、多仓串联式热压整形及HIPOT测试技术、动力锂电池导热棉保护膜自动分离技术、动力锂电池结构胶及导热胶自动涂布技术、动力锂电池模组堆垛技术、氢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堆叠技术、氢燃料电池三腔自动一体化气密性检测技术等。 发力新能源汽车领域 此次,豪森股份登陆科创板,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200万股股份,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新能源汽车用智能装备生产线建设项目、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专项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 新能源汽车用智能装备生产线建设项目拟充分利用公司自主研发的生产技术,生产智能装备生产线,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生产各类汽车智能装备生产线30条。 豪森股份表示,我国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并保持相对稳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公司优质、稳定的客户源创造了更多的订单。公司现有的生产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接近满负荷的生产状态,成为限制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该项目不仅能提高产品性能,大幅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还有利于满足汽车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及柔性化等方向的需求。 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专项技术研发中心将重点围绕混合动力变速箱智能装配线、动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驱动电机智能生产线和氢燃料电池智能生产线特有工艺技术及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研发,为公司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拓展业务领域做技术储备,提升工艺能力,提高公司在汽车智能装备制造行业中的竞争力。项目的总体目标包括市场定制化产品的研发、行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加强研发人员技能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