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晚间,一直备受市场关注的康跃科技重大资产重组,正式公告收购草案,康跃科技拟以14.14亿元的价格现金收购长江连锁、财通资本、王冬香持有的长江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江星”)1.03亿股股份,从而成为长江星控股股东,拥有其52.75%的股权。由此,康跃科技主营业务由原来的内燃机零部件和光伏智能装备再增加中药饮片、医用空心胶囊及医药批发等医药产业,形成内燃机零部件业务、光伏业务、医药制造业务多元并进的发展格局。 业绩承诺有保障 据了解,长江星自成立以来,构筑了从中药饮片生产、空心胶囊生产和医药物流网络为一体化的医药产业链布局。在中药饮片领域,公司依托完善的中药饮片炮制工艺技术、全自动化胶囊生产技术、优化的辅料配方、先进的检测技术等,生产满足客户需求的高品质产品,规模较大,盈利稳定;其空心胶囊业务自2014年开始陆续投产,并始终定位于高端产品,目前整体产能超过170亿粒,已成为广东一片天医药集团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大型制药企业的胶囊供应商,并实现稳定供货;长江星还借助在医药领域上下游的业务资源,逐步建立起了连接制药企业、医药物流企业和零售终端的医药物流网络。 根据公告,受益于医药健康行业的高速发展及医药健康需求的持续增长,长江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净资产分别为1.10亿元、1.30亿元、1.34亿元,营业收入分别为13.22亿元、12.16亿元、2.4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3亿、2.03亿与3605.94万元。重组业绩承诺表示,长江星2020年度、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8亿元和2亿元,2020年-2022年度三年累计不低于6.1亿元,若本次交易无法在2020年度实施完毕,则业绩承诺期限延续至2023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亿元和2.3亿元,2021年-2023年度三年累计经审计的净利润不低于6.8亿元。另据了解,虽然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但截至2020年6月,长江星已确认收入为5.18亿元,且自身业务处于稳步回升状态,2020年预测净利润的实现较有保证。 记者还从公司官网了解到,标的公司目前正在湖北荆州公安县投资打造中药健康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将集成中药制药区、胶囊生产区、生物制药区、冷链物流区、中药交易会展区、中医药健康养生馆、GAP中药种植示范区6个产业板块,项目的一期——中药制药区,将于今年12月投产;同时标的公司也在紧锣密鼓开展中药新药研发工作,预计新布局的中成药新药业务将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公司在疫情期间投资转产的可年产5亿只医用口罩和100万套医用防护服,也将成为湖北最大最智能化口罩生产企业,填补当地无生产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的空白,为国家应急储备提供更多保障。 全新业务布局形成互补 本次重组标的资产的评估增值率为100.78%。以交易作价相对于标的资产2019年的净利润来算,静态市盈率为13.2倍,相对于2020年预计净利润来算,动态市盈率为14.65倍。同期相较同行业可比公司,从医药流通企业到中药饮片企业等,其市盈率从11.89倍至115.14倍不等,行业平均市盈率为41.78倍。无论是从同行业可比公司来看,还是从同行业交易案例来看,本次重组作价都较为合理。 据了解,本次交易前,康跃科技内燃机零部件业务受汽车行业不景气和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光伏设备业务受同行业竞争加剧、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原有业务经营业绩大幅下滑。若本次重大资产重组顺利实现,公司主营业务将横跨通用设备制造业、新能源及医药制造业,形成内燃机零部件业务、光伏业务、医药制造业务多元并进的发展格局。由于医药制造业具有一定的抗周期性,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能够与现有的业务形成互补,有利于促进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按备考财务报表,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公司2020年3月31日总资产将从14.88亿元增长至47.13亿元,增幅216.69%。2019年度、2020年1月-3月,公司营业收入将从7.25亿元和1.26亿元分别增长至19.41亿元和3.66亿元,增幅分别为167.61%和191.4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从-6.70亿元和-0.05亿元分别增长至-5.63亿元和0.14亿元,增幅15.99%和376.80%。通过重组,康跃科技的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将得到大幅提高,同时盈利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9月10日晚间,康跃科技公告重大资产收购草案:拟作价14.14亿元收购长江连锁、财通资本、王冬香持有的长江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江星”)52.75%的股权,从而成为长江星的控股股东,以此增加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布局,寻求多元化发展机遇。 今年年初,盛世丰华控股康跃科技,公司实控人变更为PE大佬吴敏文和宁新江。作为知名PE入主公司后的首次重大资本运作,此次康跃科技收购长江星跨入医药行业备受关注。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表示,“近两年受行业影响等因素,公司原有主业大幅下滑,通过本次交易,意在将盈利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医药健康类业务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实现公司主营业务的转型。”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本次重组业绩承诺与补偿方案以及重组收购的支付方案颇具新意,上市公司的利益较有保障。 横向收购寻求转型 本次交易前,康跃科技主要从事内燃机零部件业务和光伏业务。然而,内燃机零部件业务受汽车行业不景气和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光伏设备业务受同行业竞争加剧、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原有业务经营业绩大幅下滑。 因此,公司拟通过此次收购长江星引入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的医药健康类资产。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将横跨通用设备制造业、新能源及医药制造业,形成内燃机零部件业务、光伏业务、医药制造业务多元并进的发展格局。 据了解,标的公司长江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构筑了从中药饮片生产、空心胶囊生产和医药物流网络为一体化的医药产业链布局。而且受益于医药健康行业的高速发展及医药健康需求的持续增长,长江星近年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长江星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3.22亿元、12.16亿元、2.4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03亿元与3605.94万元。虽然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但截至2020年6月份,长江星已确认收入为5.18亿元,且自身业务处于稳步回升状态。 公司方面认为,由于医药制造业具有一定的抗周期性,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能够与现有的业务形成互补,有利于促进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收购后的未来发展计划,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原业务板块仍将坚持做强做大,并进一步深入挖掘行业业务机会,以实现公司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转型升级。 对于标的资产业务板块涉及的医药制造业,该负责人介绍,在中药领域,标的公司投资的长江大健康产业园项目一期中药制药区预计今年12月投产,其中新布局的中成药新药业务预计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胶囊领域,公司将在提高产能利用率的同时,积极布局植物胶囊技术的研发生产,未来公司在该领域要剑指全球最大的空心胶囊生产商;在医药流通领域,将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让药品流通行业与互联网逐步走向深度融合,并采用“医药工业+医药物流”联动的集团化运作,最终转化为自身较强的经营壁垒和产业链优势。 业绩承诺有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背靠实控人在PE界的投资并购经验,本次重组的业绩承诺与补偿方案非常细致,也颇具新意,让上市公司的利益较有保障,同时也利于收购资产的稳定经营。 首先在业绩承诺方面,长江星承诺,2020年度、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8亿元和2亿元,2020年度-2022年度三年累计不低于6.1亿元,若本次交易无法在2020年度实施完毕,则业绩承诺期限延续至2023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亿元和2.3亿元,2021年度-2023年度三年累计经审计的净利润不低于6.8亿元。 而重组支付步骤也与业绩承诺相匹配,本次收购,康跃科技支付的现金分五期支付,除了约5.3亿元是股东大会通过后的20个工作日支付外,最后三期每期约1亿元的款项分别要在2020年至2022年审计报告出具后且完成承诺的情况下才支付。而首期支付的5亿多元款项,按照交易方案大部分将回流进入标的公司体内,进而流入上市公司用于支付第二笔价款,该方案设计将大大减轻上市公司的支付压力,使得上市公司的实际付款义务大幅小于交易金额,颇具新意。 另外,如果标的公司在承诺年度累积实际净利润数额超过其累积承诺净利润数额,则将超出部分的不超过30%奖励给承诺期限期满后仍在标的公司任职的管理人员和核心人员。此举无疑有利于收购资产的稳定经营。 按备考财务报表,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公司2020年3月31日总资产将从14.88亿元增长至47.13亿元,增幅216.69%。2019年度年、2020年1月份-3月份,公司营业收入将从7.25亿元和1.26亿元分别增长至19.41亿元和3.66亿元,增幅分别为167.61%和191.4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从-6.7亿元和-0.05亿元分别增长至-5.63亿元和0.14亿元,增幅15.99%和376.80%。通过重组,康跃科技的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将得到大幅提高,同时盈利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人福医药公告,2020年9月10日,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对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进行了审核。根据会议审核结果,公司本次重组事项获得有条件通过。公司股票9月11日复牌。
近期市场行情震荡,医药板块有所承压,分析人士认为,医药板块自带消费和科技双重属性,进可攻退可守,实力强劲的医药基金仍然建议长期坚守。例如,Wind数据显示,在主动“药基”赛道上,年内嘉实医药健康以超70%的回报夺冠。 Wind统计,截至9月9日,嘉实医药健康A/C年内回报分别为72.31%和71.37%,远超同期普通股票型基金38.74%的平均涨幅,占据主动股票型基金排行榜前三名,同时在主动投资的医药基金中,高居同类之首。从成立以来回报看,该基金已经实现翻倍回报,嘉实医药健康A/C成立来总回报分别为114.75%和110.20%,年化回报分别为31.78%和30.76%。 资料显示,嘉实医药健康股票成立于2017年12月,主要投资于医药健康企业中具有长期稳定成长性的上市公司,投资范围覆盖沪港深三地。自基金成立以来便由学霸出身、医药投研功底深厚的颜媛管理。嘉实医药健康基金经理颜媛于2009年9月加入嘉实基金,目前是嘉实基金健康行业研究组的组长。 A股上下波动是常态,如何有效抵御短期波动干扰?一方面来自颜媛对于医药行业的长期信心,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稳定的投资理念:以合适的价格买入优质资产,长期持有,赚取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投资回报。 展望后市,颜媛表示,中长期看,国内资本市场过去2年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有可能会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大助力,因此,较为看好未来较长时间资本市场的表现,而消费升级和创新将是未来的投资主线。
康跃科技公告,公司拟以141,379.33万元现金收购湖北长江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2.7535%的股权。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内燃机零部件业务和光伏智能装备及组件业务。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将新增涵盖中药饮片、医用空心胶囊及医药批发等医药产业。
9月10日晚间,人福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同时公司A股股票将自9月11日开市起复牌。 据此前人福医药集团公告,上市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宜昌人福药业13%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人福医药集团将持有宜昌人福80%股权,同时还将获得控股股东当代集团募集的配套资金近10亿元。 宜昌人福是国家麻醉药品定点研发生产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今年4月,宜昌人福盐酸阿芬太尼获批上市,宜昌人福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芬太尼全系列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年7月,宜昌人福1类新药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该药的上市打破了国内外临床广泛使用的镇静药物领域将近30年无创新药上市的局面。 人福医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收购是集团实施“归核化”战略,聚焦核心业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集中资源发展既定专业细分领域,推进业务聚焦与资产优化,有利于公司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提升上市公司的决策效率和整体管理效率,确保资源和技术的有效整合,提升上市公司整体价值。 与此同时,人福医药集团向控股股东当代集团募集的配套资金除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外,剩余约4.75亿元将用于宜昌人福“小容量注射制剂国际标准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将按照欧盟和FDA标准新建。 人福医药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宜昌人福小容量注射制剂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将有助于提升公司产品质量标准,加快集团国际化进程,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9月7日晚间,华邦健康披露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华邦制药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有关药品阿伐斯汀胶囊正式通过国家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公告显示,阿伐斯汀胶囊为强效竞争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包括枯草热的疾病症状,也适用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胆碱能性荨麻疹和特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 “通过一致性评价是药物进入医保报销范围、进入集中采购投标的前提条件,一致性评价聚焦的关键是仿制药等效性,就是疗效达到原研药同等,或者近似的标准。对于仿制药企业,一致性评价在未来是硬门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告诉记者。 华邦健康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包含阿伐斯汀胶囊在内,公司已有9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整体通过数排在市场第一梯队,公司尚有10余个产品正在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 业务向医药、医疗领域倾斜 “业务多元”是华邦健康的显著特点。除在医药、医疗板块有所涉猎外,公司还在经营农化及新材料产品的生产、研发、销售,以及旅游投资运营等业务。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华邦健康实现营收51.78亿元,同比增长3.12%;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7亿元,同比增长7.21%。 其中,医药产品、农化新材料产品、旅游服务业分别实现营收12.72亿元、34.28亿元、1.28亿元,分别占比总营收的24.57%、66.21%、2.47%,意味着农化新材料仍是华邦健康营收的主要贡献源。 但华邦健康不止一次在财报中表示,未来将以医药、医疗等与人类健康相关的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具体来看,公司在深耕化学药物细分领域的同时,还将尝试生物创新药研发。此外在医疗上,公司将以重庆北部宽仁医院、北京华生康复医院等为载体,逐步探索新型医疗技术。 对此,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对表示:“以前很多企业业务涉猎较广,涵盖各种板块,但企业有长期发展目标,也有短期效益目标。若华邦健康未来向医药、医疗聚焦,其他业务板块则需输出资源投入。不过在医药、医疗方面,目前来看企业需投入的费用都非常高,还是有不小难度。” 记者查阅了华邦健康2020年半年报,公司的研发费用为1.65亿元。而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上半年A股有53家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破亿元,其中龙头恒瑞医药高达18.63亿元。 盘和林教授坦言:“医药领域如今竞争加剧,本身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严重依赖研发,仿制药地位在逐渐下降。尤其是集采推进之后,药物降价幅度较大,企业依赖一两款药吃几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这个大背景下,华邦健康这样的企业,研发投入还略显不足。” 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出现下滑,达到11093.9亿元,同比减少2.3%。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达1586.0亿元,同比上升2.1%。 上半年因受疫情影响,医药制造业整体发展放缓。华邦健康在半年报中表示,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不断推进及省际药品价格联动成为常态,医联体自主议价占比逐渐增加,导致公司在营产品价格走低,影响公司医药板块的主要业务收入和利润。加之,药品生产监管越来越严,部分原料药及药品包辅材价格暴涨,将导致生产成本持续上升。 在史立臣看来,上半年医药行业整体分化明显,其中以研发为导向的企业盈利较好,但在疫情影响下,产品需求疲弱的企业则盈利较差,如主营发烧感冒类药品的企业在上半年日子不太好过。不过,对于主营重大疾病类业务的企业,如肿瘤、心脑血管等领域,盈利受疫情影响较小。 谈及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史立臣进一步指出,下半年医药市场分化将会加速,头部企业盘子逐渐做大,而随着“两票制”和带量采购的推行,很多产品市场空间面临压缩,本身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的盘子则会越来越小。 “医药行业两头很精彩,头部医药企业由于稳定的研发投入,新药品成果不断,提振业绩。长尾的医药企业,有一些企业A股上市获得新融资,技术路线未来确定性较高,在融资和研发双重加力下,会有不错的收获。”盘和林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