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总体放缓,具体表现为贷款余额增长放缓乃至出现负增长,资产质量出现下滑,对收入的贡献下降,交易额增长受限。 但半年报中也透露出信用卡业务的复苏暖意,在资产质量、业务规模等方面的好转迹象持续显现。分析人士认为,信用卡业务仍然会是各银行进一步发力的重点领域。 近半数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下滑 在28家披露了可比数据的A股上市银行中,有13家银行的信用卡贷款/透支余额较年初下滑。其中,下滑较快的有无锡银行,降幅为57.55%。 在六大行中,工行、交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下滑2.97%、4.73%,农行、中行、建行、邮储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上升2.19%、1.09%、4.51%、2.20%。 在其他信用卡业务规模较大的银行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较年初下滑,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较年初上升,但总体增减幅度均未超过10%。 招商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信用卡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规模较上年末有所下降。 天风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从3、4月份开始,信用卡贷款逐步恢复增长。这已经体现在一些银行的半年报数据中。比如,交通银行称,二季度信用卡透支增量反弹。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预计,今年信用卡贷款余额的“先降后升”会呈现平稳恢复态势,预计未来也不会快速上涨。 总体看,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信用卡交易额增长相对有限,但一些复苏迹象已经出现。平安银行表示,3月以来,该行信用卡日消费金额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上半年信用卡总交易金额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的99.3%。 信用卡资产质量前瞻性指标预示改善 从信用卡资产质量看,在披露了可比数据的15家银行中,截至6月末,2家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较年初降低,多数银行信用卡资产质量出现下滑。其中,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分别较年初上升1.01和0.76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称,受疫情影响,信用卡持卡人收入下降、还款能力降低、还款意愿减弱,信用风险有所承压。从行业上看,信用卡不良贷款和问题贷款相对高发的持卡人所在行业主要是商业贸易和制造业。 为应对疫情影响,一些银行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客户提供延期还款服务,与客户共度时艰。兴业银行今年上半年为19.5万名客户供延期还款服务,涉及余额超58亿元。 廖志明称,今年2、3月份信用卡逾期贷款率上升较快,银行也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部分贷款进行展期。随着经济复苏,一些前瞻性指标,比如信用卡贷款的逾期贷款率、关注类贷款率等指标开始下行。 王一峰判断,信用卡逾期率在一季度见顶、二季度回落,同时银行加大了信用卡风险处置,拨备覆盖率也较为充足,信用卡总体风险可控。 邮储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疫情发生后,该行信用卡业务不良和逾期有所增加,但随着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该行信用卡业务不良贷款率与一季度相比明显下降。 “自4月起,信用卡客户首次逾期的比率呈下降趋势,月度不良净增额也持续下降,不良上升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中信银行预计,2020年下半年信用卡贷款质量整体可控。 王一峰认为,考虑到个人杠杆率仍有上升空间,以信用卡为代表的短期消费类信贷品种还会有一定发展空间。目前信用卡业务综合收益率水平较高,风险调整后回报率水平较高,预计仍是各银行进一步发力的重点领域。
记者昨日获悉,在金融支农政策持续出台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金融业服务“三农”成效明显。 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多个考核目标完成情况较好。比如,涉农贷款余额持续较快增长。截至今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7.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0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71个百分点。 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超过银行业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截至6月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为7.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29%,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11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由于“成本高、风险高、效益低”,农村金融服务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金融支农政策举措频频出台,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支农信贷和金融服务力度,鼓励保险机构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涉农金融服务持续改善。 据了解,今年年初,各银保监局共确定276个资金外流严重县并制定了提升计划。截至6月末,173个资金外流严重县的存贷比获得了提升。其中93个资金外流严重县的存贷比提升幅度超过全年计划幅度的一半。 在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方面,截至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全国3.12万个乡镇,覆盖率96.64%;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国5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99.94%,6年以来提高了8.7个百分点。全国共有24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已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这背后离不开监管的引领和机构的积极作为。各银保监局主动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探索建立银行保险机构与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涉农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持续推进县域农户、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银行保险机构也多措并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加强“三农”金融制度建设;二是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在此基础上,今年下半年银行保险业将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加大“三农”重点领域信贷投入力度,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图片来自网络 8月28日晚,招商银行发布其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83.53亿元,同比增长7.27%,其中,净利息收入908.73亿元,同比增长3.97%;营业利润630.28亿元,同比下降3.14%;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497.88亿元,同比下降1.63%。 图片截取自招商银行2020年度半年报 截至2020年6月30日,招商银行资产总额8.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9%,主要是由于招商银行贷款和垫款、债券投资等增长。报告期内,招行贷款和垫款总额4.8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4% 在资本金方面,招商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资本充足率为14.9%,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1%,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64、0.7和0.64个百分点。 图片截取自招商银行2020年度半年报 7月9日,招商银行曾发行了5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公告显示,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招商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 招行半年报称,按此报告期末数据测算,此次债券的发行预计将提升招商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约1个百分点,且不会对招商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造成重大影响。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逾期贷款656.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30亿元;不良贷款余额553.2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53亿元;不良贷款率1.14%,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40.81%,较上年末提高14.03个百分点。 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2438.9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7.94亿元。 在新生成不良贷款方面,招商银行也在其半年报中进行了详细说明。 报告期内,招商银行新生成不良贷款279.32亿元,同比增加48.73亿元,其中公司贷款不良生成额79.49亿元,同比减少37.25亿元;而零售业务则受疫情冲击更为直接明显,其中信用卡受疫情和共债风险叠加影响风险快速上升,新生成不良贷款158.98亿元,同比增加75.72亿元。 此外,招商银行还表示,疫情冲击仍在释放过程中,个人客户还款能力有所下降,违约概率增加,因此预计零售贷款资产质量仍将持续承压。 分部来看,零售金融业务盈利一直以来在招行利润和收入中占比较大,但受疫情冲击,占比有所下降。 图片截取自招商银行2020年度半年报 报告期内,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338.78亿元,同比下降12.73%,占总税前利润的53.91%,同比下降5.9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787.79亿元,同比增长4.55%,占总营业收入的53.10%,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 半年报内容显示,受疫情影响,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资产质量呈现一定的短期波动。信用卡贷款一季度的早期逾期规模阶段性上升,部分关注类贷款于二季度进入不良。 但二季度起信用卡先行指标已逐步好转,入催情况趋于平稳,回收情况逐步恢复。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1.85%,较一季度末略降0.04个百分点,较上年末增加0.50个百分点。信用卡贷款余额6522.3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80%。
日前,央行上海总部公布了上半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调查相关结果。据统计,截至二季度末,上海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达4383.32亿元,环比增加427.82亿元,同比增长22.8%。 央行上海总部称,这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主经营贷款和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贷款明显增加。 二季度,上海小微企业授信(不含票据)户数为15.53万户,环比增加1.65万户,同比多增3500户;贷款户数为13.48万户,环比增加1.56万户,同比多增3000户。贷款户占授信户比例为86.9%,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授信提款比例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呈提升态势。 另从融资成本看,二季度,上海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9%,降至三年以来的最低位,同比下降67个基点,比同期全市企业贷款利率多降20个基点。 与此同时,线上平台发放的普惠贷款占比也在迅速提升。截至6月末,上海线上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约837.7亿元,同比增长169.5%。通过四类(总行类、分行类、政府类、第三方类)线上导流平台申请办理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比为22.9%,同比提升12.4个百分点。 央行上海总部表示,上半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供给“量增、面扩、价降、质提”,贷款需求呈现明显的结构性优化,授信提款率、信用贷占比、非房地产贷款占比等均有所提升。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今年以来出台的各项金融纾困政策中,企业认为帮助最大的政策分别是优惠利率贷款、信用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抗疫保供专项再贷款、首贷、政府融资担保增信,认可度分别达45.6%、10.4%、8.0%、4.8%、2.4%和2.4%。 这在信贷优惠政策受惠面明显提升上也有体现。据悉,二季度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低息或免息贷款、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和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等优惠政策的受惠比例分别为5.26%、6.77%、11.28%和1.5%,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2.77个、0.53个、2.8个和0.51个百分点。 其中,二季度,上海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共计6.69万笔,总金额达367.33亿元;截至二季度末,上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22.6%,环比提高0.5个百分点,保证贷款占比环比降低0.5个百分点,抵(质)押贷款占比环比基本持平。
图片来自网络 8月28日晚,交通银行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67.87亿元,同比增加7.28%,其中利息净收入738.49亿元,同比增加5.41%,占比为58.25%;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38%,减少90.01亿元至399.58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同比下降14.61%至365.05亿元。 图片截取自交通银行半年报 报告期末,交通银行资产总额达10.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643.32亿元,增幅7.72%;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占比为52.51%,贷款余额5.7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52.38亿元,增幅8.02%,接近去年全年投放水平。 其中,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三大区域客户贷款较上年末增长2314亿元,占新增贷款比例54%;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31%、26%。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报告期末,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14.57% ,一级资本充足率12.18%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63%,较上年末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0.26、0.67和0.59个百分点。 图片截取自交通银行半年报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交通银行逾期贷款余额998.8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3.60亿元,逾期率1.74%,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余额772.4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6.45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不良贷款余额962.92亿元,不良贷款率1.68%,分别较上年末增加182.49亿元、上升0.2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48.73,较上年末降低23.04个百分点,处于同业较低水平。 此外,交通银行在半年报中披露,报告期内,共处置不良贷款343亿元,同比增加25%。 图片截取自交通银行半年报 分行业来看,交通银行公司类贷款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采矿业的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其中房地产业增幅最大,上升1.1个百分点至1.43%;而在所有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最高,为5.11%。
渤海银行28日发布2020年半年报告显示,该行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0.45亿元,同比增长19.25%;实现净利润50.47亿元,同比增长2.52%。截至2020年6月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1.27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3.49%。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较年初增长15.55%,达到8181.6亿元。 受益于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的增长,渤海银行利息净收入快速提升,为总营收的上升提供了重要支持。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39.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45%,增速为当期营收的近两倍,占当期营收的比例高达86.9%。 渤海银行通过加强对预算及费用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财务资源配置和投入产出效率,使得利润空间得以获得进一步的释放。报告期内,该行成本收入比持续下降至25.78%,同比下降4.05个百分点并保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内。 在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8%,与去年持平,较2018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覆盖率187.98%,较2019年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实现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7.85%,一级资本充足率10.18%,资本充足率11.43%,确保了各级资本充足率均符合监管要求。 2020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影响,渤海银行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与担当,普惠金融业务实现高速发展。报告期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46.68亿元,同比增长68.78%;普惠金融贷款比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速达98.40%;贷款客户3.76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2.17万户;精准扶贫贷 款余额35.1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11.86%;涉农贷款余额共计392.35亿元。
8月28日晚间,渤海银行发布了上市后首份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渤海银行实现收入160.45亿元,增速为19.25%;实现50.47亿元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2%。 进一步来看,今年上半年渤海银行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均走阔,分别为2.23%、2.41%,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了0.31、0.35个百分点。 受益于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的增长,作为银行机构业绩支撑的利息净收入快速提升,为渤海银行总营收的大幅攀升提供了重要业绩支持。半年报显示,2020上半年,渤海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39.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45%,增速为当期营收的近两倍,占当期营收的比例高达86.9%。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政策方面尤其重要。渤海银行表示,为把握宏观政策导向和监管政策取向,强化信贷政策导向作用,银行发布了2020年信贷政策以及年度授信指引。根据不同行业特征及发展趋势,在深入分析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信贷投放要求划分为“鼓励进入、保持占比、严格控制、压缩退出”四类策略。 “优先向‘鼓励进入’类行业(例如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教育、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分配信贷资源;向‘保持占比’类行业(例如零售业、农业、林业、水上运输业等)提供适当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例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信贷投放;对‘压缩退出’行业(例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胶制品业等)采取压缩信贷规模或退出的策略。”渤海银行称。 在渤海银行半年报中,比较亮眼的是普惠金融业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46.68亿元,同比增长68.78%;普惠金融贷款比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速达98.40%;贷款客户3.76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2.17万户;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5.1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11.86%;涉农贷款余额共计392.35亿元。 在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方面,渤海银行保持了与去年年末持平的不良贷款率1.78%,较2018年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贷款减值准备273.75亿元,较年初增加37.36亿元,贷款拨备率3.35%,贷款拨备覆盖率187.98%,较2019年年末分别上升了0.25及0.01个百分点;实现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7.85%,一级资本充足率10.18%,资本充足率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