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间,浦发银行发布2020年半年报。根据报告,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14.07亿元,同比增长3.90%;实现归母净利润289.55亿元,同比下降9.81%,符合此前市场对于银行业净利下滑的预期。 不过,在资产质量方面,在行业整体不良率上升、拨备覆盖率下降的背景下,浦发银行通过持续加大风险化解处置力度,并增加拨备计提等策略,实现了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连续两个季度的降低。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92%,较去年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为802.04亿元,较去年年末减少11.49亿元;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为146.18%,较去年年末增长12.33个百分点;计提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415.75亿元,同比增长16.91%。 而根据此前银保监会披露,截至2020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7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243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4%,较上季末增加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 182.4%,较上季末下降0.80个百分点。 据悉,在压降不良贷款方面,浦发银行一方面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大力实施压控类行业的有效退出和客户调整,推动信贷资产的行业结构加快优化;另一方面,开展组合限额管理,强化风险行业、重点业务的区域差异化管控,实现资产结构优化及集中度的有效控制。 不仅如此,浦发银行还强化到期前管理、前瞻性管理,加大逾欠催收力度,以现金清收促授信业务结构调整;强化动态监测,不断完善滚动评估机制,建立疫情名单管理机制,紧盯大户化解进程;升级风险检查模式,探索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检查融合的新模式;加快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及转型,推动公司优化不良处置工作方式等,从而实现了不良的双降。 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截至6月末,浦发银行关注类贷款较去年年末增长16.49%,为1170.54亿元;可疑类贷款较去年末增长7.78%,为239.29亿元;逾期类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天及以上的贷款)较去年年末同比增长20.70%,为1059.68亿元。 其中,在各类贷款中,信用卡及透支贷款的不良率抬头较为明显,不良率为3.31%,较去年年末增长1.01个百分点。此类贷款在该行总贷款规模中占比9.42%,在零售贷款中占比22.88%, 另外,在资产负债方面,报告期末,浦发银行资产总额为7.5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151.72亿元,增长7.35%;负债总额6.95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7.82%。 其中,在负债端,上半年该行存款增量创历史新高,存款总额达4.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19%,存款在负债中的占比升至近60%;在资产管理方面,截至6月末,该行非保本理财资产近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6%,理财中间业务收入则同比增长11.8%至40.12亿元。今年8月,浦发银行理财子公司已获批筹建。 在发布半年报的同时,浦发银行还透露了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进展。浦发银行同日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调整信息科技板块并投资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议案。截至6月末,该行总行信息科技部人员近4000人,占员工总数7.2%。
图片源自网络 8月30日下午,工商银行披露了2020年度半年度报告。 报告内容显示,2020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484.56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利息净收入3065.49亿元,同比增长 2.4%;营业利润1891.54亿元,同比下降9.5%;归母净利润也同比下降11.4%,为1497.96亿元。 工行对此表示,净利润同比下降,并不是自身经营能力出现了问题,而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快风险化解的结果。 截至2020年6月末,工商银行总资产达33.1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万亿元,涨幅达10.0%。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17.98万亿元,增长7.2%。 上半年,工商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1.1万亿元,同比多增3127亿元,增长7.3%,半年增量首破万亿。新增地方政府债投资4673亿元,主承销各类债券9111亿元,均居市场首位。 工行半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类贷款比上年末增加8191.42亿元,增幅为8.2%,其中,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中部地区、成渝经济圈等重点战略区域,贷款同比多增2520亿元,增量占境内分行全部新增贷款的77.5%。 个人贷款比上年末增加3863.07亿元,增长6.1%。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幅最快,较上年末增长25.8%,为4351.59亿元。工行在其半年报中解释道,主要是经营快贷、e抵快贷等普惠领域线上贷款产品快速增长所致。 工行半年报显示,其手机银行客户规模与活跃度市场领先。互联网金融客户突破5亿户,月均活跃客户数在金融业中率先破亿。 资产质量方面,工行上半年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50%,比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194.69%,略低于上年末。 工行表示,为持续增强风险抵补能力,上半年计提各类资产减值损失1254.56亿元,同比增加262.76亿元,增长26.5%,其中贷款减值损失1117.05亿元,增加 198.09亿元,增长 21.6%。 此外,据半年报,上半年工行逾期贷款共计2454.77 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27.39亿元,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1671.26亿元,减少180.06亿元。 但据工行披露,上半年清收处置不良贷款1042亿元,同比多增122亿元。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2699.6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7.74亿元。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首次为负。 其中,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的公司类不良贷款余额为2252.45亿元,不良贷款率 2.09%;个人不良贷款余额440.93 亿元,不良贷款率 0.65%,均较上年末略有上升。 按行业来看,工行表示,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部分客户贷款出现劣变,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较快,不良贷款率分别增加为12.88%和12.07%。 如上图所示,2020年上半年,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较上年末增幅最大,工行在其半年报中解释道,以上行业的新增贷款主要用于防疫抗疫及物资保障、民生工程投融资需求等原因。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70%,一级资本充足率 13.72%,资本充足率16.00%,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5个百分点,0.55个百分点和0.77个百分点。 工行也在其半年报中对此部分补充表示,已于今年2020年3月和7月,分别收到批复,获准在境外发行不超过3亿股优先股,募集金额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一级资本。 此外,8月28日,工行已于董事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议案》,计划发行总额不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但该方案尚需股东大会的审议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8月30日晚,建设银行发布其2020年度半年度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891.09亿元,同比增长7.65%,其中利息净收入2664.93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68.49%,较上年同期增幅为6.41%;实现利润总额1687.73亿元,同比下降11.72%;归母净利润也同比下降10.74%,降至1376.26亿元。 此外,建行上半年净利差为1.99%,同比下降13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为2.14%,同比下降1个基点。主要由于存量贷款基准转换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债券投资和存放拆放等生息资产收益率由于市场利率下行低于上年同期,存款竞争激烈导致存款成本略有上升等原因,建行在其半年报中解释称。 在手续费及佣金方面,截至2020年6月,建行该项净收入 800.2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33.26 亿元,增幅 4.34%。其中网络银行客户数量和网络支付交易额稳步提升,电子银行业务收入143.08亿元,增幅16.68%;顾问和咨询费收入79.89亿元,增幅21.34%。 截至6月30日,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6.6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8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15%,均较上年末有小幅下降。 在规模方面,于 6 月末,建行资产总额27.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万亿元,增幅为8.72%。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较上年末增加1.39万亿元,增幅 9.54%,主要由于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主动加大信贷投放,精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截至6月末,建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47.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5万亿元,增幅为9.66%,主要是境内贷款增长推动。 其中,境内公司类贷款和垫款为8.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 15.94%,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制造业贷款较上年末增加 2114.34 亿元,增幅 19.57%。 此外,建设银行在其半年报中说明,为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上半年累计为超1万户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投放信贷资金 1194.84 亿元。 在个人贷款中,建行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增幅最大,达34.95%,总额为2558.45万亿元;总个人贷款较上年末增加3895.43亿元,为6.87万亿元。 在不良贷款方面,上半年,建设银行核销不良贷款268.76亿元,同比增加15.35亿元。于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2455.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0.43亿元;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223.47%;其中,关注类贷款占比2.99%,较上年末上升 0.0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将不良贷款分按行业来看,2020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在采矿业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不良贷款率飙升至21.57%,在上年末,该项数据为6.19%。 此外,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已逾期贷款和垫款余额1865.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7.09亿元。逾期超过3个月的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282.52亿元,主要集中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较上年末增加39.36亿元,增幅3.17%,其中中部地区增加35.66亿元,西部地区下降较快。
一、审核情况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 申请人全称为“江西广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在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旭日北大道238号,2016年11月成立。申请人法定代表人为钟超,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注册资本为434,157,100元,总股本为434,157,100股。截至目前,申请人股东353人。 (二)审核过程 申请人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政许可申请于2020年6月12日正式受理。依据《公司法》《证券法》《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公众公司办法》)《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定向发行说明书和发行情况报告书》《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4号――定向发行申请文件》和《关于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未上市商业银行增发股份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18]24号)等相关规定,我们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文件进行了合规性审核。 二、审核中关注的问题 1、关于盈利变动 审核中关注到,申请人2019年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报告期内净利润金额变化较大,2018年净利润为0,2019年净利润2,575.22万元,2020年1-3月154.88万元。请申请人补充披露:(1)2019年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的具体原因;(2)报告期内净利润变动较大的具体原因;(3)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充分计提了贷款减值准备,如无请说明具体原因,说明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请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申请人回复如下: (1)2019年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的具体原因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项目2020年1-3月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8,051.7130,600.2141,975.69利息净收入7,539.5129,293.4138,840.50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3.48-194.40117.54投资收益530.451,462.162,994.55其他业务收入5.2339.0423.10 2020年1-3月、2019年度、2018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051.71万元、30,600.21万元、41,975.69万元,2019年收入规模下降明显。根据公司最近两年及一期的营业收入构成情况来看,影响公司营业收入的最主要因素是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 2019年度公司营业收入较2018年度减少11,375.48万元,主要原因是:一是因已减值贷款利息收入减少13,226.49万元,减少的原因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公司对贷款五级分类中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及损失类的贷款按月计提了应收已减值利息,当关注类以下的不良贷款发生核销时,这些贷款历年来累计已计提的已减值贷款利息收入即全部冲回,减少公司当期收益。若将该部分利息收入还原计算,2019年营业收入为43,826.70万元,较2018年增加1,851.01万元,营业收入较为稳定;二是因公司投资收益减少,2019年度公司投资收益较2018年度减少1,532.39万元,主要是因为2018年期间还购买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大额存单,产生了1,632.10万元的投资收益,2019年因受监管影响,不允许购买大额存单业务,且债券投资也只能购买政策性银行债,相对于购买其他债券,利率较低,收益较少,虽然持有投资业务的金额较2018年增加了24,547.17万元,但投资收益却大幅下降。 (2)报告期内净利润变动较大的具体原因 报告期内,公司的收入及净利润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项目2020年1-3月2019年度2018年度2017年度营业收入8,051.7130,600.2141,975.6935,083.73利息净收入7,539.5129,293.4138,840.5031,570.7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3.48-194.40117.54301.91投资收益530.451,462.162,994.553,178.33其他业务收入5.2339.0423.1032.77营业支出7,842.4727,223.8442,265.5631,583.46营业税金及附加53.24178.89147.73160.85业务及管理费2,333.4011,568.0910,886.8510,225.99资产减值损失5,436.7015,403.1031,134.8421,099.92其他业务成本19.1373.7796.1496.70营业利润209.243,376.37-289.873,500.26营业外收入4.8890.58516.1211.16营业外支出25.8086.80226.2494.11利润总额188.323,380.140.003,417.31所得税费用33.45804.930854.33净利润154.882,575.220.002,562.98 公司于2018年6月末前将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调整为不良贷款,导致不良贷款余额上升。 2018年末不良贷款较2017年末不良贷款增加102,496.45万元,增幅371.70%,2018年公司将所有利润用于计提拨备,故当年净利润为0。 虽然2019年度公司营业收入较2018年度减少11,375.48万元,但2019年资产减值损失较2018年减少15,731.74万元,公司2019年实现净利润2,575.22万元。 (3)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情况 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计提了贷款减值准备,受公司盈利水平及不良资产余额较高的影响,贷款减值准备目前尚未提足,2020年1-3月、2019年度、2018年度和2017年度贷款减值损失计提金额分别为5,436.70万元、15,403.10万元、31,134.84万元和21,099.92万元。按照监管部门和人行要求,公司2020年末必须摘除高风险行的帽子,公司正在积极努力化解不良资产,预计在2020年9月末通过自主清收、政府帮扶、资产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处置85000万元不良贷款,使不良贷款率达到5%以下。因此至2020年末,公司贷款减值准备可根据盈利情况充分计提。 会计师认为,2019年已减值贷款利息收入较2018年减少是导致2019年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申请人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编制报表,报告期内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没有发生重大调整,申请人报告期内盈利指标波动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由于2018年度不良贷款增幅较大,2018年末公司将账面利润全部用于计提拨备,致使当年净利润为0元,报告期内净利润变动较大。摒除上列因素导致未能充分计提贷款减值准备金外,公司财务报表在重大方面真实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关于监管指标 审核中关注到,报告期内申请人不良贷款率、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等多项核心指标均未达银行监管要求。请申请人:(1)补充披露上述监管指标未达到监管要求是否有被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采取监管措施或者行政处罚的风险;(2)补充披露本次发行前后主要监管指标变化情况,后续补充资本的相关安排和计划;(3)补充披露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就相关风险进行重大事项提示,说明是否已向潜在投资者充分揭示相关风险。请律师和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申请人回复如下: (1)部分监管指标未达标不存在被监管处罚的风险 2020年6月,属地银保监部门提出监管意见,要求公司通过有效补足资本、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增加拨备计提力度等手段,使主要监管指标在2020年有明显改善,2020年9月末争取资本充足率由负转正达到2%、不良率争取控制在5%之内,拨备覆盖率争取达到30%。 截至2020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三项主要监管指标均较年初明显改善,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均环比改善。截至反馈回复签署之日,公司没有因为部分监管指标未达到监管要求而被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的情况。公司将进一步加大风险管控力度,努力提高经营水平,加快主要监管指标提升步伐。 (2)本次发行前后主要监管指标变化情况,后续补充资本的相关安排和计划 本次发行前后主要监管指标变化情况序号指标监管指标值2020年3月31日本次发行完成后1流动性比例≥2539.31502核心负债依存度≥6078.61803流动性缺口率≥-1064.68654不良贷款率≤514.844.55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15-15.3222.406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10-15.3222.407正常类贷款迁徙率-6.6288关注类贷款迁徙率-9.0809次级贷款迁徙率-76.8010可疑贷款迁徙率-0011成本收入比≤3529.423512资产利润率≥0.60.030.8313资本利润率≥110.5812.8614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0043.1185.711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7.5-6.854.2616一级资本充足率≥8.5-6.854.2617资本充足率≥10.5-6.854.2618存贷比-84.448519拨备覆盖率≥15026.573020贷款拨备率≥2.53.941.521资本净额--39,942.1927,344.71 根据测算,本次发行完成后,资本净额由负数提升至正数,2019年末资本净额为-45,613.85万元,2020年3月末为-39,942.19万元,预计2020年9月末达27,344.71万元。资本净额转负为正后,资本充足率即转负为正,预测可由2019年末的-8.64%提升到2020年9月末的4.26%。 后续补充资本的相关安排和计划 1)增加资本净额。一是增加内源性资本积累。加大经营利润留存;足额计提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加大一般风险准备计提力度。二是减少资本扣减数额。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减少贷款损失准备缺口。三是增加附属资本。在拨备覆盖率达到资本计提量标准的情况下,合理计提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用好用足可计入二级资本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限额。 2)提高经营效益。一是合理运用资金,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二是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三是努力节约开支,有效加强成本管控,改进成本管理,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实现最低耗费与最大产出的经营目标。 3)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公司将健全资本管理长效机制,完善资本管理的方法原则和管理流程,细化相关资本管理岗位职责,加强资本管理研究,支持公司资本的精细化管理,提升资本管理水平。 4)拓宽资本补充途径。本次公司处置完成不良资产后,公司将在监管及人行政策的许可下,积极寻求更好地发展线路,大力拓展开办中间业务,提升盈利空间,用以充实所有者权益,提高留存收益余额;通过发行可转债、永续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方式增加一级资本工具,满足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缓解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 5)建立多层次的资本补充机制。完善公司资本管理和资本补充机制,进行多元化的资本工具创新,选择不同类型的资本补充工具,提高资本管理的效率。 (3)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已就相关风险进行重大事项提示 报告期内公司多项核心指标未达银行监管要求,本次发行完成后,监管指标将得到大幅改善和提升,并且公司将采取多种方式补充资本,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已在《定向发行说明书》之重大事项提示中向潜在投资者充分揭示相关风险。 律师认为,公司不存在因上述监管指标未达到监管要求而被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采取监管措施或者行政处罚的风险。本次发行后,有助于改善公司资本状况和提升持续经营能力。公司已制定后续补充资本的相关安排和计划,着重增加资本净额、提高经营效益、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以加大清收和处置不良贷款力度,提高资本充足率。 会计师认为,公司不存在因上述监管指标未达到监管要求而受到监管处罚的风险。公司改善相关指标的计划和安排目标明确、数据清晰、方式得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申请人完成本次发行,资本净额由负数提升至正数,有助于改善公司资本状况和提升持续经营能力,风险整体可控,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3、关于募集资金用途 审核中关注到,本次发行价格为每股2.00元,募集资金总额30,000万元,申请人披露的发行价格和募集资金总额包含了购买不良资产的部分。对此,请公司说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不良资产的具体方式,募集资金是否全部计入公司所有者权益;如果募集资金没有全部计入所有者权益,2元/股的发行价格是否与会计处理相符,是否符合《公司法》关于资本充足的要求。请会计师、律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经过反馈,申请人已修改了发行价格和募集资金总额。 申请人回复如下: 本次定向发行数量为15,0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1.61元,投资者需另行支付0.39元/股用于购买不良资产,预计募集资金总额24,150万元。 会计师、律师认为,公司2020年计划共发行15,0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1.61元,投资者需另行支付0.39元/股用于购买不良资产,总计募集资金24,150万元。会计核算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准则及《公司法》资本充足相关规定。 三、合规性审核意见 我会认为,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和信息披露基本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公众公司办法》《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定向发行说明书和发行情况报告书》《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4号――定向发行申请文件》和《关于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未上市商业银行增发股份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18]24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关中介机构已就本次申请的相关问题依法发表了明确的意见。据此,我会同意江西广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申请。
8月15日,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捷信消费金融”)披露了“捷赢2019年第三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下称“捷赢2019年第三期abs”)的发行文件。 文件显示,捷赢2019年第三期abs将于8月22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为38亿元。其中优先A档证券25.65亿元,占比67.5%;优先B档证券3.4亿元,占比8.95%;次级档证券8.95亿元,占比23.55%。 捷赢2019年第三期abs入池资产贷款用途主要用于时尚消费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和办公用品,其中时尚消费品的金额最高,约26.1亿元,借款人年龄20至30岁人数最多,占比35.07%,借款金额同样最多,约13.8亿元。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在评级报告中提出,本期证券初始资产池涉及贷款债权数量共计807,206笔贷款,借款人平均贷款债权未偿本金余额仅为0.47万元,单笔贷款债权最高未偿本金余额为3万元,占比0.0008%,贷款债权金额分散度很高,显著降低了单笔贷款债权违约可能给资产池带来大量损失的风险。 此外,发行文件还披露了2018年与2019年一季度捷信的运营情况。截至2019年3月末,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为1010.93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04.63亿元。2019年1至3月,捷信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2.93亿元,贷款发放量235.90亿元。 截至2018年12月末,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为990.75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03.70亿元。2018年全年实现净利润13.96亿元,全年贷款发放量1003.45亿,资本充足率为11.35%,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0.43%,不良贷款率为3.98%。 捷信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11月10日,是经原银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之一。捷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于2017年8月31日增至人民币70.00亿元。捷信消费金融唯一股东为捷信集团(HomeCreditB.V.)。捷信集团的控股公司为派富集团(PPFGroupN.V.),派富集团系中东欧地区规模最大的投资和金融集团之一。作为派富集团消费金融版块的运作主体,捷信集团主要从事销售贷款、消费金融及零售银行业务。 截至2019年3月末,捷信消费金融在中国的业务已覆盖29个省份和直辖市、312个城市。捷信消费金融在中国与迪信通、苏宁、中域、乐语等知名全国零售商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已在中国设置约24万个POS贷款点(Point-of-Sales),拥有全职雇员约4.5万人。 据资产证券化网,2016年以来,捷信消费金融已发行12期ABS,发行总金额共计295.37亿元。
近日,乐东黎族自治县生猪养殖大户林先生向银行申请的60万元贷款顺利到账,成为海南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今年新推出的政策——生猪“农业保险+信贷”的首个受益者。 花费约2万元保费,便得到了1760头育肥猪的养殖保险180万元保额保障与60万元贷款的保单质押贷款,林先生高兴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现在猪价很好,但猪苗却很贵,养猪除了担心猪瘟风险,还愁没钱买猪苗,想贷款又没东西作抵押。有了这项政策,可以用保险单去银行申请贷款,而且政府还补贴了部分保费和贷款利息。” 今年,省财政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海南银保监局等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创新推出生猪“农业保险+信贷”政策,在海口、儋州、屯昌、乐东、陵水、保亭开展生猪“农业保险+信贷”试点。生猪养殖户只要购买了养殖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银行就可以根据信用状况提供低息、低费、无抵押纯信用贷款。养殖户还可以享受养殖病害保险保费80%,附加生猪价格保险保费30%,贷款保证保险保费20%的财政补贴和农民小额贷款贴息。 通过该政策,将现行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农民小额贷款贴息等政策相衔接,使财政资金杠杆得到有效放大,以平均每头生猪财政补贴99元,通过保险提供2860元的风险保障,撬动贷款1000元,财政资金的放大效益约29倍。大大提高了养殖户复栏的积极性。 目前,很多养殖户向保险机构和银行提交了生猪“农业保险+信贷”申请。下一步,省财政厅将继续为银保联动搭桥,鼓励农业保险承办机构进一步利用金融科技,搭建与银行之间的线上银保信息交互平台,为农户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务,通过政、银、保三方协力合作,共同推动生猪产业的良性发展,使“农业保险+信贷”政策惠及更多的生猪养殖户。
北京银行昨日晚间发布半年报称,上半年公司经营绩效继续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2.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4%;存款总额1.6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4%;贷款总额1.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8%;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净利润116亿元,成本收入比为16.74%。 上半年,该行全力支持北京市小微企业“续贷中心”建设,上半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客户2431户,首贷金额329亿元;新增小微企业续贷客户378户,续贷金额25亿元;全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9.4%。 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零售资金量余额7639亿元,上半年增量突破500亿元;储蓄存款规模达3911亿元,较年初增长10.4%;零售资金量与储蓄存款增长均创近3年最好成绩,储蓄占比提升0.6个百分点;零售贷款规模达到4673亿元,在贷款总额中占30.5%;零售业务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