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网 王健林和他的万达集团“又回来了”。 近日,万达集团旗下潮州万达城投资有限公司以约12.8亿元竞得广东潮州凤城水乡示范区五宗相连地块,合计出让面积约38.78万平方米,折合约587亩。这五宗地块土地用途为旅馆用地,城镇住宅用地,位于湘桥区意溪镇意东三路东侧、北山路南侧,均为底价成交。 事实上,今年1月份出席万达集团年会后,王健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出现在公开场合,在年会上的讲话也没有公开,这是多年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形。 疫情下,老王的想法是什么?万达集团的目标、策略又是什么? 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之后,万达集团便开始出现在公开市场拿地扩储,其中包括在上海浦东新区、江苏盐城等城市竞价争夺纯住宅用地。另一边,王健林也开始频繁出席公开场合,会见沈阳、赣州、长春、肇庆等各地方政府领导。 而本次拿下五宗相连地块,只不过是万达集团过去一段时间拿地、项目落地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些扩储动作,或许能够窥见万达集团当下的变化。 “抢占”粤东 早于2019年3月份,就有市场消息传出,万达商管集团派人前往潮州进行考察,与当地政府沟通有关打造以“潮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并希望早日组成合作公司落地一个城市标杆性项目。 到了去年5月初,上述市场消息得到了证实。彼时,万达集团与广东潮州市政府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文旅、体育、影视、会展、演艺等方面进行合作,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潮州市市长殷昭举,王健林等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合作协议,万达集团在潮州投资“五个一”项目,即一个大型文旅项目、一个每年举行的“世界潮人节”活动、一项年度世界级体育赛事、一台以潮州文化为主体的演绎节目、一部反映潮州文化的影视作品。其中,文旅项目的投资额达到200亿元。 而于今年9月2日万达集团以12.8亿元竞得潮州凤城水乡示范区五宗相连地块,这也意味着潮州“五个一”项目正式进入落地阶段。 除了潮州“五个一”项目之外,万达近两年在粤东区域商业项目的布局动作同样十分积极。2019年5月份,万达正式在粤东区域落地首个万达广场--汕头万达广场,总投资15亿元。 该年6月份,万达又以10.51亿竞得揭阳榕江新城一宗商业、住宅、商服用地,落地第二个商业项目。 不到一个月时间,万达集团再次以5.68亿元摘得潮州湘桥区磷溪镇窑美村半岛广场片区商务金融、住宅用地。根据规划,该宗地需建设大于7万平方米大型购物中心、大于3万平方米商务酒店以及总建面大于4.5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和会议中心。 不过,有市场人士告诉观点地产新媒体,万达集团在潮州投资建设的项目包括世界潮人文旅城、半岛文化广场、龙湖古寨等,计划总投资额超300亿元。 事实上,自2010进入广东市场以来,万达集团直到第九个年头才开始布局粤东区域商业项目,截至目前已开业万达广场数量为23座,而粤东区域仅有一座。 对于近两年动作如此积极,一位长期研究商业地产的人士表示,目前来说,粤东区域商业项目市场尚未成型,商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仍以传统住宅底商、老商业街为主。 另一边,从调查数据来看,目前中国三四线城市消费者进行消费升级的意愿强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说明这类城市还有广阔的商业发展机会。 “这类三四线城市消费基础比较薄弱,包括消费活力人群占比低和活力不足等。在整体市场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对开发商从前期项目定位、发展和规划设计,到后期的招商、运营,都是不小的挑战。”上述人士说道。 尽管粤东市场挑战和机会共存,然而入局的并不止万达一个,包括华润置地、星河商置、招商蛇口(001979)、保利地产(600048)、阳光城、国瑞、苏宁等先后进入粤东市场。其中,华润置业早于2014年就竞得汕头南国商城地块,入局粤东区域市场,规划建设为万象城项目。 众多开发商布局粤东商业市场,万达未来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重返文旅路 在落地万达广场等商业项目之外,可以发现万达集团又与“文旅”搭上线了,而潮州世界文旅城项目并非个案。 回归到公众视野之后,王健林很忙,但几乎每次出席活动,都与“文旅”这个词相关。 今年6月份,王健林前往沈阳,就去年5月份800亿元投资文旅项目、国际医院和5个万达广场等做进一步交流;随后,他又前往江西赣州调研章贡区水东文旅项目地块,8月份万达正式与章贡区政府签署文旅项目合作协议。 到了今年7月份,王健林依然奔跑在一线,从贵阳到桂林,从武汉到天津,他一直在考察文旅项目,与当地政府交流合作事宜。8月份、9月份,王健林继续在考察文旅项目。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不完全统计,自今年5月份以来,王健林考察地方接近20个省市县,而大部分项目为文旅项目。 期间,万达集团其他管理层也有进行文旅项目考察,包括四川天府新区、贵阳遵义、江西赣州、四川内江等。其中,万达集团与四川天府新区、江西赣州、四川内容确定签署合作协议,将分别共同打造天府万达国际文旅项目、赣州万达文旅项目以及内江万达文化旅游小镇项目。 上述迹象或许可以说明,2020年万达集团的目标是“重返文旅”。若进一步将时间来长来看,实际上,早在去年5月份,万达集团就开始进行文旅项目的布局,虽然大部分签约项目未有具体投资金额,但可以确认大部分资金投向文旅项目。 回到2017年8月10日,遭遇资金链危机的万达集团对外宣称:“万达彻底告别了房地产,从此大步走上了轻资产之路。” 宣布这则消息前一个月,万达将万达原文旅集团和13个万达城项兜售给融创,仅保留文旅产业管理团队,对价438.44亿元;同时将原本卖给融创的76个酒店转卖予富力,后增加至77个酒店,对价199.06亿元。 从现在来看,对于万达、对于王健林来说,出售全部文旅项目或许并不意味着全面退出文旅市场。因为出售文旅项目一年多后,“万达城”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也说明王健林依然未“金盘洗手”。 而这种以与当地政府签约进行大面积、低价格勾地的“万达模式”,依然是其扩张的主要路径,只不过是较过往有所收缩而已。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不完全统计,2016年,万达集团签约和拿地合计29宗,建设项目包括万达城文旅、万达广场、万达商贸等,代运营签约项目为1个。而在2019年,万达集团与地方政府签约项目由2016年的10个收缩为5个,签约投资总额也由2016年的4675亿元降到2019年2610亿元。 一位长期研究万达集团的人士认为,万达没有放弃文旅业务,兜售文旅和酒店只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轻资产的好处是可以进行快速,进行签约落地的重资产扩张模式虽然需要较大资金投入,但获取的收益是轻资产不能比较的。 由此可见,在利益面前,或许“万达模式”才是最终的归属。
九洲药业公告,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100,000万元,募集资金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用于瑞博(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瑞博(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浙江四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DMO制剂项目、浙江四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百亿片制剂工程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
9月7日晚间,硅烷行业公司宏柏新材(605366)发布公告,拟投资建设特种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和硅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链项目,总投资约4.7亿元。 宏柏新材表示,若项目后续能够成功实施,将有利于上市公司进一步优化硅烷偶联剂品种结构和绿色循环产业链的战略布局,进一步缓解产能压力。 布局特种有机硅等新材料 此次,宏柏新材拟投建的两个项目分别为年产3万吨特种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和年产4万吨硅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链项目,合计投资金额约4.7亿元,资金来源均为上市公司自筹。 其中,特种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内容包括,拟建设硫氰基、酰氧基、双氨基、单硫基、环氧基等特种硅烷产线,形成年产3万吨特种硅烷生产能力;硅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链项目内容包括,拟建设2万t/a气相白炭黑合成系统和2万t/a高温硅橡胶生产装置,形成年产4万吨硅基新材料生产能力。 上述两个项目均预计于2020年底达到设计产能。宏柏新材表示,年产3万吨特种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利用公司现有中间体产品产能优势,将中间体产品向下游延伸,从而生产各类特种有机硅新材料,完善产业链。待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13亿元,年均净利润约1.8亿元。 此外,投建年产4吨硅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链项目则是基于目前全球环保形势严峻,利用自建三氯氢硅产品向下游延伸。利用白炭黑合成过程产生的盐酸,通过解析产生氯化氢回用作为三氯氢硅生产的原料,从而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8亿元,年均净利润约1亿元。 缓解公司产能压力 资料显示,宏柏新材成立于2005年,该公司主要从事事功能性硅烷、纳米硅材料等硅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今年8月12日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宏柏新材的硅烷上游为化工原料制造业,主要包括硅块、氯丙烯、无水乙醇和炭黑等常见的化工原料;下游应用领域涵盖包括橡胶制品、建筑、汽车、皮革、造纸、涂料、医药医疗等行业。 目前,宏柏新材的主要产品包括硅烷偶联剂和气相白炭黑等,其中硅烷偶联剂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最大,主要应用于橡胶和轮胎制造领域。 根据招股说明书,宏柏新材2017年~2019年实现营收分别为7.75亿元、10.13亿元、10.1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535.92万元、1.73亿元、1.57亿元。 IPO募资项目方面,宏柏新材拟投入募集资金10.5亿元,主要用于氯硅烷绿色循环产业建设项目、新型有机硅材料建设项目、功能性气凝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化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新材料应用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针对最新投建项目,宏柏新材表示,若此次投资新建项目后续能够成功实施,将有利于上市公司进一步优化硅烷偶联剂品种结构和绿色循环产业链的战略布局,进一步缓解产能压力。
签约项目107个 总金额1484亿元 昨日上午,作为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活动之一,长春国际影都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长春举行。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凯,长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军出席活动。 现场,万达影视长春国际影都制作中心、5G数字影视产业基地、吉林艺术学院长春电影学院等107个项目正式签约,签约总金额1484亿元。其中,投资额超过10亿元以上大项目45个,占签约总额的92%,影视文旅、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项目79个,占签约总额的84%。 在项目签约的同时,还发布了《长春国际影都核心区战略》以及《长春国际影都影视产业政策白皮书》。 此次集中签约项目投资规模大、业态结构好、发展潜力大,旨在吉林省“一主、六双”总体战略部署指引下,以高质量建设“四大板块”和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为牵引,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同时,还将对影都板块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层级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快将影都板块打造为长春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为构建净月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长春国际文旅创意城赋能蓄势。
9月6日,沈阳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沈阳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管控土地出让价格,加强房地产项目竞配建管理,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切实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和税收政策等措施,对于保持沈阳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沈阳市严格住房用地出让溢价率管控,采取“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配建、竞自持”等方式出让住房用地。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竞配建、竞自持部分不计入商品住房开发建设成本。制定严格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竞配建管理办法,加强全过程监管,保障竞配建设施与商品房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沈阳市明确提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因企业自身原因未按规定实施开发建设的,将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同时禁止该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参股的其他企业在沈参与竞买土地从事房地产开发。对已出让的住房用地,建设管理部门将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土地出让合同提报项目开发建设计划,包括项目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分期开发的要明确每期开、竣工时间;对于建设进程缓慢或未按分期计划实施的项目,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不配合整改的,计入不良行为记录,在企业资质核查等环节予以限制。 沈阳市将依法严格整治未许先售行为,科学把握商品住房项目入市节奏,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之日起10日内,须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和销售价格,未按规定销售房屋的,除按相关规定处理外,房产部门可暂停项目网签系统,整改后予以恢复。同时以项目为单位,实时监测商品住房销售价格运行情况,项目价格变化较大的,及时约谈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要求企业说明原因。 关于市民关心的首付比例问题,沈阳市将严格执行个人购买首套商品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规定,第二套商品住房首付比例提高到50%。首付款须一次性支付,禁止分期支付和“首付贷”。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由2年调整到5年。
观点地产网 李嘉诚出售内地项目的传言,又一次牵动市场神经。 据《财新》报道,长实集团拟出售位于北京、上海的两处物业,对应价值达500亿元,有意向的交易方,正是去年末接手其大连项目的融创中国。 报道指,长实集团今次出售的资产是住宅和商业综合体,分别为北京市朝阳区逸翠园二期项目,以及上海普陀区高尚领域综合体项目。而该笔交易起初主要以北京逸翠园二期为主,附带上海高尚领域一部分资产,资产规模约200亿人民币,但长实有意将两处资产整体打包出售,令总价值相应增加。 据悉,长实持有北京住宅项目地块已近20年,直至2019年才开工建设。而上海普陀区高尚领域综合体项目规划中包括行政公馆、高级公寓、商业大楼、星级酒店及商圈地标等,是一个近120万平米大型城市综合体发展项目。 就此消息,长实表示,市场上很多人对该公司的项目感兴趣,但不代表公司须要出售相关资产。 即便如此,市场依旧对长实拟售项目有诸多议论。更早一些,李嘉诚接连出售内地资产令其备受关注。有说法称,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 “即便低买高卖是市场经济,但地产、港口等产业,恰恰是中国最不市场化的产业。合作时借权力,卖出时说市场,似乎双重标准,让人难以淡定。” 李嘉诚以民族大义作为回应:“我对有利于民族的事业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心血,过去、现在、未来,宗旨不渝,并对中国充满信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中的水不怕脏、不怕累、勤付出、不抱怨,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长实集团也以此作比,并于近期一篇文章中回溯了自己从筚路蓝缕的改革开放之初到大国崛起的当下,投身城市化建设及民生幸福作出努力的桩桩件件。 那么商人的身份与此是否相悖?毕竟对他们来说,财富很重要。 得到 李嘉诚在内地房地产的投资,“得到”了很多。 此次传言出让的北京物业,是和记黄埔抢在“8·31大限”(2004年国土部出台文件,要求从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经营性的土地一律都要公开竞价出让)最后一天拿下的朝阳区姚家园2H1、2H2地块,并约定开工日期2005年2月27日,竣工日期2006年10月31日。 随着时间推移,项目的建设周期不断被拉长,一份项目建设方案中显示,项目三、四、五期更要到2021年12月才完成。 同样,上海真如高尚领域,也在一次次“囤地”、延期开发的消息中,走过了十四年的漫长开发周期,其土地价值也较拿地之初翻了十几倍。 这是港资惯有的“哲学”,他们不追求高周转获取流动资金,而是通过慢周转获取土地最大的收益,李嘉诚亦深谙此道。 如今所有的精彩,都来源于一个很好的时代。 1958年,李嘉诚凭借手中积攒的财富进军地产业,地价暴跌时大批购入土地,再于90世纪末大举进入内地,在全国范围内大举圈地,成为香港在内地的最大投资者。 如今不少人艳羡“李超人”,因房地产黄金年代的高速发展,令其早期囤积的土地,价值水涨船高。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7月,售予禹洲的南城都汇系李嘉诚在2004年以21.35亿元拿下的时任“地王”,16年来项目推出了6期,如今依然在建设中。而在南城都汇项目之外,开发周期甚至长达10年的项目更是不胜枚举。 某种纬度上,时间真的能转换成金钱,李嘉诚从中收益颇丰。关于退出内地,他曾在业绩会回应:“有传言说我们撤资,我今天都有一句话。到今天为止,在内地没有卖过一块空地出去。” 业内关于李嘉诚“大撤退”的说法由来已久,自2013年开始,长实集团就频繁抛售早年在内地积累的土地资产,以此进行高额套现:2013年,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上海东方汇金中心;2014年,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盛邦国际大厦、北京盈科中心、重庆大都会,并卖掉了长园集团全部股权;2016年,出售陆家嘴世纪汇广场50%股权;2019年,出售大连西港项目…… 今年7月23日,长实集团完成出售成都16年历史项目——成都高新区金融城核心地段的南城都汇项目予禹洲,预计可获得收益38.11亿港元。 通过接连出售内地资产,李嘉诚套现了大笔资金。据长实透露,其在内地还拥有逾50个房地产项目,分布在20多个城市。 失去 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总要失去些什么。 陆续出售资产后,李嘉诚家族内地资产比例不断下降。根据年报,2015年在内地有1580万平米土地储备的长实,至2020年中仅存约922万平米;李嘉诚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长和在香港与内地资产总和占总资产的比例已从2015年的19.21%降至2019年的11.31%,在英国的资产比例却大幅上升。 没错,套现之后,长实在英国、新西兰、荷兰、加拿大、爱尔兰、德国等诸多国家加大了投资,尤其是英国。 如今,李嘉诚在英国的资产涵盖供水、供电、天然气输送、铁路、通讯、零售等多个领域。 据公开估算,李嘉诚旗下公司在英国的投资早已超过4000亿港元,其控制着英国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约三成的天然气供应市场、7%的供水市场、超40%的电信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英国码头、超50万平米的土地资源等。 难怪有网友调侃,李嘉诚“买下了半个英国”。 继去年斥资46亿英镑全资购下了英国最大酒吧运营商GreeneKing之后,今年7月,和记黄埔地产有限公司再计划在英国投资建设大型地产项目Convoys Wharf,投资规模高达100亿港元,该计划已经获得英国官方的批准,即将正式推行。 有分析指,李嘉诚和英资企业巨头合作往来频繁,这有助于其在英投资。他也倾向于投资地产、码头、电讯等,这些传统行业收益稳定,英国对外资收购基础建设行业的态度亦比较开放。 不过,“一退一进”之后,似乎并未给李嘉诚带来巨大的财富增值:福布斯今年年初发布的2020年香港富豪榜中,李嘉诚蝉联21年的首富纪录就此终止。 即使在今年,他的身家依然高达294亿美元,但比去年的317亿美元缩水了23亿美元;反观其对手“李兆基”,虽然去年以300亿美元身家居于李嘉诚之后,但2020年以304亿美元身家成功反超。 更有意思的事,2008年福布斯富豪榜上,李嘉诚的身家就已达到320亿美元。换言之,12年过去,其身家不涨反跌。 有说法称,这几年的资产腾挪并不划算,内地资产升值远大于其在海外投资的收益。于是,市场有诸多猜测,但李嘉诚回应媒体表现得非常淡泊:“财富排名只是纸上富贵,我不在乎”。 也有人问,出售资产是否意味着不看好在华投资?但事实是,在李嘉诚出售资产的这些年,内地房地产市场依旧高歌猛进,房企销售额屡破新高,地价一年比一年高攀不起。 时运 体现在上市公司财报上,于2020年中期,主要负责房地产业务的长实集团盈利比去年少近六成,为63.6亿港元;实现收入363.23亿港元,同比增加6.81%。 其中,英式酒馆业务亏损尤其严重。财报中称,由于疫情蔓延,英国政府规定当地英式酒馆由3月起关闭逾三个月,旗下英式酒馆亦因此暂停实体营业,期间虽推出外卖服务,上半年度录得经营亏损超19亿港元,约占集团归母净利润的30%。 另外,今年以来,长实集团股价呈现出震荡下跌的走势,从最高约55港元/股跌至了最低31港元/股,最近一个交易日长实集团收报41港元/股。 但也有意外之喜,比如近期市值创历史新高的视频会议软件公司Zoom。 9月1日,受中期财报利好影响,Zoom股价飙升41%,收盘报457.69美元,市值约1310亿美元,成功跻身美国市值最高的20家科技公司之列。虽然在次日股价开始回落,但Zoom也已成为今年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 不少报道开始挖掘这家企业的创富故事,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到,2019年4月,Zoom IPO发行价仅为36美元,开盘价为65美元,当日收盘市值约为160亿美元。而进入2020年,Zoom股价涨幅已超500%,市值早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除去Zoom创始人袁征个人财富暴增,其背后的投资方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据悉,在上市之前,Zoom共获得1.45亿美元的多轮外部投资,其中B轮由李嘉诚私人投资平台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在2013年领投650万美元,两年后继续参投了3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目前,维港投资持有Zoom公司8.5%的股权,受9月1日美股开盘Zoom股价大涨40%影响,这笔投资一夜之间升值30亿美元,合计价值约110亿美元。 统计显示,目前李嘉诚身家达到326亿美元。这意味着,仅仅凭借Zoom的投资,李嘉诚赚回约1/3的身家。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李嘉诚是一个创富神话。押注地产,李嘉诚蝉联21年的香港首富,如今逐渐离开原点,能否延续财富神话,时间会给出答案。(
9月6日,“长三角一体化(合六)科技创新城”动工启幕,绿地控股携手六安市政府,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沪皖合作示范项目。项目总体合作范围约2.7平方公里(约4100亩),预计总投资约200亿元,将建成国际生态智慧城。 长三角一体化(合六)科技创新城位于六安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域,将布局新兴产业,建成集枢纽交通、会议中心、总部办公、科技创新健康产业园、星级酒店、商业集群、运动中心、生态环境、国际名校、品质住宅为一体的高标准产城融合示范区。该项目将引入华师大、上海交大设计研究总院、安徽医科大创新创业学院、北京易华录、深兰科技、科大讯飞等合作伙伴,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沪皖合作重大示范项目,进一步加快合六一体化的建设步伐,推助六安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关键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