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晚,汉商集团披露再融资预案,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12.85亿元,其中9亿元用于收购迪康药业100%股权,其余3.8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汉商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公司商业与大健康产业并行战略的进一步落地,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形成商业和大健康的双主业格局。 据披露,迪康药业是以制药为主,集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和营销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多种各剂型药品,其中包括大量医保目录内药品,在胃肠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可吸收医疗耗材能领域具有优势,其核心产品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通窍鼻炎颗粒、盐酸吡格列酮片等,以及医疗器械可吸收医用膜、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等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这是2家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易。据披露,蓝光发展目前持有迪康药业91.41%的股权,蓝迪共享持有8.5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汉商集团将持有迪康药业99%的股权,汉商集团全资子公司汉商大健康持有1%的股权。 从财务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5月31日,迪康药业总资产12.22亿元,股东权益4.82亿元。2018年和2019年,迪康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0.1亿元和10.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087万元和1.36亿元。交易对方承诺,迪康药业2020年至2022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000万元、9000万元和1.1亿元。 这无疑将增强汉商集团的盈利能力。公司称,目前主营业务为零售、会展等,受诸多因素影响,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盈利水平增速有所放缓,需要拓展新的业务板块和盈利增长点。汉商集团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实现净利润2987万元。 汉商集团已经在大健康领域频频出手。7月10日,汉商集团宣布出资7130万元收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31%出资份额,成为该中心第一大股东。此前,汉商集团还推出了根据黄璐琦院士和团队授权“配方”制作的“汉方一号”饮品。
新的管理团队正在为甘李药业注入新的活力。 日前,以新任总经理都凯为首的公司管理团队对外亮相,除财务负责人孙程为新加盟外,甘李药业从内部升任了4位副总经理,包括LawrenceAllanHill、王斌、苑字飞及邢程。 “这一管理团队的亮相,背后运筹的时间超过15年。”一位接近甘李药业的投资人告诉记者,此次管理层变动,是以甘忠如为代表的甘李药业的高层长期、精心布局的结果。 新团队亮相 创始人甘忠如将聚焦战略与研发 据甘李药业方面告诉记者,2005年,甘李药业推出了年轻人才培养战略——“凤凰计划”,甘忠如多次公开强调,“年轻人永远是正确的”,以示他对年轻人才的认可与支持。 拥有20年海外商务经验的甘李药业新任总经理都凯2008年即加入公司,带领团队在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国际化商业网络,并推动了甘李药业进军欧美市场的进程;副总经理王斌2007年加入,扎根基层,有效拓展和深化销售渠道,是甘李药业国内市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们均有超过12年的“司龄”。 两位年轻的女性管理者——新任副总经理苑字飞博士、邢程均以管理培训生身份加入甘李药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分别成长为业务及人力资源领域的核心骨干。 为了根据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快速打造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甘忠如也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LawrenceAllanHill博士是甘李药业美国公司的总经理,2018年入职,拥有近30年的海外临床经验,是美国礼来的前员工;孙程拥有成熟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经验和丰富的海外管理经验,曾任职于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上述投资人分析,“具有国际视野、富有活力、有效配置、能打硬仗的管理层,是甘忠如理想中的管理层。” “只做对的事”,甘忠如创业二十余年来,始终将此作为自己的信条。 完成上市这一里程碑式的大事件之后,甘忠如等即宣布减少任职,推出全新的管理团队,也正是表明了他对上述信条的坚守。 上个世纪80年代,甘忠如在美国取得生物化学博士;90年代,他带着二代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技术专利回国,全速组建科研队伍。1998年,在甘忠如的带领下,中国第一支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问世,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能够生产第二代胰岛素的国家。正因如此,甘忠如被称为“中国胰岛素之父”。 因此,尽管多年来甘忠如以企业家身份创办并运营甘李药业,但一直保持着这家公司主要研发人员的身份,在甘李药业研发中心的七个实验室中,就有一个是以其名字命名的“甘忠如实验室”。 与甘忠如同时宣布卸任的王大梅,则是甘李药业重组胰岛素类产品研发及生产的核心技术人员,同时也是甘忠如早期研发中国首支重组人胰岛素及长效、速效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团队的核心成员。 据透露,完善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后,甘忠如和王大梅会将重心更多地转移到公司的重中之重——加大研发力度上,产品将更加丰富和更加创新;同时,也将加速甘李药业的国际化战略,实现从本土到新兴市场,及发达市场的进一步扩张。 对标世界一流 甘李药业将继续“做对的事” 据甘李药业方面人士告诉记者,甘李药业将对标世界一流,持续在研发上进行投入,并不断完善生产、销售等环节。 作为中国第一家掌握产业化生产重组胰岛素类似物技术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具备完整胰岛素研发管线。 甘忠如在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路演开场致辞时明确表示:公司也将积极投入到肿瘤病化药、真核及原核蛋白质工程、心血管及代谢病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甘李药业也宣布在山东临沂布局第二个药品生产基地,该基地所产的新药产品将供应全球市场。公司的市场不仅仅在中国,也包括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截至2019年底,甘李药业产品已经在全国近7700家县级以上医院销售,其中三级以上医院2400余家。此外,甘李药业完成了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布局。2018年12月,甘李药业向山德士(SandozAG)授权三种胰岛素类似物,成为首家进军欧美胰岛素市场的中国生物制药企业。
贵州三力一纸重组公告激起千层浪。一家资产权属存在争议的医药公司,贵州三力欲掷重金对其增资入股。此举激起该医药公司原股东、债权人的强烈反应。 “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是华瀚健康的核心资产。华瀚健康在清盘状态下,汉方药业股权被违规转让。如此行径,严重侵害了华瀚健康股东、债权人的权益。贵州三力的增资入股,让华瀚健康清盘案更加错综复杂。”7月24日,华瀚健康中小股东代表刘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将采取行动阻止这笔交易。 中国证券报记者就此次重组相关问题致电贵州三力董秘张千帆,他未作回应。北京一位资深律师则指出,此次重组资产权属存在争议,一旦华瀚健康股东、债权人追索相关资产,贵州三力将面临重组失败的风险。 7月22日,华瀚健康多位债权人举行紧急会议,将采取多种措施保护自身权益。 重组公告引发争论 7月17日晚,贵州三力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暨签署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框架协议的公告》,公司拟通过现金方式向汉方药业、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增资,取得汉方药业、德昌祥药业不超过51%的股权。交易对手为贵安新区顺祺商业运营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贵州明德康科技中心(有限合伙)、贵州众石银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贵州众石乾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当日,贵州三力与交易对手、汉方药业、德昌祥药业签署了《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框架协议》。各方需根据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结果进一步协商洽谈,并经各方依法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方能签署正式协议。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根据初步测算,本次交易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预计在2020年10月30日前披露重组草案。 这是贵州三力在A股市场上市以来进行的首次资产重组。不过,看似平常的收购,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重要细节。 以德昌祥药业为例,该公司已被多次买卖。2004年10月6日,华瀚健康(00587.HK)斥资6882.27万元收购德昌祥药业80.44%股权。至2014年底,华瀚健康持有德昌祥药业99.7%股权。2015年2月28日,华瀚健康作价9200万元出售德昌祥药业99.7%股权。以此推算,德昌祥药业100%股权估值为9227.68万元。 当时,德昌祥药业99.7%股权的出售遭到华瀚健康中小股东的质疑。他们指出,一方面,德昌祥药业是华瀚健康的核心业务之一,在盈利能力尚可的情况下出售,匪夷所思;另一面,德昌祥药业、汉方药业均是从贵阳中药厂分拆而来,两家公司的高管至今仍有交叉,产品、业务也有很多重叠之处。贸然出售,无异于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尽管如此,出售德昌祥药业99.7%股权的交易最终仍得以完成。 2018年2月22日,嘉应制药发布公告,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德昌祥药业99.7%股权,预计交易金额不低于5亿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该交易引起市场质疑,监管部门多次问询。最终,嘉应制药称,由于德昌祥药业的分立将涉及药品药号及相关资质主体的变更和转移、销售合同修改、招投标主体的变更等复杂的程序和手续以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加之融资不畅,终止此次重组。 如今,贵州三力成为新的买家。不过,除德昌祥药业外,与其“同宗同源”的汉方药业也成为收购对象。这引起了更大的质疑。“汉方药业是华瀚健康的核心资产,华瀚健康已进入清盘程序,临时清盘人进场接管公司后,为何汉方药业的股权还能转出去?”刘先生在电话中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华瀚健康的股东、债权人在通过各种途径追索汉方药业的资产,贵州三力的重组行为涉嫌侵害华瀚健康股东、债权人的利益。 核心资产权属存疑 汉方药业到底是谁的? 天眼查数据显示,汉方药业成立于1996年3月19日,注册资本5307.89万元。目前汉方药业共有两名股东:自然人姚厂发(持股4.99%)、贵安新区顺祺商业运营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顺祺商业中心执行事务合伙人为贵州众石银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资占比0.01%),有限合伙人为兴贵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占比99.99%)。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兴贵投资100%股权。 2019年8月15日,顺祺商业中心受让贵州友利源商贸有限公司持有的汉方药业95.01%股权。蹊跷的是,贵州友利源2019年8月13日才获得汉方药业95.01%股权。这意味着,仅间隔两天,汉方药业的股权就发生变更,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贵州友利源转让出去的95.01%股权,其中的94.86%是从华瀚健康间接控股子公司贵州汉方医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处获得。 追溯过往公告,华瀚健康通过汉方医药间接持有汉方药业94.86%股权。2019年8月13日,汉方医药将汉方药业94.86%股权转让给贵州友利源。 华瀚健康多位股东提出质疑:2019年7月19日,香港高级法院下发临时清盘令。同年8月3日,临时清盘人进场,接管华瀚健康。在华瀚健康进入清盘程序的情况下,汉方医药为何能够将汉方药业94.86%股权转让给贵州友利源? 华瀚健康并未披露这笔交易。华瀚健康多位股东指出,依据香港主板公司上市规则第14章相关规定,汉方药业是华瀚健康当时最为核心的资产,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有重大影响,华瀚健康理应履行相应的审批和披露程序。不仅如此,包括汉方药业在内的5家华瀚健康旗下子公司都是2019年8月从华瀚健康体系转让至体外,理应将这些交易合并计算,华瀚健康也应对这些交易进行披露。“但至今我们都不知道为何这些交易在资产被冻结、临时清盘人进场的情况下,还能顺利地从华瀚健康体系内转出去。上市公司对这些交易也从未披露。” 收购风险重重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华瀚健康股东、债权人已经采取措施,试图阻止贵州三力的重组交易。 华瀚健康临时清盘人6月16日发送给公司股东的英文函件显示,截至2020年2月7日,华瀚健康共有十名债权人进行了申报,合计债权申报金额为18.15亿港元。其中,前五大债权人分别为DrivenInnovationLimited(华融国际子公司,申报债权金额6.47亿港元)、HaitongInternationalFinancialProductsLimited(海通国际子公司,申报债权金额5.25亿港元)、DesignTimeLimited(建银国际全资子公司,申报债权金额4.49亿港元)、ChinaGreatWallAMC(International)HoldingsCompanyLimited(中国长城资产子公司,债权申报金额1.81亿港元)、HuataiCapitalInvestmentLimited(债权申报金额0.13亿港元)。其中,前四大债权人申报债权金额合计18亿港元,占总债权金额的比例逾99%。 “华瀚健康债权人和公众股东对此案非常重视,正在筹划方案以阻止这笔交易。”刘先生说,7月22日华瀚健康上述多位债权人举行紧急会议,将采取多种措施保护自身权益。 这无疑给贵州三力的重组增加了变数。 值得注意的是,顺祺商业中心持有的汉方药业股权被冻结。天眼查数据显示,汉方药业共涉及44起法律诉讼。其中,43起均发生在2018年至今的时间段。 这或许解释了贵州三力此次重组特殊的交易设计。按照方案,贵州三力拟通过现金方式向汉方药业、德昌祥药业增资,取得两家公司不超过51%的股权。“或许是标的公司股权受限,导致此次重组采取增资而非直接购买股权的形式交易。”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分析称。 根据公告,贵州三力拟向资产控制方支付定金1亿元。根据双方协议约定,除交易双方对交易对价无法达成一致外,如因上市公司单方原因终止本次交易,则资产控制方有权不予退还上市公司所支付交易定金。 对此,北京一位资深律师指出,此次重组交易结构并无不妥。但是,由于此次重组资产权属存在争议,一旦华瀚健康股东、债权人追索相关资产,贵州三力将面临重组失败的风险。而重组资产最终作价是否公允,将直接影响到股东权益是否遭到侵害。
7月26日晚间,奥翔药业(603229)发布公告,拟终止前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撤回申请文件并重新申报。 奥翔药业表示,该方案非公开发行认购对象不满足证监会于3月20日所发布文件中关于战略投资者的相关监管要求。根据奥翔药业新拟定的定增方案,该上市公司拟募资4.2亿元,除实际控制人郑志国外,未明确其他认购对象。 资料显示,奥翔药业主要从事特色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为客户提供定制生产和研发业务。目前,奥翔药业产品主要分为八个大类,分别是肝病类、呼吸系统类、心脑血管类、高端氟产品类、前列腺素类、抗菌类、痛风类和抗肿瘤类。 2020年上半年,奥翔药业完成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62.38%;实现净利润5259.8万元,同比增长69.46%。 今年4月24日,奥翔药业与公司实际控制人郑志国、苏州礼康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上海涌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基金分别签署了《附条件生效的股票认购协议》,并于7月16日与上述3名认购对象分别签署了补充协议。 但 奥翔药业表示,经上市公司审慎分析并与监管部门、中介机构等反复沟通论证,此次定增董事会决议确定的认购对象对于公司而言不满足上述监管要求关于战略投资者的相关要求。经与认购对象协商一致,7月24日,奥翔药业与上述3名认购对象终止原协议。 7月26日晚间,奥翔药业披露新的定增预案显示,此次定增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但除郑志国外,其他发行对象尚未确定。 具体来看,此次奥翔药业定增股票数量不超过224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拟投资“特色原料药及关键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其中,郑志国以现金方式认购不超过1亿元。 公告显示,上述项目总投资4.49亿元,产品主要包括5个原料药产品和7个医药中间体产品。5个原料药产品,分别为拉坦前列素硝酸酯、非布司他、阿哌沙班、舒更葡糖钠、咪达普利盐酸盐;7个医药中间体产品分别为SK01、SK03、AGN-H、AGN-L、LA-05、BAL-01、BAL-02。 奥翔药业表示,通过实施上述募投项目,在下游制剂客户研发新药及报批阶段,上市公司即能提供相应的中间体或原料药,提高在其后期商业化生产阶段的采购黏性,提高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奥翔药业也能发挥原料药的产业技术优势,增加产品种类数量,扩大新型优势原料药的出口,以便在市场开发中获得更多主动权。 同时,奥翔药业强调,上市公司虽然通过了诸多全球医药行业巨头的现场审计甚至成为部分产品的合格供应商,但公司与行业巨头们的合作大多尚处于初期阶段,若要实现与其深度的合作,必须继续加强自身的生产规范建设。
7月22日,受收购和引进战投等利好吸引资金关注,康辰药业股价盘中创出55.49元的历史新高,截至11:30,早盘上涨8.33%,报收55.26元。 公开资料显示,康辰药业是国内医药行业专注于创新药的公司之一,2019年公司实现净利2.66亿元,但公司产品线单一,只有血凝酶“苏灵”。血凝酶市场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大概每年能保持10%左右的稳定增长。 7月14日,康辰药业发布公告称,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康桥资本。康桥资本是亚太地区拥有最丰富和成功的孵化、搭建创新型医药研发企业经验的投资机构。在《投资协议》中,康桥资本承诺3年内为康辰药业提供2个及以上创新药品种(其中至少包括1个三期临床创新药品种),或者新增创新药产品销售收入累计不低于人民币4亿元。 目前,康辰药业致力于抗癌创新药的研发,2020年5月份,CX1003(康尼替尼片)、KC1036双双进入一期临床试验,针对的都是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实体瘤的治疗。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CX1003对甲状腺癌髓样瘤、肾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骨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瘤均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此前,康辰药业开始通过收购密盖息资产进入骨科市场,获得密盖息注射剂、鼻喷剂60%权益,以及特立帕肽生物类似药商业运营权。 据悉,康辰药业正在招兵买马,准备全面启动密盖息注射剂的国内销售。密盖息国内销售高峰时,年净利在8000万元左右。康辰生物承诺,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密盖息相关业务在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8亿元、1亿元、1.2亿元,即三年共计税后净利润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 特立帕肽全球销售额在每年200亿元人民币,康辰药业收购的相关产品属于进口药,需在国内做补充临床试验,预计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在国内销售,但前景乐观。公司方面表示,并购业务推进顺利的话,明年开始,康辰药业的利润将有明显增长。
7月21日晚间,ST康美公告了上交所对公司实际控制人暨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马兴田及有关责任人的纪律处分决定。 上交所对马兴田及有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马兴田、副董事长许冬瑾、董事会秘书邱锡伟终身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同时公开认定时任财务总监庄义清,时任监事、总经理助理温少生,时任监事马焕洲10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纪律处分决定书》中再次重申康美药业在2016-2018年间虚增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及营业利润,虚增货币资金,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未按规定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情况等5项罪状。 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康美药业涉嫌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91.28亿元,累计虚增货币资金886亿元。其《2018年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共计36亿元。 今年5月14日,证监会公布了对康美药业的处罚结果。证监会表示,近日依法对康美药业违法违规案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决定对康美药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21名责任人员处以90万元至10万元不等罚款,对6名主要责任人采取10年至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相关中介机构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行政调查审理程序中。同时,证监会已将康美药业及相关人员涉嫌犯罪行为移送司法机关。 而在7月9日,ST康美曾发布公告称,马兴田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随后,康美药业的IPO保荐人和主承销商广发证券也遭到处罚。 7月10日,因广发证券在康美药业相关投行业务中的违规行为,证监会依法下发行政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 证监会称,拟对广发证券采取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的监管措施。 证监会决定,对广发证券14名直接责任人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分别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10年至20年、公开谴责、限制时任相关高管人员领取报酬等监管措施,并责令广发证券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追责,按公司规定追回相关报酬收入。 媒体统计显示,康美药业共进行了三次增发、一次配股、一次发行优先股,加上IPO融资,共计金额约166亿元。 此外,康美药业大股东康美实业2014年以来在广发证券及其资管子公司处实现了多达33次股票质押,涉及质押股票规模近40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