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肉签来A股了! 根据公告,康希诺A股将于7月31日IPO,发行数量为2480万股,本次公开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24,744.9899万股;发行价定为209.71元/股。按公布的发行价和公司总股本计算,康希诺市值约在500亿人民币左右。 以同样A+H上市的中芯国际为例,中芯国际港股市值为2100亿港元,而A股市值高达5500亿人民币。按市场追捧力度看,有很大提升空间。中一签康希诺(500股)所需金额为10万5千元,如果照此前回归A股的中芯国际首日涨幅200%计算,中一签将赚20万元。 康希诺生物已经在港股上市,今年受资本热捧,年涨幅高达300%。 康希诺生物背景介绍 康希诺生物于2009年在天津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高质量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的高科技生物制品企业。公司创始人团队都是原海外跨国药企担任高管的海归技术人才,在疫苗研发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经验,且公司其他的研发和管理人员也多为领域内有着丰富经验或高学历的技术人才。 公司研发管线丰富,目前在13个疾病领域有16个在研疫苗。公司产品线涵盖了肺炎、结核病、埃博拉病毒病、脑膜炎、百白破等一系列疾病,基本覆盖了主流疫苗市场。 疫苗研发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烧钱项目。康希诺官网显示,目前公司共有16种疫苗,其中仅有埃博拉疫苗已获新药批准,另有两款疫苗处于新药申请阶段,其他疫苗产品未实现商业化销售。因此,康希诺生物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 2017至2019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6444.91万元、1.38亿元和1.57亿元。而且,随着现有研发项目陆续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2020-2022年将要投入9-12亿元研发费用。康希诺此次在科创板上市,募集到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用途。 近期亮点:新冠疫苗撞线在即,牵手辉瑞推广脑膜炎疫苗 7月26日,康希诺生物发布公告称,已与辉瑞签署合作推广服务协议,授权辉瑞推广MCV4产品曼海欣。该产品是中国预防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潜在首创疫苗。 7月21日,康希诺公告称:全球医学界权威论文期刊《柳叶刀》发布了有关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临床试验II期研究结果的研究论文;结果显示,单针免疫后,绝大多数受试者体内激发了显著的免疫反应。这代表了我国新冠疫苗研发的最高水平。 6月29日,康希诺公告称:公司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已获得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颁发的军队特需药品批件,有效期一年。这一疫苗被允许在军队内部使用,从侧面佐证了疫苗疗效。 赛道优秀,我国疫苗市场增长迅速 我国是疫苗生产第一大国,在庞大人口基数支持下,疫苗市场快速增长。按销售收入计,国内疫苗市场总规模由2014年的23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的42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32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9%。 来源:康希诺招股书
新冠疫苗第一股康希诺登陆科创板进入倒计时!7月31日,康希诺将正式申购。 值得注意的是,A股生物疫苗行情已经不能用“火热”形容。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30日,生物疫苗概念股已经有17家股价翻倍(按后复权方式)。 生物疫苗股行情与市场频频传出的利好消息紧密相关。 近日,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表示,国药集团旗下的新冠疫苗获批进入国际三期临床试验,大概三个月左右就能完成临床试验,同时进入最后的审批阶段,年底前应该可以上市。 多位企业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公司已经组织人员自愿接种新冠疫苗。但记者未了解到是哪家企业所研发的新冠疫苗。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新冠疫苗还没有获批上市,已经被提前“预定”。新冠疫苗未来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对此,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向记者表示,新冠疫苗的研发关系到国家安全,其对企业的价值已经超过“市场前景”。 不过,在史立臣看来,未来新冠疫苗的研发前景取决于两个因素:新冠疫情是否可持续。如果像埃博拉病毒一样,研发出来之后随着疫情的消失,其市场价值也很低了。如果新冠疫情常态化,与人类长期共存,尽管这并不是所有人想看到的,但对于疫苗研发成功企业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竞赛 100个项目同时进行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0个新冠病毒疫苗项目同时在研。其中,中、美、英三个国家的疫苗项目均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据了解,疫苗的研发已经经历过减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结合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技术不断迭代过程,当前以DNA疫苗、mRNA疫苗、重组载体疫苗等新技术路径开始不断涌现。 图片来源:康希诺生物公众号 我国多个新冠疫苗在研项目已经完成了临床二期接盲。6月11日,康希诺生物与军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联合开发的Ad5-nCoV率先完成II期临床试验揭盲;6月14日,北京科兴中维生物的灭活新冠病毒疫苗Ⅰ/Ⅱ期临床揭盲。6月16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所新冠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揭盲;6月23日,国药中生宣布,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III期)试验在阿联酋启动。 6月25日,康希诺生物与军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联合开发的Ad5-nCoV获得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颁发的军队特需药品批件,有效期一年。 7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由阿里健康和美国细胞出版社(CellPress)共同举办的网络研讨会上表示,自己已接种一实验型新冠病毒疫苗。这也让外界对接种新冠疫苗的信心大增。 未获批就被订购 市场前景如何 在疫苗研发进展顺利的背景下,新冠疫苗的全球化供给也引发关注。 工信部官网消息,7月27日,工信部在京召开的202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要做好疫苗规模化生产准备工作。 7月20日,辉瑞与BioNTech与英国政府达成协议,将为其提供3000万剂新冠候选疫苗。而此前,辉瑞/BioNTech与美国政府签署了一项更大金额的疫苗协议。根据协议,辉瑞/BioNTech共同开发的mRNA新冠候选疫苗BNT162在获得美国FDA授权或批准后,美国政府将在收到首批1亿剂疫苗,并向其支付19.5亿美元,之后,美国政府还可以再购买多达5亿剂。这也就意味着美国政府将拥有最初生产的1亿剂疫苗。 全球新冠疫苗竞速的背景之下,其钱景如何引发关注。 安信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就国内市场而言,综合考虑我国新冠防控政策并参考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模式,预计我国未来大概率会对新冠疫苗采取集中收储为主、二类苗销售为辅的模式。假设我国新冠疫苗未来接种率为60%-80%,接种程序为2针/人份,收储均价为20-30元/支,对应国内市场空间为336亿元-672亿元,按净利率50%计算,对应利润空间为168亿元-336亿元。就国外市场而言,预计我国新冠疫苗主要出口至中低收入国家,假设我国出口新冠疫苗接种率为10%-15%,接种程序为2针/人份,出口均价为2.5美元/支(参考阿斯利康定价),则对应出口市场空间为125亿元-187亿元,按净利率40%计算,对应利润空间为50亿元-75亿元。 对于资本市场的火爆,史立臣认为,应该更客观地对待此事。
年初以来,南下资金持续涌入,截止7月29日,年内累计流入资金达3826.1亿港元,其中近三个月流入就高达1348.2亿港元。在南下资金加持之下,港股通标的尤其是其中的新经济及生物医药概念股更是获得了喜人的表现。 近期,港股生物医药B类股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固,涌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投资标的。就在7月29日,板块再次集体走强,涨幅高达3.2%,其中将于科创板上市的康希诺生物收涨近12%,新药获批的复宏汉霖、最近在科创板上市的君实生物等涨幅超4%,而于今年四月下旬登陆港交所后资本市场表现亮眼的康方生物(09926.HK)在盘中亦一度涨近6%,收盘录得逾3%的涨幅。近日,康方生物基本面接连被一众机构券商集体认可,并且根据摩根大通研判,其有望于9月被纳入港股通预期标的,投资价值凸显。 1、基本面优异,获机构集体看好 早前,摩根士丹利于7月15日及16日发布两篇研报,重申对于公司的"增加比重"评级,并上调目标价至37.9港元。另外,富瑞集团于7月21日在首次覆盖公司中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看高至50港元。中金公司以及交银国际亦于7月7日首次覆盖公司,分别给予"跑赢大市"及"买入"的评级,分别给予39.94港元和45.89港元的目标价。 中金公司研报预计该公司2035年收入将超过179亿元人民币,康方生物独特的产品平台已获得国际领先的大型医药公司的有效验证,所有侯选药物均通过ACE平台进行筛选,而集团专有的Tetrabody技术可以帮助公司克服双特异性抗体在化学制造和工艺过程中出现的挑战。同时,公司与默克及中国生物制药等大型医药公司的合作也凸显集团强大的内部研发能力。 交银国际研报认为,康方生物研发管线极具竞争力,包括逾20个拥有全球权利的候选药物在研。与此同时其测算,康方生物2019-23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161%,2023年实现盈利,主要受益于其核心产品AK105(潜在同类最佳的PD-1单抗)和AK104(潜在全球首创的PD-1/CTLA-4双抗)分别在2021和2022年获批上市,以及后续跟进的极具潜力的另一个双抗产品AK112(潜在全球首创的PD-1/VEGF双抗)。该行预计,其12个临床阶段在研产品的临床数据更新和试验进展将是近期的主要催化剂。 富瑞集团研报强调,公司专有的研发平台能够产出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首创的单一疗法或组合疗法,早期向默沙东授权体现公司具有高品质和前瞻性,与中国生物制药合作有助于AK105商业化落地。 摩根士丹利则基于公司具有丰富的在研抗体候选药物、具有强大的内部研发引擎和双抗技术以及与中国生物制药的合作潜力,研判认为公司估值与同业相比仍有提升空间。该行关注公司PD-1/CTLA-4双抗在研新药AK104近期开展的包括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1L-HCC)的Ib/II期的一系列临床研究,并注意到近期美国FDA批准了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 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O药+Y药")联合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晚期肝癌,认为AK104在包括宫颈癌、肝癌和PD-(L)1复发难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在内的适应症中将可能有较高的成功概率。同时,鉴于早期临床研究显示出AK104具更好的药物安全性,该行认为其有望优于纳武单抗与伊匹单抗的联合疗法。 2、有望获纳入南向港股通标的 此外,7月28日摩根大通发布行业研究报告,其根据平均市值、流动性和恒生综合指数等因素对今年9月可能被纳入或调出港股通的名单进行预测,指出有8只标的为潜在入选对象,康方生物(9926.HK)也被囊括其中。 目前,内地投资者对南向投资港股的兴趣日益浓厚,现时港股市场大热板块为生物科技当之无愧,若能被纳入深港通及沪港通,无疑会对股票交投量以及内地投资者情绪注入一剂强心针,而能被纳入港股通标的之生物科技企业,无疑也将会成为国内基金公司建仓所投标的新一轮热点。此次康方生物有望被纳为港股通计划的公司,相信也将引来资金提前埋伏,及至后续在南下资金的支撑下,其流动性也将得到改善,估值有望得到进一步催化。 3、结语 今年来港股市场生物科技板块牛市渐显,而近日,恒生指数公司亦宣布,根据交易所主板上市规则第18A章的生物科技上市公司,将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之选股范畴,新措施将从截至6月30日指数季度检讨开始实施,意味最快8月被纳入综合指数,这也将有望带动生物科技板块进一步走强。 考虑到当下内地资金南下"扫货",推动港股投资情绪高涨,带给生物科技板块未来上涨强烈信心,作为港股通潜在入选标的,基本面具备支撑的康方生物也将有望借助多重利好迎来更大的市场追捧热度,估值有望看高一线。
7月27日,君实生物(688180.SH)收盘价再创新低。截至当日收盘,君实生物报收107元,股价跌幅6.44%,公司总市值932.27亿。此时距离君实生物上市首日最高股价已跌去51.5%。 7月15日,君实生物登陆科创板。上市当天,君实生物以216元股价高开高走,盘中一度冲高至220.4元,较55.5元/股的发行价涨幅超过290%,市值接近2000亿元;而后股价大幅回落,当日报收151元。此后,君实生物股价连跌数日,股价跌至百元线附近。 截至发稿前,君实生物股价仍在持续下探,目前股价报105.46元。 成立8年三次上市,累亏超20亿 君实生物千亿市值背后是仅有7个亿的营收和连年同等规模的亏损,以及出色的资本运作手段。 公开资料显示,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12月,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尽管成立不到8年,君实生物已经先后三次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首家“新三板+H股+A股”公司。 2015年新三板大热之时,君实生物在当年8月挂牌新三板;而后抓住港交所开放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IPO契机,于2018年12月赴港二度上市。今年,君实生物再次登陆科创板。 连番闯关只为融资输血。相关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8年12月,君实生物共经历10轮大大小小的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48亿元。此次科创板上市,君实生物再次募得44.97亿元。 从自身造血能力来看,2019年以前,君实生物几乎无实质性收入,直至2019年2月,公司首个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正式上市销售,当年实现营收7.75亿。与此同时,君实生物2019年依然亏损7.47亿。 2013年至今,君实生物累计亏损超过20亿,且亏损幅度逐年增加。2017-2019年,公司分别净亏损3.17亿、7.23亿、7.47亿。 君实生物表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4.56亿至5.61亿,同比增长47.34%至81.28%;预计仍将亏损5.63亿至6.81亿,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公司称,亏损扩大主要由于连年剧增的研发费用支出;而随着新药上市申请、新药市场推广等销售费用支出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剧公司的经营、财务压力。 2017-2019年,君实生物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2.75亿、5.38亿、9.46亿,年复合增长率达85.38%。君实生物曾在招股书中提及,未来三年研发管线主要药品的研发投入预计还将超过40亿。 而在销售费用方面,2019年,君实生物销售费用支出达3.2亿,销售费用率为41.29%。 核心产品市场受限,价格压力下盈利前景未明 截至目前,君实生物共有21项在研产品,其中包括19项创新药、2项生物类似药。除了已上市的“拓益”,公司还有一款UBP1211进入了新药上市申请环节。 除此外,君实生物的在研药物大多处于临床前或临床I期阶段,距离研发成功上市还遥遥无期。短期内,拓益仍将是君实生物的唯一收入来源。 拓益曾是国内首个国产PD-1抗体药物,信达生物“达伯舒”、恒瑞医药“艾瑞卡”的获批时间均晚于拓益。 然而,诞生至今,拓益的适应症只有用于黑色素瘤的二线治疗。据悉,2019年新发黑色素瘤病人中,能够适用于该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仅有2400人,市场规模有限。 君实生物PD-1研发进程 竞争对手中,恒瑞医药的艾瑞卡于今年5月获批用于晚期肝癌的二线治疗;在此之前,信达生物也提交了“达伯舒”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 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发病率最高的前五大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其中肺癌和肝癌死亡率居于前两位。 日前,君实生物披露,拓益针对治疗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鼻咽癌适应症,和治疗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适应症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得优先审评。 但相比肺癌和肝癌庞大的患者基数,君实生物的拓益短期内商业化效果有限。 君实生物另一款待上市产品UBP1211为修美乐生物类似药。 目前,国内修美乐生物类似药赛道已然十分拥挤。到其上市时,在生物类似药方面,君实生物将直接面临百奥泰、海正药业、信达生物、复宏汉霖四家产品竞争,先上市产品必然具有先行优势。 另一方面,本因价格昂贵不占优势的原研药修美乐在2019年11月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进入国家乙类医保,价格也从7820(40mg)骤降为1290元。 在原研药和先上市生物类似药的双重夹击下,君实生物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推高君实生物市值的因素还包括其参与新冠抗体药物研发。今年3月,君实生物宣布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开发新冠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 中和抗体是一种可通过中和或抑制病原体(例如病毒)的生物学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侵害的治疗性抗体。抗体疗法具备多种优势,能够同时用于治疗和预防,安全性上有所保障,且还可以通过工程化实现药物量产,从而保证临床大量应用。 今年5月,君实生物还与礼来制药达成2.55亿美元新冠病毒抗体授权合作。目前,中和抗体研发已进入I期临床试验阶段。
新冠疫苗新股发行,有望成为超级大肉签! 未来一周(7月27日-7月31日),又有11只新股安排发行,在当下举世的新冠疫苗研发,与陈薇院士团队合作研发新冠疫苗的康希诺也要来A股了,预计中一签投资者可能赚超20万。要知道,刚刚就有疫苗股康华生物(300841)创造一签赚29万的纪录。 康希诺7月31日(周五)发行,最新H股股价为215港元,折合人民币为195元,总市值为479亿港元。按港股股价预计A股发行价或定在200元左右,一签500股金额为10万元左右,新冠疫苗第一股的概念,上市首日很可能大涨200%甚至更高,一签或赚超20万元。 康希诺之外,还有高测股份、华达新材(605158)、西域旅游(300859)、亿华通、敏芯股份、华丰股份(605100)等10只新股也排在发行日程中。 新冠疫苗第一股 或成就20万大肉签 本周11只新股中,7月31日周五发行的康希诺特别值得,该股在港股已经上市,如今又要在科创板上市,虽然目前发行价还未定,但参照港股预计发行价有望达200元。近期科创板首日常有惊人表现,只要首日涨幅达200%,则一签将赚20万元;如果首日涨300%,则一签将赚30万元。 康希诺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2480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0.02%;本次发行原股东不进行公开发售股份,发行人核心员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参与战略配售的认购规模不超过5924万元。 今年以来,港股康希诺生物―B一度暴涨超300%,最新涨幅也有265%。股价暴涨被认为与新冠疫苗研发有关,康希诺与陈薇院士团队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于国内率先开启了临床试验,并于4月全球率先进入二期临床试验有关。 6月29日早间,康希诺生物股份(600201)公司(康希诺生物-B,06185.HK)公告披露,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获得军队特需药品批件。 发行价或历史第二高: 募资10亿用于新冠疫苗研发 而康希诺发行价若达到200元,也将成为A股史上的超高价。2000年以来的A股发行价中,将仅次于今年2月份同样是科创板上市的石头科技,石头科技发行价为271.12元。 根据康希诺生物招股说明书,截至2020年3月31日一季度,康希诺生物实现营收403万元,同比增长605.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310.3万元,同比收窄48.94%。由于疫苗产品尚未实现商业化销售,康希诺在报告期还未实现盈利,此次科创板IPO采用的第五套上市标准。 此次上市,康希诺生物计划募资10亿元,其中,5.5亿元将用来投资其生产基地二期建设,1.5亿元用于在研疫苗研发,5000万元用于疫苗追溯、冷链物流体系及信息系统建设,余下2.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有此前报道称,康希诺生物的新冠疫苗产业化基地现阶段正在建设当中,未来产能预计将不低于2亿剂,而此次A股科创板发行募资将给予该款疫苗开发强力支持。 7月以来科创板新股涨幅惊人: 盘中最高暴涨1000% 7月以来,科创板新股爆发力十足,一些热门题材的新股涨幅惊人。 7月9日上市的国盾量子盘中暴涨1000%创纪录,收盘仍涨924%,中签投资者暴赚,一签赚达18万元。7月22日上市的芯朋微、力合微带着芯片概念首日涨幅也超300% 新股赚钱效应爆棚: 一签狂赚29万 生物疫苗股康华生物一签赚29万元。 新股赚钱效应爆棚,一签赚10万、20万的频出,生物医药股康华生物、甘李药业(603087)分别一签赚29万、20万。国盾量子、三人行(605168)、云涌科技、万泰生物(603392)等也一签赚超10万元,其中国盾量子、云涌科技等多只为科创板。 全球一天新增新冠病例超28万 根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7月25日,世卫组织发布最新一期新冠肺炎每日疫情报告,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284083例,死亡新增6270例。疫情最为严重的美洲区域确诊病例达到8292311例(新增170611例),死亡329699例(新增4074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7月25日17:33(北京时间26日05:33),美国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已达到4154361例,死亡病例达到146143例。当地时间7月24日17:33时至7月25日17:33期间,美国新增病例63299例,新增死亡病例1080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7月26日消息,据朝中社26日报道,朝鲜边境城市开城市发现1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报道称,这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患者三年前逃至韩国,7月19日非法越过朝韩边境返回朝鲜。朝方根据此人的上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液检查结果判断其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24日,朝鲜已经将开城市彻底封锁。25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扩大会议,金正恩宣布该地区实施紧急状态,将国家紧急防疫体系转为最大紧急体制。 “
中信建投指出,7月全球新冠疫苗临床有重大进展,康希诺生物、牛津大学/阿斯利康、BioNTech/辉瑞公布的1、2期临床试验数据均表明其新冠疫苗安全,免疫原性取得积极进展,支持进一步研究。此外,近期海外新冠疫苗订单持续落地,美国政府的订单单价有重要参考价值(每人份38美金(2针))。建议重点关注新冠疫苗相关标的康希诺生物、康泰生物、智飞生物、沃森生物、万泰生物、华兰生物、复星医药。
天风证券(601162)指出,全球全力推进新冠研发,国内多路径同时推进,最快产品结果有望在四季度揭晓。新冠疫情为企业带来新技术布局时机,重点关注疫苗行业优质公司。在监管强化、国产大品种驱动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疫苗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优质企业的优势、稀缺性将进一步体现,二季度以来重点品种批签发表现强劲,行业恢复快速增长,新冠疫情有望加大居民预防保健意识,大幅提升接种率,新冠疫苗的研发为各个企业带来新技术、平台良好布局时点,推荐沃森生物(300142)、智飞生物(300122)、康泰生物(300601)、华兰生物(002007)、长春高新(000661)等,建议关注康希诺生物、西藏药业(600211)、复星医药(60019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