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敢为人先”,这次浙商又跑在了前面:前有钟睒睒执掌的万泰生物在3个月内市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后有王振滔掌舵的康华生物34个交易日股价挺进千元。 钟睒睒和王振滔均为知名浙商,分别是农夫山泉和奥康国际的掌舵者。两人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成就了“大自然的搬运工”和“中国鞋王”两大传统行业标杆,也缔造了如今涨势如虹、前景广阔的两大“生物”新经济样本。 把“生物”二字写进名字的两家公司,主业均围绕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展开。其中,康华生物主攻狂犬疫苗,万泰生物手握戊肝疫苗、二价HPV疫苗等拳头产品。 创立康华生物16年的温州商人王振滔、“蛰伏”万泰生物近20载的诸暨老板钟睒睒,与时间做朋友,终于尝到新兴产业的甜味。 比茅台还赚钱的生意 “今天对康华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天。16年前我创办康华生物时,很多人并不理解。但因为相信和坚持,才铸就了康华的今天!”在康华生物上市仪式上,王振滔动情地说。 市场很快给出了正向反馈。在上市后的短短34个交易日里,康华生物股价累计涨幅逾10倍。截至8月4日,公司股价报收于887元,仅次于贵州茅台,稳坐沪深两市第二高价股的宝座。 是什么支撑起公司如此高的股价?招股书显示,康华生物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疫苗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拥有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等上市产品。 据悉,作为国内首个上市销售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康华生物的疫苗打破国内狂犬病疫苗沿用动物细胞制备的局限,具有无引入动物源细胞残留DNA和动物源细胞蛋白、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保护持续时间长等优势。 2017至2019年,康华生物实现营收分别为2.62亿元、5.59亿元、5.5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446万元、1.54亿元、1.87亿元。其中,绝大部分营收和净利润来自狂犬疫苗。 股价紧追茅台,赚钱能力也不甘示弱。过去3年,康华生物狂犬疫苗的毛利率分别为90.34%、94.79%、94.80%,超过了茅台。 康华与奥康 回溯康华生物的成长历程,2004年,公司前身康华有限由奥康集团、王振滔及其妻子林丽琴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共同设立,总出资额为1000万元。 王振滔表示,当初给企业取名“康华”,源自他的一个梦想:康华,意为健康中华。 经过多轮融资和股权转让,本次发行前,王振滔直接持有康华生物18.375%股权,通过奥康集团间接控制公司21.4375%股权,合计持股比例为39.81%股权,为公司实控人。目前,王振滔的持股比例约为30%。 纵观王振滔的创业历程,“变”字可谓贯穿始终:1965年,王振滔出生于浙江永嘉县黄田镇,因家境贫寒辍学,做过3年木匠,跑过5年推销。 1988年,他逆境起家,创办奥康集团的前身永嘉奥林鞋厂。 1995年,奥康集团正式成立,为温州鞋革行业第一家集团公司。 2004年,王振滔出资设立康华有限。 2012年,奥康国际登陆A股主板;8年后,康华生物在创业板上市。 近年来,老牌鞋企面临行业下行。2019年,奥康国际营收为27.26亿元,同比下降10.41%;归母净利润为2249.72万元,同比下降83.57%。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锐减96.77%。 这边是“老本行”遭遇行业寒冬,那边是新产业迎来需求爆发。康华生物在近期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表示,未来随着宠物市场规模的扩大、暴露前免疫知识的普及,人用狂犬病疫苗仍有需求增长的空间。 康华生物还上修了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至1.85亿元,同比增长112.33%至118.23%。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新秀”康华生物当前市值约532亿元,而“老牌鞋王”奥康国际如今的市值不到34亿元。以目前王振滔持有康华生物约30%股份计算,其持股市值约160亿元。 钟睒睒“孵金蛋” 随着万泰生物今年4月登陆A股,农夫山泉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曾坚称“不上市”的钟睒睒,也开始全面铺开他的资本版图。以其98.38%控股的养生堂为核心平台,一个涉及饮用水及饮料、诊断试剂及疫苗、保健品及健康食品、化妆品、种植及房地产等行业的商业帝国已然崛起。 8月4日,万泰生物股价收报260.31元,上市至今累计涨幅逾1778%。这家公司究竟有何魅力? 资料显示,万泰生物主营体外诊断试剂、体外诊断仪器与疫苗研产销:在体外诊断领域,公司产品主要有艾滋病毒诊断试剂、乙肝诊断试剂等;在疫苗领域,公司产品主要有宫颈癌疫苗等。 成立于1991年的万泰生物,最早是中外合资企业,后被港资企业香港新维收购。2001年,香港新维实控人田飞、田津英因医药市场不完善等原因,拟将所持万泰有限股权转让。 机缘巧合的是,当时养生堂和万泰有限恰好均与厦门大学合作,钟睒睒在得知香港新维的出让意向后,即与田飞、田津英商谈股权转让事宜。 最终,养生堂斥资1710万元受让万泰生物95%股权。目前,钟睒睒的合计持股比例为83.56%。 据招股书披露,万泰生物2016至2018年分别实现营收8.44亿元、9.5亿元和9.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1.11亿元和1.12亿元。 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成功研发,给万泰生物再添一把火。今年3月,万泰生物与厦门大学合作研发出了基于Caris200全自动发光平台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并通过国家应急审批,即刻用于诊断。 另外,首个国产二价HPV疫苗近日问世,背后也浮现万泰生物的身影。据披露,该国产二价HPV疫苗只需打两针,有望以低于千元的价格打破国外垄断。 农夫山泉赴港上市 与此同时,养生堂的“台柱子”——农夫山泉也加紧上市动作。7月31日,证监会核准农夫山泉发行不超过13.8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完成本次发行后,公司可到港交所主板上市。 农夫山泉在招股书中披露了自己的赚钱能力:2017至2019年,公司3年累计净利润119亿元。其间,公司分红达103.32亿元,其中钟睒睒揽得90.37亿元。 回顾钟睒睒的发家史:1954年,钟睒睒出生于浙江诸暨,中途辍学的他做过瓦匠,也干过木工,后来听从父母的建议去了电大,并辗转到《浙江日报》农村部当记者。 1988年初,国家批准设立海南经济特区。钟睒睒决定投入这场“淘金热”,正式开启商业历程。 1993年,钟睒睒创立养生堂品牌,并凭借“养生堂龟鳖丸”一炮走红,挖到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此后,养生堂逐步发展成一家集药品、保健品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药品保健品企业,成为钟睒睒日后资本版图的核心主体。 1996年,钟睒睒回到浙江创立了农夫山泉,目前已囊括农夫山泉、水葡萄、茶、东方树叶、农夫果园等水饮品牌。 2001年,钟睒睒投资入股万泰生物,为大健康版图拼上重要一块。 2020年,万泰生物成功登陆A股,农夫山泉向港股发起冲击。未来,农夫山泉的股价能否像它家的水一样“甘甜”?市场翘首以待。 浙商“双创”动静大 曾有人把浙商总结为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如今,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下,“变中寻机”是浙商精神的时代新意。 今年6月11日,一身T恤打扮的丁磊率网易在港交所上市,公司股份代号为9999.HK。目前,网易港股的最新市值为5079亿港元,同期美股市值为648.2亿美元。 同日,以吴晓波频道为核心主体的杭州巴九灵也在浙江证监局披露了上市辅导文件,正式开启IPO之路。 截至目前,浙江已有11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科技创新、模式创新齐头并进;资本助力、主业发展双轮驱动——两大生物公司“珠玉在前”,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正积极投身新经济的滚滚浪潮。
疫苗股已经炙手可热! 今年A股哪家强? 疫情防控的“胜负手”,疫苗概念股当仁不让地走在了前端,成为市场最耀眼的“星”。从疫苗研发到基因技术,就连冷链、灌装、疫苗瓶子等板块也加入上涨大军,可谓一粘疫苗就火。 今年以来,生物疫苗指数(884129)涨幅达117.11%,远高于同期各大市场指数表现。年内万泰生物(603392)、达安基因(002030)涨幅超300%,另有智飞生物(300122)、沃森生物(300142)、华兰生物(002007)等十余只疫苗概念股涨幅超100%;更有新股康华生物(300841)怒刷20个涨停后仍一路上行,目前股价为951.5元/股,为发行价的13.5倍,中一签可赚44万。 风口之上,该狂欢还是冷静?近日,多家生物疫苗概念上市公司提示风险,提请投资者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疫苗概念股大涨 近日,疫苗研发捷报频传。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0个新冠病毒疫苗项目同时在研。其中,中、美、英三个国家的疫苗项目均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随着研发的持续推进,新冠疫苗的规模化指日可待,疫苗股再度站上风口。 近一个月来,疫苗研发及制造板块涨幅达51.7%,大幅领先同期沪深市场各大市场指数表现。其中,西藏药业(600211)以月涨幅146.89%领衔板块,另外,复星医药(600196)月涨幅亦超100%,智飞生物、万泰生物涨幅达95.23%、80.27%。 值得一提的是,与前期略有不同,本轮疫苗概念股上涨大军中再添“新丁”,冷链、冷藏、疫苗瓶子等相关板块也闻风起舞。据业内人士预测,疫苗研发成功后冷链运输市场的新增量在7.2倍以上,此外还有巨大的海外市场,全球的冷链运输需求将非常巨大,相关疫苗冷链企业面临机遇。 主营药品、医疗器 械批发和零售业务的英特集团(000411)因涉及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业务,于7月24日开启“连板”模式,截至8月3日,已连续7个交易日涨停;主营智慧家电、商用展示柜的澳柯玛(600336)因涉及生物医疗冷链业务,也于上周开启上行模式,自7月29日以来已连续4天涨停;另外,正川股份(603976)、君正集团(601216)、仙鹤股份(603733)、阿科力(603722)亦进入连涨模式。 相关公司纷纷提示风险 面对日益走高的股价和高企的市盈率,多家疫苗产业链上市公司发布股价异动公告,提示投资风险。 8月4日,疫苗研发板块月涨幅冠军西藏药业发布风险提示公告,表示公司与斯微生物合作涉及的预防性疫苗产品在中国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后续还需要经过临床试验批准、临床 I 期、II 期和/或 III 期试验、上市批准、生产设施认证/核查(如适用)等主要环节,方可上市,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若研发失败,已支付给斯微生物的资金、相关临床费用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 万泰生物亦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和疫苗两大类,其中疫苗业务在整体收入比重不足2%,且目前仅有戊肝疫苗、双价宫颈癌疫苗(HPV2 价)两个产品。 冷链物流、疫苗瓶概念公司也针对市场传闻,做出风险提示。 澳柯玛表示,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智慧家电、商用展示柜等产业,生物医疗冷链产业规模较小,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比重很小。同时,公司为冷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不直接从事冷链物流运输业务。 正川股份表示,目前公司未接到相关市场传闻的疫苗瓶批量采购订单。即使短期内接到相关采购订单,预计采购数量也相对有限,实际产生效益有限,不会对公司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现阶段公司仅通过外购中硼玻璃管生产中硼玻璃瓶,且中硼玻璃瓶在公司产品结构中占比较低。 阿科力针对近期媒体报道的COC/COP产品可运用于生产疫苗瓶的消息,透露目前相关项目仍处于研发过程中,且是否用于身处疫苗瓶还有待验证;仙鹤股份则明确表示公司未涉及疫苗包装相关业务,澄清市场传闻;蚂蚁概念加身的君正集团亦表示不涉及血液制品、生物医药和冷链物流业务。 还能追涨吗? 疫苗板块行情火爆,短期涨幅较大,后续还能继续追涨吗? 天风证券(601162)研报指出,在监管强化、国产大品种驱动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疫苗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优质企业的优势、稀缺性将进一步体现,二季度以来重点品种批签发表现强劲,行业恢复快速增长,新冠疫情有望加大居民预防保健意识,大幅提升接种率,新冠疫苗的研发为各个企业带来新技术、平台良好布局时点。 需要注意的是,疫苗研发到上市的周期较长,在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批准、临床试验、上市批准、生产设施认证/核查等环节,研发风险较高,企业业绩并不能随着研发的推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内部分化将会凸显;而在疫苗瓶供给端,按照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经初步估算,可年产各类疫苗瓶80亿支以上。新冠疫苗玻璃瓶不够用的情况,在中国市场上大概率不会发生。 华安证券(600909)建议,投资者可重点关注研发实力较强、疫苗研发进度靠前和重磅疫苗产品布局良好的公司。 记者关注到,智飞生物、沃森生物近期遭北上资金减持。7月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减持智飞生物1045.82万股,截至8月1日最新持股为3779.39万股;8月3日,智飞生物遭北上资金净卖出超3亿元,已连续两日被净卖出;沃森生物遭北上资金减持1261.09万股,截至8月1日最新持股为7857.78万股。
长链二元酸是指含有10个或以上碳原子的直碳链芳香族饱和二元羧酸,这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这么生硬地说大家似乎仍无法理解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简单来说,这就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用来合成香料、药品、特种尼龙、聚酰胺热熔胶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特殊化学品。这种新兴的生物材料在自然中是不存在的,国外主要以化学生产法为主。 随着国内汽车、电子、通信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于长链二元酸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由于早年没能掌握规模化的生产技术,我国的这一行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只能依赖进口。直到凯赛生物(行情688065,诊股)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实现产业化。 1、连续三年营收超10亿,公司领域内全球领先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6,269万元、175,711万元和191,61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3,272万元、46,629万元和47,888万元。资料显示,2017-2019年度,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比重分别为99.62%、99.70%和99.56%,占比较高。公司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预计2020年上半营业收入为81,300万元至88,377万元 ,同比下降约22.42%至下降15.67%;预计实现净利润22,399万元至24,813万元 ,同比下降约8.57%至上升1.28%。 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领域内,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 2、科学家看准行业缺口转型企业家,曾帮助两位诺贝尔获奖者 凯赛生物的创始人刘修才,原本是一名科学家,但看到了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急需,义无反顾地转型为企业家,带领凯赛生物突破困境,创下一个又一个纪录。 刘修才在恢复高考那年,从老家安徽滁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当时的校长是郭沫若,还有华罗庚任数学系主任,师资力量可以说是在全国都是领先地位的。读本科期间,他听从化学系主任卢嘉锡的教诲,勤奋用功,努力拿诺贝尔奖。在杨振宁、李振道的成功后,刘修才也成为了赴美圆梦的学子中的一个。 刘修才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他所在的实验室与瑞士的研究所有着合作,当时这个研究所先后产生了两个诺贝尔奖得主,而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两位获奖者的实验样品都是由刘修才制作的。渐渐地,在学习过程中,刘修才不再以获得诺贝尔为目标,他把目光放得更远,他想要对一个行业产生影响,让这一个行业可以造福人类。 3、放弃美国十大药企职位回国,投入实验室个人出资实现生物科技强国 后来刘修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做完了博士后研究后,进入了美国十大药业企业之一的山度士公司,并且迅速升职。 1993年刘修才应邀参与全国政协在纽约召开的侨领会议,作为这场会议最年轻的参会者,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对于人才、对技术的渴望,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在美国待遇优渥的工作,回到了国内,发展起自己的事业。 回国后的刘修才并没有接受政府部门给他安排的领导岗位,而是选择低调地进入实验室,开始他的实验和创业。“维生素C”项目的成功让他看到了生物化工的发展潜力,在1997年,他个人出资创立了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开启了他的生物科技强国之路。 公司成立初期,刘修才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带领着团队一遍遍实验,一遍遍完善,最终公司走上了正轨,开始了稳步快速发展。在携手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成功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后,凯赛生物已经有了完整的产业链,再加上良好的市场营销策略,现在已经是世界上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最大的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4、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巨大,国产代替进口空间广阔令人期待 生物产业作为如今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之一,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生物制造是革命式的生产方式,通过加工和转化,为社会提供了无数工业产品,同时由于制造过程较为绿色,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物制造产品平均节能减排30%-50%,未来潜力将达到50%-70%。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10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凯赛生物的主营业务占比较重,在领域内,全球市场预计将在今年达到437.7亿美元,但国内目前的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进口量仍维持在近80-100万吨水平。 凯赛生物在领域内可以说为国产代替进口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公司在本次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本次大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主营业务的相关投资项目,意在扩大主营业务的规模。在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的同时,凯赛生物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也将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凯赛生物的产能利用率也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下游的应用市场也在不断扩张,公司的发展情况让人十分期待。
近日,量子生物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中表示,公司在二季度全面复工复产后,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微生态营养与医疗业务两个板块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得到恢复,同比上年二季度有较大的增长。 “但2020年上半年经营成果仍受一季度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本报告期的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仍有所下滑。”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量子生物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3692.3万元至4923.07万元。 据介绍,量子生物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睿智在生物药发现、生物与药理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与早期毒理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在药物发现、临床前CRO领域规模行业前三。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得益于国内在抗疫防疫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国外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在无法完成复工复产的情况下,提高了医药研发离岸外包,部分订单向中国CRO转移。 此外,2018年,量子生物开始在江苏启东投资扩建生物药CDMO产能,预计未来有望达到1.35-1.8万升。据介绍,启东项目建成后,公司的生物药CDMO业务将覆盖临床Ⅰ、Ⅱ、Ⅲ期及药品上市后的商业化生产阶段,从而实现生物药早期发现、工艺开发和生产的全周期服务,该项目计划在2020年下半年陆续投产,CDMO产能持续拓展,有望成为业绩新增长点。
8月3日,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物股份”或“公司”)发布公告称,在前期获得农业农村部核发相应疫苗新兽药注册证书的基础上,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和《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经农业农村部审查,准予生物股份全资子公司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宇保灵”)生产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C87001株)。 公告显示,新兽药产品于2013年获得临床批准,经临床试验后,金宇保灵于2017年1月20日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为兽药生字050154034,批文有效期为2020年7月17日至2025年7月16日。截至目前,该产品发生的研发费用为373.78万元。 生物股份表示,此次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获得,是公司持续重视研发创新的结果,新产品将进一步丰富公司兽用疫苗产品结构,对持续提升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8月3日晚,智飞生物披露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94亿元,同比增长38.8%;实现净利润15.05亿元,同比增长31.18%。 作为默沙东在我国的指定代理机构,智飞生物统一销售默沙东进口的全部疫苗。上半年,公司在售的5种代理产品中,四价HPV疫苗批签发增长率为29.8%,九价HPV疫苗批签发增长率达83.13%,五价轮状疫苗批签发增长率为24.66%。 尽管目前公司营收增长主要依靠代理产品,但从其布局来看,智飞生物并不仅仅满足于此。半年报显示,公司潜心研发,积极进取,产品主要布局在细菌类多联多价疫苗、病毒类疫苗以及结核防治类三大板块。上半年,智飞生物自主研发项目共计28项,其中进入注册程序的项目16项。公司在研产品涉及新冠、流脑、结核、肺炎、流感、狂犬病等人用疫苗项目,研发产品梯次结构清晰,层次丰富。 其中,主要负责细菌类疫苗板块的智飞绿竹现已累计获得6种细菌类疫苗产品注册批件,报告期内4种在售,分别为AC-Hib联合疫苗、ACYW135流脑多糖疫苗、AC结合疫苗及Hib疫苗,是国内流脑类疫苗产品种类较为完善的公司之一。目前公司流脑类疫苗产品均已完成优化升级,并实现招投标,梯度划分合理,协同作用明显,为国内婴幼儿流行性脑膜炎等疾病的防护提供系统性产品解决方案。 承担公司病毒类疫苗板块的智飞龙科马,其布局研发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MRC-5细胞)等已进入临床III期;四价重组诺如病毒疫苗(毕赤酵母)是目前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疫苗,也已获得临床研究许可,研发工作进展顺利。 此外,公司结核防治类产品也由智飞龙科马承担,在研的结核类产品4个,与已上市的微卡、宜卡构建了智飞生物的“结核病诊断、预防、治疗”体系。母牛分枝杆菌疫苗(结核 感染人群用)正在上市生产审评之中,为世界领先产品,市场前景巨大。 上半年,智飞生物共有4种自主疫苗产品在售。其中,ACYW135流脑多糖疫苗上半年批签发量占国内批签发量的48.23%,同比增长291.72%;AC流脑多糖结合疫苗的批签发量占比为45.39%,同比增长541.07%。
8月3日晚间,智飞生物披露2020年上半年业绩。今年上半年,智飞生物实现营业收入69.94亿,同比增长3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5亿,同比增加31.18%。 公司营收、净利润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2019年年中,智飞生物营收、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43.19%、68.08%。 智飞生物此前业绩高增长主要源于代理疫苗收入暴涨。2019年公司代理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36.33%,在总营收中占比达86.79%。 智飞生物在2020年半年报中表示,本期收入增加仍主要是销售代理进口产品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智飞生物共有4种自主疫苗产品在售,包括AC-Hib联合疫苗、ACYW135流脑多糖疫苗、Hib疫苗和AC流脑多糖结合疫苗。5种代理产品在售,包括默沙东的四价HPV疫苗、九价HPV疫苗、五价轮状疫苗和23价肺炎疫苗、灭活甲肝疫苗。 从疫苗批签量来看,智飞生物独家代理的HPV疫苗增长稳定,尤其是九价HPV疫苗批签量仍高速增长。 2020年上半年,默沙东四价HPV疫苗在内地的批签发量为366.44万支,同比增长29.8%;九价HPV疫苗批签发量达到215.98万支,同比去年增加83.13%。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产品方面,智飞生物的独家疫苗品种AC-Hib联合疫苗2020年上半年批签发量为0,去年同期为298.64万支。 今年2月20日,智飞生物曾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智飞绿竹)于近日收到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关于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AC-Hib疫苗”)不予再注册审批意见通知单。这是该产品第二次再注册遭拒。 资料显示,AC-Hib疫苗由智飞绿竹自主研发,用于预防A群、C群脑膜炎奈瑟氏球菌以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炎、肺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于2014年获批上市,其注册批件已于2019年4月1日到期,此后该疫苗生产暂停。智飞生物在当年进行疫苗再注册申请即未获批准。 AC-Hib疫苗在2019年的销售收入约占智飞生物主营业务收入的10%左右。尽管智飞生物此次未披露自主产品具体销售情况,但其影响毋庸置疑。 智飞生物也在同步推进新疫苗产品的研发。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1.4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7.03%;但占营业收入比重仅为2% 半年报透露,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项目共计28项,其中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已获得药品注册批件,即将正式上市。据悉,截至目前,该产品已准入海南、江西2个省份。公司另一项用于结核感染人群的重要产品母牛分枝杆菌疫苗也正在上市生产审评中。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智飞生物于今年2月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签订协议,共同开展新冠疫苗的开发。 截至目前,智飞生物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过程中。 而受益于这波疫苗热潮,今年年初至今,智飞生物股价由1月2日的50.6元(收盘价)飙升至近200元,股价涨幅高达282.8%。 今日盘中,智飞生物股价一度下探至176.8元,而后企稳回升。截至今日收盘,智飞生物报收190.1元,总市值3041.60亿,较年初市值增加223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