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科创板的硕世生物可谓牛气冲天。股价持续大涨背后,是其亮眼的业绩表现。这匹从传染病检测试剂发家的“黑马”,在疫情过后能否继续狂奔?在5月21日的业绩说明会上,硕世生物众高管悉数亮相,与投资者分享了公司的规划与努力。 2019年硕世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增25.18%;实现净利润8375.62万元,同比增31.23%;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亿元,同比净增1.5亿元,同比涨幅为276.21%,归母扣非净利润9453.32万元,同比暴增698.55%。对于2020年的目标,硕世生物董事长房永生表示,公司计划在2020年完成销售收入4.2亿元、实现净利润1.5亿元。 业绩说明会上,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吴青谊介绍称,2020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表现亮眼,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试剂销量增加。 据悉,公司非新冠肺炎检测类产品销售在逐渐恢复当中,但速度还不是特别快,目前销售还是以新冠肺炎试剂的销售为主。今年1到3月份的业绩数据,已经远超去年上半年。从目前来看,今年上半年应该会大幅超过去年上半年。在可预期的半年内,公司产品结构应该还是以新冠肺炎试剂产品为主。 硕世生物副董事长、总经理王国强认为,体外诊断试剂是大健康领域成长速度比较快的板块,算得上“朝阳中的朝阳”,新冠肺炎疫情对于诊断试剂供应商来说,在业绩上肯定是带来正向影响。公司高管坚信业绩会有增长的动力,对未来的业绩增长是充满信心的。 支持业绩增长的,是硕世生物身后坚实的跨学科的复合型研发团队。据硕世生物技术总监、副总经理刘中华介绍,截至2019年末,硕世生物拥有研发人员10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1.88%;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49人,占研发人员总数的46.67%。研发人员的专业领域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遗传学、临床检验学、自动化控制等。 保障未来业绩持续的,还有配套的硬件设施的项目推进。据吴青谊介绍,公司今年将继续推进硕世生物泰州总部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产能翻番,预计核酸诊断试剂产能达到700万人份/年、干化学诊断试剂产能达到3000万人份/年。公司计划将在上市1周年时搬入新产业园。 相较业绩更吸引投资者眼球的,是公司2019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合计8793万元(含税),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104.98%。在当天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开征集的第一个投资者问题,正是硕世生物为何今年会采用高分红策略。 房永生表示,上市公司理所当然给股东创造投资价值并给予投资回报,公司分红方案是综合考虑公司盈利状况、经营现状及全体股东的投资回报情况确定的。未来公司仍将在综合考量各因素基础上,建立对投资者持续、稳定、科学的回报规划与机制。
在血制品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采浆站作为血制品生产的上游,成为企业布局的重点。 5月15日,A股上市公司双林生物发布公告称拟收购派斯菲科100%股权。派斯菲科主营业务为血浆采集、血液制品生产、销售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新型药物和生物疫苗的研发和制造。华西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双林生物重组后将成为另一家采浆潜力超过1000吨的血制品头。 与之同时,双林生物发布公告称,为积极拓展浆源,促进业务发展,公司及下属全资子公司广东双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双林”)与新疆德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德源”)签署了《关于浆站开拓的合作框架协议书》,约定新疆德源将其下属部分浆站临时设置给广东双林,公司向新疆德源支付4000万元合作诚意金。 在发布上述消息之后,双林生物5月15日复牌,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 不过,这一消息却遭到了另外一家血制品生产企业——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泰邦生物的隔空反对。泰邦生物称,截至目前,公司与新疆德源协议下的供浆义务尚未完成,新疆德源仍需向贵州泰邦提供约192吨血浆。但新疆德源已将五个浆站设置交易给双林。泰邦生物认为,这已经构成对协议的重大违反。 针对泰邦生物的发声,《证券日报》记者致电双林生物董秘办,但未得到回复。 此后,《证券日报》记者又联系到泰邦生物法务部人士,其向记者表示,新疆德源对双林生物供浆构成对泰邦生物和新疆德源之间战略合作的严重违约,泰邦生物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个单采血浆站“二嫁”? 据双林生物5月15日发布的公告,截至公告日,合作请示已经获得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批复,新疆德源下属泽普县单采血浆站、疏勒县单采血浆站、新和县单采血浆站、策勒县单采血浆站、昆玉市单采血浆站五个浆站已临时设置给广东双林。目前广东双林已与上述五个浆站签署了《原料血浆供需协议》、《单采血浆质量责任书》,约定了双方供浆合作关系,五个浆站已向广东双林供浆。公司与新疆德源就上述合作事项签署了相关协议,且正在进一步洽谈战略合作方案,以实现更全面长期的合作。 血制品行业一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单采血浆站只能向一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应原料血浆,严禁向其他任何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双林生物的上述运作引起了血制品行业另一巨头的“隔空”反对。 5月21日晚间,泰邦生物发布的声明称,截至目前,新疆德源协议下的供浆义务尚未完成,仍需向贵州泰邦提供约192吨血浆。但新疆德源已将五个浆站设置交易给双林。泰邦生物认为,这已经构成对协议的重大违反。 据泰邦生物公告内容所示,泰邦生物于2018年8月与新疆德源签订协议,自2018年8月-2021年8月的三年间,新疆德源将其下属六个浆站设置给了贵州泰邦,以供应总计不少于500吨血浆,其中就包括双林公告新疆德源近期设置给双林的五个浆站。 这也意味着一旦新疆德源向双林生物供应血浆,就无法再向贵州泰邦生物供应血浆。 泰邦生物在2019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由于新疆德源的运营资金短缺及与公司就血浆的付款条款有争议,自2019年11月起,新疆德源已大幅度减少对公司的供浆量。 泰邦生物已经起诉新疆德源 泰邦生物还介绍,截至目前,新疆德源尚有约2.48亿人民币本金和约1000万人民币利息未归还。2020年3月17日,贵州泰邦向法院对新疆德源提起两起诉讼,诉讼请求包括要求新疆德源归还该等借款本息等。 泰邦生物称,新疆德源进行双林生物交易严重违反了协议。泰邦生物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法律行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将要求新疆德源补偿因其违约行为给公司造成的一切可能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新疆德源未能履约提供足够血浆而导致的公司收入损失。与此同时,公司也将继续竭力推进已对新疆德源提起的两起诉讼。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15日的公告中,双林生物称,近日,公司获悉贵州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已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新疆德源提起诉讼,并冻结了吕献忠持有的新疆德源58.02%的股权。董事会认为,鉴于新疆德源股权被司法冻结的情形,决议待新疆德源诉讼事项更明朗后确定战略合作方案,在此期间,公司拟与新疆德源保持供浆关系。公司将密切关注新疆德源诉讼情况,积极与新疆德源保持沟通,在保障公司合作安全前提下,争取尽快与新疆德源达成战略合作方案,实现合作共赢。 泰邦生物的发声以及与新疆德源的交易纠纷是否会影响到双林生物与新疆德源的交易?《证券日报》记者欲就此事向双林生物询问,但公司董秘办电话一直未接通。 疫情之下血浆供应迎挑战 在新疆德源与双林生物合作供应血浆之际,是对采浆站资源的稀缺及疫情之下血浆供应的挑战。 “受疫情因素扰动,今年截止目前采浆量同比下降。现在各个浆站的采浆工作已逐步恢复正常。”博晖创新在5月7日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导致血浆采浆量受到影响,或进一步加剧中国血制品市场的供需结构。 光大证券发布的研报介绍,中国血制品结构不成熟,供需缺口大。从供给端来看,中国每年血浆需求量约为14000吨,而国内企业采浆规模仅有9000吨左右,同时血制品企业集中度低、血浆综合利用率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血制品行业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相对供不应求的状态。 信达证券发布的研报介绍,随着不再新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行业进入存量竞争、严格监管的阶段,之后“十二五”倍增计划以及血液制品价格放开,推动行业量价齐升、突飞猛进。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对采浆站的审批很严格,十多年来没有新的采浆站获批。血液制品价格放开后一路上涨,这也促使相关公司盈利持续增长。 在此背景之下,血浆站成为血制品上市公司并购抢占的重要标的。“想买血浆站的企业很多,但是也没人卖。”史立臣向记者介绍。 “我国在血液制品行业准入、原料血浆采集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和限制措施。为实现产业快速发展,自2008年起,国内血液制品行业拉开兼并收购的帷幕,近年来,血液制品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愈加频繁,使我国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得到大幅提升。预计未来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血浆资源整合集中,集团化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盈利能力、经营水平、研发能力均将与中小规模企业迅速拉开差距。”双林生物在发布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中称。(编辑 孙倩)
2019年,颜值经济在国内创造了超3700亿的消费,大健康产业奔向10万亿规模。2019年也是玻尿酸引爆资本市场的一年,前有华熙生物(688363)、昊海生科(688366)科创板上市,后有鲁商发展(600223)收购焦点生物,加码玻尿酸市场。 被冠以“玻尿酸第一股”的华熙生物,在4月29日发布了2019年年报。财报显示,2019年华熙生物营收18.86亿元,同比增长49.28%,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5.86亿元,同比增长38.16%。 华熙生物所在的科创板近期也迎来了首份年报成绩单,据相关统计数据,科创板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71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25%。从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来看,华熙生物此次年报的表现已经远超大盘。 玻尿酸强劲风口下,华熙生物到底靠什么实现了傲视行业的增长? 高速增长的“秘诀” 华熙生物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秘密就在于极富活力和增长冲劲的几大主营业务。 根据财报,2019年华熙生物三大业务的营收增速分别是16.81%(原料业务)、56.34%(医疗终端业务)、118.53%(功能性护肤品业务)。 原料业务是华熙生物的基础业务,在现有存量市场基础上,华熙生物依然保持增长实属难能可贵。据年报显示,华熙生物仅透明质酸原料拥有医药级、化妆品级和食品级近200个规格品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同时提供多种复配满足客户多元化、定制化需求。尤其是科技含量最高、毛利最高的医药级原料业务,华熙生物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垄断地位,具备极强的行业话语权。 医疗终端业务在2012年就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市场垄断,旗下“润百颜”推出了国内首个获得CFDA批文的国产交联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剂。目前在医疗美容领域,华熙生物具有丰富的产品群,并受益于原料优势、技术优势、新品优势,以及医疗美容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跑出了远高于行业发展的速度(据业内人士透露2019年医美行业增幅在20-30%)。但同样具有玻尿酸医美业务的昊海生科2019年年报显示,“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业务却萎缩出现了超11%的负增长。 当然,最抢眼的莫过于“最年轻”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 2019年,中国化妆品市场持续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19年中国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2992亿元,同比增长14.24%。与此同时,随着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改变及国货化妆品的品质提升,化妆品消费的国货潮也在不断兴起。 受益于化妆品行业整体趋势,去年国货护肤品牌业绩普遍向好。如:丸美股份(603983)去年实现营收18 亿元,同比增加14.3%;珀莱雅(603605)2019年总营收达31.24亿元,同比增长32.3%。 与上述传统大日化护肤品牌稳增态势不同,华熙生物在功能性护肤品板块118.53%的大幅跨越更让行业为之兴奋。 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主要面向C端市场,目前华熙生物已经发展出诸多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比如润百颜、米蓓尔、BM肌活、夸迪等。2019年该业务板块表现突出的原因,可归结于企业自身的产品力、科技力及营销发力几大因素。 第一,产品力强,爆品精品策略完善,新品开发能力强。一方面,2018年底引爆文创潮的“润百颜·故宫口红”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另一方面“杀手级”精品俘获了市场,比如荣获“天猫金妆奖年度修护单品”的“润百颜水润次抛原液”。“次抛原液”品类由华熙生物率先在国内研发推出,采用B.F.S.吹灌封一体化技术开发生产,这一创新品类在2019年销量大幅提升,旗下品牌润百颜也成为这一品类的行业开创者和领导者。 第二,产品底子好,有强大的研发技术和高质量原料共同加持。20年的技术进化使得华熙生物能够高效生产高质量的透明质酸原料,这让华熙生物的终端产品本身站在了一个更高的产品起点上,在质量和需求针对性上更能抓住消费者。凭借傲视行业的发酵法和酶切法生产透明质酸,华熙生物的产品在配方上具备较强优势。例如其自有专利miniHA®透皮吸收率可达69.5%。 第三,线上渠道和品牌建设上的不断加码。2019年,华熙生物的终端品牌在线上渠道同天猫、淘宝、京东、美团等平台进行了广泛合作,同时重视品牌建设,不断占领终端消费者心智。 始终维持强大的行业地位 作为透明质酸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华熙生物对于其行业地位的维持和经营非常重视。而自身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水平的不断进化,则是华熙生物行业头部地位得到持续巩固的关键。 技术方面,华熙生物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投入强度。根据财报,2019年华熙生物总计投入研发费用9388.62万元,同比增长77.59%。 2019年,华熙生物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研发进展,比如旗下医美品牌润致再次推出了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单相含麻透明质酸填充剂,成为目前市场上首个同时拥有单相和双相交联含麻产品的玻尿酸品牌。基于微生物发酵技术平台成功研发出生物活性物质新产品——麦角硫因,在医药、护肤等领域都有广泛运用。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申请专利180项(含发明专利146项),已获授权专利52项(中国发明专利35项,国外发明专利4项)。其中,“酶切法制备寡聚透明质酸盐的方法及所得寡聚透明质酸盐和其应用”专利技术获得第21届中国专利金奖。 产业化水平方面,华熙生物持续优化改进。2019年华熙生物透明质酸发酵产率达到12-14g/L(文献报道最优发酵产率为6g/L-7g/L),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继续保持自身的成本领先优势和壁垒。同时实现产能的不断放大,透明质酸产能从2000年0.8吨到2019年底达到320吨,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 产率的大幅领先意味着,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华熙生物能够用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高品质更大产量的原料,从而能够保持一个很好的利润率。财报显示,2019年华熙生物综合毛利率达到了79.66%。 此外,华熙生物产业化水平提升还重点体现在原料生产的定制化上。作为国际上首个采用“酶切法”大规模生产寡聚透明质酸的企业,华熙生物能够非常精准地控制分子量,从而可以做出近200多个透明质酸原料的SKU,具备向下游合作者输出高度定制化服务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原料级的定制化能力,是实现工业4.0的核心标志,目前环顾整个工业领域,能够实现原料级定制化服务能力的产业并不多,主要还是集中于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这意味着,华熙生物的原料级定制能力,让玻尿酸成了第一批步入工业4.0时代的先行产业。 灵敏的创新嗅觉和市场转化能力 “润百颜·故宫口红”系列产品证明华熙生物不仅能做爆品,还有很强的创新嗅觉。 2019年,华熙生物在原料产品和终端产品上的创新成果依然丰硕。原料产品上,新上市6个,包括宠物用透明质酸、计生用透明质酸等,新增产品规格共11个。此外,在华熙生物的年报中,在研项目中还出现了动物饲料(宠物)有关的项目。 此次疫情期间,华熙生物还推出了国内首款以玻尿酸为基质的消杀产品——“润百颜医用免洗消毒凝胶”,成功解决了酒精含量过高的消杀产品的安全性及频繁消毒造成的皮肤干燥等问题。 不论是终端新品,还是原料新品,华熙生物的开发逻辑都是基于市场的真实需求,然后依托于核心技术和自有核心材料(透明质酸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大量研发,最终面向市场推出针对性产品。 可以说,是市场需求和用户在倒逼华熙生物的产品创新。从“润百颜·故宫口红”的国潮领先,到“次抛原液”品类的开拓首创,再到2020年的消杀产品,华熙生物显然已经掌握了新品开发的完美法则,使其占到了更多的竞争先机。 成长上限还未出现 资本市场总是喜欢用未来前景估值一家成长型企业。按照这样的逻辑,再结合2019年华熙生物的综合表现来看,20岁的华熙生物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成长上限。 首先,在人体健康领域,透明质酸及其相关生物活性物质渗透率低、应用前景很大。业内人士指出,根据经验,每扩大一个应用领域,透明质酸的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未来两到三年,透明质酸应用可能将在计生、口腔、胃肠等领域出现更大的爆发。因而对华熙生物而言,在透明质酸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原料及应用方面,未来依然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其次,华熙生物目前最具成长性的业务——功能性护肤品发展势头极为迅猛。整个行业目前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化妆品的研究焦点不断转移到原料和成分上,其中透明质酸依然是前三的成分物质,二是消费者的注意力向产品原料和功效看齐,作为率先在国内提出“功能性护肤品”概念并付诸行动的企业,华熙生物在透明质酸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径上,有很大的角色优势。 从基因和成长逻辑看,华熙生物其实和华为很像,都是从 to B做到to C,都是技术起家,都有很强的全球化能力,都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都是红利的弄潮儿(华为有5G红利,华熙生物有大健康、医美、化妆品综合红利)。也难怪自华熙生物登陆科创板被人熟知后,社会开始关注这家“毛利堪比茅台”、“玻尿酸中的茅台”的企业,甚至有些媒体在说到国货之光时会形象比喻“男士用华为、女士用华熙”。 放眼未来十年,透明质酸行业的成长性依然很可观,始终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的华熙生物,会成为这场红利持久战里的最大赢家。 刘旷L
作者丨陈天伦 美东时间5月13日,金斯瑞生物科技子公司传奇生物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开递交F-1招股文件,预计以““LEGN”为证券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目前,传奇生物的发行规模和价格区间尚未确定。 公开资料显示,传奇生物成立于2014年11月,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发现和开发血液/肿瘤、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新型细胞疗法。2018年时,传奇生物成为国内首个获批CAR-T临床实验的药企,因而一炮走红。 CAR-T疗法是癌症免疫治疗的一种形式,被视为未来治愈癌症最有可能的方式。目前全球仅有诺华的Kymriah和吉利德的Yescarta两款产品上市。 据招股书内容,传奇生物主要候选产品为CAR-T疗法产品LCAR-B38M/JNJ-4528,系传奇生物与杨森生物联合开发,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由于产品还未上市,传奇生物的收入主要来自与杨森的合约收益。2019年,传奇生物实现营收5726.4万美元,同比增长16.5%,收入包括确认根据协议收到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截至目前,杨森向传奇生物支付了3.5亿美元的预付费用和总计1.1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另一方面,传奇生物的新药研发和推广费用开支水涨船高。招股书透露,传奇生物2019年研发费用开支达1.62亿美元,较去年增加167%。 传奇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从成立至2019年12月31日,已花费了大约2.32亿美元的研发费用。除了Icar-B38M/JNJ-4528,公司还有一系列针对各种癌症的早期自体候选药物,涉及多种癌症,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瘤,其中前两例正在中国进行第一阶段临床试验。 销售费用方面,传奇生物去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2562万美元,同比暴涨2109%。这部分费用主要来自与商业活动有关的费用,包括人员薪金、股权激励、差旅费、招聘费用、赞助费用和向外部各方支付的咨询费等。 传奇生物称,2019年销售费用增加主要由于BCMA方案商业筹备活动相关费用增加。 受此影响,传奇生物2019年度亏损面由上年的278.4万美元扩大至1.33亿美元。传奇生物称,未来预计将持续承担大量开支和不断增加的经营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传奇生物此前的临床试验中,曾有5名患者死亡。据悉,尽管CAR-T疗法效用显著,但面临较严重的副作用风险,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毒性等。 招股书披露,在LEGEND-2研究中,有2例死亡,一名死于CRS和肿瘤溶解综合征引起的CAR-T相关毒性,还有一名患者死于潜在的肺栓塞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者认为这与治疗无关。在CARTITUDE-1临床试验中,已有3例死亡。一名患者死于CRS,一名患者死于试验期间发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研究者认为这与治疗无关,另一名患者死于进行性疾病。 今年3月末,传奇生物刚获得1.5亿美元战略投资,投资方为Hudson Bay Capital、强生创投、礼来亚洲基金、维梧资本、RA资本等。 目前,金斯瑞生物持有传奇生物76.9%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金斯瑞生物称,由于建议发售,公司在传奇生物中的权益将减少,但仍继续为传奇生物的大股东。 今日开盘,金斯瑞生物低开逾2%,后受消息面影响盘中翻红。截至发稿前,金斯瑞生物报15.64港元,股价微涨0.9%。
二闯科创板的公司再添一例。4月22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苑东生物”)科创板申请获受理,这也意味着自2019年8月终止审核后,苑东生物“卷土重来”,二度向科创板发起冲击。 对比上交所前后发布的信息可见,苑东生物二度冲击科创板的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均未发生改变,仅具体负责人员发生了些许变化。诸如,首次冲击科创板时苑东生物的保荐代表人为彭浏用、洪立斌,此次科创板IPO的保荐代表人为彭浏用、程杰。 从募集资金额度来看,苑东生物此次科创板IPO募资额由前一次的拟募资11.13亿元增至11.61亿元。就具体的募投项目而言,相比较前次冲击科创板,苑东生物募投项目由6个变为7个,增加生物药研究这一募投项目。根据最新招股书,苑东生物生物药研究项目预计投入募集资金为12855万元。 回溯历史,此前苑东生物曾有过一次冲击科创板的经历,但最终未能获得科创板的入场券。根据上交所资料,一年前,苑东生物首次科创板申请在2019年4月3日获得受理。之后,苑东生物科创板IPO在2019年4月16日进入问询阶段。但经历过4轮问询后,苑东生物科创板IPO之路突生变数。2019年8月29日,因苑东生物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二度冲击科创板,相较于此前,苑东生物做了哪些改善或准备工作引发关注。针对该问题,苑东生物在回复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函中称,“公司符合此前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并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此外,公司加大了在生物药领域的投入”。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最新的招股书中,相较于首次冲击科创板,苑东生物的化学药制剂产品、化学原料药产品的产业化数量发生了变化。最新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已成功实现20个化学药制剂产品和14个化学原料药产品的产业化”。首次冲击科创板时,苑东生物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实现产业化的化学药制剂产品和化学原料药产品分别为16个和11个。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苑东生物归属净利润同比上一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数据显示,2017-2019年,苑东生物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6436.56万元、13502.01万元、10861.16万元。由计算可知,2019年苑东生物归属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为19.56%。 (责任编辑:张紫祎)
硕世生物公布2020年一季度财报,因一季度新冠检测试剂销量突增,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276.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670.91%。 财报显示,一季度末硕世生物应收账款6807.6万元,较期初增加89.30%,主要系新冠疫情期间公司应急发货导致应收款增加;预付款项1112.8万元,较期初增加369.46%,主要系应急采购新冠试剂的预付材料款;存货5135.2万元,较期初增加170.58%,主要系新冠产品备货所致。 此外,财报数据显示,硕世生物一季度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由上年期的11.95%减至5.87%,大幅减少50.85个百分点。 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10年,坐落于国家级医药高新科技园区--江苏泰州中国医药(600056,股吧)城。硕世生物以分子诊断技术为核心,是集高端诊断试剂、仪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分子诊断行业的标杆企业,并于2019年12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399。 (责任编辑:赵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