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工业富联公告,公司子公司河南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向旗下兰考裕展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增资9.05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工业富联兰考厂区隶属于CAA-IPEBG事业群,是工业富联精密机构件的核心单位,生产经营移动通讯系统手机、基站、核心网设备以及网络检测设备及其零组件等,主要客户为世界知名电子品牌商。 2020年11月,富士康科技集团与兰考县举行5G手机精密机构件项目签约仪式,计划新增设备5000余台,预计建设并配套5000个5G手机生产线。 受疫情影响,2020年手机出货量整体下滑,但5G换机潮带来的长期利好不改。IDC近期预测称,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6%,5G手机保有率超过40%。随着5G建设的逐步完善,例如WiFi-6和高端交换机、小基站、5G模组DAS等产品的需求提升,工业富联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有望实现新一轮的增长。 有分析人士表示,恰逢国内新基建战略推动新机遇,工业富联发展动能强劲,公司持续增资子公司,深耕国内智能制造布局,基本盘持续稳定增长。近期工业富联公告显示,工业富联2020年12月底向海宁统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2亿元,2021年1月向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增资9.89亿元,向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增资5.97亿元。
疫情冲击下,去年业绩亏损的华谊兄弟(300027)收到深交所关注函。 华谊兄弟1月29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亏损7.85亿元到9.82亿元,主要原因为对部分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随后,深交所2月1日对公司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对拟计提减值的资产的具体情况,包括资产名称、形成原因、减值计提情况及减值原因。 深交所在下发的问询函中,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对拟计提减值的资产的具体情况,包括资产名称、形成原因、减值计提情况及减值原因;并结合行业环境、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未来经营规划、资产的状态、相关主体各年度的经营及业绩变化情况等,核实说明减值迹象出现的具体时点,本次减值准备计提的依据、测算过程,以前期间及当期前述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充分性及合理性。 深交所注意到,华谊兄弟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均为负,要求结合公司主要业务目前的运营情况,说明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已采取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并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 另外,深交所还要求公司自查并补充说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5%以上股东近1个月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核查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情形。 2020年,中国电影行业因疫情影响停滞半年而遭受重创。据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04.17亿元,同比下降68.33%;国产影片170.93亿元,在总票房中占比83.72%,同比下降230.51亿元,降幅57.52%。受制于市场空间收缩,电影行业普遍面临亏损处境。 华谊兄弟作为影视行业的一员也未能幸免。1月29日,华谊兄弟公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度净利润亏损7.9亿元至9.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9.78亿元,预计营收13亿元至16.3亿元,上年同期22.44亿元。 华谊兄弟表示,报告期内,影视与文旅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遭受重创。作为影视与文旅融合的代表之一,公司主要业务遭受到较大冲击。 电影方面,华谊兄弟在落实疫情防控举措、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有序复工复产,全力填补上半年行业停滞导致的业绩空白,并持续孵化、参与新电影项目。2020年7月20日至报告期末,公司出品、发行并上映的影片包括:《八佰》累计票房成绩超过31亿元;《金刚川》累计票房超过11亿元;《温暖的抱抱》截至公告日实现累计票房成绩超过8亿元。 根据手游《阴阳师》改编的电影《侍神令》和参与投资的《你好,李焕英》都将于2021大年初一上映;随后李玉导演的喜剧电影《阳光劫匪》、曹保平导演的悬疑电影《涉过愤怒的海》都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将分别于2021年五一档和暑期档上映;陈正道导演的青春电影《盛夏未来》定档2021年七夕,杨枫导演的电影作品《铁道英雄》将于2021年国庆档上映。 此外,《749局》《美人鱼2》《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等都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中国试飞师》《一条龙》等多部影片也将陆续投入制作。
因2020末的一波电煤价格暴涨,郑州煤电、大有能源等豫籍煤电概念个股一度走出连板行情,股价一路飙升。然而随着近期上市公司2020年业绩预告密集出炉,这些阶段牛股巨亏成绩单也集中显露。 集中预亏 2020末,受国内多地寒潮天气带来的供暖需求激增,伴随产地安全检查等因素带来的煤炭产量缩减,国内动力煤价格一度出现疯涨态势,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一度达到1150元/吨的历史极值。在此业绩向好预期下,动力煤概念股也受到市场追捧。 不过,从2020年11月初不足2元/股,到2020年末最高9.94元/股,两个月间股价直线翻倍上涨的郑州煤电,2020年全年业绩却大幅亏损。 郑州煤电披露的2020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公司2020年度业绩将出现亏损,净利润约为-8.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额达到8.98亿元。此前在2019年,该公司净利润亏损9.2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6.9亿元。公司表示,由于2019年度内部控制被审计机构出具了否定意见审计报告,若2020年度仍为否定意见,则公司股票在2020年年度报告披露后可能会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无独有偶,同为豫籍煤炭股的大有能源,也在股价一度坐上过山车后,出现业绩大幅预亏。 2020年11月初,大有能源股价从3.5元/股低点起涨,至2020年末,公司股价最高达6.53元/股,近乎翻倍。 然而近期大有能源披露,公司2020年预计亏损8.58亿元-12.7亿元,与上年同期比较,将减少9.35亿元-13.49亿元,同比减少1216%-1755%。2020年度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金额预计为-6.3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公司预计2020年度实现亏损2.21亿元-6.35亿元,与上年同期比较,将减少2.9亿元-7.04亿元,同比减少422%-1024%。 而2019年,大有能源实现净利润7686.28万元,扣非净利润6875.9万元。 不过作为下游发电企业,河南省内唯一省级资本控股的电力上市公司豫能控股2020年业绩预喜。 豫能控股表示,2020年预计实现净利润2.65亿元~3.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62%~264.48%。公司表示,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升,主要原因一是全年燃煤采购成本同比降低,公司火电业务利润同比增加;二是享受到国家出台的社会保险费减免政策红利,企业经营负担减轻;三是紧跟国家货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财务费用降低成效显著。 高煤价难撑业绩 在2020年四季度产品价格大涨的背景下,豫籍煤电企业缘何业绩依然不振? 2020年报告期内,郑州煤电受新冠肺炎疫情、矿井停产整顿和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2020年度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亏损,主要原因一是煤炭业务投入加大与煤质下降导致成本与售价倒挂造成亏损。 报告期内,受公司所属超化煤矿“6.4”机电事故停产整顿3个月,主力矿井白坪煤业与新郑煤电因疫情和地质条件使得生产接替不能按期恢复、煤质出现下降等因素影响,全年煤炭发热量及售价均未能达到年初计划预期,商品煤综合售价与成本倒挂约80元/吨,导致公司全年煤炭业务亏损约6亿元。 同时,报告期内,郑州煤电对应收款项的账龄长短、客户的风险状况等进行测试分析,初步估算需计提减值损失1.42亿元。此外,公司所属超化煤矿、告成煤矿和白坪煤业因停产整顿、生产接替和地质条件等影响,全年产量下降、单位成本上升,导致库存煤单位成本低于市场售价,经初步测算需计提减值损失0.81亿元。 郑州煤电表示,报告期内,按照政府要求,东风电厂3、4号机组于2020年4月1日正式停止运行。因当期开机时间短、单位成本高造成经营性亏损,加上承担未分流职工薪酬及税费等,预计东风电厂2020年亏损金额约为0.54亿元。 对于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大有能源公告称:一是受青海“兴青”事件的影响,原公司全资子公司天峻义海能源煤炭经营有限公司停产,影响其收入及利润较同期减少,并且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58亿元、计提预计负债(同时确认费用)5.4亿元。二是随着去产能政策的持续推进,子公司义煤集团巩义铁生沟煤业有限公司、义煤集团李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纳入去产能矿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5亿元。三是受产业形势及疫情影响,商品煤产量同比下降17.71%、销量同比下降6.38%,导致公司收益大幅下降。 高位跳水 1月中旬以来,前期一飞冲天的煤价,也已出现大幅跳水。 据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数据,2月1日陕煤三大矿发布竞价公告,张家峁煤矿对原煤2-2和混煤2-2再次竞价销售,起拍价各执行400元/吨,较上期(1月28日)均下调85元/吨,其他煤矿起拍价也均下调50~80元/吨不等。除陕煤外,神木2月1日6家煤矿下调价格,幅度10~30元/吨不等。而前一日,横山魏墙煤矿降价40元/吨,榆阳区7家煤矿下调价格,幅度20-50元/吨不等,累计最高降幅达180元/吨。 此前,坑口6000卡煤价最高价格接近700元/吨,创出近十年以来坑口煤价的最高水平,港口5500卡末煤最高报价1150元/吨,成为历史最高价格。煤炭公路运费也一路上涨。不过,伴随近期气候回暖、日耗下降,港口煤价率先下跌。上周,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在500万吨附近运行,虽然库存仍处低位,但下游受买涨不买跌情绪的影响,采购积极性偏弱,秦港5500大卡煤平仓价降至880~890元/吨附近,港口市场煤成交匮乏。 宝城期货分析师王磊认为,短期内在需求边际走弱的情况下,将会引导现货煤价下行,那么相对应的盘面价格也将在短期内转弱。不过对于中期的价格,还存在不确定性。 信达证券分析,全国大范围气温回升,电厂日耗回落,终端库存企稳回升,市场预期转变,贸易商在有利润下不断降价出货,但下游库存仍处低位,刚性采购需求仍较强,料煤价回调幅度有限。
今世缘(603369)1月13日晚披露了《五年战略规划纲要(2021~2025)》,公司随即收到了上交所下发的问询函。 2月1晚,今世缘披露了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今世缘在回复函中称,公司制定未来五年战略目标,是公司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不一定能够实现,更不代表业绩承诺。 首批开工1.6万吨产能 回溯前情,今世缘在1月13日晚间披露了《五年战略规划纲要(2021~2025)》称,到2025年努力实现营收过百亿(争取150亿元)。为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营收目标59亿元左右,争取66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自2015年至2019年,今世缘营业收入从24.25亿元增长到48.74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95亿元。 毫无疑问,今世缘关于2025年营收超过100亿元,争取150亿元等预计经营业绩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公司在披露上述预测性信息时,未提供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与预测基础。 有鉴于此,上交所在此前的问询函当中要求今世缘结合历史和预计产能利用率情况、产销率、厂房、设备、人员配备情况,所在行业发展趋势、自身技术、竞争优势以及经营结果的实现路径等方面补充披露上述预测性信息的依据并充分提示风险。 2月1日晚,今世缘在对上交所的回复函中介绍,公司目前原酒库存9万吨左右。现有酿酒产能2.7万吨(厂房设备配套完整且全部为自有),2018~2020年总产量分别为1.9万吨、2.2万吨、2.5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81%和93%,预计未来五年产能利用率95%;2018~2020年原酒使用量1.8万吨、2.1万吨、2.1万吨,产销率分别为95%、95%、84%。公司规划未来五年陆续新建产能3.8万吨。该项目已在政府相关部门备案,没有政策性障碍,目前已委托专业机构做可行性研究。预计2021年首批开工1.6万吨产能,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2026年全部建成投产。 今世缘预计目前基酒库存、现有产能及新建产能可以支撑“十四五”销售目标及更长远销售需求。如公司新增产能不及预期,将对公司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目标不代表业绩承诺 在谈及行业发展趋势时,今世缘表示,2015年至2019年白酒行业实际收入增长1.04%,复合增长率0.25%。行业协会预测行业“十四五”营收增幅6.3%左右。同时,白酒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例如,行业的分化在进一步加大、次高端白酒持续增长、酱香酒呈现爆发增长等。 据介绍,今世缘营业收入在白酒上市企业中从2016年第十位上升到2019年第八位。据《中国白酒企业竞争力指数报告(2019)》显示,今世缘位列竞争榜第七。公司“十三五”期间营收增长110%(其中2020年受突发疫情影响公司上半年同比上年同期下降4.65%,下半年同比上年同期增长20.5%)。 相关数据显示,白酒上市公司2015-2019期间营收增长112%。今世缘认为自身次高端白酒占比60%以上,将享受次高端市场持续扩容的红利,酱香酒热也有利于公司清雅酱香型新产品的推广,行业协会预测未来五年行业景气度回升,公司争取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 此外,今世缘也表示,公司按照未来五年100亿元目标推算出年平均增速为15%左右。为开好头、起好步,确定2021年收入目标为59亿元。同时,公司2020年的基数较低,公司希望乐观情况下可以接近2019年30%的增速,故制定66亿元的争取目标。 今世缘称,公司在制定目标过程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并不严谨,同时目标的实现更大程度上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环境(包括总量与次高端市场增长、同行业竞争等)、公司的资源禀赋与决策有效性(市场结构、新产品结构、基酒产能与储备、资金储备、营销投入、内部营销工作组织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公司营收目标实现不了。 今世缘提醒说,战略目标只是公司的追求,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更不代表业绩承诺。 多方面提示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今世缘在问询函的回复当中,还特意从宏观经济波动、消费环境变化等5个方面进行了风险提示。今世缘称,宏观经济环境直接影响居民消费能力,间接影响白酒消费需求。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宏观经济走向具有不确定性。 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且可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对需求总量与结构、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影响较大。该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公司销售规模增速放缓甚至下滑,从而影响目标实现。 据介绍,今世缘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内营收占比分别为94.63%、93.62%和93.24%。如果江苏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在江苏市场份额下降,将影响目标实现。 今世缘规划江苏省外市场占比一直在6%左右,公司规划了较高的提升目标,但市场开拓受多方面影响,如省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将对公司的经营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今世缘的营销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的科学性和组织落实情况,如果公司出现营销决策失误或组织落实不力,将对公司的经营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今世缘还表示,控股股东今世缘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公司在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从公告日起的未来六个月内,上述主体均无股份减持计划。
光伏热潮下,业内上市公司扩产不断,再有百亿投资项目亮相。中环股份2月1日晚间公告,公司拟投建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项目,总投资额预计120亿元。 进入2021年,光伏公司扩产势头不减。 中环股份2月1日晚间公告,公司分别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就共同在银川市投资建设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及相关配套产业达成合作事宜,项目总投资额预计120亿元。中环股份表示,本次银川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项目合作,为行业提供优质产能,将大力促进全球光伏产业平价上网,提高光伏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竞争力,早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目前,中环股份在单晶硅片环节与隆基股份形成双寡头格局。而隆基股份今年1月也有大规模扩产项目。 1月18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拟耗资80亿元,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投建年产15GW单晶电池项目,投资金额为80亿元,将建成年产15GW单晶电池项目,预计于2022年投产。按照约定,上述项目投产后1年内,协议三方还将启动年产15GW单晶组件项目建设。 此外,1月25日,晶澳科技宣布了100亿元的电池、组件投资计划。1月18日,东方日升公告签订《“新型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合作意向书》。拟在常州东方日升原有厂区内,建设年产4GW以上新型高效光伏电池及6GW以上新型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总投资约52.8亿元。1月8日,安彩高科宣布,与博爱凌创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年产18万吨压延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项目建设。 事实上,上述光伏行业扩产项目,只是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光伏行业投资不断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有13家光伏上市公司共计宣布了逾40项扩产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涵盖硅片、电池片、组件、玻璃、逆变器等环节。 扩产同时,光伏企业均手握大额订单,为扩产增添“底气”。 上机数控1月20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与正泰电器全资子公司就“单晶硅片”销售签订合同,参照PVInfolink最新公布的价格及排产计划测算,预计合同金额约为3年总计40.59亿元。 特变电工1月21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与上机数控签战略合作协议书,上机数控将于2021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向新特能源采购多晶硅料70350吨,协议总额预计53.54亿元。 亚玛顿1月3日晚公告,与晶澳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向晶澳科技销售光伏镀膜玻璃,预估销售总金额约21亿元。 福莱特去年12月30日也公告签订大单,与晶科能源及其子公司签订销售光伏压延玻璃的战略合作协议,晶科能源在2021~2023年三年内向公司采购59GW组件用光伏压延玻璃。若按照卓创周报24日公布的光伏玻璃均价测算,预估合同总额约141.96亿元。 国家能源局1月20日公布,2020年风电新增装机716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4820万千瓦,超出市场预期。这也导致目前机构持续看好“十四五”光伏板块。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行业需求相比2019年略有下降,行业集中度被动提升,产业趋势边际验证在行业供需过剩的状况下龙头强劲的出货能力和显著的竞争优势。”安信证券认为,2021年将是细分子环节集中度提升的关键年份,垂直一体化模式料将成为龙头企业攫取市场份额的必然选择。
1月29日晚,万达电影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全年万达电影营收59亿元-67亿元;因计提商誉及资产减值准备40亿元-45亿元,最终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预计超过60亿元。但疫情冲击下,万达电影仍在影院规模、市场占有率方面取得了逆势扩张。 公告指出,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公司下属600余家国内影院停摆近半年时间。因此公司整体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而影院折旧、租金、员工薪酬、财务费用等固定成本较高,导致公司2020年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 不过,公告同时指出,院线全面复工复产后,通过一系列积极措施,万达电影在三四季度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对比发现,第四季度预计实现营收规模为27亿元-35亿元,较第三季度环比增长近三倍,基本恢复至2018年和2019年第四季度的营收水平。另外,统计数据显示,四季度自营影院市场占有率达到15.1%,较上年同期明显提升。 此前,万达集团公布的万达电影业绩显示,2020年,万达电影全国票房市场占有率达15.4%,比2019年提升1.2个百分点,是疫情影响下整个影视板块市占率提升份额最大的公司,更创下万达电影2015年上市后市场占有率的历史新高。 2020年,万达电影全年新开业影院64家,并首度放开特许加盟,逆势扩张。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年共通过开放特许经营加盟新签约影院310家。万达电影表示,“轻重并举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多家机构给出预测,2021年万达电影市占率有望升至17%,远期有望达到20%。 万达电影公告还显示,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巨额亏损,主要系公司拟计提40亿元-45亿元商誉及资产减值准备所致,未来商誉风险对万达电影业绩的影响将微乎其微。而扣除减值影响,万达电影全年实际经营性净利润亏损21.5亿元-24.5亿元。这意味着第四季度亏损已继续收窄至1.5亿元-4.5亿元,较前三季度的6亿元、9.7亿元和4.49亿元亏损额大幅减亏,基本扭转前期的亏损局面,走出业绩低谷。 有分析认为,万达电影在今后将面临多重利好:加盟制和自身院线的扩张,万达院线市占率势必稳步提升;在2020年计提商誉减值之后,万达电影就基本排除了商誉对今后业绩的影响,可以轻装上阵;待疫情平稳,市场进一步回暖后,万达电影行业龙头地位也将得到持续巩固;此外,万达电影内容储备较为丰富,万达影视因受疫情影响报告期内未能如期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天星术》、《2哥来了怎么办》以及新拍摄制作的《外太空的莫扎特》等主投主控电影预计将于2021年陆续上映,新媒诚品参与投资制作的《号手就位》、《最灿烂的我们》、《一见倾心》、《雁归西窗月》等多部剧集预计将于2021年陆续播出。这些利好都将在未来为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央行12月23日公告称,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今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购中标量1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中标量10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2%和2.35%,均与上次持平。 Wind数据显示,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1000亿元。 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下行47.4个基点,报1.015%;7天Shibor上行1.1个基点,报2.061%;14天Shibor上行7.8个基点,报2.94%。(常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