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上市公司维护价值的回购,有被个别公司带偏的迹象。近日,多个“应急式”回购方案出炉,相关上市公司或因卷入“造假疑云”股价阴跌不止,或短期股价出现闪崩,或公司被曝出某些利空,解决方案都是快速推出回购方案进行“对冲”。 出发点决定结果。这些匆忙推出的回购方案,相关公司在实施过程中也非常急迫。有公司在短短十几天内就打光了“子弹”,还有公司方案出台后便立即进场甚至忙中出错。从结果来看,在不够审慎的匆忙决策下,相关回购方案的出台乃至投入的“真金白银”,并未能有效提振股价。 有接受采访的市场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筹划实施回购无可厚非,但相关决策应代表、体现全体股东的利益,尤其不能单纯考虑大股东、高管或机构股东相关利益(如避免质押危机等情形)而匆忙实施,毕竟经营好主业才是根本,过于匆忙的回购反而会进一步加深市场的疑虑。 “应急式”回购频频 “以高额回购回击对我们所谓造假的质疑,让投资者安心、放心。”南极电商董事长张玉祥今年1月5日在机构交流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虽然效果不佳,但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公司该次回购已快速完成。 据南极电商1月27日所发公告,截至1月25日,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数量7249.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5%),支付总金额为69985.21万元(不含交易费用),本次股份回购方案实施完毕。 回查公告,1月6日,公司披露回购预案,拟回购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7亿元的公司股票;1月7日,公司首次实施回购;至1月25日,7亿元“子弹”已全部打光。历时仅13个交易日,足见其动作之快。 或是由于该次回购并未能有效阻止股价下跌,南极电商1月27日晚又宣布新一轮方案,拟使用3亿元至5亿元资金回购股票。 同样出手迅速的还有北京某公司。在股价莫名遭遇闪崩后,该公司很快就推出回购方案,当天便大举进场操作。该公司此前明确的回购总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3亿元,而公司在回购首日便买了1.57亿元,达到了回购资金的下限,足见护盘之急迫。 由于急于通过回购方式“撬开”跌停板,该公司还“忙中出错”,首次回购股份数量超过了首次回购股份事实发生之日前5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成交量之和的25%,为此公司还不得不公开致歉。 或是看到了其他公司的回购成效,同样遭遇股价闪崩的美好置业于1月23日抛出了回购利好,是否实施尚未可知,但已止住了股价连续跌停的局面。 类似案例还有宋都股份,公司选择了利用回购利好来对冲“利空”。1月23日,公司披露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俞建午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日,公司宣布拟动用不低于1.3亿元资金实施股份回购。 “速效药”难以救急 仓促地筹划或实施,不难发现,相关公司已将回购当成快速稳住股价的“速效药”。但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匆忙“上阵”的结果往往是出手即被套。 如南极电商,在“造假疑云”的笼罩下,公司前一轮回购砸出了7亿元“真金白银”,也未改变股价跌势。 据披露,南极电商前一轮回购的最高成交价为10.62元/股,最低成交价为8.93元/股,整体回购均价约为9.654元/股。而在完成前一轮回购后,公司1月26日股价已跌至8.66元。回购完成后,南极电商股价于1月27日涨停,但股价(9.53元)仍低于公司前一轮回购平均成本。 蹊跷的是,在公司股价涨停后,南极电商于1月27日晚发布了拟进行新一轮回购的消息,这是否意味着有先知先觉的资金提前知晓买入,进而引发股价涨停?在1月5日宣布前一轮回购时,公司董事长张玉祥便在公告尚未披露的前提下,提前向参加电话会议的机构透露了公司的回购举措。 由于前一轮回购并未能止住下跌趋势,记者在南极电商股吧里看到,在公司宣布新一轮回购后,一些投资者并未盲目乐观,反而担忧后续股价会否重回跌势。 “尽管造假传闻不知真假,但前期7亿元资金砸进去还未能止住跌势,说明一定有不看好后市的持股大户在卖。”有私募人士对此称。 记者注意到,南极电商1月27日股价涨停背后,机构席位逢高减持的意愿依然强烈,卖出前五名共出现了三个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卖出金额达到6219万元。 “尽管南极电商一再表示要通过回购回击市场不实传言,但客观现实是,公司高管此前曾大举减持,如今机构也在逢高减持,如果真要表达诚意,为什么公司实控人、董事长不能掏出真金白银来大笔增持,反而用全体股东的钱(指回购)去堵枪口呢?”前述私募人士称。
森源电气业绩大“变脸”。1月27日晚,森源电气披露2020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预计亏损8.50亿元至9.70亿元,同比下降9212.74%至10499.25%。2019年全年公司盈利932.76万元。公司去年三季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83亿元,同比下降3.88%;归母净利润2044.68万元,同比下降79.28%。 对于2020年度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公司表示,除了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同比有所增加,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同比增加较多,使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外,公司确定2020年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合计为7.93亿元,从而导致归母净利润亏损。 资料显示,森源电气主营业务涉及输变电行业、新能源行业、轨道交通行业、环卫服务行业等,主要产品包括高低压电器元器件及成套开关设备、变压器成套系列产品、新能源系列配套电力装备、轨道交通及铁路电气化系列产品、智能型充电桩、核电电力装备、智能制造(机器人)装备等及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垃圾分类服务等。 森源电气称,基于谨慎性原则,为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资产和经营状况,公司对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各类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对各项资产减值的可能性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分析,判断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资产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确定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合计为7.93亿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计提6.5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计提1.37亿元。 森源电气关于2020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核销资产的公告进一步显示,公司应收账款单项计提涉及多个客户,且情况复杂状况不佳,包括被列为失信执行人、破产重整、经营活动现金流较差等。如因客户5在2020年9月正式宣告破产,森源电气不得不对该客户单项认定全额计提1.45亿元;因客户7经营活动现金流较差,且担保单位本年度的偿债风险较大,难以履行偿债义务,森源电气不得不单项认定全额计提1.21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即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则多来自由于客户原因合同取消的项目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已发生减值。
2019年刚摘帽,大唐电信就又要面临披星戴帽的命运了。 1月27日晚,大唐电信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2.5亿至-15亿元之间,扣非后净利润预计为-13.47亿至-15.97亿元,预计2020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的有关规定,如果公司2020年末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则大唐电信股票将在2020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 踩中退市新规 大唐电信公告称,如公司2020年年末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公司将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第13.3.2条“(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规定的对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公司股票将在2020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此前,上交所就退市制度修订答记者问时明确,上市公司如第一年触及净资产为负、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组合指标或审计意见类型任一指标,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如再次触及净资产为负、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组合指标之一,或者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其股票将直接终止上市。 这意味着,大唐电信如果第一年净资产为负,还有一年的时间扭转局面,否则将被直接终止上市。 来源:公司公告 根据大唐电信的2020年三季报,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总资产54.43亿元,同比下滑5.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94亿元,同比下滑677.75%。 公司2018年艰难扭亏以后在2019年脱帽,但2019年又巨亏8.9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净利润亏损9.7亿元。 对于2020年业绩预亏的原因,大唐电信表示,公司所处经营环境依然严峻,剥离低毛利业务的同时,主营业务未有进一步改善,收入规模较去年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成本费用依然较高,经营收入不能覆盖所有经营支出。 由于公司历史折旧摊销、财务费用等金额虽有所下降但总量依然较大,以及部分参股公司尚处于研发投入阶段,导致公司按照权益法核算有较大的投资亏损,当期经营性亏损依然存在。 除上述经营因素外,受2020年子公司经营状况及未来前景不佳影响,公司账面商誉、无形资产等资产出现进一步减值迹象,部分涉诉应收款项也存在无法收回的可能。公司拟基于减值测试结果对上述资产进行减值,导致公司当期经营亏损较大。大唐电信表示,公司当前对资产减值金额预估为12亿元左右,减值事项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为9亿元左右。 扣非净利润连亏10年以上 大唐电信也曾有过高光时刻,在2G、3G时代曾经与华为、中兴、巨龙通信齐名,合称“巨大中华”。彼时,大唐电信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的3G标准——TD-SCDMA,是3G的三大主流技术标准之一。而今,华为、中兴仍然在5G时代乘风破浪,大唐电信前途却显得一片黯淡。自2009年起,大唐电信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亏损超过10年了。而从它1998年上市到2020年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亏损约54亿元。 从2015年之后,大唐电信营收开始走下坡路,而净利润为正的2018年,则是为“保壳”通过变卖资产取得的。 2016年上半年,大唐电信表示要调整要转型。大唐电信2016年报显示,当年公司提出了“集成电路+”的产业布局,对终端设计板块、软件与应用板块、移动互联网板块进行内部产业资源系统分析梳理。 不过,公司2017年营收下滑幅度却进一步加大,净利润亏损也进一步扩大。大唐电信当时表示,公司业务面向行业市场的转型还需进一步深化,需进一步聚焦业务并提升业务盈利能力。 2018年,主营业务仍然难见起色,大唐电信就开始通过变卖资产来“保壳”。2018年,大唐电信完成了以上海立可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向瓴盛科技有限公司出资、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46.478%股权转让、北京科研中心房产处置等项目,实现现金回流。 资产处置并不能解决长期问题。2019年,大唐电信营收14.3亿元,同比下滑38.96%,差不多回到20年前公司上市之初的水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8.99亿元。截至2019年末公司净资产3355万元。 大唐电信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2019年,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公司业务市场分散、规模小,部分细分市场未形成竞争优势,各项业务基本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有效的产业协同。 此外,大唐集团资产负债率极高,2017-2019年分别为99.52%、91.84%、75.30%。 再次断臂求生 2020年在业绩不善的情况下,大唐电信再次选择出让资产。2020年6月,大唐电信公布的《控股子公司增资之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显示,公司下属企业大唐恩智浦、江苏安防拟通过在北交所以公开挂牌的方式引入部分投资方,并实施增资扩股。 大唐恩智浦是大唐与荷兰恩智浦合资成立的公司,江苏安防则是2012年大唐电信斥资1.27亿元并购41%股权的企业。 大唐恩智浦业务重点为电池管理芯片,潜在客户为国内外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厂、动力电池制造厂、工业储能电池生产厂家等,但这一业务尚处研发培育期,短期内仍难以盈利。 江苏安防的主要产品是汽车电子芯片。大唐电信表示,江苏安防所处的高速公路信息化行业近年来竞争加剧,这一业务的发展需要较大的资金规模,而江苏安防的资产负债率较高,限制了发展的规模。 目前,上述公司增资事项已经完成。增资完成后,大唐恩智浦与江苏安防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此外,公司子公司联芯科技通过在北交所以公开挂牌的方式向多个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转让其所持有的宸芯科技15%股权。转让前联芯科技持有宸芯科技17.23%股权;转让后,联芯科技持有宸芯科技2.23%股权。 根据大唐电信2020年三季报,公司还在推进卖楼工作。2020年6月,经公司董事会审议,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联芯科技向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其拥有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房产,转让价格为含税价5.68亿元。目前公司正在积极与相关方协商,推进房产解除抵押及房产交易合同签署等工作。 从其2020年半年报来看,目前还为大唐电信贡献利润的控股子公司,大唐微电子算是为数不多的硕果了。
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晚,德赛电池、东山精密、蓝思科技等21家苹果产业链公司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预告,其中18家公司预喜。机构指出,苹果手机产业链仍维持高景气度,看好苹果供应链长期趋势。 业绩持续增长 在上述已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的苹果产业链公司中,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长盈科技、长电科技等14家公司业绩预增;2家公司业绩略增,1家公司业绩续盈,1家公司业绩扭亏。 蓝思科技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88亿元-50.61亿元,同比增长98%-105%。蓝思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的客户与产品结构健康并进一步优化,各类主要产品订单充足,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新产品生产及交付顺利。 中金公司指出,苹果iPhone12持续热销,2020年四季度销量创下单季历史新高,预计2021年一季度将延续高成长,ASP(平均售价)方面,2020年下半年蓝思配合的超瓷晶面板ASP有明显提升,预计2021年下半年有望进一步提升;AppleWatch表现超出此前市场预期,预计未来iPad有望复制iPhone的双玻璃趋势,蓝思科技将受益。 德赛电池是苹果iPhone和AirPods等产品电池供应商。德赛电池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0亿元-6.90亿元,同比增长25.45%-37.40%。 招商证券认为,德赛电池业绩超出预期,主要因为iPhone12ProMax需求佳及新品盈利能力提升,使得综合盈利能力同比、环比提升。此外,公司应收应付外汇对冲以及套保等措施使得汇率变化对公司影响较小。 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是苹果AirPods耳机代工厂商。在2020年三季报中,立讯精密预计2020年度净利润为70.71亿元-73.06亿元,同比增长50%-55%。歌尔股份预计2020年净利润为27.53亿元-28.81亿元,同比增长115%-125%。 歌尔股份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智能无线耳机、精密零组件及虚拟现实等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改善。 长期趋势向好 1月初,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研报中指出,在2年连续高速成长后,AirPods出货增长将在2021年放缓。正向看待iPhone、iPad、AppleWatch与MacBook在2021年的增长。对A股苹果供应链最重要的iPhone与AppleWatch预计2021年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5%-20%,分别约为2.3亿部与4100万部。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了解到,苹果iPhone代工厂富士康的iDPBG部门深圳厂区正在新增招聘员工生产iPhone。 1月13日,财信证券发布研报称,苹果延续的价格策略有利于苹果手机销量增长。不过,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用户的换机需求是否延后还有待观察。苹果在无线充电领域和光学领域的创新,将进一步推动公司无线化战略以及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布局,利好国内无线充电以及光学领域相关厂商。同时,苹果取消标配充电器和耳机,有利于推动第三方配件厂商的业绩增长。相关上市公司将陆续披露的2020年12月营收数据值得期待,苹果手机产业链仍然维持高景气度。 郭明錤认为,中国厂商从海外竞争者取得订单的长期优势仍在,正向看待A股苹果供应链长期发展。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的供货商仍是市场关注焦点:一是具备新业务、新产品导入能力;二是能满足苹果海外生产需求能力;三是2021年新产品、新技术的显著受益者。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1日讯近日,长春高新(000661.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持股5%以上的股东金磊减持公司股份的通知,金磊于2020年7月10日至2020年12月16日期间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40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106%。 本次减持后,金磊合计持有股份4249.337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0.4994%。其中,无限售条件股份841.088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2.0782%;有限售条件股份3408.249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8.4212%。 据证券时报报道,12月16日,长春高新成交15.7亿元大宗交易,成交价格390元/股,成交量403万股。卖方为中信建投长春长春大街营业部。买方方面,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中信证券北京东三环中路分别买入6.63亿元、4.41亿元,一个机构席位买入4.68亿元。
之江生物(688317) 今日上市交易,该股开报90元,较43.22元的发行价上涨约108%,盘中最高至92.88元。截至收盘,该股报74.8元上涨73.25%,全日成交21.4亿元,换手率达66.88%。资料显示,公司是国内技术先进、产品齐全的分子诊断领军企业,专注于分子诊断试剂及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分子诊断试剂及仪器设备。2017-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93亿元、2.24亿元、2.5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5.84%;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0.62亿元、0.5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0。主营业务中,妇科占比最高,为42.45%。2017-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81.78%、80.63%和76.12%。
1月18日晚间,甘肃电投披露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5亿元至4.45亿元,同比变动-8.88%至5.32%;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75亿元至4.35亿元,同比变动-9.76%至4.68%。 甘肃电投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所属电站发电量为95.55亿千瓦时,上年同期发电量为89.6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5.89亿千瓦时,但受参与市场化交易等因素影响,公司净利润与去年基本持平。 甘肃电投是一家集水电、风电、光电为一体的综合性清洁能源上市公司,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主要产品为电力。公司已发电权益装机容量为265.30万千瓦,其中,已发电水电权益装机容量为169.89万千瓦,位居甘肃省第一。已发电风力权益装机容量为81.81万千瓦,已发电光伏权益装机容量为13.6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