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晚,顺丰控股(002352.SZ)发布2020年12月度经营数据,在“双12”、新年节日等促销活动的刺激下,12月份营收达156.0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1.74%。其中,速运物流业务营收达到147.38亿元,同比增加30.77%,业务量8.7亿票,同比增长48.97%;供应链业务突破8亿元,创年内新高,达到8.68亿元,同比增50.69%。 按月度经营数据口径计算,顺丰控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17.43亿元,相较2019年的1109.02亿元,增速为36.83%。业务量实现81.37亿票,相比2019年的48.30亿票增长68.47%。 从2020年季度营收对比可以发现,顺丰2020年营业收入实现了持续增长,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实现436.86亿元,同比增长32.15%。 2020年,不论是12月还是全年数据,顺丰的营收和量件增速持续超行业平均水平。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92.5亿件,同比增长37.4%;业务收入完成926.2亿元,同比增长20%。2020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795.4亿元,同比增长17.3%。 2020年快递行业持续保持高景气发展,虽然价格战超预期,顺丰凭借持续的业务创新、管理红利和产能资源的不断释放,保持了竞争优势。 航空+机场 持续强化底盘优势 2020年,在顺丰业务量持续近六成增长的背后,考验的是公司对资源的持续投入及对资源的全盘掌控能力。 2021年刚开年,1月2日凌晨,顺丰航空第62架全货机就宣布入列,正式投入航线运行。 1月18日,距离第62架全货机投用仅半月,顺丰航空第63架全货机也完成客改货程序,正式加入机队,将助力保障即将到来的快递物流“春运”高峰。 而这63架全货机兼顾远、中、短程运输,覆盖国内、辐射国际的航线网络高效运转。1月16日,顺丰航空“西安=东京”定期全货运航线正式开通运行,主要服务于生产制造企业电子产品的进出口物流需求。 疫情期发挥了卓越作用的顺丰航空,仍然在持续不断的提升实力,从飞机数量到航线数量上持续增加,提升顺丰时效业务实力的同时,为更多的B端企业和国际业务提供更大的服务和业务空间。 而将提升顺丰航空资源效率的湖北鄂州花湖机场近日也在加速建设。2020年12月31日,湖北鄂州民用机场顺丰航空基地启动建设。 业内人士表示,鄂州机场项目是顺丰航空运输体系布局建设的核心,将在未来帮助公司全面打造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航路航线,对扩大时效产品覆盖能力、提升产品时效、构建高端综合物流服务能力、降低航空网络运行成本形成良好的底盘支撑。 华创分析师认为,随着鄂州机场建设推进,市场对其长期战略价值预期或升温。分析师认为,在鄂州机场投产并达到可使用状态后,一方面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时效产品,扩大时效产品辐射范围,预计未来时效产品的辐射范围可增加100个城市左右。其二,有助于公司通过提升飞机利用率、提升装载率来降低单位成本,综合航空成本或可降低20%以上。第三,从中长期效益来看,鄂州花湖机场将推动公司国际化战略及推升产业集群的想象空间,未来时效产品的辐射范围可增加100个城市左右,带来时效件收入增量。 多元化网络孵化更多想象空间 顺丰在不断夯实资源底盘优势的同时,顺丰新业务也借力顺丰快递大网资源和发展模式加速发展,为新业务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以顺丰快运为例,面对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对快运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顺丰快运采用“一横一纵”模式打通整个快运行业。“一横”即顺丰快运升级后专业化产品贯穿全供应链全环节,能满足从原材料到商品的采购、生产、分销、零售供应链链条中各个不同用户的物流需求。“一纵”即“顺丰快运+顺心捷达”产品上形成相互补充,实现中高端及主体市场的全覆盖。这种优势不仅表现为对各个层次市场的覆盖,更表现为运营模式及运营资源方面融通提效。 顺丰快运基于智能分拣与直发联通,实现了中转场直派、全自动化智能分拣,提高中转效率,针对各个服务场景建立出了专业能力与服务标准,实现了零担行业从非标准化服务到标准化产品的升级。据了解,顺丰快运全网整体时效相较2019年提速近5小时,在快运行业传承了顺丰速度,在快运行业时效保持领航。 30万快递收件小哥+3万大件专职收派,实现全国高密度覆盖,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门对门揽派,实现了对传统快运行业服务模式的颠覆,契合了快运行业快递化趋势。 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顺丰快递大网凭借自身的超级品牌效应,对多元物流新业务(快运、冷链、同城、国际)具有强赋能效应,借助顺丰的超级品牌力和优质客户资源,新业务快速打开市场。
1月18日晚间,赤峰黄金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5.75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88亿元,同比增长305.83%;预计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加5.1亿元,上年同期扣非净利润为1.82亿元,同比增长279.35%。 赤峰黄金表示,2020年度,公司围绕战略规划目标,实施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极大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黄金产销量大幅增加、降本增效措施成果显著,加之黄金价格上涨,黄金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亦有较大幅度提高。此外,人民币升值,公司的美元负债产生浮动汇兑收益。
原董事长、创始人王维东涉操纵股价被刑拘后,因公司股价提前跌停,赢合科技(300457)1月18日晚收到监管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内幕信息提前泄漏的情形。 1月18日晚,深交所创业板管理部对赢合科技下发关注函指出,2021年1月17日,赢合科技披露《关于公司董事长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长、CEO王维东因涉嫌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拘留,其个人涉嫌违法的情况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同日,公司已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改选董事王庆东担任董事长,相关事宜已引起该部关注。 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表示,根据报备文件《拘留通知书》,公安局“已于2021年1月15日8时将涉嫌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王维东刑事拘留”,落款时间为2021年1月15日,当日公司股价跌停。请核实公司和王维东家属收到《拘留通知书》以及对前述事项的具体知悉时点,说明是否存在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以及内幕信息提前泄漏的情形,并补充报备内幕信息知情人。 深交所盘后交易数据显示,1月15日东吴证券无锡和风路营业部、中山证券温州瓯江路证券营业部分列赢合科技卖出第一、第四,另外三机构席位分列卖二、卖三、卖五。前五大卖出席位总共卖出4.22亿元,三机构席位合计卖出约2亿元。同时当日也有机构买入,买入前五席位合计买入9366万元。 1月18日,赢合科技公告董事长被刑拘后第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开盘一度跌停,但随后又向上拉起,截至收盘,赢合科技上涨0.62%,股价报收22.63元/股,总市值147亿元,当天成交13.47亿元,换手率14.78%。 深交所关注函指出,请公司补充说明王维东被刑事拘留对公司财务及生产经营管理已产生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公司已采取和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充分提示相关风险。另外,请公司自查并说明近期公司经营情况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并充分提示相关风险。 赢合科技成立于2006年6月,主营锂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与服务等,2020年新增口罩机业务,另外子公司深圳市斯科尔科技有限公司还从事电子烟相关业务,公司由王维东、许小菊共同出资组建,两者为夫妻关系,同时为一致行动人,公司是我国动力电池智能自动化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行业内第一家锂电池智能生产线整线方案提供商,2015年5月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资料显示,宁德时代、CATL、比亚迪、LG化学、盟固利、ATL、冠宇、中航锂电等国内外一流企业都是赢合科技客户。另外据公司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度公司盈利3亿至3.6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约1.65亿元同比增长82.16%~118.60%,公司称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回暖,公司全年新接有效订单超过33亿元。
光伏龙头隆基股份(601012)再度扩产产能。 1月18日晚间,隆基股份发布公告,拟耗资80亿元,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投建年产15GW单晶电池项目。 随着光伏平价上网大幕的开启,光伏行业迈入倍速增长时代。基于行业增长的确定性,隆基股份等行业龙头纷纷扩产,更吸引了高瓴资本等投资大鳄的青睐。 业绩高增长的同时,隆基股份在股价方面更是走势凌厉,近一年来增幅高达260%,目前公司总市值已近4000亿元。 扩产进行时 公告内容显示,隆基股份本次扩产计划将以控股子公司为实施主体,选址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投资金额为80亿元,将建成年产15GW单晶电池项目,预计于2022年投产。 根据公司与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达成的投资协议,后续隆基股份将租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的厂房、仓库和附属设施,负责投入生产设备、流动资金,并对项目进行运营管理。 按照约定,上述项目投产后1年内,协议三方还将启动年产15GW单晶组件项目建设。 公司表示,本次投资符合未来电池产能规划,有利于提升高效单晶电池产能规模。 根据隆基股份此前发布的《未来三年(2019-2021)产品产能规划》,单晶硅棒/硅片2020年底产能将达到50GW,2021年底达到65GW;单晶电池片产能2020年底达到15GW,2021年底达到20GW;单晶组件产能2020年底达到25GW,2021年底达到30GW。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已提前完成规划任务,单晶硅片年产能约55GW,单晶组件年产能约25GW。 2020年以来,隆基股份加速扩产步伐。2020年2月,公司拟投资约45亿元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2020年3月,投资19.48亿元在嘉兴投建年产5GW单晶组件项目,同时投资18.37亿元在腾冲建设年产10GW单晶硅棒项目;2020年5月,再度投资23.27亿元在曲靖建设年产10GW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2020年9月,公司与丽江市人民政府达成年产10GW单晶硅棒项目投资协议,同月与曲靖市人民政府、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达成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二期项目)合作意向,后于2020年11月达成曲靖(一期)年产10GW单晶电池项目合作意向;2020年12月,拟耗资13.97亿元在宁夏投建年产3GW单晶电池项目。 业绩股价齐飞 隆基股份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电站的开发,是从硅棒到组件的一体化企业。 公司依靠自身的单晶硅片技术,早期已经卡位硅片环节。基于先发优势,公司目前的毛利率位于全行业第一。从产能规模来看,预计2020年公司硅片产能将达到75GW,2021年将达110GW,保持行业第一。 在组件方面,2020年11月,隆基股份已提前完成年度20GW的出货目标,与2019年8.4GW的出货量相比,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中大尺寸硅片及高功率组件产品销售占比提升较快。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38.32亿元,同比增长49.08%;归母净利润63.57亿元,同比增长82.44%。与此同时,隆基股份股价亦不甘落后,近一年来增幅高达260%,目前市值已近4000亿元。 业绩高增长叠加广阔的市场前景,隆基股份获投资大鳄高瓴资本入股。2020年12月,股东李春安拟向高瓴资本转让2.26亿股(占总股本的6%),交易对价为158亿元,由此高瓴资本跃居公司第二大股东。 业内人士指出,在央企、地方的积极响应下,新能源装机规模有望明显提升,120GW的风电、光伏装机目标有较大概率实现,隆基股份作为一体化龙头,将充分受益平价时代红利。
A股最大民营综合能源公司业绩实现大反转。1月18日,*ST永泰发布业绩预增公告称,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为46.20亿元-48.05亿元,同比增加32倍-33.3倍。 2020年*ST永泰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债务重组收益。公告显示,公司在2020年底完成的债务重组,并实现重整收益净额45.1亿元。不过,除了债务重组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外,公司主营利润也保持了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与上年同期9171万元相比,增加1.13亿元-1.43亿元,同比增加了1.23倍-1.56倍。 重整助公司“凤凰涅槃” 自2018年债务违约以来,永泰能源借助于自身资产优良和经营业绩稳定的有利条件,在各方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力推进债务问题解决,在债委会和管理人的指导下拟定了“以股抵债+留债延期清偿”的重整方案,妥善解决债务问题,恢复健康发展。2020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也主要源于债务重整的完成。 2020年9月25日,晋中中院裁定受理债权人豫煤矿机对永泰能源的破产重整申请,公司正式进入重整程序。9月29日,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永泰。12月16日,公司召开重整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和出资人会议,高票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以及《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2020年12月30日,永泰能源收到晋中中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裁定确认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并终结公司重整程序。历时3个月,永泰能源债务重整赶在2020年底前顺利完成。 “通过重整,公司负债规模大幅下降,债务结构得到优化,持续盈利能力得到加强,经营业绩得到提升,公司步入稳定向好的发展阶段。”永泰能源表示,鉴于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涉及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已经消除,公司向上交所申请撤销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自2021年1月19日,公司股票简称由“*ST永泰”变更为“ST永泰”,成功摘星。 在财务方面,本次重整完成后公司实现相关债务重组收益净额约45.1亿元。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对记者表示:“债务重组产生的利润可极大地帮助公司摆脱债务压力,恢复经营能力,对企业的基本面有较大改善。” 打造大型综合能源供应商 “重整帮助公司成功脱困还带来了巨额利润,但这种利润是非现金性的,而且是一次性的,需要理性看待。”况玉清说,公司的盈利能力关键还得靠主营业务,而不是资本运作。 永泰能源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在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公司表示,将立足于现有综合能源核心业务基础,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坚持和推进“聚焦主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大型综合能源供应商。 作为A股最大的综合能源民营上市企业,永泰能源经过多年深耕,已形成电力、煤炭和等业务板块,资产规模已达千亿元。 煤炭方面,永泰能源拥有在产主焦煤及配焦煤煤矿总产能规模975万吨/年,煤炭资源保有储量总计38.43亿吨。其中:优质焦煤资源保有储量共计9.22亿吨,优质动力煤资源保有储量共计29.21亿吨,具有较强的煤炭资源储备优势。电力方面,永泰能源也有明显优势。公司所属电厂总装机容量1109万千瓦,其中在运装机容量909万千瓦,在建及规划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江苏、河南两省,均为当地主力电厂,电力业务需求和利润均有保障。 “随着重整后债务偿还计划的不断推进,公司负债规模还将进一步下降,财务结构将更加健康,信用功能将快速修复,有利于公司在立足于现有综合能源核心业务基础上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永泰能源表示,经营计划方面,公司将按照“短期强身聚焦、中长期强本固基”的思路,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向好,实现“凤凰涅槃”。
数据显示,2020年整个教育行业的整体融资金额超过680亿元,较2019年的418亿元出现大幅上涨。“一年超600亿元的融资规模,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惊人的数字,哪怕是和过去的网约车大战、视频网站大战、共享单车大战等著名风口对比,也不遑多让。”伴鱼CMO翟磊分析道。 烧钱并不轻松,在教育产业观察人士夏飞看来,原本应该是极为广阔的互联网教育市场,如今仅能靠巨量投放维持,在线教育已高度内卷化。但他们仍需硬挺,花钱做增长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回头就意味着掉队。对他们来说,这一轮激战的终局,或许是直到有对手倒下,其他玩家才有下场喘息的机会。 商场无情,但从不会亏待尊重行业规律、拥抱创新的企业。对在线教育行业来说,这个规律就是在保持健康度的基础上正确花钱,用口碑做增长。当下,因难逃高成本原罪,关于一对一教育模式能否跑通的讨论甚嚣尘上,但在经营少儿英语一对一业务的主要玩家中,跳出单一产品模式的伴鱼,凭借产品矩阵在两个月获得1.2亿美元和数千万美元两轮顶级资本押注。 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玮在其投资逻辑中提到,看好伴鱼所在的市场空间也认可其商业模式。 事实上,苦于高获客和高师资成本,一对一模式的流量价格已堪比“天价”,常年背负“规模不经济”魔咒,而伴鱼用内容工具型产品“伴鱼绘本”打造高频学习场景,触达更多用户,再将沉淀的精准流量导流至课程产品“伴鱼少儿英语”和“伴鱼AI课”,在矩阵内部打通学习效果闭环和流量闭环。这种商业模式实现在线欧美外教一对一获客成本近乎为零,不仅验证课程模式的可行性,还搭建起极低的成本护城河,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英语赛道做内容工具型的产品不少,那为何仅伴鱼的绘本能够杀出重围,成为整个产品矩阵的增长引擎?伴鱼CEO黄河用“得用户者得天下”的迭代逻辑给出解释:“伴鱼以用户为中心,有‘活’战略,做‘活’产品。离用户越近,企业对用户需求的敏锐度越高,从而先于市场做出战略布局,同时,基于用户最新需求驱动,产品不断获得迭代突破和创新。” 伴鱼在追寻互联网教育“大而美”的路上,打造出“正确花钱”和“用户口碑驱动”的双增长支点,遵循先“变美”后“变大”的逻辑,增长相当稳健。过往一年,伴鱼按既定发展节奏进入高速发展期,其用户量实现翻倍。正如黄河所说,教育企业应该坚持长期主义,但长期主义并不意味着慢速发展,而是在企业健康和规模增长的动态平衡中加速快跑。
1月18日,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简称“民族品牌指数”)收报2339.54点,涨0.19%。35只成分股中,22只上涨、1只平盘、12只下跌。 昨日涨幅居前的成分股主要集中在医药、汽车、调味品等领域。其中,广誉远涨7.42%、齐翔腾达涨7.01%、金杯汽车上涨逾6%,广汽集团、恒顺醋业上涨逾5%。 消息面上,昨晚今世缘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去年实现营收51亿元左右,同比增4.7%左右;预计实现净利润15.5亿元左右,同比增6.3%左右。公司表示,预增的主要原因在于白酒产品销售收入稳步增长,产品结构也进一步优化,“特A+类”产品销售增长较好。 近期,多只民族品牌指数成分股发布2020年业绩预增公告:如科沃斯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5.9亿至6.3亿元,增长388.79%至421.93%;泸州老窖预计2020年盈利55.7亿至60.3亿元,增长20%至30%。 资金面上,昨日北向资金净买入泸州老窖6.9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