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缸底处凿开一个小口,哪怕周围很干净,随着水流转动,远处的泥沙依然会吸聚而出,从而实现激浊扬清。2012年6月,“面值退市”作为第一个“小口”,揭开了A股市场化退市的序幕。2020年末,退市新规新增了“3亿元市值”退市指标,有望进一步发挥市场化退市的效力。 退市新规要求,若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在交易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将涉及终止上市。新规发布时,沪深两市市值最小的上市公司是*ST成城,市值为3.9亿元,与“3亿元市值”退市指标尚有一段距离。不仅如此,不少类似*ST成城的“超小市值”公司,其股价本身已经靠近面值,“3亿元市值”退市指标似乎没有用武之地,换言之,好像有些低了。 探讨“3亿元市值”这一新增退市指标是否合理有效,还是要看过往市场化退市指标的施行效果。2012年6月,沪深交易所公布修订后的退市制度,其中提出一条市场化退市标准——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股票面值的公司应终止上市。 当时,市场对这一标准颇有疑虑:虽然股价在个位数的股票很多,但距离面值(对绝大多数股票来说是1元)仍有很大距离,该措施能否真正起到效果? 6年后,2018年12月28日,中弘股份被深交所摘牌,成为沪深两市首只“面值退市”的股票。从此开始,面值退市案例走进大众视野,数量逐渐增加。2019年,雏鹰农牧、华信股份等4只股票“面值退市”;2020年,这一数据进一步放大,“面值退市”几乎已引不起市场太多关注。进入2021年,*ST天夏因股价持续低于1元,已锁定“1元退市”席位。 从“面值退市(新规已改为‘1元退市’)”的施行效果来看,市场化退市标准完成制定只是完成了政策的前一步,后一步需要市场根据标准自发地用脚投票,这一过程可快可慢,但假以时日,终会有公司触线退市,从而实现优胜劣汰的政策效果。况且,一旦市场形成共识,无论面值退市,还是“3亿元市值”退市标准,都会产生强有力的“磁吸效应”,一旦有公司靠近“红线”,投资者就会快速卖出,推动其离开市场。随着第一个案例出现,后续会不断出现,并成为常态。 至于为何已有“面值退市”标准,还要新增“3亿元市值”指标?A股现有的4000多家公司中,约有1182家总股本低于3亿股,512家总股本低于1.5亿股。即便这些公司股价高于面值不少,比如2元/股,但因其市值依然非常小,“3亿元市值”退市指标的效力将得以发挥。 另外,近年来A股高送转热度持续降低,高价股开始受到追捧,过去一味送转扩大股本的情形越来越少,导致很多个股长期保持小股本,仅依靠“面值退市”指标,很难对其中部分经营较差的问题公司形成影响,从而达到激浊扬清的效果。 评价一项政策的效果优劣,尤其是“面值退市”“3亿元市值”退市这样的市场化政策,需要从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来观察,需要有一定的耐心让其自主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将其当作处罚类政策要求立竿见影。面值、市值是市场充分博弈的结果,微小市值的公司往往缺乏投资价值,存在被炒作的问题,结合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将市值极低的公司清出市场,也有利于投资者理性选择,引导价值投资。 可以预见,一旦“3亿元市值”退市标准开始发挥效用,势必将和“面值退市”一样,充分调动市场自己的力量,成为发挥市场效力、清理绩差公司、完善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
1月7日晚,消费电子护窗玻璃龙头蓝思科技公告,公司以25.44元/股向长沙领新产业投资、中金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诺德基金、朱雀基金等14家机构发行5.89亿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50亿元。 蓝思科技董秘钟臻卓对记者表示:“本次定增的成功发行,不但使得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同时增加,资产负债率将有所下降,资产结构更加稳定健康,公司整体资金实力和偿债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资本结构得到优化,而且,也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持续高效扩张产能,加速向下游渗透,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巩固公司在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领域的行业龙头地位。” 获国内外重磅机构认购 发行情况报告书显示,14家定增对象中,中金公司、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华融资管加上湖南财信精进股权投资、长沙领新产业投资,5家国资企业合计揽下了近90亿元的定增份额,占本次定增总额的60%。 长沙本地国资长沙领新产业投资是本次蓝思科技定增的鼎力支持者,其认购了1.97亿股,获配金额近50亿元。天眼查App显示,长沙领新产业投资成立于2020年12月16日,注册资本20亿元,实控人为长沙市国资委。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认购份额紧随其后,获配5503.14万股合计金额约14亿元;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获配5227.99万股合计金额13.30亿元;GICPrivateLimited(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获配5149.37万股合计金额13.10亿元。 其中,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为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overnmentofSingaporeInvestmentCorp,简称GIC)子公司,是新加坡最大的国际投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管理新加坡的外汇储备,跨出新加坡国界向海外大举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者对本次定增热情高涨,份额竞争亦是相当激烈。公告显示,本次发行共计获得211名意向投资者询价,包括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机构、期货公司、QFII、其他机构投资者、自然人等。在有效报价中,不少机构还屡次提升报价。 抢滩5G历史机遇电子汽车双轮驱动 定增方案显示,蓝思科技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长沙(二)园智能穿戴和触控功能面板建设项目、长沙(二)园车载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设项目、长沙(二)园3D触控功能面板和生产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目前5G通信技术在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逐渐开启了大规模的商用落地,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等市场即将出现一轮新周期的升级换代需求,5G设备的更新换代必然导致市场对相关部件的需求大幅增长。”钟臻卓表示,公司的定增落地将有利于公司抢滩5G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凭借多年来在行业内的深耕和积淀,蓝思科技不仅稳坐消费电子护窗玻璃头把交椅,还成功开启了消费电子领域的垂直整合。 钟臻卓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蓝思科技是最早成功整合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两大业务板块的行业公司之一。通过近几年的积极布局,目前已围绕智能驾驶舱研发及批量生产了包括车载电子玻璃及组件、车载中控屏(结构与功能零部件及组装)、仪表盘组件、B柱、车载装饰件、车身结构件、后视镜、导航仪等诸多种类的产品。 据了解,公司已与特斯拉、宾利、保时捷、宝马等众多高端新能源汽车厂商和国际传统汽车豪华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作为特斯拉全球一级核心供应商,公司已向其大批量供货超两年,并且还在持续不断地配合其新车型做工艺技术创新,目前公司在向其提供的产品服务类别中已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领域和汽车电子领域已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此次定增落地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影响力,伴随着规模效应的深化,公司业绩有望迈入一个新的增长期。”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今日,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亚科技”,688510.SH)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开盘报35.00元,涨328.40%,盘中最高报45.50元,最低报30.60元。截至今日收盘,航亚科技报37.18元,涨355.08%,成交额17.24亿元,振幅182.37%,换手率98.96%。 航亚科技是一家专业的航空发动机及医疗骨科领域的高性能零部件制造商,专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及医疗骨科植入锻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转动件及结构件(整体叶盘、盘环件、机匣、整流器等)、医疗骨科植入锻件(髋臼杯、髋柄及胫骨平台等精锻件)等高性能零部件。 航亚科技本次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数量为6460万股,发行价格为8.17元/股,保荐机构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光大证券保荐代表人为吕雪岩、林剑云;华泰联合证券保荐代表人为唐逸凡、刘惠萍。航亚科技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为5.2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4.74亿元。 航亚科技最终募集资金比原计划少1.98亿元。航亚科技12月9日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6.72亿元,其中,5.78亿元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产能扩大项目,9378.03万元用于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航亚科技本次上市发行费用为5346.99万元,其中保荐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获得承销保荐费用3781.57万元,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获得审计验资费用600.00万元,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获得律师费用471.70万元。 参与本次发行的战略投资者共3名,分别为光大富尊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富尊”)、华泰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创新”)、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参与本次战略配售设立的华泰航亚科技家园1号科创板员工持股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航亚科技员工资管计划”)。其中,光大富尊获配股数323万股,获配金额2638.91万元,限售期为24个月;华泰创新获配股数323万股,获配金额2638.91万元,限售期为24个月;航亚科技员工资管计划获配股数646万股,获配金额5277.82万元,限售期为12个月。 过去三年一期,航亚科技收到的现金不敌营业收入。2017年至2020年1-6月,航亚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755.32万元、1.61亿元、2.58亿元、1.55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8648.94万元、1.27亿元、2.37亿元、9014.60万元。 上述同期,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32.06万元、1398.70万元、4218.55万元、2924.74万元;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09.40万元、915.49万元、3956.76万元、2903.42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22.40万元、3837.88万元、5749.49万元、-260.81万元。 据公司在新三板期间披露的财报,2014年至2017年,航亚科技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9万元、-1845.6万元、-1767万元、-732万元。 也就是说,航亚科技在2014年至2017年,连续四年净利润亏损,2018年净利润跳涨至1398.70万元,2019年净利润跳涨至4218.55万元。 2017年末至2020年6月末,航亚科技资产总计分别为3.20亿元、5.34亿元、6.28亿元、6.75亿元,其中货币资金分别为7917.63万元、7826.18万元、7431.76万元、5842.15万元。 上述同期,航亚科技负债合计分别为1.39亿元、1.68亿元、2.21亿元、2.3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分别为2200万元、2000万元、2330万元、4586.29万元。 2020年1-9月,航亚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8.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44.14万元,同比增长14.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830.45万元,同比增长14.6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84.73万元,同比下降14.29%。 2020年全年,航亚科技预计可以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预计同比增加22.0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预计为5800万元,预计同比增加46.58%。 航亚科技转板前夕管理层变动频繁。据华夏时报报道,2013年1月,储文光、黄勤、齐向华三人共同出资设立航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人民币。彼时,公司现任大股东严奇尚未出现在公司的高管名单中。 2016年12月16日,航亚科技挂牌新三板;2019年7月,航亚科技召开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申请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等议案,为转板做准备;2019年8月16日,公司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2019年2月,公司的两位原始出资人储文光、齐向华“因个人原因”辞任公司董事,并不再担任公司的其他职务。 除原始股东外,公司财务总监一职在转战科创板之际也是几经更迭。 2018年7月27日,航亚科技董事会免去黄勤财务总监职务,聘任黄勤为副总经理,同时聘任虞惠萍为财务总监,原因为公司分工调整。任免公告中还明确了任期,黄勤任职副总经理和虞惠萍担任财务总监的期限均为7个月,自2018年7月27日起至2019年2月27日。 黄勤是航亚科技创始人之一,当时任公司董秘和财务总监,被免去财务总监职务后,还担任航亚科技副总经理和董秘职务;虞惠萍则是从外部聘请。 2019年2月21日,虞惠萍因“个人原因”辞职,在新财务总监到任之前,由黄勤代为履行财务总监相关职责。直到今年3月5日,才由曾是斯莱克财务负责人的高杰贞任职航亚科技财务总监职务。 航亚科技招股书披露信息与新三板年报不一致,且关联交易存疑。据华夏时报报道,根据航亚科技在新三板披露的2018年年报,无锡市泛亚精工有限公司(下称“泛亚精工”)为公司第五大供应商,年采购占比为3.94%。前四大供应商分别为维斯伯·蒂锐(北京)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下称“维斯伯·蒂锐”)、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宏远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而在公司2020年提交的招股书申报稿中,2018年的五大供应商新增无锡世贸通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无锡世贸通”),为公司第三大供应商,泛亚精工则被顺延排除在公司前五供应商之列。 对此,航亚科技的解释为,公司2017年之前的业务,是通过无锡世贸通向维斯伯·蒂锐进行采购。在2018年,双方业务进行规范,所以将无锡世贸通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的采购份额独立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泛亚精工为航亚科技业务关联方。泛亚精工除是公司的供货商之外,还参与到公司生产的主要工序,包括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粗加工、等离子喷涂等领域。2017年至2019年,泛亚精工连续三年进入航亚科技的前五位外协加工厂商名单中。 泛亚精工的股东沈稚辉,持有该公司30.10%的股权。同时,沈稚辉直接持有航亚科技3.87%股权,并且是公司实控人严奇的一致行动人之一。从2016年9月开始,泛亚精工曾经连续三年为航亚科技提供担保,最高时曾经担保3000万元。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今日,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玄科技”,688608.SH)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开盘价报391.00元,涨幅141.25%。截至今日收盘,恒玄科技报362.00元,涨幅123.36%,成交额59.41亿元,总市值434.40亿元,换手率68.82%。 截至2020年9月30日,恒玄科技资产总额达到7.90亿元,2019年底为6.31亿元,较2019年底增长25.28%。2020年1-9月,公司营收达到6.69亿元,同比增长40.41%;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65.39%;扣非净利润9982.63万元,同比增长137.7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9亿元,同比增长8045.66%。 公司预计2020年度营收为9.80亿元至10.60亿元,变动情况为51.04%至63.37%;归母净利润1.70亿元至1.90亿元,变动情况为152.32%至182.01%;扣非净利润1.40亿元至1.60亿元,变动情况为155.55%至192.05%。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恒玄科技营收分别达到8456.57万元、3.30亿元、6.49亿元、3.3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44亿元、177.04万元、6737.88万元、4887.55万元。 公司现金流连续2年为负。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875.08万元、-1541.14万元、5637.39万元、3176.92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8664.62万元、3.48亿元、7.12亿元、3.56亿元;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分别为2838.48万元、4587.89万元、7753.20万元、5875.52万元。 公司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货币资金分别为6221.47万元、6756.62万元、4.18亿元、4.41亿元;应收账款分别为322.81万元、2446.37万元、1021.76万元、612.44万元。 恒玄科技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应付账款分别为2935.03万元、8746.81万元、8042.39万元、1.20亿元;应付职工薪酬分别为539.49万元、996.76万元、1673.98万元、1116.56万元;负债合计分别达到5576.79万元、1.02亿元、1.09亿元、1.38亿元。 恒玄科技主营业务为智能音频SoC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为客户提供AIoT场景下具有语音交互能力的边缘智能主控平台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蓝牙耳机、Type-C耳机、智能音箱等低功耗智能音频终端。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已进入的主要终端品牌厂商包括华为、三星、OPPO、小米等手机品牌及哈曼、SONY、Skullcandy等专业音频厂商。此外,公司产品目前亦在漫步者、万魔等专业音频厂商及谷歌、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的音频产品中得到应用。 公司因自称行业内"第一梯队"曾遭监管问询。公司于4月22发布的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恒玄科技共有三大业务板块,包括普通蓝牙音频芯片、智能蓝牙音频芯片和Type-C音频芯片。招股书中,恒玄科技已将自己称为“国际领先的智能音频SoC芯片设计企业之一”,并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而上交所在首轮问询中,就要求恒玄科技结合与“第一梯队”中其他公司的收入和市场规模、产品性能、技术水平的比较情况,说明认定“第一梯队”的依据是否充分、客观。 针对上交所质疑公司自称行业内"第一梯队"的依据,恒玄科技回复称,在蓝牙音频芯片领域,其与高通、联发科相比其他独立芯片厂商,具有技术领先及品牌客户优势,同属第一梯队;而在Type-C音频芯片领域,其与主要竞争对手Synaptics(新突思)及CirrusLogic(凌云)在技术指标方面差异不大,同属第一梯队。 不过,恒玄科技称为谨慎描述公司技术先进性及市场地位等,在更新后的招股书中删除了原“第一梯队”的定性描述。 恒玄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为美国籍。公司12月9日发布的招股书显示,LiangZhang、赵国光及汤晓冬为一致行动人,其中LiangZhang及汤晓冬为夫妻关系。三人直接持有恒玄科技34.08%的股份,同时赵国光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员工持股平台(宁波千碧富、宁波百碧富及宁波亿碧富)持有恒玄科技11.08%的股份。因此,LiangZhang、赵国光及汤晓冬合计控制公司45.16%的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为恒玄科技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其中LiangZhang为恒玄科技的董事长、总经理,为美国国籍。 恒玄科技本次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数量3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62.07元/股,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董军峰、贾兴华。恒玄科技募集资金总额为48.6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47.59亿元。 恒玄科技最终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多27.59亿元。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20.00亿元,分别用于智能蓝牙音频芯片升级项目、智能WiFi音频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Type-C音频芯片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发展与科技储备项目。 恒玄科技本次上市发行费用为1.03亿元,其中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保荐承销费用8642.93万元。 本次发行参与跟投的战略配售对象为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获配数量61.70万股,获配金额9999.99万元,配售期限24个月。
广汽集团日前发布公告称,同意合营公司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汽蔚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增资扩股方案并签署相关协议,共计增资约24.05亿元。其中,广汽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增资约4.82亿元,广东珠投智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珠投智能”)作为战略投资者增资约19.23亿元。 成立于2018年4月的广汽蔚来,创办之初由广汽集团、广汽新能源、蔚来基金、蔚来汽车及创始团队共同持股,其中广汽系和蔚来系分别持股45%,创始团队持股10%。此次增资扩股完成后,广汽集团及广汽埃安合计持有广汽蔚来25%股权。 公告显示,公司与广东珠江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珠江投管”)、广东元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元知科技”)举行战略合作暨智能汽车等项目签约活动。此次增资扩股的广汽蔚来便是该智能汽车项目的载体,首期合作预计投入30亿元,后续投资将超过100亿元。 天眼查显示,珠投智能为珠江投管的全资孙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朱一航。珠江投管是国内最早从事大型能源与基础设施投资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总资产超600亿元。近年来,公司向新基建、新能源、智能科技领域转型,为智能汽车项目提供应用场景与保障基础。 朱一航最为外界熟知的两个身份,分别是国内老牌电竞战队EDG的老板和合生创展实际控制人朱孟依的长子。合作签约的当天,朱孟依以元知科技战略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出席。元知科技则是珠江投管旗下的智能科技板块平台,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朱伟航是朱孟依的次子、朱一航的弟弟,主营业务以大数据应用、AI技术等为主。 广汽集团表示,此次合作旨在聚合双方资源,做大做强广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具体来说,广汽集团将提供整车研发、供应配套、智能制造方面的资源;朱伟航控制的元知科技将利用其在AI技术、车路协同、物联网、智能驾驶、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优势,在技术、资本、市场、销售和人才五大方面为广汽蔚来注入资源;朱一航除了通过珠投智能出资入股广汽蔚来外,其创办的EDG电竞俱乐部也将为广汽蔚来的精准营销提供帮助。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中简科技(300777.SZ)今日股价跌10.12%,收报42.88元。 昨日,中简科技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比例达到1%的公告,公告称,公司于2020年9月25日披露了《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比例达到1%的公告》(公告编号:2020-063),对公司股东袁怀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施秋芳的减持股份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披露。 中简科技称,近期,公司收到股东袁怀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施秋芳出具的《股东减持比例达1%的告知函》,截止2020年12月14日,上述减持主体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591.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48%。 上月初,华安证券与东莞证券曾发布中简科技相关研报,分别给出“买入”与“谨慎推荐”评级。 11月4日,华安证券发布研报《中简科技(300777):需求增长带动业绩爆发技术领先驱动未来发展》,研究员为刘万鹏、古武。研报称,公司2020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6亿元,同比增长63.41%;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7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上升87.18%;研发费用达到1969万元,同比增长58.2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75亿元,同比增长200%。预计公司2020-2022年收入分别为3.82亿元、5.77亿元、8.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5、3.39、5.04亿元,同比增速为72.1%、44.2%、48.6%。对应PE分别为80.6、55.89和37.62倍。公司为国内军品碳纤维核心供应商,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技术实力,未来拓展空间值得期待。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1月3日,东莞证券发布研报《中简科技(300777):业绩略低于预期新产能释放将推动公司成长》,研究员为李隆海。研报称,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83.85%,同比提高了3.44个百分点。其他收益大幅增长是公司净利润增长的助力。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其他收益1700万元,同比增长1.90倍,占公司利润总额11.0%。其他收益主要来自于增值税免退税增加所致。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碳纤维企业,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军用,另外公司是国内碳纤维企业少数能持续盈利企业之一。随着募投项目即将投产逐渐释放产能,打破公司产能限制,公司业绩将进入一个新的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0年、2021年EPS分别0.50元、0.74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4倍、64倍,维持公司“谨慎推荐”投资评级。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12月10日,苏州市味知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味知香”)首发获通过,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味知香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拟募集资金6.54亿元。其中,2.75亿元用于年产5千吨的食品用发酵菌液及年产5万吨发酵调理食品项目;7000万元用于研发检验中心和信息化建设项目;6900万元用于营销网络和培训中心建设项目;2.4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味知香业绩增速放缓。2016年至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91亿元、3.59亿元、4.66亿元、5.4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147.79万元、5180.45万元、7112.49万元、8624.33万元。 2018年、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9.87%、16.4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7.29%、21.26%。 2016年、2017年、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低于净利润。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073.38万元、3313.38万元、9355.74万元、7283.06万元。其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3.32亿元、4.06亿元、5.19亿元、6.00亿元。 2016年至2019年,味知香总资产分别为1.23亿元、1.40亿元、2.16亿元、3.04亿元,味知香本次拟募集资金6.54亿元为2019年总资产2倍。 报告期内,公司总负债分别为2851.71万元、3425.58万元、3563.85万元、3734.21万元。 报告期内,味知香应收账款款余额分别为87.32万元、19.64万元、34.24万元及51.4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30%、0.05%、0.07%及0.09%。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88.39、670.88、1729.75及1265.80,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6.22、15.96、16.23、19.57。 报告期内,味知香存货连增2年,金额分别为3167.55万元、2666.68万元、4723.65万元及5066.08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8.69%、21.14%、23.44%及18.17%。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9.30、9.28、9.44及8.31,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74、4.41、4.25、3.50。 2016年至2019年,味知香产能利用率下降,分别为107.44%、95.93%、81.49%和85.89%,产销率分别为96.68%、102.97%、97.35%、102.27%。 味知香2019年毛利率下滑,2016年至2019年,味知香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4.49%、24.51%、25.06%和24.88%。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6.82%、23.06%、24.35%、21.33%,公司近三年毛利率高于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 味知香研发费用不足100万元,研发费用率垫底,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仅为3人。2016年至2019年,味知香研发费用分别为63.70万元、86.43万元、87.37万元和94.88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22%、0.24%、0.19%、0.17%。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6%、1.31%、1.85%、1.56%。 味知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研发并且不断推出全新菜品,保持新品推出节奏,使产品更替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公司每年投入一定研究开发费用用于新菜品、新工艺的开发,研发费用金额逐年增长。公司将通过扩充研发队伍、提升研发硬件设施、优化研发流程、加快研发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新产品开发计划。” 味知香销售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销售模式为经销模式,客户包括经销店、加盟店及批发商,销售渠道均在线下。 味知香曾涉食品安全问题。据裁判文书网《盖某、闫某等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一审刑事判决书》(2014)台刑初字第84号-1显示,盖某、闫某于2013年2月至4月,购得巴西小条牛肉一宗,将其中的25吨肉卖给孙某,孙某拿假检验检疫证明将肉卖给苏州客户苏州味知香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金额为130.98万元。对于曾采购不安全巴西牛肉的问题,味知香仅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公司已完善了内控管理制度,各环节工作严格按照内控制度规定执行。” 此外,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初至今,味知香存在受税务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处罚的情形,但不构成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半成品菜生产企业拟登陆上交所主板 据招股书,味知香专注于半成品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绿色、便捷美味的半成品菜肴。公司产品以良好的菜品口味、可靠的产品质量、便捷的用餐体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经过不断地发展和积累,公司成为了行业领先的半成品菜生产企业之一,并建立了以“味知香”和“馔玉”两大品牌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公司产品包括肉禽类、水产类及其他类,涵盖数百种菜品,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 味知香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夏靖。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夏靖直接持有味知香5475.0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73.00%,通过金花生间接控制味知香10.00%股份,合计控制公司83.00%股份。 夏靖,1978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2008年12月至2018年3月任味知香有限执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4月至今任味知香董事长、总经理。 味知香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拟募集资金6.54亿元。其中,2.75亿元用于年产5千吨的食品用发酵菌液及年产5万吨发酵调理食品项目;7000万元用于研发检验中心和信息化建设项目;6900万元用于营销网络和培训中心建设项目;2.4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业绩增速放缓 2016年至2019年,味知香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91亿元、3.59亿元、4.66亿元、5.4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147.79万元、5180.45万元、7112.49万元、8624.33万元。 公司业绩增速放缓。2018年、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9.87%、16.4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7.29%、21.26%。 2016年、2017年、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低于净利润。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073.38万元、3313.38万元、9355.74万元、7283.06万元。 其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3.32亿元、4.06亿元、5.19亿元、6.00亿元。 2019年总负债3734万元 2016年至2019年,味知香总资产分别为1.23亿元、1.40亿元、2.16亿元、3.04亿元,总负债分别为2851.71万元、3425.58万元、3563.85万元、3734.21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3.23%、24.42%、16.52%及12.30%。 公司报告期内没有短期借款。报告期各期末,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为1387.27万元、4287.51万元、1.51亿元、2.11亿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负债均为流动负债。其中,应付账款主要为购买原材料的应付货款。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308.45万元、512.35万元、2026.71万元及1564.47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45.88%、14.96%、56.87%及41.90%。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6.54亿元,其中2.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对此,味知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在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需要大量流动资金的补充。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后,将有效地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降低营运风险,增加在主营业务方面的收入和利润。” 2019年应收账款51万元 2016年至2019年,味知香应收账款款余额分别为87.32万元、19.64万元、34.24万元及51.4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30%、0.05%、0.07%及0.09%。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极低,其变动情况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较小。味知香与同行业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显著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是由于客户结构和结算模式的不同,同行业可比公司经销商中规模较大的经销商和大型商超较发行人更多,对于此类客户通常采用赊销模式,因此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88.39、670.88、1729.75及1265.80,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6.22、15.96、16.23、19.57。 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是由于公司大多采用款到发货的形式进行销售,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收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应收账款余额保持在较低水平。 2019年存货5067万元 2016年至2019年,味知香存货金额分别为3167.55万元、2666.68万元、4723.65万元及5066.08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8.69%、21.14%、23.44%及18.17%。 公司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及库存商品构成,由于公司产品生产周期短,一般当天可完成生产,因此期末无在产品。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中原材料的金额分别为1813.45万元、1783.94万元、2758.67万元及3285.49万元,占存货余额的比例分别为57.25%、66.90%、58.40%及64.85%。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中库存商品的金额分别为1238.65万元、793.27万元、1844.11万元及1595.09万元,占存货余额的比例分别为39.10%、29.75%、39.04%及31.49%。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9.30、9.28、9.44及8.31,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74、4.41、4.25、3.50。 公司存货周转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是由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生产火锅料速冻食品,每年秋冬季节为消费高峰期,与公司半成品菜产品相比季节性更强,备货更多所致。此外,为了降低存货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公司也对存货规模进行了主动控制,使得存货周转率较高。 味知香方面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为了降低存货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公司对存货规模进行了主动控制,存货周转较快,能够保证食材新鲜。” 2019年毛利率下滑 2016年至2019年,味知香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4.49%、24.51%、25.06%和24.88%。 据招股书,公司毛利率较为稳定,其原因主要是:公司持续跟踪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和市场零售价,结合自身存货成本和同类产品市场价对产品价格作出相应的调整;半成品菜的最终消费群体与农贸市场消费者、食品批发市场客户重合程度较高,公司参考市场价格调价的方式也易于被客户接受,公司具备对下游客户的调价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牛肉类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8.79%、27.41%、27.47%、24.77%;家禽类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7.34%、28.79%、30.71%和27.31%;猪肉类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7.34%、33.11%、33.28%、31.84%;水产虾类毛利率分别为15.07%、15.37%、16.98%和21.93%;水产鱼类毛利率分别为22.36%、20.77%、18.26%和22.44%。 目前,上市公司中福成股份有部分方便菜速食系列产品业务。此外,鉴于公司产品的生产、销售、储运等环节与速冻调理食品较为相似,另外选取安井食品、惠发食品和海欣食品作为可比上市公司。 报告期内,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6.82%、23.06%、24.35%、21.33%,公司近三年毛利率高于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 产能利用率尚不饱和 2016年至2019年,味知香产量分别为8595.52吨、9352.69吨、1.22吨和1.29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7.44%、95.93%、81.49%和85.89%。 据招股书,2017年9月,公司结合近年来业务增长情况新增产能7000吨,故之后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 报告期内,公司销量分别为8310.20吨、9630.72吨、1.19吨和1.32吨,产销率分别为96.68%、102.97%、97.35%、102.27%。 对于募投项目产能能否消化的问题,味知香在对中国经济网采访回复中表示:“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大环境下,加工简便、绿色健康的食品成为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追求,半成品菜行业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有产能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面对新增产能、产量、经营规模,公司拟通过以下措施消化新增产能:销售区域方面,公司将深耕现有销售区域,同时继续扩张销售半径,进而扩大销量;在消费者方面,加强消费者培育,提升单店销售额,从而增加公司整体销量;销售渠道方面,借助互联网平台,发掘新增长点,扩大产品受众范围,提升经营规模;产品种类方面,扩充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多场景需求。未来市场对于半成品菜的需求将会持续上升,结合以上措施,新增产能、产量、经营规模预计可以得到消化。” 研发费用率垫底 2016年至2019年,味知香研发费用分别为63.70万元、86.43万元、87.37万元和94.88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22%、0.24%、0.19%、0.17%。 味知香研发费用率垫底,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6%、1.31%、1.85%、1.56%。 味知香的研发费用主要由人员工资、材料、折旧等构成。其中工资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53.94万元、76.57万元、73.87万元、68.20万元。 公司在研发费用方面投入有限,味知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研发并且不断推出全新菜品,保持新品推出节奏,使产品更替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公司每年投入一定研究开发费用用于新菜品、新工艺的开发,研发费用金额逐年增长。公司将通过扩充研发队伍、提升研发硬件设施、优化研发流程、加快研发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新产品开发计划。”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仅为3人。 此次,公司计划使用7000万元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检验中心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公司研发投入尚不足100万元,是否有必要募资7000万元? 对于该问题,味知香方面在采访回复中称:“公司计划投入7001.46万元建立研发检验中心和信息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半成品菜研发检验中心,完善公司研发体系,提升公司检验水平;二是新建信息化系统,通过引进先进ERP系统,扁平化、精细化管理公司运营中的各个环节,提升公司的综合管理能力,最大化提升公司竞争力。” 销售渠道均在线下 尚未建立线上销售 味知香销售方式较为单一,电商销售对传统线下经销模式冲击。 味知香主要销售模式为经销模式,客户包括经销店、加盟店及批发商,销售渠道均在线下。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电商平台上购买食材,去集贸市场的频率逐渐降低。 公司目前尚未建立线上销售渠道,在消费场景及消费体验上对年轻消费者群体的吸引力不足。为了拓展销售渠道,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公司需要积极跟踪消费者消费方式的改变,适时探索线上销售模式。 公司的半成品菜需要低温保存和冷链运输,其线上销售需要使用生鲜物流,短期来看较高的物流成本对现有线下经销模式的影响较小。但是消费者对线上购买食材的偏好愈发显著,且随着生鲜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以及成本的下降,长期来看电商销售模式也将覆盖半成品菜产品。 味知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尚未建立线上销售,公司时刻关注消费者消费行为偏好的变化,寻找合适物流配送方及线上销售平台,积极探索线上销售模式为了拓展销售渠道,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曾涉食品安全问题 据裁判文书网《盖某、闫某等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一审刑事判决书》(2014)台刑初字第84号-1显示,盖某、闫某于2013年2月至4月,购得巴西小条牛肉一宗,将其中的25吨肉卖给孙某,孙某拿假检验检疫证明将肉卖给苏州客户苏州味知香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金额为130.98万元。 此后,时任味知香公司采购部经理胡某出庭作证,2013年3月底,孙某甲通过其向苏州味知香食品有限公司销售一批巴西牛肉,该批牛肉随车有检验检疫证明。胡某未对检验检疫证明认真核对,不知道国家禁止进口巴西牛肉。不过,所购牛肉都已经被味知香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后销售。 该案经法院审理后,判令孙某、俞某严禁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味知香虽然没有受到处罚,但味知香作为大型半成品菜供应商,对于食品的来源没有严格把关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在管理上存在问题。 对于曾采购不安全巴西牛肉的问题,味知香仅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公司已完善了内控管理制度,各环节工作严格按照内控制度规定执行。” 受税务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处罚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初至今,味知香存在受税务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处罚的情形,但不构成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2017年6月19日,苏州市吴中区国家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出具吴中国税简罚[2017]4119号《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简易)》,认为公司由于丢失发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处以罚款140元。公司已于当日缴纳了上述罚款。 2019年5月30日,苏州市吴中区运输管理处出具F[2019]05011112437号《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认为公司因未按照规定参加年度审验,根据《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第68条第1项、《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给予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并责令立即改正,记道路运输业户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05分。公司已于当日缴纳罚款并及时补充办理年度审验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