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12月18日,有市场消息称蓝光发展(即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0466)内部发布人事变动文件。 该市场消息称,余驰将不再担任蓝光发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由杨武正接任,后者还将分管蓝光发展投资体系、经营体系业务。 消息还称,杨武正不再担任蓝光发展董事长助理,不再兼任投资发展中心副总经理及股权投资部总经理职务。 搜狐财经就此消息向蓝光发展方面求证,其表示“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截止发稿,蓝光发展并无相关公告披露。 公开资料显示,余驰现年37岁,自2008年加盟蓝光发展,历任蓝光地产成都公司总经理、成都区域董事总经理、投资副总裁、常务副总裁等职务,已跟随蓝光发展12年;杨武正则是蓝光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蓝光控股”)董事局主席、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的二儿子,现年25岁。 年内第三位高层出走,“二代”走向台前 蓝光发展公开的公司资料显示,杨武正持有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金融本科学历和英国华威大学金融硕士学历。曾任蓝光控股董事、董事长助理,现任蓝光控股董事、蓝光发展董事长助理兼投资发展中心副总经理。 而关于杨武正的公开报道并不多,最近一次是在今年3月,杨武正一行曾到访陕建集团座谈交流。 图片来源: 陕西建工集团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此后,4月17日,蓝光发展在《独立董事关于第七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中,提名杨武正为公司董事候选人。5月份,其正式被任命为蓝光发展董事。 而在杨武正获得董事提名的同月,蓝光发展公告了“张巧龙辞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职务,王万峰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的消息。 张巧龙是科班出身,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系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2002年至2006年,张巧龙就职于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及四川鼎鑫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工程监测。 2006年,张巧龙加入蓝光,担任结构工程师。2011年至2016年,历任重庆和骏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四川蓝光和骏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区域兼昆明区域董事长等职务。 2017年,张巧龙获任蓝光发展总裁。2018年,再被委任为蓝光发展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业务、战略开发及执行。 2019年12月,张巧龙辞去蓝光发展总裁一职,从“台前”转向“幕后”。取他而代之的是,是原华润置地高级副总裁迟峰。 张巧龙任职期间,蓝光规模快速扩张,销售额从2017年的582亿元,提升到了2019年的1015.37亿元。 王卫峰则具有金融背景,系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专业EMBA在读。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任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任正处级干部,成都农商银行任副行长。 王卫峰离任前的职务为蓝光发展副总裁,主要掌管融资工作。公开报道显示,于今年5月,其在从蓝光发展离职之后,曾入职四川信托。但上任仅一月之后,便再次离职。 作为蓝光发展年内第三个变动的高层,余驰是一位资历颇深的老将。2008年,其加盟蓝光集团,历任蓝光地产成都公司总经理,蓝光发展董事兼首席运营官,蓝光地产总裁等职务。 彼时,正值蓝光发展开启全国化布局之际。当年,蓝光发展还斥资3.22亿元拿下迪康药业约30%股份,以谋取借壳上市。 2013年,蓝光发展正式启动迪康药业的重组预案,并于2015年3月30日完成重组,4月13日正式更名成功上市。 借壳上市后,蓝光发展的地产业务从2015年182.7亿元的销售额升至2017年的581.52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78.4%。 于今年3月,余驰获任蓝光发展常务副总裁;6月,再获任蓝光嘉宝服务非执行董事。 岁末年初,余驰选择了出走。取而代之的是杨武正,走向台前。而杨武正的另一重要身份,则是蓝光控股董事局主席、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的二儿子。 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7.37%,前9月踩“两道红线” 杨武正仅是众多“企二代”中的一员,近年来“企二代们”正陆续走向台前。他们大多经历相似,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并在房企的多个部门和不同基层岗位之间轮换积累实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掌管公司业务,并进入核心高层。 1990年,杨武正的父亲杨铿在成都创立蓝光发展。2015年,蓝光发展成功借壳上市。 2019年9 月,蓝光发展入驻上海, 形成“上海+成都” 双总部。同年10月,蓝光嘉宝拆分物业板块蓝光嘉宝服务(2606.HK)于港交所上市,构筑起“A+H股” 双资本平台,商业版图进一步扩大。 上市5年来,蓝光发展营收由2015年的175.98亿元增至2019年的391.94亿 元,净利润由2015年的8.05亿增至34.5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7.37%、33.85%。 2019年,蓝光发展实现销售额1015.37亿元,同比增长18.70%,迈入“千亿俱乐部”。 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前三个季度,蓝光发展实现营业收入313.8亿元,同比增速12.5%;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速仅为5.4%。 但与半年报数据相比,蓝光发展盈利增速有所放缓。上半年,蓝光发展实现归母净利13.6亿元,同比7.5%。 再与2019年同期95.27%的营收增速及107.83%的归母净利润增速相比,蓝光发展盈利速度放缓的迹象则越发明显。 千亿之后,蓝光发展在售项目销售均价也出现明显回落。 据第三方机构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年前10月,蓝光发展销售均价为8505.95元/平方米。与2019年末的14052.58元/平方米相比,下降了39.47%。 此外,今年上半年蓝光发展资产负债率,升至近五年来的最高值达到80.84%,净负债率达到105.63%。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1.34%,现金短债比0.79,“三道红线”全部中招。 今年三季度末,蓝光发展杠杆高企的情况有所好转。当期,其净负债率降至97.64%,位于红线之下;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70.6%,仍超过70%的监管标准。 现金短债比为0.81有所改善,主要是由于划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同比剧增278.97%所致,但仍未达标。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三季度末,蓝光发展的债务规模达到1861.3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高杠杆之下,蓝光发展还面临着较为高额的对外担保。 最近一次是在11月25日,蓝光发展公告为昆明蓝光滇池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9家子公司,提供22.82亿元的融资担保。 公告同时披露,截至10月底,蓝光发展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余额达690.1亿元,占公司2019年期末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比重为359.18%。 其中,蓝光发展为控股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为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相互间提供的担保余额为667.89亿元,占公司2019年期末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比重为347.62%。
本周看点:①瑞幸咖啡向美国监管层赔11.8亿寻求和解;②舍得集团70%股权将被拍卖;③茅台酱香系列酒今年销售额预计106亿元 ;④蒙牛拟30亿元控股妙可蓝多。 行业资讯 全国酿酒产业前11月产量同比降2.53% 12月16日,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全国酿酒产业1-11月产量数据。 11月,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酿酒产量340.19万千升,同比下降4.45%;1-11月,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酿酒产量4953.23万千升,同比下降2.53%。 贵州省“十四五”规划明确力争将茅台集团打造成 “世界500强”企业 12月14日,贵州日报刊发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力争将茅台集团打造成省内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企业头条 瑞幸咖啡向美国监管层赔11.8亿寻求和解,律师:欺诈发行调查并未就此了结 12月1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瑞幸咖啡同意支付1.8亿美元(合人民币11.76亿元),与美国监管机构对它做出的会计欺诈指控达成和解。 据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向美国纽约南区的地区法院提交了和解方案,有待法院的批准才能生效。 多位律师对搜狐财经表示,此次和解是美国证监会调查层面的针对会计欺诈指控的和解,与投资者提起的民事诉讼无关。 舍得集团70%股权将被拍卖,华润、川酒集团被传有意竞拍 12月16日,四川法制报刊登信息显示,遂宁市聚鑫拍卖有限公司受蓬溪县人民法院委托,定于2020年12月31日上午10时,在遂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蓬溪县分中心,对天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四川沱牌舍得集团有限公司70%的股权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为39.8亿元 业内人士对搜狐财经表示,华润、复星、川酒集团被传有意竞拍。另有券商透露,川酒集团股东四川商投投资有限公司或将参与竞拍。 搜狐财经查阅《公司法》相关规定,射洪市人民政府在同等条件下将拥有优先购买权。 茅台酱香系列酒今年销售额预计106亿元,同比增4% 茅台集团官方消息,2020年,茅台酱香系列酒预计可实现含税销售额106亿元,茅台王子销售额超40亿元,汉酱、赖茅、贵州大曲站稳10亿销售规模。 按照去年的数据,系列酒占到贵州茅台约总营收的11%。 习酒公司2020年销售额实现103亿元 12月12日,习酒公司2021年全国经销商大会于杭州正式官宣,2020年销售额实现103亿元,并提出了新的阶段性目标——未来5年,习酒计划每年实现15%-20%的增长,5年内实现100亿增量。 国窖1573目标销量400亿 12月15日,2020年泸州老窖国窖酒类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股东大会召开。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锋表示,2020年,国窖1573在疫情影响下销量不降反升,超额完成销售任务,“十三五”期间销售额增长6倍。他同时表示,“十四五”销量将突破400亿元。 皇台酒业恢复上市,首日涨幅314.99% ST皇台股票自2020年12月16日起恢复上市,股票简称“皇台酒业”。上市首日触发涨停限制,盘中被两次临时停牌。当天以31元/股收盘,涨幅314.99%。 公告显示,其股票恢复上市首日股价为7.47元/股。恢复上市首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次一交易日起日涨跌幅限制为10%。 皇台酒业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武威酒厂。上世纪90年代,皇台酒业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白酒、葡萄酒制造企业之一。 重庆啤酒完成重大资产重组 12月11日,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重庆嘉酿已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工商变更登记,重庆啤酒持有其51.42%的股权,嘉士伯咨询持有其48.58%的股权。据悉,重庆嘉酿将拥有包括上市公司原来拥有的全部与啤酒生产和销售相关的运营资产,以及嘉士伯此次注入的其在国内控制的11家啤酒厂业务。 重组完成后,嘉士伯将继续持有重庆啤酒60%的股份,并同时持有重庆嘉酿48.58%的股份。公司的核心市场将从重庆、四川和湖南扩展到新疆、宁夏、云南、广东、华东和全国各地,实现全国布局。同时,公司将获得更丰富的高端品牌组合,公司的生产设施也从分布于3个省份的14家控(参)股酒厂,进一步扩大到分布于9个省份的25家控(参)股酒厂。 复星集团完成转让青岛啤酒3100万股H股 青岛啤酒股份(00168.HK)公布,公司于12月16日接到复星集团书面通知:复星集团旗下五家实体作为卖方委托配售代理销售其所持的公司H股股份共计31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2.27%,于12月16日完成该等股份的交割。 本次权益变动前,复星集团持有公司H股股份1.7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约12.84%。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复星集团持有公司H股股份1.4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约10.57%。 上海贵酒拟以7230万现金收购章贡酒业25%股权 12月14日晚间,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的公告》称,上海贵酒拟以现金方式购买上海贵酒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江西章贡酒业有限责任公司25%股权及赣州长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25%股权。本次交易金额为 8600 万元,其中章贡酒业交易金额为7230万元,长江实业交易金额为1370万元。 两家标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均出现亏损。去年全年及今年上半年,章贡酒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4143.5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961.95万元、亏损222.69万元。长江实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4790.02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3.68万元、亏损491.82万元。 贵酒发展承诺,2020年-2024年章贡酒业及长江实业每年合计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万元、968万元、1322万元、1830万元、2466万元,总计不低于6600万元。 蒙牛拟30亿元控股妙可蓝多 12月13日晚间,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发行股票数量为不超1亿股,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以现金方式全部认购。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蒙牛。 与上次定增计划相比,蒙牛此次收购的价格确定为29.71元/股,较此前15.16 元/股的发行价格增加了近1倍。 美团外卖回应大数据“杀熟”: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定位缓存偏差所致 近日,《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一文引发热议,有用户反馈“会员和非会员配送费差异”问题,称在美团上的同一家店铺,同一配送地址,同一时间点单,会员账号的配送费比非会员多两倍。反馈客服后,对方表示愿意补偿十元红包。 12月17日,美团被曝外卖会员“杀熟”问题,对此,美团外卖回应称,预估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是定位缓存偏差导致。用户实际下单的配送费,会按照真实配送地址准确计算,不受影响。 市场动态 泸州老窖老字号特曲、精品头曲部分价格上调 12月11日,泸州老窖特曲酒类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实施泸州老窖特曲第十代计划外配额结算价格的通知》。通知显示,自2020年12月起,泸州老窖特曲第十代(以下简称“老字号特曲”)实行结算价格双轨制,即计划内配额结算价格保持不变,计划外配额结算价格按照每500ml上调20元执行。 12月10日,泸州老窖博大酒业山东片区文件发布《关于调整泸州老窖精品头曲价格体系的通知》称,自2020年12月10日起,38/42度泸州老窖精品头曲D9终端供货价上调20元/瓶,52度泸州老窖精品头曲D9终端供货价上调25元/瓶。 年份原浆·古20提价20元 12月17日,古井贡酒对旗下核心大单品年份原浆·古20出厂价进行调整。通知称,自2020年12月16日起,古20在原有价格基础上,开票价格每瓶上调20元。 水井坊“臻酿八号”涨价20元 12月16日,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调整部分水井坊产品建议零售价的通知》,通知显示,即日起,拟对臻酿八号(52度、800ml)建议零售价由478元/瓶调整到498元/瓶,涨价幅度为20元/瓶。同时,水井坊表示,该产品的建议零售价仅供参考,具体销售价格由格商户根据自身实际经营状况自行决定。 四开国缘明年一季度每月提价10元 12月16日,今世缘酒业销售公司发布《关于调整四开国缘价格体系的通知》的文件。文件核心内容显示:2021年1月至3月,每月1日起按10元/瓶上调出厂价,建议区域市场同步上调终端供货价、产品零售价及团购价;计划内配额执行当期出厂价,计划外配额在当期出厂价基础上,按照上调10元/瓶执行。 (综合搜狐酒业、糖酒快讯、中华网财经、酒业家、云酒头条等整理,编辑/wendy)
指数早盘震荡盘整,午后继续弱势,尾盘部分回暖,数字货币、云游戏概念全天强势,猪肉、农业、军工等板块领跌,午后白酒股走弱,航运、有色等小幅反弹,两市个股涨跌参半,涨停约70家,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超两百亿元。 盘面上看,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持续大涨,A股相关概念股走强,证通电子(002197)、东信和平(002017)、御银股份(002177)、奥马电器(002668)等先后涨停;云游戏板块涨幅居前,金科文化(300459)大涨20%,三七互娱(002555)、游族网络(002174)、巨人网络(002558)等均涨逾5%;生猪期货上市首日暴跌,猪肉股哑火,金新农(002548)、正邦科技(002157)跌逾6%;白酒概念股午后跳水,贵州茅台(600519)一度跌逾3%,维维股份(600300)、今世缘(603369)、洋河股份(002304)跌逾5%;有色金属概念部分回暖,天齐锂业(002466)尾盘拉升封板。 北向资金狂买206亿 成交量方面,两市合计成交金额11319.5亿元,连续五日维持在万亿水平。北向资金成交量为1598.62亿元,占比A股总成交量的比重为14.12%。隆基股份(601012)成交量140.8亿元,排在两市第一。 具体来看,北向资金当日净买入206.14亿元,为历史次高,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05.85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00.29亿元。 历史上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最高为2019年11月26日,当日北向净买入214.3亿元。其爆买的原因之一为MSCI扩容A股生效。 个股上,贵州茅台、海螺水泥(600585)、上汽集团(600104)分别获净买入12.53亿元、10.1亿元、7.47亿元。中国中免(601888)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5.52亿元。 同花顺复盘: 涨停复盘:个股分化有所好转!比特币破4万数字货币集体涨停 透视龙虎榜:机构抱团出现松动!锂电池行情严重分化 网传“消费类基金产品发行受阻” 回应来了 今日,高位抱团股出现松动,白酒、光伏、锂电、军工等前期主线进入调整。 其中,茅台带头杀跌,一度跌逾3.5%,五粮液(000858)、洋河股份、泸州老窖(000568)均跌超3%。 消息上,不少绩优基金考虑到基金经理存在管理边界,开始有意控制基金规模,宣布暂停大额申购。仅1月7日这一天,去年收益率超过60%的9只基金均发布了暂停大额申购公告,包括长盛航天海工装备、光大中国制造2025、大摩资源优选等。此前,还有中欧时代先锋、浦银安盛价值成长等多只绩优基金也宣布暂停大额申购。 今日还有一则“监管可能要暂停消费类基金产品的发行”的消息在投资圈广为流传,不过,证券时报向知情人士核实,该传闻被否认。 事实上,去年监管层确实有过叫停基金发行的动作,2020年4月22日,媒体报道称,监管层暂缓了半导体、5G、新能源车等前期火爆的行业ETF产品的申报。消息公布后,芯片ETF曾三日下挫5.1%。 2021年开年前四个交易日,新发基金均出现一日售罄的火爆场景,截至周四至少有1500亿的认购量,按照实际成立规模也将超过900亿,若按照最低70%的仓位计算,也给市场带来超过730亿的增量资金。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支撑着了近期抱团股的不断走高。 猪肉板块大跌的原因找到了 除了抱团股,养猪板块也加入了大跌调整的行列。正虹科技(000702)、金新农、新五丰(600975)、唐人神(002567)等跌幅均超5%,板块跌幅也超3%。 消息上,今日,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主力合约竟跳水不断,大跌超12%。 此外,根据中国养猪信息网,生猪(外三元)在此前14连涨后,已连续下跌3日,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A股猪肉板块承压。 对于此轮猪价上涨的原因,兴业证券认为,主要是因为年底全国迎雨雪天气,生猪调运受阻,养殖端惜售情绪加强,屠宰保量提价收购,加上冻品市场受疫情影响走货受限,猪肉鲜品需求提升。 后市猪价如何走?太平洋证券认为,随着近期疫情防控加强,冻肉进口将继续受限,猪价反弹趋势有望延续至明年春节。之后,猪价或阶梯式下行,但我们对2021年全年猪价持乐观预期,预计全年均价25元/公斤。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随着生猪产能持续恢复,长周期来看猪价处于下行通道;尽管2021年生猪市场消费将有所回升,但较往年正常水平仍偏弱,预计下半年价格将回落至24-30元/公斤,9月猪价或远低于当前市场价格。 详情:猪肉板块大跌的原因找到了?生猪期货上市首日竟大跌超12% 抱团股也分化了!天齐锂业、格林美逆势涨停 近期,A股市场上演了“冰火两重天”,小盘股与机构抱团股割裂分化,而今日,作为机构抱团的锂电池板块也迎来内部分化。 板块中,相对低位的天齐锂业、格林美(002340)双双补涨涨停。 而前期强势的众多龙头股纷纷迎来大跌,上游锂矿的雅化集团(002497)、*ST融捷(002192)、川能动力(000155)都一度触及跌停,隔膜龙头恩捷股份(002812)大跌7.6%。 此前,天齐锂业曾公告减持,向天齐锂业提供财务资助及其他资金需求。天齐锂业因海外收购而产生巨额债务,此次减持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天齐锂业的债务危机。另外,昨日晚间,湖南邦普循环科技一车间发生爆炸起火。公开资料显示,湖南邦普为宁德时代(300750)旗下公司,主要生产新能源电池中的三元前驱体,与格林美相同。
2020年的最后一天,上交所宣布受理柔宇科技的科创板拟上市申请。根据柔宇科技发布的招股说明书,该公司拟公布发行股份不超过1.2亿股,募集144.34亿元资金。其募资金额位居科创板的第二位,仅次于中芯国际(行情688981,诊股)。 柔宇科技IPO申请获得受理,体现了注册制的包容性。柔宇科技是近几年市场上比较耀眼的独角兽之一,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攻柔性面板技术。按照柔宇科技的说法,公司拥有新型超薄彩色柔性显示技术,且有相当高的壁垒。2017年柔宇就宣称已经在实验室生产出0.01毫米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当时全球最大的面板企业京东方在同年10月成都京东方柔性6.5代线量产显示屏厚度为0.03毫米。0.03毫米都已经让显示行业为之振奋,0.01更是让业界充满期待。 正是基于其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柔宇科技获得了诸多风投机构的热烈追捧。翻阅柔宇科技的过往融资记录,中信资本、深创投、深圳慧港、Jack and Fischer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风投机构早已悄然入股,在8年的时间内,柔宇科技共获得12轮融资。其中,2017年至今,柔宇科技就进行了7次增资扩股,共涉及21家股东。 不过,柔宇科技IPO之所以体现了注册制的包容性,显然不是基于该公司的技术优势。实际上,该公司的技术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效益优势,公司目前还是处于“烧钱”状态,所以,该公司的此次IPO其实是带着亏损来上市的。根据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该公司分别亏损-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四年间的亏损越来越大。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这样的公司上市申请能够获得受理,显然是注册制包容性的最好体现。如果不是注册制,这种公司的上市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注册制包容性的又一个体现,就是该公司采取的是特殊的股权结构形式。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实际控制人刘自鸿直接持有38.61%的股份,但其持有的A类股份每股拥有的表决权数量为其他股东所持有的B类股份每股拥有的表决权的4倍,故可持有71.56%的表决权。假设本次发行1.2亿股,则刘自鸿在本次发行完成后将合计持有公司28.96%的股份及61.98%的表决权,仍对公司经营管理以及对需要股东大会决议的事项,具有绝对控制权。这种特殊股权结构的公司,在注册制之前同样是不能在国内市场上市的。 也正是基于柔宇科技特殊股权结构设置以及业绩亏损的事实,所以柔宇科技选择的上市标准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的标准。虽然特殊表决权公司还可以选择“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这个标准,但柔宇科技的营业收入明显达不到5亿元的门槛。这也意味着柔宇科技的发行价不能低于20.84元,如果低于这一价格,则柔宇科技的市值达不到100亿元,将不符合上市条件。不过,从该公司的发行计划来看,其发行参考价为120.29元,但该发行价最终还是由市场询价来决定。 柔宇科技无疑成了注册制下新股发行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射出了注册制的包容性,同时也照射出了市场的投资风险。柔宇科技不仅是带着亏损来上市,更重要的是,柔宇科技上市后的盈利也是遥遥无期。“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这不是履行程序的风险提示,而是实实在在的投资风险所在。实际上,市场对柔宇科技的诸多质疑,也都与这一风险有关。 比如,市场上很难看到柔宇科技的产品。作为手机面板供应商,柔宇公开的手机客户只有中兴通讯(行情000063,诊股)一家企业,但据招股书披露,相关产品目前仍处于上市准备阶段。而这距离量产、大规模商用仍有较大差距。 同时,尽管该公司公布了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的营业收入数据,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和1.16亿元。但公司的产品是什么,主要客户是谁,却显得都很神秘。而且在不高的营业收入中,应收账款占了较高的比例,到今年上半年甚至达到了84.1%。可以说,柔宇科技的产品销售相当不乐观。 不仅如此,就连柔宇科技的产品生产也是受到市场质疑的,认为其只是拥有实验室研发能力,却不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公开资料显示,柔宇获得的12轮融资中,融资金额不足百亿,这不足以启动面板项目的大规模量产。业内人士分析,面板行业的启动资金门槛是300亿元人民币,低于300亿元,根本无法启动一个项目。可以对比的是,京东方成都的6.5代线柔性面板项目,投资金额465亿人民币。 正是基于柔宇科技的产品生产与销售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该公司何时走出亏损的泥潭并最终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无疑是市场非常关心的事情,这也是该公司的IPO带给投资者的风险所在。也正因如此,对于柔宇科技IPO,虽然注册制的发行制度给予了其高度的包容,但作为投资者来说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对柔宇科技的投资不妨挑剔一些。 首先是作为询价机构来说,在参加网下询价的时候,切勿盲目报价,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柔宇科技上市后仍然难以实现盈利的风险。该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2亿股,募资144.34亿元,对应的发行价不低于120.29元,这个发行价显然太高。目前国内面板企业股价普遍不高,如京东方A(行情000725,诊股)今年1月13日的收盘价为7.02元,TCL科技(行情000100,诊股)的收盘价为9.24元。因此,希望询价机构务必把好询价关。 其次,投资者在打新的时候,也不要盲目打新。如果柔宇科技的发行价太高,建议投资者放弃打新。虽然A股市场有着“新股不败”的说法,但柔宇科技这种带着巨额亏损上市,而且上市后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盈利的公司,上市即破发并非没有可能。 此外,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更不要参与柔宇科技上市后的“炒新”。“炒新”的风险较之于“打新”来说更大。毕竟公司已明确表示“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公司的股价都是得不到业绩支撑的。因此,炒作这样的亏损股,只能让投资者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留给市场一地鸡毛。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要远离柔宇科技上市后的投机炒作,不要做接盘侠。
按余额规模口径统计,截至目前北向资金净流入超202亿元,其中沪股通流入超106亿元,深股通流入超96亿元,实际成交口径统计净买入195.00亿元。
天齐锂业(002466)尾盘触及涨停,成交额82.93亿元。
随着成绩单“预披露”进入高峰期,A股上市公司2020年的业绩表现正逐步揭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7日,沪深两市共有743家A股公司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虽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不算高,但透露出的暖意已足以描摹2020年A股公司的经营情况。 在743家公司中,有346家预喜(包括预增、略增、扭亏及续盈),占比46.57%,其中144家预计净利润最大同比增幅不低于100%,占比19.38%;78家在2019年亏损的公司预计扭亏为盈。分行业看,受益于景气度提升,医药、新能源汽车、农林牧渔等板块2020年业绩增势喜人,是构筑A股公司整体业绩增长的主力。 144家公司预增幅度大 据统计,在743家公司中,预增147家、略增104家、续盈17家、扭亏78家;略减86家、首亏74家、续亏58家、预减58家;另有121家公司不确定。在预喜阵营中,目前有多达144家公司预计2020年净利润最大同比增幅不低于100%,其中40家公司更是预计同比增幅超过200%。 延续上年的情况,2020年业绩预计增幅较大的公司,大部分来自产业景气度改善、主营业务拓展以及创新能力提升。 目前排在业绩增幅排行榜首位的是天赐材料,公司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6.5亿元至7.5亿元,同比增长3882.84%至4495.59%,原因是卡波姆等高毛利产品销量及销售额占比上升,锂离子电池材料电解液市场需求增长,销量较上年同期明显上升,产品原材料自产率提高,毛利率提升。 两家生物医药公司紧随其后。达安基因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20亿元至22亿元,同比增长2069.63%至2286.59%。公司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需求量大幅增加。东方生物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15.56亿元,同比增长1795.10%左右。 “扭亏”成为2020年业绩预告的关键词之一。在预计扭亏的78家公司中,不少公司的扭亏已是预料之中的。如汤臣倍健预计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12亿元至16.21亿元,而上年同期公司亏损3.56亿元。公司解释称,2019年计提了商誉减值,导致当期亏损,2020年该风险消除,预计扭亏为盈。 多个行业增长势头好 从业绩增长势头来看,医药、新能源汽车、农林牧渔等板块表现较好,尤其是板块中的龙头公司,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实力。 医药行业高增长主要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包括上文提及的达安基因、东方生物在内,参与抗疫的公司大多实现了业绩的超常规增长。以岭药业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11.52亿元至12.74亿元,同比增长90%至110%。公司表示,报告期内连花清瘟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长则来自消费者的认可。比亚迪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42亿元至46亿元,同比增长160.15%至184.93%。公司表示,“汉”“唐”车型累计大量在手订单,预计将继续推动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强劲增长,新能源商用车预计同比大幅增长,燃油车保持快速增长,消费电子领域玻璃陶瓷及新型智能产品出货量增长迅猛。 不仅是比亚迪,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业绩表现同样火热,如亚华集团、当升科技等均预计业绩大幅增长。 在2019年表现抢眼的农林牧渔有望在2020年续写佳绩。新五丰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2.4亿元至3.6亿元,同比增长279.16%至468.74%,公司给出的业绩增长原因很简单:生猪价格上升。 更值得一提的是,A股的一些龙头公司在2019年较大基数的基础上,2020年仍延续了较高的业绩增长势头。立讯精密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70.71亿元至73.06亿元,同比增长50%至55%。汇川技术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18.09亿元至22.85亿元,同比增长90%至140%。公司表示,通用低压变频器、通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新能源乘用车电控等产品收入取得快速增长,同时降本增效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