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895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771亿元,同比下降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0124亿元,同比下降0.9%。全国税收收入154310亿元,同比下降2.3%;非税收入28585亿元,同比下降11.7%。 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56791亿元,同比下降8.9%。 2.国内消费税12028亿元,同比下降4.3%。 3.企业所得税36424亿元,同比下降2.4%。 4.个人所得税11568亿元,同比增长11.4%。 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4535亿元,同比下降8.1%。关税2564亿元,同比下降11.2%。 6.出口退税13629亿元,加上动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安排的920亿元,全年实际办理出口退税14549亿元。 7.城市维护建设税4608亿元,同比下降4.4%。 8.车辆购置税3531亿元,同比增长0.9%。 9.印花税3087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774亿元,同比增长44.3%。 10.资源税1755亿元,同比下降3.7%。 11.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7061亿元,同比增长13.7%;土地增值税6468亿元,同比增长0.1%;房产税2842亿元,同比下降4.9%;耕地占用税1258亿元,同比下降9.5%;城镇土地使用税2058亿元,同比下降6.2%。 12.环境保护税207亿元,同比下降6.4%。 13.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1153亿元,同比增长2.8%。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5588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5096亿元,同比下降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492亿元,同比增长3.3%。 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 1.教育支出36337亿元,同比增长4.4%。 2.科学技术支出9009亿元,同比下降4.9%。 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233亿元,同比增长3.6%。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581亿元,同比增长10.9%。 5.卫生健康支出19201亿元,同比增长15.2%。 6.节能环保支出6317亿元,同比下降14.1%。 7.城乡社区支出19917亿元,同比下降20%。 8.农林水支出23904亿元,同比增长4.4%。 9.交通运输支出12195亿元,同比增长3.2%。 10.债务付息支出9829亿元,同比增长16.4%。 二、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一)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 2020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3489亿元,同比增长10.6%。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562亿元,同比下降11.8%;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89927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4142亿元,同比增长15.9%。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2020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7999亿元,同比增长28.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2715亿元,同比下降12.8%;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5284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76503亿元,同比增长1%。 三、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情况。 2020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778亿元,同比增长20.3%。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86亿元,同比增长9.1%;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992亿元,同比增长28.1%。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2020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544亿元,同比增长10.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874亿元,同比下降11.4%;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70亿元,同比增长27.6%。
报告要点 2020年财政结余或增加8500亿元左右,对信用环境有所扰动、影响相对有限 近期部分市场人士,关注财政是否会形成大规模结余、进而对2021年的信用环境形成扰动。2020年,一般债、专项债、特别国债等广义财政预算“赤字”达8.5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3%;1-11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增速为-2.0%,已高于年初的预算增速-4.8%。部分市场观点认为,2020年广义财政同时出现“超收”和“少支”、将形成大规模的财政结余,并对2021年的信用环境形成扰动。 财政结余的产生,主要由“超收”和“少支”导致;往年审计情况显示,支出端对结余的影响更为明显。2020年1-11月,广义财政收入预算执行进度为92.5%,低于多数年份,“超收”对结余变化的影响弱于往年。历史来看,结余受支出端影响更为明显,比如项目开工、财政拨付、工程进度等偏慢,均会造成资金结余。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多数项目支出偏慢;下半年,伴随疫情影响消退、政策调整等,财政支出明显加快。疫情影响下,除了社保、防疫等民生相关支出外,多数财政支出项目下滑明显。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同比仅增长0.6%、总体偏慢。2季度起,疫情影响消退、经济活动修复,财政支出开始加快;政策也积极调整,通过加强资金和项目对接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支出。 2020年下半年,主要财政资金迅速下拨列支,广义财政支出增速维持高位。截至11月底,新增赤字、特别国债等直达资金下达完毕,80%以上已经列支;已发行专项债支出3.32万亿元,占发行规模的93.5%。7-11月,广义财政支出维持高位、同比增长16.4%,较上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11月当月支出增速甚至达到22.1%,创下年内新高。总体来看,各项资金支出进度较快,无大规模滞留。 中性情境下,2020年全年财政结余约为5000亿元,较2019年增加8500亿元左右。2020年1-11月,包括政府债务融资收入在内,收支差额约为2.5万亿元。12月,广义财政收入增速可能回落、支出保持相对高位,形成赤字近2万亿元。中性情境下,全年财政结余为5000亿元左右,较2019年增加大约8500亿元。 总体来看,财政结余的变化,对短期信用环境可能形成一定扰动,影响相对有限;财政资金“沉淀”对经济节奏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跟踪。2020年财政下拨列支较快,国库中的新增结余规模不大,对信用环境的扰动相对有限。但从往年审计和2020年收支情况来看,财政列支后“沉淀”在项目单位、未实际使用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部分的“沉淀”资金会对经济节奏形成一定扰动,后续仍需跟踪。 <?XML:NAMESPACE PREFIX = "W"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大幅调整;数据测算存在误差。 报告正文 2020年财政结余,对信用环境的影响 近期部分市场人士,关注财政是否会形成大规模结余、进而对2021年的信用环境形成扰动。2020年财政积极发力,包括一般债、专项债、特别国债等在内,广义财政预算“赤字”规模达8.5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3%。相关资金的支出进度,持续受到市场关注。同时,1-11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增速为-2.0%,已经高于年初的预算增速-4.8%。部分市场观点认为,2020年广义财政同时出现“超收”和“少支”[1]、将形成大规模的财政结余,并对2021年的信用环境形成扰动。 [1]“超收”指的是财政实际收入超过预算收入,“少支”指的是财政实际支出少于预算支出。 财政结余的产生,主要由“超收”和“少支”导致;往年审计情况显示,支出端对结余的影响更为明显。2020年1-11月,广义财政收入预算执行进度为92.5%,低于往年多数年份,财政超收对结余变化的影响弱于往年。根据往年审计情况来看,结余资金受支出端影响更为明显。比如项目开工、财政拨付、工程进度等偏慢,均会造成资金结余。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多数项目支出偏慢,拖累广义财政支出进度。除了社保、防疫等民生相关支出外,多数财政支出项目下滑明显。其中,城乡社区、节能环保等支出下滑15%以上,以及科学技术、文旅传媒等相关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均低于40%。2020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同比仅增长0.6%、总体偏慢。 2020年2季度起,伴随疫情影响消退、经济活动修复,财政支出开始加快;年中以来,政策也积极调整,促进财政支出。3月中旬,我国本土新增病例首次归0;2季度以来,伴随疫情影响消退,经济活动和政府行为逐步修复,财政支出开始加快。政策也积极调整,通过加强资金和项目对接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支出。比如允许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根据需要调整专项债资金用途等。地方债投向显示,年中以来,棚改、扶贫、防灾等专项债占比的确出现了明显提高。 截至2020年11月底,主要资金的下拨列支速度较快,新增赤字、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并未大规模滞留。截至11月底,新增赤字、特别国债等直达资金(共1.7万亿元)已经下达完毕,80%以上的资金已经列支,支出进度较快;已发行专项债券资金支出3.32万亿元,占发行规模的93.5%。总体来看,2020年积极财政带来的资金增量,均以较快的速度下拨,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滞留。 伴随积极财政的加快推进,2020年年中以来,广义财政支出增速维持高位,11月累计同比增速达7.4%。2020年7-11月,广义财政支出增速维持高位,合计支出规模同比增长16.4%,较上半年增速提高15.8个百分点。一般财政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0%和30%左右。其中,11月当月支出增速甚至达到22.1%,创下年内新高。 12 月,广义财政收入增速或将回落、支出保持较高增速,当月形成大规模的赤字。收入端来看,12 月一般财政收入通常和 11 月基本持平,规模处于年内相对低点。受 2019 年较高基数影响,12 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或明显下降,并拖累广义财政总体收入增速回落。支出端,一般财政当月支出增速波动较大,2020 年下半年,一般财政支出增速大致在 0-20%之间波动。在政府债等支撑下,2020 年季末,政府性基金支出均会大幅扩张,6 月和 9 月分别同比增长 4063 和 5306 亿元。中性情境下,广义财政收入增长约 7%、支出增长超过 15%,考虑政府债净融资,支出总量将比收入总量超出 1.95 万亿元左右。 中性情境下,2020 年全年财政结余约为 5000 亿元,较 2019 年增加 8500 亿元左右。2020 年 1-11 月,包括政府债务融资收入在内,广义财政形成约 2.5 万亿元左右的收支差额[2];12 月,广义财政收入增速可能回落、支出则保持相对高位。按中性支出增速估算,12 月当月赤字近 2 万亿元,2020 年全年财政结余为 5000 亿元左右,较 2019 年增加大约 8500 亿元[3]。 [2]由于缺乏数据,收入端未计算从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等收入。根据往年数据估算,这部分资金每年约在2000-4000亿元左右,规模相对稳定,不影响测算的结论。 [3]因为收入端还有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等收入未纳入计算,所以会出现部分年份收入减支出为负值的情况。 [4]表中括号内的百分数,是该项的预测增速。 总体来看,2020 年财政结余的变化,对短期信用环境可能形成一定扰动,影响相对有限;财政资金“沉淀”对经济节奏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跟踪。2020 年财政下拨列支较快,国库中的新增结余规模不大,对信用环境的扰动相对有限。但从往年审计和2020年收支情况来看,财政列支后“沉淀”在项目单位、未实际使用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部分的“沉淀”资金会对经济节奏形成一定扰动,后续仍需跟踪。 经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 (1)近期部分市场人士,关注财政是否会形成大规模结余、进而对2021年的信用环境形成扰动。但从历史来看,2020年广义财政“超收”幅度低于多数年份;往年审计情况也显示,支出端对结余的影响更为明显,比如财政下拨、项目进度等偏慢。 (2)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多数项目支出偏慢;下半年,伴随疫情影响消退、政策调整等,财政支出明显加快。截至11月底,直达资金已列支超80%,专项债发行规模已支出93.5%。7-11月,广义支出同比16.4%,较上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 (3)中性情境下,全年财政结余5000亿元左右,较2019年增加大约8500亿元。总体来看,财政结余的变化,对短期信用环境可能形成一定扰动,影响相对有限。但财政资金部分“沉淀”、未实际使用的现象客观存在,对经济节奏的影响仍需跟踪。
财政部15日发布财政收支数据显示,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56亿元,同比下降2.7%。扣除去年同期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抬高基数等因素后,11月份全国收入增长6%左右,连续第6个月保持增长,反映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1至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489亿元,同比下降5.3%,与预算增幅持平,降幅比1至10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全国税收收入下降3.7%,连续7个月累计降幅收窄。其中,国内增值税下降10.2%,国内消费税下降5.4%,企业所得税下降2.2%,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7.5%,个人所得税增长10.1%。 从支出来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继续恢复性增长,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数据显示,1至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7846亿元,同比增长0.7%,累计增幅实现转正。 业内分析指出,展望全年,主要经济指标仍将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税收收入会保持增长,财政收入累计降幅会逐步收窄。(孙韶华)
事 项 1-11月财政收入同比-5.3%,前值-5.5%;1-11月财政支出同比0.7%,前值-0.6%;1-11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6.7%,前值4.1%;1-11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25.8%,前值24.7%。 主要观点 一、收入增速为何转负? 收入增速转负的主因仍在于非税收入的高基数。若扣除去年同期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抬高基数等因素后,11月全国收入增长6%左右。 税收收入仍在改善,但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两大主要税种在内增速多有回落,反映经济复苏斜率有所放缓。分税种看,土地和地产相关税种整体仍高增,但除耕地占用税外,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外贸相关税种同比增速也普遍回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背景下,个人所得税连续第三个月提升。 二、年底财政会“突击花钱”吗? 我们预计今年一般公共预算出现2014年以来首次短支,主要是今年支出“有保有压”倾向明显,大幅压减城乡社区支出是主动行为,对应年底“突击花钱”的动机不强。假设其他支出项目整体完成预算目标,城乡社区完成全年预算的80%,将导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短支5000亿(拖累约2个百分点)。 对11月支出进行拉动拆分,风格由10月基建类支出拉动为主到本月较为平衡,并无明显“突击花钱”迹象: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分别贡献3.4、3.3、1.7个百分点的正向拉动,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三项合计的基建类支出拉动由上月的6.5个百分点回落至2.8个百分点。此外,落后序时进度较多的科学技术、节能环保支出本月均为负拉动,并无加速完成预算目标迹象。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为何同比双升? 11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百城成交土地总价出现背离,原因可能在于部分前期土地出让金仍在缴纳。往后看,虽有“三道红线”施压房企融资端,但11月土地供应量创下年内新高,年底土地成交或仍有韧性。 11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高增,主要是前期发行的专项债形成支出,以及去年10月没有新增专项债发行带来的低基数。11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2.1%,较上月增长7.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高增,12月广义财政支出的力度将主要取决于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强度。 四、2021年财政政策展望 回顾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债券和减税降费规模两方面。我们预计明年政府债券规模仍较大,财政政策整体退坡力度有限,主要是特别国债不再发行和减税降费规模下降。 政府债券方面,经济仍需做好对冲下行准备,预计赤字率按3.3%~3.5%安排,对应国债和地方一般债规模与今年大致持平。为维持一定的投资强度,同时优先保障地方在建项目、防止“半拉子”工程,预计地方专项债规模不降(约3.7~4万亿)。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预计特别国债明年不再发行。减税降费方面,预计明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由今年的超2.5万亿降至约5000亿。财政政策整体退坡力度或将有限背景下,提示关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变化和专项债投向结构变化的影响。 风险提示: 年底支出强度超预期,土地出让收入超预期,政府债发行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收入增速为何转负? 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7%,较上月下降5.7个百分点,今年6月以来首次转负。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5.3%,已与预算增幅持平,降幅较1-10月收窄0.2个百分点。从收入节奏看,1-11月已完成全年预算收入目标94%,超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全年预算目标料可顺利完成。 收入增速转负的主因仍在于非税收入的高基数。11月非税收入同比下降42.4%,较上月回升2.7个百分点,当月负向拉动财政收入11.6个百分点,拖累幅度为历史最大,主要是去年特定国有金融机构上缴利润较高,叠加今年减税降费超2.5万亿背景下,涉企收费压降(1-11月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分别下降3.9%、1.3%)。若扣除去年同期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抬高基数等因素后,11月全国收入增长6%左右。 税收收入仍在改善,但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两大主要税种在内增速多有回落,反映经济复苏斜率有所放缓。11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2.2%,增幅较上月扩大1个百分点,为连续第四个月提升,当月正向拉动财政收入8.9个百分点,年内仅次于10月。分税种看:增值税同比增长8.2%,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0.7%,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土地和地产相关税种整体仍高增,但除耕地占用税外,同比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外贸相关税种同比增速也普遍回落,其中关税(-13.1%)、外贸企业出口退税(-37.3%)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较多。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背景下,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6.7%,较上月增长3.1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三个月提升。 二 年底财政会“突击花钱”吗? 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5.9%,较上月下降3.1个百分点。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0.7%,累计增幅实现转正。从支出节奏看,1-11月已完成全年预算支出目标83.9%,仍落后去年4个百分点。由于2015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未短支,若假设今年预算支出增速目标(3.8%)仍可完成,则12月支出增速需达到23.4%,明显高于近10年同期平均水平。 年底会不会“突击花钱”?我们预计今年一般公共预算出现2014年以来首次短支,主要是今年支出“有保有压”倾向明显,大幅压减城乡社区支出是主动行为,对应年底“突击花钱”的动机不强。今年各级政府重点保障以社保就业、卫生健康为代表的民生领域支出(1-11月分别增长9.8%、9.4%),大力压降非急需、非刚性的一般公共服务和城乡社区支出(1-11月分别下降3.2%、24%),导致1-11月城乡社区仅完成预算的66%。假设其他支出项目整体完成预算目标,城乡社区完成全年预算的80%,将导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短支5000亿(拖累约2个百分点)。 对11月支出进行拉动拆分,风格由10月基建类支出拉动为主到本月较为平衡,并无明显“突击花钱”迹象: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分别贡献3.4、3.3、1.7个百分点的正向拉动,而城乡社区贡献的正向拉动由上月的7.4个百分点回落至2.2个百分点,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三项合计的基建类支出拉动由上月的6.5个百分点回落至2.8个百分点。此外,落后序时进度较多的科学技术、节能环保支出本月均为负拉动,并无加速完成预算目标迹象。 三 政府性基金收支为何同比双升? 11月政府性基金收支同比双升:11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7.3%,较上月增长2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长32%,较上月增长20.1个百分点。1-11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7%,增幅较1-10月扩大2.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长12.9%,增幅较1-10月扩大2.8个百分点。11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5.5%,较上月增长28个百分点。1-11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5.8%,增幅较1-10月扩大1.1个百分点。 11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百城成交土地总价出现背离,原因可能在于部分前期土地出让金仍在缴纳。受上月土地供应量减少影响,11月百城土地成交总价同比下滑了11个百分点,今年3月以来首次为负,而土地出让金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出现高增,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按规定,土地出让金可以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六十天内完成全部支付,9月、10月百城土地出让总价均为双位数增长(17%,12.3%),其中部分土地出让金滞后到11月完成缴纳。往后看,虽有“三道红线”施压房企融资端,但11月土地供应量创下年内新高,年底土地成交或仍有韧性。 11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高增,主要是前期发行的专项债形成支出,以及去年10月没有新增专项债发行带来的低基数。11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2.1%,较上月增长7.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高增,12月广义财政支出的力度将主要取决于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强度。 四 2021年财政政策展望 回顾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债券和减税降费规模两方面。政府债券方面,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国债2.78万亿、地方一般债9800亿,地方专项债3.75万亿,特别国债1万亿。其中,新增赤字1万亿和1万亿特别国债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减税降费方面,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1-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22301.61亿,其中新增减税7461.12亿,新增降费14840.49亿(其中企业社保费新增降费14335.45亿)。 我们预计明年政府债券规模仍较大,财政政策整体退坡力度不大,主要是特别国债不再发行和减税降费规模下降。政府债券方面,经济仍需做好对冲下行准备,预计赤字率按3.3%~3.5%安排,对应国债和地方一般债规模与今年大致持平。为维持一定的投资强度,同时优先保障地方在建项目、防止“半拉子”工程,预计地方专项债规模不降(约3.7~4万亿)。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预计特别国债明年不再发行。减税降费方面,今年继续执行去年出台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政策带来的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上半年已到期;多项企业社保降费措施预计全年新增降费约1.5万亿,年底也将到期;预计明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由今年的超2.5万亿降至约5000亿。 财政政策整体退坡力度或将有限背景下,提示关注两点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一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结构变化: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大幅向以社保就业、卫生健康为代表的民生领域倾斜,作为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的城乡社区支出遭各级财政压减、1-11月大幅负增(-24%)。由于基建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权重近40%,具体内容与城乡社区支出的重叠度较高,城乡社区支出的压减可能是今年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速下行较多的原因。若明年城乡社区支出压减幅度有所缓和,则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可能反弹,带动基建有所上行。 二是专项债投向结构的变化:从项目阶段看,今年专项债以支持存量项目为主,估算用于新开工不到4成(6成以上用于在建项目),预计明年专项债投向在建项目为主的格局将延续,意味着基建增速视经济情况灵活调整的能力更强。从项目投向看,今年明确标明投向的专项债中,投向基建领域的占比近8成(76.3%),较去年(23%)提升明显,预计明年专项债投向基建为主的格局明年将延续,但基建占比可能会有所降低:今年土储专项债全年无发行,但7月底棚改专项债恢复以来已发行3900亿,约占同期新增专项债30%,对专项债资金构成了明显分流。明年投向符合条件在建项目的棚改专项债料可继续发行,同时土储专项债也可能恢复发行,或将导致全年专项债投向基建比例有所下降。
核心观点 伴随着经济活动活跃性的持续提高、企业和居民收入的改善,税收收入增速从下半年以来一直持续高个位数至10%以上的增长,11月实现了12%的高增长。目前已经达到全年财政收入的预算目标。考虑到后续经济修复对财政收入的带动,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长可能会超目标完成。支出方面,本月支出延续高增长,累计增速年内首次转正,散点疫情爆发促使卫生健康支出持续高增。临近年低,预计12月将继续迎来公共财政支出大月。 事项 2020年11月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前值3%),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2.2%(前值11.2%);非税收入同比下降42.4%(前值-45%)。11月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6%(前值19%)。1-11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长6.7%(前值4.1%);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5.8%(前值24.7%)。 正文 ▌经济回暖带动税收收入持续高增长,全年财政收入目标已达成。11月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0956亿元,增速较上月回落了5.7个百分点至-2.7%。分结构来看,受益于经济的持续修复改善,税收收入增速较上月回升了一个百分点至12.2%,伴随着经济活动的持续修复、企业和居民收入的改善,税收收入增速从下半年以来一直持续高个位数至10%以上的增长。同时考虑到财政政策积极助力实体企业减压,因此非税收入增速也持续大幅负增长(图1)。从税收内容来看,主要税收中的企业所得税、国内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增速分别为0.7%、8.2%、26.7%和2.2%,均维持了正增长(图2)。1-11月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增速为-5.3%,已持平全年-5.3%的预算目标。按照当前经济持续修复的状态,预计12月的公共财政收入还将维持小幅正增长,全年财政收入情况将略好于年初目标。 ▌财政支出延续高增长,散点疫情爆发促使卫生健康支出持续高增。11月公共财政支出为18407亿元,增速较上月小幅回落了3个百分点至16%,仍然维持较高的支出增速。其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速为-6.6%,较上月回落了8.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增速为21%,较上月小幅回落了2.7个百分点,整体来看仍然是地方财政扩张在持续。从支出的内容来看,本月支出增速较高的行业主要是卫生健康和城乡社区事务、教育等,单月支出增速分别为69%、30%和21.8%,尤其是卫生健康支出增速从10月开始持续60%以上的高增长,预计与国庆后各地区散点疫情的爆发以及地方加强疫情防控等有较大的关系(图3)。1-11月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增速为0.7%,累计增速全年首次转正,但距离全年3.8%的增长目标仍然有较大差距。如果全年仍然要实现预算支出目标,则12月单月支出增速需达到23.7%。从历史来看,每年12月都是财政支出的大月,支出金额会显著提高,我们预计今年12月可能会实现3.5万亿以上的支出,但可能超过4万亿的难度较大(图4)。 ▌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韧性较强。1-11月政府性基金收入为72672亿元,累计增速为6.7%,较前值回升2.6个百分点,增速约为27.3%(图5)。其中,1-11月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单月增速为12.9%,较上月回升了2.8个百分点,整体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韧性较强。土地市场方面,百城土地成交面积和总价回落,但土地溢价率小幅回升。整体来看,“三条红线”政策对土地市场压力仍在,可能会在后续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中有所体现。地方政府专项债方面,年内新增的地方专项债的3.55万已经在10月发行完毕,11月各地开始部署剩余2000亿用于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发行。12月7日,全国首只中小银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广东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100亿元人民币的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募集资金投向分别是地方中小银行郁南农信社40亿元、普宁农商行37亿元、揭东农商行14亿元、罗定农商行9亿元。
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489亿元,同比下降5.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173亿元,同比下降9.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1316亿元,同比下降1.7%。全国税收收入144227亿元,同比下降3.7%;非税收入25262亿元,同比下降13.7%。 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52051亿元,同比下降10.2%。 2.国内消费税11726亿元,同比下降5.4%。 3.企业所得税36085亿元,同比下降2.2%。 4.个人所得税10465亿元,同比增长10.1%。 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3583亿元,同比下降7.5%。关税2358亿元,同比下降10.6%。 6.出口退税12805亿元,同比下降12.1%。 7.城市维护建设税4192亿元,同比下降5.5%。 8.车辆购置税3189亿元,同比下降0.3%。 9.印花税2906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728亿元,同比增长49.2%。 10.资源税1601亿元,同比下降5.8%。 11.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6290亿元,同比增长12%;土地增值税5835亿元,同比下降0.5%;房产税2520亿元,同比下降5.7%;耕地占用税1117亿元,同比下降9%;城镇土地使用税1854亿元,同比下降6.3%。 12.环境保护税206亿元,同比下降6.6%。 13.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1054亿元,同比增长3.3%。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7846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9757亿元,同比下降2.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8089亿元,同比增长1.2%。 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 1.教育支出30653亿元,同比增长1.6%。 2.科学技术支出6998亿元,同比下降4.5%。 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184亿元,同比下降0.7%。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159亿元,同比增长9.8%。 5.卫生健康支出16484亿元,同比增长9.4%。 6.节能环保支出4819亿元,同比下降13.6%。 7.城乡社区支出17181亿元,同比下降24%。 8.农林水支出19317亿元,同比增长7.7%。 9.交通运输支出10228亿元,同比下降1.6%。 10.债务付息支出9038亿元,同比增长16.1%。 二、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一)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 1-11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2672亿元,同比增长6.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164亿元,同比下降14.8%;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69508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5126亿元,同比增长12.9%。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1-11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5553亿元,同比增长25.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2206亿元,同比下降4.6%;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相关支出93347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59845亿元,同比下降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