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网络支付技术和网络娱乐服务业发展迅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现象广受关注,也出现了未成年人为网络游戏或网络直播平台支付较大金额用于充值、“打赏”而形成的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新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对这些纠纷的法律解释进行了明确。 未成年人“打赏”支出法院应支持返还 《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若支出款项与年龄、智力不相适应 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后才能生效 据介绍,未成年人在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过程中,通过充值、“打赏”等方式支出的款项如果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则该付款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能发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该行为无效。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八岁以下儿童网游支出一律退还 最高法有关负责人介绍,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其参与网络游戏所花费的支出,一律应该退还。这是依法所能得出的当然结论,所以指导意见没有专门规定。 此外,在支出款项的数额方面,规定没有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将应予返还的款项限定在与未成年人的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这一点在具体案件中可以由法官根据孩子所参与的游戏类型、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判定。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东方金诚 王青 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1-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33亿元,同比下降14.5%,前值-14.3%,上年同期值5.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596亿元,同比下降2.7%,前值-5.7%,上年同期值15.2%。1-4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9.2%,前值-12.0%,上年同期值-4.8%;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14.9%,前值4.6%,上年同期值38.3%。 主要观点:4月国内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利好税基改善,财政收入降幅收窄,但仍呈两位数负增状态。这反映了疫情冲击尚未完全消退、PPI通缩,以及减税降费力度加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支出方面,4月积极财政明显发力,财政支出增速转正,这显示当前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实施力度正在加大。当前财政支出的重点指向加大力度保障就业、民生等“六保”领域,对基建投资的支持能力有限,4月基建类支出增速明显低于财政支出总体水平。而因财政收支增速的剪刀差扩大,今年以来财政赤字明显扩张。 土地出让方面,4月土地市场延续回暖,但受高基数拖累,当月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速下滑,政府性基金收入小幅负增。当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速加快至70.0%,其背景在于专项债发力对基金支出形成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今年积极财政政策会显著加大对冲力度,无论是减税降费规模还是政府投资水平,都会高于上年。5月国内经济活动进一步恢复,将带动财政收入降幅收窄,但基本面整体偏弱,加之减税减费力度加大,意味着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可能较难摆脱负增状态。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加码需要扩大财政支出力度,后续支出增速还可能进一步加快。 具体分析如下: 图1 累计财政收、支增速 数据来源:WIND 一、国内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利好税基改善,4月财政收入降幅收窄,但仍呈两位数负增状态,反映了疫情冲击尚未完全消退、PPI通缩和CPI回落带动价格因素减弱,以及减税降费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4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5.0%,降幅较上月收窄11.1个百分点。当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7.3%,与上月降幅32.3%相比明显收窄;非税收入同比增长4.4%,较前值-2.1%高出6.5个百分点。4月境内疫情控制情况良好,生产、投资、消费等各项经济活动有序恢复,带动税基改善,当月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各项税收收入降幅普遍收窄,消费税、汽车购置税、契税和土地增值税等税种收入增速实现转正。其中,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增速转正,明显与4月汽车销量大幅回暖直接相关;当月契税等涉房税收回升幅度最大,则直接受到房地产市场升温推动。 4月非税收入继续保持相对较高增长势头,我们分析或主要与疫情制约税收增长的背景下,各地更加重视从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盘活变现政府资产、全面推进国企混改、转让部分国企政府持有股权等渠道筹集财政收入有关。我们判断,后续国内经济将持续向常态回归,这意味着财政收入方面的压力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不过,尽管4月财政收入增速在上月深坑落定后开始回升,但仍呈两位数负增,这一方面受制于境外疫情仍处高发期,国内疫情防控手段无法完全撤回,各项经济活动仍普遍弱于疫情前状态;另一方面,4月CPI同比进一步回落,加之油价暴跌和工业品价格反弹乏力导致国内PPI通缩加剧,价格因素对税收收入增速也起到下拉作用。此外,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正在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图2 财政收入增速变化情况(当月同比,%) 数据来源:WIND 注:2020年2月数据为1-2月累计值。 图3 主要税种收入增速变化 % 数据来源:WIND 二、4月积极财政发力明显,加之财政收入改善对支出的制约减弱,当月财政支出增速转正;在加大力度保障就业、民生等“六保”领域的情况下,一般财政支出对基建投资的支持能力有限,4月基建类支出增速明显低于财政支出总体水平。 4月积极财政发力明显,加之财政收入改善对支出的制约减弱,当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长7.5%,较前值-9.4%大幅提升16.9个百分点。这显示当前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实施力度正在加大。从中央和地方角度来看,4月财政支出发力主要靠地方拉动——当月地方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1.1%,大幅高于前值-10.9%。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财政收支增速的剪刀差扩大,今年以来财政赤字扩张明显,1-4月累计赤字规模达11463亿元,较上年同期扩大8447亿元。 从分项来看,4月各主要分项支出同比增速多数加快,民生类支出中,社保和医疗支出增速反弹明显;基建类支出中,城乡社区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速也实现较大幅度转正,显示相关领域项目进度加快,仅交通运输支出降幅有所走阔。整体上看,4月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转正至1.3%,较上月加快17.0个百分点,但明显低于财政支出总体增速,或反映在一般财政加大力度保障就业、民生等“六保”领域的情况下,对基建投资的支持能力有限,专项债等一般公共预算以外的支出将在拉动基建投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数据来源:WIND 三、高基数拖累4月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放缓,政府性基金收入小幅负增;当月专项债发力支撑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高增。 1-4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9.2%,降幅较1-3月收窄2.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7.6%,降幅较1-3月收窄3.1个百分点。但4月当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1.3%,低于上月的微幅增长0.8%。主要原因是4月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速较上月下滑5.2个百分点至4.2%。3月以来土地市场逐步回暖,4月土地供应量、成交量,以及从土地溢价率看市场热度,较3月均延续好转,当月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速下滑主要源于去年同期基数偏高。 1-4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14.9%,大幅高于前值4.6%。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长15.7%,增速较1-3月加快10.5个百分点。根据我们的测算,4月当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70.0%,较前值52.4%进一步加快,且大幅高于当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1.3%),其背景在于专项债发力对基金支出形成有力支撑。1-4月累计,政府性基金收支缺口为7996亿元,比上年同期扩大5138亿元。 图6 政府性基金收支累计同比增速 %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 四、积极财政政策会显著加大对冲力度,无论是减税降费规模还是政府投资水平,都会高于上年;短期内财政收入增速难以摆脱负增,财政政策发力或将带动支出增速进一步回升。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会显著加大对冲力度,无论是减税降费规模还是政府投资水平,都会高于上年。5月国内经济活动进一步恢复,将带动财政收入增速回升,但基本面整体偏弱,加之减税减费力度加大,意味着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可能较难摆脱负增状态。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加码又需要扩大财政支出力度,后续支出增速或将进一步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判断,今年目标财政赤字率有望达到3.5%,比上年高出0.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今年预算内财政将额外拿出7000亿元左右)。 另外,近日财政部长刘昆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通过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多种渠道,增加政府投资,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在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方面,今年提前下达额度已达2.29万亿。考虑到地方债前提下达额度不会超过全年额度的60%,我们估计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会达到3.5至4万亿,大幅高于上年的2.15万亿。关于抗疫特别国债,综合考虑今年财政逆周期调节需求,我们初步估计发行规模有可能达到2至3万亿左右。综合以上,预计针对本次疫情,今年整体财政投入水平将在5至6万亿之间,约相当于GDP的5%至6%。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诸建芳、程强 随着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的进行,经济数据呈现多方面的改善,财政收入压力最大的时期已经过去,疫情对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压力逐步缓解。4月财政收入中的各项税收收入增速均出现回升,财政支出因收入端的约束减弱增速由负转正。向后看,随着经济逐步向好,财政收支压力将减小,但今年财政大力度逆周期调节仍然政策的主基调之一,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贯穿全年。 事项 2020年4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5.0%(前值-26.1%)。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7.3%(前值-32.3%);非税收入同比增长4.4%(前值-2.1%)。4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为7.5%(前值-9.4%)。1-4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同比下降9.2%(前值-12%);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4.9%(前值4.6%)。 正文 ▌ 疫情对财政收入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财政收入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而改善。4月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为16149亿元,较前值回升11.1个百分点至- 15%(图1)。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4052亿元,同比下降17.3%;非税收入2097亿元,同比上升4.4%(图2)。4月伴随国内全方面的复工复产,4月经济数据普遍较好,经济恢复带来的税基扩大,促使各项税收增速均出现回升(图3)。其中税收收入中占比较大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4月同比分别为-26.8%、-15.5%和-14.2%,较前值分别回升11.7、9.9和27.4个百分点。而第四大税种的消费税较增速已经从负转正,4月实现了4.7%的正增长。整体来看,税收收入的增速回升主要还是受到经济改善的带动,预计随着经济逐步向好,财政收入端的压力也趋缓。 ▌收入改善对支出的制约减小,公共财政支出增速转正,积极加强前期延误的各方面支出建设。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312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142亿元,同比增长-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170亿元,同比增长11.1%。在支出的细分项目中,前期受到疫情冲击严重影响支出节奏的节能环保、城乡事务、科学技术和教育当月支出增速较上月分别回升46.4、36.9、22.9和21.3个百分点至11.9%、9.6%、11.7%和6.7%。此外支出端一直全力保障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也大幅回升了近30个百分点至24%(图4)。本月财政支出增速由负转正,大幅回升了约1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支出的增长一方面受益于财政收入情况的改善对支出端的制约减小,另一方宏观政策由“抗疫”的非常态化逐步进入常态化阶段,各个重要领域如科学技术、教育等支出节奏此前被疫情压制,当前需要加快节奏。另外,伴随企业复工复产到位,政府的逆周期调节政策也有更充分的发挥空间,财政支出节奏也会加快。 ▌政府性基金收入跌幅继续收窄,政府性基金支出大幅扩张。1-4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7770亿元,增速为-9.2%,较1-3月增速回升2.8个百分点(图5)。其中1-4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5839亿元,增速较前值回升3.4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值为25766元,支出增速为14.9%,较1-3月4.6%的增速大幅扩张。在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财政收入端的压力凸显。尤其叠加财政仍然需要积极的参与逆周期调节,土地出让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因此土地出让相关支出增速具有一定持续性,也能够带动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和地产表现出一定的韧性。 ▌专项债5月迎来发行高峰,目前来看整体节奏进展基本符合预期,基建还是主要支出方向。4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868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1668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200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1202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1666亿元。由于受到提前批额度的制约,4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显著放缓。4月20日财政部官员公开表示,下达第三批的提前批额度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并且从5月初已经开始陆续发行。截止5月15日,5月已经新发行或计划发行的专项债额度约3395亿元,按照目前的节奏,5月底前预计可发行完1万亿额度,专项债5月迎来发行高峰。从5月内发行的专项债用途来看,仍然以农林水利、交运等基建相关项目为主,部分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基建。 ▌即将到来的两会财政仍然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保就业”要求下的财政逆周期调节将成为今年宏观的主基调之一。4月17号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重申“六稳”之余强调“六保”。“六稳”与“六保”之首均为就业。随着经济活动的逐步恢复,4月经济数据呈现出多方面的改善,但调查失业率却小幅走高,对于逆周期调节的政策要求仍然较高。财政作为今年逆周期调节的主基调之一,赤字率、专项债与抗疫特别国债等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也是财政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我们认为财政对就业方面的逆周期政策力度将持续贯穿全年,助力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文作者介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明显加大。为此,除了加快下达转移支付,中央财政采取了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强化地方库款运行监测督导、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等措施,确保地方财政运行情况总体稳定,“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得到有效保障――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减税降费双重影响,全国财政收支呈现“紧平衡”,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明显加大。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财政进一步减收增支,收支矛盾更为突出。中央以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积极应对,地方财政运行情况总体稳定,“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得到有效保障。 疫情冲击加剧矛盾 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财政收入同样受到影响。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984亿元,同比下降14.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57亿元,同比下降1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4827亿元,同比下降12.3%。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284亿元,同比下降5.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7173亿元,同比增长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111亿元,同比下降7%。 从已公布的各省份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看,大部分收入下滑较为严重,收支矛盾突出。比如,北京收入1430.5亿元、下降11%,支出2226.7亿元、下降0.9%;山西收入617.4亿元、下降17.8%,支出1283亿元、增长10.6%;辽宁收入620.9亿元、下降16.9%,支出1214.7亿元、下降6.5%。 一些省份发布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确提出收支矛盾问题。比如,辽宁省表示疫情影响在3月份明显显现,财政支出保障压力加大。安徽省表示,短期内疫情对财政经济运行的影响仍将持续,预计上半年财政收入将低位运行。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在介绍一季度全国财政运行特点时表示,全国财政收入下降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包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税基减少;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增值税翘尾减收效果持续释放;上年末延至今年初缴纳入库的税收收入同比减少。 转移支付有力保障 从收支对比看,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少于支出,不少省份差距较大,这是否是一些人担心的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这种提法是一种误解。”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认为。 梳理各省份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省份财政支出远超财政收入。比如,宁夏收入101.2亿元、支出423.9亿元,甘肃收入183.5亿元、支出964.6亿元,黑龙江收入287.3亿元、支出1451亿元。一些省份收支差距较小,比如上海收入2006.1亿元、支出2028.1亿元,浙江收入2162.97亿元、支出2458.41亿元。也有个别地方收大于支,比如厦门收入388.7亿元、支出273.1亿元,宁波收入455.4亿元、支出438.2亿元。 我国实行以转移支付为主的地区间收入再分配机制,中央对地方实行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地方统计数据中的财政收入特指‘本级收入’,但财政支出则包括了中央转移支付的有关支出。”白景明解释,在地方支出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来源于中央转移支付。 从2019年的预算报告可以看出,地方财政收支为何有“缺口”。2019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2700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75399亿元、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1950亿元,收入总量为19004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9349亿元,地方财政赤字9300亿元,这部分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来弥补。这意味着,在地方财政支出中,有近四成来自中央转移支付。 “可以看出,地方财政支出并非全部来自地方本级收入,而是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中央转移支付。尤其是中西部省份,中央转移支付在其支出中占比很高,很多都在50%以上。”白景明说。 对于今年的转移支付情况,近日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介绍,中央及时下达转移支付资金,在去年四季度已提前下达转移支付6.1万亿元基础上,今年以来预拨均衡性转移支付700亿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406亿元。 此前,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地方财政运行情况总体稳定,疫情防控经费得到了充足的保障,基层政府的“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也没有出现风险问题。 开源节流缓解压力 “今后一段时间,财政整体上面临减收增支压力,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 面对疫情冲击,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为加大对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能力,除了加快下达转移支付,中央财政还采取了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强化地方库款运行监测督导、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等措施。 比如,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从3月1日到6月底,在已核定的各省份当年留用比例基础上统一提高5个百分点。据测算,前4个月地方将新增留用资金约1100亿元。 近日,财政部提前下达第三批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万亿元。加上前两批提前下达的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18480亿元,新增债券提前下达额度已达28480亿元,有力地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中央财政统筹新增赤字、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压减本级支出腾出的财力等渠道,切实加大对地方的财力支持力度,有力保障基层运转。积极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确保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达民生领域。”刘昆表示。 地方政府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各地财政收支矛盾加大,政府过紧日子成为必然之选,压减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等行政性支出。”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彩指出,各地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特别是要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科学安排今年收支预算。 目前,各地在应对收支矛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比如,各地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贯彻“以收定支”原则等,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厦门、贵州等地把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作为今年过紧日子的一个实招。 白景明认为,只有加强预算管理特别是优化支出结构,才能缓解收支矛盾,实现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降低一般性支出的标准水平;要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特别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坚决通过绩效评价大力削减低效无效支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当前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随着中央部署的一系列重大措施落地,财政收入降幅会逐步收窄,地方财政收入情况逐步向好,收支矛盾也会得到有效缓解。”白景明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金华)
5月7日,海关总署披露了今年1至4月份的进出口数据。 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前4月进口原油1.7亿吨,增加1.7%,进口均价为每吨2906.7元,同比下跌8.9%;进口天然气3232.8万吨,增加1.5%,进口均价为每吨2702.5元,下跌15%。 值得一提的是,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今年前4月的原油加工量相较去年出现下降,库存持续升高,在这种情况下进口依然实现了正增长,一方面说明中国的需求恢复持续加快,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国内企业趁原油低价扫货的力度。 “从4月份的数字来看,中国的汽柴油消费量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5%和100%,中国炼厂的开工率也正在加速恢复中。”一位石油央企人士告诉记者,“理论上,会进一步加大原油购买力度,但是因为前期的高价库存目前仍未消化完毕,所以体现在数字上没有那么明显。” 而中国的现状,已经成为国外公司眼中未来全球原油需求恢复的模型。 中国需求支撑全球 国内五一放假期间,国际油价度过了一个“黄金”5天。 截至记者发稿,WTI主力期货合约报27.13美元/桶,相较放假前的13美元,涨了一倍有余;布伦特原油报31.53美元/桶,相比放假前上涨超过50%。 时间进入五月,首先的一个利好消息,就是OPEC此前达成的减产协议即将实施。市场乐观地认为目前产油国的减产将有效缓解当前原油供过于求的情况,同时市场对原油仓储危机的忧虑也有所缓解。 根据4月13日欧佩克达成的减产协议,自2020年5月1日起欧佩克减产970万桶/日;自2020年7月1日至12月减产770万桶/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减产580万桶/日。 “现在市场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市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了。”上述石油央企人士向记者表示,“沙特、阿联酋等国提前减产,美国那边的钻井活跃数从今年三月超过600口降到现在的325口,产量将会在未来几个月看到明显的下降。” 但尽管如此,他告诉记者,油价趁势向上的空间仍相对有限,其原因就在于当前市场上仍然存在着供应过剩的情况,同时需求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上周,国际石油巨头壳牌、BP和埃克森美孚分别发布了各自的第一季度报告,在各家公司的发布会上,均提到了目前石油需求面对的困境,但他们却几乎一致发出声音,认为中国将会是此轮油价崩溃后崛起的先锋。 埃克森美孚在上周的一季度发布会上表示,虽然中国复苏仍处于初期阶段,但有限的初步销售数据令人鼓舞;荷兰皇家壳牌CEO范伯登则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一些地区零售网点的需求甚至高于疫情发生前的水平;BP首席执行官陆博纳则认为,来自亚洲国家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需求复苏的道路。 但是,全球能源需求能否彻底恢复,目前还是未知数,有一部分悲观的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原油需求可能再也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状态,并且加速全球原油需求到达顶点,因为这一场疫情永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石油企业求生存 此前,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中国石油集团又一次走到了生存发展的紧要关头;而在日前他又发表文章称,中石油集团公司应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努力发挥中央企业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双胜利”。 当下,中国的三家石油公司将削减支出,以部分缓解低油价带来的影响。目前,“三桶油”的上市子公司均已发布一季度业绩,一季度“三桶油”受到下游业务亏损的严重影响,而二季度将出现上游业务的亏损。 “三桶油”均调整了2020年的资本支出计划以保留现金:中国石油宣布的降幅最大,较原本预算的2950亿元人民币下调30%至2000亿元。中国石化宣布资本支出计划较2019年的实际资本支出额1470亿元下调20%-25%。中海油调整后的资本支出计划较原本预算下降11%,从850-950亿元降至750-850亿元,且资本支出削减额度均来自境外项目,境内项目资本支出计划保持不变。 “中海油资本支出下调幅度较小是源于该公司相较于其他两家公司成本较低。”标普全球评级分析师黄晓丹告诉记者,“如果4月份25美元/桶的油价保持到六月底,二季度‘三桶油’的上游业务或将出现亏损,中国石油和中海油仍能录得现金利润,而中国石化将实现收支平衡或出现小幅现金亏损。” 尽管大幅削减资本支出,“三桶油”并未大幅调降2020年的预期产量,以保证国内的能源安全。 具体来看,中国石化计划维持产量水平,中国石油则将根据石油价格做出调整。不过两家公司都计划提高2020年的天然气产量,分别提升7%-8%和5%。中海油计划下调其油气总产量3%至5.05-5.15亿桶油当量。一如资本支出,中海油的全部产量削减均来自海外业务,国内产量将维持在3.33-3.40亿桶油当量。
市财政局向人大报告去年决算及今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三公”支出比预算减少1.46亿 审计报告:建立健全制度171项,促进增收节支22.27亿元 记者 王海燕 在昨天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局长过剑飞受市政府委托,作了《关于上海市2018年市级决算及2019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2018年,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此基础上,财税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和市级决算情况总体良好。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08.1亿元,为预算的100%,比2017年(下同)增长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51.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1%,增长10.7%。2018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095.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7.1%,增长6.9%;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2351.9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5%,增长15%。2018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48.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12.3%,增长23.3%;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21.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增长22.4%。2018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429.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5%,增长6.4%;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951.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2%,增长10.2%。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本年收支结余478.2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989.3亿元。 报告汇报了2018年市级“三公”经费的支出决算情况。2018年,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5.94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46亿元。 报告还汇报了本市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情况。经财政部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年报审核,截至2018年年底,本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5034.9亿元(其中,市级712.8亿元、区级4322.1亿元)。按审计口径计算的2018年年末债务率为41%,规模总量适度,风险总体可控。 报告还对2019年上半年本市政府预算执行、财政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作了简要汇报。从收入情况看,上半年,“四本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80.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0.1%,为预算的60%。从支出情况看,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88.3亿元,增长2.1%,完成调整预算的50.9%。 本报讯(记者 王海燕)昨天,在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市审计局局长王建平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作了关于2018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审计结果表明,针对上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各部门、单位制定整改措施343项,建立健全制度171项,促进增收节支22.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