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财政资金分配要突出重点、提质增效。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资金规模和力度大,要把准方向,聚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产业转型升级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集中发力。 会议要求,建立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的机制,推动财税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狠抓落实,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到最困难的地方、最急需的领域。要用好直达资金,确保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严格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要求,加强对资金的日常监督和重点监控,坚决杜绝截留挪用,对存在问题严肃问责。 会议强调,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压减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把支出预算关口,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除疫情防控、应急救灾事项外,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再追加预算。要通过实施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节约行政成本,硬化责任约束,真正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同时,切实保障好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支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指出,要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确保不出问题。一是多渠道安排资金。中央财政通过采取新增财政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大力压减中央本级支出等措施,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达到83915亿元,比上年增加9500亿元、增长12.8%,增量和增幅都是近年来最高的,并重点向中西部和困难地区倾斜。其中,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10%、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增长12.4%。二是优化资金管理方式。压实保障责任、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加快下达转移支付预算,确保资金下沉到基层。三是加强监测督导和库款调度。完善“中央到省、省到市县”的监控机制,及时跟踪监测各级库款情况,按日实施县级工资保障监测预警,逐月实施地方基层财政库款保障情况通报,层层压实责任,切实保障基层“三保”支出需要。省级财政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统筹中央转移支付和省级自有资金,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对县级的转移支付规模只能增、不能减,确保县级财力不低于上年水平。县级财政要全面落实保障责任,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和库款调度方面的优先顺序。(孙韶华)
2020年5月23日,新华网(行情603888,诊股)发布《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的摘要。 一、“两本账”预算收入减少,多途径补足收入总量 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3万亿元,下降5.3%,减少1.01万亿元,主要是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因素的影响,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达到2.5万亿元。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3.00万亿元,收入总量为21.03万亿元,下降1.1%,减少0.23万亿元,加大调入资金和结转结余资金的利用,一定程度弥补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不足。 2020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14万亿元,下降3.6%,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80.04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收入1万亿元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3.75万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12.91万亿元。 二、“两本账”预算支出增长13.2%,主要依赖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长驱动 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9万亿元,增长3.8%。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61万亿元,增长38.0%。“两本账”合计支出37.40万亿元,增长13.2%,相比2019年33.02万亿元的支出增加4.38万亿元,相比2019年9.5%的增长率高出3.7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规模大幅增长,其增量资金来源主要是新增的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和1.6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 三、赤字率增加0.8%至3.6%,实际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更为积极 2020年,全国预算赤字提升至3.76万亿元,增加1万亿元,赤字率提升至3.6%,增加0.8个百分点。赤字规模和赤字率的提升虽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积极,但不能准确衡量财政政策扩张的真实力度。 我国财政预算分为“四本帐”,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般探讨的预算赤字是指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等于支出总量(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收入总量(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国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第一,由于在计算预算赤字时包含全国财政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而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是增加当期的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支出是留到下期使用的资金,所以预算赤字不能准确反映政府财政支出的力度。第二,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已超过10万亿元,而预算赤字或赤字率不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所以不能全部反映政府财政支出的力度。第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和可调控空间较小,可不考虑。第四,社保基金预算可降低或免征各类保险费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 因此,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两本账”中预算支出的新增规模,以及包含社保基金预算后的主动减税降费的新增规模来衡量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更为合适。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新增0.90万亿元,但相比2019年1.80万亿元的新增支出减少了0.90万亿元,扩张力度的边际增量小于2019年;2020年政府性基金支出新增3.48万亿元,相比2019年1.08万亿元的新增支出还增加了2.49万亿元,是扩张力度边际增量的主要发力点;2020年减税降费新增2.5万亿元,相比2019年2.36万亿元的减税降费规模还增加了0.14万亿元。因此2020年财政扩张力度为上述三项合计增支减收的6.87万亿元,扩张力度边际增量即比2019年的扩张力度合计多1.64万亿元,这部分增量占2020年名义GDP预测值的比例为1.6%(预算报告中3.76万亿元的赤字和3.6%赤字率,隐含的2020年名义GDP预测值为104.44万亿元),是赤字率所体现的0.8%的扩张力度边际增量的两倍。 文章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财政扩张力度究竟有多大——预算草案报告点评》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这是今年预算报告的鲜明特点。今年的预算报告中一系列“重磅”政策,引起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力度空前”,这是代表委员和专家对预算报告财政政策的一致评价。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达到3.76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此外,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这一系列政策安排,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体现了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通过更大力度的政策对冲疫情影响,给经济注入更大确定性,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大举措。去年我国减税降费2.36万亿元,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今年,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我国持续实施减税降费,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推出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为全面复工复产创造了有利条件。预算报告明确了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将有效助力企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兰表示。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按5%的幅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预算报告明确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连云港(行情601008,诊股)市委书记项雪龙表示,减税降费、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等一系列措施,能够让百姓和市场主体渡过疫情难关、真正得益受惠。 根据预算报告,为保基层运转,中央财政统筹新增赤字、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压减本级支出腾出的财力等渠道,切实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缓解地方收入增长放缓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 “预算报告体现了民生为本理念。今年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做好民生兜底工作等。”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 “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也成为今年备受关注的话题。预算报告明确,中央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中央本级支出下降0.2%,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地方财政也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继续压减“三公”经费,严控会议差旅、咨询培训、论坛展会等经费。 “在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为重要。在对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和重点领域切实保障的同时,对于‘六保’以外的支出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财政资金要大力提质增效,通过改革和绩效管理等方式,把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切的感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少强说。(记者 曾金华)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刘淼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代表委员们表示,受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财政“减收增支”明显,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面对财政收支矛盾,一方面要抓紧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过紧日子势在必行。因此,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用政府过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和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过好日子。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正当时! 加大力度支持地方 “近年来,我们明显感受到各级财政对基层的支持。就拿我们金土村来说,5年前只有2公里公路,如今已增加到12.5公里。村里还建了卫生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贫困户居住环境也得到了较好改善,这些都离不开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巨光乡金土村第一书记黄小军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上述2万亿元将全部转给地方,这些资金也将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并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这将进一步增强各地发展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表示,基层政府在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第一线,发挥的作用更直接,基层政府拿到钱,能让政策红利更快惠及企业和群众。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针对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保基层运转、保基本民生困难,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助力完成“六保”任务。“六保”是经济领域的底线思维、底线管理,是未来较长时间做足思想准备和政策准备的施策方向。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这让人倍感温暖。”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吕国泉说。 吕国泉委员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39次提到“就业”,21次提到“民生”;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39亿元,同比增长14.9%,远高于6.1%的GDP增幅;明确2020年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在支持保就业、保基本民生方面进一步扩大支出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和具体实践,是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的重要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总商会副会长朱山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各级政府基本上都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做。比如,大幅度压减购置办公用品等方面的支出,并严禁新建楼堂馆所。”朱山委员说。 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面,黄小军代表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尤其应提高县一级的医疗保障水平,避免村镇居民因县医院医疗能力不足到省医院治疗,从而增加交通、住宿等额外成本。 张连起委员表示,在扩大内需、激发市场活力方面,结构性财政政策比总量性货币政策效果更明显。“相关政策各有侧重、协调配合、综合发力,可有效对冲疫情造成的财政减收增支影响,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张连起委员说。 支出更加注重绩效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各级政府都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在会议规模、会议必要性方面,能不开的会不开,能压减参会人员的尽量压减,会议时间上也进一步压缩。”朱山委员说,在各类结余、沉淀资金方面,地方政府应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应收尽收、重新安排。同时,要想办法化解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提升政府诚信度。 朱山委员表示,以贵州省财政资金为例,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主要精力和财政支出都集中在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上,也就是说要确保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认为,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必然会减少今年的财政收入,在防控疫情过程中,各级政府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所以必须做好开源节流。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认为,要确定花钱的“紧要处”,广开言路,听取民意,了解真正需要花钱的地方。同时,他还建议对2万亿元资金的使用情况加强监督监管,钱要花得透明,更加注重绩效。(记者 姚进 董碧娟 吴浩)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雷丽娜
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并举行了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财政部部长刘昆、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就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收入收支、产业脱贫和猪肉供给等话题,回应了各方关切。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代表通道”新增了“云元素”:采访形式改为网络视频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回答问题,记者在大会新闻中心驻地梅地亚新闻中心的分会场提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 GDP增长目标客观上融入到财政、货币和其他政策目标中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今天上午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全面系统又简明扼要地报告了去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GDP还能增长6.1%,其他经济指标也都很亮眼,确实很不容易。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牢固,比较厚实,我们有实力也有能力应对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挑战。同时,关于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到GDP增长目标的问题,何立峰回应表示,客观上GDP增长目标的内容已经融入到其他相关指标中,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中。 何立峰坦言,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下降6.8%,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也受累下行。一些中小微企业,住宿、餐饮、电影、娱乐、旅游等相关行业受到冲击还比较大,困难也比较多。不过,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疫情的政策措施。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各地方有力有序有效地复工复产复市复业,中国经济总体上比较快地复苏。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3.9%,工业用电量增长1.6%,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8.2%,交通运输也迅速恢复正常,其他各行各业总体上都在快速复苏。特别是还催生发展了一批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新企业,发展势头都比较好。 综合起来看,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承受能力、韧劲都比较强。5月份小长假之后,各项先行指标,特别是发电量每天增长5%到6%,铁路日装车数量稳步增长,有些产业特别是一些重要企业的生产经营快速恢复,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两位数。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有实力、也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 何立峰指出,疫情突如其来,今年一季度以来,很多指标跟以往是不具可比性的。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现在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蔓延,对所在国的经济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有巨大的不确定性,还有待观察。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不纠结于经济增长的具体指标,将使我们更加专注于不断扩大内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加专注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更加专注于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适应引领创造新的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更加专注于实现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何立峰进一步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个完整、系统、综合性的目标体系,他不仅仅包括经济指标,也包括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生态文明特别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水平提升,还有改革开放等内容。特别突出的目标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些目标任务,具体量化到每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就包括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一共有25项指标,其中12项是预期性的,包括GDP、人均收入等,有13项是约束性的。从目前执行情况看,有一些指标已经提前实现,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大部分指标正在按照时序进度推进。 到年底,通过努力,有一部分可以超额完成,有一部分可以全面完成,极少数可以基本完成。关于GDP增长指标,今年只要增长1%,就相当于2010年GDP总量的1.9倍;如果增长3%,就相当于1.95倍;如果增长5%,就接近1.99倍,都非常接近预期目标。人均收入这个指标,如果增长1.75%,就可以实现预期目标。 此外,今年的投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不同寻常,应该侧重于做好“三个精准”。首先是精准筹资。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整个中央层面筹集的资金超过5万亿元,其中新增2万多亿元。最主要的是通过政府作为,带动和激发社会资本跟进,从而形成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机融合。第二是精准项目。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医疗应急物资等领域短板,尽快给予弥补,尽快给予建设。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包括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一些跨行政区、跨流域的重大项目要抓紧建设。第三是精准施策。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不能含糊;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不能让项目等着资金;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包括土地、环评等,都为项目服务。 财政部部长刘昆: 财政政策既做加法也做减法 调整结构有保有压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部长通道”上表示,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我们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下功夫,既做加法,也做减法,调整结构,有保有压,坚决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 加法怎么加?刘昆表示,今年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将会下降,我们建议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加了1万亿元的财政资金。中央财政还将发行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调入了近万亿元的资金。此外,还将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1.6万亿元。“今年的一般预算收入预计略高于18万亿元,低于去年。今年的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将达到超24.7万亿元,高于去年。”刘昆说,这一收一支,增加了6.76万亿元的资金,加大了力度,做好了对冲。 减法怎么减?刘昆给出的答案是:主要是惠企惠民,减税降费。去年我国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减税降费的规模达到2.36万亿元,这是制度性的安排,今年将继续实施。预计今年减税降费的新增规模会达到25000多亿元。 结构怎么调?刘昆解释称:一是压本级、增地方。今年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将负增长,而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将增长12.8%,增量资金9500亿元。二是压一般、保重点。今年中央本级非刚性、非急需的支出压减幅度超过50%,省出的资金用于疫情防控,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城乡低保等方面的重点支出只增不减。三是直达基层、直达民生。上级的转移支付将细化到基层,细化到民生项目,坐直通车,直接抵达。中央财政将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谈及地方财政的运行情况,刘昆称“是正常的、稳定的”。他说,加强对地方财力的保障,是今年预算安排的重点。在今年的一般预算安排上,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加了12.8%,这在近年来是最高的。同时,中央财政还专门设立了特殊转移支付,用于支持地方基层运转,保障基本民生,落实“六保”任务。中央财政对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奖补资金增长安排了10%。中央财政还专门安排了对湖北的支持。中央财政将全力保障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转。 “当然,地方财政也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强化管理,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点子上。”刘昆说。 此外,刘昆表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财政要节用裕民。落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政府也要带头过“紧日子”。政府过“紧日子”,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政策,并不是短期的应对措施。 “紧”是否有空间?刘昆的回答是肯定的——在预算的科学安排上还有空间,在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上还有空间,在提质增效上还有空间。刘昆说,今年中央本级压减了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超过50%,但对工资等刚性支出是给予保障的,机关的正常运转是有保证的。铺张浪费的钱绝不该花,没有绩效的钱也不该花,花了还要依法依规问责。 在政府的支出管理上,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要求严控会议、咨询培训、论坛展会等方面的支出,严禁新建、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 “在当前还要严控非急需的支出,要把该花的钱花到刀刃上,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兜牢民生底线。”刘昆说。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 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贫困地区发展一大批扶贫产业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并用四句话给大家吃下“定心丸”——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 韩长赋表示,我们国家已经连续十几年粮食丰收。连续5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稻谷和小麦自给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对于民众非常关心的猪肉产供和价格问题,韩长赋表示,猪肉价格最近出现下降,批发市场价格已经连续13周小幅下降,比最高的时候共下降23%。当前生猪生产恢复势头不错,实现今年的生猪生产的目标可以预期。从政府层面鼓励推动生猪生产,从市场方面,由于市场行情好,主体积极性提高,势头很好。随着生猪生产的恢复,供求关系也会逐步改善,后市猪肉价格不会再大幅上涨。不过,生猪生产完全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各方工作不会放松。 此外,韩长赋表示,这几年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共同努力,在贫困地区发展了一大批扶贫产业。如今,这些扶贫产业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脱贫最多的举措。据统计,全国832个贫困县,基本上县县都有督导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建立了产业基地,现在全国有十万多个这样的产业基地。在脱贫人口当中,大概三分之二是通过外出打工和发展产业来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的。
政府工作报告说,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意见领袖聚焦2020全国两会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早在今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做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的重要判断,并首次在“六稳”之外提出了“六保”目标。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这引起了各界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广泛讨论,包括财政赤字规模该多大、财政的钱该怎么花,等等。在“两会”之前,市场更是热议“财政赤字货币化”,激辩中国是否应该央行印钱给财政花,如特别国债直接向央行零利率发行。随着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应该说这些争论可以尘埃落地。 《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这就定调了今年政府的经济工作主要是对冲疫情的经济损失,而非强行刺激。鉴于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次甚至都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在此背景下,《报告》亮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底牌。 一是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009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预算赤字率都没有突破3%的红线。当然,这与发达国家动辄百分之一二十的赤字率仍不可同日而语,也与市场5%以上的高线预期还有相当的差距。这反映了中外民间储蓄率的差异,以及疫情发展阶段的不同。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冲而非刺激经济的基本立场。 本次,《报告》对于赤字率“3.6%以上”的表述显示了一定的灵活性。如果疫情冲击加大,政府应该可以走快捷程序,比方说经此次人民代表大会授权,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可视情况提高赤字率,但不必兴师动众地再开全国人大会议审议。《报告》还强调突破赤字率红线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这向市场宣示了中国政府依然恪守财政纪律的基本态度。 二是前述1万亿新增赤字、1万亿特别国债,合计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同时,强调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 今年前4个月,我国政府狭义财政赤字11463亿元,同比增长2.80倍,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4.5%,支出下降2.7%。可见,前期赤字增加主要是通过减收而非扩支,故市场对下阶段扩大财政支出已有一定预期,只是对于财政的钱如何花存在较大分歧。现在看来,这部分钱将主要通过转移支付,由基层政府安排支出,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出,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这有助于缓解基层财政的困难局面,也有助于更好将中央惠企利民的政策传导到企业家庭。 三是继续强调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报告》在“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工作部署中提出,要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超过了去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的水平。 这与发达国家直接补贴企业家庭的思路有所不同,二者各有利弊。中国方案有助于调动和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但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复苏将受制于企业家庭资产负债表自我修复的进程;外国方案有助于国家更多分担疫情损失,但可能滋生道德风险且产生较大的财政资源浪费,增加后期恢复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 不过,中国政府仍然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报告》从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非常细致的部署,如: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等等。 为对冲海外疫情蔓延、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但《报告》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关于推动消费回升,《报告》指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 关于扩大有效投资,《报告》提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关于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报告》强调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总之,与上次危机应对时相比,这次扩大内需的政策更注重普惠性、市场化,财政刺激的重要性降低。 《报告》通篇对货币政策着墨不多,这更加凸显了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中财政政策的重要性。《报告》多次强调,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要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此外,“两会”前夕,市场曾激辩“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必要性。现在看来,政府赤字率扩张不多、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不大,市场挤出效应有限。即便按正方的观点,恐怕也不至于走到央行印钞为赤字融资的地步。这方面的争论应该可以暂告段落。但是,财政货币政策在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仍有空间。 (本文作者介绍: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