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新潮能源公告称,公司股东深圳市金志昌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志昌盛”)在未告知公司且未进行减持预披露的情况下,于2020年5月9日至2020年5月20日期间减持公司股份650万股。 其实,这并不是金志昌盛首次未预告先减持新潮能源股份。此前,金志昌盛及其一致行动人深圳金志昌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志昌顺”)曾因遭遇强平未预先披露减持计划,被上交所通报批评,并被山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公告显示,自2019年2月25日至2020年5月20日,金志昌盛及其一致行动人金志昌顺在未告知、未预披露情况下累计减持3.46亿股,占新潮能源总股本的5.0845%。 未预披露却累计减持超5% 根据公司公告,本次减持前,金志昌盛持有新潮能源股份1.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7%,其股份来源为2015年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及2016年公司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时转增的股份。 本次减持650万股后,金志昌盛及其一致行动人金志昌顺在未披露减持计划情况下,累计减持股份已超过新潮能源总股份的5%。截至2020年5月20日,金志昌盛持有新潮能源1.1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7%,金志昌盛及其一致行动人金志昌顺合计持有新潮能源股份3.89亿股,占新潮能源总股本的5.71%。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作为一致行动人,就被视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超过5%后的减持,除非有公告解除一致行动,否则也应遵守5%以上的减持规定。 “未披露先减持”可能会有多种原因,因为金志昌盛未进行披露,外界目前尚无从知晓其本次减持股份的具体原因。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资本市场研究专家况玉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合计持股超过5%的股东减持时,需要先公告减持计划,如果未进行预披露先减持就构成违规了。” “肇事者”曾因违规受罚 此前,金志昌盛及一致行动人金志昌顺因遭强平未预先披露减持计划被上交所通报批评,并被山东证监局采取监管措施。 2019年2月25日、2月26日,金志昌顺质押式回购交易实质违约,在未披露减持计划的情况下,质押股份中的200万股和6600万股被依约卖出,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1%。同年5月30日至7月10日,金志昌盛质押式回购交易实质违约,在未披露减持计划的情况下,其质押股份中的6639.17万股被依约陆续卖出,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0.98%。 2019年11月15日,新潮能源公告的上交所纪律处分决定书显示,金志昌顺、金志昌盛作为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所持通过协议转让、非公开发行取得的股份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卖出,应当提前15个交易日公告减持计划。经证券公司正式告知及多次监管提醒和督促,上述股东仍在未提前披露减持计划的情况下发生股本变动。同时,上述事项发生后,上述股东拒绝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未配合公司披露相关公告。上交所根据有关规定对新潮能源股东金志昌顺、金志昌盛予以通报批评,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2020年2月24日,山东证监局根据相关规定对金志昌顺、金志昌盛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将相关情况记入证券市场诚信档案。 被交易所和证监局处罚后,金志昌盛违规行为仍未停止。 专家建议加大处罚形成震慑 近年来,上市公司股东和董监高违规减持屡屡发生。有的属于窗口期减持,有的是披露未满15个交易日就减持,还有的是未按规定披露就“先斩后奏”甚至“斩而不奏”。 记者通过choice数据查询,2019年11月至今,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5条股东或董监高违规减持公告。 其实,减持股票是股东的一种权益本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必须依法依规进行。 中国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和细则,对于违规减持的采取相应的处罚。 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违法违规成本低是违规减持的重要原因,有必要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丰富处罚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主体。 沈萌认为,尽管处罚不是目的,但加大处罚可以更好地形成震慑,杜绝违规,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对于质押率过高的情况,况玉清建议,如果上市公司某个大股东质押率超过50%,可以要求其详细披露每一笔质押的强制平仓线、平仓警戒线。然后根据这些质押的信息披露,投资者也可以进行风险判断。(编辑 上官梦露)
今日聚焦 【4连板神马电力:公司特高压产品占比较低 不会对目前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神马电力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变电站复合外绝缘、输配电线路复合外绝缘和橡胶密封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19年度,公司特高压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5.2%,公司特高压产品占比较低,不会对公司目前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金健米业:控股股东金霞粮食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金健米业公告,公司的控股股东金霞粮食拟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283.5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国恩股份:拟以2亿元投建20条熔喷无纺布生产线项目】国恩股份公告,公司拟设立全资子公司青岛国恩熔喷产业有限公司,并拟以自有资金2亿元人民币投资建设20条熔喷无纺布生产线项目,致力于打造高端熔喷无纺布产业链。其中一期拟建设8条熔喷无纺布生产线,总投资不超过8000万元,二期项目将根据一期项目建设进度以及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规划。 【包钢股份:控股股东包钢集团计划增持20亿元至40亿元公司股份】包钢股份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包钢集团计划于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20亿元、不高于40亿元。 【华大基因:华大投资拟减持公司不超3%股权】华大基因公告,持股12.72%的华大投资,计划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总股本的3%。另外,公司全资子公司收到新加坡卫生科学局签发的临时授权书,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得了新加坡HSA的临时授权。同时,公司控股子公司美洲华大于近日收到加拿大卫生部签发的3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美洲华大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产品获得了加拿大卫生部认证。 【科创新源:2股东计划减持合计不超过5.16%公司股份】科创新源公告,持股占本公司总股本16.28%的股东苏州天利,计划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不超过395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的3.16%;持股占本公司总股本6.62%的股东钟志辉,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不超过249.73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00%。 定增&融资&回购 【万通智控:拟定增募资不超3.10亿元 用于车联网传感器及智能车载通讯终端系统生产应用等项目】万通智控发布定增预案,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10亿元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计划用于车联网传感器及智能车载通讯终端系统生产应用项目,维孚金属制品(上海)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年产40万根高柔性零泄漏国六汽车金属排气软管生产线等。 【格力电器:截至4月30日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尚未买入公司股票】格力电器公告,截至4月30日,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尚未买入公司股票。公司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在回购期限内实施本次回购方案。 【中国外运:中国外运长航拟以不低于6000万元增持公司A股股票】中国外运发布关于稳定股价措施的公告,2020年5月6日,公司收到中国外运长航《关于稳定股价措施的告知函》。中国外运长航拟自2020年5月7日起12个月内,以不低于6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增持本公司A股股票。本次增持价格区间:根据《承诺函》,原则上不高于本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目前为人民币3.84元/股。 【祥和实业:拟回购5000万元至1亿元公司股份】祥和实业公告,公司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A股股份,拟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0.00元/股。 减持&增持 【天龙集团:股东程宇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6%】天龙集团公告,公司到持股5%以上股东程宇及其一致行动人芜湖联企投资咨询合伙企业预计减持股份不超过本计划出具之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减持的,将于本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的六个月内实施(根据法律法规禁止减持的期间除外);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减持的,将于本减持计划公告之日后的六个月内实施。 【王子新材:股东漫江碧透就按减持不超过3.00%公司股份】王子新材公告,股东漫江碧透由于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股份428.1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00%。 【桃李面包:多名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1.88%公司股份】桃李面包公告,自本公告披露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公司5%以上股东吴志刚及视为一致行动人的盛雅萍、董事盛龙计划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1186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80%。自本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吴志道及吕长恩等6位视为一致行动人的股东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52.72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08%。 【石化油服:股东中信有限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石化油服公告,股东中信有限计划根据市场价格情况,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及/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本公司股份总数1%的股份,即不超过1.89亿股。 【南京高科:拟以3亿元-9亿元增持南京银行股份】南京高科公告,前次增持计划截至2020年4月30日已到期,公司累计增持3.94亿元。2020年5月6日增持4729.58万元,公司计划自2020年5月6日起至2021年4月30日止,在增持价格不高于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一期披露的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的前提下,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自有资金累计增持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不低于3亿元且不高于9亿元。 【振江股份:股东鸿立华享等拟合计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振江股份公告,股东鸿立华享、当涂鸿新计划在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56.14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股东东楷富文、创丰昕舟、创丰昕文、创丰昕汇计划在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28.0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博天环境:持股占总股本1.51%的股东宁波高利拟清仓减持】博天环境公告,股东宁波高利持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1.51%,计划于2020年5月13日至2020年11月9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超过631.5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51%。 【康德莱:股东上海康德莱控股计划减持不超1.6206%股份】康德莱公告,持股41.36%股东上海康德莱控股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上海证券交易所认可的合法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715.6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6206%。 【朗科科技:董事邓国顺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3%】朗科科技公告,持有公司股份4335万股的股东、董事邓国顺计划自本减持公告发布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窗口期不减持)以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601.2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3%)。 业绩数据 【新希望:4月份生猪销售收入为11.59亿元 同比变动189%】新希望公告,公司2020 年4月销售生猪31.04万头,环比变动15%,同比变动39%;收入为11.59亿元,环比变动12%,同比变动189%;商品肥猪销售均价32.88元/公斤,环比变动0.3%,同比变动117%。 【吉利汽车:4月总销量105468部 环比增长约44%】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公告,2020年4月总销量为105468部,同比增长约2%,环比增长约44%。其中,5439部为新能源汽车。2020年前4个月吉利汽车总销量为311495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4%,并达至2020年全年销量目标141万部的22%。 【宇通客车:4月份销量为2774辆 同比下降50.66%】宇通客车发布2020年4月份产销数据快报,4月份销量为2774辆,同比下降50.66%;今年1-4月份累计销量为7930辆,同比下降51.05%。 【牧原股份:4月销售收入39.9亿元】牧原股份公告,4月公司销售生猪124.7万头,销售收入39.9亿元,上年同期销售收入为14.3亿元;4月商品猪销售均价29.1元/公斤,环比下降7.27%。 【东风汽车:今年1-4月份累计销量为4.57万辆 同比下降15.86%】东风汽车发布2020年4月份产销数据快报,4月份汽车销量为18885辆,上年同期为16094辆,今年1-4月份累计销量为4.57万辆,同比下降15.86%。 【白云机场:4月份旅客吞吐量同比减少72%】白云机场发布4月份经营数据,公司4月份起降架次1.81万架次,同比减少53.6%;旅客吞吐量164.55万人,同比减少71.7%;货邮吞吐量12.40万吨,同比减少21.9%。其中,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2.48万人次,同比下降98.33%。今年前四月累计旅客吞吐量1003.27万人次,同比下降58.13%。 【万科A:4月份合同销售金额为479.5亿元】万科A公告,2020年4月份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303.8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479.5亿元;2020年1~4月份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188.6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1858.3亿元。 其他 【华谊兄弟收到问询函:要求说明公司2019年净利润、营收等均大幅下降的原因】华谊兄弟收到交易所问询函,结合公司相关资产出现减值迹象的具体时间及计提减值准备的依据,说明相关存货全额计提跌价准备、相关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公司2019年净利润、营收等均大幅下降的原因,以及公司改善经营业绩和持续经营能力的具体措施。 【光华科技: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光华科技公告,2020年4月30日,公司与中兴通信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有关5G通讯基站产品用化学镀、电镀药水的联合开发、实验工作展开合作。 【四维图新:子公司中寰卫星与一汽解放等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四维图新公告,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寰卫星与一汽解放、一汽创新基金、罗思韦尔、知行家签署股东协议,各方将在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共同投资设立“鱼快创领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进一步开展商用车联网业务,加强各方互信互利,共同开拓商用车后市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0万元,其中,中寰卫星出资人民币35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5%。 【维维股份:涉嫌信披违规遭证监会立案调查】维维股份公告,公司于2020年5月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苏证调查字2020032号),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贵研铂业:云南锡业集团拟将其持有的贵金属集团100%股权转让给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贵研铂业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经公司自查并向控股股东贵金属集团发函询证,贵金属集团控股股东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拟将其持有的贵金属集团100%股权以非公开协议方式转让给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事项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泰晶科技:提前赎回“泰晶转债”】泰晶科技公告,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本次对已发行的“泰晶转债”行使提前赎回权,提前赎回全部“赎回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泰晶转债”。赎回登记日收市前,“泰晶转债”持有人可选择在债券市场继续交易,或者以转股价格17.90 元/股转为公司股份。赎回登记日收市后,未实施转股的“泰晶转债”将全部冻结,停止交易和转股,被强制赎回。本次可转债赎回价格可能与“泰晶转债”的市场价格存在差异,强制赎回导致投资损失。 【中集集团:控股子公司中集车辆拟于创业板上市】中集集团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中集车辆董事会会议审议同意中集车辆于境内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 “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交易。 【南风股份:南海控股持股达10%股权 再度举牌】南风股份公告,南海控股于2019年10月22日至2020年5月6日,累计买入南风股份5%股权,增持后持股10%。
财联社(广州,记者 陈业)讯,近日宝能系宣布将其持有的万科股份减持至5%以下,耗时近四年的“宝万之争”终于接近尾声,但市场至今未传出接盘者的消息。 不过,财联社记者发现,虽然三个月前万科曾公告宣布,公司股东大家人寿将持有的1.96亿股股份换购平安中证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平安中证ETF”)的基金份额,占公司总股本的1.73%,但市场几乎未关注到,该投资基金依靠该股份,已成为万科第十大股东。 而伴随宝能系近期持续减持,万科披露四季度报告时会否有新股东出现,或者上述基金是否将继续被动购入万科股份,给市场留下了不小的悬念。 关键的四季度财报 万科最新公告透露,2019年11月27日至12月19日,钜盛华和前海人寿通过深交所证券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万科A股股票565,107,128股,占万科总股本的5.00%。截至2019年12月19日,钜盛华和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A股股份565,107,130股,占万科总股本的4.9999998%。 从宝能系在短短22天内减持5.00%的股份不难看出,宝能系正加速减持万科股票。倘若单一接盘者受让的万科股份越多,其进入公众视野的时间就会越快。 与此同时,从上述ETF持股比例为1.73%就已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来看,截至第三季度,万科股东中尚未出现单独持股超1.73%的新股东。进入第四季度,宝能系持续减持背景下,一旦有超过该持股比例的股东,就会在万科四季度财务报告“前十大”名单当中出现。 但与以往宝能系表态将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方式减持万科股份不同,根据万科最新公告透露的信息,宝能系选择了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如此一来,宝能系减持股票或分散到了多个接盘者手中,一旦接盘者持股比例未超过1.73%,则其身份不会出现在“前十大”股东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选择集中竞价方式,或许是因为通过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交易价格偏低有关。一位熟悉证券交易的人士透露,由于价格较便宜,所以往往量比较大的时候,交易方都会通过大宗交易方式买卖。 记者通过统计发现,今年第三季度,万科共产生13笔大宗交易,成交均价为29.25元/股,13笔大宗交易的折价程度不一,但折价率普遍不高,最高折价率为-1.06%。 进入第四季度,万科共有7宗大宗交易,成交均价为24.08元/股,且每一笔大宗交易都有不小的折价,平均折价率较第三季度高出不少,其中最高折价率为10.97%,最低折价率为1.28%。 虽然是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出让,但是由于宝能系减持股份比例并不小,一旦与万科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差不大的股东购入了部分股份,则进入第十大股东之列的几率就会大幅提高。待万科四季度财报披露时,答案或将揭晓。 新面孔平安中证ETF 在宝能系持续减持或会牵出新的接盘方时,另一万科股东大家人寿会否有进一步动作,也间接影响宝能系接盘方是否有资格出现在“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因此,不排除上述基金持续被动购入万科股份,坐稳万科“前十大”股东的可能。 前述基金会否继续大笔购入万科股份,除了自身增持外,一个关键因素或还在于大家人寿等股东,是否有意向持续换购上述ETF份额。 记者通过平安基金官网的基金发售公告获悉,该ETF全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为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为工商银行,基金于2018年12月18日准予募集注册,自2019年6月17日至 2019年9月16日,通过平安基金的直销中心和发售代理机构公开发售。 据悉,申购ETF份额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者赎回,也可以在交易所买卖基金份额。ETF为开放式基金,须用实物进行申购或赎回,即投资者用一篮子成份股进行申购,得到的也是一篮子成份股票,只有当某只成分股停牌时,才可以用少量现金代替该股。但ETF于交易所内交易时,则可以用现金买卖,份额不受限制,中小投资者也能参与。 万科董秘朱旭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大家人寿正是用实物申购方式获得的万科股份。“随着国内被动投资基金的规模逐步扩大,ETF基金成为优质上市公司的股东的现象会逐步增多。”从朱旭给记者的回应来看,万科对新股东持欢迎态度。 平安中证ETF所持万科股份是其于今年9月中下旬,用ETF份额换取了万科股份。而大家人寿前身为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换言之,平安中证ETF接盘了大家人寿持有的万科股份。换购完成后,大家人寿仍持有万科A股4.85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4.29%。 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对记者表示,目前ETF进入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的案例不多。但即便如此,由于ETF能较大程度分散个股投资风险,与指数走势一致,其正逐渐受到投资者青睐。 “如果在境外市场,你会发现很多大公司的前五大股东会是指数基金。”国泰君安一位分析师说。 或出于对ETF的看好,大家人寿才选择申购平安中证ETF。但同时也给市场留下悬念,即未来大家人寿会否继续通过换购方式,获得平安中证ETF份额,从而使得ETF被动持有更多万科股份。 根据大湾区指数成份列表显示,该指数下共有100只成份股,其中地产股包括保利地产、华发股份、金地集团、万科A、华侨城A、招商蛇口等。根据工商资料显示,目前平安中证ETF对外仅投资了万科A。
如果不算持股比例变化达5%所需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或许宝能将最后一次出现在万科投资者视野里了。 压轴的故事并不显眼,隐藏在万科的一份解除质押公告里。据万科12月17日晚间公告显示,宝能系旗下钜盛华与前海人寿于公告日期合计持股比例为5.38%,共607,645,705股。 该公告指出,钜盛华将其持有并质押给万联证券的万科41,652,275股股份办理解除质押,占万科总股本的0.37%。解押完成后,钜盛华累计质押股份数量降至491,980,251,占万科总股本4.35%。 按照宝能在过去这段时间里的惯例,解押即意味着减持,即钜盛华至少将减持0.37%的股份。而只要前海人寿将手中从未质押的股权减持超0.01%,宝能的持股比例将降至5%以下。 换而言之,万宝之争历时4年多,终将落下帷幕。一直被质疑是“野蛮人”,活跃在万科公告里的宝能,终究还是要迎来那句—— “别了,万科!” 你好,万科 这或许是21世纪以来资本市场上最惊心动魄的商业故事之一,潮汕商人姚振华撬动万能险、浙商银行资金等,向当时销售规模最大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发起进攻,涉及面之广,市场为之触动,万科创始人王石此后亦为之离场。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2015年7月11日,那也是一封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从当年1月至7月,前海人寿在深交所不断买入卖出,于7月10日,持有万科股份达到552,727,926股,占当时万科总股本的5%。 随后的十个交易日,宝能再次分别通过前海人寿以及钜盛华买入万科102,945,738股和449,615,060股,分别占当时万科总股本的0.93%及4.07%。 前后两次交易,让宝能合计持股达到了10%,其中,前海人寿持股5.93%,钜盛华持股4.07%,一举成为万科的第三大股东。 彼时的万科虽有防范,却并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一场多方混战的开始。当时,万科总裁郁亮在业绩会上将宝能举牌称为对万科的肯定,并一再表示“欢迎所有的投资者来买万科的股票”。 据王石当年12月份在北京万科内部谈话时的表态,在宝能增持至10%的这一刻,他与姚振华在冯仑的办公室交谈了4个小时,姚振华承诺,成为大股东之后,王石还是旗手。只是王石并不欢迎宝能,只因宝能信用不足、能力不够、短债长投、风险巨大,以及华润作为大股东角色有重要作用。 但暴风雨来得总是非常猛烈。当年8月,宝能系便再次通过前海人寿以及钜盛华买入万科0.73%及0.08%,并通过一系列资管计划持有467,138,612股万科股份,占比4.23%。至此,所持万科股份增加至15.04%,并一举超过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随后,华润耗资4.97亿元,分别于当年8月31日和9月1日两次增持,重夺万科大股东之位,持股比例升至15.29%。 只是,这个位置坐没多久,就再次被宝能反超,于11月27日,钜盛华买入万科,宝能系再次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并于随后的12月4日,再次举牌万科,持股比例增至20.008%。 此举一举敲定了宝能第一大股东的位置。虽然此后安邦两次入股万科合计持有7.01%股权,但其究竟是与宝能一样为险资入侵还是万科华润拉来的盟友,至今都尚无定论。 股权上反超无望,战场只能转向台前。为了阻止姚振华,万科先是于12月18日宣布临时停牌,原因采用了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以及收购资产。这一动作与当年“君万之争”如出一辙,通过停牌赢取时间,狙击宝能。 隔年3月,万科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其拟以新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深圳地铁资产。这一动作完成,深铁将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但万科没料到的是,股权被大幅稀释的华润,一改原本支持的态度,倒向宝能,与后者一样,均对该重组预案表达强烈反对。 至此,万科控制权的争夺到了拼刺刀的阶段,引入黑石、举报资管计划、工会委员会起诉等等各种狙击手段不一而足。 故事的最后,华润决定退出这场争夺,将股权转给深铁。同时,在股权之争期间,拿下万科14.07%股权的恒大,将手中的股份转让给深铁。让深铁最终持有万科29.38%股权,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这是2017年的夏天,此时的宝能,通过前海人寿、钜盛华以及9个资管计划,持股比例已达25.4%,是万科的第二大股东,只是在多方的压力下,姚振华也萌生了退意。 别了,万科 持股比例的最高点定格在了25.4%,2018年的夏天,宝能正式宣布将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清算处置9个资管计划所持股份。 宣布该计划后,宝能耗时半年,陆续通过大宗交易将相关资管计划出清,其中包括南方资本管理的安盛1号、2号、3号,广钜1号、2号;泰信基金管理1的泰信1号;西部利得基金管理的金裕1号、宝禄1号;东兴证券管理的东兴7号。 2018年9月19日,宝能通过大宗交易将最后一笔资管计划宝禄1号清空。至此,合共持股10.34%的资管计划全部清空。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此前统计,上述资管计划成交价格区间20.64元/股至29.92元/股,成交总价约278.84亿元。平均持股成本为18.89元/股,即成本价为215.71亿元。即若不计算资管计划的融资成本,以及万科股份分红等因素,宝能在这方面赚了63.13亿元。 在清空资管计划期间,前海人寿还减持合共42,139,882股,减持价格在22元/股至27.11元/股。简单计算,套现9.57亿元至10.34亿元。 大撤退发生在万科增发股份之后。今年4月8日,万科完成向不少于六名承配人成功配发及发行总数为2.63亿股的新H股,受此影响,万科已发行股份总数由110.39亿股增加至113.02亿股,钜盛华、前海人寿持股数不变,持股比例由14.67%被动稀释至14.33%,被动减持比例为0.34%。 此后至11月22日,钜盛华、前海人寿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万科A股股票489,593,777股,合计占万科总股本的4.33%。 减持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从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期间,钜盛华、前海人寿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482,741,148股,减持比例达4.27%,减持价格区间位于26元/股至31.44元/股。简单计算,今年下半年宝能减持成交金额达128.51亿元至134.3亿元。 在此之后,宝能更是迈上了减持的快车道。据万科12月的三封股东解除股份质押公告显示,截至12月17日,宝能系旗下钜盛华与前海人寿合计持股比例为5.38%,共607,645,705股。 其中在12月5日至12月13日短短6个交易日期间,宝能股权由8.87%降至6.17%,合计减持万科2.7%股份,平均每日减持0.45%。随后至12月17日2个交易日,减持0.79%,平均每日减持0.395%。按照这样的减持速度,宝能大概率会在今年年底前后完成对万科的清仓。 按照万科20日均价28.21元/股计算,宝能此次减持合计套现约147.2亿元。总得来看,截至目前,宝能套现约564亿元。 此外,按照深铁入主后,万科的三次分红计算,宝能在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分别获得分红25.62亿元、29.19亿元以及17.33亿元,累计分红收益达72.14亿元。 资本的步伐不会停滞,很快宝能将要告别万科,而它或许已经有了新的目标。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国内电路保护元器件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好利来面临控股股东频繁减持及业绩停滞不前的双重压力。 自2014年上市以来,除了2017年净利润回升6.4%之外,好利来近五年中就有四年处于业绩下降状态。 而今年上半年,公司再次增收不增利。报告期内好利来实现营业收入9118.32万元,同比增长2.07%;净利润1057.56万元,同比减少14.73%。 另一方面,2017年9月好利来控股股东好利来控股所持股份解禁,其与关联方、公司二股东旭昇亚洲每年都有减持计划释出。 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近两年时间内,好利来控股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14.9万股,套现超1.6亿元。而旭昇亚洲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2.11万股,套现1150万元。 而日前,好利来控股再次抛出减持计划。此次该股东因资金需求,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400.0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 控股股东再拟减持不超6% 9月17日晚间,好利来披露控股股东减持计划。公司控股股东好利来控股因资金需求,计划通过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00.08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4.11%,占公司总股本的6%。 截至目前,好利来控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数量283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2.52%,均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持有的股份。 此次好利来控股拟减持部分均来自上市公司实控人之一黄舒婷通过好利来控股间接持有的好利来股份。 受此消息影响,9月18日好利来报收37.51元/股,跌3.55%。以此价格粗略计算,好利来控股本次拟减持部分参考市值1.5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自2017年好利来控股所持股份解禁以来,该股东每年均有减持动作。 据了解,好利来于2014年9月12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三年后,好利来控股及公司实控人郑倩龄、黄舒婷母女旗下旭昇亚洲所持4900万股限售股解禁。 然而,解禁前夕,好利来控股及旭昇亚洲就抛出了减持计划。彼时,二者分别持有公司股份3150万股、1750万股,合计4900万股,持股比例分别为47.24%、26.24%,合计73.48%。 好利来控股及旭昇亚洲拟分别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4.72%、1.27%。 2017年末,上述股东首次减持计划完成,好利来控股及旭昇亚洲分别减持公司股份251.426万股、1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77%、0.28%。 去年三月,两大股东第二次计划减持,二者拟减持分别不超公司总股本的0.95%、2.34%。 此次减持计划届满,好利来控股累计减持公司股份63.4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5%;旭昇亚洲也减持公司股份3.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5%。 三日后,好利来控股及旭昇亚洲继续计划减持,此次二者拟分别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4.25%、1.75%。但直至今年三月末,上述两大股东均未实施本次减持计划。 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近两年时间内,好利来控股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14.9万股,套现超1.6亿元。而旭昇亚洲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2.11万股,套现1150万元。 此外,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好利来控股未质押公司股份,但旭昇亚洲质押公司股份1635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94.6%。 上市五年业绩停滞不前 控股股东频频筹划减持的同时,好利来近两年经营业绩也在走下坡路。 公开资料显示,好利来是中国电路保护元器件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熔断器、自复保险丝等过电流、过温电路保护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积极向过电压电路保护领域发展。 但自2014年上市以来,好利来曾连续三年业绩下滑。2014年至2016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3亿、1.57亿、1.54亿,同比减少16.06%、9.43%、2.01%;净利润分别为3484.78万、2971.35万、2140.49万,同比减少16.28%、14.73%、27.96%。 2017年由于电力熔断器市场开发取得积极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0.27%;净利润2277.56万元,同比增长6.4%。这也是公司自上市以来首次业绩正增长。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好利来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同比增长4.3%;净利润2062.65万,同比减少9.44%。相较于上市首年的业绩,好利来营收并未见增长,净利润则继续下降40%。 对此,好利来表示,主要原因系公司为拓展新市场,针对部分客户、部分产品的销售单价有所下调,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使得公司销售毛利率下降。 日前好利来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9118.32万元,同比增长2.07%;净利润1057.56万元,同比减少14.73%。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报告期内公司各项费用增长也是侵蚀利润的主要原因。 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好利来主营业务电路保护元器件实现营业收入8558.8万元,同比增长2.44%;但营业成本达到5300.86万元,同比增长4.25%,超过营收增速;毛利率38.07%,同比减少1.08个百分点。 此外,尽管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下降11.51%至423万元,但由于银行贷款利息费用增加、汇兑损失增加,好利来的财务费用由上年同期的-42.56万元增长至50.27万元。研发费用达396.43万元,同比增长18.86%。管理费用1516.8万元,同比增长13.87%,均超过当期营收增速。
子公司对外追讨逾4亿货款 *ST尤夫五跌停后收获三连板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ST尤夫(002427)副董事长、联席总裁翁中华市值逾2亿元股份被东减持后,7月15日起公司股价遭遇连续五跌停。7月22日*ST尤夫股价出现“地天板”的神奇逆转后,23日继续涨停。截至24日收盘,*ST尤夫临近收盘再次封板,收报12.19元,最新市值48亿元。 五跌停后收获三连板,去年业绩巨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ST尤夫未来走势如何,仍值得关注。 高管被动减持持续跌停 *ST尤夫曾用名尤夫股份,是一家主营从事涤纶工业长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化工企业,近年开拓了锂电池业务。2018年,公司陷入民间借贷纠纷,此后问题不断。 2018年2月8日,*ST尤夫发布公告,由于民间借贷纠纷,相关诉讼申请人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申请冻结了公司的部分银行账户。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价由此开启连续跌停。 此后,年报会计师事务所对2017年财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股票于当年5月3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目前*ST尤夫仍深陷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中。 就在公司陷入困境之际,*ST尤夫日前再度出现被动减持。7月16日晚间公告,*ST尤夫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翁中华被动减持公司股票,其所持公司股份1681.56万股(占总股本的4.22%),被司法强制过户至华鑫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名下,翁中华持股比例降至0.28%。 按照7月12日的收盘价计算,上述被动减持股份市值高达2.29亿元。此番减持后,翁中华手中剩下112.18万股*ST尤夫股份,仅占总股本的0.282%。 被动减持公告后,进一步引发了二级市场的恐慌。*ST尤夫股票7月15日闪崩跌停,随后直到19日五个交易日内均遭遇持续跌停。 投资者对华鑫信托是否正在减持公司股票事项高度关注。对此,*ST尤夫7月22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9年7月19日发函至华鑫信托询问其持股情况,同日,公司收到华鑫信托的回复函,主要内容如下:截至2019年7月19日收市,华鑫信托持有公司股票的数量仍为1681.56万股;华鑫信托近期对于上述持有的公司股票无减持计划。 追讨欠款收获三连板 在*ST尤夫持续跌停之际,7月22日却突然走出“地天板”。7月22日*ST尤夫以跌停价开盘,持续到当日下午,直至14:30,一笔神秘资金瞬间将*ST尤夫股价直线拉升至涨停直到收盘。 7月22日晚间,*ST尤夫则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江苏智航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智航新能源”)就相关买卖合同纠纷事项向5家公司提起诉讼,涉诉金额约4.46亿元。 公告显示,智航新能源此次诉讼的对象包括河南锂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欠款3.50亿元)、江西尚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欠款7732万元)、中植一客成都汽车有限公司(欠款1585万元)、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欠款141万元)、深圳凯仕龙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欠款122万元)。诉讼起因都是因被告未能如约履行付款义务,签署的合同时间集中在2016-2017年,这意味着上述货款已经被拖欠2年以上。 *ST尤夫表示,目前上述案件尚未开庭审理或法院尚未判决,暂时无法判断对公司本期利润和期后利润的影响。 市场人士指出,二级市场对此“解读”为*ST尤夫有可能通过诉讼追讨回逾4亿元货款,进而改善公司现金流。自7月22日起至24日的三个交易日,*ST尤夫已走出涨停三连板。 值得注意的是,智航新能源是*ST尤夫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筹码。2016年,*ST尤夫约10亿元收购了智航新能源51%股权,2017年再斥资10.8亿元收购剩余的49%股权,自此智航新能源成为*ST尤夫全资子公司。 但来到2018年,智航新能源受到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下调、订单不饱和及资金紧张的影响,开工率不足且财务费用大幅增加,引致其收入大幅下降并出现亏损。wind数据显示,去年智航新能源实现营收2.59亿元,净利润亏损7.38亿元。智航新能源去年营业收入下降及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影响下,最终导致*ST尤夫去年净利润亏损逾10亿元。 根据7月21日*ST尤夫发布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ST尤夫及控股子公司涉及诉讼、仲裁案件共49起,涉及金额合计29.87亿元。其中27起,原告、申请人已撤回起诉、仲裁请求,涉及金额13.95亿元;3起已调解,涉及金额17086.84万元;其他诉讼、仲裁事项尚未产生最终判决结果,暂时无法判断对公司本期利润和期后利润的影响。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来源:财华社 社保基金于4月份宣布有意减持交通银行(03328-HK)。该行公布,第三大股东社保基金于过往3个月并未减持交行股份,未来3个月社保基金会视市场情况减持最多7.43亿A股,占交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1%。 交行又在公告中提到,已经将交行7.43亿股A股转至委托的证券公司且独立管理,减持将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减持定价根据市价而定,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则要求。以昨日A股收市价5.79元计算,如上述股份被悉数转让,相当于约43亿元人民币(约48.9亿港元)。 交行于今年4月2日公布,社保基金将在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交行A股,计划减持的股份是社保基金于2012年认购交行的非公开发行A股。当时公布的减持计划,除上述的7.43亿A股,社保基金更会在6个月内累计减持交行不超过14.9亿A股(即约为交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