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年底,各地气候都进入了最寒冷的阶段,但海南岛仍无一丝冬意,温煦如春。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脱贫攻坚的任务并不比其他省份轻松。风从海上来,潮起海之南。20世纪80年代,海南省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战略位置被党中央定位为我国“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成为我国最大经济特区。但是,海南省的脱贫工作在环境、经济、人口、制度等方面存在: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合理;农村扶贫项目审批监督制度不合理等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海南省贫困人口的脱贫增收。为此,“十三五”期间,海南省加大推进脱贫攻坚步伐,各级扶贫职能部门认真梳理薄弱环节,研究具体措施,以问题为导向,修订充实扶贫手册,统一设计、悬挂贫困户门牌卡,规范和完善“一户一档”,建立村、镇、县三级管理机制,加强“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培训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筹划精准扶贫工作。如今,海南省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2015年以来,海南省累计退出贫困村600个,脱贫64.8万人,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其中,海南省残疾人的脱贫攻坚工作更是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扶贫之路,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基本实现脱贫,省残联也被省评为扶贫成效考核等次“好”单位。“一对一”结对 “手挽手”脱贫“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海南省通过挂职和选派等形式,先后派挂10余名干部到海口、文昌、万宁、定安、临高、乐东、白沙和洋浦等市县基层指导和参与残疾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想尽办法吸引致富能手和青年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增强基层脱贫的内生力,加快脱贫步伐。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扶贫点贫困户和全省2万多名建档立卡残疾人,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大力推进和实现扶贫点贫困户和困难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对全省突发困难残疾人家庭300多户实行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嫁汉不嫁和新村,屋破路烂海腥臭。”多年来,和新村一直流传着这样的口头禅。那么,这个地区如此之穷,是因为位居险地、缺乏资源么?恰恰相反,和新村是一座邻海而居、良田千亩、交通便利的村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占据了天时、地利。然而,全村773户,人口3575人,贫困户高达170户。究其根源,是这个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不强,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现象,2015年7月开始,海南省残联积极开展“对口服务”活动。尤其是2018年9月以来,按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残联党组先后召开了30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了和新村脱贫攻坚方案,成立脱贫攻坚“背水一战”领导小组,采取得力措施和省残联全体机关干部一对一的对口服务,和新村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2019年10月,和新村170户全部脱贫出列,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872元,位居全省脱贫村前列。“之前因为身体残疾不便,没有工作和收入,而且一个人呆在家里也很憋气。后来,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开导和帮助,我一年前来到这里开始工作。如今好了,不仅在家门口工作有收入,每天还能和残友们交流,性格和心情也非常愉悦。”在临高县东英镇和新村省残联创办的服装加工“扶贫车间”,肢体三级残疾人陈亚六脸上布满了愉悦的笑容。据记者了解,在和新村的这个扶贫助残车间里,还有20余名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家属及困难户像陈亚六一样,他们通过省残联驻村工作队的对口帮助解决了就业难题。“扶贫车间”建到家 “足不出村”有工作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唯有强化产业帮扶,才能夯实持续稳定脱贫根基。近年来,为加大推动残疾人脱贫工作力度,海南省残联、省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为全省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海南省残联还通过组织困难残疾人参加扶贫夜校和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和生产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1-2门生产实用技术,助力脱贫攻坚。就在5月18日,海南省残联率先创办的农村阳光助残“扶贫车间”和阳光之家正式启用,不仅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解放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还带动了当地一批困难残疾人及困难残疾人亲属就地就近就业,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据记者了解,类似这样的助残基地,全省其他市县也相继铺开。如在万宁市大茂镇创办残疾人椰壳工艺厂,帮助了30多名当地建档立卡困难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亲属实现家门口就业;琼海市残联扶持创办的加工生产蜡烛的琼海阳江鸿运日用化学产品制造厂,安排了6名特困残疾人和15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便就业,并带动一批残疾人和贫困户群众创业就业,实现了脱贫。此外,海口、三亚、儋州、文昌、昌江、澄迈、乐东等市县也建立了一批就业创业基地,这些举措都精准助力残疾人脱贫,尤其为困难重度残疾人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就在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残疾人就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为解决残疾人就业和复工复产难题,省残联对全省盲人按摩店的部分月份租金进行补贴;联合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连续举办了两场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公益性招聘会,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共有37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成功签约,步入工作岗位。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经过产业扶贫,海南省还出现了大量自强脱贫、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典型人物。在三亚市经营水果种植和电商超市的苏朝弘,在万宁市创办电脑维修公司的林觉养,海口市琼山市养蜂脱贫专业户黄广行,屯昌县养蜂和种植槟榔脱贫专业户王奕桂等等许多的残疾人——他们没有“等、靠、要”,而是“创业、勤劳、脚踏实地”,最终靠自己的双手织就了一套“黄金甲”,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命运。这些勤劳创业的残疾人,是海南脱贫攻坚最好的名片,也是奔小康路上最靓丽的风景线。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局之年,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海南省残联已“备好黄金甲”,让更多残疾人生活得到照顾、生命得到抚慰、就业得到保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其中,社会组织已成为中国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距离年底不到10天的时间,12月21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思源工程”)脱贫攻坚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向长期以来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爱心集体、爱心个人,以及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个人颁发纪念杯和爱心证书,以感谢社会各界“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慈行善举,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我国用了40年时间,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减贫目标。”会上,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陈昌智指出,“思源工程”作为全国性社会组织,联合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媒体,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国共有6万多家社会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活动,实施项目超过10万个,投入资金超过900亿元,很好地发挥了社会力量的重要补充作用。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从事扶贫开发事业”。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在致辞中表示,“思源工程”等近2300家全国性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勇于投身脱贫攻坚,开展丰富多样的帮扶举措,推动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大扶贫格局,“我为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各界的扶贫善举点赞”。同时,洪天云希望在“十四五”时期,“思源工程”继续当好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排头兵,在巩固成果、创新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为接续推进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世杰称,长期以来,民建始终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参与扶贫事业。其中,民建中央于2007年发起成立以扶贫为己任的全国公募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是民建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平台,是民建参与社会公益和赈灾救灾的先锋队,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社会力量,希望“思源工程”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负重托、继往开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此外,陈昌智理事长围绕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从“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上,对新历史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和公益慈善事业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贡献;二是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为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再立新功;三是积极建言和实践,为提升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水平不懈努力。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性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主要聚焦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异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并积极发挥产业信息汇集、行业资源聚集、专业人才密集等优势,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就业、电力、水利、科技、文化和金融等多方面的扶贫工作。累计帮扶困难群众超2000万人次据了解,多年来,“思源工程”始终坚持集约化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从教育扶贫、卫生医疗扶贫、社会救助、新农村建设、救灾赈灾等方面开展扶贫工作,努力帮扶困难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在教育扶贫领域,“思源工程”已在全国贫困地区1万多所学校开展了帮扶工作,共援建100多所“思源学校”,为3000多所学校捐建“思源电教室”,为104个国贫县、145所学校捐资开设302个“思源教育移民班”和21个育才班,为5399所学校捐建“思源扬帆图书室”,为137个学校捐建“思源零钱电影院”,为313所学校捐建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教室、为1887所幼教学校(含幼儿园)捐建2094套“儿童安全教育平台”,并开展了“思源助学金”、“乡村舞蹈”、“小荷图书角”等一系列教育扶贫项目,帮助贫困地区改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卫生医疗扶贫领域,已向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三区三州”等的1076个国贫县和省贫县等3500家医院,捐赠3728辆救护车、上百台大型医疗设备、为84家医院捐赠3D卫生医疗诊断平台,捐建198个村卫生室,培训2000多名村医,提高贫困地区医院医疗水平,推动医疗资源向贫困地区延伸。特别是,“思源工程”于2017年超额完成“到2020年前向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县至少捐赠3辆救护车”的宏大目标,又于2018年实现“向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主要乡镇中心卫生院各捐赠1辆救护车”的目标。在大病救助领域,“思源工程”开展了“天使妈妈”、“爱的分贝”、“温暖童心”、“脊椎侧弯”等大病救助项目,联合爱心网友和爱心人士,救助和资助先心病患儿、唇腭裂患儿、听力障碍患儿、血液病、胆道闭锁、器官移植等63种大病贫困患者累计超过3万人。在新农村建设领域,“思源工程”实施“思源沼气”、“爱心玫瑰谷”、“思源水窖”、“思源阳光计划”,以及“公益组织+地方政府+合作社+企业+受助农户”五位一体产业扶贫等项目,先后援建思源沼气池和思源水窖2万口,援建太阳能光伏电站14座、户用光伏电站400多座,捐建小型水利设施18处,扶持200个规模化生态种植养殖产业项目等。同时,“思源工程”联合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知名电商企业,于2018年8月成立的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已在北京、黑龙江、重庆、新疆、陕西、四川、广西、青海等8省(直辖市、自治区),举办了8场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会,还举办了3场大型农产品网络促销活动,累计帮助贫困地区对接销售农产品超110亿元,资助270余家企业获得“三品一标”认证证书。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主席、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李晓林在总结报告中介绍,自2007年成立以来,“思源工程”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开展脱贫攻坚,联合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媒体,募集款物26亿元,对接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超110亿元,帮扶困难群众超2000万人次。
2020年12月4日,由中国人民保险冠名,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和华夏时报社共同主办的“脱贫:媒体、企业的温度和力量”——第十三届(2020)人民保险中国经济媒体高层峰会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举行。行业资深专家学者、主流财经媒体总编辑、企业高管等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媒体、企业在脱贫攻坚、公益慈善事业中如何发挥作用,分享优秀扶贫公益案例,助力中国公益财经事业新发展。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最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我们是这样做扶贫的》。据王行最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于1989 年,是一家以扶贫济困为宗旨的全国性慈善组织。基金会瞄准导致贫困的主要成因,聚焦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计扶贫、救灾扶贫等领域开展扶贫工作。截至2019年底,累计筹措扶贫资金和物资68亿元,发放小额信贷571亿元,受益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4030万人次。在致力于国内扶贫的同时,基金会也秉持“大爱无疆,民心相通”的工作理念开展国际人道救援与扶贫发展援助项目,聚焦6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消除贫困、零饥饿、健康福祉、优质教育、清洁饮水和体面工作,自2005年至2019年底,中国扶贫基金会已经在24个国家和地区实施项目,总投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受益人数约90万人次。王行最表示,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三十一年有余,一直遵循扶贫初心,通过实施品牌项目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项目设计遵循转折点干预的理论。他认为,贫困人口在一生中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坎儿”。如能迈过这些坎儿,他们的命运就会得到切实的改变,如果跨不过去,他们就会身陷贫困,不能自拔。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的所有项目,就是要帮助贫困人口跨过生命中各个阶段的坎儿,从出生到死亡,帮助他们善始善终。这些年基金会先后实施了母婴平安项目、爱加餐项目、新长城助学项目、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善品公社等诸多内容丰富又极具针对性的扶贫项目,助力贫困人口生活的改善和提升。以产业扶贫善品公社项目为例,王行最阐述了这一流程的具体实施思路。第一步:发现问题。比如效率问题、品质问题、品牌问题、营销问题和人才问题。第二步:设计实施解决方案。例如,通过租金合作社的方式提升效率,把农民们组织起来,把分散的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实现规模化,解决市场规模与生产效率问题;通过品质管控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通过品牌的打造塑造品牌;通过开展产品营销,拓展产品市场;通过人才培养提升农户的经营能力。第三步:总结产业扶贫的模式。第四步:复制推广。“2019年以来,善品公社带动了辐射23685户7万多农民,参与支持的消费者超过10万人,2019年善品公社上线扶贫产品15款,销售收入总额1700万元,户均经营收入13400元。如今我们已将这一整套产业扶贫模式推广到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安徽、陕西、山西、吉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自治区等19个省8个县,孵化了9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王行最说。
12月4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指导单位,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华夏时报社主办的第十三届(2020)中国经济媒体高层峰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峰会以“脱贫:媒体、企业的温度和力量”为主题,围绕媒体与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展开对话。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闫永在会上分享了央企特色的扶贫经验,以及媒体助力扶贫的成果。据他介绍,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对口帮扶了24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先后承担了11000多项各类结对帮扶任务,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近千亿元、派出各类扶贫干部1万余名,全力以赴决战坚中之坚、贫中之贫,探索出了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基金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模式。截至11月23日,中央企业对口帮扶的贫困县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表示,中央企业精准扶贫的实践再次证明,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在国资央企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中央企业在国资委宣传局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以“大道康庄”为主题,众筹、众包、众创,以传播助力脱贫攻坚,以服务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在扶贫攻坚的传播上,国资委新闻中心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做法:一是“整合央企资源,创新传播模式”。国资委新闻中心整合了央企在扶贫资源和媒体传播方面的资源,通过多种传播方式聚焦脱贫事业。例如,推出了3万多字的《央企脱贫攻坚纪实》重磅报道,还推出“央企扶贫地标”新媒体产品,并组织了一系列整合传播活动。7月,组织了“视觉新国企·大道康庄”融媒体作品征集活动,面向整个社会,统计了大概有4000多部作品,国庆节期间正式亮相“2020北京国际摄影周”,传播国有企业“可敬、可亲、可信”的品牌形象。在国家扶贫日当天推出了“央企扶贫地图”新媒体产品,全景式展现了248个国资央企定点扶贫县的扶贫成效,全网总阅读量2000多万,仅国资小新微信阅读量超过130万,企业深度参与、网民深入互动、媒体深入报道,形成了一部决战脱贫攻坚的大合唱。“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媒体、网民都参与进来,我们把央企这些年具体的扶贫成果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闫永说道。二是“聚合服务功能,创新扶贫渠道”。作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了“百县百品央字号”暨“小新带货”融媒体扶贫行动,整合政府、企业、媒体、平台和地方等方面资源,发挥政务新媒体“传播+服务”功能,解决产业扶贫之后的渠道和品牌两大痛点,以消费扶贫推动定点扶贫特色产品销售,用直播为脱贫地区特色产品直接带货,过程中还帮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征集广告语,让网民充分参与,免费找公益代言人,累计直播的观看人次是1.9亿人次,销售额共计5422.32万元,销售所得直接增加了当地乡亲的经济收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各地政府部门和扶贫主管部门的肯定。三是“融合媒体力量,创新传播形态”。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单靠一家媒体或者企业去做传播,力量远远不够,必须整合各大媒体资源。9月底,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人民网开展“对话新国企·大道康庄”融媒体访谈,既有短视频,也有长视频,邀请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电信等8家中央企业分管扶贫工作的同志及扶贫干部,畅谈扶贫攻坚工作成效、讲述扶贫一线故事;联合央视《创新进行时》做了一些融媒体产品,联合北京电视台《全面小康全面解码》节目,推出央企脱贫攻坚相关系列报道,另外还组织了国资报告等专题报道,也产生了良好的反响。闫永指出,2021年春节,国资委新闻中心将继续发挥新媒体优势,继续开展第六届“央企大拜年”,将持续聚焦扶贫主题,携手高铁电视共同打造“高铁年货节”,在新春佳节期间,每天为网友送上一家中央企业相关定点扶贫县的扶贫产品,用免费回馈粉丝的方式让更多人共享改革红利、扶贫成果,把温暖与幸福带进千家万户。闫永提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奋斗的起点,助力脱贫地区走上不再返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乡村振兴,是未来共同的新课题。“从我们这些年央企的实践中来看,脱贫攻坚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他说。
12月11日,由社主办的“金骏马之夜·第四届中国证券市场金骏马奖”颁奖典礼上,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禹节水”)获得了“金骏马奖·扶贫先锋”荣誉称号。 大禹节水是一家具备节水灌溉和全水利行业齐全完整的产业链条的企业。从企业成立至今,大禹节水始终秉持“让农业更智慧、让农村更美好、让农民更幸福”的企业使命,形成了以农村节水、农村污水、农民饮水“三农三水”为核心的业务领域,建立了“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技术和服务平台,助力农业节水灌溉、农村污水处理、农民安全饮水发展。目前,大禹节水已发展成为节水灌溉行业的龙头企业。 2019年,大禹节水营业收入相比3年前增长了一倍,首次突破20亿元,达21.66亿元,同比增长21.71%,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29.17%。 大禹节水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积极响应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主动参与甘肃、天津等地方“千企帮千村”和“百企帮百村”脱贫攻坚行动,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大力支持公益事业。 从2004年起,公司连续十五年全力参与地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项目帮扶活动,同时情系教育,先后向农村小学捐赠教学器材支持农村教育,设置“大禹奖学金”资助农村学生上学,向部分缺水的乡镇捐赠节水设施,向社会生活困难和疾病患者提供资助,在联村联户、精准扶贫等社会光彩事业中慷慨解囊。“5·12”汶川大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甘肃定西地震、金塔煤矿事故、舟曲泥石流等事件发生后,率先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持灾区群众抗震救灾。 今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禹节水向湖北、甘肃、天津、云南、重庆、青海、新疆、内蒙等多地捐赠口罩以及防护服、测温枪、酒精等防疫物资价值1000多万元。同时,公司还通过实施一大批农业节水灌溉、农民安全饮水脱贫攻坚项目,有效保障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帮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多年来,大禹节水通过多种形式,共向社会捐助物资达2000多万元。
福建省厦门市,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我国最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10年前,这两个原本不搭界的地区,被一道美丽的彩虹桥紧紧相连在一起。2010年,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厦门市对口帮扶临夏州,从此开启了两地东西扶贫协作的壮丽征程。十年来,厦门市和临夏州之间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厦门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源源不断地输入临夏,扶贫协作之花在河州大地傲然绽放。其中,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临夏州便将帮扶贫困残疾人脱贫纳入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大盘子,扶贫、残联等部门与厦门市驻临夏帮扶工作队、厦门市残联协力推动,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成效显著,残疾人兜底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据记者了解,截至今年4月底,临夏州3.3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中,已有2.96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建立多家贫困残疾人就业基地进入9月,临夏州的秋意已浓。在位于临夏州茶马古市的“厦门-临夏东西部扶贫协作贫困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里,来自临夏市城郊镇的残疾人马素女正在学习漆线雕技术,认真地用一针一线精心雕琢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美好生活。作为中国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漆线雕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清晚期逐渐成熟,在厦门已流传300多年,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闽南地区独有的传统工艺,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的艺术瑰宝之一。在厦门市赴临夏州帮扶工作队的积极牵线搭桥和引进中,中国残联认定的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厦门市鹭艺轩工贸有限公司入驻临夏市,2019年10月,举办了残疾人漆线雕技术培训班。“作为一名残疾人,很少能遇到自己喜欢又能增加家庭收入的工作,而漆线雕就是我既喜欢又能赚到钱的工作。”在问及当初选择学习漆线雕的原因时,马素女告诉记者,包括她在内,基地有10名建档立卡户参加培训,其中有好几个都是残疾人学员,为期3个月培训期间,每人每月有1960元收入。3个月学成以后,扶贫基地对参加残疾人漆线雕技艺培训学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并有兴趣长期从事漆线雕行业的学员,同时,可以跟厦门总公司签订加工协议,为其免费提供一整套的漆线雕生产设备工具,让残疾人可以足不出户,在家灵活就业。此外,基地以小分散大集中的方式,成立残疾人特色的“居家式扶贫车间”,后续还将以物流的方式提供漆、皮、雕一系列生产材料及制作样品送到每个签约学员的家里,根据学员的技术特长安排合适的产品给予加工。做好的产品,将以计件工资的方式给予结算,一天以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一个月下来,最低工资能达到2000元,工资每月也将根据学员的实际生产量从对公账户转到每个学员账户。而残疾人做好的产品同样通过物流的方式让物流公司上门收货,完全解决残疾人的后顾之忧。而这个基地,只是厦门和临夏合作助残的一个缩影。据记者了解,2018年,5家“厦门-临夏东西部扶贫协作贫困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成功挂牌,2019年新挂牌11家。截至目前,16家实训基地已培训残疾人600余名,346名残疾人成功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残疾人283名。扩大残疾人扶贫就业的覆盖面东西协作结硕果,雨露滋润花更红。残疾人就业是民生重要保障,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厦门市和临夏州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厦门市和临夏州两地残联也积极协作,推进贫困残疾人培训与就业,显然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实,早在2018年,厦门市残联就与临夏州残联签订了残疾人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深化“厦门-临夏”脱贫攻坚对口支援工作。第二年,临夏州残联、厦门市残联和厦门市赴临夏州帮扶工作队共同印发了《2019年厦门市-临夏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残脱贫行动工作方案》,加强两地残联扶贫帮扶交流协作,并把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工作列为重要合作内容之一,要求2019年年内帮助临夏州每个县市至少建立1-2家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在厦门市赴临企业、扶贫车间等经济组织中安置500户残疾人和家属就业。此后,两地残联和厦门市赴临夏州帮扶工作队把建档立卡残疾人就业工作作为帮扶贫困残疾人的重要渠道之一,给予了格外关心和支持。同时,临夏引进厦门市残疾人企业,开展“培训+就业”工作;为就业贫困残疾人发放就业奖补,鼓励贫困残疾人积极就业;还扶持本地“扶贫车间”等经济组织,安置贫困残疾人就业。2019年5月28日,东西协作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正式挂牌成立。通过打造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扶持残疾人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培养残疾人整体“造血式”脱贫能力,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条件,扩大残疾人扶贫就业的覆盖面。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厦门市企业在东部扎根生长,在临夏绽开了一朵朵鲜花,让全州贫困群众受益,而贫困残疾人也一同享受着暖暖“厦”风。比如,厦门中达电商作为厦门市知名电商企业,帮助临夏州在临夏经济开发区和积石山县等成立了甘肃中天创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在经营电子商务中,根据贫困残疾人身体实际,特别是重度残疾人无法接受培训和就业,提出了与建档立卡残疾人达成合作协议,由中天创客公司代残疾人开设网店、代为运营,残疾人每月固定分红400元,年增收4800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两地残联和厦门市赴临夏帮扶工作队通过扶持带头人、帮助企业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促使贫困残疾人稳定就业、稳定增收。如今,在厦门市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帮扶下,临夏州在基础设施、产业、教育、健康、就业、住房安全保障等多方面有了明显改善。临夏,正以昂扬的劲头,奋力前行在脱贫的道路上。
零陵区的脱贫攻坚已进入收官阶段,奋战在扶贫第一线的驻村队员们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奔走在贫困户所在的乡村,为贫困户送去温暖、送去关爱,这群人中间,有个青年表现最为突出,他为贫困户讲解政策、为被蛇咬伤的村民送医、干农活、捐资助学……事事都做的很认真、很投入,仿佛回了自己家一样。 “用真心、带真情、真扶贫”,他进村入户,踏实苦干、以民为先;他视群众为亲人,带着感情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温暖了民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贫困群众一步步踏实地行走在脱贫路上。 他,就是农发行零陵支行驻省级贫困村——灵仙观村的驻村扶贫队员蒋邓。 蒋邓:普通一兵,心忧百姓 1978年出生的蒋邓,是一名基层农发行员工,自信开朗,朝气蓬勃,喜欢助人为乐。他自小崇拜辛弃疾,想着建功立业、大展宏图,当了两年兵后到了农发行,本以为是有所作为、干大事的,结果每天处理的最多的,却是贫困村里一些繁琐的小事儿。然而,就是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他必须耐心听完,然后,再轻声细语地解决矛盾。慢慢地,他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当过兵的他,更能够理解基层老百姓的疾苦。他是正义的化身,站在公正公平的角度处理矛盾,很多贫困户很感激他,但他说:“至少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身上的责任,尽量让群众心中有一块可以栖息的地方,让群众安居乐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甘愿在熟悉的贫困村里默默奉献青春:贫困户信息采集、走访慰问、捐资助学、驻村帮扶…… 王九华:最让我难忘的事——蒋邓帮助被蛇咬伤的我 2017年 5月23日晚上,“王主任,不好了!王九华被蛇咬了!”灵仙观村一个村民在大喊村里王承宪副主任,农发行驻村队员蒋邓刚好在副主任家,闻讯后他们一齐赶到我家。只见我右手肿得和脚一样大了,还神智不清说着胡话。村里人说,被蛇咬伤,只有双牌县的瑶医诊所能治好。见情况危急,驻村队员蒋邓说:“我是双牌县的人,熟悉路,你们去准备东西,我去开车送王老伯去双牌医治。”。他把车开来, 载上我夫妻俩和王主任,在207国道修路、下雨的情况下,一个小时赶到双牌上梧江瑶医诊所。由于抢救及时,我转危为安。 强强:我寄的一封感谢信 2018年10月,农发行零陵支行收到一封来自省级贫困村——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灵仙观村一名叫强强的感谢信! 信中写到:我叫强强,1996年出生,在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灵仙观村, 2008年10月,母亲在家门口车祸身亡,2011年3月,父亲在骑摩托车的回家路上又发生车祸身亡。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祸将我和姐姐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母亲父亲出车祸身亡后,叔叔蒋家六、婶娘周凤娇将我姐弟俩接到他们家吃住读书。2014年我考上长沙理工大学,2016年叔叔女儿又考上中南大学,一家3个人读大学每年学费、伙食费都要6至7万元。说实话,一个农村劳力不吃不喝在农村种田一年到头只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没办法,叔叔这几年到处到亲朋好友家借钱。据悉,叔叔为了我们大学读书共借款已达15万多元。 而今叔叔的儿子马上要上高中,秋季开学在即,叔叔算了一笔账。眼下,急需要解决1.6万元学费的燃眉之急。我们村是省级贫困村,贵行驻村帮扶队员蒋邓得知我们家十分贫困后,7月23日,组织素不相识爱心人士唐善国、尹景、张战武、文黎明、周建军冒着36度高温酷暑,自己开车来我们家伸出援助之手,为我们捐款助学共计1.1万元,对此,我代表叔叔全家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蒋邓叔叔组织爱心人士唐善国等为我们贫困学子捐款,我深感敬佩!我决心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一定要以蒋邓叔叔等爱心人士为榜样,捐资助学、报效祖国,为农村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贫困户陈桂秀:蒋邓帮我改造危房 一间泥瓦屋,四面墙壁有些泥土已掉落,墙面坑坑洼洼,地面凹凸不平,屋里没有窗户,从门口射进来的阳光成了屋里唯一的光源,一下雨屋子里漏不停,需要大盆小盆接雨,这就是我的家。帮助我家改善居住环境,成为驻村帮扶队员蒋邓最大的心事。 从关心生活细枝末节,到耐心讲解政府的扶贫方案和政策,蒋邓以过细的上门工作,赢得了我的信赖,最终我同意,进行危房改造,签订了危房改造协议。这也意味着,年底之前,我就可以住进崭新不漏雨的房子了。 村副主任王承宪:蒋邓帮我们村壮大集体经济 为使灵仙观村贫困户解决经济困难,驻村工作队员蒋邓,积极帮助我们村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后整合财政、村里和村民入股资金100万元投入建设了30个大棚,培育了4800平方米的西瓜种植基地、20亩的黄秋葵种植基地和200亩的杉树种植基地。西瓜和黄秋葵种植当年见效,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先后帮助数10户贫困户到大棚和基地务工。虽然薪酬不高,但却是一个改变贫困的好机会,同时还能用自己的勤劳双手给家里解决一定的经济困难。还带领村里向区政府争取到150万元土地整治项目,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实施。另外,还争取到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已成功选址,项目将尽快实施。 在整个扶贫过程中,蒋邓和贫困户们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快过年了,村里的贫困户盘顺生因女儿生病住院到零陵区医保中心新农合报帐一事,因人生地不熟,十分烦恼。蒋邓给支行行长作了汇报,行长了解后,认真做了安排,安排办公室人员与医保中心联系,带盘顺生去医保中心,帮盘顺生在年前办妥了报帐一事。 还有贫困户魏远跃,因为老伴去世、儿子外出打工不回、儿媳离家出走,70多岁独自抚养年幼的孙子。家里一贫如洗,他经常唉声叹气。“小蒋,我一个人在家带孙子 ,想养点土鸡。”“好,那我为您买些鸡苗吧。”这是蒋邓来到贫困户魏远跃家中串门了解情况后的对话。不几天,蒋邓将小鸡苗就送到他家了,魏远跃开心地饲养起了一窝小鸡。魏远跃很感激他,常常要给他带些家里的花生和蔬菜,但他一一回绝了,他说:“我能雪中送炭,但不能要你们的东西,如果要了那就成了雪上加霜了,我来看望你,不是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不能要你们的一针一线。”村里贫困户哪些缺劳力、缺技能、缺资金等,蒋邓都一一把贫困户的信息情况全装在心里,隔三差五到他们家里开展帮扶工作。逢年过节,蒋邓还自掏腰包购买米、油、水果、牛奶等物资,走访慰问帮扶的贫困户。蒋邓说:“只要能为你们排忧解难,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小事,我也愿意做。” 蒋邓用他的实际行动给年轻人做了很好的示范,用他自己的话说:“年轻人,趁着年轻,趁着精力旺盛,就好好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才不白活一回吧!” 有人问他:“做了这么多好事,你也得不到什么,后悔吗?” 他呵呵一笑:“用心做过,无怨无悔!” 来源:永州市零陵区金融办 供稿人:王 霖 审核人:蒋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