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早间,阿里健康抛出百亿港元募资计划,为领跑互联网医疗新赛道注入更多新动能。 公告显示,阿里健康与配售代理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及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订立配售协议,按每股20.05港元的价格配售合计4.99亿股新股,配售股份约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3.71%,募资总额约100亿港元。 阿里健康表示,此次配售募资是基于对行业前景的洞悉和看好,以及集团进一步深耕大健康、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的需要。在目前市况下进行配售事项,符合集团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将为集团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抢占战略机遇期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根据公司业务发展计划,预期约80%至90%的募资净额将用于进一步发展集团的医药健康产品全渠道业务及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包括但不限于扩充集团的医药及医疗服务网络、丰富会员服务等;约10%至20%的募资净额将用于进一步发展集团的数字基建及创新业务,包括但不限于扩充向医疗健康行业参与者所提供的互联网和技术解决方案等。 根据公告,本次配售由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及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包销。分析人士认为,这两家全球顶级的金融服务机构此次采取包销形式联手参与阿里健康配售,体现了对阿里健康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同。 阿里健康2020财年业绩显示,经过多年在互联网医疗的深耕布局,公司业务格局已逐渐成熟,报告期内收入持续呈现高增长态势,收入同比增长88.3%;经调整后利润净额达2.61亿元,同比增长114.8%。整体来看,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为集团加大在处方药、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等互联网大健康业务上的投入和布局打下坚实基础。 阿里健康表示,近期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医疗推动政策,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全新赛道。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大健康领域旗舰平台,阿里健康将继续充分发挥在医药电商领域药品销售并触达亿万患者的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布局及利用当下战略发展机遇,全力投入资源加强互联网医疗相关的服务能力和技术实力,包括但不限于: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全链路、全渠道的医药健康产品供应和服务体系;开拓更便捷有效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场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供给;利用数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助力政府和行业合作伙伴进行医疗服务的资讯化升级改造,提升医疗行业效率。 有市场分析人士预计,配售事项完成后,阿里健康将引入更多优质投资者,扩大股东及资本基础,为抢占互联网医疗的战略机遇提供灵活性,并与更多投资者共享发展机遇。
阿里健康5日在港交所早间公告,公司董事会宣布,于2020年8月5日(交易时段前),公司与配售代理就配售事项订立配售协议,借此根据配售协议的条款和条件,按每股配售股份20.05港元的配售价(不包括认购者应支付的经纪佣金、证监会交易费及联交所交易费)配售合共498,753,118股新股份。预计配售事项筹集所得款项总额将约为100.000亿港元。
在我国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因病致贫、返贫成了“绊脚石”、“拦路虎”,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打赢医疗健康扶贫的攻坚战对于巩固脱贫成果而言至关重要。 7月28日,11辆微医数字流动医院在甘肃天水正式发车,驶向甘肃扶贫第一线的11个县(市、区);今年1月份,6辆微医数字流动车医院已经为甘肃近300万名基层群众送去医疗健康服务。 经过多年来在基层创新实践,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带领他的团队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通过数字创新助力扶贫的路径,“互联网+健康扶贫”的“微医模式”正深入更多贫困地区开展“造血式”健康帮扶,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互联网 让优质医疗资源高效下沉 2018年7月份的某天凌晨,河南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段沟村的贫困户张强彬突然感到胸痛、头晕,村医生王听杰迅速用云诊箱的心电设备为其进行了检查,并通过村卫生室的远程心电系统,将采集到的心电数据上传到县级中医院,在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后,他叫来救护车紧急将病人送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强彬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及时的救助挽救了一个家庭。 如今,像王听杰这样许许多多的村医,都能够通过微医智能云巡诊包、远程一体机等智能医疗设备开展诊疗,并能够及时与县级医院医生取得联系,从而以最快的速度为病人确诊。 “我们通过对村民签约式的服务,对贫困户实行全覆盖,有效提升了村医的诊疗能力及村民健康管理能力,全面掌握了村民动态的健康状况。”微医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河南省平顶山市光山县而言,以村卫生室为服务基点,配备有远程心电图机、健康一体机等智能医疗设备,以及“21世纪赤脚医生”——智能医疗辅助诊断系统。 为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早在2015年,微医集团就成立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创了在线预约、远程诊疗、在线处方、药品配送等一系列融合式医疗服务的先河,把专家能力持续下沉。前述负责人提到,目前乌镇互联网医院已经连接了全国近7200家医疗机构,连接医生数超过24万人。 “一方面,运用新技术,让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便捷、高效地下沉到贫困地区;另一方面,结合各地实际,加大投入,助力乡村振兴。”廖杰远向记者表示,微医集团将继续在数字健康领域积极探索,深化健康扶贫的深度和广度。 分级诊疗模式 互联打通“健康枢纽” 2018年,微医数字流动车医院首次开进了大别山深处,为河南省鲁山县瓦屋镇汤河村的贫困户进行全面的体检。2018年7月份,河南省鲁山县政府与微医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共为全县22家乡镇卫生院配置了签约服务一体机172台、远程会诊大屏56块,并配送了18辆数字流动车医院。 “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超等基础医疗设备的云巡诊车,能够为6大类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贫困户及残疾人群提供7大类53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体检采集的信息会上传平台,县医院的医生将检查报告结果传回,村民还可以听取随车基层医生的建议。 据前述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如今,这个行走着的“体检站”,已开进了全国9个省,走村入户,为超过2500万村民建档并持续提供诊疗服务。 事实上,微医数字流动医院背后是微医集团的一整套贯穿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分级诊疗模式。 得益于与微医合作共同构建的“数字健共体”,以河南平顶山市为代表的地区,正以公立医院为线下服务主体,通过数字医疗平台,将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充分有效连接起来。据悉,微医集团已经在河南、甘肃、河北、宁夏等地的全国30多个县开展了“互联网+健康扶贫”落地实践。打造分级诊疗的“健康枢纽”是微医通过科技赋能,因地制宜推动健康扶贫的一个缩影。 “互联网+全科教育” 提供造血式扶贫力量 2019年9月20日,廖杰远因在互联网+健康扶贫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荣膺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在以健康为中心的医改3.0时代,数字健共体可以真正建立起老百姓的健康维护体系。”廖杰远如是说。 根据廖杰远的设想,“微医模式”的精准扶贫可定义为“5个一”:对贫困户提供免费互联网健康咨询服务,救助一批因病返贫户,基本生活有保障;签约一批慢病贫困户,精准治疗防复发;会诊一批大病贫困户,互联网连接大专家;培训一批贫困村村医,50种常见病标准化诊疗;培养一批贫困医学生,扶贫扶智增强内生动力。 据悉,微医全科学院自成立以来,已经先后支持云南、贵州、山东、河北、广东等多个省份的基层医生与乡村医生培训,累计线下培训1971名全科医生和193名全科师资,并通过互联网教学场景,覆盖学员人数超过十万人。 此外,微医集团还参与建设了国内唯一一所健康管理大学——海南健康管理学院,并计划将其打造成面向全国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和基层医生继续教育平台,帮助提升国家精准扶贫地区的师资造血功能,助力国家对基层医生胜任力赋能的综合提升。
ffit8创始人张光明认为,“代餐”并不是一个新行业,而是用户希望用健康饮食替代垃圾食品,升级到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强烈需求。一方面,轻体代餐市场在产品和功能上进一步细分,市场也逐渐进入成熟期;另一方面,受今年环境因素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健康消费意愿也都高于往常,健康饮食和提高免疫力成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消费刚需,对于代餐这一类的产品追求也将更注重健康化。 投资方复星锐正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方未表示,疫情之下,科技与大健康成为投融资的明星赛道。作为健康食物中的一匹黑马,ffit8通过科技赋能,成功将蛋白棒品类实现专业下沉和场景扩容。复星锐正看好ffit8在健康食品市场的破圈能力,为新一代消费者提供全新的黑科技健康生活方式。 对于融资后的战略布局,ffit8创始人张光明表示,本轮融资为ffit8领跑黑科技蛋白质代餐市场强势加码,而持续关注“未来的年轻人吃什么”将成为抢占健康食品市场、年轻人心智、打透品牌区隔的不二法门。 据欧睿国际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代餐市场达到661.6亿美元,其中,中国达到571.7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代餐市场会达到1200亿元。 代餐市场容量之大,发展潜力之广阔,近年来吸引了各路资本争相入局。来自CVSource投中的数据显示,5年来,国内轻食代餐创业项目逐年增加,轻食代餐的总交易金额创下5年新高,君联资本、真格基金、元璟资本等知名机构纷纷下注。
展浩博 发自武汉 疫情启示下,身为湖北首富的阎志,正加速布局大健康产业。 日前,汉商集团(600774.SH)公告,公司拟9亿元收购蓝光发展(600466.SH)旗下成都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汉商集团实控人即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目前,阎志个人直接持有汉商集团19.5%股份,另通过旗下卓尔控股间接持有汉商集团20%股份,为汉商集团最终控制人。 2015年,蓝光发展通过迪康药业成功实现借壳上市,彼时蓝光发展确定了“生命蓝光”和“人居蓝光”的双轮驱动战略。时隔5年,蓝光发展决意借壳之后再剥壳,出售迪康药业予汉商集团,专注房地产业务。 而接盘后的汉商集团则拾起了蓝光曾经双主业的路子。据了解,年初以来汉商集团确定了“新零售+医疗健康”双主业的转型战略。 收购迪康药业,并非汉商集团向医疗行业跨出的第一步。在此之前,2020年7月10日,汉商集团公告,收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30%股权,成为该中心第一大股东。该笔交易标志着,汉商集团进军资本市场颇为看好的辅助生殖领域。 更早之前,今年4月,汉商集团注册成立汉商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而后不到一月,该公司即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及其率领的援鄂抗击新冠肺炎国家中医医疗队开发研制出了植物饮品“汉方一号”。 汉商集团进军医疗行业,实则为卓尔控股发力医疗领域的一部分。2020年2月,地处武汉抗疫一线的卓尔控股,宣布旗下公司卓尔棉业转型口罩等医疗物资生产。 今年2月13日,卓尔投资集团退出武汉众康医疗产业园股权投资,并将所持100%股权全额转让予湖北卓尔棉业集团,武汉众康医疗产业园由此更名卓尔医疗纺织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及生产。 此次收购迪康药业,汉商集团乃至整个卓尔控股加码医疗大健康布局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根据公告,迪康药业成立于1993年,主要从事化学制药即医疗器械生产,总资产达10.77亿元,是国内一家大型药业公司。 2019年,蓝光发展曾意图分拆迪康药业赴港上市,不过当年11月,蓝光公告中止迪康药业赴港上市计划,原因是资本市场环境所致。 迪康药业2019年录得亏损279.13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达798.89亿元。经营状况有待改善。根据业绩承诺协议,迪康药业未来三年年度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7000万元(2020年)、9000万元(2021年)、1.1亿元(2022年)。 若协议期内,迪康药业未能实现以上业绩承诺,则蓝光发展作为转让方须向汉商集团进行利润差额补偿。 对于去年利润亏损200余万的迪康药业而言,今年即要完成7000万元的净利润难度可见一斑。如何在年内实现标的公司扭亏为盈并达成业绩承诺,将成为摆在蓝光发展面前的关键问题。
莲花健康破产重整归来,交上了一份令投资者欣慰的业绩答卷,2020年上半年扣非后净利率扭亏为盈,这也是公司近十年来首次扣非净利润扭亏。 7月27日晚,莲花健康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7.83亿元,同比下降6.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13.13万元,同比下降76.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为2772.29万元,上年同期为-8901.42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226元,同比降低81.51%。 莲花健康表示,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13万元,较上年同期12976万元,降低了9863万元,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同比下降,主要原因系上期公司向第三方出售原全资子公司河南省项城佳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将超额亏损转回增加当期投资收益所致。 莲花健康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司经过重整解决了人员和债务等历史问题轻装上阵,各项业务正在逐步恢复,主营产品味精和鸡精销量还是不错的,破产重整之前公司包袱重,工作人员多,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公司还是能盈利的,公司味精产品的经销商有近2000家,每年的销售收入长期稳定在15亿元至20亿元之间。” 公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莲花健康完成了破产重整工作,公司实施退城入园项目,预计在2020年下半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实现现有生产能力的整体搬迁。上半年发布拟定增不超过12亿元计划,主要用于生产味精以及复合调味料产品等,有利于公司丰富调味产品品类,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增加公司资金实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的疫情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下半年我们退城入园项目一期项目投产,公司自动化生产水平将得到提高,毛利率水平整体上也会得到提高。” 莲花健康重整归来,投资者最关注的是公司能否恢复造血能力。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公司最大的优势是品牌和渠道,目前公司上下正在全力以赴专注生产和经营,公司将聚焦调味品,目前正在开发新产品主要包括酱油、醋以及料酒等调料品,充分利用公司的渠道优势,放大渠道效益。” 对于莲花健康的主战场河南地区市场占有率如何呢?记者走访了郑州多个社区超市发现调料品区域的味精产品只有莲花牌味精,某超市老板告诉本报记者说:“咱们这里卖的都是莲花牌味精,莲花味精毕竟是我们本土的企业又是大品牌,其他品牌的味精很难进来。顾客在选购调味品的时候有的认牌子,有的认口感,总的来说选购大品牌调味料的概率比较大。” 对于调料品的行业发展前景,中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牟国洪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产品方面来说,由于年轻人对口味和健康的双重要求,推动调味品不断推陈出新,火锅底料和快餐类调味品等复合调味品高速成长;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行业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疫情进一步考验各家企业应对突发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助推各企业加大风险防控意识,提升行业生产管理的效率。龙头企业在疫情下及时调整,借助自身较强的渠道掌控力,积极主动开拓市场,不断扩大领先优势,行业集中度将加速提升。”
7月29日,均瑶健康发布《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及《招股意向书摘要》。公告显示,此次网下发行申购日与网上申购日同为2020年8月6日。本次均瑶健康首次公开发行A股发行数量为7000万股,募资金投资项目总投资额11.99亿元,主要用于提升公司产能及进行品牌升级建设。 资料显示,均瑶健康控股股东均瑶集团自上世纪90年代即进入乳制品及含乳饮料行业,并逐渐成为行业知名品牌,是国内最早开发和生产塑瓶长效灭菌奶的企业之一。均瑶健康继承了均瑶集团对于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产业的布局,同时不断细分市场,2011年起,逐步切入常温乳酸菌市场并积极拓展,成为国内最早生产与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牌企业之一。 据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1.46亿元、12.87亿元、12.46亿元;实现净利润2.26亿元、2.81亿元和3.03亿元。与此同时,其市场占有率也呈持续提升态势。截至2019年,均瑶健康在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的销售份额已达到15.1%,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持续走强。为保持及扩大公司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此次拟募集资金3.80亿元将用于“品牌升级建设项目”。 为了丰富自身产业线、优化产业机构,均瑶健康于2018年推出“均瑶”甜牛奶乳饮料;2019年推出“沁”沁饮乳味饮料和“均瑶”6种坚果植物蛋白饮料、“味动力”益生元牛奶饮品等。公司不仅实现了盈利的不断增长,资产规模亦呈持续增长趋势。2017年到2019年各期末,公司资产总额分别达到84241.73万元、109930.01万元及134426.2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32%。 公司表示,此次IPO上市,公司拟募集资金11.99亿元,其中5.30亿元将用于“湖北宜昌产业基地新建年产常温发酵乳饮料10万吨及科创中心项目”,2.89亿元用于“浙江衢州产业基地扩建年产常温发酵乳饮料10万吨项目”,以持续丰富公司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缓解产能压力,为公司的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增添新动力。(涂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