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武汉“拒交门”事件有新进展。8月18日,在宜买车与拼多多的协助下,此前被特斯拉拒绝交付并取消订单的团购车主,成功提车,并已为车辆上险。 今年7月21日,拼多多平台宜买车汽车旗舰店推出了2019款特斯拉Model3万人团购活动。拼多多方面补贴2万元,用户仅需支付25.18万元即可购买特斯拉Model3。特斯拉方面随后发表声明称,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本司生产车辆。如消费者因上述团购活动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特斯拉官方将不承担任何责任。8月14日下午,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已经拒绝向拼多多团购车主交付Model3,来自特斯拉的交付专员声称,这一活动不符合特斯拉的交付政策。特斯拉方面表示,已拒绝向拼多多“限时秒杀”频道团购车主交付Model3,并声称这批消费者涉嫌违反了特斯拉“禁止转卖”条款。特斯拉会依据合同违约条款单方面取消此订单。 8月18日,据拼多多方面表示,武汉特斯拉车主已成功提车,此前的8月16日,通过领取拼多多补贴购买特斯拉的上海车主亦顺利提车。 一辆特斯拉Model3运至武汉车主指定交车地点 武汉拼多多团购车主正在签字提车
特斯拉“拒交门”事件又有新进展。 8月16日下午,一辆崭新的特斯拉Model3停在秦先生(化名)楼下。秦先生是抢到拼多多“限时秒杀”团购特斯拉的幸运儿之一,家住上海,是个90后。“我开始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与团购,没想到成功买到了,特别开心。”秦先生表示。 该上海车主表示,已经成功提车,并已为车辆办理保险、成为通过拼多多补贴购买特斯拉并顺利提车的车主。 当被问及后继提车是否遇到问题时,秦先生表示一切正常,没有受到特斯拉的为难,并且已经成功为车辆办理保险。“之后就是对接特斯拉官方销售人员,他们服务态度都挺好的,约定好提车时间后,提前办理了保险。”秦先生说。 就在上述上海车主提车的前一天,特斯拉曾明确表示,拒绝向湖北武汉的团购车主交付Model3,并已取消了这名车主的订单。特斯拉还给消费者留下了两种选择:要么到特斯拉官网重新下单,要么起诉特斯拉,一时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今年7月21日,拼多多平台宜买车汽车旗舰店推出了2019款特斯拉Model3万人团购活动。拼多多方面补贴2万元,用户仅需支付25.18万元,即可购买特斯拉Model3,最终有5辆特斯拉获得补贴。但特斯拉方面随即反击发表声明称,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本司生产车辆。如消费者因上述团购活动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特斯拉官方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8月14日下午,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已经拒绝向拼多多团购车主交付Model3,来自特斯拉的交付专员声称这一活动不符合特斯拉的交付政策。该交付专员表示,拼多多和宜买车的行为,违反了特斯拉汽车订购条款中明确约定的禁止转卖条款,特斯拉会依据合同约定的购车方违约条款取消此订单。并劝告该武汉车主通过特斯拉官方渠道下订单。 特斯拉方面表示,已拒绝向拼多多“限时秒杀”频道团购车主交付Model3,并声称这批消费者涉嫌违反了特斯拉“禁止转卖”条款。特斯拉会依据合同违约条款单方面取消此订单。 “此类行为将消费者裹入品牌商和渠道商之争。”有接近拼多多方面人士对记者表示:“无论怎么争,都不能侵犯消费者利益,这个是底线。” 拼多多表示,已从上述武汉消费者处已证实,该车辆系消费者本人与特斯拉签了订购协议,消费者本人自用且无任何转卖意愿和意图。同时,对于特斯拉拒绝履行与消费者订立的合同,拼多多表示遗憾,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并将积极落实车辆交付工作。 “拒交付并不是特斯拉与车主之间的简单纠纷,而是涉及拼多多在其中的折扣促销等商业活动。”谈及特斯拉拒绝交付产品事宜,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记者表示。 另据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表示,不反对正常竞争,但特斯拉单方面解除合同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如果消费者起诉特斯拉,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损失的,法院大概率会支持。 “宜买车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特斯拉车辆的买卖关系,双方是委托支付的关系,宜买车受消费者委托,代为支付了汽车价款。”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对记者表示,“消费者在特斯拉官网下单,是与特斯拉签订的电子合同,现在单方面拒绝交付或取消订单,都是违约行为。” “特斯拉不应该歧视消费者,对车主区别对待。”邱宝昌指出,“在市场上做大做强的经营者都是依法经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重视并尊重消费体验,经营者绝不能仅凭一时的技术、销量领先,忽视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消费者感受,切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赢得市场。”
7月16日晚,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正式播出。上汽通用五菱上榜被点名,用户表示,汽车随时随地没完没了的“趴窝”,存在没完没了的变速箱故障。 河南车主表示,车主的2016款宝骏560车型召回4年,手动变速箱至今仍然没有修好。2019年2月,车主车子突然失去动力,4s店表示,由于变速箱故障问题导致车辆故障,坏是小概率事件。 而后,2019年6月,车子再次因为变速箱故障失去动力。由于变速箱缺陷,厂家已经召回了宝骏560。 另一位车主杨先生面临同样的车辆故障问题,在更换全新变速箱不到一个月后,车子再次失去动力。多位更换变速箱的车主均表示,多次更换变速箱,仍然未能解决车辆故障问题。 此外,厂家对车主表示,一旦超过保修期,车辆的故障问题由车主自行付费承担。 针对变速箱被315晚会点名,五菱汽车表示,已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针对315晚会提到通用五菱变速箱的相关问题。 通用五菱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央视的报道我们已经关注到,目前我们已经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此事展开调查。后续进展,我们会第一时间在官方微信和微博进行公布。”
天眼查数据显示,6月28日,上海竞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销,注销原因为宣告破产。据上游新闻今年5月的报道,2019年初,一段女子坐奔驰车引擎盖上维权的视频被大量转发之后,维权女薛某引起大量网友关注。同年4月,薛某却被曝出其经营的竞集公司拖欠商户近600万欠款,并已失联6个月。今年5月20日,记者从上海维权商户代理律师处了解到,上海竞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法院认定其存在违约行为,并判定合同解除。
@车主朋友,你的ETC卡可能被盗刷 这些办卡“潜规则”也要小心! “3秒能过站,路费95折,设备免费送,加油还返现。”一位银行从业人员背顺口溜似的介绍着ETC业务。 眼下,这已经是部分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不是在推销ETC,就是在去推销ETC的路上。 一位初次办理ETC业务的车主小周在选择哪家银行上犯了难:“我只想绑定个安全性高的卡。” 小周之所以有这样的烦恼,这和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有关。日前,贵州安顺市一市民突然接到了银行发来的短信,称自己的ETC信用卡有两笔金额为998元的消费。原来,出现该情况是因为该市民的ETC信用卡开通了“闪付”功能和“小额免密”功能,刷1000元以下金额不需要输入密码,这才给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机。 上述贵州车主的遭遇并非个例。最近,有多起ETC被盗刷的案件发生,从中不难发现,ETC卡被人用POS机盗刷多与ETC信用卡开通“闪付”和“小额免密”功能有关。 ETC,又称高速公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通过车载电子标签(OBU),与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感应通讯,再利用互联网从绑定的支付方式中扣款。截至8月2日,全国ETC用户累计突破1亿人,当前ETC日均发行量已突破58万张。 随着全国ETC用户的增长,我们如何才能防止这种盗刷呢? 盗刷可能性有多大? 据了解,现在安装在车内标签里的几乎都是记账卡,只有经过ETC高速路通道产生了通行费才会离线记账,其结算数据会传到车主绑定扣费账户所在的银行,从而完成扣费。 “我们已经不采用两卡合一的金融IC卡模式了,现在都是双卡模式,发行的ETC速通卡不具有金融功能,只能被特定POS机识别,所以不存在盗刷风险。”银行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被盗刷的ETC卡多是早些年发放的二合一卡,如果这类卡开通了“闪付”和“小额免密”功能,就有可能被盗刷。 目前,市面上的ETC通行卡主要分三种:第一种是由交通行业发行的储值卡,不具有金融功能,车主储值后可消费;第二种卡由交通行业和银行联合发行,属于不具备金融功能的ETC记账卡,通常会关联车主名下的一张借记卡或信用卡;第三种是属于交通行业和银行联合发行二合一的ETC联名卡,同时具有ETC记账卡功能和银行储蓄卡或信用卡的金融功能,能用于正常刷卡消费,这种卡也是许多ETC卡被盗刷的罪魁祸首。 “虽然存在盗刷的可能性,但ETC卡肯定还是得办。”车主小周认为。那怎样才能防止盗刷呢?对于使用与银行联合发行的二合一联名卡的车主来说,如有“闪付”功能且开通了“小额免密免签”服务,联名卡的银行账户可能存在被盗刷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银联官网得知,“闪付”功能无须申请,是银行默认为持卡人开通的基础功能。中国银联建议,车主在不用ETC功能时将卡拔出或者去发卡机构关闭“小额免密”功能。 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联联合各商业银行为持卡人设置了专项赔付金,对于挂失ETC之前72小时内发生的小额免密免签交易盗刷金额提供赔付。如果你的ETC卡被盗刷,可以通过发卡机构查询POS机商户信息,向人民银行及收单机构进行举报,商户就要退出小额免密免签业务的商户白名单。 小心这些办卡“潜规则” 受益于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政策的推动,办理ETC卡成为各大银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机构纷纷争抢的市场。有银行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员工每月都有ETC业务指标,上小区和停车场推销或发广告霸屏朋友圈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一时间,就连支付宝和微信等移动支付巨头也纷纷增添ETC小程序,喊出“足不出户,免费线上办理”等口号。 不过,多家银行和支付机构标注的“免费办理”并非毫无前提。比如,办理ETC卡的车主需要申请信用卡或者冻结储蓄卡中的部分资金。 此外,琳琅满目的办卡套餐中也暗藏一些“潜规则”。一些不选信用卡而选择绑定储蓄卡的车主需保证账户中有500到1000元不等的保证金,只有在注销ETC设备时,其保证金才得以退还。通常,银行赠送的ETC设备存在一定的使用期限规定,若车主在此期间注销 ETC设备,还需补偿几百元不等的设备损耗费。 之所以有各种办卡猫腻,这与迅速被激活的ETC市场不无关系。日前,交通运输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起,ETC单卡用户(未安装车载装置的ETC用户)不再享受原则上不小于5%的车辆通行费基本优惠政策。交通运输部公路表示此举是为鼓励ETC使用,提高通行效率,同时降低高速公路运营成本。 早在今年5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印发《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到2019年年底全国ETC用户数量需突破1.8亿,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以保证路网运行通畅。若要完成目标,2019年的下半年ETC用户还需增长8000万。 ETC的普及,将大大方便人们出行,但规范使用和提高安全性同样重要。
原标题:办ETC搭售消费贷,这套路够深 涉事银行一边想分食ETC支付这块大蛋糕,一边却打着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主意,欲陷消费者于不利,这吃相何止是难看? 据报道,当下有些银行铆足了劲儿发力推广ETC,并推出送通行费、加油返现、一元洗车等多重优惠。但有些车主办完后发现,部分银行ETC业务存在营销陷阱,有车主在某银行用借记卡办理ETC时,被莫名开通了消费贷款业务;还有些卡片有盗刷风险,涉事银行对此却很少作出提示。 随着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年底取消,“不停车收费”的ETC通道已成大势所趋。正是看中了这一风口,各家银行“八仙过海”,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广ETC卡,抢食这块“蛋糕”。毕竟,这既可以获取大量新的客户资源,还能带来大量的活期存款。 可从目前看,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背后,那些不易为人所知的猫腻和套路,显然跟“实惠”二字不沾边。如有用户办卡被莫名开通高利率的消费贷——车主收到短信才知道,贷款申请的应急金,用于垫付ETC扣款,额度2000元,还款日是次月10日,年利率是16.56%。 我把你当ETC办理处,你却背着我开了消费贷……不得不说,有些银行的套路玩得挺深。 有业内人士称,发卡银行可能是为了规避风险。毕竟借记卡没有透支功能,如果使用者ETC扣了款,而关联的借记卡却没余额可用,那银行就要负担这部分欠款。 即便如此,用户起码要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吧。正如有车主所言,规避风险是银行和ETC运营公司需要解决的事,不能转嫁给消费者。要规避坏账风险,涉事银行完全可有更简单的办法,如某行要求客户的ETC借记卡保持账户余额在800元以上。以ETC捆绑消费贷,说到底是银行的私心在作祟。 据了解,银行办ETC开通消费贷只是乱象之一,事实上还有不少“趁乱加塞”、剑走偏锋,借机捆绑各种隐性业务的问题。 应当说,推广ETC,普及无卡支付和不停车收费,是惠民之事,在此过程中银行也发展了新业务,成了获益方。在此情况下,涉事银行一边想分食ETC支付这块大蛋糕,一边却打着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主意,欲陷消费者于不利,这吃相何止是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