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行业实现营收逾741亿元,同比增长6.1% 这七大服务行业包括: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据介绍,重庆服务业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三方面的动力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做强;生活性服务业持续提档升级;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 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上半年,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9%,基础电信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9%。 生活性服务业方面,上半年,重庆市积极出台提振文旅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全市文旅企业复工率达99.02%,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859亿元。同时,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增效效果明显。如,重庆市组建了重庆市会展服务中心,线上举办了中国会展创新者(网上)大会;解放碑步行街成功拿到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金字招牌;中国·重庆现代餐饮产业园落户渝中区,首批入驻企业签约金额超50亿元。 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上半年,重庆市启动实施了“加快发展直播带货行动计划”,通过“线上引流、线下消费”推动直播带货和“网红经济”发展。同时,还举办了2020重庆6·18电商节暨“爱尚重庆云享生活”网络消费促进月活动,1个月时间里开展了140多场活动,进一步促进了线上消费。 据统计,今年1-6月,全市网络零售额达625.33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仅直播带货活动就开展了8.94万场次,累计实现零售额46.14亿元。 线下,重庆市举办了以“春暖花开 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十个一”活动,统筹开展跨季度的“爱尚重庆·约惠夏天”主题惠民消费季活动,助推消费市场回暖。据统计,6月当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7%。
惠及纳税人逾380万户次,民企成为最大受益者 8月1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重庆市纾困惠企的减税降费政策加速落地,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260多亿元。市税务局的数据显示,重庆市新增减税惠及纳税人超过380万户次,21个行业门类均有税收减免优惠。从类型看,减税政策最大的受益者是民营经济,减免额度占62.6%。 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出台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税费优惠政策,涉及减轻企业社保费负担、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外贸稳外资等多个方面。 为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重庆市今年压减工序、缩短战线、提高速度,不仅有效缓解了困难企业的资金压力,还极大带动了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一方面,重庆市开发的“点即报”系统节约80%以上办税时间,这套系统上半年已在全国推广;另一方面,推行“全程电子退库”,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较以往压减超过50%,单笔退税最快当天即可到账。此外,重庆市还建立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一体式督导一股绳聚力落实机制,信息共享、办法共研、问题共解。同时,实施“银税互动”、提升涉税数据增值服务,将纳税信用与金融信贷挂钩。 在减负的同时优化制度、改进管理,是重庆市减税降费的一个特点。 以小微企业为例,重庆市除了减少有关税费,更是以此为契机,建立首期3.5亿元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贷款损失,担保公司、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代偿补偿金、银行按4∶2∶2∶2的比例分担风险,推动财政金融良性互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再比如,统筹抓减税降费与税费收缴,除了公开减税降费政策,还实施税费缴纳简化办、网上办、自助办、预约办“四办”服务。 企业对减税降费的获得感如何?江津区双福工业园的重庆润通集团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今年以来,政府已减免集团各项税费1700余万元。不仅如此,4月该集团出现资金周转压力的时候,江津区通过先办理出口退税、后补交资料的方式,为企业办理当月退税884万元。上半年,该集团营业收入实现逆势上涨,产销同比增长10%。 “减税降费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及时雨’!”位于北碚区的重庆三圣实业股份公司负责人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出现资金短缺。该公司向政府申请了4笔共计2.9亿多元转贷应急周转资金,这些资金不仅落地快,且费用低。如今,企业生产正常,市场销量较好。 减税降费等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叠加,助力市场主体增强活力向前走。上半年,全市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2.6万户,同比增长12.6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货物进出口增长3.5%。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资金重点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半年新增制造业贷款创历史新高,超过之前4年增量之和,贷款总量和结构都有了很大优化。他表示,下一步首先要做好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同时继续推动企业债券的发行。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也研究了一些储备性政策,要看市场的情况,如果恢复得还有一些问题的话,会把储备性政策用出来,加快经济恢复。
8月12日晚,建龙微纳发布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82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78.02万元,同比增长2.51%,扣非净利润4198.15万元,同比增长13.32%。 其中公司上半年“家用、医疗保健制氧系列分子筛”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62.40%,实现营业收入约4818.40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26.47%,占同期公司制氧系列分子筛业务营业收入的46.45%。
8月12日晚间,国泰君安发布2020年半年报显示,国泰君安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8.12亿元,同比增长12.18%;实现净利润54.54亿元,同比增长8.64%。 具体来看,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加5.01亿元,增幅15.9%,得益于上半年证券市场交易量的增长;投资收益同比减少4.53亿元,降幅12%;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4.71亿元,增幅130.61%,系子公司大宗商品交易量增长。 据记者统计,目前,已有12家券商发布了半年报、业绩快报或者业绩预告,其中有11家净利润同比增长。具体来看,华林证券、国泰君安披露了半年报,8家券商披露了业绩快报,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光大证券、国元证券、东北证券、东吴证券、浙商证券2020年上半年业绩实现稳步增长,分别实现净利润为89.26亿元、45.78亿元、21.52亿元、6.18亿元、6.66亿元、10.31亿元、6.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47%、96.54%、33.74%、42.77%、12.98%、37.33%、36.61%。而中原证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3亿元,同比下降87.49%。另外,国海证券、第一创业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50%。
国泰君安披露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12亿元,同比增长12.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54亿元,同比增长8.64%。基本每股收益0.58元。
8月11日晚间,玲珑轮胎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44亿元,同比下滑0.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7亿元,同比增长23.64%。 上半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下游车市低迷双重影响,玲珑轮胎在生产端积极优化产能布局,在销售端持续发力新零售,推动业绩良好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控股股东玲珑集团上半年斥资1亿元增持公司股份外,北上资金今年二季度再度增持110万股,持股数达到3066万股。这是北上资金自2019年三季度跻身公司前十大股东以来,连续三个季度增持公司股份。此外,今年二季度,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一组合新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 战略升级 优化全球产能布局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今年3月份,玲珑轮胎将“5+3”战略全面升级为“6+6”战略,即中国和海外各规划建设六个生产基地。 玲珑轮胎相关人士表示,“通过生产基地的国际化优势布局,有利于增强公司接受订单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推动公司整体产业的统筹协调、科学调配和合理运转。” 在此背景下,4月15日,玲珑轮胎中国第五个生产基地、全球第七个生产基地——吉林玲珑1420万条轮胎智能生产项目在长春启动。公司将与中国一汽等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开展深入合作,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12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20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和20万条翻新轮胎,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前述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生产轮胎2850.54万条、销售轮胎2709.50万条,其中,半钢胎产量、海外工厂产量及公司利润居国内第一,轮胎外胎产量、子午胎产量、全钢胎产量均位居国内第二,生产经营总体表现好于预期。 同时,玲珑轮胎提出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到2030年达到国际一流轮胎企业水平。上半年,公司在乘用车、矿山及商用车、智能轮胎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突破。此外,上半年,公司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紧密合作,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公司专利保有量居国内轮胎企业前列。 打造新零售 提升品牌影响力 2020年是玲珑轮胎的新零售元年。通过与腾讯云、华制智能联合开发智慧营销平台,玲珑轮胎着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 上半年,公司在国内零售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5%,国内全钢胎零售销量同比增长约49%,国内半钢胎零售同比增长约28%。尤其是3月布局新零售以来增速明显,3-6月的累计增速超过51%。 在配套市场,公司不断提升乘用车配套规格档次,加大17寸以上主胎开发,上半年半钢17寸及以上发货占比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并逐步向中高端车型配套发展。根据中国轮胎商业网最新排名,玲珑轮胎在“2020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轮胎原配品牌排行”位居全球第六,在“中国轮胎原配排行”中拔得头筹。 玲珑轮胎还通过多元化宣传,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品牌营销上配合“新零售”战略,围绕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和转化率,实施精准投放,通过投放电视栏目广告及户外广告、与国际一流体育赛事、体育团队深入合作,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2020年全球轮胎企业34强”排名中,玲珑轮胎从17位跃升至14位;并跻身“2020年全球十大最具价值轮胎品牌”榜单第9位,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轮胎品牌。同时,在日前发布的202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玲珑轮胎以519.67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第11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