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宏观环境复杂,信托行业运行如何?记者获悉,日前,共有56家信托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披露了未经审计的2020年半年度财务报表。上半年行业进一步分化,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有23家信托公司净利润为负增长,但也有23家净利润增速在10%以上。 具体来看,平安信托以22.83亿元净利润居首,华能信托则以15.26亿元排名第二,五矿信托以14.64亿元排名第三。 头部信托公司盈利较为稳定,行业前20名的排名变化不大。但中后部信托公司相较于去年年底的排名波动较大,例如,北京信托下滑了12个名次,四川信托下滑15个名次,国联信托更下滑20个名次。 头部信托公司盈利稳定 2020年信托公司座次洗牌,上半年平安信托净利润为22.83亿元,重回榜首。早在2017年,平安信托净利润就曾居首,2018年,中信信托接棒坐上头把交椅,2019年中信信托继续以净利润35.93亿元霸榜。 平安信托重回榜首与其转型发展有关。去年下半年开始,平安信托开启主动转型升级,通过强化投资能力建设、大幅压降通道业务、主动控制房地产信托规模、发展服务信托业务等举措,构建从非标向标、从融资到投资、从规模优先到质量优先的增长模式。 经过近一年的转型发展,效果开始显现。平安信托上半年经营数据显示,股权类和资本市场类的主动管理业务浮动业绩报酬增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提升,其中投资类业务管理费收入提升75.3%。同时,平安信托上半年以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为代表的服务信托增幅明显,其中保险金信托设立单数同比增长470%。 另一家信托公司五矿信托上半年净利润不俗,并首次进入行业前三。五矿信托上半年净利润14.64亿元,同比增长33%。 “今年上半年启动经纶工程,作为公司最重要的管理创新举措;风控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加强差异化、精细化授信管理,出台业务指引或管理办法合计56个;财富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线上营销取得较大进展等,上半年零售募集资金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0%;金融科技加快推进,持续优化协同办公系统群、小微业务系统等资产管理系统群,不断增强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强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数据规范化管理。”五矿信托相关人士称。 记者发现,头部信托公司净利润排名变化不大,较为稳定,行业前20名几乎较去年年末无太大变动。 百瑞信托一则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信托公司净利润的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排名前四的信托公司净利润合计占比超过20%,且较2019年同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整体来看,信托公司净利润的集中度有提高的趋势。前20家、前30家信托公司市场占有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国联信托、四川信托等大幅掉队 同时,信托行业分化正在加剧,中后部的信托公司排名较为起伏。与去年年末相比,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在行业中排名下滑比较大的有国联信托、四川信托、北京信托、天津信托、中海信托等。 其中,国联信托排名下降幅度最大,其上半年净利润排名为第44名,较年初下降了20个名次。国联信托2019年净利润数据较为亮眼,为9.02亿元。而在此前的2015~2018年,国联信托净利润连续下滑,从4.07亿元下降至1.97亿元。 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的为四川信托,去年年底,四川信托净利润为5.2亿元,行业排名为第39名,而今年上半年其净利润为-2.1亿元,在56家信托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三。排在倒数第一的则是华融信托,上半年净利润为-8.3亿元,倒数第二位是华信信托,上半年净利润为-5.6亿元。 早在5月11日,市场消息称,四川信托即将被接管,资金池业务全部停止。对此,四川信托官网发布声明称此为不实信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一切正常,各项业务均有序开展。5月底,四川信托大量资金池业务开始逾期。随后,监管认定,有大量资金被四川信托股东挪用。 7月20日,四川信托股东宏达股份发布公告称,由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及新冠疫情影响,四川信托TOT项目无法及时偿还信托融资,加之4月底四川信托停止TOT项目发行,导致出现流动性问题。“对于部分到期不能按时分配的TOT信托产品,四川信托按照信托合同约定进行延期,将通过处置底层资产回收资金,并根据资金回收进度及时进行分配。此外,四川信托还将通过处置变现自有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增强其资本实力,补充流动性。”宏达股份公告称。 此外,天津信托排名较去年末下降9个名次,至第45名;北京信托排名第38名,下滑12个名次;中海信托排名也下滑10个名次至第40名。 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16% 信托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从收入贡献和牌照优势角度看,信托业务是信托公司的本源业务,报表中体现为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一般来说,信托业务收入是影响行业业绩的核心,固有业务是盈利补充。 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的差异较大。56家信托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为557.58亿元,平均值9.96亿元,中位数6.39亿元(部分信托公司为合并口径数据)。从区间分布来看,在10亿元以下的有37家,占比66.07%。有9家营业收入在20亿元以上。 上半年,信托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2019年同期整体增长15.65%,占比提高了3.93个百分点,但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2019年同期整体负增长,占比也有所下降。“由于投资收益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其在信托公司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各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能受到新金融工具准则相关规定变化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较2019年同期波动较大。”百瑞信托相关人士称。 上述人士称,信托公司应坚守本源,更加关注各类信托业务的拓展。未来一段时间将是信托公司重要的转型期,经营情况良好的信托公司将具有更好的转型基础,暂时面临较大经营困境的信托公司有一定的掉队风险。另外,在资金信托新规相关规定的影响下,信托公司业务的开展需要有相匹配的净资产规模。信托公司应更加注重提升资本实力,既为业务的开展提供保障,也将提升抵御风险的实力。信托公司一方面可通过利润留存等内部积累的方式提高净资产规模,另一方面可适时启动增资程序。
信托业上半年净利润“冰火两重天” 四川信托、华信信托、华融信托净利润为负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信托机构2020年上半年业绩次第出炉。 7月21日,记者从百瑞信托获悉,截至7月16日,共有56家信托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披露了未经审计的2020年半年度财务报。 从数据看,上半年信托机构净利润增速显著分化,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56家信托机构中,上半年净利润指标排名前五为平安信托、重庆信托、华能信托、五矿信托、光大信托,净利润分别为22.83亿元、12.29亿元、15.26亿元、14.64亿元、14.38亿元。 上半年业绩末尾五名分别为山西信托、华宸信托、四川信托、华信信托、华融信托。其中,四川信托、华信信托、华融信托净利润为负,分别为-2.08亿元、-5.55亿元、-8.27亿元。 数据 根据百瑞信托统计,2020年上半年,56家信托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73.03亿元,平均值4.88亿元,中位数3.47亿元(部分信托公司为合并口径数据),净利润平均值大于中位数。从净利润的区间分布来看,净利润在5亿元以下的信托公司有32家,占比57.14%。另外,有8家信托公司净利润在10亿以上,有3家信托公司净利润为负。 此外,2020年上半年,有两家信托公司的净利润相较2019年同期由负转正,其他信托公司的净利润增速显著分化,可谓“冰火两重天”。有23家信托公司净利润为负增长,但也有23家信托公司净利润的增速在10%以上。 从整体营业收入角度看,信托公司之间的差异也较大。2020年上半年,56家信托公司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57.58亿元,平均值9.96亿元,中位数6.39亿元(部分信托公司为合并口径数据)。从营业收入的区间分布来看,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下的信托公司有37家,占比66.07%。另外,有9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在20亿元以上。 百瑞信托分析认为,根据信托公司披露的2020年上半年财务数据,信托公司营业收入整体有所增长,但各公司间的差异较大。预计未来信托业务收入将在信托公司的营业收入中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信托公司应坚守本源,更加关注各类信托业务的拓展。从净利润来看,各家信托公司的增速分化显著,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未来一段时间将是信托公司重要的转型期,经营情况良好的信托公司将具有更好的转型基础,暂时面临较大经营困境的信托公司有一定的掉队风险。 针对信托业分化的现象,一位北京地区信托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信托业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业绩分化难以避免。对于信托机构而言,要持续加大主动管理能力、投研能力、财富管理能力等建设。而且,随着经济下行,信用风险加大,一定要加大风控能力的建设,避免掉队。 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百瑞信托称,在资金信托新规相关规定的影响下,信托公司业务的开展需要有相匹配的净资产规模。信托公司应更加注重提升资本实力,既为业务的开展提供保障,也将提升信托公司抵御风险的实力。信托公司一方面可通过利润留存等内部积累的方式提高净资产规模,另一方面可适时启动增资程序。
7月20日晚,保利地产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快报。 公告显示,保利地产预计上半年营收737.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归母净利润10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 保利地产是第一个公布半年业绩预告的TOP5房企。虽然实现了同比正向增长,但增速较上一年度同期相比,有明显下滑。 财报显示,保利地产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3.28%,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94%,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92%。由此可见,保利地产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创下三年来新低。 不仅如此,保利地产上半年仅实现签约金额2245.36亿元,同比下降11.12%。据搜狐财经统计,保利地产上半年签约销售额下降幅度在TOP5房企中位列倒数第一。 “降价”未能换得“增量” 今年疫情以来,“以价换量”成为不少房企的选择。例如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增幅最大的房企恒大和金茂,销售均价分别下降16%和14.33%。 然而这其中,保利地产却是个例外。 2020年前6月,保利地产共实现签约面积1492.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81%;实现签约金额2245.36亿元,同比下降11.12%。 根据前半年保利地产销售情况公告,保利地产上半年实现签约销售金额2245.36亿元,签约销售面积1492.24万平方米,由此计算,保利地产上半年销售均价为15046.9元。 而上年度数据显示,保利地产平均售价为15437.1元。 降价销售并未给保利地产带来销售额的提升,保利地产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下降11.12%的同时,销售均价也下滑了6.45%。 其中,疫情期间,线上销售成为各大房企的“救命稻草”,保利地产自主研发了“悦家云”小程序以促进线上售房。 此外,2月13日,保利“红人计划”在全国80多个城市推出房产直播,“红人计划”累计观看人次超千万。 不过从保利地产上半年下滑11.12%的销售额来看,线上销售或并没能真正救保利于疫情之中。 不仅销售额下滑,保利地产利润增幅也低于预期。 “中期业绩增速偏低,略低于我们的预期。”中金公司在保利地产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后发布研报表示。 中金公司认为,保利地产上半年业绩增速放缓,主要由于上半年竣工结算规模偏少,致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3.6%。 此外,保利地产上半年结算项目利润率下降,上半年营业利润率23.6%,较去年同期下降0.4 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率13.7%,较去年同期下降 0.3个百分点。 上半年逆势拿地661亿,能否“弯道超车”? 早在2017年,保利地产曾提出“重回前三”的目标,但这一心愿仍未达成。如今,在销售额下降、回款下滑的情况下,保利地产仍试图“弯道超车”。 财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保利地产新增土地储备面积4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0%;拿地金额347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迅猛。 第二季度中,根据保利地产每月结束发布的新增项目公告,其中4月拿地金额为57.33亿元;5月拿地金额为170.06亿元;6月拿地金额为86.99亿元。 仅6月29日一天,保利地产就花费百亿资金扩储,包括联合侨鑫在广州以33.49亿元底价竞得天河科韵路一宗宅地,以及在东莞以66.01亿元竞得虎门高铁站地块。 综上,保利地产上半年合计拿地金额高达661.38亿元。 克而瑞发布的房企新增土地货值排行榜显示,保利地产新增土储从2019上半年的1166.2亿元增至2020上半年的2060.3亿元;排名也从第十迅速攀升至第二。 和保利地产的积极动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头部房企在拿地态度上的小心谨慎。克而瑞数据指出,万科、金茂上半年投资金额同比降幅近6成。中指数据显示,前10房企拿地销售比仅有28.4%。 为何保利地产在销售业绩退步之时,仍要大举拿地?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与保利地产“重回前三”目标或不无关系。2020年是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提出“重回前三”的第三年,也是“重回前三”能否兑现的关键时刻。 受益于国企属性,保利地产现金流情况较为良好。截至2019年末,保利地产净负债率56.9%,较上年下降23.6个百分点,杠杆水平改善明显。 2019年末,保利地产有息负债2700.49亿元,货币资金1400亿元,现金短债比为2.1。2019年保利总融资成本为5.03%,2020年发行的四期中期票据票面利率约3%。 不过,在4月16日保利地产业绩发布会上,董事会秘书黄海对于今年能否达到行业前三并无清晰说明。 “保利地产一直定位为行业龙头,会力争优于行业平均增速。”黄海表示。
8家净利超10亿、3家亏损!56家信托公司交出上半年成绩单:谁在领跑,谁“拖后腿”? 每经记者 谢婧 今年上半年已过去,信托行业在疫情冲击、强监管加持下面临着多重压力。那么上半年各大信托公司的经营情况如何呢?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了一份56家信托公司的半年度业绩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信托公司业绩依旧稳健,有8家信托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其中,平安信托以22.83亿元的净利润强势领跑,排名第二的为重庆信托,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29亿元;华能信托以15.26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三。 “几家欢喜几家愁”,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56家信托公司的业绩数据中,共有9家信托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不足1亿元(含3家净利润为负的信托公司)。 平安信托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2.83亿元 从业绩上来看,平安信托以22.83亿元的净利润强势领跑,排名第二的为重庆信托,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29亿元;华能信托以15.26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信托增速迅猛,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5.91%。其中,手续费及佣金为8.21亿元,业务管理费达到5.85亿元。 资料显示,重庆信托前身是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于1984年10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2015年9月,经监管部门批准完成股份制改造,变更名称为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启信宝资料显示,重庆信托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同方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淮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6.99%、26.04%、4.1% 此外,五矿信托上半年净利润为14.64亿元,光大兴陇信托上半年净利润为14.38亿元,二者分别位列第四、第五位。此外,另有三家信托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分别为:华润信托、中信信托、建信信托。其中,华润信托实现净利润13.3亿元,中信信托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建信信托实现净利润为10.42亿元。 从营业收入来看,重庆信托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4.5亿元,位居56家信托公司之首。紧跟其后的为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其中,中信信托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31亿元,手续费及佣金为24.72亿元,实现业务管理费11.75亿元;平安信托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05亿元,手续费及佣金为20.99亿元,业务管理费达到4.82亿元。 从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信托公司业绩依旧稳健,已有8家信托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认为,多家信托公司能够实现较为稳健的业绩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跟这些信托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加大主动转型升级有关;二是跟固有业务在股权投资及利息收入取得较好业绩亦有关联。 3家信托公司上半年亏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56家信托公司的业绩数据中,也有3家公司净利润为负。其中,四川信托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08亿元,华信信托为-5.55亿元,华融信托为-8.27亿元。 从56家信托公司来看,除了上述3家净利润为负的信托公司,还6家上半年净利润虽然为正但却不足1亿元,具体为:东莞信托(8055.51万元)、新时代信托(5665.55万元)、中江(雪松)信托(2128.49万元)、长城新盛信托(1609.66万元)、山西信托(753.35万元)、华宸信托(2.3万元)。 2020年1季度,信托行业资产回落放缓,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提升,占比进一步增加,提质增效特征明显。但与此同时,信托业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帅国让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年来,信托公司受到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监管政策的多重影响,信托资产规模持续下滑,业务机构不断优化,信托公司转型成效不一,业绩分化愈加显著,可以说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受上半年疫情及强监管影响,预计未来不少信托公司在信托业务方面面临较大挑战,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回暖,信托公司固有业务方面有望迎来机遇。 中国信托业协会也曾在报告中指出,投资信托、服务信托和财富管理是信托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信托业协提出:第一,信托公司要努力提高自身在资本市场和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投研能力,丰富产品形式,以客户为中心,搭建从现金管理、债券投资、FOF\MOM、权益投资、私人股权投资等立体化产品线。第二,信托公司要加速回归本源,在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员工持股信托、遗嘱信托、企业年金信托等方面充分发挥出信托制度的魅力,大力开展服务类信托业务。第三,信托公司应从客户角度出发,在产品体系、渠道体系和客户经理体系三个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信托半年报:平安接棒中信重回榜首,国联信托掉了20名 上半年宏观环境复杂,信托行业运行如何?第一财经记者获悉,日前,共有56家信托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披露了未经审计的2020年半年度财务报表。上半年行业进一步分化,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有23家信托公司净利润为负增长,但也有23家净利润增速在10%以上。 具体来看,平安信托以22.83亿元净利润居首,华能信托则以15.26亿元排名第二,五矿信托以14.64亿元排名第三。 头部信托公司盈利较为稳定,行业前20名的排名变化不大。但中后部信托公司相较于去年年底的排名波动较大,例如,北京信托下滑了12个名次,四川信托下滑15个名次,国联信托更下滑20个名次。 头部信托公司盈利稳定 2020年信托公司座次洗牌,上半年平安信托净利润为22.83亿元,重回榜首。早在2017年,平安信托净利润就曾居首,2018年,中信信托接棒坐上头把交椅,2019年中信信托继续以净利润35.93亿元霸榜。 平安信托重回榜首与其转型发展有关。去年下半年开始,平安信托开启主动转型升级,通过强化投资能力建设、大幅压降通道业务、主动控制房地产信托规模、发展服务信托业务等举措,构建从非标向标、从融资到投资、从规模优先到质量优先的增长模式。 经过近一年的转型发展,效果开始显现。平安信托上半年经营数据显示,股权类和资本市场类的主动管理业务浮动业绩报酬增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提升,其中投资类业务管理费收入提升75.3%。同时,平安信托上半年以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为代表的服务信托增幅明显,其中保险金信托设立单数同比增长470%。 另一家信托公司五矿信托上半年净利润不俗,并首次进入行业前三。五矿信托上半年净利润14.64亿元,同比增长33%。 “今年上半年启动经纶工程,作为公司最重要的管理创新举措;风控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加强差异化、精细化授信管理,出台业务指引或管理办法合计56个;财富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线上营销取得较大进展等,上半年零售募集资金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0%;金融科技加快推进,持续优化协同办公系统群、小微业务系统等资产管理系统群,不断增强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强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数据规范化管理。”五矿信托相关人士称。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头部信托公司净利润排名变化不大,较为稳定,行业前20名几乎较去年年末无太大变动。 百瑞信托一则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信托公司净利润的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排名前四的信托公司净利润合计占比超过20%,且较2019年同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整体来看,信托公司净利润的集中度有提高的趋势。前20家、前30家信托公司市场占有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国联信托、四川信托等大幅掉队 同时,信托行业分化正在加剧,中后部的信托公司排名较为起伏。与去年年末相比,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在行业中排名下滑比较大的有国联信托、四川信托、北京信托、天津信托、中海信托等。 其中,国联信托排名下降最甚,其上半年净利润排名为第44名,较年初下降了20个名次。国联信托2019年净利润数据较为亮眼,为9.02亿元。而在此前的2015~2018年,国联信托净利润连续下滑,从4.07亿元下降至1.97亿元。 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的为四川信托,去年年底,四川信托净利润为5.2亿元,行业排名为第39名,而今年上半年其净利润为-2.1亿元,在56家信托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三。排在倒数第一的则是华融信托,上半年净利润为-8.3亿元,倒数第二位是华信信托,上半年净利润为-5.6亿元。 早在5月11日,市场消息称,四川信托即将被接管,资金池业务全部停止。对此,四川信托官网发布声明称此为不实信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一切正常,各项业务均有序开展。5月底,四川信托大量资金池业务开始逾期。随后,监管认定,有大量资金被四川信托股东挪用。 7月20日,四川信托股东宏达股份发布公告称,由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及新冠疫情影响,四川信托TOT项目无法及时偿还信托融资,加之4月底四川信托停止TOT项目发行,导致出现流动性问题。“对于部分到期不能按时分配的TOT信托产品,四川信托按照信托合同约定进行延期,将通过处置底层资产回收资金,并根据资金回收进度及时进行分配。此外,四川信托还将通过处置变现自有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增强其资本实力,补充流动性。”宏达股份公告称。 此外,天津信托排名较去年末下降9个名次,至第45名;北京信托排名第38名,下滑12个名次;中海信托排名也下滑10个名次至第40名。 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16% 信托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从收入贡献和牌照优势角度看,信托业务是信托公司的本源业务,报表中体现为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一般来说,信托业务收入是影响行业业绩的核心,固有业务是盈利补充。 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的差异较大。56家信托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为557.58亿元,平均值9.96亿元,中位数6.39亿元(部分信托公司为合并口径数据)。从区间分布来看,在10亿元以下的有37家,占比66.07%。有9家营业收入在20亿元以上。 上半年,信托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2019年同期整体增长15.65%,占比提高了3.93个百分点,但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2019年同期整体负增长,占比也有所下降。“由于投资收益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其在信托公司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各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能受到新金融工具准则相关规定变化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较2019年同期波动较大。”百瑞信托相关人士称。 上述人士称,信托公司应坚守本源,更加关注各类信托业务的拓展。未来一段时间将是信托公司重要的转型期,经营情况良好的信托公司将具有更好的转型基础,暂时面临较大经营困境的信托公司有一定的掉队风险。另外,在资金信托新规相关规定的影响下,信托公司业务的开展需要有相匹配的净资产规模。信托公司应更加注重提升资本实力,既为业务的开展提供保障,也将提升抵御风险的实力。信托公司一方面可通过利润留存等内部积累的方式提高净资产规模,另一方面可适时启动增资程序。
上半年全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实现“双过半” 记者7月18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获悉,上半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1525.2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2.05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预算的51.8%;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83.68亿元,同比增长3.9%,完成预算的55.4%,收支预算执行进度顺利完成“双过半”目标。 组织收入方面,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经济加快复苏带动上半年全区组织财政收入降幅收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从5月开始扭负为正。支出方面,上半年支出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支出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民生支出2486.81亿元,占全区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牢牢守住了“三保”底线。与此同时,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下降8.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凸显政府带头过紧日子。 抗疫复产“快出招、力度大”。根据疫情防控的阶段性变化,迅速、精准实施一系列更加积极有为的积极财政政策,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36.88亿元,累计救治2124人次,支持962人抗疫。上半年,医疗保障管理事务支出增长9.8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支出增长320倍,牢牢筑起疫情防控屏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贷款贴息支出9.4亿元,为上万家企业撬动贷款约340亿元。 “六保”任务“强保障、重落实”。优先保居民就业,全区就业补助支出同比增长27%,其中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增长1.8倍。 保基本民生,自治区本级累计筹措下达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资金682.71亿元,资金筹措进度达到103.8%(不含市县筹措)。保市场主体,加大援企帮扶力度,截至6月底,累计减免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约108亿元;实行阶段性免收车辆通行费政策,累计减轻社会出行负担约51.36亿元;累计减免受疫情影响企业租金3亿元以上,惠及企业超1万家;1-5月,累计新增减税降费(主要指行政事业性收费)84.66亿元,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对冲经营困难。 保粮食能源安全,下达农业生产发展资金47.69亿元,重点保障菜篮子的生产供应,下达中央稻谷补贴资金7.08亿元,稳定和保障粮食市场供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统筹资金1亿元,支持开展为期4个月的汽车促销活动,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复苏。保基层运转,坚持财力下沉,确保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达民生领域,做好“过路财神”,不做“甩手掌柜”,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据海南省商务厅最新发布的数据,上半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3.19亿美元,同比大增98.69%,接近翻倍。同期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721.8亿元,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5个百分点,走势明显回稳,好于预期。 在海南自贸港加快建设的背景下,大批外资企业趁势而入,抢滩布局。上半年共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3家新设外资企业落户海南,包括英国力拓集团、泰国正大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瑞穗银行有限公司、三菱商事有限公司等知名外企近期也公开表示,有意在多领域与海南深化合作。 海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海南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外商投资的不利影响,出台帮扶政策,推出务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稳定了外商投资的预期,提振了外商投资信心。 不仅是海南吸引外资呈现良好局面,全国吸引外资形势也逐步回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472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5个百分点、较1至5月收窄2.5个百分点。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表示:“上半年我国吸收外资情况总体好于预期,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稳定趋好。”实际上,二季度我国实现吸收外资同比正增长8.4%,较一季度的下降10.8%回升明显。从重大外资项目看,目前多个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袁达介绍称,惠州中海壳牌石化三期项目举行了“云签约”;巴斯夫新型一体化基地项目首批装置在广东湛江打桩开建,项目正式进入土建阶段;上海特斯拉电动汽车项目一期已经顺利达产,二期也在有序推进。 在主要投资来源地中,上半年我国香港地区、新加坡、美国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2%、7.8%和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9%;东盟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5.9%。 “外资流入的逆势增长体现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也反映了外资对中国营商环境及未来市场机遇的认可及信心。”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教授李春顶对记者表示。 中国欧盟商会6月10日发布报告显示,65%的企业将中国作为最重要或前三大投资目的地,48%的企业对在华收入增长持乐观态度,均较上年上升3个百分点。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对记者表示: “目前境外疫情形势仍然紧张,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人员往来仍然不畅,不排除下半年月度数据可能存在波动,但从现有外资项目的落地和开工情况看,我国全年外资流入量预期能够保持稳定。” “在人员往来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重大外资项目外方人员来华包机机制,已有23个项目5000多名外方管理和技术人员通过该机制包机入境。”袁达表示,将继续做好便利人员往来的工作,为企业实施项目提供便利。 据悉,近期发展改革委推出了第四批重大外资项目,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袁达称,下一步我国将继续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稳外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