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央行公告称,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将开展2020年第十二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本期操作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固定费率数量招标,费率为0.10%,首期结算日为2020年12月24日,到期日为2021年3月24日(遇节假日顺延)。 本期CBS操作换出的央行票据名称为“2020年第十二期央行票据(互换)”,债券代码2001012S,总面额为50亿元,期限3个月,票面利率2.35%,起息日为2020年12月24日,到期日为2021年3月24日(遇节假日顺延)。(常佩琦)
【新闻】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点评】 2021年2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与上期持平,自2020年5月以来连续10个月保持不变。本次LPR保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一方面,体现了利率水平与宏观经济恢复水平相匹配。我国经济在疫情冲击后稳步恢复,LPR水平保持稳定,与经济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另一方面,体现了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对实体经济复苏提供必要的支持。近期,央行通过更加精准的操作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加强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引导。OMO、MLF利率未变预示着本月LPR大概率保持不变。 近期,央行引导市场关注政策利率而不是公开市场操作数量,起到了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判断短期利率走势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主要是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是否变化,而不应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央行等量续做当日到期的2000亿元MLF,缩量续做200亿元逆回购对冲当日到期的2800亿元逆回购,回收流动性2600亿元。而此前公开市场操作中,也出现了50亿元、20亿元的小量操作,中标利率均保持不变,体现了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更加注重对利率的引导,政策信号意义明显。 从效果上看,市场利率逐渐向政策利率回归,并围绕政策利率波动。DR007从年初的低于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20%),逐渐回归到2.2%的水平之上,近期在2.2%上下波动更加明显。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从低于1年期MLF利率(2.95%),回升到2.95%之上,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利率的中枢地位。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央行将更加注重对价格的引导,预计会通过更加精准的操作,调节市场所需的流动性。短期内,资金面或将延续紧平衡状态,政策利率调整的概率不大,LPR也将大概率维持稳定,与经济平稳发展所需保持一致。 (作者: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研究员冯柏)
文丨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四季度以来,市场对资金面以及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的可能性表现出持续的关注和担忧,利率高位震荡。随着近期短端流动性的明显缓和,长端利率才开始有所松动。我们认为,在流动性层面最重要的政策信号莫过于“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运行”,这句话被央行屡次提及,近期的操作亦是较好地贯彻了这一思路。 短端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带动市场情绪转暖。12月以来,随着央行相对宽松的操作,尤其是在上月月底和本月月中比较超预期的两次MLF操作之后,资金面明显感受到了暖意,资金利率中枢显著下移。在央行操作营造的宽松流动性环境下,收益率曲线的短端开始下探。随着最近两个交易日,市场进一步确认政策层面的宽松态度,长端国债利率也开始快速下行,两个交易日由3.3%附近下降到3.23%附近,短期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牛陡特征。 市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央行屡次提及的“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运行”的信号。这个信号在央行的重要报告或会议中屡次出现: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多处提到要保持流动性供需均衡,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运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在央行党委召开的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会议上,同样指出“持续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中枢运行”。 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如何对应?DR007、R007对应7天逆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对应1年期MLF利率。资金利率DR007与R007对应的政策利率为7天逆回购利率,这一点是相对明确的。而中长端的市场利率,包括同业存单利率和国债利率,则由1年期MLF利率引导,这一点在今年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有明确提及。 近期央行通过中长期流动性投放(MLF操作)来调节市场利率。近期两次央行的MLF操作,其目的还是在于纠正市场偏向悲观的预期,引导市场利率来到央行合意的水平。市场利率目前已经出现了较为积极的反应,股份行同业存单利率已然出现见顶回落趋势,下行到1年期MLF利率附近,说明央行的操作产生了效果。 流动性分层依然存在。尽管股份行的同业存单利率已经开始向政策利率靠拢,但城农商行的边际负债成本并没有显著下降,波动性反而有所增加,导致城农商行与股份行同业存单之间的利差出现了走阔的趋势,这说明流动性的传导在股份行和城商行之间还是遇到了一些梗阻,意味着城商行负债端的压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缓解。 春节前资金面大概率维持宽松,债市仍有机会。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风险,货币政策应该着眼长远,而非主动增加波动性。近期的MLF操作预示着货币政策未来将更加灵活,银行负债端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另一方面,年底到春节货币条件往往要宽松一些,考虑到市场上部分投资者对资金面的担忧可能并未完全消散,我们认为短期内利率债在当前的点位仍然有一定的机会。 正文 短端有所宽松,债市情绪回暖 短端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带动市场情绪转暖。12月以来,随着央行相对宽松的操作,尤其是在上月月底和本月月中比较超预期的两次MLF操作之后,资金面明显感受到了暖意,R007一改过去几个月以来的高波动趋势,下降到2.1%-2.4%之间相对稳定的水平,DR007中枢也出现了显著的下移,已经明显低于2.2%的政策利率水平,大致运行在1.8%-2.1%的区间。随着资金面的转暖,债市情绪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缓和。 短端利率下行沿着收益率曲线向上传导,长端利率开始松动。观察12月以来的收益率曲线变化,可以发现:在央行操作营造的宽松流动性环境下,收益率曲线的短端开始下探,但由于市场对明年货币政策退出的担忧犹在,长端利率却显得颇为纠结。这种情况下,短端的1年期国债利率在低资金利率的拉动过程中逐渐下移,从月初的2.85%下行约12BPS至上周五的2.73%,导致10Y-1Y的期限利差持续走阔约13BPS。直到最近两个交易日,市场进一步确认政策层面的宽松态度,长端国债利率才开始快速下行,两个交易日由3.3%附近下降到3.23%附近,短期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牛陡特征。国债期货在最近两个交易日同样表现不俗,周一上涨0.18%,周二更是大涨0.37%。 市场前期对于资金面过于悲观了,最近几个交易日债市的表现是对过去预期的修正。我们在《债市启明系列20201214—市场在担心什么?》中提到,过去一段时间长端利率表现都相对弱势的背后是市场对货币收紧的担忧,但资金面并没有实质性收紧。在年底政策信号将密集释放的阶段,市场前期的表现更多隐含了对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预期。当时我们就提出:“从政策取向角度看,经济持续修复、通胀回升的趋势仍将延续,但并不会触及货币政策收紧。其次,货币政策需要提前为明年上半年可能出现的不良率走高、信用违约风险暴露等做好准备。最后,在全球政策未来将逐步退出的背景下,跨周期调节思路下,货币政策应该着眼长远,而非主动增加波动性”。事实上,从一系列的政策信号看,市场前期对于资金面还是太过悲观了,而最近几个交易日债市的表现是对过去预期的修正。 市场忽略了哪个重要信号? 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 我们认为,市场在流动性层面忽略的最重要的信号就是央行自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来屡次提及的“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运行”。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多处提到要保持流动性供需均衡,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运行。比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合理把握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和节奏,保持短、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和需求均衡,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进一步完善政策利率体系,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利率的波动性进一步下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在央行党委召开的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会议上,同样指出“要持续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中枢运行”。 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如何对应?DR007、R007对应7天逆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对应1年期MLF利率。资金利率DR007与R007对应的政策利率为7天逆回购利率,这一点是相对明确的。而中长端的市场利率,包括同业存单利率和国债利率,则由1年期MLF利率引导。央行在2020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写到:“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作为中期政策利率,是中期市场利率运行的中枢,国债收益率曲线、同业存单等市场利率围绕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波动。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反映了银行平均边际中期资金成本,其下降是银行平均边际中期资金成本降低的体现,有助于通过LPR下降推动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央行超额续作MLF及其效果 从后视镜来看,近期央行的MLF操作,其目的还是在于纠正市场偏向悲观的预期,引导市场利率来到央行合意的水平。11月30日央行打破惯例新作MLF并同时开展逆回购操作,当天投放2000亿元1年期MLF和1500亿元7天逆回购,实现流动性净投放2800亿元,以此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12月15日,央行开展了9500亿元MLF操作(含对12月7日和16日两次共计6000亿元MLF到期的续做),当天投放9500亿元1年期MLF和100亿元7天逆回购,实现流动性净投放9000亿元。今年8月以来,MLF操作始终保持超额续作,超额续作规模维持在3000-4000亿元之间。 市场利率已经出现了较为积极的反应。央行的宽松操作,最先反映在资金面的市场利率当中,随后沿着收益率曲线不断上移,之所以能够顺畅传导,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央行本轮宽松操作着重对银行的中长期流动性进行补充,缓解了银行负债端缺乏中长期流动性的窘境。这一方面增强了银行资产端的配置力量,不论是信贷投放,还是配置资产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市场上其他投资者也会形成情绪上的提振。令债市投资者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纠结的同业存单利率,已经出现了掉头向下的趋势,1年期股份行的同业存单利率已经下行到1年期MLF利率,也就是它对应的政策利率附近,说明央行的操作在很大产生上起到了效果。 但流动性分层依然存在。由于流动性在银行间的传导存在层次性,因此一定程度的流动性分层是合理的。但是,从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上来看,尽管股份行的同业存单利率已经开始向政策利率靠拢,但城农商行的边际负债成本并没有显著下降,波动性反而有所增加,导致城农商行与股份行同业存单之间的利差出现了走阔的趋势,这说明流动性的传导在股份行和城商行之间还是遇到了一些梗阻,意味着城商行负债端的压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缓解。因此,从流动性分层的角度看,货币政策目的也并没有完全达到,仍然有必要继续保持流动性相对充裕,来降低货币政策传导链条下游的压力。 未来资金面怎么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风险,货币政策定调较为温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先强调了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因此,货币政策的表述延续了稳健的取向,“不急转弯”,要为经济恢复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条件,增加精准性和灵活性。央行近期的货币政策操作也非常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较为温和表述。联系前期信用违约事件对流动性的冲击、金稳委对债券市场平稳运行的要求,以及上周交易所回购市场的异常交易,货币政策维护流动性平稳的意图有所加强。事实上,尽管近期经济基本面表现较为火热,但也暗流涌动,在跨周期调节思路下,货币政策应该着眼长远,而非主动增加波动性。 MLF操作将更加灵活,银行负债端压力或将进一步缓解。央行近期超预期的MLF操作,一方面是为了呵护月底和月初的流动性环境、平抑DR007的波动,另一方面是缓解银行负债荒、引导同业存单利率向MLF操作利率回归。我们认为MLF的操作具有信号意义,后续MLF的不定期操作将更为常见,银行负债压力和同业存单利率上行压力也将在央行主动干预和财政支出加快的背景下有所缓解,对于资金面相对有利。 年底到春节,货币条件往往要宽松一些,利率债短期内仍有一定机会。历年的年底到春节期间,考虑到机构跨年资金安排以及居民、企业春节的现金需求等因素,央行往往会将市场流动性维持在比较宽松的状态,再加上上面提到的一些结构性的矛盾,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资金面大概率会维持宽松。考虑到市场上部分投资者对资金面的担忧可能并未完全消散,我们认为短期内利率债在当前的点位仍然有一定的机会。 市场回顾 利率债 资金面市场回顾 2020年12月22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涨跌互现,隔夜、7天和1个月分别变动了-46.53bps、-4.22bps、8.02bps至0.97%、1.89%和3.16%。国债到期收益率全面下行,1年、3年、5年、10年分别变动-2.24bps、-2.74bps、-3.82bps、-3.74bps至2.67%、2.90%、3.04%、3.23%。上证综指下跌01.86%至3356.78,深证成指下跌1.79%至13882.30,创业板指下跌2.45%至2811.75。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12月22日当日开展1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同时开展12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有1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投放1200亿元。 流动性动态监测 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20年12月对比2016年12月M0累计增加13289.74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7788.46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19412.53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可转债 可转债市场回顾 12月22日转债市场,中证转债指数收于364.10点,日下跌0.59%,等权可转债指数收于1,476.30点,日下跌2.04%,可转债预案指数收于1,194.93点,日下跌2.16%;平均平价为107.39元,日下跌1.91%,平均转债价格为131.79元,日上涨0.15%。323支上市交易可转债(辉丰转债除外),除隆利转债、核建转债和长证转债横盘外,71支上涨,249支下跌。其中盛路转债(43.00%)、福20转债(36.87%)和横河转债(19.85%)领涨,金能转债(-6.99%)、嘉泽转债(-6.42%)和永兴转债(-5.79%)领跌。320支可转债正股(*ST辉丰(行情002496,诊股)除外),除塞力医疗(行情603716,诊股)和星帅尔(行情002860,诊股)横盘外,44支上涨,274支下跌。其中蔚蓝锂芯(行情002245,诊股)(10.05%)、道恩股份(行情002838,诊股)(10.00%)和搜于特(行情002503,诊股)(10.00%)领涨,小康股份(行情601127,诊股)(-4.82%)、雷迪克(行情300652,诊股)(-4.09%)和天汽模(行情002510,诊股)(-3.13%)领跌。 可转债市场周观点 上周顺周期板块重新起舞,市场再次回到前期的主线道路上,结构性分化也愈演愈烈。转债市场也表现出类似的倾向。 当前转债市场的胜负手依旧来源于正股方向上的选择,我们再次重申短期扰动难以避免,但是扰动并不改变趋势,市场的主线非常清晰,仍可积极参与。考虑到不同组合的目标收益与波动以及换手程度的差异,我们在上周周报中阐明了不同策略下的择券方向,预计在极致分化的市场背景下会持续给予中长期稳健型投资者的布局机会。 从相对收益的角度看,顺周期是重点参与的方向,我们预计后续顺周期内部也会出现分化,建议转债投资者随波动做一定结构调整,重点关注有色、能化、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等方向,特别是有量价齐升逻辑的个券,同时在制造业与消费板块龙头中做一定的增强。 从绝对收益策略的角度看,则有着不一样的选择,年底坐实收益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从布局的角度出发,市场的波动带来的切实变化是已经有着越来越多的标的价格回落,其中不乏正股优质或是正股高弹性的标的,这一方向可以成为当前中长期布局的选择,从指标看这类标的价格更优但是溢价率普遍不低,标的上和相对收益策略的选择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可以重点关注科技、消费、银行等方向。 高弹性组合建议重点关注赣锋转债、巨星转债、上机转债、雅化转债、火炬转债、隆20转债、欧派转债、聚飞转债、永兴转债、恩捷转债。 稳健弹性组合建议关注安20转债、紫金转债、光大转债、盛屯转债、金能转债、洪城转债、太阳转债、鹏辉转债、贝斯转债、中矿转债。 风险因素 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增速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期波动。
分析人士表示,操作放量、品种增加、期限拉长,三大变化释放央行加大跨年流动性投放的清晰信号。岁末年初,流动性有央行和财政资金投放“双保险”托底,“两节”前后流动性总体无忧。 12月21日,央行逆回购操作大举放量,且14天期逆回购现身。股债市场同步上涨。 分析人士表示,操作放量、品种增加、期限拉长,三大变化释放央行加大跨年流动性投放的清晰信号。岁末年初,流动性有央行和财政资金投放“双保险”托底,“两节”前后流动性总体无忧。 逆回购挑担 年底降准无望 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央行21日开展1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包括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与前次持平;此外还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35%,与前次持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公开市场操作出现新变化。操作放量、品种增加、期限拉长,这三大变化释放出央行加大跨年流动性投放力度的清晰信号。自12月9日以来,央行单日逆回购交易量均维持在200亿元及以内的“地量”,突然增加的操作量直观刻画了央行资金投放力度的加大。同时,时隔近3个月,14天期逆回购操作再现身,其中的政策含义不言而喻。以2020年为例,此前央行只在1月中下旬(春节前)、2月上旬、6月下旬(半年末前)、8月下旬及9月中下旬(三季度末前)开展过14天期逆回购,尤以春节前、季末前频率最高,凸显投放跨季跨节资金基本定位。此外,在此次逆回购操作组合中,14天期逆回购操作占大头。上述情况表明,央行正加大流动性尤其是跨年流动性投放。 实际上,跨年流动性投放大幕从本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落地时就已开启。15日,央行开展9500亿元1年期MLF操作,较全月到期MLF多3500亿元。据机构分析,这次创纪录的MLF操作,除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压力外,亦带有稳定年末流动性的考虑。 “相比MLF,重启14天期逆回购的动机更‘纯粹’。”有债券交易员认为,继央行开展大额MLF操作后,本周公开市场操作开始放量,表明央行跨年流动性投放大戏将迎来高潮,当然,这也意味着年底不再可能采取降准等举措。 “两节”前后流动性充裕 从2020年底到2021年春节前后的这段时间,往往是资金面易出现波动和紧张的时段。今后两个月,“两节”因素将给流动性造成一定扰动。不过,据市场机构分析,后续流动性不太可能大幅偏离紧平衡的轨道。 年底流动性供给有央行和财政资金投放的“双保险”托底。谈及年底流动性供求面临的挑战,天风证券(行情601162,诊股)孙彬彬团队认为主要有两点:政府债净融资额超往年,银行负债端存压力。 Wind数据显示,12月以来国债和地方债发行总额已超8000亿元;本月有1.97万亿元同业存单到期,目前发行1.51万亿元,尚不及到期规模。从资金供给方看,天量MLF操作有备而来,加之逆回购交易放量,央行维稳年末流动性态度明确。年底还是传统财政资金集中投放时点。过去两年,12月财政存款均下降1万亿元以上。考虑到财政支出多集中于月底几日,在财政资金到位前,央行开展流动性投放可起到衔接作用。在央行支持与财政投放保障下,跨年资金面不会出现大波动。 在新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地方看到机会,纷纷出台政策予以支持。 4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打造四个“100+”,即集聚100+创新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除指出无人工厂、远程办公、在线金融服务、新型移动出行等发展重点外,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还要求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新型人才从业评价等。 9月,北京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强调,将北京市建设成为国际数字化大都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到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55%;突破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和政策瓶颈,建立数字贸易试验区等。11月,广东也就《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开始征求意见,提出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明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除了地方层面,中央各部门对新经济发展也有部署。比如,国务院此前发布《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政策举措支持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日前也召开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加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精准施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促进新经济守正创新 一方面,新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源(行情600405,诊股)泉,应着力培育,助力新经济发展壮大,释放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新经济发展仍面临挑战,比如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对监管的包容审慎要求越来越高;新经济对数据的应用涉及方方面面,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问题逐步凸显;新经济既可能让数据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加剧行业垄断…… 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要关注被数字鸿沟阻隔的群体,也要应对好由于新经济加剧市场竞争引发的贫富分化问题。比如,新的商业模式可能对相关传统行业造成冲击,带来线上线下模式收入分化。新经济也可能存在“赢者通吃”问题,加大收入差距。政府应扮演好制度建设者和社会兜底者的角色,让大多数人享受到经济繁荣的成果。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建议,监管和规制需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同配合,对新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围绕互联网平台形成的生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行为及时跟进、认定并进行相应干预。 另外,新经济当中的隐私保护问题也值得关注。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认为,监管部门要对数据链条进行梳理、科学分类,明确数据权属,从而对企业利用数据的行为进行监管。还要把数据运用、数据收集和完全以加工整理数据为基础的公司分开,启用专门数据监管机构发放牌照,使数据收集、运用、加工、整理、销售、服务成为专门业态,从现有大公司里分离出来。
无人值守计量磅房、无人值守铁路道口、无人自动焊挂牌……近日记者获悉,方大特钢又新增无人化智能行车。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智能化已成为众多制造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释放生产力、淘汰落后工艺的有力方式之一。方大特钢巧借“两化融合”机遇,将目光瞄准多项人工操作设备,通过对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使老旧工艺得以淘汰、人力资源更加优化。 围绕需求制定技改方向 在方大特钢3号高炉水渣池作业现场,一台行车从氤氲的水蒸气中呈现出它修长的身姿,精准地停在水渣坑的一角,将池中的水渣用抓斗转运至旁边的水渣料场,行云流水般的精准操作让前来观摩的众多行车“老司机”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这台行车驾驶室里空无一人。 “这是我们最新改造的无人化智能行车,采用电脑程序自动控制,通过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与定位,实现行车无人化操作,在提高工作效率、淘汰落后岗位、优化人力成本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该公司电气技术工程师肖缘剑在现场介绍道。 作为钢铁企业诸多工序之一的高炉水渣转运现场,由于受生产高温影响,水渣池现场水蒸汽范围较大,行车在进行水渣抓取作业时,行车工往往无法凭肉眼对水渣池内渣坑进行精准定位,提升与开闭抓斗仅能通过记忆与习惯进行盲抓,存在漏抓以及设备碰撞的现象,且因不同的行车工操作习惯不同,作业精准度与设备使用寿命无法得到保证。 “有什么方法可以既突破水蒸气造成的视野受限,又能统一每次的抓取速度与精度?”经过众多电气技术人员的讨论,最终,将行车人工操作改为程序自动操作的技改方案提上了议程。 在经过电气工程师们的一番努力下,采用变频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称重系统以及远程控制系统改造的无人行车很快便投入了试运行,人员仅需坐在房间里对电脑程序进行例行监控,程序便能自动控制行车完成诸多原本需要人员操作的复杂动作,极大改善了行车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原先这个岗位的行车工必须在水蒸气环境下驾驶行车,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但现在仅需坐在办公室,便可远程完成水渣的装车工作,还能兼顾现场车辆的管理,工作环境可以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公司运行事业部一名工作人员夸赞道。 科技创新优化人力资源 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曾指出,信息化、自动化的提高绝不是减人,更不是减工资,而是堵塞“跑冒滴漏”,提高质量和效率。围绕这一工作要求,方大特钢近年来陆续上马多项无人操作设备,没有一名员工因为岗位变动而被精简。 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远程计量、无人值守铁路道口、轧钢高线AI自动识别钩号等现场无人操作设备,轧钢系统螺纹钢无人自动焊挂牌项目也将于2021年1月上线。 据了解,该公司螺纹钢炉号挂牌工作一直由人工操作完成,当自动焊挂牌项目上线后,每个生产班组可优化1人到其它缺员岗位,仅棒材、优特钢两条生产线便可优化8人。 “目前,我们正积极做好焊挂牌岗位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工作,一旦自动焊挂牌设备正常运作,原岗位的人员便可有序转移到精整操作、发货等缺员岗位上工作。”该公司轧钢厂综合管理部部长汪霞群说。 此外,该公司铁路道口也早已由人工值守转为远程集中控制。在人工值守时,厂区内13个道口需要36名人员轮班负责看守。通过无人化技术改进,所有道口每班仅需2人通过电脑操作即可完成。优化出来的其余人员则填补其他缺员岗位工作。该公司通过设备无人化操作升级,在解决各工序部分岗位缺员,以及节约人力成本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打算对铁前系统原料场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堆取料机的无人化操作,那时候,我们既能进一步提升平铺料的混匀质量,也能根据生产需求按需配置好岗位人员。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不断加大对先进科技的学习与研发力度,还要更加广泛地开展员工‘一专多能’技能培训,为日后进一步提高无人化智能制造水平、优化人力资源打好基础。”谈及未来,该公司一名技改项目管理人员说道。
中国经济编者按:央行昨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9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12月7日和12月16日两次MLF到期的续做)。同时,央行还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双管齐下”以充分满足金融机构需求。 据悉,此次MLF续做超出市场预期,续做规模近万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银行为完成今年压降结构性存款的任务,12月压降规模要达到10650亿元,这是年内最高水平,因此,当月对同业存单等替代性稳定资金需求较高。MLF连续超额续作,向市场投放中长期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负债端成本,这体现出央行稳定资金利率的意图。 央行9500亿元MLF操作 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缺口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央行昨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9500亿元MLF操作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MLF操作包含对12月7日和12月16日两次共计6000亿元MLF到期的续做,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近期,为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缺口,央行连续开展大额MLF操作,继11月16日开展了8000亿元MLF之后,本月9500亿元的单日操作规模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10月份开始,央行流动性投放逐渐增加,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MLF操作都有超预期放量,保持狭义流动性充裕,DR007在11月30日之后始终保持在2.2%以下水平,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也延续回落态势。”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 对于连续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的背后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表示,银行为完成今年压降结构性存款的任务,12月压降规模要达到10650亿元,这是年内最高水平,因此,当月对同业存单等替代性稳定资金需求较高。 “可以看到,12月14日国有行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在3.05%至3.08%之间,股份行1年期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达到3.15%,均远高于银行通过1年期MLF向央行融资的成本。”王青表示,这使得本月银行对MLF操作的需求较大。 近几个月,MLF连续超额续作,向市场投放中长期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负债端成本。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来看,本月以来,中长期资金利率连续下行,1年期Shibor从月初的3.27%下行至3.23%。临近缴税高峰期,短端资金利率近几日小幅上行。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受信用债市场情绪影响,11月末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边际趋紧。自11月超量续作1万亿元MLF后,近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水平稳中有降,1年期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与发行利率均有回落,资金面较为宽裕。 “伴随结构性存款压降接近尾声,加之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实施‘收短放长’操作,中期市场利率上行势头正在受到遏制,已出现向MLF利率回归态势。”王青表示。 央行意在稳定资金利率 货币政策不会急于收紧 另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早间,银行间现券收益率下行,国债期货也显著高开。截至15日18时30分,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1个基点。当日资金市场上,隔夜Shibor下行30个基点报1.40%,7天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下行约9个基点报2.01%,上交所质押式国债回购利率则全线下行。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本次MLF超额续做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这体现出央行稳定资金利率的意图。 此前央行相关人士表示,我国目前市场利率水平低于自然利率均衡水平。在基数效应下,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料大幅回升,部分市场人士产生“加息”预期,认为货币调控将收紧。 张旭表示,宏观调控部门会将低基数的影响予以剔除,客观看待经济运行态势。此外,MLF利率是政策利率,具有趋势性特征,不易在短期内快速变换运行方向。而且,MLF利率的上调会给贷款实际利率造成“涨价”压力,这不符合金融机构合理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大方向。 颜色表示,贸然“加息”或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3.5%或更高位置,这会推动长端利率整体上行,推高融资成本,最终可能抑制投资与消费。此外,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也将对外汇和出口造成影响。未来货币调控会逐步回归正常化,但不会急于收紧。在流动性分层、信用利差走阔背景下,央行将更加关注长端利率。从现在到明年年初,在年末效应作用下,货币当局将着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与利率稳定。另外,在全球疫情不确定性增强、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背景下,我国货币调控不宜急剧转向,目前应慎言“加息”。 明年1月实施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较小 据第一财经报道,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称,本次央行开展9500亿元MLF,除了延续前期政策考量外,主要是对年末效应、12月份政府债券供给压力以及稳定广义基金流动性的综合考量。 据统计,12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有望达到5500亿~6000亿元的水平,供给压力略高于11月份。 另从MLF操作利率上看,央行公告称,15日中标利率为2.95%,这是MLF利率连续第9个月未做调整。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内经济“V型”反转与外部不确定性犹存是这段时间政策利率保持不动的主要原因,预计短期内MLF利率有望继续保持稳定。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在11月金融数据显示信贷增速和社融增速均已启动触顶回落趋势后,央行流动性投放维持MLF超额续作,狭义流动性偏松、广义流动性偏弱的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 还需注意的是,在2019年1月和2020年的1月,央行均根据当时经济走势及货币金融环境实施了全面降准,因而市场对于2021年1月央行是否将再次实施降准也颇为关注。 在王青看来,明年1月央行再度实施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较小。这一方面是由于近期央行持续通过MLF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加之伴随年底前银行完成结构性存款压降任务,未来一段时间中期市场利率或将稳中有降,对央行大规模注入中长期流动性需求相应下降;此外,春节前市场资金面趋紧,央行可通过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拉长期限等其他公开市场操作对冲。 “但最重要的是,全面降准会释放较为强烈的货币宽松信号,与当前经济形势及政策目标不相符合。”王青强调,如此一来,尽管不排除明年1月央行可能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但通过全面降准大规模释放中长期资金的可能性不大。考虑到接下来几个月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也很小,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