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转机仍需等待。债市8月表现弱势,9月之后市场恐慌情绪升温,债市有一定程度走强。但从市场恐慌情绪升温背后驱动因素来看,欧美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恶化以及美国大选不确定性增加对债市的影响可能是阶段性的。 一、海外经济及市场形势 (一)美欧经济持续恢复性上行 美国制造业PMI惊艳,美联储上调年内经济增速预测。美国8月ISM制造业指数为56.0%,超预期值54.6%,较上月增加1.8个百分点,自5月以来连续四个月录得增长,创2019年1月以来新高。8月ISM非制造业指数为56.9%,略低于预期值57%,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因新订单激增升至新高,产出指数也录得增长,表明美国经济复苏主要由需求端驱动。8月非农就业人数为137万人,虽连续三月下降但好于市场预期,且远高于疫情暴发前经济正常时期月度非农就业人数,劳动力队伍正逐渐从疫情打击中走出回归工作。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后公布的材料显示,美联储对2020年美国经济增速预测的中位数由此前的-6.5%向上修正至-3.7%,同时将失业率预测从9.3%下调至7.6%。 欧元区制造业保持扩张,但结构性因素仍是后续复苏隐患。欧元区8月制造业PMI为51.7%,符合预期,略低于前值51.8%,高于荣枯线。欧元区8月服务业PMI为50.5%,略高于预期值50.1%,大幅低于前值54.7%。不同国家的制造业PMI表现相差较大,其中意大利表现最佳,制造业PMI为近两年峰值,德国与荷兰制造业PMI均为近22个月峰值,法国与西班牙的PMI显示制造业表现相对停滞,而希腊则连续6个月恶化。从PMI走势来看,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弱于美国,背后因素一方面是欧洲部分国家如法国、西班牙等出现疫情反弹,另一方面是欧洲经济存在较大结构性问题,包括英国脱欧、财政货币政策不统一、移民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等。总的来说,欧元区制造业PMI自2019年2月便开始跌破50%进入收缩区间,疫情解除后欧元区的制造业景气度是否能够持续扩张依然存疑。虽然海外疫情未得到如中国那样的完全控制,但欧美经济正从疫情打击中走出,呈恢复性上行走势。 (二)美欧央行利率决议均偏鸽,强调经济复苏依赖疫情控制 美联储9月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不变,超额准备金率维持在0.1%不变;贴现利率维持在0.25%不变,均符合市场预期。这场议息会议包含五大亮点:①引入平均通胀制,美联储货币政策将允许通胀上行至2%上方,以使得平均通胀率处于2%左右;②美联储在最新经济预测中上调今年经济预期;③利率点阵图预示美联储将按兵不动直至2023年;④纽约联储声明明确指出每月将购买800亿美元美国国债、400亿美元MBS;⑤美联储出现8:2的内部投票分歧,个别委员希望保留更大的政策利率额灵活性,但美联储内部分歧不影响货币政策鸽派基调。在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美国的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能否很好地控制新冠疫情,并且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财政刺激措施以支持就业和收入。 欧洲央行9月利率决议宣布主要再融资利率维持在0%不变,存款机制利率为-0.5%不变,边际贷款利率为0.25%不变,符合鸽派预期。管委会预计欧洲央行主要利率将继续维持在当前或更低水平,直至通胀前景稳固地转向充分接近但低于2%的水平。此外,欧洲央行将维持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规模在1.35万亿欧元,与此前一致。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数据和调查显示第三季度GDP出现强劲反弹,大致符合此前预期,但经济活动水平远低于疫情前水平,服务业的增长势头放缓,不确定性上升,下行风险依然存在。病例感染对短期前景构成阻力,经济复苏能否进一步持续将依赖于疫情的演变。 受欧美货币政策宽松边际弱化、全球总体疫情趋于缓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8月海外股市收涨、债市收跌。8月,纳斯达克指数大幅上涨9.59%,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7.57%,德国DAX指数上涨5.13%。8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17BP至0.72%,10年期德债收益率上行17BP至-0.40%。可以预计,疫情影响消退后未来的海外经济将和当前的中国经济走势相类似,即呈恢复性上行格局。 二、中国经济及市场形势 (一)经济延续恢复性增长,疫情负面影响正在递减 8月工业增加值较上月有较大回升。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市场预期为增长5.1%,前值增长4.8%。7月和8月工业增加值的波动和全国洪涝灾害多发高发,且洪涝灾害多发于中国经济腹地有关,受此影响,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不及市场预期,且市场对8月工业数据的判断也受到影响。洪涝灾害影响消退之后,工业生产加速恢复,8月工业数据好于市场预期一定程度上也在“预期”之内。 消费、投资继续呈恢复态势,其中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年内首次转正。8月社消零总额为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为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汽车类商品是拉动社消零增长的重要力量。8月份,在低基数、新品上市、车展促销及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等因素作用下,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8%,剔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8月同比下降0.6%,较7月收窄1.7个百分点。投资方面,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去年同期5.8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1—7月份提高1.2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5.9个百分点。受决策层强调房住不炒,以及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出台等因素影响,预计后期房地产开放投资增速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整体来看,疫情对消费、投资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但影响正在递减。 经济延续恢复性增长,但小企业制造业PMI持续下滑成隐忧。8月制造业PMI为51.0%,不及预期和前值51.1%。其中,小企业PMI为47.7%,已经连续4个月下行,自6月以来即处于荣枯分界线下方。小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大,经济走势存在失速的风险。8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2.3%,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疫情对服务业的负面冲击正快速消退。物价方面,8月CPI同比上涨2.4%,前值涨2.7%,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8.8%,影响CPI上涨约2.71个百分点。8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恢复性增长,工业通缩风险有所缓解。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值0.4个百分点,稳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整体来看,各方对中国经济走势的乐观程度在上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疫情较快得到控制,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好于预期,预计今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恢复到6%左右。 8月中国出口继续超预期增长,同比增速升至年内最高。以美元计,8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9.5%,高于7月2.3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则下降2.1%,降幅较7月扩大0.7个百分点;当月实现贸易顺差589.3亿美元,较7月减少34亿美元。医疗物资出口增速较快是8月出口超预期的重要原因。8月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47%,连续五个月两位数增长,医疗仪器及器械同比增长38.9%,大幅高于总体增速。 (二)8月金融数据整体好于预期,社融存量增速创年内新高 8月社融存量增速为13.3%,较去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较前值高0.4个百分点,增速创年内新高。8月M2同比增10.4%,预期10.8%,前值增10.7%,去年同期为8.2%。M2增速走势和社融存量增速走势相背离的重要原因是财政存款不计入M2,而8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增加,财政存款增速较快。根据易纲行长此前在陆家嘴论坛上对今年社融数据的估算,预计未来金融数据增速或小幅回落,但整体仍将保持平稳。 (三)“房地产市场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背景下货币政策难言放松 今年以来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明显上行已经引起决策层的关注。2020年7月下旬韩正主持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坚定不移推进落实好长效机制。”此后,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等密集召开会议、出台举措以应对“房地产市场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央行出台重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划定三条红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会商会,要求“切实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深圳、东莞、长春等地相继出台加强房地产调控力度的新举措。在“房地产市场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背景下,虽然银行超储率已经处于低位,但由于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是房价出现上行压力的推动因素之一,且经济仍在恢复性增长,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较为有限。 (四)8月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小幅走高,9月之后受市场恐慌情绪升高影响债市利率小幅回落 8月利率债发行维持在较高水平,受利率债“挤出”影响,8月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市利率均小幅走高。至8月末,DR007较7月末上行1BP至2.25%,全月均值为2.19%,较7月上行9BP。债市走势表现弱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月上行5BP至3.02%,突破3%的关键关口。5年期AAA中票收益率收于3.98%,单月上行20BP。进入9月以来,受欧美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恶化,以及美国大选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市场恐慌情绪升高,债市利率整体小幅回落。 三、债券市场后续走势分析 债市转机仍需等待。债市8月表现弱势,9月之后市场恐慌情绪升温,债市有一定程度走强。但从市场恐慌情绪升温背后驱动因素来看,欧美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恶化以及美国大选不确定性增加对债市的影响可能是阶段性的。一方面,从最近的疫情数据来看,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可能低于此前预估。据媒体报道,新疆地区826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假设死亡率是1%,那么826例全部治愈的发生可能性不足0.0003。由此推断,如果有较好的治疗条件,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可能低于1%。近期欧洲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二次暴发,法国、西班牙等国新增病例大幅增加,但重症率和死亡率较第一波时期显著降低。受死亡率降低影响,欧洲第二波疫情的实质性负面影响可能弱于市场预期。另一方面,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也给市场情绪带来了一定负面冲击,但如果大选数据胜负明显,美国松散的政党制度决定了“拒绝移交权力”等极端事件发生概率较小,市场对美国大选不确定性可能存在高估。整体来看,市场情绪的波动仅能对债市带来短期影响,债市拐点的出现仍需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出现显著调整,在经济仍在恢复性增长和“房地产市场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背景下,政策拐点到来和债市转机仍需等待。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今日凌晨落定。 这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前的最后一次利率决策会议,鉴于8月份美联储宣布了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尤其受到市场关注。 受消息影响,金融市场短线波动加剧。美元指数短线下滑至92.85点,随后大幅跳升至93.18点,之后再次自高位回落。截至收盘,道指涨0.14%,纳指跌1.25%,标普500指数跌0.46%。 数据来源:Wind 根据会议纪要和新闻发布会,此次美联储会议的重点内容大概分为以下几点: 1、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 和市场预期的一样,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不变,超额准备金率(IOER)维持在0.1%不变,将贴现利率维持在0.25%不变。 8月底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鲍威尔官宣美联储将更改货币政策框架,实行“平均通胀目标制”,将央行的通胀目标设置为长期的平均值,并将实现就业最大化作为第一政策目标。 新框架一经发布,市场就预测美联储将通过高于2%的通胀率来维持长期的宽松货币环境。要知道,美联储多年来一直试图将通胀率保持在2%,但美国的通胀大部分时间均落后于美联储的目标,自2009年中期之后,过去仅有2年曾达到过这一水准。 数据来源:Trading Economics 美联储点阵图显示,委员们预期直到2023年末利率都将按兵不动,预计年底前通胀达到1.2%,并且直到2023年才可能回到美联储设定的2%。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美联储首次在官方预测中公布3年期的利率预测。 图片来源:美联储官网 这表明美联储将长期维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经济复苏速度超预期,但就业依然堪忧 8月初开始,美国疫情出现好转的迹象,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呈下降趋势。 经济数据看起来也不错,8月工业生产连续第四个月增长,综合PMI指数也回到去年水平。 数据来源:Trading Economics 鉴于前一段时间经济反弹形势较为乐观,美联储调高了对今年的经济预测:2020年GDP增长预期由-6.5%上调至-3.7%、2021年GDP增长预期由5.0%下调至4.0%、2022年GDP增长预期由3.5%下调至3.0%,并预计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为2.5%。 但就业市场依然堪忧,8月份的失业率降至8.4%,是3月份以来失业率首次降至10%以下,却还是处于历史高位,并且永久失业人数仍在上升——从7月份的290万人增至8月份的340万人。数据显示,9月初第一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88.4万人,和前值持平。 数据来源:LABOR STATISTICS 美联储预计失业率在年底前回落至7.6%,实现充分就业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3、联邦政府或将实施更多的财政支持 在经济复苏加快和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后续的救助措施,恐怕最终将伤害到美国经济,届时恐将面临下行风险。 鉴于此,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可能需要联邦政府实施更多的财政支持。 9月国会复会以来,因两党难以达共识,新一轮财政刺激方案迟迟没有落地。日前,美国众议院推出了1.5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协议。市场多数声音认为,新的财政刺激方案已在一定程度脱离经济基本面需要,成为两党在大选背景下的政治博弈工具,大选之前恐难以落地。 但这对政府的财政压力也进一步增大。11日的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已高达3万亿美元,远超金融危机阴影下2009财年同期水平。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猜测,联邦政府2020财年财政赤字将高达3.3万亿美元,是2019财年的三倍多占GDP比重将达16%,为1945年以来最高;2021财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水平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这个担子预计最后还是会落到美联储身上,就现在的规模,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经超过7万亿美元,对所有人包括美元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德国联邦财政部10日表示,2021年德国各级政府财政税收收入预计将增长7.7%至7729亿欧元,较今年5月预期少196亿欧元。 联邦财政部还预计,今年税收收入将比去年下降10.2%。联邦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为缓解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德国采取了临时降低增值税等举措,这将导致税收收入减少数百亿欧元。预计到2022年,税收收入才有可能恢复至新冠疫情暴发前水平。 联邦财政部长肖尔茨当天表示,联邦政府正竭尽全力确保德国顺利渡过危机,税收收入减少在预期范围之内,预计2021年仍将举债提振经济。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德国各级政府税收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8.1%,财政赤字约为516亿欧元。
在房地产融资“三条红线”新规引发中国房企打折销售之后不久,以美股、石油、A股等为代表的全球风险资产也相继进入“打折季”,短短三天之内,纳斯达克指数已经下跌10%以上,蒸发了万亿市值。科技龙头股单日跌幅有的超过20%。伴随着全球核心资产美股的下跌,石油、黄金、数字货币也开始进入下跌通道。按照A股跟跌不跟涨的习惯,主板和创业板也在不断的打折。尤其是代表爱国热情和给予摆脱卡脖子技术希望的“中芯国际”已经拦腰斩。 对A股而言,敏感的是,正是创业板刚刚落地注册制不到一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市场的价格和动量结构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个股价格的涨跌幅分布由原来的近似正态结构,即大涨大跌股票数量较少的“锥形”,变成了扭曲度极大的“偏态”分布,即或者大量的个股涨幅超过10%甚至20%,或者是最近大量的个股大跌10%,甚至20%的非常多。 以前大盘下跌时涨跌个股分布一样是这样: 现在的大跌时涨跌个股表现连续几天是这样: 很明显,右边的“厚尾”主要由放宽涨跌幅限制的创业板贡献。 2,交易量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9月8日,创业板盘中成交额历史上首次超过沪市,最终收盘成交量与沪市相当。这说明了中国散户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还是喜欢涨跌幅更大的市场。这种交易结构的变迁,势必引发不同交易所价格的相对变化和新的轮动节奏。 放眼全球金融市场,最近几天如此大的波动,是短暂的震荡还是步入了下跌趋势?尤为担心的是,会不会出现像今年3月份那样的极端波动:股市熔断、油价崩溃、风险避险资产无差别大跌等。更深一层,这些现象背后的估值逻辑,是流动性问题,情绪问题,还是政策和基本面的问题? 我个人的粗浅判断,有下面几个可能的原因: 1,全球风险资产估值之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大扩表运动,实际上已经在6月份结束,也就是说在边际上流动性已经很难有增量估值支撑(定价是边际购买者或边际流动性定价,与存量水平短期内关系不大)。剩下两个月的大涨依靠的是基于基础货币(来自美联储扩表)的信用扩张,也就是广义货币的创造。这背后就是杠杆的复苏,以及情绪的继续高涨。 从下图中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对于风险资产价格来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水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扩张的速度(边际变化)。我们看到,今年3月份,即使美联储没缩表,在重大疫情的冲击下,美股也出现了塌缩,直到美联储重新无底线的扩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扩表60%+,带动整个美股不仅完全收复失地,有些科技龙头股的涨幅不到三个月也涨了超过60%。 美股价格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有极其类似的走势,但后者已经在6月份停止扩表甚至出现些微缩表 但是,很明显,如果美联储的扩表运动一旦停滞,甚至出现些微缩表,那么估值之母就再难以支撑,即使她已经创造了百年新高。但股市需要的流动性是,增量、增量、增量。 美联邦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已经达到了二战时候的最高水平 2,情绪面上,美国股市大反弹与A股春节过后的“疫情牛”有相似的投资者组成和心理情绪结构。美国治理疫情时期,政府强制停工停产,但同时向每一位公民(包括绿卡)每周发放600-800美元,向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无偿补贴或无息贷款。那么设想一下,这些直接用直升机撒的钱,会流向哪里? 这涉及到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和理性预期的问题。美国政府发钱的本意是“救急”,保障史无前例的大封锁(great lock-down)时期人们基本的生活。但是根据持久收入假说理论,这些“天上掉下”的随机或非持久收入,并不会快速增加当时的消费,当然大封锁时期很多服务型消费根本没法正常开展。人们会预期到这样的补贴不可能一直有,很快就会面临补贴日期中止,他们的收入又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失业的群体恐怕都没有收入。在这种预期下,人们会果断的增加预防性储蓄。在美国,金融市场如此发达,资本市场占主导金融体系里,股票、股票型基金及相关衍生品(比如期权)当然成为最理想的选择。这样就导致美国的投资者结构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 散户疯狂开户,个人投资者占比快速攀升,散户交易额从过去的10%快速提升到25%。看来虽然股市有巨大的不同,但天底下散户的心态都是类似的:被封锁在家的无聊时光里,随着大盘起起伏伏上上下下是一个非常理想的kill time的方式。 3,在散户的力量不断扩大的市场里,非理性的心理和情绪更容易出现(羊群效应、踩踏、惊弓之鸟等),对事件和消息的敏感度更高,更容易受“叙事”的影响。在没有确定性的趋势力量出现的情况下,散户们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获利盘的了结意愿,震荡太久耐心的消磨,以及美国大选、中印边境冲突等事件,尤其是“孙正义鲸”和巴菲特“抛股买金”的“恐慌叙事”,已经让早如惊弓之鸟的散户多头们失去了信心,并处于怀疑和焦虑的浓厚氛围里。 中国的股民,则正将来自股市大跌的愤怒集中在一个记者身上,谴责他在国家媒体大平台上不正确的、误导式的“叙事”。历史经验上,面对监管机构和国家媒体这样的问责,市场往往会采取一种惨烈的方式“逼宫”,直到反转式的“叙事”和新的政策底出现。这其中资产价格不得不继续打折。 4,还有一种技术上的资产价格涨跌的周期力量。这个周期性力量用交易的语言来说,就是“横久必跌”。为什么会横久必跌呢?这里有着周期论基本的潮汐规律,也有定价理论模型的解释。简单通俗的说:在以资本利得(价格上涨作为收益而非盈利)为支撑的定价体系里,停止上涨是个很危险的事情。也就是在一个趋势投资占主导的定价逻辑里,一旦没了明确的趋势,大概率是要向下的。 进一步的,沿着我研究的债务经济范式,过去几年的资产定价基本遵从“事件脉冲+情绪扩散”的模式,或者是“金融海啸+灾后恢复”的模式。最近的两次事件脉冲,一个负向的,是大疫情,这个在今年3月份以美股和石油的大熔断和负远期价格为代表。被动管理形成的杠杆和投资一致行动结构,放大了向下崩溃的趋势。当时是高风险资产带动避险资产,投机性资产带动优质资产一起跌。为什么这样,因为市场需要流动性,需要美元保证金来支付清算,来平仓补仓,来满足赎回的指令。一个是正向的,是超级大宽松,没有任何底限和规则的货币大宽松。这直接改变了市场的预期,让市场迅速完成了史无前例的V型大反转并继续创历史新高。但现在美国经济毫无起色,大宽松早已停止了增量扩张的步伐,那么市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 在美联储的潮汐规律范围内,重新寻找方向。 5,最后,当然是美联储,最重要的美联储,以及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节奏,其实已经到了缺乏“想象力”和最后的“逼空”阶段。在疫情二阶(增速)上基本见底,经济最坏的情况已经被预期,中国经济超预期恢复但缺乏足够的内生“报复性增长”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心态正在发生非常微妙,又非常危险的变化,一些有远见的机构投资者可能在提前为此调整策略,这个微妙而又危险的变化就是货币大宽松的噩梦: 通胀,或者滞胀。 因为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货币大宽松,已经耗尽了投资者所有的预期空间。我们看到,最近的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异动。而美联储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鲍威尔搞出的那个“平均通胀目标制”,虽然表面上看是更容忍通胀进而是更有利于市场的货币宽松。但细品起来,那些符合卢卡斯“理性预期”假说的投资者可能会不寒而栗: 连美联储都开始为更高的通胀留后手的时候,资本市场该如何反应呢? 美国通胀和十年美债收益率都在微妙的同步上升 6,今年的美国大选最为扑朔迷离,成为金融市场上最昂贵的事件风险。特朗普家族的出色表现曾经一度让其占据优势,但最近几天的特朗普“水门事件”可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过好在,答案很快将会揭晓。 因此下一步的结论是,大类资产(实际上是投资者预期)很可能进入美林时钟的“小型滞胀象限”,在这个象限里,过度的股票泡沫可能将会“打折”,利率债除了在风险极端爆发的时间段内有避险机会外,信用债可能会继续处于黑云压顶的时间。由于当前的通胀并不是生产性的、有利于下游的需求拉动型通胀,因此此时的大宗商品也并不具备充分的上涨动力。总之,风险资产在经历了上半年史诗级别的V型大反弹后,可能会进入一个“打折季”,并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走出嵌套“W”的“L”型走势。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除非通胀预期突然发生了变化,又赋予了美联储乃至整个全球央行新的资产负债表大扩张的理由。否则,已经“宽松疲劳”的市场很可能会选择另一个方向。
主要观点 一、欧元短期或将走弱,长期依旧看好 (一)短期或走弱:欧美经济进入稳态化,欧央行加码宽松预期提升 1、欧美经济修复的格局开始进入稳态化。7月欧元兑美元快速升值,当时的经济背景为欧强美弱的复工格局。而目前欧强美弱的格局基本得到修复,近期花旗欧洲与美国经济意外指数同步变动也可看出欧美近期的经济相对走势已回归稳态化。往后看,近期彭博一致预期显示市场上调了对2020年美国GDP增速的预期,对欧元区2020年GDP增速的预期则并未上调,也反映了后续欧洲经济修复速度继续强于美国的预期不高,短期欧元或难以延续强势走势。 2、欧元区通胀跌入负值,欧央行或将进一步宽松。8月欧元区CPI同比-0.2%,预期+0.2%,进入到通货紧缩状态;同时近期欧元持续升值也引发了欧元区输入型通缩的担忧,尤其在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框架落地后美元进一步出现走弱。在欧元区通胀低迷、需求疲弱但汇率走强的背景下,欧央行进一步宽松的预期提升,或也将逆转欧元近期强势走势。 欧元短期偏弱也意味着美元或已触底,同时大选逐渐进入白热化,不确定性推动下的美元反弹概率也在进一步增加。 (二)长期仍看好:更团结的欧洲或带来更强的欧元 1、以德国为代表,欧洲对民粹主义的警惕性较高,民调显示德国选民中约20.9%为民粹主义者(2018年为32.8%),约为47.1%非民粹主义者(2018年为31.4%),民众中非民粹主义者比重显著提升。 2、自从英国脱欧、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欧元区内部并未呈现分裂的格局,反而呈现出更为团结的趋势,通过加强合作的方式来提升欧元区整体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3、疫情后欧盟就7500亿欧元复兴基金达成协议,欧元区财政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意味着核心国开始为尾部国财政提供支持。 二、全球经济与复工跟踪 1、纽约联储WEI指数继续修复。8月29日当周,美国纽约联储WEI指数回升至-4.41,Q3季度均值达到-6.4%,经济活动整体呈现继续回升的趋势。 2、零售业修复情况。美国方面,8月29日当周美国红皮书商业零售同比增速回升至4.6%,同时7月美国耐用品、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同比+13.4%、+4.1%,均回到疫情前水平。欧元区方面,7月零售销售继续回升,核心国德国、法国的零售销售基本修复至疫情前状况;而欧元区边缘国意、西零售销售同比增速继续修复至约8成(6月修复约5成)。 3、服务业修复情况。餐饮业方面,德国餐饮业本周修复速度有所放缓,不过仍在正增长区间;美国餐饮业恢复速度虽较为缓慢,不过截至本周餐饮业同比增速修复程度也达到接近6成。交通出行方面,德国出行指数则有所下降,美国修复程度维持在4成左右。航班数量方面,近期全球航班数量未出现显著提升,修复程度维持在4-5成。电影业方面,随着美国电影业重新开业,美国电影票房收入开始修复,8月末开始逐步恢复1-2成左右。 4、工业生产修复情况:8月美欧汽车销量环比7月均有所回落。8月美国国内乘用车、轻型卡车销量同比增速3%、7%,较7月28%、15%显著回落,不过增速仍在高位;德国8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速-35%(前值-6%),也出现显著放缓。 三、海外疫情与政策跟踪。截至2020年9月5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2710万例,较上周(8月28日)新增187.4万例,全球新增病例增速再度加速。分区域来看,西班牙、法国新增病例已突破3月峰值水平,疫情发展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印度新增病例也仍在高企;而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二次疫情反复后较快得到控制,新增病例数量已开始回落,美国和巴西疫情也得到控制。近期新冠疫苗研发进度喜人,9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目前有超过30种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9种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反复超预期,海外复工不及预期,逆周期政策不及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欧元短期或将走弱,长期依旧看好 (一)短期或走弱:欧美经济进入稳态化,欧央行加码宽松预期提升 欧美经济修复的格局开始进入稳态化。7月欧元兑美元快速升值,当时的经济背景在于美国因二轮疫情爆发,经济复苏的进度显著弱于欧洲,带来欧强美弱的复工格局。而目前美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欧洲部分国家则出现二轮疫情反复,欧强美弱的格局基本得到修复,近期花旗欧洲与美国经济意外指数同步变动也可看出欧美近期的经济相对走势已回归稳态化。另外,往后看,目前德法服务业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零售业修复约9成,工业生产修复约6成,后续经济继续加速修复的空间已有限,近期彭博一致预期显示市场上调了对2020年美国GDP增速的预期,对欧元区2020年GDP增速的预期则并未上调,也反映了后续欧洲经济修复速度继续显著强于美国的预期不高,短期欧元兑美元或难以延续强势走势。 欧元区通胀跌入负值,欧央行或将进一步宽松。8月欧元区CPI同比-0.2%,预期+0.2%,进入到通货紧缩状态;同时近期欧元持续升值也引发了欧元区输入型通缩的担忧,尤其在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框架落地后美元进一步出现走弱。本周欧央行首席经济学家Lane表示,欧元兑美元汇率确实很重要,会影响政策的制定,这也被市场解读为“口头干预”欧元走势。不过在欧元区通胀低迷、需求疲弱但汇率走强的背景下,欧央行进一步宽松的预期提升,或也将逆转欧元近期强势走势。 欧元短期偏弱也意味着美元或已触底,同时大选逐渐进入白热化,不确定性推动下的美元反弹概率也在进一步增加。 (二)长期仍看好:更团结的欧洲或带来更强的欧元 以德国为代表,欧洲对民粹主义的警惕性较高。近年来民粹主义虽在全球范围出现抬头,但主要在英美开花结果,而在欧元区内部民粹主义的思潮则有其特殊性,与反全球化的民粹并不相同。尤其在德国,民众对民粹主义的警惕性则较高,贝塔斯曼基金会在2019年6月的民粹主义晴雨表调查中显示,德国选民中约20.9%为民粹主义者(2018年为32.8%),约为47.1%非民粹主义者(2018年为31.4%),民众中非民粹主义者比重显著提升。而在德国政党分布上,目前德国民粹党派选择党为德国议院第三大党派,其在议会有89个席位,话语权也相对有限。 欧元区国家在2018年后更为团结。自从英国脱欧、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欧元区内部并未呈现分裂的格局,反而呈现出更为团结的趋势,通过加强合作的方式来提升欧元区整体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例如2019年德法签署《亚琛条约》,进一步加强两国合作并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 欧元区财政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意味着核心国开始为尾部国财政提供支持。7月21日欧盟就7500亿欧元复兴基金达成协议,资金投放进度上70%的资金将于2021-2022年间投放、剩余30%将在2023年投放。此次复兴基金的直接拨款将重点投向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预计意大利可获得820亿欧元拨款、按压可获得720亿欧元拨款)。而对于此项财政计划而言,更大的意义在于欧元区在一直以来被诟病的财政一体化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拨款重点向南欧国家倾斜也体现了欧洲核心国始为尾部国财政提供支持。 二 全球经济与复工跟踪 (一)综合情况 纽约联储WEI指数继续修复,美国8月非农就业人数再超预期。8月29日当周,美国纽约联储WEI指数回升至-4.41,Q3季度均值达到-6.4%,经济活动整体呈现继续回升的趋势。同时,本周发布的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再超预期,从结构上看,零售业、建筑业就业人数修复显著,与高频数据显示的零售活动与地产开工、销售数据走强向匹配;而服务业以及制造业就业人数修复程度依旧较低,也反映了当前美国经济修复中结构不平衡的状况。 欧元区通胀跌入负区间,欧央行宽松加码预期提升。本周公布的8月欧元区CPI同比-0.2%,预期+0.2%,负通胀与欧元近期持续走强引发欧央行对输入型通缩的担忧,欧央行首席经济学家Lane采取口头干预,表示“欧元兑美元汇率确实很重要”,欧央行宽松加码预期提升。 (二)零售业修复情况:7月欧元区零售销售继续回升 美国方面,8月29日当周美国红皮书商业零售同比增速回升至4.6%,同时7月美国耐用品、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同比+13.4%、+4.1%,均回到疫情前水平,且耐用品消费支出增速创下2004年以来新高。 欧元区方面,7月数据显示欧元区核心国德国、法国的零售销售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基本修复至疫情前状况。而欧元区边缘国意、西零售销售同比增速继续修复至约8成(6月修复约5成)。 (三)服务业修复情况:美国电影票房收入开始修复 餐饮业:德国餐饮业本周修复速度有所放缓,不过仍在正增长区间;美国餐饮业恢复速度虽较为缓慢,不过截至本周餐饮业同比增速修复程度也达到接近6成。 交通出行:苹果地图出行指数方面,法国出行指数在8月回落后目前已重新恢复,德国出行指数则有所下降,美国修复趋势则较为缓慢,维持在4成左右的修复程度。航班数量方面,近期全球航班数量未出现显著提升,修复程度维持在4-5成。 电影业:随着美国电影业重新开业,美国电影票房收入开始修复,8月末开始逐步恢复1-2成左右。 (四)工业生产修复情况:8月美欧汽车产销量环比回落 8月美欧汽车销量环比7月均有所回落。8月美国国内乘用车、轻型卡车销量同比增速3%、7%,较7月28%、15%显著回落,不过增速仍在高位;德国8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速-35%(前值-6%),也出现显著放缓。 三 海外流动性跟踪 本周美联储总资产环比增加266.14亿美元,总资产规模为7.07万亿美元,从结构上看,本周美联储中长期国债持有量增长244.6亿美元,为总资产扩表的主要原因,而各类紧急贷款工具中,本周MSLP(主街贷款计划)与TALF(资产抵押证券贷款工具)使用规模提升3.16、3.75亿美元。另外,近期美国杠杆贷款的金融状况有所恶化,不过上周美股大跌并未带来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各项利差数据尚在低位,美国金融市场并未出现系统性风险。 四 海外疫情与政策跟踪 (一)海外重点国家确诊人数跟踪 截至2020年9月5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2710万例,较上周(8月28日)新增187.4万例,全球新增病例增速再度加速。分区域来看,西班牙、法国新增病例已突破3月峰值水平,疫情发展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印度新增病例也仍在高企;而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二次疫情反复后较快得到控制,新增病例数量已开始回落,美国和巴西疫情也得到控制。近期新冠疫苗研发进度喜人,9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目前有超过30种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9种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 (二)国际组织及各国官员表态
新冠疫情期间,美国股价在遭受重创后迅速反弹,由此也掀起了关于股市“泡沫”的新一轮讨论热潮。本文原名《COVID-19 and the stock market: Long-term valuations》,既考察了实体经济的剧烈冲击将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又对构成这一影响的驱力做了分析。已有证据表明,基于长期视角,高资产估值反映的不仅仅是乐观的投资者情绪;与政府债券相比,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更高,这或许才是投资者忽略动荡不安的大环境,选择继续信任股市的关键所在。 1、折现率(下降)而非分红(增长)在关于股票价格的辩论中占据C位——疫情封锁导致的大规模经济衰退再一次打压了均衡利率水平,而全球货币政策宽松让短期和长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进一步走低。考虑到债券收益率受到挤压的现象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投资者将不断追求更高的收益,令股票估值持续高于其长期平均水平; 2、新冠危机爆发前夕的普遍低利率或加剧了上述对收益的追求; 3、早在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之前,实际无风险利率就已在下降,这意味着,“人口老龄化”、“均衡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等长期因素才是股票估值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而非货币政策本身。 正文 当股票价格与预期收益相比显得格外高时,投资者过于乐观的画面呼之欲出。其风险在于,目前的高估值可能会导致未来股市崩盘。然而,眼前的高估值并不是狂热股票投资者下注经济走出“大封锁”的显性结果,基于更长期的视角,它们更像是持久趋势的终点。 根据图表1的数据(年化)显示,价格红利比自1950年代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期间有两次急剧加速阶段,一次在1960年代,另一次在1990年代。我们认为,挖掘这一趋势背后的根本原因或有助于理解当前的股市行为。 图表1. 自1880年以来的价格红利比走势 金融经济学为我们思考股票估值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框架。价格-股息比的变动充分反映了预期现金流(即股息增长)或股票的预期回报(Campbell,Shiller ,1988)。预期现金流越高,股票价格与当前股息相比就越高。股票预期收益率(投资者在对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时使用的折现率)反而与价格红利比率成反比。有吸引力的估值与低预期回报不相容(反之亦然),而高估值则暗示价格没有太多空间供进一步增长(意味着预期回报较低)。 Campbell和Shiller(1988)的分解式可以为过去70年推动股票估值的因素研究提供一些启示,无论是高预期红利增长还是低预期回报(译者注:Campbell和Shiller提出了基于对红利会计恒等式进行线性近似的框架(红利波动和价格波动差异只可能来自价格红利比(P/D)的变化),利用线性近似后的方程将P/D波动进行分解,以寻找产生两者差异的影响因素)。这项操作并不简单,原因在于它需要一个能同时运行两个项目的计量模型:首先,从短暂的波动中分离出一个趋势成分,以从暂时的冲击中过滤掉股利增长和股票收益的预期成分;其次,将Campbell和Shiller(1988)提出的价格红利比率的精确分解应用于这两种趋势。 我们在近期的一篇论文中发展了一种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用于从长期角度分析股票估值、预期股利增长以及预期收益之间的时变关系。我们观察到,股票估值的长期上升主要是由于预期收益率的走低。过去150年中,预期收益率从约8%下降到4%(图表2,蓝线)。分红的长期增长也有所放缓,但降幅相对温和(从2%下降到1.5%,图表2红线),且无法从数量上解释估值的上升。这一结果相当直观。在一个长期停滞、即低增长和低利率的世界中,人们期望能够抬升股价的,实际上是低折现率,而并非分红增长。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解释当前的市场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2. 长期预期收益,预期股利增长和价格红利比 为什么折现率会下降这么多?此处打个比方,股票的估值就好比是“债券+风险”。因此,要么是债券的长期预期回报率(衡量“中性利率”(r-star)的指标)下降,要么是风险偏好上升。在本文中,我们进一步探讨了这一问题,并使用我们的方法将预期股票收益分解为安全成分(实际利率)和长期股权溢价。我们发现,前者基本上是股票估值上升的主因。一方面,r-star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3%左右下降到目前的0.5%左右(图表3,蓝线);另一方面,长期股权溢价基本保持稳定(图表3,红线)。 图表3. R-star与长期股权溢价 我们的发现对于解释当前的市场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的工作证实了:折现率而非分红增长在关于股票价格的辩论中占据C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新冠疫情期间的股票价格表现并非例外——疫情封锁导致的大规模经济衰退再一次打压了均衡利率水平,而全球货币政策宽松让短期和长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进一步走低。考虑到债券收益率受到挤压的现象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投资者将不断追求更高的收益,令股票估值持续高于其长期平均水平。 其次,新冠危机爆发前夕的普遍低利率水平,可能加剧了这种对收益的追求。最近的一篇论文指出:(1)投资者会在无风险利率下降而股权风险溢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去追求更高的收益(根据我们的分析,这正是过去150年中发生的情况);(2)利率的初始水平越低,随着利率的进一步下降,投资者便愈发关心和追求收益。 第三,我们的分析还揭示了货币政策(相对于其他长期因素)在提振股价方面的作用。根据我们的结果,早在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之前,实际无风险利率就已在下降。这表明,诸如“人口老龄化”、“均衡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等长期因素才是股票估值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而非货币政策本身。
高瓴又火了,头号重仓股大涨! 受本周一发布的超预期财报刺激,Zoom在9月1日美股开盘一度涨超47%,市值突破1200亿美金。截至收盘,zoom股价报457.69美元,大涨40.78%,总市值1291亿美金,这家仅9年的公司的,当前市值已超过老牌科技巨头IBM,而且是云软件开发商VMware的两倍。 1、让人惊叹的zoom Zoom在周一发布的二季度财报中表示,截至7月末的2021财年第二财季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5%,较市场分析师预期高出33%,增至6.635亿美元。 Zoom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 857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550 万美元相比大幅增长 33 倍,当季超过10名员工的高利润企业客户逾37万,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其调整后毛利率从上一季度的69.4%增长至72.3%,部分原因是其自身数据中心设备容量的扩大。 Zoom还上调了 2021 财年的全年业绩指引,预期该公司全年营收23.7-23. 9 亿美元,此前预期17.8- 18 亿美元;全年经调整每股收益为2.40-2. 47 美元,此前预期1.21-1. 29 美元。 Zoom首席财务官KellySteckelberg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新客户订阅带来了81%的收入增长,客户流失比预期要少。” 而且来自互联网数据咨询网SensorTower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Zoom的平均每月活跃用户为1.48亿,同比增长4700%。 以去年而言,zoom的业务表现并不亮眼,甚至一度出现放缓现象,但是疫情爆发后居家办公新趋势给Zoom业绩带来的巨大提升,光是今年一季度收入就曾同比增长了近170%,达到3.28亿美元。 很多人有过疑问,当前市场上众多视频在线会议软件为何zoom会一枝独秀? 根据市场解读来看,不同于其他视频办公软件“全家桶”式的服务,Zoom专注于视频通话这一唯一的核心功能。Zoom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洲、印度、日本、香港、拉丁美国和美国等18个地区都布局了数据中心,这保证了Zoom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实现不卡顿的视频连线。 而且产品属性破圈,不仅涵盖商务属性,也涵盖‘社交’属性,这使得北美很多年轻用户不仅会使用Zoom来办公,也会用其举办婚礼、毕业典礼、酒会、相亲、k歌等。 所以今年以来zoom持续受到资本热捧,股价累计涨幅已超500%,尤其是高瓴资本在zoom身上,这家顶级私募在一夜之间获得的收益就秒杀了国内80%同行。 2、一夜爆赚60亿 根据最新的高瓴13F报告,今年一季度,Zoom首次跃居高瓴资本的第一大重仓股。在二季度,高瓴对Zoom继续加仓。截至二季度末,高瓴对Zoom的持股从一季度末的619.4万股增加至685.7万股,增持幅度为10.7%。 按照昨晚zoom股价收盘40.78%涨幅来估算,高瓴资本以685.7万股的持股数、几个小时内爆赚8.9亿美金,约合60.67亿人民币。而在一季度高瓴持有该股便大赚超过4亿美元,折合超30亿人民币。加上昨晚这波,光是在zoom身上便获利百亿。 做多中国一直是高瓴资本践行的原则。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高瓴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零售等领域累计投资了160多家企业,其中中国企业超过100家。总投资金额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投资企业总市值超过2.5万亿元。 尤其是中概股这块,根据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2020年第二季度末的美股持仓情况,高瓴资本在美股持有74家公司的股票,以生物医疗、互联网科技为主要布局领域,持有市值达到109.4亿美元(760.34亿元人民币)。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在高瓴资本的美股持仓中,中概股占据前十大重仓股中的八个席位,分别是ZOOM、百济神州、爱奇艺、阿里巴巴和拼多多。 今年来可谓是收益颇丰,在整个二季度,重仓的中概股平均涨幅达到70%,其中拼多多的涨幅超过150%,哔哩哔哩期内涨幅超过9100%,百济神州、京东、好未来等个股均大涨超过40%。 3、论赛道的重要性 高瓴创始人张磊曾说过:“骑驴找马”不是我们的投资方式,我更在乎一家企业有没有长期持续的增长潜力。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人口造就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其独特的生意模式。 以高瓴布局来说,均是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领域,以医药为例,自2014年涉入百济神州融资开始,高瓴资本对整个医药领域密集布局,从创新药到原料药,再到医疗器械,几乎各个细分领域都能看到高瓴的身影。 在今年一季度,高瓴资本就已经启动多达130亿美元的新募资,持续的做多中国的企业。 高瓴的风格便是投资的企业代表着未来行业预期判断,国内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迭代更新,各个产业升级给了机构投资的机会。通过沿着产业图谱,在重要板块迅速卡位,在成长之际获得回报。 在未来确定性最高的赛道上布局,买入价格不会放在第一位,在7月17日,A股电池龙龙头宁德时代定增发行情况公布,高瓴资本认购100亿元,定增认购价格161元/股。 这个价位并不便宜,要知道宁德时代的股价在2019年年底已经上涨近120%,这种高举高打的风格,高瓴资本无非是看好这块领域未来。而作为这个赛道上的最核心龙头,宁德时代无疑是最不能放过的目标。 在近期,随着A股上市公司中报的披露,一家消费白酒龙头领域的龙头也是惊现高瓴的身影。 根据五粮液中报的披露,高瓴资本成为五粮液的第9大流通股股东,持有五粮液 1030万股,占五粮液总股本的0.28%,大约市值在18亿人民币。这家基金除了持有五粮液之外,还持有另一消费股水井坊。 而且高瓴资本本来就持有五粮液,这波加仓,显然是进一步看好高端白酒。 4、小结 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高瓴这类机构做的不是短期的财务投资,而是基于价值的长期投资,投资者应该认识追踪高瓴布局的赛道,而不是直接抄作业,做时间的炮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