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超时序推进 区域战略投资加紧布局 近期,多地加码调研督战重大项目建设,冲刺三季度“稳投资”。伴随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推进和“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启动,多地开始抢抓机遇,布局区域规划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基础性、枢纽性重大项目。 密集调研督战重大项目建设 走进位于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宁夏鲲鹏清洁能源公司厂区,占地727亩、总投资43亿元的40万吨乙二醇项目建设正酣,一期20万吨生产线将于明年9月正式建成投产。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扩大精准有效投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陶少华说,下一步,宁东将切实抓好自治区83个重大建设项目,确保完成投资超过200亿元,重点抓好40个新投产项目,新增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近期,多地加码调研督战重大项目建设,冲刺三季度“稳投资”。 8月29日,安徽年内第七次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26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292.3亿元。安徽省“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指出,建设一批总量规模大、补短板项目多、产业承接水平高的重大项目,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统筹调度,严格项目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政策支持精准性、行政审批时效性、要素保障主动性,全力推进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日建成见效。 近日,福建省发展改革委也组织交通运输厅等多个单位召开省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视频会议,要求没有达到建设进度和投资完成要求的在建省重点项目,必须逐个梳理对照、问题导向、抓紧协调,把进度抢回来,把投资补回来;未按年度计划开工重点项目,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审批和要素保障、资金保障,尽快实现开工,增加有效实物投资量;必须既确保年度各个在建、预备省重点项目都完成好计划任务,又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谋划开工力度,为固定投资增长多做贡献。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则组织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和江苏省重大项目调研工作。其中,在南京调研期间强调,一方面,要规范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项目推进,扩大有效投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近期地方密集加快推进重大投资项目,一是旨在通过充分发挥“稳投资”作用,尽量减少疫情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推动重大项目作为“促转型”的重要手段,补充短板领域、培育新的增长动能。这既有效发挥了基建托底经济的作用,又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 多地重大项目超时序推进 依托各自产业和区位优势,紧抓民生需求和产业升级趋势,一个个重大项目推进,“稳投资”成效开始显现,这从近日部委以及地方晒出的前七个月投资成绩单上可见一斑。 在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的背景下,截至7月底,交通运输部重点跟踪的232个“百亿以上”的重大项目,复工达产率达到100%。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四个月实现正增长,并且逐月提速,7月同比增长26.7%,完成交通投资3458亿元。1至7月,全国共完成交通投资179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 “接近两位数的投资增速在近几年是非常罕见的。增速较上半年加快3.4个百分点,说明交通的投资在以加速度的方式向前推进。”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表示。 各地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现回暖势头。数据显示,多个省份投资实现了正增长,重大投资项目超时序推进,“两新一重”、产业、生态、民生等是投资重点。 地方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7月,上海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9.0%,比上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山西同比增长8.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宁夏重大工业项目开工率达98%,全区工业经济增长连续六个月全国排名前三。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321个山东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23亿元,其中,250个山东省重大建设项目开工236个,开工率94.4%;完成投资1298.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0.9%,超时间进度2.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高增速。71个山东省重大准备项目,开工八个,完成投资24.6亿元。 谋篇重大区域规划和“十四五”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根据规划,近期,粤港澳大湾区将实施13个总里程约为775公里的城际铁路项目,以及五个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达4741亿元。 “我们要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机遇,以项目为牵引,加速工业结构调整。”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信厅厅长赵旭辉说,将每年实施30个左右的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项目,每年滚动实施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同时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据悉,目前,宁东基地正在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抓好总投资1500亿元75个产业项目,力争“十四五”年均投资增长10%以上。下一步,借力省级领导包抓重点产业机制,宁夏将以清洁能源产业一体化配套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项目,同时,加快新材料产业项目、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和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围绕产业链延伸配套、协同发展,发挥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 范若滢指出,不少地方前七个月投资数据转正向好,重大项目功不可没。预计未来基建投资有望加快增长,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投资形势将进一步好转。 她表示,重大项目谋划应立足长远,建议前瞻性布局高科技、新兴产业领域。同时,我国在医疗卫生、生态环保、农村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要引导资金向这些领域的项目倾斜。此外,各地区域规划纷纷出台,不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未来需结合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因势利导,发力区域相关重点项目。
研究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等事项 市委书记蔡奇主持会议 昨天下午,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等事项。市委书记蔡奇主持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的批复,研究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指出,要牢牢把握核心区战略定位,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注重中央政务功能保障、注重疏解减量提质、注重老城整体保护、注重街区保护更新、注重民生改善、注重城市安全,坚持统筹推进、滚动实施的有效工作机制,努力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组织相关规划编制,搭建智慧规划与治理协同平台。加强重点地区及重点功能区综合整治,优化提升金融街地区品质,加快王府井、西单等传统商业区改造升级。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扎实推进专项治理,降低人口、建筑、商业和旅游密度。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重点文物腾退和保护。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有序推进平房院落申请式改善,探索建立适合平房区实际的物业服务模式。增加绿地开放,推动林荫化改造。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推动教育等公共服务布局优化和品质提升。加强文体健身设施建设,推进健步悦骑城区建设。深入推进停车综合治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区。推进低效楼宇改造提升,加强老旧厂房合理利用。完善政策机制,细化街区保护更新鼓励政策,建立体检评估实时监测机制。全市尤其是东城区、西城区和市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批复精神和核心区控规,抓好组织实施。 会议研究了《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安全风险管控,深入开展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安全准入,禁止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新设立带有储存设施的危化品经营企业。加强危化品全链条安全监管。抓好《北京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实施。严厉打击危化品非法储存、非法经营和非法运输等行为。加强危化品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会议听取了上半年信访工作情况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汇报,指出,要落实好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精神,扎实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协调解决疑难信访问题,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依法化解矛盾。打好治理重复信访三年攻坚战,实现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突出矛盾明显缓解。深入开展矛盾排查化解,用好“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完善首都信访秩序保障工作机制。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压实各成员单位责任。 会议还听取了北京市委第九轮巡视情况汇报,研究了其他事项。
8月25日晚,鲁商发展披露2020年半年报,公司实施生物医药、生态健康“双轮驱动”战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5.46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135.08%,实现利润逆势增长。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健康地产板块因为疫情影响的关系,在一季度与全国房地产市场一样陷入困境后,二季度随着经济复苏、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市场需求也逐步释放,业务逐步回归正轨。公司方面抓住疫情过后置业释放的窗口期,将电商思维植入健康地产营销,开展“健康购房节”“健康红六月”等多盘联动促销活动,实现库存短期快速去化。此外,还结合疫情下产品设计的痛点和敏感点,迭代升级健康住宅产品线,探索“产业+”“文旅+”“乡村振兴+”等发展模式。报告期内,公司健康地产业务实现合同销售额71.67亿元,销售面积67.82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公司还加大土地储备力度,与金茂合作,获取烟台于家滩项目二期土地;全面推进轻资产业务,新增三个代建项目;联合临沂国华打造临沂鲁商国际广场,输出管理服务;鲁商物业接管淄博齐鲁医药学院物业,中标福瑞达医药集团办公楼项目;探索形成城市更新业务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小区改造和工业园项目;此外,成立土地综合整治平台公司,在山东省内主要地市迅速布局,签订五个土地综合整治合作协议。 公司持续推进健康产业转型,报告期内,公司的药品板块大力推进线上学术推广,着手搭建自有线上学术会议平台——“福瑞达医享大讲堂”。化妆品板块通过网红带货、知名主播推介等方式推动营销模式升级,线上销售增长迅速。在原料板块,公司以伊帕尔汗援疆项目为突破口实现产业链外延式发展,拟参股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10%的股权,迅速进入精油芳香行业,拓展了在香水、香氛类高端化妆品的市场。山东焦点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于6月份顺利通过医疗器械(口罩)、KOSHER、HALAL等现场检查并取得注册、生产许可证,目前在拥有食品级和化妆品级透明质酸420吨/年产能的基础上,正在推进医药级产品的资质认证和应用研究工作。 公司方面表示,接下来,公司药品相关业务将积极扩充产品线,向县级基础终端市场下沉;化妆品相关业务加快高端品牌打造,布局线下渠道流量洼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日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期间专门召开这次座谈会。座谈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何立峰先后发言,结合各自实际、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工作情况,谈了意见和建议。 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要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第三,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长三角区域城市开发建设早、旧城区多,改造任务很重,这件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同时,不能一律大拆大建,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要坚决防止借机炒作房地产,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长效机制,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四,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落差往往是发展空间。有关部门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实施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如城市和乡村、平原和山区、产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之间的差异,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均衡性。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承认客观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第五,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今年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支持浦东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对上海以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乃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要继续做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要抓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长三角和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六,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加强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和尾矿库治理。要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形成系列配套保障措施,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供借鉴,为全国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作出示范。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沿江各省市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政策措施,压实主体责任,保障退捕渔民就业和生活。要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务求禁渔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第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三省一市要结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利用长三角地区合作机制,建立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强化医疗卫生物资储备。要推进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有计划逐步实现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的统一。要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同时,要在补齐城乡基层治理短板、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上下功夫、见实效。 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强调,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要在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要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确保干部队伍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要探索建立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要加强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党组织在服务企业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要注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引导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习近平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领导小组要把好大方向、大原则的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三省一市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韩正在讲话中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战略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要着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要着力推进高质量创新,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形成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高地。要着力推动高水平开放,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着力强化高效协同,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丁薛祥、刘鹤、陈希、王勇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省市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今年上半年,正川股份股价一度突破百元,引发了极高的市场关注度。百元股价是如何炼成的?或许可以从正川股份的中报里寻找答案。 8月20日,正川股份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公司表示,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加速推进“转型升级”工作,包括业务转型升级、相关多元化、技术引进与革新、生产提质降本、组织经营创新、人力资源升级等业务、技术、管理全方位升级工作有序推进。 从投资角度来看,北极光创投执行董事宋高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投资人会更关注技术壁垒高、创新性强的企业。对于当下生物医药产业链相关企业的状况,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同时对记者谈道:“研发本身是有风险的,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公司研发实力以及通过率,充分了解,谨慎投资。” 持续推进转型升级 公司产品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具体来看,公告显示,正川股份持续加速推进中硼制瓶技术升级和业务转型升级战略。截至二季度末,新增中硼产品合作客户及一致性评价注册批发货达150家以上,持续扩大公司中高端产品客户群,并与战略目标客户构建更加深入和长远的合作关系,抢占市场先机。 此外,公司相关多元化战略顺利推进实施,在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转型发展的同时,利用品牌和规模优势,推进产品线扩展,积极推进高端化妆品包装市场的开发。 正川股份中硼窑炉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今年上半年,公司引进国外一流窑炉技术和设备开展的中硼玻璃窑炉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并预计在2020年下半年投产。 “投产后公司将拥有中硼硅药用玻璃管生产能力,有望实现进口替代,这将为公司在高端产品领域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有力保障。”正川股份方面如是说。 正川股份同时表示,产品品质保证能力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加强ISO15378质量管理体系的推动实施,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品质保证能力,满足客户对质量不断提升的需求。目前公司已开展十余个品种的相容性试验,部分品种已完成6个月加速试验,并获得监管部门的审批。 在此基础上,正川股份持续推进组织创新与组织变革。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深入推进内部市场化机制建设,细分内部市场主体和层级,逐级传递市场压力,激活组织活力,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同时,完善激励机制以鼓励全员参与经营,培养经营人才,进一步完善公司经营体系,提升竞争实力。 据正川股份方面表示,公司已形成“拉管-制瓶-瓶盖”的高度一体化生产,有效保障了公司产品的品质,为制药企业提供更完整的全产业链服务,充分满足制药企业对药包装材料的个性化需求。 上半年业绩同比上升9.22% 技术创新竞争力受关注 业绩方面来看,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影响,医药企业需求出现波动,正川股份经营业绩受到一定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5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6%;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492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9.22%。 宋高广对记者说,今年以来,因外部环境多种因素的叠加,生物医药企业在资本市场整体受到极高关注度,从过往历史来看,生物医药板块的上市公司,在外部出现较大波动时,医疗板块表现更加稳定,这是正常现象,但从整体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轨迹来分析,行业也到了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需要调整,未来,不同的企业在行业竞争中会有明显差异。 此外,2020年,无论是二级市场还是拟IPO的生物医疗企业,在估值上都呈现了“头轻脚重”的现象,早期项目的估值更加冷静和敏感,而越到后期估值越容易被放大。宋高广对记者说道。 细分行业方面,宋高广对记者说:“以最近10年为例,在2015年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拐点,2015年产业变革开始,政策密集出台,更多的投资者因此进入生物医药赛道,以前的投资者认为,生物医药赛道没有太多失败的风险,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研发、市场竞争等风险并不低,行业的转型、调整,会让大家客观认识到,这个赛道不是投钱即赚钱。以2020年为契机,投资人会更关注技术壁垒高、创新性强的企业,比如高端的医疗器械、医疗机器人,以及生物技术等,这些领域的企业才有望成长为产业性的企业。” 也即,无论处在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哪个环节,拥有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受关注。
8月20日,深圳市国资委召开市属企业负责人2020年年中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研判形势,部署下半年工作。深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余钢作全市国资国企工作报告,并对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余钢强调,当前深圳正处于“双区”建设关键时期和高位求进的新起点,市委、市政府对国资国企寄予厚望、赋予重托。全系统要不辱使命、勇当尖兵,牢牢树立和践行聚焦深圳、综合改革、业绩导向、卓越品牌“四大理念”,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国资事业再上新台阶。 下半年,深圳国资国企将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双胜利;抢抓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重大机遇,先行示范打造国资国企改革高地;强化战略引领,坚定不移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聚焦强根铸魂,矢志不渝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锚定有效监督、有效益的监督,持之以恒巩固国资特色纪检监督体系等。 经受住了疫情严峻考验 回看深圳国资交出的上半年“成绩单”,可谓硕果累累:深圳综改试验实现稳起步,得到国家充分肯定;市国资委在全市各类考核中名列前茅;投控公司成功跻身世界500强,成为深圳第8家世界500强企业;资本证券化取得新进展,全系统上市公司30家,资产证券化率57.1%,特发服务入选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受理企业…… 面对疫情带来的考验,深圳市国资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持之以恒推进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上半年深圳国资国企在十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经济运行率先回升、疫情防控勇当先锋、纾困惠企积极有为、复工复产精准有力、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国资监管不断强化、布局结构持续优化、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创新与品牌双丰收、从严治党全面加强等。 其中,在经济运行方面,上半年市属企业总资产、净资产分别比年初增长4.8%和2.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利润总额、净利润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纾困惠企方面,全力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计划,组建运营1000亿元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累计决策支持253家民营企业315亿元;完成和推进担保发行债券906亿元;高效运营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覆盖企业8.5万家。 抢抓国资国企改革机遇 如何抢抓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重大机遇,先行示范打造国资国企改革高地,是深圳国资国企改革思考的问题和下半年目标之一,此次工作会议从多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 会议要求,以更大力度完善好、实施好综改试验顶层设计。高质量修订完善综改试验实施方案,指导各企业同步编制未来3年改革行动方案,实现改革上下贯通、同频共振。 以更大力度抓好四大改革专项工作。“双百行动”要力争全面完成,确保以最充分的迎检准备完成国家验收;“科改示范行动”要起好步、开好局,指导能源环保、建科院高质量落实各项任务;“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要高谋划、见真章,按照“一企一专班、一企一方案”的推进思路,及早进行谋划,强化精准对标,认真制定对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综改试验“示范城区”创建工作要出特色、树标杆。 以更大力度优化国资监管体系,印发实施市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新并购企业、相对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差异化监管模式,遵循市场规则实施有效监管。坚持“引资本”与“转机制”相结合,稳步推进商业类企业混改。健全公司治理“1+N”制度体系,制定公司治理评价指引,发布市属企业公司治理评价报告。 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坚定不移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是深圳国资委的战略使命和长期愿景。此次会议明确指出,深圳下半年将全力推动大整合,落实国资重组整合“1+N”方案,加速构建城市保障、城市建设、金融投资、新兴产业四大产业板块。同时,全力实施大运作,深入实施“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和“基金群”战略,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全力推进大创新,支持国有科技园区、创投担保企业和各类基金,构建全要素、全周期、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 此外,稳步推进深圳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出台国资系统创新载体建设方案,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出台品质品牌提升指导意见,打造一批国资特色“圳品”。全力开展大协同,深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计划。并强化区域协同,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扎实做好援疆援藏、对口帮扶、扶贫协作、对口合作等工作等。 “下半年深圳国资委将咬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这一‘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推进综改试验,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国企活力,以先行示范的担当作为,努力实现国资国企规模与质量、功能与结构、速度与安全协调统一。”余钢说。
记者日前从山钢集团获悉,今年上半年,山钢集团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生产稳定运行、绩效逆势而上。与去年同期相比,钢材产量增长近两成,营业收入增加63亿元。 钢铁是山钢集团的主业。今年上半年,山钢集团生产铁1427万吨、粗钢1512万吨、钢材1471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14.86%、16.78%、19.65%。其中,去年实现一期工程全线贯通的山钢集团日照公司产量同比增加幅度明显,布局沿海的优势开始显现。 在谋发展的同时,山钢集团着力推动重点领域的改革。围绕山钢集团此前确定的13项重点任务、36项重要举措,山钢集团旗下的部分企业成功实施混改,山钢金控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三级公司经理层契约化覆盖率达到78%;山钢集团持股46.38%的中泰证券(600918)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这使得山钢集团在钢铁、矿业、证券各有一家主板上市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水平大幅提升。 山钢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下半年,山钢集团将深入推进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推进“数智山钢”建设。其中,在钢铁板块,将率先推动智能化融入生产和运营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