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资本市场改革的工作重点来了!根据证监会官网消息,证监会昨日召开了“2020年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分析当前形势,并对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 根据此次会议,下半年的资本市场监管将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 会上部署了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工作,包括保持IPO常态化、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落地、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持续严打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坚定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稳妥推进交易结算制度改革等。 会议判断:有利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生态正逐步形成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证监会坚持特殊时期作出特别政策安排,强化融资服务和制度工具创新,体现了科学监管、分类监管。 今年上半年,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科创板再融资、减持等关键制度创新持续深化,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新三板改革平稳落地。目前,市场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资本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韧性明显增强。 会议判断,当前全球疫情演进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金融市场脆弱性加剧,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但与此同时,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上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仍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下半年资本市场改革、监管圈定八大工作重点 针对下半年的监管工作,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提出,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局面,应当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下半年资本市场的改革和监管工作圈定了以下八大重点: □ 促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持IPO常态化。 细化落实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举措,促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资本市场机制作用,更好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在疫情背景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保持IPO常态化,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落地,尽快形成示范效应;推进期货期权产品创新。 □ 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提高审核注册质量,稳妥推进交易结算制度改革。 加快关键制度创新,补齐制度短板;完善注册制制度规则,增强信息披露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审核注册的质量、效率和透明度;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以更加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稳妥推进交易结算制度改革。 □ 践行“不干预”理念,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 减少管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按规则制度办事,保持市场功能正常发挥;完善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研判,稳定市场预期;以编制权责清单为抓手,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进一步整合规范备案报告事项;健全促进行业机构做优做强的制度机制,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 “零容忍”严打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 持续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推动建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机制,推动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相互衔接、互相支持的立体、有机体系;做好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的落地实施。 □ 把握时度效,平稳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地实施。 进一步统筹好融资端和投资端的各项改革举措;着力提升融资端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推进科创板制度创新;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和稳定运行;继续深化新三板改革,增强市场吸引力、辐射力和覆盖面;坚持内外双向发力,在投资端推出更多务实管用的举措,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打造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加快落地。 □ 坚定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强化监管合作。 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同步加强开放条件下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加强跨境监管合作,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情况应对,推进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共同打击跨境证券违法犯罪行为;修订整合现有境外上市规则,构建完整清晰的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体系;健全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坚定维护香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 防范和打击体系化、规模化场外配资,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 加强风险研判,强化对杠杆资金的监测,防范和打击体系化、规模化场外配资,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积极推进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力争处置效果有新的提升,风险进一步收敛;加大私募基金风险防范和监管,加快推动出台私募基金条例,出台私募基金规范经营的底线要求,稳妥推进高风险个案处置。 □ 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 进一步落实分类和差异化的理念,强化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监管;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促进归位尽责;加快推动科技监管落地见效,促进提升全行业科技化水平;加快制定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创新投资者教育服务,积极培育成熟理性的股权投资文化。
证监会定调了下半年的监管工作和改革重点。 近日,证监会召开2020年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视频),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安排下半年重点工作。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作了题为《集中力量办好资本市场自己的事 更好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报告。 来看关键表述: 1、当前全球疫情演进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金融市场脆弱性加剧,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 2、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奋力争取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的双胜利。 3、保持IPO常态化,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落地。 4、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完善注册制制度规则,增强信息披露针对性有效性,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 5、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进一步整合规范备案报告事项。健全促进行业机构做优做强的制度机制,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6、持续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推动建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机制,传递“零容忍”的鲜明信号。 7、平稳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地实施,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加快落地。 8、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情况应对,共同打击跨境证券违法犯罪行为,构建完整清晰的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体系。 9、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创新投资者教育服务,积极培育成熟理性的股权投资文化。 10、协同推进风险处置和金融反腐工作,持续推进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地见效。 资本市场外部环境不稳定,需增强风险和机遇意识 会议总结了上半年的工作重点,并对当前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环境做了研判。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考验,证监会系统坚持特殊时期作出特别政策安排,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资本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韧性明显增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科创板再融资、减持等关键制度创新持续深化,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新三板改革平稳落地。贯彻落实新证券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一批大要案,市场法治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加强系统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疫情演进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金融市场脆弱性加剧,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同时,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上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仍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生态正在逐步形成。要坚持全面、辩证、客观、专业看待当前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既心存谨慎、加强研判,又把握有利条件、主动作为,在不确定环境中把握确定性,积累更多发展势能,努力在市场变局中赢得发展新局。 据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2.15%,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录得14.97%和35.6%的涨幅。A股市场尽管出现了显著波动,但最终在疫情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活动恢复的背景下,上半年收官成绩不错,创业板更是被市场认为重现结构性牛市。 中泰证券(行情600918,诊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证监会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出旨在加快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构建资本市场健康生态,推进以注册制为基础的资本市场全面改革,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短板,强化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职能,增强市场信心。 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部署九项任务 会议提出了下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并明确将坚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奋力争取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的双胜利。具体来看,有九方面任务: 一是在落实“六稳”“六保”中进一步体现资本市场担当作为。细化落实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举措,将前期的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可操作性和直达力,促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资本市场机制作用,更好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在疫情背景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保持IPO常态化,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落地,尽快形成示范效应。推进期货期权产品创新。 二是聚焦“建制度”主线,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坚持整体设计、突出重点、问题导向,加快关键制度创新,补齐制度短板。完善注册制制度规则,增强信息披露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审核注册的质量、效率和透明度。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以更加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稳妥推进交易结算制度改革。 三是践行“不干预”理念,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减少管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按规则制度办事,保持市场功能正常发挥;完善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研判,稳定市场预期。以编制权责清单为抓手,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进一步整合规范备案报告事项。健全促进行业机构做优做强的制度机制,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四是落实“零容忍”要求,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落实工作部署,持续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推动建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机制,推动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相互衔接、互相支持的立体、有机体系。抓好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实施。多渠道、多平台强化执法宣传,传递“零容忍”的鲜明信号。 五是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平稳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地实施。保持改革定力,加强改革评估,进一步统筹好融资端和投资端的各项改革举措。着力提升融资端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推进科创板制度创新;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和稳定运行;继续深化新三板改革,增强市场吸引力、辐射力和覆盖面。坚持内外双向发力,在投资端推出更多务实管用的举措,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打造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加快落地。 六是坚定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强化监管合作。持续推进市场、行业和产品开放,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同步加强开放条件下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情况应对,推进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共同打击跨境证券违法犯罪行为。修订整合现有境外上市规则,构建完整清晰的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体系。健全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坚定维护香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七是坚持标本兼治,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加强风险研判,强化对杠杆资金的监测,防范和打击体系化、规模化场外配资,努力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积极推进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力争处置效果有新的提升,风险进一步收敛。加大私募基金风险防范和监管,加快推动出台《私募基金条例》,出台私募基金规范经营的底线要求,稳妥推进高风险个案处置。 八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进一步落实分类和差异化的理念,强化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监管。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促进归位尽责。加快推动科技监管落地见效,促进提升全行业科技化水平。加快制定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创新投资者教育服务,积极培育成熟理性的股权投资文化。 九是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推动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扎实推进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协同推进风险处置和金融反腐工作。持续推进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地见效。推动系统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打造“忠专实”的高素质监管干部队伍。 改革亮点纷呈,市场良好生态加速建成 从上述的改革任务可以看出,下半年,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将更加畅通,再融资的审核将重点聚焦关键发行条件,再融资审核指引将适时发布,多元退市机制将更加健全,退市标准有待完善,退市流程进一步简化,那些触及强制退市标准的会被坚决予以退市。同时,监管将更加严格,规则将更加透明,市场各方将会更加规范的参与到市场的建设中来。 其中,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推动建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机制、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加快落地、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等制度建设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以37字来阐述资本市场,“要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证监会发布的改革任务与此息息相关。 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最新的研究报告表示,要建设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这有利于通过改革长期助力市场繁荣。 报告提到,资本市场改革是发挥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重要一环,放宽资本市场准入,吸引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角逐竞争,以实现金融服务的国际化;引导险资、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入市,稳定市场波动促进A股长牛;进一步改革资本市场发行机制,降低门槛,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定价能力和促进资本流动性的作用。预计资本市场改革将改变A股“牛短熊长”的局面,促使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0年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视频),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安排下半年重点工作。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作了题为《集中力量办好资本市场自己的事 更好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报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委员樊大志通报证监会系统有关违纪违法犯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方面典型案例。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考验,证监会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统一指挥协调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做好“六稳”工作,坚决落实“六保”任务,推动防控疫情、防范风险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坚持特殊时期作出特别政策安排,强化融资服务和制度工具创新,体现科学监管、分类监管。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资本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韧性明显增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科创板再融资、减持等关键制度创新持续深化,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新三板改革平稳落地。贯彻落实新证券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一批大要案,市场法治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加强系统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会议指出,上半年资本市场能够有力应对疫情冲击、保持健康发展,最根本是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国务院金融委靠前指挥、统筹协调。全系统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系统党的建设质量,更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坚持“敬畏市场”,保持定力、尊重规律,促进资本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坚持放管结合,持续推进作风转变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不断提高监管科学性和公信力。 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疫情演进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金融市场脆弱性加剧,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同时,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上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仍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生态正在逐步形成。要坚持全面、辩证、客观、专业看待当前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既心存谨慎、加强研判,又把握有利条件、主动作为,在不确定环境中把握确定性,积累更多发展势能,努力在市场变局中赢得发展新局。 会议强调,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局面,完成全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证监会系统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奋力争取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的双胜利。 一是在落实“六稳”“六保”中进一步体现资本市场担当作为。细化落实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举措,将前期的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可操作性和直达力,促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资本市场机制作用,更好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在疫情背景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保持IPO常态化,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落地,尽快形成示范效应。推进期货期权产品创新。 二是聚焦“建制度”主线,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坚持整体设计、突出重点、问题导向,加快关键制度创新,补齐制度短板。完善注册制制度规则,增强信息披露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审核注册的质量、效率和透明度。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以更加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稳妥推进交易结算制度改革。 三是践行“不干预”理念,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减少管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按规则制度办事,保持市场功能正常发挥;完善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研判,稳定市场预期。以编制权责清单为抓手,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进一步整合规范备案报告事项。健全促进行业机构做优做强的制度机制,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四是落实“零容忍”要求,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落实工作部署,持续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推动建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机制,推动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相互衔接、互相支持的立体、有机体系。抓好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实施。多渠道、多平台强化执法宣传,传递“零容忍”的鲜明信号。 五是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平稳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地实施。保持改革定力,加强改革评估,进一步统筹好融资端和投资端的各项改革举措。着力提升融资端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推进科创板制度创新;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和稳定运行;继续深化新三板改革,增强市场吸引力、辐射力和覆盖面。坚持内外双向发力,在投资端推出更多务实管用的举措,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打造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加快落地。 六是坚定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强化监管合作。持续推进市场、行业和产品开放,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同步加强开放条件下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情况应对,推进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共同打击跨境证券违法犯罪行为。修订整合现有境外上市规则,构建完整清晰的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体系。健全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坚定维护香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七是坚持标本兼治,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加强风险研判,强化对杠杆资金的监测,防范和打击体系化、规模化场外配资,努力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积极推进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力争处置效果有新的提升,风险进一步收敛。加大私募基金风险防范和监管,加快推动出台《私募基金条例》,出台私募基金规范经营的底线要求,稳妥推进高风险个案处置。 八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进一步落实分类和差异化的理念,强化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监管。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促进归位尽责。加快推动科技监管落地见效,促进提升全行业科技化水平。加快制定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创新投资者教育服务,积极培育成熟理性的股权投资文化。 九是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推动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扎实推进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协同推进风险处置和金融反腐工作。持续推进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地见效。推动系统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打造“忠专实”的高素质监管干部队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中央组织部、公安部、审计署相关部门的同志出席会议。证监会党委班子成员,会机关各部门、系统各单位副局级以上干部现场或通过视频参加会议。
据证监会网站31日消息,证监会近日召开2020年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会议提出,保持IPO常态化,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加快落地;积极推进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等。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会议强调,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局面,完成全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保持IPO常态化,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落地,尽快形成示范效应。推进期货期权产品创新。 聚焦“建制度”主线,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完善注册制制度规则,增强信息披露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审核注册的质量、效率和透明度。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 同时,践行“不干预”理念,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减少管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研判,稳定市场预期。以编制权责清单为抓手,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进一步整合规范备案报告事项。 落实“零容忍”要求,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抓好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实施。多渠道、多平台强化执法宣传,传递“零容忍”的鲜明信号。 会议还提出,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平稳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地实施。着力提升融资端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推进科创板制度创新;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和稳定运行;继续深化新三板改革,增强市场吸引力、辐射力和覆盖面。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加快落地。 坚定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强化监管合作。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同步加强开放条件下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情况应对,推进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共同打击跨境证券违法犯罪行为。修订整合现有境外上市规则,构建完整清晰的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体系。健全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坚定维护香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此外,坚持标本兼治,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加强风险研判,强化对杠杆资金的监测,防范和打击体系化、规模化场外配资。积极推进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力争处置效果有新的提升,风险进一步收敛。加大私募基金风险防范和监管,加快推动出台《私募基金条例》,出台私募基金规范经营的底线要求。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进一步落实分类和差异化的理念,强化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监管。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促进归位尽责。加快推动科技监管落地见效,促进提升全行业科技化水平。加快制定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 会议还表示,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推动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扎实推进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协同推进风险处置和金融反腐工作。持续推进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地见效。
以5G时代为契机,新基建在行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系列高新科技迎来了爆发期。但如何在5G网络环境运营新技术中让广大消费者受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离不开消费市场的重要载体-商业、文化、旅游地产。 7月24日,“中房杯5G商旅文科技创新应用大赛”线上直播论坛系列第三期——“酒店和商业楼宇科技创新应用”专场在乐居进行线上直播。组委会邀请了多家在“酒店和商业楼宇”领域领先企业和机构单位齐聚线上,探讨如何通过智慧运营平台、数据化运营管理来提升项目的资产价值,如何将空间与科技应用有效整合,助力产业升级和创新技术落地应用,为现有酒店和商业楼宇升级改造赋能。 汉王智远产品总监姜周瀚在线上直播中指出: 汉王智远选择做智慧社区,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个是政策导向、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早在2016年12月15号,国务院就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到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网上社区居委会,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然后2018年十九大精神又以为民、便民、惠民、安民为宗旨,以打造智慧社区为目标,提高群众生活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这样的建设背景下,智慧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市场前景巨大。 信息技术快速变革,为人们生活通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需要为人们带来安全保障,所以,智慧社区的建设和推进工作迫在眉睫。 那么智慧社区到底能为人们做什么?对此,主要有4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为住户提供更加智能安全便利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内容。其次,帮助社区物业提升服务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对于建设方来说,可以打造建设方品牌工程,增设新的卖点。最后协助公安拓展社区治安管理模式,助力社会维持稳定。 汉王20年来一直秉承着以技术、产品、客户为核心,结合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运用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技术,以人、车、房、社区为核心,建设智慧平台生态圈,结合物业、养老、证物、医疗等内容,实现社区业务一体化。 汉王智慧社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多个模块,其中包括智慧安防、智慧停车、智慧物业、人口综合管理、广告运营、手机APP等内容。尤其在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比如房屋登记、人车通行、对讲门禁、物业管理、视频监控、公告推送等,都已经投入使用,并且未来还会拓展家居物联、购物等模块。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即可参加报名。
合理扩大有效投资 不断积蓄新消费能量 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在多项政策共同发力下,投资、消费指标出现回暖迹象。 进入下半年,扩内需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多个部门围绕推进基础建设补短板,以及线上服务、网络购物、绿色智能等新产业新业态密集部署,频频出台支持举措,着力挖掘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专家认为,随着政策落地,从供给到需求的闭环将加速形成,国内市场大循环将逐步畅通,为下半年的经济发展积蓄巨大能量。 内需市场稳步复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但降幅比1至5月收窄3.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下降3.9%,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主要内需指标的恢复性增长,带动了经济运行稳步复苏。 国内市场供需循环呈现持续改善态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日前表示,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步推进,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被掣肘的供给都在逐步恢复。 严鹏程指出,需求端反弹明显,二季度以来市场消费逐月改善,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销售回升,网上购物、直播带货持续火热;在重大项目投资等牵引撬动下,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较一季度大幅提高20.9个百分点。生产端恢复有力,工业增速逐月回升,6月增长4.8%,连续三个月为正,实物量指标加快改善;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正增长,6月增速为2.3%。 另外,发展动能转换也成为内需市场的重要亮点。严鹏程表示,疫情在对一些行业企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加快推进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的发展,孕育了不少新产业和新业态,催生一批新企业,比如在线教育、网上办公、远程问诊等行业都实现快速扩张。 “疫情也倒逼很多企业主动应变求变,顺势而为推进转型升级,同时促使我们加快补齐一些行业领域的短板。比如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3.6%,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21.8%。”严鹏程说。 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看来,上半年消费和基建投资颇具亮色,为经济企稳贡献了重要力量。除了市场趋于活跃外,政策正在聚焦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需求,优化生产端供给,从而发掘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扩投资促消费加码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对下半年扩内需作出具体安排。7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今年及后续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安排,要求抓紧推进建设,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7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支持“两新一重”、公共卫生设施建设。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扩内需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部委层面正在抓紧部署。7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两新一重”等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领域,精准筹资、精准项目、精准施策,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合理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 疫情期间催生出的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成为发力点。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支持发展在线教育、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15种新业态新模式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7月16日,商务部等七部门下发《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提出鼓励电商平台的小店在线集聚,利用平台技术、流量、场景和资源优势,创新云逛街、云购物、云展览、云直播、云体验、云办公,拓展批发、零售、餐饮、民宿、美发等领域数字化营销活动。 同时,相关部门还在联合发力,加速拓展5G应用,培育数字网络信息等新型消费,积极推进家电、汽车等更新置换及回收处理,鼓励绿色消费智能消费。 供需循环有望加速畅通 展望下半年,专家表示,以需求端为指引,优化投资、生产布局,逐步畅通国内市场大循环将成为经济企稳和更好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对于下半年消费市场的走势,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的有效推进,消费便利性在逐渐改善,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进,消费的供给也在不断优化。 朱克力举例说,目前国家正在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新基建”建完后可以产生供给能力,新消费和“新基建”就能够形成闭环。“新基建”之下的新型信息消费市场是服务终端消费者的广阔天地,可望在下半年给中国经济积蓄巨大的新消费能量,激活并形成“新基建”与新消费双向循环持续增长的内需新动力。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处处长、研究员陈丽芬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要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就要以消费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起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经济体系,这是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 陈丽芬指出,挖掘内需市场潜力就要畅通国内循环,需要消费和生产两个环节共同发力。既要创造新需求、发掘新市场、引进新产品、刺激新消费,也要利用我国具有最完备的产业配套条件的优势,升级生产制造,优化供给,还要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力,积蓄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
建信理财董事长、CWM50专业成员刘兴华7月7日在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报告线上发布会上透露,建信理财已经积极与监管机构汇报,推进跨境理财通“北向通”产品研发及销售准备。 “我们立足于两种制度比较融合借鉴下的财富管理模式,培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相匹配的财富管理核心竞争力,通过统一的财富管理市场,推进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刘兴华在会上建议,尽快出台2020年过渡期后的延伸政策。按照“总量控制、逐年压降、一行一策”的原则,平稳有序推进存量理财产品整改,明确非标转标、非标回表、非标承接等技术细节。新老理财并行对理财市场监管带来不同规范,需要加快统一。理财公司承接老产品的节奏和与过渡期安排需要在未来政策中进一步清晰化。 他表示,要推动非标资产与标准化资产的共同繁荣。资管新规之后,社会融资结构回归银行主体,信贷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提高。从企业的负债结构来看,以债券为主的负债安排容易受发行人经营波动、市场环境变化、政策调控影响,造成融资持续性问题,逆周期调节能力不足。标准资产与非标资产的区分是流动性及信息透明度,可以通过完善信息披露、会计估值等方面的制度,搭建非标资产交易市场,开“非标转标”正门。非标资产可以与标准资产互为补充,发挥银行在挖掘客户、把握风险方面的能力优势。 在他看来,理财业务可以在中国资管行业中发挥支柱作用。理财业务已经是衡量现代银行综合服务能力的标志性业务,是现代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繁荣稳定的新生力量,价值取向和发展道路兼顾市场化属性与社会责任。理财业务具有银行的信用特征,在渠道与客户资源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要依托银行做大理财业务规模,从而发挥理财业务对其他资管业态的支撑作用。 “跨境理财通作为大湾区的金融政策,建信理财公司可以率先推进。”刘兴华表示,在全球低利率的环境下,理财产品对香港投资者有较强的吸引力。 据刘兴华透露,建信理财已经积极与监管机构汇报,推进跨境理财通“北向通”产品研发及销售准备。“我们立足于两种制度比较融合借鉴下的财富管理模式,培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相匹配的财富管理核心竞争力,通过统一的财富管理市场,推进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