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承担研制的时速 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上海同济大学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在一定程度上了吸引了社会瞩目。 而或受此消息利好,四方股份盘中一度封上涨停板,最终收于6.48元,涨幅6.06%。 数据来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课题之一,该项目由中国中车组织,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技术负责,旨在攻克高速磁浮核心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化系统,以打造我国高速磁浮产业化能力。 此外,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曾研发成功出我国首列时速 200 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 300 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 380 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 “ 复兴号 ” 动车组和首列城际动车组。 具体来看,在磁浮试验线上,试验样车首次进行了系统联合调试,开展了多种工况下的动态运行试验,包括不同轨道梁以及道岔、小曲线、坡道、分区切换等,共完成200多个试验项点,对悬浮导向、测速定位、车轨耦合、地面牵引、车地通信等关键性能进行了全面测试。同时,按照计划,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样车预计在2020年底下线,届时或将形成高速磁浮全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不得不说,这一项目的成功试跑可以说是我国在高速磁浮研发上取得重要新突破的标志。 它不仅实现了从静态到动态运行的突破,获取了大量关键性的数据,也使得高速磁浮系统及核心部件的关键性能得到初步验证,进而可以为后续高速磁浮工程样车的研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是包含车辆、牵引供电、运控通信、线路轨道四大系统在内的强耦合系统,通过样车线路试验,可以初步验证动态条件下高速磁浮各系统间的接口关系和耦合特性,为系统及核心部件关键性能的验证与优化提供支撑。”——高速磁浮课题负责人、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而随着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技术进程不断得以突破,我国作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也将继续可以将“交通强国”战略进行到底。 高速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我国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发展,城镇化水平也有所提升,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进一步疏解交通出行压力,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频频受到重视。 全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里及其预测以及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车辆及其预测 数据来源:浙商证券 而在其中,高速磁浮作为一种新兴性的高速交通模式,凭借高速快捷、安全可靠、运输力强、绿色环保等特点,不仅可以应用于长途运输,促进地区间协同发展,也可以作为中短途客运的方式,通过城际连接,促进都市圈和城市群的“一体化” “同城化”发展。 基于此,高速磁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新方向,逐步受到政策的支撑,目前磁悬浮关键技术已被列为国家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之一,预计将在2020年底建成5条以上商业运营线路。 “合理统筹安排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等技术储备研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全球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有5条,分别为上海磁悬浮示范线、长沙磁浮快线、北京磁悬浮S1线、日本名古屋中低速磁浮东部丘陵线、韩国仁川机场线。其中,上海磁悬浮示范线是我国首条商业运营的高速磁悬浮线路,于2003年开通运营,连接上海浦东机场和上海市区龙阳路站。线路全长29.863公里,全线设2站。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431公里,平均运行时速为220-250公里左右,单线运行时间约8分钟。 而时速600公里级的高速磁悬浮显然将会使得相关技术再次跃上一个台阶,毕竟在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磁悬浮技术多数集中于中低端,且所占比例较低,高速磁悬浮领域还未进行真正的渗透,后期或将随着相关项目的不断落地而得到发展助力。 “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3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5条,运营线路总长度5761.4公里。在7种制式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中,地铁4354.3公里,占比75.6%;轻轨255.4公里,占比4.4%;单轨98.5公里,占比1.7%;市域快轨656.5公里,占比11.4%;现代有轨电车328.7公里,占比5.7%;而磁浮交通57.9公里,占比1%;APM10.2公里,占比0.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 掘金入局概念个股 事实上,就这一概念板块来说,虽然这一领域的潜力有所可期,尤其是在新基建之风的吹拂之下,高效运输系统、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等重要概念要点进一步彰显了其存在感,但基于高速磁浮的技术壁垒较高,其整体造价较为高昂,即便是有着政策带来的福利支撑,也或使得入局的相关企业在成本端有所承压,且易受宏观政策影响,总体来看国内参与城市磁悬浮投资建设的单位较少,主要还是由相关代表性标的引领趋势。 2018-2020年专项债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太平洋证券 中国中铁(601390.SH)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资源矿产、金融投资和其他业务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2019年营业收入8509亿元,同比增长15.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37.68%;基本每股收益0.95元。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70.46亿元,同比减少2.01%;净利润38.48亿元,同比下降8.12%;基本每股收益为0.132元。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新签订单3375.8亿元,同比增长7.8%。 中国铁建(601186.SH)是我国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于2014年5月承建了中国第一条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商业线——长沙磁浮快线(于2016年5月正式通车试运营并安全运营至今),这是我国国内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施工、自主管理的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轨道交通线路。2019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304.52亿元,同比增长13.74%;归属股东净利润201.97亿元,同比增长12.61%;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451.03亿元,同比减少7.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7亿元,同比减少23.55%。报告期内,中国铁建新签合同总额为3402.1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5.90%,同比增长14.40%。 中科电气(300035.SZ)致力于电磁冶金整体解决方案、现代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节能减耗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创新,涵盖了电磁冶金专用设备、工业磁力设备以及锂电专用设备,其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研制的电永磁混合悬浮磁铁装置是磁悬浮列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50.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15.99%,基本每股收益0.286元;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7亿,同比下降11.6%;实现归母净利润2585.1万,同比下降44.3%;每股收益0.04元。目前公司研制的电永磁混合悬浮磁铁适用于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仍在试验机车上装车试验,且因项目研发需要,公司后续为实验项目提供过磁铁产品。 除此之外,本次时速600公里磁浮样车所搭载的440V及24V电源系统的研制工作是由四川长虹(600839.SH)旗下子公司长虹电源承担,该电源系统主要为磁浮试验样车起浮、加速、紧急停降、紧急制动提供电能,以保证车辆安全、可靠运行。 结语 首先,交通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辅助性行业,虽在疫情时期或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整体的发展方向是不变的,尤其是随着专项债加快对接基建的步伐,重大项目的落地开始好转,相关围绕其的基建投资与建设也或将凸显韧性。 而2020年是 “十三五”交通规划建设收官之年,这便意味着“交通强国”战略即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大飞机的国产化,还是再到本次高速磁悬浮的成功试跑,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速度的实力。其中,通过高速磁浮示范工程的建设,加速对时速600公里线路运行等相关工作的创新落地,一方面可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对轨道交通技术加以突破;另一方面也将利于行业的扩容,进一步走向产业化、规模化,使得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得到转型升级,但基于这一板块鲜有龙头标的存有,市场投资者需警惕市场过热的炒作行为。
一列列地铁呼啸而过,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发展速度和上千万人的奔波与梦想。即便是在北京市最为繁忙的早高峰时期,北京地铁也能在高密度的在轨道上有条不紊地运行。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交控科技”)正是这些地铁“大脑和神经”的缔造者。从业数十年,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长达百年的轨道交通发展史中,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关键技术一度受制于国外垄断。“而如今,我们不但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我们的第5代城轨信号系统,也真正达到了与国际齐平的技术水平。”近日,在交控科技董事长办公室,郜春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用20年追平国际巨头郜春海的办公室布置简约,靠墙书柜的上方摆满了不同时期不同型号的列车模型。另一侧墙壁上悬挂着一块醒目的四字牌匾,上书“高远大志”。记者刚刚落座,郜春海就介绍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关键技术只掌握在德国、法国和加拿大三个国家手中,西门子、阿尔斯通、泰雷兹等国外公司垄断全球市场,这些公司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而相较之下,我国真正布局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产业核心技术的时间仅有20年。“我们用20年,做了别人花50年做到的事。”郜春海告诉记者,“外国人一天干6个小时,我干16个小时,我们要用一代人的努力,去换取下一代人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机会。”郜春海表示,CBTC系统被称为轨道交通领域智商最高的“大脑”,可以保障列车以最小安全间隔距离运行,达到最大的运输能力。早在2002年,我国引进这套系统的成本就已高达几亿元。一直到2010年,北京乃至全国98%以上的新建或改造轨道交通线路所采用的CBTC系统与核心设备仍全部依赖进口。“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甚至更高。当时,国际CBTC系统并不成熟,一个零部件坏了常常要修一年半载。”郜春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卡脖子是现在的说法,那个时候叫‘花大钱受洋罪’。”2000年开始,我国轨道交通加速发展,进口需求量也随之出现大幅增长。项目多采购量大,但引进采购均摊成本却不降反升。郜春海说道,“外国人不会提升效率或扩大规模去适应我们的需求,卖给我们的价格在原有基础上还要额外增加很多费用。这就是卡脖子,那时我们已经被卡得非常难受了。”谈及当时的情形,郜春海仍然有些愤慨,“那时我们国内自己人干活的成本越来越低,可是引进设备的成本却越来越高。后续运营维护购买配件的价格甚至会达到原本价格的10倍到20倍,我们还只能接受”。郜春海明白,我国轨道交通想要继续高速发展,就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2000年,郜春海团队承担了重大科研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这也是国内首次在广泛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移动闭塞的CBTC信号系统进行研发。2008年底,郜春海团队完成了自主化CBTC工程样机的研制工作。次年,交控科技正式成立。郜春海带领交控科技承接了国内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CBTC系统示范工程——北京亦庄线。2010年底,亦庄线正式投入运营。这是我国第一条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核心技术的地铁线路,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精准停车”和“安全运营”三项目标。这意味着,我国CBTC系统终于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实现进口替代。在交控科技推行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自主研发的这些年里,CBTC系统的价格已经从当年的1300万元/公里下降至目前的800万元/公里左右。时至今日,交控科技不但在20年里先后突破了第3代(CBTC系统)以及第4代(FAO无人驾驶系统)城轨信号系统的技术垄断,公司所研发的第5代城轨信号系统(VBTC系统)也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有了上一代人研究的理论基础,加上现在的发展契机,我国独立自主的城轨交通系统终于能够水到渠成地快速发展。现在90后年轻人也在逐步加入进来,通过与一些高校机构合作,不断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激励人才 鼓励创新2019年7月22日,作为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之一,交控科技正式登陆资本市场;2020年6月19日,上交所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的公告,交控科技成为首批指数成份股。“在中国,终于有了科创板这样一个平台,能够真正给我们科研人员工作了半辈子甚至一辈子的心血进行估值。”谈及一年来的变化,郜春海难掩激动的神色,“对于我们科研技术人员而言,公司登陆科创板意味着我们很多人的研究价值终于得到了认可,每一个人都感到很自豪。”2020年6月9日,交控科技披露了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21名公司高管和员工被列入其中。“这只是个开始,未来公司还将继续利用股权激励计划来吸引和留住人才。”郜春海告诉记者,借助科创板,能够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真正激励和留住与企业有共同价值观、共同使命和愿景的人才,让员工愿意把工作转变为长期的事业,与企业共同发展下去。为了培养人才,郜春海还做了更多的努力:公司出资让员工继续读书深造;为员工搭建更多的发展平台;设置容错率,鼓励员工大胆创新;与高校机构合作研发,设置奖学金以及实习机会提前吸引人才等等。“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让交控科技募集到了5.85亿元资金。这笔钱有一部分用于第5代城轨信号系统的开发,用于提升我们的核心技术。”郜春海告诉记者,此外,公司也设置了交控研究院来从事前沿技术研究,鼓励创新,给研究员们留出研究“不靠谱的事”的空间。近年来,郜春海四处奔走,参与行业讨论和交流学习。“现在我也学到了一招,叫做研究一代、开发一代、应用一代,公司手上一直有三代系统。”郜春海进一步表示,如果用盈利能力去分门别类,研究一代就是指研究短时间内无法盈利的项目;开发一代指开发即将盈利的项目;应用一代则指改进已经盈利的项目。如今,交控科技将这套思路落实到公司的运营体系中。郜春海告诉记者,公司设立了研究院,聘请了对于最前沿高新技术最为敏感的年轻博士后、系统工程师,请他们去研究用十年后的眼光来看仍觉得“不靠谱”的事,把握未来发展的机会;在开发层面上,用准确的用户需求牵引研发,针对用户需求去定制化的研发产品,推动公司系统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应用层面上,除了做好系统设计和工程管理,还要致力于改善用户体验、提升出行效率,降低成本。在郜春海看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更长期的优势和竞争力。掘金黄金时代今年4月份,交控科技披露了公司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数据显示,交控科技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91.72%,超出市场预期。“当下的经济环境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发展方向也与交通强国和新基建的发展战略非常契合”。谈及未来发展,郜春海颇具信心,“我国的城轨交通正在探索更多新的模式,公司也在掘金这个黄金时代。”今年3月份,北京地铁六号线的网红车窗一度刷屏朋友圈。据了解,这是在地铁通道上方、车门上方以及中间窗位置加装了LED屏。地铁起步后,车窗将成为一面55寸的半透明电子屏,播放列车当前位置、线网图及前方车站三维示意图,出口、电梯和厕所等服务设施的位置也一目了然。此外,列车还可以实现“网联化”,通过无线自组网,实现列车级信息传输。而这就是由北京地铁公司联合交控科技共同研发的“魔窗系统”。“未来轨道交通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运输工具,而是更关注乘客体验。”在郜春海看来,“魔窗”的意外走红意味着乘客对于城轨交通发展方向的期待。郜春海表示,“作为城轨信号系统龙头,交控科技最关注的是每年数亿人次乘客的出行安全,在此基础上,公司将致力于提高乘客乘坐地铁的效率,减少换乘时间,提升地铁旅行速度,同时提升乘客出行的舒适度。交控科技也在研发轨道交通的‘安卓系统’——天枢平台,便于各专业系统的信息共享,让地铁运营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谈及交通强国以及新基建发展战略带来的机会,郜春海表示,未来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方向就是城镇化以及区域经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将为这个行业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轨道交通是一个金矿。每一条轨道交通线路都是一个百年工程,鲜有过时的一天。它们始终需要去运营、维护、改造。我们既然守着这座金矿,就要一直深挖下去”。与世界巨头并肩,交控人仍未止步,记者查阅交控科技官方网站发现,公司的愿景是“交控将以振兴安全控制系统产业为己任,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跨国企业”。“站在当下时点,轨道交通这座金矿正在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在未来10年到15年的过程中,轨道交通还将会保持快速发展。”郜春海谈道,“这段时期将会成为我们进行技术迭代以及创新应用的最好机会。交控科技将在此期间,利用目前新基建的政策优势,致力于将我国城轨信号系统的技术再提升一代至两代,一举领先国际市场。”
发挥先导作用 努力抢抓工期——长三角交通项目按下“加速键” 新华社杭州6月4日电(记者魏一骏)群山高耸,隧道幽深,在浙皖交界处的千秋关,临建高速建设正热火朝天、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为临建高速项目的咽喉要道,千秋关隧道已累计进尺近300米,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打通,届时浙皖省际断通节点将实现贯通。 “按照计划,临建高速先行段将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建成,结束安徽宁国市到浙江杭州临安区之间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浙江省交通集团临建高速项目副指挥魏健说,2023年临建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后,合肥等安徽中心城市与浙江地区将实现深度连通,进一步助推区域一体化发展。 临建高速的推进是长三角不断完善路网布局的缩影。作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起到基础先导作用的交通设施,一批公路、铁路项目在2020年计划完工通车。 5月27日,一列试运行检查确认列车从合肥南站始发,沿着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湖州段,经芜湖驶向湖州。至此,这条线路联调联试圆满结束,随后转入运行试验阶段,距离全线开通运营时间日益临近。 据了解,商合杭高铁是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高等级铁路,这条线路自徐兰高速铁路商丘站起,终至沪昆高速铁路杭州东站,全线长795公里。这条高铁沿线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是联系中原、江淮与长三角最重要的交通干线,被称为“华东第二通道”。 铁路部门介绍,商合杭高铁南段将进行为期1个月的运行试验,确保6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这条高铁全线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中东部地区快速铁路客运网络布局,对实现华东第二通道客货分流运输、带动旅游资源开发、助力区域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向司乘人员推荐最优路线、主动发现报告道路事故、优化提升道路安保设施……在沪杭甬高速公路柯桥至绍兴段,具备“安全、快速、智能、绿色”等特点的试验路段已基本完成,智慧化应用场景及成果得以呈现。 “在试验路段,道路平均车速提升8%,通行能力提升20%,道路拥堵时间降低10%。”浙江省交通集团沪杭甬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计划在试点基础上,在2020年将智慧化建设经验推广至沪杭甬高速公路全线,更好地服务人流、物流在长三角区域流动。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扩大有效投资。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那么,今年交通领域的投资推进情况如何?又将集中在哪些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国铁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陆东福近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力推进铁路建设项目复工复产,全路113个铁路重点在建项目全部复工并稳步达产,1月份至4月份,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7亿元。 “优化调整铁路投资计划。在国家政策推动下,铁路在年初投资安排的基础上,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促进投资规模增长。同时,继续把防控铁路债务风险和建设质量风险摆在重要位置,确保投资效益和质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二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完成2298亿元,同比增长4.1%。”陆东福介绍。 除了铁路部门扩大投资在行动外,交通运输部门也要全面推进有效投资,确保交通运输项目加快建设。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5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已经在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项目库,新的项目库有新增投资8000多亿元,如果需要,这些项目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及时开工投入建设。 “预计今年全年完成公路水路投资约1.8万亿元,力争做出更大的贡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在5月19日的发布会上预测。 就交通运输部近年来的投资情况,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进行了分析:“2019年交通运输部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2451亿元。按计划,2020年交通运输部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路投资1.8万亿元和民航投资900亿元,共计2.69万亿元,少于2019年实际完成值。”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包括交通领域在内的基建投资增速负增长,投资额较2019年有明显收缩。但陶金认为:“预计‘两会’后,随着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和复工复产程度加深,交通领域的投资完成额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关于“交通领域扩大投资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何作用”这一问题,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还存在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此大环境下,经济恢复动力在内不在外,也就是说内在需求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李建军表示,投资包含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新基建投资三个方面。其中,新基建已得到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可以说,新基建投资从短期看,有利于“熨平”经济波动、稳定经济增长,降低经济运行风险。从长期看,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此外,新基建投资风险小、投资回报较稳定,且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就业问题。 陶金认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技术水平提高,以及各类投入要素结合方式更加优化,市场机制更加合理。各类基础设施本身是积累资本存量、改善资本要素的手段之一,交通领域的投资也能够减少经济中的交易成本、提升运行效率。当前,中西部的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短板,基建投资也成为补短板的一个重要实现形式。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表示,交通强国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积极参与。他说,应加快构建交通强国建设新型协同融合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政企互动,凝聚起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李建红建议,要创新顶层设计,加快构建交通强国新型融合推进机制。建议交通运输部抓紧研究设计中央政府层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多方联动工作机制,提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组织层级,切实加强部省际密切协同,充分吸纳交通物流骨干企业参与,制定重点工作任务督导监察及考核制度。要着力强化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部管国家局一体化运行等统筹力度,加快健全综合交通运输行政运行机制。要研究推动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物流管理体制,强化交通运输在物流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探索创新物流生产要素相对集中管理的大部门体制机制。 要强化协同联动,着力培育龙头骨干多式联运经营人。建议交通运输部在推进完善多式联运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基础上,创新与龙头骨干企业的互动机制,加强政策引导、业务指导、技术传导,搭建创新合作平台。继续推进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有效整合资源的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推动铁路、港航等大型交通物流企业强化协同合作,形成跨运输方式、跨物流环节一体化运营的协同效应。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多式联运经营人,使之在装备技术创新、运营组织模式创新及参与国际多式联运竞争等方面发挥市场引领作用。 应引导企业参与,积极推进重点物资运输保障体系建设。建议国家发改委在健全国家储备体系中,充分利用龙头骨干企业物流园区和仓储设施,优化布局设置救援物资储备仓库、中转场站和配送中心,规范应急保障服务功能,确保应急状态下及时保供。建议国务院国资委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在整合央企航空货运资源基础上,研究组建中国航空物流集团,提升“规模化机队+专业化枢纽+国际化网络+全程化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物流企业。建议交通运输部强化应急运力储备“国家队”建设和管理,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应急运输保障主力军,强化应急物流设施装备、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举措,建立健全专业培训、应急演练常态化机制,确保关键时刻应急运力调得动、用得上。建议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委,抓紧重新研究重要进口战略物资“国货国运”长效保障机制。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摘要]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对冲疫情影响,交通运输部在现有项目库的基础上,新增储备了一批项目入库,预计新增投资8000多亿元,如果需要可以适时开工建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0年5月19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副部长戴东昌,副部长刘小明介绍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发布会要点: 交通运输部:将制定促进自动驾驶发展的相关意见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下一步将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制定促进自动驾驶发展的相关意见。 交通运输部:预计新增交通项目投资8000多亿元 可适时开工建设 5月19日上午,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对冲疫情影响,交通运输部在现有项目库的基础上,新增储备了一批项目入库,预计新增投资8000多亿元,如果需要可以适时开工建设。 交通运输部:春节期间三次延长免费通行政策 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1590亿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介绍,经国务院同意,今年春节期间的收费公路三次延长了免费通行的政策,其中从2月17日到5月5日共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1590多亿元。 交通运输部:全力做好国际物流保通保畅保运保供各项工作 保障进出口货物“进得来、出得去”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以保障物流需要、加快系统建设、出台支持政策、研究发展规划为重点,全力做好国际物流保通保畅保运保供各项工作。我们要努力保障进出口货物“进得来、出得去”,我们要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 交通部部长李小鹏: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地方因交通而掉队 5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地方因交通而掉队。截至2019年底,已经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1%。
[摘要]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对冲疫情影响,交通运输部在现有项目库的基础上,新增储备了一批项目入库,预计新增投资8000多亿元,如果需要可以适时开工建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0年5月19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副部长戴东昌,副部长刘小明介绍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发布会要点: 交通运输部:将制定促进自动驾驶发展的相关意见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下一步将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制定促进自动驾驶发展的相关意见。 交通运输部:预计新增交通项目投资8000多亿元 可适时开工建设 5月19日上午,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对冲疫情影响,交通运输部在现有项目库的基础上,新增储备了一批项目入库,预计新增投资8000多亿元,如果需要可以适时开工建设。 交通运输部:春节期间三次延长免费通行政策 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1590亿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介绍,经国务院同意,今年春节期间的收费公路三次延长了免费通行的政策,其中从2月17日到5月5日共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1590多亿元。 交通运输部:全力做好国际物流保通保畅保运保供各项工作 保障进出口货物“进得来、出得去”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以保障物流需要、加快系统建设、出台支持政策、研究发展规划为重点,全力做好国际物流保通保畅保运保供各项工作。我们要努力保障进出口货物“进得来、出得去”,我们要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 交通部部长李小鹏: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地方因交通而掉队 5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地方因交通而掉队。截至2019年底,已经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1%。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全年完成公路水路投资约1.8万亿元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表示,补短板主要是聚焦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拓展资金来源,继续扩大有效的投资,注重防范化解风险,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继续当好先行。预计今年全年完成公路水路投资约1.8万亿元,力争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