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区域一体化发展中交通也常常先行一步。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已经有很好的交通一体化基础。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加快构建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密度、高速公路密度再创新高,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竞争力增强,“轨道上的长三角”将基本建成。 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 目前,长三角已经形成了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的多向联通对外运输大通道和城际综合交通网络。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间基本实现城际客运高频次1小时至1.5小时快速通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民用机场覆盖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铁路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0公里/万平方公里。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 数字目标清清楚楚,老百姓的感受也实实在在。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可以实现家住在苏州、上班在上海的生活,他们可以乘坐高铁或者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完成跨城通勤。联系江苏昆山和上海的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段2019年工作日平均进出站客流突破6万乘次,早上9点前进站客流占全天的50%以上,通勤特征明显。 长三角毗邻地区地缘相近、人员往来频繁,交通需求很大。2019年11月4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区域公交正式开行,一次性开通5条区域公交线路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之间运行,大大方便该地区居民出行。而在上海,已累计开通了24条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满足毗邻地区居民通勤、探亲、旅游观光和购物就医等多种出行需求。 还有更多连接长三角各地乃至向其他区域延伸的项目正在建设或规划当中,包括:徐州—上海(杭州)运输通道、上海—安庆(六安)运输通道等综合运输通道,沪通铁路、商合杭铁路、沿江高铁等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南京至宣城铁路、宁波至舟山铁路等城际交通网重点工程,上海经苏州无锡至常州铁路等都市圈通勤交通网重点工程。 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长三角地区不仅内部联系紧密,而且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为了主动适应新一轮国际经贸格局调整和全球产业链分工,在长三角地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场群成为必然选择。 根据规划,上海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近年来上海国际航空港能级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上海机场通航全球51个国家,通航点总数达314个,航线网络进一步完善。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2019年的旅客吞吐量首超1.2亿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405.7万吨。 颇受舆论关注的是,辅助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发展的新机场到底会花落南通还是苏州?《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给出答案: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三角地区还有一批新机场建设“箭在弦上”,将新建嘉兴、丽水、芜湖宣城、亳州、蚌埠、宿州、滁州等机场,研究论证金寨机场等建设。从国际枢纽机场到周边干线、直线机场,长三角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将呈现协调联动之势,并推动航空产业的发展,培育长三角地区航空经济产业群。 联动发展的长三角机制样板 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发展,也离不开长三角地区构建的一体化协同体制机制。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已经形成了交通主要领导座谈会机制,在设施建设、执法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深化管理协同,并取得阶段成果。 联动发展已经在现实中发挥效用。今年2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多地公路交通受阻。上海在2月15日起推出了“长三角货证通”服务,符合条件的道路货运企业和从业人员可在线上申请,自动生成电子版长三角货车通行证。持证货运车辆在长三角区域内可便捷通行;持证货运从业人员返回上海后,无须再次隔离14天。 货运司机姚文才说:“我拉货经常跑上海到江苏南通,申请的长三角货车通行证,使用效果非常好,上下高速时更高效,把货物拉进厂家时当地安保人员也都认可。”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谢峰表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需要政府、行业、社会、地区的共同努力,着眼于完善区域综合交通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区域交通枢纽分工合作机制、突破各种资源要素的制约,让交通一体化发展为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原标题:龙江交投集团与华为公司合作建设 综合交通联合创新中心落户哈尔滨 29日,由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首个综合交通联合创新中心正式落户哈尔滨新区,该中心将致力于开展极寒地区智慧高速、车路协同、数字物流等智慧交通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面向全球孵化和打造具有极寒特色的智慧交通全场景解决方案。 黑龙江省副省长沈莹出席活动。 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尚云龙介绍说,交投集团将给予联合创新中心最大程度的资源与资金支持,导入业务场景和技术需求,全力保障成果输出,引导科研成果辐射全国市场。同时,交投集团将积极探索合作模式,真正实现龙江交通数字化转型,为新基建发展提供“新动能”,推动智慧产业提档升级。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表示,华为公司会依托自身的研发和综合技术能力,提供先进的云、边、端协同的智能平台和技术优势,联合生态伙伴结合实际业务场景,围绕综合交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开展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合作,孵化和打造智慧交通场景化解决方案,建立重点项目库,助力龙江实现数字化转型。
>> “期货航母”动力煤今上线期权交易 将助推煤炭与电力市场化改革 6月30日,动力煤期权合约将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至此,国内衍生品市场上市的商品期权将增至13个。 >>农业农村部: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 据农业农村部29日消息,设施种植是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设施装备和机械化生产是设施种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设施农业发展有关部署,农业农村部现就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全球首个柔性直流电网竣工投产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伟明29日宣布,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竣工投产。据介绍,这是世界首个具有网络特性的直流电网工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我国首创。 >>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世界第七、中国第四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29日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所有机组将于2021年7月前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部:5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3亿元 同比增长27.0% 据交通运输部6月29日消息,交通部今日发布的5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显示,5月,交通运输主要指标持续恢复,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由负转正,货运量实现月度正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平稳增长,营业性客运量、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进一步恢复,疫情造成的缺口正在加快补齐。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6月23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前5个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实现正增长。疫情造成的交通投资缺口已初步补齐。 孙文剑介绍,5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3亿元,同比增长27.0%,增速较4月加快8.9个百分点。1月至5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23亿元,同比增长0.9%,今年以来累计增速首次实现增长,表明疫情造成的交通投资缺口已初步补齐。 孙文剑表示,截至6月22日,在建重点项目复工率达到99.84%。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复工率达到98.7%,其中客运和货运企业复工率分别达到98%、99.6%。5月份,公路水路营业性完成货运量40.7亿吨,同比增长0.3%。完成邮政快递业务量73.8亿件,同比增长41.1%。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2.6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持续回升。 他还通报,5月完成营业性客运量7.4亿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的50.7%,恢复程度较4月提高10.9个百分点;全国36个中心城市完成公共交通客运量35.2亿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0.9%。
记者6月23日获悉,交通运输部将做好下一步工作规划,全力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北斗系统应用,实现交通行业发展与北斗建设“同频共振”。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在23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行业北斗系统应用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6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5.1万辆邮政快递运输车辆、1356艘部系统公务船舶、8600座水上助导航设施、109座沿海地基增强站、300架通用航空器应用了北斗系统。在首架运输航空器上也安装使用了北斗系统,实现零的突破。”孙文剑说。 据介绍,交通运输部已印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专项规划》,对行业北斗系统应用作出中长期部署,并把北斗系统应用扩展到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综合交通运输领域。 “我部将认真谋划行业北斗系统应用工作,实现行业发展与北斗建设同频共振,为交通运输行业用户提供更加广泛、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定位导航服务,让北斗系统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孙文剑说。 据悉,交通运输部将从六大方面助力北斗系统应用。具体包括: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北斗系统应用对交通强国建设、数字交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行业北斗系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战略在交通行业的重要落脚点;加强行业北斗系统应用政策研究,营造积极政策环境;持续推动示范工程,带动行业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在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航组织、中俄运输合作分委会等框架下,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化应用工作;在现有北斗系统应用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行业传统领域北斗应用规模;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北斗系统行业应用创新发展,在自由流收费、港口自动化作业、自动驾驶等领域率先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安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军工行业首席研究员冯福章认为,从产业角度来看,包括交通领域在内的北斗应用将掀开新的一页。
要闻精选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协调推动中央支持湖北金融信贷政策落实。 □ 交通运输部要求严格出京旅客信息核查,认真核验出京旅客健康码和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健康码异常或者未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禁止进站乘车。 □ 北京已累计对234.2万人进行核酸检测,日核酸检测能力已提升至30万份以上。 □ 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启动临床三期研究。 □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6月23日17:00,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233万例,死亡病例超12万。 □ 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重启”发射成功。 □ 近期各地纷纷公布今年前5个月宏观经济数据,地方经济复苏图景显现。27个省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实现正增长,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居前。 □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第二批获受理企业:11家拟IPO,2家再融资。周二,深交所开启了为期7个交易日的注册制发行系统测试,部分系统功能根据深交所创业板发行承销相关规则进行了调整。 □ 为提升金融违法违规成本,严肃整治金融市场乱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 □ 可转债一级市场近期快速启动,不到一个月,实施年度利润分配后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已达27家,累计融资318亿元。在本轮快速发行潮中,银行转债也将再度登场。 □ 首批发行认购踊跃,财政部下周续发行1700亿抗疫特别国债。 □ 发改委分两批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 □ 据经济参考报消息,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将加快上马,扶贫工程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养老医疗服务等成重点。 □ 23日,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云”开幕,大会深入探讨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创新点和增长点。 □ 交通运输部:1至5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超1万亿元。5月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3亿元,同比增长27%。疫情造成的交通投资缺口已初步补齐。 □ 教育部与工信部联合发布《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等领域,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 海南省将与腾讯在电竞文化领域深化战略合作。 □ 三大运营商纷纷降低5G套餐门槛,套餐价格拉低到百元以下。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部长级视频会议23日举行,与会各方决定致力于年内签署协定。 □ 世贸组织预计第二季度全球贸易降幅或达18.5%。 详情请扫二维码↓
>>“收官之星”发射成功 中国北斗拥抱全球 巡天探宇廿六载,敢叫北斗耀星河!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在万众瞩目中发射成功。经过26年的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即将全面建成。 >>交通运输部:疫情造成的交通投资缺口已初步补齐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6月23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前5个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实现正增长。疫情造成的交通投资缺口已初步补齐。 >>三大运营商纷纷降低5G套餐门槛 炎炎夏日,三大运营商纷纷开启夏日促销模式,将“高高在上”的5G套餐价格一举拉低到百元以下。 >>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津“云”开幕 嘉宾畅谈“新基建” 虚拟与现实交互并存、线上与线下同步互动……6月23日,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云”开幕。大会将深入探讨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创新点和增长点,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流媒体行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流媒体观看视频成为许多人居家生活的一部分,流媒体使用量出现惊人增长。据美国在线视频数据公司Conviva最新报告,一季度全球流媒体观看总量同比增长57%,其中欧洲增速最快,增幅达70%,美洲增长57%,亚洲和非洲收视率分别增长30%和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