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广磁悬浮规划登上热搜!深圳至上海将只要2.5小时即可到达。 沪深广磁悬浮规划曝光 据深圳特区报,日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了《广东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简称《规划》)的初步成果,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咨询。《规划》围绕“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全面构建安全、繁荣、和谐、美丽的高品质国土,提出未来15年内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格局和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广东首次提出预留建设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深圳到上海约1500公里,如时速以每小时600公里算,大约2.5小时就可以互通深沪两市。深圳至北京约2200公里,如果乘坐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大约3.6小时可到达北京,比高铁要节省超一半时间。 《规划》中提出,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规模为1.3亿人,城镇化水平约80%,建设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个现代化都市圈。同时预留六大重要交通廊道,其中包括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这也是广东首次明确提出两大磁悬浮高速通道的构想。 消息一出,就冲上了微博热搜!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去年已成功试跑 2019年,高速磁浮作为前沿关键科技被列入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交通运输部2020年8月6日印发的《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智能高速动车组,开展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时速400公里级高速轮轨客运列车研制和试验。 据青岛日报去年报道,2020年6月21日,由中车四方股份(行情601126,诊股)公司承担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上海同济大学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这标志着我国高速磁浮研发取得重要新突破。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研制,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课题。自2016年7月项目启动以来,历经近四年的科技攻关,项目团队突破高速磁浮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试验样车,经过地面调试和静态试验,此次车辆进入线路动态运行试验,首次试跑。 此次试跑成功,标志着我国高速磁浮研发取得重要新突破,也为后续高速磁浮工程样车的研制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据介绍,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样车预计在2020年底下线,2021年,将形成高速磁浮全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在具备工程化能力之后,便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投入商业运行。 2019年以来,粤港澳、长三角、成渝、山东半岛等多个大型城市群纷纷将高速磁浮交通方式纳入到整体规划。这意味着青岛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或将在中国大力推进的城市群建设进程中较早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这些磁悬浮概念股又要飞? 从磁悬浮概念股来看,如下股票跟磁悬浮的相关性最高。 这其中,新筑股份(行情002480,诊股)2018年5月与中铁二院签署《内嵌式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内嵌式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当年6月5日,公司公告拟投资6.8亿元在成都市新津县天府新区建设一条4.5公里长内嵌式中低速磁浮综合试验线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设计最高时速200 km/h。 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证券梳理了三条投资主线。 其一,设计与施工企业。“十四五”与“交通强国”持续发力,未来轨交建设中长期高景气的趋势已相对确定。相关标的,中国铁建(行情601186,诊股)、中国中铁(行情601390,诊股)。 其二,减振降噪产品。该类产品主要基于环保降噪的要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为主的轨道交通领域,随着环保降噪标准趋严,渗透率逐步提升,当前应用比例已由10%以下提高到40-70%;由于应用在轨交整个生命周期的最后1-2年,因此滞后于轨交审批与建设期,当前正处于快速释放期。相关标的,天铁股份(行情300587,诊股)、时代新材(行情600458,诊股)、铁科轨道(行情688569,诊股)。 其三,城轨+TOD导向下的建筑减隔震。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较快,而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与土地资源紧缺让越来越多的城市饱受困扰,源于美国的TOD模式引入国内,截至2019年末的40个开通城轨的城市中近一半已出台TOD相关规划,与此同时,地铁上盖或轨交沿线的物业,由于受到地铁下穿带来的振动影响,具备房屋减隔震的功能性需求。相关标的,震安科技(行情300767,诊股)、天铁股份,时代新材。 此外,随着国铁和城轨运营里程逐年增加,运营车辆保有量屡创新高,轨交后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 据国盛证券此前的报告,目前我国是全球各国中中低速磁悬浮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国家。日本、德国虽然技术领先,但迟迟没有得到产业的验证。轨道建设以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为代表,在建成并运营长沙磁浮快线之后,中国铁建为了加快磁悬浮建设,于2016年10月成立了全额出资的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整车方面,中国中车(行情601766,诊股)在磁悬浮列车上的技术优势明显,中国铁建专门成立了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进入该领域。
交通运输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相互推进的联系,通过交通运输可以带动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扩张。 从去年的运力情况来看,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出现较大波动,在经历了年初的大幅下降后持续回升,交通投资、港口货物吞吐量率先实现累计正增长;客货运输持续恢复,全年货运量规模基本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但客运量规模仍下降。投资数据来看,2020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4752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公路水路完成投资25883亿元、增长10.4%。 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研究院博士后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交通基础设施是联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纽带。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实现产业链分工协作,从而提高生产率的前提。因此,高水平、高信息化程度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持 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指出,要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的应用,提升综合运行效能。 “十四五”规划建议同时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字中国”产业布局已到了关键的全面资源整合时期,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被视作“标准配置”融入交通、物流等行业,以及公共服务各领域,是时代的必然。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升级,即“智慧城市”的大框架下,交通、邮政快递,及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智慧化升级改造模式已初具雏形,且已在多地、多企业中落地了优质范本,令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便利度都得到了提升。并且,通过对用户使用数据的分析,服务提供者也能够更好地依据用户需求去优化硬件、软件的功能,进而让升级的成本做到物有所值,令项目整体的经济运行模式更有效率,运行效能最大化。 叶银丹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将加快我国智慧交通的发展。这一方面将提高交通运输的智能调配能力,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提升交通网络系统的运行效能;另一方面,也将提高交通网络系统运行的精准性和安全性。2021年,我国智慧交通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智慧交通项目明显增多,高速信息化等相关行业景气有所提升;二是智慧交通的应用更加丰富,基础设施数字化比例增加,对应的信息化投入规模显著增加;三是新一轮智慧交通建设将人工智能、北斗等技术深入融合,技术水平提升明显,对交通运输业效率的提高有较大促进作用。 就投资规模来看,唐川预计,在下一阶段,“智慧城市”类项目的落地将不单局限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也有条件借由发达地区的资源、经验实施“万物互联”的方案。故而,今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升级改造投资规模可期。考虑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共同推进,以及信息化部分投资在基建和公共服务项目中占比的提升,预计2021年,信息化改造升级的总投资额将超过1万亿元。 资本市场为交通基建项目 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就资本市场如何助力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叶银丹表示,城际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码头、机场等交通网络项目建设属于传统基建类项目,这类项目适于通过政府投资、债权投资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未来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和运用机制的健全,以及政策性银行的不断支持,此类交通基建项目将会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 叶银丹表示,与物理交通网络建设相匹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配套建设是新基建的一种,这类项目在传统基建融资方式的基础上,还需要股权投资和商业银行信贷组合方式获得融资。新基建类项目需要依赖于产业投资基金等权益性金融工具与信贷工具结合的方式进行融资,具体的融资项目则根据风险和收益情况组合运用信贷与权益融资工具。 为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调动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积极性,保障基础资产质量,切实防范市场风险,今年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全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库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21﹞35号)。 唐川表示,从管理政策支持方面看,推动新时代交通项目的落地,一方面是对项目融资的支持及给予优惠政策,即可以在专项债、ABS、REITs等金融工具,以及PPP模式使用等方面给出更多的支持措施,并积极推进政府产业基金、保险公司等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主体参与项目投资。而另一方面是对市场中的主要建设、运营、投资主体的支持,可出台相应的金融扶持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全面介入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和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完善IPO和债券发行注册制制度,解决这些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企业自身的发展更为稳健,也有利于此类项目健康长远发展。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题:确保“疫情不因春运扩散”——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回应春运热点 新华社记者 魏玉坤 1月28日,2021年春运大幕开启。今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春运,回家路安全顺畅吗?如何确保“疫情不因春运扩散”?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当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 提倡“减”字 突出“防”字 “今年的春运比较特殊,情况比较复杂,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吴春耕说,据最新统计,今年春运期间预计累计发送旅客11.52亿人次左右,比2019年下降六成多、比2020年下降两成多。 虽然春运客流量少了,但人员流动较大,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吴春耕说,为了做好春运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交通运输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成立了春运工作专班,并印发了2021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总体工作方案。 吴春耕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确保“疫情不因春运而扩散”—— 提倡“减”字,减少人员的流动聚集,减少在途时间。完善运输组织方案,优化运力调配,强化客运场所、旅游景区景点、农村地区等运力投放和应急调度,提高疏运能力,减少旅客分散流动、减少集中聚集。 突出“防”字,严格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全面严格落实乘客测温、查验健康码、全程佩戴口罩、“一米线”、控制客运载客率等防控措施,提高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消毒频次。严格落实国际客运航班熔断措施。严格进口冷链物流及入境人员疫情防控。 优化服务 保障畅通 吴春耕说,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将进一步做好运输服务保障,优化路网运行服务,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理等相关工作。 据介绍,交通运输部已印发《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明确提出春运期间除因疫情防控需要或出现其他必须关停情况外,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应保持开通正常运营状态,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关闭。 此外,将加强路网运行监测,落实部省会商工作机制,加强对重要运输通道、旅游风景点周边道路等路段的运行监测,确保遇到有关情况及时处置;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与公安部、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加强协调联动,共同做好恶劣天气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保通保畅等工作。 “做好风险路段排查和整治等相关工作,指导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风险排查,完善风险等级较高路段安全防护措施,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吴春耕说。 强化进出中高风险地区客运管控 近期河北、北京等地出现局部疫情,部分地方采取了相关应对措施。吴春耕说,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委加强统筹调度和工作指导,采取综合举措,全力做好河北、北京等地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工作。 组建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会同公安部、民航局等部门和单位组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24小时运转,通过专班加强指挥调度,强化路网运行监测,全力做好重点人员、医疗物资、重点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保障工作。 做好应急物资运输保障。联合公安部、国家邮政局印发紧急明电,指导各相关地区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工作。向全社会公布应急运输保障电话,24小时协调解决应急运输事项。指导河北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相关部门在定州市、邯郸市、深州市设立应急物资中转调运站。 强化进出中高风险地区客运管控。指导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特别是中高风险地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切实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原则上暂停所有进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内的省际、市际客运班车、包车、跨城公交,以及出租汽车、顺风车跨城和城内拼车业务。
近日,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共同发布《2020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中公布交通健康指数同比变好城市榜单,其中海信助力5大城市跻身Top10。 这5个城市分别为西宁、贵阳、银川、佛山、深圳。以银川为例,海信2014年就为银川城市交通改善服务,在2018年6月,海信协助银川交警深度参与了“疏堵提畅”工程,仅用三个月,便将第一季度曾排名全国“首堵”的银川,于第三季度“踢出”城市拥堵榜外。2020年,银川在高德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指数”同比变好城市TOP10中排名第7位,在“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拥堵同比下降城市榜TOP10中排名第5位,打造了令业内瞩目的“银川模式”。 图 | 海信工程师在银川路口调研 2020年,深圳交警支队制定“微治堵攻坚战”实施方案,海信协助光明大队、鹏城实验室针对光明片区日常交通分布特征,结合该片区特有道路结构,对该片区实施平峰快速通过、高峰效益最高、夜间快速转换的方案控制策略,并设计实施较大规模的网格化区域绿波,总计涉及5条主干道及部分次干道共计52个路口。经优化后,路口实际通行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改善,部分关键路口车辆排队长度比原先明显减少,路口通行基本一次通过路口。 图 | 海信工程师在深圳交警大队指挥中心 在智能交通领域,海信有整整22年的技术深耕,是中国首个AI联盟智能交通推进组组长,在国内智能交通领域保持着多年市场第一,拥有我国唯一设立在企业中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目前海信产品和解决方案已服务于全国147个城市。近年来,海信助力全国多座城市在交通改善方面取得亮眼成绩:2018年,海信助力五大城市跻身2018全国拥堵同比下降TOP10榜单,并占据前四名;2019年度全国拥堵缓解城市TOP10中有7个使用海信方案。
经济日报北京1月28日讯(记者齐慧)1月28日,交通运输部举行今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交通运输工作运行情况。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表示,1月28日是2021年春运第一天,今年的春运特殊,情况复杂,形势也在不断变化,交通运输部将全力做好相关工作,保障春运平稳有序开展。 为了做好春运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交通运输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成立了春运工作专班,与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公安部等15个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及时共享信息,会商研判春运疫情防控的形势变化,研究制定春运疫情防控策略。 “下一步,我部将围绕三个字来重点做好工作,确保疫情不因春运而扩散。”吴春耕说。 一是提倡“减”字,减少人员的流动聚集,减少在途时间。交通运输部门将提高疏运能力,减少旅客分散流动、减少聚集、减少在途时间。 二是突出“防”字,严格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研究制定疫情分类应对预案,提升客运疫情防控标准,全面落实乘客测温、通风消毒、国际客运航班熔断等防控措施,积极推进人脸识别、刷证核验、电子客票等“无接触”服务,严格进口冷链物流及入境人员疫情防控。 三是做好“保”字,优化运输服务保障路网畅通。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运输服务保障,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理等相关工作。 此外,吴春耕介绍,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疫苗接种工作。截至目前,交通运输行业纳入接种范围的一线从业人员大约530万人,已完成疫苗接种的大约三成。全国46家引航机构、主要港口进口冷链装卸工人已完成疫苗接种。 吴春耕介绍,根据最新判断,今年春运的客流量将会明显减少。最新预估数据显示,全国春运期间将累计发送旅客11.52亿人次左右,日均2880多万人次。“这个量比2019年下降六成多、比2020年下降两成多。”吴春耕说。 在需求缩减和运力提升双重作用下,预计营业性客运压力将减轻。不过,由于疫情影响,自驾出行将有所增加。从出行选择情况看,预判部分长途跨省旅游流可能转为中、短途自驾休闲旅游;部分中、短途出行可能由火车转为私家车或包车,假期高峰时段城市周边公路通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任泽平建议:1)放弃人口总量控制,优化人口学历技能和年龄结构。2)严格控制中心城人口增长,推进新增人口向新城集聚,并积极在新城布局相应产业,包括向新城特别是重点新城疏解中心城部分功能及部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3)大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密度,改变当前以中心城为核心的放射型轨道交通体系为环状“井”字形。 文:任泽平 熊柴 来源:泽平宏观 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清华北大本科毕业生留京率都不到2成,其中北京大学(校本部)为16.07%,清华大学为18.20%。这已经是清北毕业生留京率连续多年下跌了。2013年,北大本科生留京率曾高达71.79%,清华本科生留京率为30.7%。 以清北为代表的名校生的就业去向,代表了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倾向。 反观南方的两座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对大学生态度更为“友好”。在2020年深圳人才引进政策下,全日制本科且未满45周岁以下直接核准入户,全日制大专且未满35周岁以下直接核准入户。2020年底,广州出台宽松的落户政策,一方面,“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在引进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即可入户,另一方面,个别区域大专也可以落户。 与上广深相比,大学生在北京落户依旧很难。2017年北京在引进毕业生的工作中强调,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严控北京禁限产业引进毕业生。 当年同样控制人口的上海,落户政策也有了松动。继对清北两校毕业生抛出橄榄枝后,2020年上海对本地的上海交大、复旦、同济、华东师大4所985高校的毕业生也友善招手。2020年9月23日,《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正式发布,将之前“以清北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随着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以及人口大迁移的都市圈城市群化,未来抢夺年轻人才是城市竞争的关键,“抢人大战”正在西安、郑州、长沙、成都、武汉、苏州、广州、东莞、深圳等城市如火如荼上演,落户政策大幅放宽,当然,除了北京。 过去人为控制人口,排斥外迁“低端人群”,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和人口迁移规律,已经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效果:城市生态被破坏,生活成本上升,难以落户的年轻人流出南下,城市的活力下降,老龄化加重。 我们在业内提出了广为流行的标准分析框架“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并根据该框架在2015年预测“一线房价翻一倍”,预测的逻辑除了货币超发因素外,主要是基于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迁移聚集的规律趋势,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城市人口普涨;第二个阶段是人口从农村和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都市圈和区域中心城市迁移聚集,即都市圈城市群时代,一二线都市圈人口继续增加,年轻的移民增加城市活力,但非都市圈的三四线城市会出现人口增长放缓甚至停滞,老龄化加重,房地产市场的分化日趋明显。 这是国际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迁移的市场经济规律。这也就意味着,试图限制大城市人口的行政性措施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出路在于着力解决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本文详述了相关的逻辑和证据。这对我们理解未来城镇化规律、人口迁移趋势和预测区域房地产市场具有启发意义。 出于对大城市病的担忧,中国政策长期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但从历史看,北京、上海等政府制定或预测的人口控制目标不断被突破。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2018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分别要求将常住人口总量长期控制在2300万、2500万左右。 北京、上海为何要控制人口规模?是否合理?从长期看,人口控得住么? 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与国际经验。1)人口迁移的基本逻辑是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因此,决定一个区域人口集聚的关键是该区域经济规模及该区域与本国其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即经济-人口分布平衡法则。在市场作用下,人口流动将使得区域经济份额与人口份额比值逐渐趋近1。2)高收入经济体城市人口集聚的国际经验:经济-人口比值接近1。全球高收入国家50万人以上城市功能区的经济-人口比值的中位数为1.01,平均值为1.07。美国当前50万人以上都市区经济-人口比值的均值为0.98;日本人口长期大规模向东京圈、大阪圈和名古屋圈三极集聚,直至1973年三大圈经济-人口比值分别降至1.22、1.13、1.12后,转向东京圈一极集聚。韩国人口长期大规模向首尔圈集聚,直至首尔圈经济-人口比值降至1左右。 北京上海人口增长仍有较大潜力。过去历次人口控制目标不断被突破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市场机制作用。在近年严厉人口调控政策下,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增长放缓、甚至转负。但是,当前北京、上海的经济-人口比值高达1.9以上。在迈向国际都市或全球城市的路上,经济-人口分布平衡法则将驱动北京、上海未来人口显著增长,从土地资源看仍有较大空间。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约束均不是严控人口规模的理由。因不尊重人口集聚客观规律所造成的城市规划不足,才是导致“大城市病”的关键。1)城市交通情况与人口规模确有一定相关性,但可通过城市治理得以改善。东京圈人口比北京市多约1460万,机动车保有量比北京多约1000万辆,但其交通状况较好,原因在于其轨道交通出行比例高达60%、远超北京的32%。当前北京、上海的轨道交通路网密度约0.10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纽约都市区、东京圈、首尔圈。2)人口规模与城市空气污染的相关性很弱,因为单纯人口增长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远小于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影响。3)城市并非封闭系统,且技术可变,即资源承载力可变。1986-2017年,北京市用水总量从36.5亿立方米变至39.5亿立方米,常住人口从1028万增至2171万。从当前情况估算,北京水资源可支撑人口增至3000万人以上。 北京上海人口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1)老龄化严重。当前北京、上海户籍65岁及以上比重分别达16.5%、21.8%,远高于全国的11.4%。大量年轻外来人口涌入使得两地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大幅下降至10.9%、14.3%。从全球角度看,国际大都市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多明显低于本国平均水平。2)人口分布失衡。接近一半的人口聚集在北京市五环内、上海市外环内区域,人口密度分别高达1.6万、1.7万人/平方公里,明显高于东京都区、首尔市的1.5万、1.6万人/平方公里,北京、上海的核心区域人口已严重饱和。3)职住分离严重。就业过度集中在中心城,一些新城“睡城效应”明显,比如北京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 改善北京上海人口调控政策。如果短期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人口,而长期人口由于市场化流动而控不住,会导致住房供地、轨道交通、医院学校等供给不足。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并非是控制人口,而是支撑北京、上海发展成为一流国际都市或全球城市。建议:1)放弃人口总量控制,优化人口学历技能和年龄结构。2)严格控制中心城人口增长,推进新增人口向新城集聚,并积极在新城布局相应产业,包括向新城特别是重点新城疏解中心城部分功能及部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3)大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密度,改变当前以中心城为核心的放射型轨道交通体系为环状“井”字形。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1月6日,在北京市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过去一年间,北京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市民关心关注的城市建设问题,在交通、水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领域作出诸多探索并取得进展。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开端,北京还将通过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城市供水服务格局,优化城市生态布局等,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交通:四网融合新格局 “2020年,我们推动构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新格局,助力打造层次多样、级配合理、衔接顺畅的新型轨道交通系统。”前述负责人表示。 期间,京雄城际全线建成通车,北京与雄安新区之间新增交通骨干线路;京张高铁延庆支线开通运营,2022年冬奥会交通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京沈高铁建成,计划近期全线通车,本市与东北方向各城市间时空距离大幅缩短。 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同步推动,完善了城市轨道交通网。例如,建成开通16号线中段、房山线北延等2条(段)线路;亦庄有轨电车T1线开通试运营,进一步拓展轨道交通服务覆盖范围。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约727公里。 2021年,北京将继续加快建设大兴机场线北延、CBD线等15条(段)在建线路,计划建成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首都机场线西延等,打通14号线、8号线、S1线等线路剩余段。 与新线建设同步,北京将加快推动既有线改造工作。其中,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完工,届时可解决两线之间必须换乘一次的长期“痛点”;地铁7号线和9号线道床整治改造工程启动实施,改善地铁9号线在北京西站限速运行情况;地铁宣武门站增建换乘通道工程建成,4号线与2号线在宣武门站换乘能力大幅提升;地铁5号线信号系统车载设备改造工程完工,改善设备系统故障频发问题等。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2020年市政府批复实施的《北京智慧轨道交通发展行动策划方案》,近期推动建设的线路将结合线路特点和实际需求,分级分类实现智慧轨道功能。例如,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作为新建线路示范线,将较为全面地实现各项智慧功能;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重点突出智慧乘客服务、智慧车辆和设备运行功能。 水务:完善供水管网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北京累计完成1000多个单位(小区)自备井置换和1200多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惠及人口超140万人。 “通过自备井置换,有效减少了地下水开采,促进地下水位提升。”前述负责人表示。据统计,2020年,平原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约0.3米,“十三五”时期地下水水位连续五年回升,整体回升超3米,地下水储量增加超过15亿立方米。重点围绕城市副中心、石景山区等区域,实施供水管网完善工程,进一步扩大公共供水管网服务范围。 据悉,今年北京将继续推动中心城区自备井置换工作,涵养区域地下水。加快推进丰台河西、海淀山后地区供水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供水服务格局。以“取、供、用、排”全链条、全环节在线计量监测为主线,加快推动智慧水务建设。 目前,在推进南水北调及配套供水工程建设方面,北京实现大兴支线主体完工,亦庄水厂和石景山水厂主体基本完工,建成亦庄调节池。亦庄水厂、石景山水厂建成投用后,将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供水格局,可惠及超220万人,让更多市民享受到高质量水源。在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方面,将继续加快实施永定河晓月生态修复、永定河山峡段和平原南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工程。 在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全市万吨以上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提高至68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提高至95%。2020年完成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改造800余公里。再生水利用量提高至12亿立方米;全面推进第一批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完成后将覆盖10个区302个村,惠及农村居民16.9万户;国家考核本市的25个断面劣V类水体断面提前全面消除。 增绿:提升环境品质 2020年,全市加快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结合疏整促工作,合理利用腾退空间,消除公园绿地服务盲区,完善城市生态格局,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 据统计,全年建设各类公园绿地近600公顷,为约50万市民提供便捷可达的绿色休闲空间。截至目前,本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2020年,北京开工建设京城梨园二期、大兴区五福堂公园等一道绿隔公园4处;推动构建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建成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实现开园迎客等。 在推进市民身边增绿方面,开工建设朝阳区豆各庄城市公园、大兴区上泽城市公园等项目,新增公园绿地约200公顷;落实每个区建设一处成规模的城市森林的要求,开工建设石景山区麻峪滨河公园、延庆思贤公园等项目,推进城市园林高质量发展。前述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持续完善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推进一道绿隔“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