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交通保障发布会上了解到,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交通扶贫工作,以超常规的举措,推进贫困地区加快建设“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补齐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经过各有关方面艰苦卓绝的合力攻坚,我国交通扶贫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已经基本完成了“两通”,即通硬化路和通客车任务。下面让我们通过6句话,一起来看交通扶贫取得的显著成效。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网
坚决完成目标任务 加快建设智慧交通 9月2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主持召开省决战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时强调,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今年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目标任务,着眼未来加快智慧交通建设,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会议听取了省直有关部门、各州市政府和省属有关企业关于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推进情况的汇报,研究讨论了提升改造高速公路服务区、优化高速公路限速等工作。 阮成发指出,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盯目标任务,聚焦关键环节,直面困难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全省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推进情况总体进展良好,成绩来之不易。但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抓紧再抓紧,强化工作合力,全力克难攻坚,坚决完成今年既定各项目标任务。 阮成发强调,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云南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着眼未来、抢抓机遇,加强统筹谋划,以更大力度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再接再厉,确保今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9000公里。在尊重工程建设规律、确保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抓住施工黄金期,加强工作调度,强化要素保障,妥善解决好征地拆迁、砂石料供应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持续强化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全力保障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有序推进。二要加快建设智慧交通。抓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聚焦高速公路及服务区,加快建设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做到沿途通信信号全覆盖,大力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在数字化基础上推进智慧化。三要全面提升改造高速公路服务区。按照美丽公路、智慧交通建设要求,围绕“干净、有序、智慧、特色”目标,推动项目加快落地,不断完善功能、优化服务、强化管理、提升品质,开发更多智慧化应用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四要深入谋划编制好云南省“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规划。明确思路,科学布局,围绕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及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一批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以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认真储备一批明年开工建设的项目,深入扎实做好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确保明年开工一批重大项目,为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阮成发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把保安全放在第一位,全面加强中秋国庆节假日期间安全防范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进一步强化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机制,发挥好抵边村组一线防控作用,严厉打击偷渡等违法犯罪行为,千方百计堵住边境管控漏洞,严防境外疫情输入。要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全面深入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要全面压实各州市属地责任和各县市区主体责任,加强研究调度,强化督促检查,扎实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今天(29日),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推进“信用交通省”建设会,启动2020年信用交通宣传月。两部委将加快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信用软指标变成监管硬约束。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工程建设、交通出行、运输物流等领域制定信用政策,将信用嵌入业务办理全过程。下一步两部委还将实现多部门、跨地区、跨领域信息交换共享。
9月27日,成都人在朋友圈“喜大普奔”:期盼已久的成都地铁18号首开段(火车南站-三岔站)开通!待到全线通车,这条时速140公里的天府国际机场快线,将串联起成都人和商旅客的旅居生活。 这一天,也是成都地铁开行十周年纪念日。十年关山飞度,城市变了容颜。 之于2300年建城史的短短十年,却是成都地铁的黄金十年。一个又一个里程碑,镌刻了新的历史—— 2010年9月27日,1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成都进入地铁时代;2016年7月31日,3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成都地铁线网“米字骨架”成形,运营里程首次突破100公里;2019年12月31日,成都地铁最大单日线网客流突破525.6万乘次,成都成为国内第5个单日客运量突破500万乘次的城市;2020年底,“五线并发”的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将达到518公里,一举跃居全国第4位。 10年,500公里。成都地铁见证了成都的追赶,也见证了成都的拼搏。几乎同期,成都在GaWC世界城市榜单上,排名从刚入榜时的倒数第二级,攀升至59位,位列世界二线城市行列。 地铁十年,不止是交通工具更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2号线与成灌高铁连通,都江堰人便开启了“双城生活”。家住都江堰的上班族小甘,每天工作日6:45出门,准时乘坐C6102次列车,经2号线、3号线的转换,到达3号线衣冠庙站附近的单位,8点过即能完成打卡,然后在二楼的员工食堂吃过早饭,开始一天的工作。 4号线开通,温江与龙泉驿居民开始坐地铁通勤;3号线开通,新都与双流生活一线牵……随着地铁的延伸,成都人的生活半径越来越大,幸福感随着地铁轨道在蔓延。 成都地铁十年,还有更多的温暖记忆留存心底:找工作受挫心灰意冷的蓉漂女生小潘,发布“成都,留下我吧”地铁视频后,受到成都地铁官方、热心成都网友的安慰和鼓励,最终找到工作留在了心仪的城市;1号线车厢里,一小伙默默用手将地上的瓜子壳捡起来并把地面清扫得干干净净;疫情之下,许多不愿具名的市民,多次将口罩免费送给地铁工作人员和乘客……通过地铁这个窗口,成都将她的暖色调,铺展到城市的角落,浸润给每一位同路人。 进入21世纪,各大城市都在高速发展,面积快速“长大”,人口不断增长。日渐显现的大城市病带来了发展的“烦恼”。作为一座快速奔跑的中心城市,必然要有强健而畅通的“筋脉”。放眼国内,2009年已有十多座城市进入了地铁时代,而成都不在其列。 在地铁开通前的2009年,成都的公共交通分担率仅为23.47%。客观数据是公共交通硬件不足的真实映射,这座城市从未如此需要地铁。 以地铁为代表的市域轨道交通,不仅是一种绿色公共产品,也是破解大城市病的法宝之一。大力发展地铁等公共交通,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势在必行。成都虽然起步偏晚,但地铁建设一旦起势,便“长”势惊人。历经十年建设,今年年底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将突破500公里,跃升至国内第4。与此相应,今年成都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分担率有望达到65%以上,其中地铁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有望达60%。 去年2月27日,在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表示,从新加坡、日本东京等国际先发城市经验来看,大城市不能和“大城市病”划等号。这一判断表明,只要有科学理念和方法路径,大城市并不必然产生大城市病。无论是产业功能区建设,还是加速推进地铁成网,均成为成都破解大城市病的“良方”。 截至2019年三季度,成都轨道交通衔接率提升至89.6%,在各大城市中位列第5。越来越多地铁线路开行并合理衔接,交通拥挤不断得到缓解,通勤成本也逐渐在下降。 地铁十年,TOD模式重塑城市格局。 过去已经标注,未来即将到来。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正在引领未来。下一个十年,将是属于成都TOD的时代。 成都近年来多次学习考察的东京,是一个“奔跑”在轨道上的都市,其最成之功之处,便是TOD建设。在东京任一个TOD,车站不是一个“过路”的地方,而是“聚集”的地方,人聚财聚商气聚,居住生活、商务办公、休闲游憩在TOD有机融合。 被称为成都TOD建设元年的2019年,成都召开TOD商业发展大会,发布《成都TOD商业模式研究报告》,首次提出7种TOD+商业发展模型。当年3月1日,成都首个TOD陆肖项目正式开启建设;8月16日,5个TOD项目——龙泉驿区行政学院站、天府新区昌公堰站、武侯区双凤桥站、温江区万盛站、郫都区梓潼宫站开工建设。 成都TOD首批综合开发,已规划16个TOD项目,基本实现一区一示范。这些TOD项目,以100米核心区的极高密度开发打造具有显示度的城市地标、300米次核心区的高密开发塑造灵动多样的城市场景、700米非核心区的低密开发营造从“城市到自然”的诗意栖居,将成为将来的区域中心。 随着地铁的延伸、TOD的崛起,成都的空间布局在优化,产业经济地理在重塑。传统的单中心城市,向“一山连两翼”的多中心衍化。而一个TOD项目,堪称一个公园社区,居住生活、商务办公、休闲游憩三大场景高度融合。 畅想未来,成都的目光已经眺向更远的远方。远景规划46条地铁线网,总长度2450公里。地铁“1000公里俱乐部”将成为城市新标签。 地铁的车轮,载着成都人的希望和梦想,载着城市的荣光和未来,滚滚向前。就让我们相约——成都地铁,下一个路口见。(图片来源于成都地铁)
9月27日,百川智能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百川智能主要从事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检修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轨道交通行车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是行业内主要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检修检测设备提供商。 百川智能本次拟募集资金14.49亿元,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生产研发实验楼项目、运营维护网络建设项目、轨道交通检修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表示,将持续不断投入研发,拓展高铁、机车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产品应用。 募集资金夯实主业 百川智能本次拟募集资金14.4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生产研发实验楼项目、运营维护网络建设项目、轨道交通检修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百川智能表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围绕于主营业务,从现有业务和核心技术出发,增强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推进公司新产品、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和轨道交通检修设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是公司扩大生产能力的重要项目。公司表示,轨道交通检修检测基地建设工期时间要求严格,随着公司承接的检修检测设备订单快速增长,公司急需提高供货能力,缩短供货时间。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生产能力,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为公司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产研发实验楼项目是公司扩大研发投入的重要项目。公司未来将逐步推进在无砂增粘技术、机器人新型扭矩关节技术和轨道交通车辆在线检测新技术等方向的研发投入,研发的产品将广泛用于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检测作业。运营维护网络建设项目是公司推进运营维护服务,进入轨道交通维保行业后市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客户黏性。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百川智能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1家参股公司和1家分公司。百川智信持有公司7209万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72.09%,是公司控股股东。刘建英直接持有百川智信100%股权,间接持有百川智能72.09%股权;刘建英之女刘靖妍直接持有公司19.90%股权。百川智能实际控制人为刘建英和刘靖妍。此外,百川智汇持有公司801万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8.01%。百川智汇系公司员工持股平台。 百川智能表示,未来将继续以自主创新为发展动力,利用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不断拓展高铁、机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市场领域的产品应用方向。同时,将大力发展维保服务业务,利用公司的运维服务网点,更好地保障客户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全方位需求。此外,公司将继续快速布局海外市场,推动公司国际化发展。 市场需求维持较高水平 在政策推动下,近年来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不断增加,2014年-2019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连续六年保持8000亿元以上,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年均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检修检测设备需求维持在较高水平。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检修检测是指对机车车辆机械、电气等部件进行检测与维修,使其能保持、恢复或改善机车车辆的技术状态,是机车车辆管理必需的作业程序,为轨道交通行车安全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而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业主单位主要集中在国铁集团下属铁路局、各地方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等,总包单位主要为大型建筑类央企国企,这导致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金额占各期营业收入分别为76.17%、68.38%、47.46%和92.91%。公司提示,如果未来行业政策发生变化,或者主要客户的经营情况发生不利变化,导致客户对公司产品需求减少,将会对公司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5.71亿元、5.30亿元、6.43亿元和5.40亿元,占公司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9.42%、37.04%、38.92%和32.68%,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占资产比例较高。公司表示,如果不能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对账和催收管理,或客户经营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导致应收账款回收较慢甚至发生坏账,将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参与多个重点项目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检修设备、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检测设备、安全作业管控设备及维保服务等业务。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第一季度,百川智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1亿元、7.22亿元、8.23亿元和7441.22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1.40亿元、2.00亿元和1950.90万元。 百川智能最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为1.1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16%;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8%、5.27%、3.59%和6.41%。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形成了12项核心技术、7项发明专利、62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20项软件著作权。公司科研成果与产业深度结合,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并出口海外市场。 百川智能参与了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青藏铁路、川藏铁路、西安动车段等动车检修基地等重点项目,且产品应用于多个海外项目。
8月份完成投资3298亿元,同比增长16.8%——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连增五个月 在9月24日举行的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表示,8月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98亿元,同比增长16.8%。自4月份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以来,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均超过15%,其中5月、6月、7月3个月同比增速超过20%。连续多月的高增长速度,表明交通运输各项工作持续发力见效。 客运量恢复至去年同期62.2% 连续5个月的高增长,带动今年全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今年前8个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255亿元,同比增长10.5%。随着复工开工工作的持续推进,目前,公路建设项目已恢复正常。截至8月底,除交通运输部重点跟踪的重大公路建设项目中232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外,36个计划新开工项目中已有13个实现开工。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交通客运量持续恢复,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2.2%,第一次突破六成。8月份,营业性客运量达9.8亿人,恢复程度较7月提高4.2个百分点;全国36个中心城市完成城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42.4亿人,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5.9%,恢复程度较7月提高4.6个百分点。 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也有所加快。货运量方面,8月份,营业性货运量同比增长4.7%,增速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港口货物吞吐量方面,8月份,内贸、外贸吞吐量分别增长7.8%和5.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06万标箱,同比增长6.4%,较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 此外,孙文剑表示,8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安排100亿元车购税资金支持受灾严重省份公路等建设,交通运输部第一时间会同财政部研究确定资金安排方案,以长江中游省份为重点,支持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11个灾情严重省份灾毁公路恢复重建,并将资金全部细化到项目,共计安排4014个国省干线以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预计重建里程超2.4万公里。 上半年降物流成本超990亿元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指出,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孙文剑表示,交通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依托。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加强部门联动,开展降低涉企收费、发展多式联运、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等工作,全力推动降低物流成本,取得了积极成效。去年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805亿元,今年上半年,降低物流成本超过99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大力支持交通运输新业态发展,网约车、共享单车分时租赁、网络道路货运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快速发展,丰富了运输服务供给,改善了服务体验。孙文剑透露,目前,已有190余家平台公司获得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50多万张、车辆运输证约104万张,日订单量约有2100余万单。在36个中心城市中,已有18个城市合规网约车数量超过巡游车数量。 交通领域放管服持续推进 孙文剑表示,交通运输部持续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放管服”改革,聚焦事中事后监管,坚持问题导向,制定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突出推进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范围、监管机构、监管手段、监管方式等内容,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公路和运输领域,通过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资质许可实现了“电子化”线上办理,极大提升了审批效率。交通运输部还建立了主动服务机制,目前,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与284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367个重大建设项目建立了“一对一”联络员服务机制,营商环境明显改善。(记者 齐慧)
“在科创板强大助力下,公司加速创新资本形成,拥有更为雄厚的实力聚焦前瞻性、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创新,坚定地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近日,中国通号董事长周志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通号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掌握着全球最核心最前沿的高铁列控技术。公司的高速铁路控制系统核心产品及服务所覆盖的总中标里程居世界第一。按照国内高速铁路控制系统集成项目累计中标里程统计,公司中标里程覆盖率超过60%。每天,中国通号为超过2000列高铁动车组安全运营提供智能指挥和综合调度。同时,中国通号的核心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产品和服务覆盖了我国近11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周志亮告诉记者,2013年以来,中国通号开始了高铁列控技术的完全自主创新,全面攻克了高铁、地铁、中低速磁悬浮、有轨电车、货运编组站等轨道交通核心自主技术的重大突破,彻底实现了我国高铁、地铁全套列车控制系统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和装备的100%国产化,将高铁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也为我国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登陆A股市场,无疑让中国通号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2019年7月22日,中国通号成为首批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之一,净募集资金103.54亿元,是科创板募集资金最大的一家。中国通号表示,募集资金将用于投资先进及智能技术研发及制造基地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中国通号的员工也享受到了上市的红利。周志亮告诉记者,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发行,572名核心员工和技术骨干参与了战略配售,享受到了首发价格。“我们将继续研究、探索适合中国通号情况的股权激励方案,让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将核心人才的价值潜能充分激发出来,加快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周志亮表示,未来,中国通号将借助资本市场力量,继续把握行业的有利趋势与机遇,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实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战略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历史性突破、中国高铁标准与产业输出的国际化突破,同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不断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 光大证券分析师陈佳宁在研报中指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作为轨交建设的组成部分,将直接受益于“新基建”带来的新造需求增量。随着轨交“新基建”的增量拉动,中国通号未来成长空间仍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