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据深交所消息,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中心”)通过深交所上市委会议审核。 据悉,交通中心是一家聚焦于城市交通领域、为客户提供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具备“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以交通协同规划为引领、以品质设计为支撑、以集成建设为实践、以智慧运维为反馈”的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能力。 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助推智慧城市发展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日益凸显,而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则是每个城市发展历程中必经的过程,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公开资料显示,交通中心自1996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城市交通的规划工作,公司通过多种手段,如推进系统建设公交专用道网络、城市快速路网、轨道交通网,优化整体路网布局及空间结构,有效治理公交拥堵及实施交通需求管理。 据了解,交通中心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2年、2005年、2013年开展5轮交通综合改善规划,针对不同阶段,制定策略与措施。 截至目前,交通中心已累计服务超过30个省市100个城市,公司的业务辐射范围不断加大。 通过项目的实践及自身的探索,交通中心完成了自身的技术积累,公司现拥有“交通大数据与一体化模型仿真技术”“多源交通大数据智慧采集体系及关键技术”等核心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交通中心是国内规划行业内少数具备交通大数据软件平台开发能力、能够提供从规划咨询设计服务到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机构。 此外,交通中心还完成了“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等多个行业重点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行业认可度较高。 在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交通中心成功牵头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市交通智能治理大数据计算平台”,参与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等多项行业技术标准。 “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智慧出行成未来亮点 公开资料显示,交通中心三大主营业务为:规划咨询;工程设计和检测;大数据及智慧交通业务。 据了解,规划咨询服务是交通中心目前主要的业务类型,公司根据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和目标,通过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分析和预测,提出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及建设实施方案建议。 工程设计和检测业务也是交通中心重要的业务类型。工程设计业务强调“品质设计”,通过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工程设计、景观设计和智慧交通工程等多专业协作的方式,打造交通工程。工程检测服务于交通工程的建设及运维管理阶段,对工程质量和技术指标提供鉴定,与工程设计业务共同服务于交通工程的建设和运维需求。 大数据及智慧交通业务则是交通中心未来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它以交通大数据决策支持平台为核心内容,提供软件平台定制化开发、软硬件系统集成及配套工程施工在内的智慧交通系统工程建设及运维服务。
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十四五规划”再次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中。可以预见,粤港澳大湾区将迎来新一轮建设机遇期。近日,广发信用卡参加由岭南通、羊城通承办的2020年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之“智慧出行+智慧湾区”主题赛颁奖典礼,在会上对外宣布广发信用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举措。据介绍,广发信用卡将与岭南通开展发卡业务合作,用金融之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便捷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建设。公众在发现精彩APP即可开通岭南通交通卡并完成充值,发现精彩APP新用户还可以享受0元开卡福利。 精准发力赋能大湾区智慧出行 据悉,本次主题赛的举办旨在聚合移动互联网与交通出行服务的创新创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智慧出行+智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互通便捷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打造“出行+生活”、“湾区一票(卡、码)通”创新产品和服务示范,持续推动城市交通、城市生活、城际互联以及大湾区便捷出行领域的“移动+”、“交通+”、“智能+”的发展进程,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方之一,广东岭南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自身优势,以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契机,全面整合粤、港、澳地区互联互通交通电子支付领域,共同构建未来交通出行生态圈,引领行业创新转型。广发银行作为总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在不断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场优势”,以创新惠民举措助力普惠金融消费升级,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目前,广发信用卡已经与岭南通达成合作,通过岭南通空发卡业务,广发信用卡发现精彩APP用户能够通过APP内开通广东省全国交通一卡通电子钱包卡,并且还可以即时给交通卡充值,实现NFC手机在全国交通一卡通城市的公共交通终端使用。如果没有注册过发现精彩APP的用户,还将享受到免费开卡服务。据了解,未来双方或将开展广发积分兑换岭南通充值金、先乘车后支付等特色服务,能够在大幅提升发现精彩APP用户活跃度的同时,有效促进湾区交通一体化和智慧出行进程。 特色金融助推大湾区消费升级 聚焦大湾区客群生活、发展和旅游的三大核心消费需求,广发银行曾于2019年4月专项推出粤港澳畅游信用卡,促进粤港澳三地金融互通、人才互通和交通互通,全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腾飞。据悉,该卡面向全辖发卡,立足于发现精彩APP开放服务平台,融合线上线下千家商户场景生态,为常驻或往来大湾区、频繁在粤港澳消费的客群提供畅行三地的特色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广发银行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大与湾区范围内行业知名企业的合作力度,利用合作伙伴产品、场景、客户资源、品牌优势等,共同开发大湾区金融消费市场。例如,广发曾与广汽蔚来开展总对总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分期合作,从线上APP及线下体验门店进行互相引流,达成发卡新增和汽车消费分期的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支付便利性,广发银行还会根据湾区内消费升级变化情况,加大在移动支付、线下线上商户合作、产品研发的开发力度。例如,广发银行曾陆续推出免外汇交易手续费、“尽兴港澳”等主题活动,以及海淘消费增加额外10%返现,促进港澳地区用卡活跃,带动用户在港澳地区消费;并通过首绑扫码付和手机pay达标最高奖60元、线上消费笔笔抽等措施,鼓励移动支付,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全消费场景。 从粤港澳畅游信用卡到岭南通,再到与东航同步首发“湾区随心飞”产品,广发银行秉持“科技+金融”的发展策略,不断探索前沿科技,丰富产品体系,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同时,通过金融科技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在此过程中树立起了特色金融赋能大湾区发展的新标杆。
日前,国铁集团工作会议召开,对铁路工作进行总结及展望。2020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19亿元,总体投资水平保持平稳;全年新增20个项目,多条线路顺利开通运营,累计投产里程达4933公里;复线率由53.5%增长到59.5%,电气化率由61.8%增长到72.8%,“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 东方机械发布行业跟踪报告表示,目前铁路总投资稳定、高铁通车里程上升,从中长期来看,车辆需求与里程建设应匹配,动车招标量有望抬升。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铁集团和中国中车的重要供应商,华铁股份是轨交核心零部件领域领军企业,产品体系覆盖三大类十余种轨交零部件核心产品。 据公开信息了解,华铁股份2016年启动转型,恰逢“十三五”开局之年,坚持“打造轨交产业大平台”战略,兼顾现有业务和外延式并购的两个发展维度,通过同业并购快速突破行业天花板限制。2020年,华铁股份启动并完成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在轨道交通领域和民用市场领域均取得重要成绩。 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华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4.19亿元,同比增加43.59%;实现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增加30.25%;综合毛利率达38.14%,同比增加1.64个百分点。据华铁股份披露的2020年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归母净利润预增38.77%~55.29%。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去年年底的全国交通运输会议上,交通运输部表示,将于2021年出台《“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部分省、市、地区已公开对于“十四五”期间铁路运营里程的预增规模。根据国铁集团去年8月发布的《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到2035年,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7万公里,通达所有省会城市及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铁路运营总里程将达到20万公里;形成城市群内2小时城际交通圈。 对此,华铁股份表示,公司将聚焦主业,积极完善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布局,在着眼于自主研发、进口替代、有机增长的同时,持续推进外延式并购,逐渐打造一个完整的轨道交通核心零部件大平台,紧紧抓住国内外轨道交通市场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持续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竞争力,逐步提升各类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巩固行业地位。
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开工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共1万公里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时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要基本建成。 这是1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据介绍,综合规划支撑、发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资金落实、运营效益等因素,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铁集团、相关地方,梳理形成了近三年滚动项目清单,拟新开工项目70余个、总里程超过6000公里。 具体来看,在京津冀地区,新开工项目约1000公里,加快构建“四纵四横一环”通道格局,形成北京、天津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雄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在长三角地区,新开工项目约4000公里,打造1小时到1个半小时城际交通圈、城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组团间半小时到1小时通勤网。在粤港澳大湾区,新开工项目约1000公里,加快形成以广深港、广珠澳和跨珠江口为主轴,“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城市群、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目前,三大区域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正朝纵深推进,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经初具规模。“相比较而言,市域(郊)等铁路发展还比较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效率。”孟玮强调,需要准确把握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定位和路网功能,发挥好“承上启下”、填补轨道交通网络空白的作用。 孟玮表示,在规划设计上,重点是加强统筹谋划和方案论证,避免功能错配导致效率低下。在建设标准上,城际铁路主要承担城市间经常性、大容量客运需求,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要突出对沿线重要经济据点、人口较多城镇的覆盖,避免把城际铁路建成高铁、地铁。 目前,三大区域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建设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推动实施中涉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等多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构建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发展格局,建立年度动态滚动更新的重点项目库,明确时间表、制订路线图。 建设资金保障也是一大重点。按照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统筹用好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创新投融资方式,充分挖掘城际和市域(郊)铁路项目资源、潜力和价值,用好土地综合开发政策,积极探索PPP+TOD模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管,吸引社会长期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2020年12月30日上午11点,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杭州地铁7号线首通段及杭州富阳城际铁路同时投入载客运营,一日同城四线同时开通,开创了轨道交通信号行业同一企业同一天在同一城市开通线路条数的行业记录。 作为国内领先的以自主信号系统为核心的全球轨道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合科技”)承建了此次四线全部的信号系统以及1号线三期、6号线一期和杭富线的AFC(自动售检票)系统,为这一纪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支撑。 据悉,2020年下半年众合科技智慧交通业务信号系统累计中标1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58%。自战略升级以来,众合科技通过以专业工业芯片为引导力,工业互联网为纽带,通过高端智造到场景应用的垂直交互整合,推动产品与技术的创新融合和应用,着力构建半导体与智慧交通互促共进的生态圈。 战略升级动作频频 改善现金流主业更聚焦 2020年8月,众合科技发布公告,将其原有的“智慧交通+节能环保”双轮驱动战略优化升级为“智慧交通+泛半导体”紧密型经营发展战略。 而早在一年前,众合科技引入国资上海申能能创时其战略升级就已初见端倪。2019年9月,众合科技与上海申能能创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分三阶段转让其污水处理平台公司达康环境90%的股权。截至目前,双方第二阶段交易已实施完成,众合科技累计已收到超过8亿元的现金,或将大幅减轻公司资金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众合科技仍持有达康环境20%的股份。据悉,达康环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经审计资产总额约18.78亿元,净资产约12.62亿元,2019年归母净利润约1.20亿元。由实力雄厚的国资入主掌舵,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叠加达康环境本就不俗的业绩表现,众合科技此前提及的达康环境争取2023年上市的战略目标也显得更加明朗。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战略升级和梳理出售资产外,众合科技自2020年7月23日起变更成了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员工持股后,员工积极性增强,公司股权结构更稳定,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记者了解到,众合科技源于浙江大学,曾是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核心成员企业。在校企脱钩的政策要求背景下,与浙大校企分离后,公司处于无主状态。公司现采用类MBO模式的董事会架构,董事会由6名董事和6名独董组成,还拟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员工可自由选择成为职业经理人或者是合伙人。 业务板块相辅相成 半导体业务进入扩张期 在梳理、出售了节能环保产业资产后,众合科技形成了智慧交通和泛半导体双主业格局。其中,公司半导体业务进入了快速扩张期,为市场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自1999年上市之日起,众合科技一直在半导体领域有所布局和发展,全资子公司浙江海纳脱胎于浙江大学半导体厂,经过20多年发展至今,已实现了在半导体材料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品牌积淀。凭借在半导体行业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优秀的品牌形象,浙江海纳定位于成为中小尺寸高端产品国内龙头企业,为众合科技布局泛半导体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资源储备优势支持。 有数据显示,半导体硅片业务的毛利率快速增长,对比2016年,2019年增长了79.66%。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硅片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加上众合科技在硅片业务的加码,半导体硅片业务未来或将为众合科技贡献客观的利润。 众合科技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在轨道交通等应用领域深耕多年,具有集成能力优势,这使我们比其他单纯半导体制造公司更了解终端应用场景和客户的需求痛点,也加深了我们对特定领域的半导体生产制造的理解。” 该负责人还提到,近年来,许多半导体企业纷纷上市登陆资本市场,也激发了众合科技在半导体业务上的斗志。“从前公司产业板块较为繁杂,没有太多精力去扶植半导体业务。现在战略整合升级后,我们未来将重点聚焦扶植半导体业务板块,将其边界扩展延伸至整个泛半导体产业链底层关键核心技术。”
12月24日,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召开。会议总结2020年及“十三五”交通运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工作,强调2021年要重点做好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当好先行等12个方面的工作,为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前列好了规划蓝图,布局良好开端。 国内基建高端装备龙头企业 中铁工业营收订单双增长 轨道交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工程机械的发展推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作为国内基建高端装备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中铁工业的发展轨迹也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公开资料显示,中铁工业(SH.600528)是专业从事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和综合服务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隶属于世界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铁”),业务范围涵盖隧道掘进设备、铁路道岔、钢桥梁、大型铁路施工机械以及新型轨道交通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和技术服务等。 值得关注的是,中铁工业2020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02亿元,同比增长18.68%;归母净利润14.03亿元,同比增长10.77%。此外,据此前中铁工业披露的重大合同签约公告显示,2020年1-9月,中铁工业完成新签合同额309.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26%。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新签合同额106.79亿元,同比增长49.7%。 营收订单双增长,作为盾构机、道岔、桥梁钢结构龙头企业,中铁工业高端产品盾构机明显直接受益于地铁建设重启及加快,同时川藏铁路建设明显加快,水利水电项目又有新突破。2020年9月底,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建设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中铁工业作为川藏铁路采用的极端装备的研制主体,有望从中深度受益。同时国家基建建设力度的加大,也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装备需求。 行业空间彻底打开 中铁工业把握时代机遇受益行业发展 近日发布的《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中再度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正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国家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轨道交通行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叠加“一带一路”推动,盾构机海外需求将快速增长,公司所处行业空间彻底打开。中铁工业从中深度受益,新签订单保持持续增长,业绩也得以实现不断上升。 把握时代机遇,中铁工业注重业务技术发展,不断寻求技术突破。作为基建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铁工业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一次次挑战基建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难题,用改革创新不断实现新的跨越。据悉,中铁工业隧道掘进装备进入采矿、水利等新领域,盾构机产销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钢结构产量突破110万吨并完成海外落地建厂,桥梁钢结构制造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内最大、最先进重载高锰钢辙叉基地投入生产,工程服务业绩快速增长,环保产业PPP项目落地…… 招商证券此前研究报告指出,受益于基建发力,中铁工业新签订单持续增长,在手订单保障未来业绩,水灾等重建项目提供新增量,业绩有望加速。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基础上,会议强调,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明年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 房地产行业面临的也是同样复杂的大环境。一方面,“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表态,奠定了房地产依然拥有稳定需求的基调;另一方面,房地产已经进入了规模总量相对稳定阶段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新型城镇化的大潮中把握新机遇,开辟更具成长潜力的新赛道,将是房企们在下一个赛段构筑领先优势的重要砝码。 从目前国家公布的交通强国以及都市圈建设战略规划来看,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有望成为“十四五”期间的新风口。龙湖集团CEO邵明晓在最近一次的采访中就表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大城市、城市群、卫星城、大高铁、大交通,让年轻有支付能力、有活力的人口高度集聚在这些大节点上。而龙湖布局TOD正是契合了城市发展的大势。万科集团也已经将TOD提到与城市更新并行的高度,该公司总裁祝九胜认为,对于开发商来说,TOD过往是加分题,但今天变成了一道必答题。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动的广阔市场,据机构测算,目前已经在运营的+在建部分的轨道交通线路对应的TOD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3万亿元,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潜在TOD规模还将不断扩大。不过,由于门槛高、难度大,这注定是少数房企才能拿到入门券的盛宴。正如京投发展总裁高一轩所说,“TOD是一个需要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优等生才能参与的事。” “十四五”规划中的TOD新机遇 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2020年即将走向尾声,在新旧交替之际,11月份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为下一个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文件提及,要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专家认为,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这个过程既创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给。因此,“十四五”期间,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新增长极。 过去粗放的数量型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在新时期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TOD模式因此备受关注。凭借强大的改善交通拥堵、高效资源配置以及制造新经济中心的能力,TOD模式更新了城市开发理念,重构城市运营方式,成为解决大型城市发展规划问题的首选模式。 而“十四五”规划也提及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有专家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轨道交通仍将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可有效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空间价值的TOD模式将迎来发展良机。 保利投顾研究院持相似的看法,该机构认为,我国交通基建资金缺口、高度聚集的人口压力凸显、各城密集出台TOD政策,三大因素交织驱动我国TOD模式发展正在驶入快车道。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7城出台政策,从明确地铁物业开发方向、缓解融资困境,到推动综合开发,政策日益完善,助推TOD加速发展。 例如,东莞年初便表示,2020年将完成55个TOD站场规划编制,5月份又出台了《东莞市轨道交通TOD地区土地与空间复合利用管理规定》。作为全国人口第四高的城市,成都的轨交在建规模已经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三,目前正在推进的项目的总投资超1600亿元。 行业优等生的万亿级赛道 对于TOD的市场规模,曾有机构做过统计,得出来的结论是,已经在运营的+在建部分的轨道交通线路对应的车辆段TOD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3万亿元,若算上其他类型的TOD,保守估计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伴随着中国城市群的发展,TOD的市场容量还将不断扩大。 从市场层面来看,TOD的发展潜力已经得到各方认可,相关地块的成交热度不断上升。根据易居研究院的统计,今年前9月全国累计成交的TOD地块超过30宗,成交总面积近247万平方米。 深圳住建局局长张学凡在今年8月份曾表示,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将达到5700公里,主要城市之间都是一小时通达,实现“轨道上的大湾区”。在这个基础上,他认为,房地产开发模式实际上就是TOD的模式,而且将会引领未来一段时间。 一些触觉敏锐的房企已经抢先占据了TOD的高地。龙湖集团是国内TOD领域的先行者之一,截至目前,该公司拟持有商业项目近100个,其中TOD项目数量占比近7成。机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龙湖集团新增土地价值590.9亿元,其中便有5幅TOD项目用地,拿地金额接近196亿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万科集团已累计获取49个TOD项目,累计总投入2400亿元。其管理层在6月底的股东会上表示,未来万科在地产开发上有两个重点方向,分别为城市更新和TOD,虽然在业绩上还没有充分体现,但未来潜力很大,会为传统开发业务带来新的增长曲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介入TOD模式的开发商仅有寥寥十余家,其中既包括万科、龙湖、保利等全国布局的企业,也有京投发展、越秀地产等专注于深耕北京、广州等区域市场。分析人士认为,TOD确实是蓝海,但这是一片波涛汹涌的蓝海,对于企业综合实力要求太高,管理起来也极其复杂,只有少数企业才有资格分享其中的巨大市场红利。 高一轩也曾公开表示,TOD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市场,市场空间大,综合回报较高,因此成为众多房企的发力点。但TOD项目开发复杂,技术要求门槛高,且需要综合操盘能力,对于房企挑战也较大。在他看来,由于业态丰富、资金量大,TOD是一个需要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优等生才能参与的业务。短平快、快周转、赚把钱就走人的传统地产开发模式,并不适用于TOD。 从已经在TOD市场占据一定份额的企业来看,大多是各方面发展较为均衡的“三好生”。例如,作为“三道红线”中为数不多处于“绿档”的房企,龙湖集团的平均融资成本已经连续4年维持在4.5%的水平,2020年上半年的净负债率51.4%,在手现金784亿元,现金短债比为4.55倍,财务及盈利指标均属行业较优水准。较低的融资成本、充足的现金流,可以形成“投、建、管、融”的良性循环,撬动投资回报期较长的TOD项目。与此同时,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租赁住房、智慧服务等多元业态协同并举,以及突出的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等专业能力,也是龙湖能够在TOD赛道上保持长足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中信建投认为,贯穿“十四五”期间的最大国情便是中国进入城市化下半场。未来服务业、制造业、供应链的重整,包括科技创新的升级,大概率会在城市群里发生。因此,未来10年,龙湖也给自己锚定了方向,那就是紧随大势,聚焦TOD模式、深耕商业赛道,做城市的长期主义者。而TOD这条万亿级赛道,也将成为以龙湖、万科等为代表的行业优等生的专属。 (CIS)